同济大学钢结构复习(精选8篇)
同济大学钢结构复习 第1篇
钢结构设计要贯彻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基本原则。
单向均匀受拉的工作特性: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
屈服阶段强化阶段
紧缩阶段
构件的两种破坏形式:塑形破坏脆性破坏
化学成分的影响:钢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铁(在普通碳素钢中约占99%)
碳含量直接影响钢材的强度、塑形、韧性和可焊性。
锰和硅都能提高钢材的强度而又不过多降低塑形和韧性。
硫和磷是两种十分有害的元素,硫使钢材“热脆”,磷使钢材“冷脆”。氧、氮是在炼钢时进入钢液的有害元素,氧增加了刚的热脆性,氮降低钢
材的塑形、韧性并增大其冷脆性。
我国目前钢结构用钢主要是平炉和氧气转炉冶炼而成。
残余应力将降低构件的刚度和稳定性,而对构件的强度不产生影响,尤其是焊接残余应力常
使钢材处于二维或三维复杂应力状态下,将降低其抗冲击断裂和抗疲劳破坏的能力。疲劳破坏:经历长期反复荷载作用而发生突然断裂的现象。将n=5×106所对应的应力幅称
为材料的疲劳极限。
型钢及规格:钢板,-宽度×厚度×长度
角钢,┖边宽×厚度
钢管,φ外径×壁厚
槽钢,[截面高度(cm)
工字钢,Ⅰ截面高度(cm)
H型钢和T型钢,标记符号、高度×宽度×腹板厚度×翼缘厚度
钢结构主要的连接方法是焊接连接和螺栓连接,有时也用柳钉连接。
螺栓连接所使用的螺栓分为普通螺栓和高强螺栓两类。
钢结构中常用的焊接方法是电弧焊和电阻焊,电弧焊有手工电弧焊、埋弧自动(或半自动)
焊以及气体保护方焊等。
焊缝形式主要有两种:对接焊缝和角焊缝。
焊接应力:钢结构中的焊接过程,由于不均匀的温度场,使主体金属的膨胀和收缩不均匀,导致在主体金属内部产生内应力,这种内应力为焊接应力,也称残余应力。
螺栓的排列形式应简单、整齐、紧凑、排列方法有并列和错列两种。
实腹式钢梁按材料和制作方法可分为型钢梁和组合梁。
型钢梁直接选用工字钢、H型钢或槽钢制成。
组合梁是由钢板、型钢用焊缝、螺栓或柳钉连接而成。
梁格布局:简式梁格。只有主梁,适用于梁跨度较小的情况。
普通梁格。有次梁和主梁,次梁支撑于主梁上。
复式梁格。除主梁和纵向次梁外,还有支撑于纵向次梁上的横向次梁。
梁的受压翼缘板主要受均布压应力作用,可视为单向均与受压板,其局部稳定也由宽厚比限
值来控制,控制条件是翼缘板的临界应力σ
拉弯、压弯构件的刚度除个别情况需做变形验算外,一般情况用容许应力细长比的来控制,特殊情况用挠度来控制。cr大于材料的屈服应力fy。
同济大学钢结构复习 第2篇
1.Stress-strain curves of concrete under monotonic, repeated and cyclic uniaxial loadings.单轴受力时混凝土在单调、重复、反复加载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2.Creep of concrete(linear and nonlinear)混凝土的徐变(线性、非线性徐变)3.Components of deformation of concrete 混凝土变形的多元组成
4.Process of failure of concrete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混凝土在单向受压时破坏的过程。
5.Strength indices of concrete and the relations among them 混凝土的强度指标及其之间关系
6.Features of stress-strain envelope curve of concrete under repeated compressive loading.混凝土单向受压重复加载时的应力应变关系的包络线的特征。
7.The crack contact effect of concrete and its representation in stress-strain diagram.混凝土的裂面效应及其在应力应变关系图上的表示。
8.The multi-level two-phase system of concrete.混凝土的多层次二相体系。9.The rheological model of concrete.混凝土的流变学模型。
10.Influence of stress gradient on strength of concrete.应力梯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11.Tensile test of concrete and result.混凝土轴心受拉试验及结果。12. Size effect of concrete.混凝土的尺寸效应。
13. Non-objectivity of desending branch of stress-strain curve of concrete subject to tension(gauge length dependency).混凝土受拉时应力应变曲线下降段应变观测的非客观性(标距依赖性)。
14. Failure modes of concrete under multiaxial loading.混凝土在多轴受力时的破坏形式。
15. Strength theories of concrete and their forms of representation.混凝土强度理论及其表述方式。
16. Properties of failure surface of concrete.混凝土破坏曲面的特性。17. Types of 3D stress-strain relations of concrete.混凝土三维应力应变关系的各种类型。
18. Stress-strain relations of rebars under different types of loading.在不同加载条件下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
19. The bauschinger effect of rebars.钢筋的包兴格效应。
20. The valley of shear failure of concrete beam(Kani’s valley).混凝土梁的剪切破坏谷(卡尼谷)。
21. Truss model of shear resistance and its failure modes.抗剪桁架模型及其破坏模式。
22. Shear failure zone.剪切强度控制区。
23. Features of shear resistance of T-beams.T形梁的抗剪特点.24. Shear resistance of beams with variable depth.变高度梁的抗剪。25. Beam action and arch action of shear resistance.抗剪的梁作用和拱作用。26. Calculation of stress in diagonal struts of truss model for shear.抗剪桁架模型混凝土斜压杆的应力计算。
27. Solution of the 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truss in the plastic truss theory.塑性桁架理论中超静定桁架的求解。
28. Why should the angle of inclination of diagonal cracks duo to shear be limited? 为什么要限制剪切斜裂缝的倾角?
29.Compression fan and compression field.压力扇 和压力场。30. B-region and D-region.B区和D区。
31. The strut-and-tie model and its components.拉压杆模型及其组成部分。32. How to determine which strut-and-tie model is better? 如何判别拉压杆模型的优劣?
33. Analysis of flexural sections under given conditions.在给定条件下混凝土受弯截面的分析。
34. The contribution of tension flange to the flexural strength of the beam;shear lag concept.梁的受拉翼缘对受弯承载力的贡献;剪力滞。35. Ductility design of structures.结构的延性设计。
36. The influence of confinement by stirrups on properties of concrete.箍筋约束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7. Factors influencing curvature ductility.影响截面曲率延性的因素。38. Analysis of axial compression.轴压截面分析。
39. The approximate method for strength calculation by using the convex nature of failure surfaces.利用破坏曲面的凸性的承载力近似计算。40. How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 length of a column.柱的计算长度是如何确定的?
41. How will the sidesway of a structure influence the effective length of columns? 结构的侧移对柱的计算长度有何影响?
42. Equilibrium torsion and compatibility torsion and their examples.平衡扭转、协调扭转及其例。
43. Try to deduce the expression for plastic ultimate torque of concrete rectangular section.试导出素混凝土矩形截面的塑性极限扭矩的表达式。44. Sand heap analogy.沙堆比拟。
45. Torsional strength of complex sections made up of rectangles.由矩形组成的复合截面受扭承载力。
46. The angle of inclination of initial diagonal crack of a torsional member;the angle of inclination of critical diagonal crack of the member at torsional failure.受扭构件的初始斜裂缝倾角与最终破坏时的临界斜裂缝的倾角。
47. The curv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ultimate shear and ultimate torque.梁受剪扭时,极限扭矩与极限剪力之间的相关关系。
48. The expression for shear flow in an RC rectangular section subject to torsion.有腹筋矩形截面梁受扭时剪力流的表达式。
49. The curv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ultimate moment and ultimate torque.极限扭矩与极限弯矩之间的相关关系。
50. What ar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bond stress between rebar and concrete?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粘结应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51. The distribution of bond stress along the longitudinal rebar of a beam before it is cracked.梁开裂前粘结力沿钢筋纵向的分布。
52. The influence of the position of a rebar in concrete on its bond behaviour.钢筋在混凝土中的浇筑位置对其粘结性能的影响。
53. The cracks caused by bond failure.粘结破坏的裂缝形式。
54. The internal forces in a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钢筋混凝土板中的内力。55. The equilibrium equation that should be satisfied by the bending and twisting moments of a slab.板中的弯矩和扭矩应满足的平衡方程。
56. What is the use of torque in reinforcing a slab.板中的扭矩对板的配筋有何作用?
57.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at simply supported boundary and fixed boundary of a slab.板的简支边和固定边的边界条件。
58. Factors influencing puncing shear strength.影响冲切承载力的因素。59. The effect of opening on the puncing shear strength.板中开洞对冲切承载力的影响。
60. Features of prestressed concrete.预应力混凝土的特点。
61. The allowable zone of c.g.s.in a statically determinate beam.静定梁中预应力筋中心线的容许区域。
62. Equivalent load due to prestress.预应力产生的等效荷载。
63. The concept of load balancing in designing a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设计预应力混凝土梁时所用的荷载平衡法的概念。
64. What is partial prestressing? Indicate this concept in the moment-curvature diagram through comparison.什么是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试用截面的弯矩--曲率图的比较予以说明。
65. The principal moment, the secondary moment and the combined moment in a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 and the relation among them.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主弯矩、次弯矩、综合弯矩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66. What is the linear transform of c.g.s.of a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 Of the quantities of principal moment, secondary moment, combined moment, support reaction, and compression line(C-line), which will change and which will not change under this linear transform? 什么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力筋形心线的线性变换?在此线性变换下,主弯矩、次弯矩、综合弯矩、支座反力、压力线(C线)哪些变化,哪些不变化?
67. The concept of concordant tendon.吻合钢索的概念。
68. Establishing the equilibrium equations of a rectangular flexural section after cracking within the given coordinates under the given assumptions.在给定坐标和给定假定下建立矩形受弯截面开裂后的平衡方程。69. Calculation of normal sections.正截面的计算。70. Calculation of ductility.延性的计算。
71. Conversion of slab internal force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Poissen’s ratios.对应于不同泊松比的板内力的转换。
72. Design of slab according to Johanson’s yield criterion.按乔汉生屈服准则设计板。
73. The upper-bound and lower bound analysis of slab.板的上限分析和下限分析。
74. Calculation of secondary moment, C-line, etc., of a prestressed continuous beam;the determination of a concordant tendon for such a beam.计算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次弯矩、C线等,以及确定吻合索位置。
75. Determining the allowable zone for the C-line in a prestressed continuous beam.确定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中C线的容许区域。
教
学
大
纲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讲授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注重研究生混凝土结构知识的深化、扩展,并结合内容分析相关的研究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研究生掌握相应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工程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3学时)
1.1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1.2混凝土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
1.3混凝土结构研究的主要成就
1.4混凝土结构研究的发展趋向。
第二章
混凝土的材料结构与性能(2学时)
2.1普通混凝土的材料结构
2.2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结构
2.3混凝土的徐变与收缩
第三章
混凝土受力本构关系(4学时)
3.1概述
3.2经验物理模型——混凝土单轴受力本构关系
3.3理论物理模型——混凝土多轴受力本构关系
3.4随机物理模型——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
第四章 混凝土构件正截面特性(5学时)
4.1 受弯截面的分析
4.2 T形梁和剪力滞
4.3 结构的延性设计
4.4 轴压截面的分析
4.5 压弯截面的分析
4.6 双向压弯截面的简化设计
4.7 长柱特性
第五章 混凝土构件受剪特性(6学时)
5.1 经验事实的积累和解释
5.2 理论模型
第六章 混凝土构件受扭特性(4学时)
6.1 素混凝土构件受扭
6.2 无腹筋梁受弯扭
6.3无腹筋梁受剪扭
6.4 有腹筋梁的扭转
6.5 有箍筋梁受剪扭
6.5 有箍筋梁受弯扭
第七章 预应力混凝土(6学时)
7.1 引言—发展和特点
7.2 静定梁的分析和设计 7.3 荷载平衡法
7.4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7.5 无粘结预应力构件
7.6 超静定梁的分析和设计
7.7 极限承载力
第八章 混凝土板的受弯特性(6学时)
8.1 板的弹性分析
8.2 混凝土板的抗弯强度
8.3 板的使用性能
8.4 板承载力的下限分析
8.5 板承载力的上限分析
第九章 混凝土板的受冲切特性(3学时)
9.1 冲切概述和破坏机理
9.2 影响冲切承载力的因素
9.3 冲切承载力的分析和计算
9.4 特殊的冲切问题
第十章 粘结和锚固(3学时)
10.1 基本概念
10.2 粘结抗力的特性
10.3 可用粘结强度的确定
10.4 钢筋的锚固
第十一章 地震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3学时)
11.1 地震对混凝土结构的危害
11.2 地震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特征
11.3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震性能
11.4 基于承载力的构件抗震设计
11.5 钢筋混凝土结构延性分析
第十二章 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3学时)
12.1 裂缝的类型
12.2 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全过程试验 12.3 裂缝宽度的计算理论
12.4 裂缝的控制
12.5 受弯构件的变形与刚度
第十三章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3学时)
13.1 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因素
13.2 混凝土材料的劣化
13.3 混凝土中的氯离子
13.4 钢筋的锈蚀
13.5 锈蚀钢筋的力学性能
13.6 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性能
13.7 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的措施
o 江见鲸,李杰,金伟良主编,“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o R.Park and T.Pauley,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John Wiley & Son.New York, 1975
o R·派克,W·L·根勃尔著,黄国桢 成源华译,“钢筋混凝土板”,同济大学出版社,1992
o T.Y.Lin(林同炎),N.H.Burns(伯恩斯)著,路湛沁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1983
o 王传志,滕智明主编,“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o o 过镇海,“钢筋混凝土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同济大学钢结构复习 第3篇
真题导航 ( 2012年江苏高考卷) 一项科学研究成果表明, 铜锰氧化物 ( Cu Mn2O4) 能在常温下催化氧化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和甲醛 ( HCHO) .
( 1) 向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Cu ( NO3) 2和Mn ( NO3) 2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 所得沉淀经高温灼烧, 可制得Cu Mn2O4.
1Mn2 +基态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 .
2NO3的空间构型 ( 用文字描述) .
( 2) 在铜锰氧化物的催化下, CO被氧化成CO2, HCHO被氧化成CO2和H2O.
1根据等电子原理, CO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 .
2H2O分子中O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 .
31 mol CO2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_____ .
( 3) 向Cu 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a OH溶液可生成[Cu ( OH) 4]2 -. 不考虑空间构型, [Cu ( OH) 4]2 -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_____ .
题目投出来之后, 由1的问题Mn2 +基态的电子排布式链接到载体1.
知识载体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复习, 具体是: ( 1) 能量最低原理, ( 2) 泡利不相容原理, ( 3) 洪特规则. 概念两三分钟复习完, 立刻进行典例赏析.
例1写出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 由学生到黑板完成) .
老师再进行延伸, 复习了铁原子结构示意图, 价电子排布式, 轨道表示式等并进行了区分. 然后链接元素周期表, 提问24号元素怎么排? 29号呢? 把这些特殊结构的原子着重提出来了, 此时学生对原子结构已经比较清楚, 再回到2012年高考题上来, 【试一试】让学生完成Mn2 +基态的电子排布式.
第一块内容 (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复习完毕, 进入第二块知识点的复习: 共价键的类型和等电子原理.
知识载体2: 共价键按 共用电子 对是否偏 移可分为_____ 和_____ ; 按原子轨道重叠方式可分为_____ 和_____ ; 按共用电子对数目可分为_____ 、_____ 和_____ ; 按共用电 子对来源 可分为_____ 和_____. 常见的键参数有_____ 、_____ 和_____ .
知识载体3: 等电子体:_____ 相同, _____ 也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 它们的许多性质是相近的. 然后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表1.
学生通过知识载体的复习, 知识框架已经形成, 此时用一条例题来巩固概念.
例2 ( 2010年江苏卷) 乙炔是有机合成工业的一种原料.工业上曾用Ca C2与水反应生成乙炔.
( 1) Ca C2中C2 2-与O2 2+互为等电子体, O2 2+的电子式可表示为_____ ; 1 mol O2 2+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为_____ .
学生完成之后教师提醒全班学生注意两个问题: ( 1) 电子式书写一定要规范化, ( 2) 题目一定要看清楚, 是要写基态电子排布式还是写价电子排布式, 千万不能失无谓的分数.
学生对共价键及等电子原理概念掌握很好的情况下再回到2012年高考题上来, 【试一试】完成 ( 2) 1根据等电子原理, CO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 ; 31 mol CO2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_____ .
教师再次提醒学生是写结构式还是电子式, 让学生在题目上画出关键字以提醒自己审题. 2012年高考题还考了杂化轨道和分子或离子空间构型, 因此接着复习以下内容
知识载体4: 分子构型与杂化轨道. 先复习常见轨道类型与分子构型规律, 再具体填写表2.
为了加深印象, 老师课前可以准备一些分子模型如NH3、CO2等带到班上, 让学生观察. 然后同样以高考真题来巩固.
例3 ( 2009江苏卷) 生物质能是一种洁净、可再生能源.生物质气 ( 主要成分为CO、CO2、H2等) 与H2混合, 催化合成甲醇是生物质能利用的方法之一.
( 3) 甲醇催化氧化可得到甲醛, 甲醛与新制Cu ( OH) 2的碱性溶液反应生成Cu2O沉淀.
1甲醇的沸点比甲醛的高, 其主要原因是_____ ; 甲醛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 .
2甲醛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 ; 1 mol甲醛分子中σ键的数目为_____ .
题中提到了一些物质沸点的高低比较, 干脆就把卤素单质及其氢化物的沸点高低图象链接给学生看, 并分析原因. 高三复习千万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 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不能只是点到为止, 要讲就要讲到位. 就如炒菜似的不能半生半熟, 一定要炒熟透, 吃下去才易消化.
例4 ( 2011苏锡常镇一模) ( 2) 某镍配合物结构如图1所示, 分子内含有的作用力有_____ ( 填序号) .
A. 氢键B. 离子键
C. 共价键D. 金属键
E. 配位键
上面例4主要是复习各种化学键的区别, 课堂效果反馈学生对化学键掌握很好. 再【试一试】回到2012高考题完成
( 1) 2NO3-的空间构型_____ .
( 2) 2H2O分子中O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 .
( 3) 不考虑空间构型, [Cu ( OH) 4]2 -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_____ .
复习到此, 已经把这道高考题所涉及到的内容全部复习完毕, 一堂课还有10分钟时间, 又补充复习了两个2012年没考到的知识点但在历年高考卷中常出现即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有关内容.
例5 ( 2012年新课标) 排列O、S、Se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
知识载体5: 同主族元素, 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_____ ;同周期元素, 从左到右, 元素的第 一电离能 在总体上 呈现_____ 的变化趋势, 但第ⅡA族和第Ⅴ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元素_____ .
例6 ( 2010年福建)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 它的爆炸反应为
除S外, 上列元素的电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_____ .
知识载体6: 同周期元素, 从左到右, 元素的电负性在总体上呈现_____ 的变化趋势, 同主族元素, 从上到下电负性在总体上呈现_____ 的变化趋势.
同济大学钢结构复习 第4篇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考试说明;高考卷
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高质量地完成复习任务,是高三化学教师必然面对的难题。高三化学复习,我们应该从盲目的题战术和口若悬河的讲课中走出来。在立足课本、抓好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复习的前提下,多花点时间去研究《考试说明》《新课程教学要求》和近几年各自省份的高考卷,揣摩命题人的想法与思路,悟出高考命题的规则与要求,用较少的时间达到高效的复习效果。
以下是我这几年在高三化学复习中使用的方法,现介绍给大家。
一、立足课本,抓好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复习
课本和教材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已相当成熟。课本里蕴含着大量优秀的科学思想,很多理论、概念已叙述得很清楚,课本就是最好的复习材料,我们应立足课本。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据统计,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理论有230多个。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作用。这一环节复习,不能赶进度,应让学生踏踏实实地掌握。这一环节复习应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让学生把每一概念、理论的实质真正搞清楚。
例如,“氧化性”在必修1课本和习题中经常出现,但课本对“氧化性”没有明确的定义,学生一直理解不清楚。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我给“氧化性”的定义是:化合价降低、得电子的能力。某物质化合价能降低或能得电子,它就有氧化性;化合价越容易降低、越容易能得电子,它的氧化性就越强。经过这样讲解、说明,学生能很好地理解“氧化性” 。
二、研究《考试说明》和《新课程教学要求》,把握高三化學复习的范围
《考试说明》《新课程教学要求》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它们对高考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及每个知识点的能力层次都有明确要求。高三化学复习时间短、任务重,我们要把握好高三化学复习的范围,不能在“深”“难”“偏”上浪费学生的时间和打击学生的信心。
以福建省高考为例,福建省《新课程教学要求》中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要求是:“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不要求对各主族元素性质进行归纳、比较;氯气、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几种硅酸盐产品的制备暂不作要求;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在氧气的作用下与水反应转化为硝酸的定量关系不作拓展。”在元素化合物部分,课改前后教材详略是完全不一样的。旧教材一章内容,新教材一节就带过,所以这部分内容很多知识点都不再要求。但很多教师不研究《考试说明》和《新课程教学要求》,还是按旧考纲来复习。这样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他们应该掌握的反而没弄清楚。
再如福建省《新课程教学要求》中对离子的鉴别要求是:“让学生初步学会Cl-、Ag+、SO42-、CO32-、Fe3+、NH4+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对其他离子的鉴别不要求。有的教师没研究,把旧教材要求的S2-、SO32-、PO43-、HCO3-等离子搬出来讲,搞得学生一头雾水。
《考试说明》和《新课程教学要求》没研究透,随意扩大、缩小高三化学复习的范围。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又没把重点讲清楚。到考试时,学生觉得复习的都不考,考的没复习,做了很多无用功,信心倍受打击。
三、研究近几年高考卷,提高高三化学复习的有效性、针对性
课改后,很多省是自己命题,认真研究本省高考试卷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对高考试题潜心研究,多揣摩命题的方向、规律和趋势,会比较容易把握高三化学复习的深度与广度,有利于提高高三化学复习的有效性、针对性。
以2013年、2014年福建省高考化学试题为例。
2013年高考福建化学卷第24题,是以食盐水制备ClO2为主线展开的工业流程题。考查了学生阅读信息和提炼信息、图像图表的识别与分析、数据处理、实验步骤完成、平衡常数计算、化学方程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运用能力。
2014年高考福建化学卷第24题,是以废铁皮制备Fe2O3为主线展开的工业流程题。考查了学生阅读信息和提炼信息、图像图表的识别与分析、数据处理、实验步骤完成、平衡常数和转化率计算、化学方程式书写、原电池等知识的运用能力。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发现:2014年福建化学卷第24题沿袭了2013年福建化学卷第24题的风格,都是以给出主要成分的某物质制备某物质的工业流程题,结合图像、图表和部分信息考查学生看图、读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题型要求学生从图像、图表中提炼出信息,然后结合实验步骤和化学知识进行分析,考查学生的化学综合素质。
通过高考试题的分析,我们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看图、读表,阅读信息并提炼出有用信息的能力;在编制高考练习题时,要注意运用与生产、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化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讲评练习时要注意知识内涵与外延的适当挖掘;要经常通过表格与图像等形式,向学生模拟再现工业生产或科学研究的实验过程,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王愫懿.优化教学程序提高高考化学复习的效率[J].化学教育,2010,31(09):47-49.
同济大学钢结构复习 第5篇
今年报考土木工程类方向考研考生比例占的比较多,针对结构力学这个比较大的专业课程复习难度,文博兰大考研网分享一篇曾经报考土木工程专业方向的考研经历,希望能够帮助考生做好2014考研最后冲刺。
一、结构力学概念:结构力学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它之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有”理论力学”(考试)和”材料力学”(考试),之后将开设专业基础课”弹性力学”(或”弹塑性力学”)(考查),专业课”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或”钢、木结构”,从课程设置上我们就可以认识到结构力学课程的重要地位。其次,从结构的概念——建筑物和工程设施中承受、传递荷载而其骨架作用的部分成为工程结构、简称结构。力学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其基础或者说基本部分就是我们在本科阶段所需要学习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或”弹塑性力学”)。一般的,习惯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称为“三大力学”,但是,按照笔者观点,此种分法有失精确,理由如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虽同为基础力学,有密切的联系,但”理论力学”着重讨论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而其余三门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着重讨论结构及其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动力反应等问题,其中材料力学以单个杆件为研究对象,结构力学以杆件结构(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弹(塑)性力学以实体合办乔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教材内容上这一点也可以得到很明显的体现(内容有待扩展),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明确了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向,明确了结构力学在力学中所处的位置,明确了学好结构力学的重要性。下面就要具体介绍结构力学的有关内容。
首先要从结构的分类说起,从几何角度来看,结构可分为三类: 1.杆件结构——这类结构是由杆件所组成。杆件的几何特征是横截面尺寸要比长度小得多。梁、拱、桁架、刚架是杆件结构的典型形式。2.板壳结构——这类结构也称为薄壁结构。它的厚度要比长度和宽度小得多。房屋中的楼板和壳体屋盖、水工结构中的拱坝都是板壳结构。3.实体结构——这类结构的长、宽、厚三个尺度大小相仿。水工结构中的重力坝属于实体结构。狭义的结构往往指的就是杆件结构,而通常所说的结构力学就是指杆件结构力学。结构力学的任务是根据力学原理研究在外力和其他外界因素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动力反应,以及结构的组成规律。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讨论结构的组成规律和合理形式,以及结构计算简图的合理选择;(2)讨论结构内力和变形的计算方法,进行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的验算:(3)讨论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反应。结构力学问题的研究手段包含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计算三个方面。实验研究方法的内容在实验力学和结构检验课程中讨论,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方面的内容在结构力学课程中讨论。在结构分析中,首先把实际结构简化成计算模型,称为结构计算简图;然后再对计算简图进行计算。
二、结构力学命题变化
第一,近几年东大结构力学是没有小题的,全都是大题(大题依次为:几何构造分析、不写过程画弯矩图、影响线、力法、位移法、矩阵位移法、动力学)。而今年一上来就出了个小填空题。第二,今年没有专门命制几何构造分析题。第三,今年的影响线题目考察了机动法做静定梁的影响线及其应用,而往年一般都是给你个桁架,用联合法做出影响线而已。第四,今年的动力学大题有点小变化——所给结构中只含有一个质体,但这个质体有两个自由度。而往年一般是所给结构含有两个质体,但每个质体仅有一个自由度。由于此类题以前见得少,这一点变化使我当时解题时产生过困惑。
命题的变化说明,东大考题正在寻求变化。大家在复习时不能再去凭往年命题点,仅仅进行所谓的“有针对复习”,尤其是在第一轮复习时更不要这样做。第一轮复习一定要全面,凡
文博兰大考研网
是考纲上有的都要复习到,比如说影响线的应用、两个自由度的振型分解法等等这些易忽视的地方。
三、考研经历回味
总结我的备考经历,有以下两点重要体会,希望学弟学妹重视。
第一,要从“天理”出发,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使劲地想!对于结构力学考试,解题思路是固定的。因为题目中已经明确告诉了你用那个方法解题了,所以对考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把基本方法的来龙去脉搞得一清二楚,对于你写在纸上的每一个公式、每一个符号的物理意义搞得一清二楚,这样解起题来才心中有数、才沉稳。个人认为这是学好结构力学的头等大事。
把这些最最基本的思路想清楚之后,然后才是一些解题的具体方法(比如说对称性的利用)和各类题目的具体处理方法(比如结构中出现斜刚杆怎么办、出现弹簧怎么办,等等)。为了把三基打牢,平时应勤于思考,深刻体会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也应多做一些经典的概念题,看朱慈勉教授的授课视频也会使你对结构的理解更上一层楼。
第二,重视结构的变形分析
在本科学习阶段我们往往重视内力分析,忽视结构在各种作用下的变形分析。事实上,内力分析与变形分析对于结构分析来讲是同等重要的(尤其是在对结构的概念分析和感性理解上,变形分析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大家可以在将来做题中慢慢体会)。
同济大学钢结构复习 第6篇
一、适用考试科目代码与专业
适用考试科目代码:853 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
适用专业: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01 无机化学、02 分析化学、03 有机化学、04 物理化学、21 理论与计算化学)
二、在线免费试读章节
三、复习全书内容简介
1.前言——新鲜有趣的备考精神食粮
(1)走进化学化工学院;
(2)专业课资料使用建议;
(3)考研寄语(有一种幸福叫考研);
2.专业课深度解析—— 高度概括的专业课考试剖析
(1)历年考点分布及题型结构;
(2)历年试题综合分析(难度分析、题型解析、考察重点);
(3)命题预测(考察难度、题型题量、命题重点)
(4)专业课全程规划(复习用书、复习计划、复习建议、注意事项);
3.参考书核心考点解析——面面俱到的专业课内容精粹
这个部分是本书的核心重点内容,根据专业课指定的参考书目章节目录进行编写,每章节由以下几大块内容构成:
(1)复习提示(重点难点、考察方向);
诚笃南大考研网
(2)知识框架(高屋建瓴、提纲挈领);
(3)考点解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4)考题精选(检验效果、巩固知识)
4.专业课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分析入理的经典真题大观
(1)历年真题原题;
(2)参考答案及解题分析;
(3)答题技巧(填空、简答、计算、综合)
(二)2015版复习全书亮点介绍
1.专业课深度解析部分从考研各知识点历年的考察频率和变化趋势,明确重要考点和参考书目的重要章节,从宏观试题分析、命题预测、全程规划建议等角度直抵南京大学专业课考研资讯最前沿,准确把握专业课的考研规律。
2.核心考点解析部分根据最新官方指定的参考书目编写,对教材内容进行精简整合,所有知识点均根据其历年考察的频率进行重要程度评估,并对真题考过的知识点进行明晰,免去考生自己查阅、分析的烦恼,深入探讨重点考点,精准洞察知识脉络。本部分内容对前几轮复习具有较大辅助作用,在考研后期复习阶段可脱离教材结合核心考点解析进行理解和记忆,提高考生的复习效率和复习效果。
3.章节考题精选部分各章节后面均配有精选习题,题目选题多样,来自南大本科历年期末试卷或国内经典教材习题或其它名校历年考研真题,同时汇总本章曾考过的真题原题。本部分让考生在复习完相应章节知识点后进行自测练习,不必再四处收集练习题,为考生节省宝贵的复习时间。
钢结构下册复习要点 第7篇
A、屋架:支撑于柱或托架,承受屋面板或檩条传来的荷载;b、天窗:屋架跨度较大时,为了采光和通风的需要;C、支撑系统:用于增强屋架的侧向刚度,传递水平荷载和保证屋盖体系的整体稳定。
1.2、屋盖结构中有哪些支撑系统?支撑的作用是什么?
(1)a、上弦横向水平支撑b、下弦横向水平支撑c、上弦纵向水平支撑d、下弦纵向水平支撑e、垂直支撑f、系杆
(2)a、保证结构的空间整体性b、为弦杆提供适当的侧向支撑点c、承担并传递水平荷载d、保证结构安装时的稳定与方
1.3、如何区分刚性系杆和柔性系杆?哪些位置需要设置刚性系杆?答:(1)刚性系杆:能承受压力,柔性系杆:只能承受拉力(2)上弦平面内檩条和大型屋面板可起到刚性系杆作用,因而可在屋架的屋脊和支座节点处设置系杆,当屋架横向支撑设置在第二柱间时所有系杆均为刚性系杆。1.4实腹式和格构式檩条各适用于哪种情况?其优缺点是什么?答:(1)实腹式檩条常用于跨度为3~6m的情况,构造简单,制造及安装方便(2)桁架式檩条用于跨度较大(>6m)的情况,分为三种形式:A、平面桁架式檩条,受力明确,用料省,但侧向刚度较差,必须设置拉条;B、T形桁架式檩条,整体性差,应沿跨度全长设置钢箍;C、空间桁架式檩条,刚度好,承载力大,不必设置拉条,安装方便,但是构造复杂,适用跨度和荷载较大的情况
1.5为什么檩条要布置拉条?
答:为了给檩条提供侧向支撑,减小檩条沿屋面坡度方向的跨度,除了侧向 刚度较大的空间桁架式和T形桁架式檩条外,在实腹式檩条和平面桁架 式檩条之间设置拉条。
1.6三角形、梯形、平行弦桁架各适用于哪些屋盖体系?答:(1)三角形屋架:屋面坡度较大的有檩屋盖结构或中小跨度的轻型屋面结构(2)梯形屋架:用于屋面坡度较小的屋盖结构、工业厂房屋盖结构最常用形式(3)矩形屋架:用于托架或支撑体系中(4)曲拱屋架:用于有特殊要求的房屋中
1.7屋架的腹杆有哪些体系?各有什么特征?答:(1)三角形腹杆:单斜杆式,长杆受拉,短杆受压,经济;人字式,腹杆数少,节点少,构造简单;芬克式,腹杆受力合理,可分开运输。(2)梯形屋架:人字式,减少上弦节间短,有利于提高上弦承载力,避免上弦局部受弯,受拉下弦节间长,可减少节点,便于制造;再分式,减少上弦节间长度(3)矩形屋架:人字式,腹杆数少,节点简单K形,桁架高度高时可减少竖杆长度交叉式,常用于承受反复荷载的桁架中,又是斜杆可用柔性杆。1.8如何选择屋架构件截面?
答:选择屋架杆件截面时,应注意选用肢宽而壁薄的角钢;屋架弦杆一般采用等截面,但对于跨度>24m且弦杆内力相差较大的屋架,可在适当节间处改变截面,改变一次为宜。
对轴心受拉杆件由强度要求计算所需的面积,同时应满足长细比要求。对轴心受压杆件和压弯构件要计算强度、整体稳定、局部稳定和长细比。根据构件受力按钢结构基本原理中介绍的方法选择截面。
a普通钢屋架的杆件一般采用等肢或不等肢角钢组成的T形截面或十字形截面 b对于屋架上弦杆,宜采用两个不等肢角钢短肢相并而成的T形截面形式;当有节间荷载作用时,宜采用不等肢角钢长肢相并 T形截面
c对于受拉下弦杆,可采用两个等肢角钢或不等肢角钢短肢相并组成的T形截面
d对于屋架的支座斜杆及竖杆,可采用两个不等肢角钢长肢相并而成的T形截面
e屋架中其他腹杆,宜采用两个等肢角钢组成的T形截面
f与竖向支撑相连的竖腹杆宜采用两个等肢角钢组成的十字形截面
1.9如何确定屋架节点的节点板厚度?一个桁架的所有节点板厚度是否相同?
答:桁架节点板的厚度可根据腹杆(梯形屋架)或弦杆(三角形屋架)的最大内力按表1-1取用,节点板的最小厚度为6mm。在同一榀屋架中,除支座处节点板比其他节点板厚2mm外,全屋架所有节点板的厚度应相同。1.10、垫板的作用是什么?
答:支座节点的传力路线是:屋架杆件的内力通过连接焊缝传给节点板,然后由节点板和加劲肋把力传给支座底板,最后传给柱子。1.12为什么在屋架拼接节点要增加拼接角钢?
答:为了减轻节点板负担和保证整个屋架平面外的刚度。
1.13用钢管做桁架时,参数β的含义是什么?β的大小对节点承载力有何影响?
答:β是支管外径与主管外径之比。β越大节点承载力越高 1.14搭接支管的节点承载力如何随搭接率变化?
答:根据Ov的大小,分为三种情况。25%《Ov<50%,增大;50%《Ov<80%,80%《Ov<100%,分别为一定值。详情见书。
1.15保证网架结构几何不变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充分条件是什么?答:(1)网架为一空间铰接杆系统结构,保证网架结构几何不变的必要条件是:W=3J-m-r≤0 式中,J——网架的节点数;M——网架的杆件数; R——支座约束链杆数。当W>0时,网架结构为几何可变体系;当W=0时,网架无多余杆件,如杆件布置合理,为静定结构;当W<0时网架有多余杆件,如杆件布置合理,为超静定结构。
(2)网架结构几何不变的充分条件可通过结构的刚度矩阵进行判断,出现下列条件之一者,该网架结构为几何可变体系。
1)引入边界条件后,总刚度矩阵【K】中对角线上出现零元素,则与之对应的节点为几何可变;
2)引入边界条件后,总刚度矩阵行列式【K】=0,该矩阵奇异,结构为几何可变体系;
1.16、双层网架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答:双层网架的常用形式有以下几种:平面桁架系网架(两向正交正放网架,两向正交斜放网架,三向网架);四角锥体系网架(正向四角锥网架,抽空四角锥网架,星形四角锥网架);三角锥体系网架;网架结构的支撑;网架高度及网格尺寸。
1.17网架结构的支撑形式主要有哪些?答:(1)在网架四周全部或部分边界节点设置支座,是常用的支撑方式,称为周边支撑(2)。将整个网架支撑在多个支撑住上,称为点支撑。(3)平面尺寸大很大的建筑物,除在网架周边设置支撑外,可在内部增设中间支撑,以减小网架杆件内力挠度(即周边支撑与支点支撑结合)。1.18网架结构的高度和网格尺寸各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网架结构的高度主要与屋面荷载、跨度和支撑条件有关。荷载和跨度越大,网架的高度越大;平面接近正方形时高度可取得小一些;狭长矩形平面网架的单向作用明显,高度可取得大一些;圆形平面网架高度可取得小一些;点支撑网架比周边支撑网架高度大一些。
网架的网格尺寸与网架高度和屋面材料有关。1.19网架结构的节点有哪些形式?设计时要进行哪些计算?答:(1)焊接空心球节点:空心球外径D的确定,空心球径等于或大于300mm,且杆件内力较大,需要提高承载力时,球内可加环肋,空心球径直径为120-900mm时受压受拉承载力验算,空心球的壁厚验算(2)螺栓球节点:钢球直径计算(球内螺栓不相碰的最小直径,满足套筒接触面要求的直径,角度小于30度,保证杆件不相碰的最小直径),高强度螺栓的性能等级的选用,套筒外形尺寸验算,锥头和封板。(3)焊接钢板节点:节点板厚度(4)焊接钢管节点,(5)杆件直接汇交节点
1.20网架结构的支座形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答:(1)平板压力和拉力支座:转动的位移受很大约束,在底板可开设椭圆形孔洞,方便安装,只适用于较小跨度网架(2)单面弧形压力支座和拉力支座:单方向转动未受约束,限制平移,适用于中小跨度网架(3)双面弧形压力支座:在支座和底板间设有弧形块,上下面都是柱面,支座可转动但不能平移。(4)球铰压力支座,其支座可任意方向转动但不能平移,适用于大跨度网架。(5)板式橡胶支座:通过橡胶垫的压缩和剪切变形,支座既可以转动也可以平移,助于单行支座,适用于大中跨度网架。
1.21为什么单层网壳的节点应做成刚接的?一般采用什么形式?答:(1)以便传递各杆传来的集中力和弯矩(2)a板节点b焊接空心球节点c螺栓球节点d嵌入式毂式节点e叠合式节点f卡盘螺栓节点
第二章
2.1单层厂房是由那些结构或构件组成的?这些组成部件的作用是什么? 结构组成: a横向框架 由柱和它所支承的屋架或屋盖横梁组成,是单层钢结构厂房的主要承重体系,承受结构的自重、风、雪荷载和吊车的竖向与横向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递到基础。b屋盖结构 承担屋盖荷载的结构体系,包括横向框架的横梁、托架、中间屋架、天窗架、檩条等。c支撑体系 包括屋盖部分的支撑和柱间支撑等,它一方面与柱、吊车梁等组成单层钢结构厂房的纵向框架,承担纵向水平荷载;另一方面又把主要承重体系由个别的平面结构连成空间的整体结构,从而保证了单层厂房钢结构所必需的刚度和稳定。d吊车梁和制动梁(或制动桁架)主要承受吊车竖向及水平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到横向框架和纵向框架上。e墙架 承受墙体的自重和风荷载。
2.2布置柱网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A、满足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包括预期的扩建和工艺设备更新的需求。B、满足结构上的要求,在保证厂房具有必需的刚度和强度的同时,尽量减少屋架跨度和柱距的类别。
2.3为什么要设置温度缝?横向和纵向温度缝如何处置?(1)为避免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在厂房的纵向或横向的尺度较大时,一般要求在平面布置中设置温度伸缩缝。
(2)a、设置双缝,即在缝的两旁布置两个无任何纵向构件联系的横向框架b、采用单柱温度伸缩缝,即在纵向构件支座处设置滑动支座(节约钢材)c、当厂房宽度较大时,也应该按规范规定布置纵向温度伸缩缝
2.4横向框架有哪些类型?如何确定横向框架的主要尺寸?(1)a、刚接框架b、铰接框架(2)根据所采用吊车的工作要求设计
2.5厂房柱有哪些类型?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A、等截面柱,b、格构式柱,c、分离式柱 使用范围:A、在吊车的吨位很小时可采用等截面或变截面实腹式柱。B、实腹式柱的构造简单,加工制作费用低,常在厂房高度不超过10m切吊车额定其重量不超过20t时采用。C、一般采用梯形柱,阶梯形柱下段截面较大时通常采用格构式,而上段可采用实腹式,亦可采用格构式。D、分离式柱适宜于有位置不高的大吨位吊车和有扩建计划的结构。
2.6厂房有哪些支撑?各有什么作用?(1)柱间支撑,用于将厂房纵向柱列传来的力良好地传到基础上。上层柱间支撑和下层柱间支撑。下层柱间支撑是为了减少纵向温度应力的影响;
垂直支撑,用于传递屋架纵向垂直方向的力。(2)水平支撑,分上弦、下弦。用于屋架上下弦水平方向的力。(3)联系梁,用于传递纵向的柱根、柱端、屋架端的水平力。
2.7试述柱间支撑的布置、构造和计算特点。(1)布置:下层柱间支撑一般宜布置在温度区段的中部;上层柱间支撑除了要在下层支撑布置的柱间设置外,还应当在每个温度区段的两端设置。每列柱顶端均要布置刚性系杆。(2)构造特点:常见的下层柱间支撑是交叉型的,与柱子的夹角控制在35~55度,下层柱间支撑常见形式采用交叉形,人字形或K字形,柱距较大时可取V形或八字形。(3)计算特点:①上层柱间支撑承受端部墙传来的风力,下层柱间支撑除承受短墙传来的风力外,还承受起重机的纵向水平荷载。②在同一温度区段的同一柱列设有两道或两道以上的柱间支撑时,则全部纵向水平荷载由该柱列所有支撑共同承受。③当在柱的两个肢的平面内成对设置时,在起重机肢的平面内设置的下层支撑,除承受起重机纵向水平荷载外,还承受与屋盖肢下层支撑按轴线距离分配传来的风力。④靠墙的外墙肢平面内设置的下层支撑,只承受端墙传来的风力与起重机肢下层支撑按轴线距离分配受力。
2.8试述吊车梁的类型及其应用范围。(1)吊车梁按结构体系可分为实腹式、下撑式和桁架式。按支承情况分为简支和连续。
(2)实腹简支吊车梁应用最广,当跨度及荷载较小时,可采用型钢梁,否则采用焊接梁,连续梁比简支梁用料经济,但由于它受柱的不均匀沉降影响较明显,一般很少应用;下撑式吊车梁和桁架式吊车梁用钢量较少,但制造费工、高度较大; 桁架式吊车梁用钢省,但制作费工,连接节点在动力荷载作用下一产生疲劳破坏,故一般用于跨度较小的轻中级工作制的吊车梁。
2.9吊车梁受哪些荷载?须计算哪些应力?(1)承受由起重机产生的三个方向的荷载:竖向荷载(起重机系统和起重物的自重以及起重机梁系统的自重)、横向水平荷载(小车刹车时的惯性力)和纵向水平荷载(吊车纵向刹车时的惯性力)。(2)需计算这些内力:a、起重机最大轮压b、起重机横向水平力
2.10吊车梁的水平荷载靠什么承受? 吊车梁的横向水平荷载是在小车刹车时的惯性力。横向水平荷载应等分与桥架的两端,分别由轨道上的车轮平均传至轨道,其方向与轨道垂直,并考虑正反两个方向的刹车情况。对于悬挂吊车的水平荷载应由支撑系统承受,可不计算。手动吊车可不考虑水平荷载。
2.11吊车梁的疲劳与那些因素有关? 应力集中、重中轻的工作制等级、行车荷载、吊车的行车速度、钢梁的塑性和韧性。
2.12刚架有什么特点?主要使用范围是什么?(1)特点:结构质量轻;柱网布置灵活,不受屋板面,墙板尺寸的限制;刚架可采用变截面,截面与弯矩成正比;刚架的腹板可利用屈服后强度,允许部分腹板屈曲,按有效宽度设计;综合经济效益高
(2)适用范围:展览厅,轻型厂房,仓库,大型超市,娱乐体育设施。车站候车室和码头建筑等。
2.13什么是摇摆柱?设置它的目的是什么?多跨刚架中采用上下两端均铰接的柱称为摇摆柱。
设置目的:摇摆柱具有很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设置摇摆柱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减少柱侧移、且使钢架梁的跨度减少,从而是柱脚构造和梁柱连接相对简单,且可以节省钢材。
2.14在刚架的那些位置须设置刚性系杆? 1)屋盖横向支撑宜设在温度区间端部的第一或第二开间。当端部支撑设在第二开间时,在第一开间的相应位置应设置刚性系杆2)由支撑斜杆等组成的水平桁架,在直腹杆宜按刚性系杆设计3)刚架转折处及多跨度房屋适当位置的中间柱顶,应沿房屋全长设置刚性系杆4)当设有起重量不小于5t的桥式吊车时,柱间支撑宜采用型钢支撑。
2.15变截面梁、柱的稳定性如何计算? 1)钢架梁在钢架平面内可仅按压弯构件计算其强度,实腹式钢架梁应按压弯构件计算其在钢架平面外的稳定性。;2)实腹式钢架柱应按压弯构件计算其
强度和稳定性;3)格构式钢架柱应按压弯构件计算其强度和弯矩作用平面内的稳定性;4)格构式钢架梁和柱的弦杆、腹杆一级缀条等应分别按轴心受拉及轴心受压构件计算单个杆件的强度和稳定性;5)变截面钢架柱的稳定性可按最大弯矩处的有效截面进行计算,此时,轴心力应取与弯矩同一截面处的轴心力。2.16摇摆柱承受什么荷载?对刚架的整体稳定性有无作用? 承受轴向荷载,不承担弯矩,为轴心受压柱,摇摆柱不承担水平荷载,不参与抵抗侧移.设有摇摆柱的框架稳定性摇摆柱自身的稳定性依赖刚架的抗侧移刚度,作用于摇摆柱中的内力将起促进刚架失稳的作用。
第三章
3.1高层钢结构主要有哪些结构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a、框架结构,平面布置较灵活,刚度分布均匀,延性较大,自振周期较长,对地震作用不敏感,但侧向刚度小,一般在不超过30层时比较经济;B、框剪结构,在侧向荷载的作用下,框剪结构的侧向位移比纯框架结构明显减少,这种结构体系可用于40~60层的高层建筑C、框筒结构,横向刚度较大,可使用于建筑高度可超过400m,D、束筒结构,可较灵活地组合平面形式,而且可将筒体在不同的高度中止
3.2平面不规则结构对结构会产生什么影响? 结构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振动会显著增强;在风荷载的作用下会产生严重的剪切滞后现象;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出现扭转。不利于结构抗震。
3.3钢框架的支撑体系有哪些,应如何布置? 支撑体系的类型:①轴线交汇的中心支撑体系②偏心支撑
布置方法:对于非抗震设防的多层钢结构房屋可采用中心支撑,此时梁和柱的连接都可做成铰接,即柔性连接,体现材料集中使用原则并使构造简化;超过12层的钢结构宜采用偏心支撑框架,其顶层可以采用中心支撑,偏心支撑的一端于节点偏心交汇,在梁端部或中部形成耗能梁段,是结构在弹性阶段呈现较好的刚度,又在飞弹性阶段具有很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设置偏心支撑的开间内构建之间都是刚接。
3.4 多层框架结构的楼盖有哪几种常用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按施工方法分:整体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按结构形式分:肋梁楼盖、井式楼盖、密肋楼盖、无梁楼盖、扁梁楼盖。
(1)现浇混凝土楼板、叠合楼板、预制楼板及压型钢板组合楼板。(2)压型钢板上浇筑混凝土而形成的组合楼板:用作永久性模板,而且作为混凝土板下部的受拉钢筋,与混凝土共同作用;非组合楼板中的压型钢板仅用作永久性模板,不考虑与混凝土共同作用
3.5压型钢板组合楼盖在施工和使用阶段如何计算?
一、施工阶段:应对作为现浇混凝土底模的压型钢板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所承受的永久荷载包括压型钢板、钢筋和混凝土的重量。可变荷载包括施工荷载和附加荷载。当有过量冲击、管线和泵的荷载时,应增加附加荷载。在施工阶段荷载作用下按弹性单向板计算,如果压型钢板跨中挠度过大时应增设临时支撑。
二、使用阶段:对于非组合板,压型钢板仅作为模版使用,可按钢筋混凝土楼板设计,不考虑压型钢板的承载作用,无需做防火保护层;对组合版应进行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变型验算。强度盐酸包括横截面的抗弯能力、纵向抗剪能力、斜截面抗剪和抗冲切能力验算。组合版的承载力计算按塑形设计法计算,假定截面受拉区和受压区的材料均达到强度设计值。
3.6实腹钢框架梁柱节点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应如何设计? 节点形式:焊接连接、高强度螺栓连接、栓焊混合连接。(刚性连接和铰接)设计方法:非抗震设防时,应按结构处于弹性受力阶段设计;当抗震设防时,按弹塑形阶段设计,节点连接的承载力应高于构件截面的承载力。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钢结构框架,从梁端获柱端算起的1/10跨长或两倍截面高度范围内,节点验算应有下列各项:节点连接的最大承载力、构件塑性区板件宽厚比、受弯构件塑性区侧向支撑点间的距离。
3.7简述框架柱计算长度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1)、当计算框架柱在重力作用下的稳定性时,纯框架体系柱的计算长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进行计算;(2)、当计算在重力和风力或多遇地震作用组合下的稳定性时,有支撑或剪力墙的结构,在层间位移马祖一定要求的条件下,柱计算长度系数可以取1.0.3.8偏心支撑的作用是什么 偏心支撑框架中的支撑斜杆,应至少在一端与梁连接,另一端可连接在梁与柱相交处,或在偏离另一之称的连接点与梁连接,并在支撑与柱之间或支撑与支撑之间形成耗能梁段,这些耗能梁段,一般比支撑斜杆的承载力低,同时具有重复荷载作用下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在正常的荷载作用下,偏心支撑框架具有足够的水平刚度;在遭遇地震作用时,耗能梁段首先屈服吸收能量,控制作用于支撑斜杆上的荷载份额,使其不丧失承载力,从而保证整个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细胞的结构”复习指津 第8篇
(一) 细胞分类
根据核膜的有无, 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者的区别如下:
(二) 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 细胞壁
(1) 化学成分: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2) 特点:具有全透性 (任何物质都可以通过) 。
(3) 功能:为植物细胞提供支持和保护。
2. 细胞膜
(1) 实验:制备纯净的细胞膜。
(1) 原理:渗透作用 (将细胞放入蒸馏水中, 细胞吸水涨破, 内容物流出, 得到细胞膜) 。
(2) 选材:人或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因为这些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
(3) 提纯:差速离心法。
(2)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1) 成分: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分子组成, 还含有少量的糖类。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也含有少量的固醇。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 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2) 结构:目前比较流行的结构模型是流动镶嵌模型, 其主要观点是: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 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表面有糖蛋白 (也叫糖被, 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 、糖脂 (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 。
(3) 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磷脂分子是可以流动的, 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
(4) 主要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注: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以下三种。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 (如激素) 间接传递信息;通过相邻两细胞的直接接触 (如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 传递信息;通过相邻两细胞间形成通道 (如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 进行信息交流。
(5) 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即允许水分子自由进出, 细胞需要的离子、小分子也可以通过, 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都不能通过。
3. 细胞质
细胞质是指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 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中除去所有细胞器和各种颗粒以外的部分, 是无色透明的胶状物。
(1) 成分:含有水、无机盐离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多种酶等。
(2) 作用: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为细胞代谢提供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2) 细胞器:在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 悬浮在细胞质基质中。
(1) 分离方法:差速离心法。
(2) 结构和功能:
(3) 记忆技巧:a.借助结构模式图进行直观记忆。b.利用表格进行比较记忆。c.归类记忆, 如双层膜的有线粒体、叶绿体;能够复制的有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d.实例记忆, 如联系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记住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的功能。
(3) 实验: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1) 原理:叶绿体散布在细胞质中, 呈绿色。线粒体+健那绿染液 (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中染料) 线粒体蓝绿色。
(2) 实验过程:取材制片低倍镜下找到高倍镜下观察。
取材:观察叶绿体用藓类小叶 (由一层细胞构成) 或菠菜叶的下表皮 (细胞中的叶绿体大且数目少) ;观察线粒体用口腔上皮细胞 (没有其他有颜色的结构干扰) 。
制片:制作叶片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 因为叶绿体失水后会缩成一团, 从而无法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 要用生理盐水维持细胞活性。
观察:本实验中, 在高倍镜下只能观察到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 观察不到双层膜、基粒、基质等。
4. 细胞核
(1) 分布:除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细胞外, 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2) 结构。
(3) 功能: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 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4) 经典实验。
5. 生物膜及生物膜系统
(1) 生物膜系统概念:生物膜系统是指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的体系。其中细胞膜、内质网膜等是生物膜。
(2) 生物膜的联系:各种生物膜在化学成分上相似, 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1) 结构上的联系:
(2) 功能上的联系:
(3) 生物膜系统的功能: (1) 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同时在细胞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 有利于许多化学反应的进行。 (3) 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 使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 不会互相干扰, 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二、疑难剖析
1.几个“不一定”
带“菌”的不一定是细菌, 如噬菌体 (病毒) 、霉菌 (真核生物) 、酵母菌 (真核生物) ;带“藻”的不一定是蓝藻, 如衣藻、黑藻都是植物;有细胞壁的生物不一定是植物, 如真核生物中的真菌、原核生物中的细菌和蓝藻等;能够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有线粒体, 如硝化细菌、醋酸菌;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 如蓝藻;植物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 如根、茎细胞 (除幼茎皮层细胞) ;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 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2.流动性与选择透过性
(1) 区别:流动性是膜结构方面的特性, 膜流动性大小与温度存在一定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 温度高流动性大, 但温度过高, 膜的流动性过大, 就有可能破坏膜的结构, 不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变形虫的变形运动、胞吞、胞吐、细胞融合等依靠膜的流动性完成。选择透过性是活细胞的膜功能方面的特性, 主要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都说明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2) 联系:膜的流动性是其表现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正是因为膜具有了流动性, 细胞才能完成其各项生理功能, 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
3.核孔具有选择性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自由进出且不消耗能量。其实在核孔上存在核孔复合体, 核孔复合体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质复合体, 具有双功能和双向性。双功能表现在两种运输方式: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双向性表现在既介导蛋白质的入核运输, 又介导RNA等的出核运输。具体来说:离子、水分子等小分子物质可经被动运输通过核孔复合体, 而大分子凭借自身的核定位信号和与核孔复合体上的受体蛋白结合而实现主动转运过程。如mRNA分子的前体在核内产生后, 只有经过加工成为mRNA并与蛋白形成复合物后才能通过。
真核细胞单位面积的核孔数目与细胞类型和代谢水平有关。代谢旺盛的细胞, 单位面积的核孔数目多, 如癌细胞。
4.染色质、染色体、DNA的关系
从表中可以看出, DNA是染色体和染色质的组成成分之一。由于DNA是遗传物质, 所以染色体 (质) 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在没有复制的情况下, 1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复制后, 1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
5.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 从结构上看:细胞膜位于细胞的外层, 起保护作用, 保证细胞内结构和成分的相对稳定;细胞核与细胞质通过核孔互相沟通;核膜、细胞膜通过内质网互相连接, 以及各种细胞器膜构成细胞完整的“生物膜系统”, 使细胞内的各种物质得以联系或转化。
(2) 从功能上看: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功能虽不同, 但它们相互联系、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完成生命活动。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就是由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和运输、高尔基体加工和运输、线粒体供能、细胞膜分泌协调完成的。
(3) 从调控上看:细胞核内携带遗传信息的DNA是决定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因素, 它通过控制蛋白质类物质 (酶和部分激素) 的合成来调控和决定细胞的生命活动, 使细胞形成一个整体的调控系统。
三、真题回顾
例1. (2011山东卷) 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原核生物细胞无线粒体, 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 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 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 (生物膜系统) , 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解析: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 但有的能进行有氧呼吸, 如醋酸菌。真核生物细胞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而原核生物细胞则进行二分裂等。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以DNA为遗传物质。
答案:D
例2. (2011广东卷) 小陈在观察成熟叶肉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照片后得出如下结论, 不正确的是 ()
A.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双层膜
B.核糖体附着在高尔基体上
C.内质网膜与核膜相连
D.液泡是最大的细胞器
解析: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外膜、内膜。核糖体有的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 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都相连。在成熟叶肉细胞内, 液泡占据了细胞的大部分空间, 所以是最大的细胞器。
答案:B
例3. (2010山东卷) 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 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
C.细胞质基质中的H+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
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解析:水解酶是蛋白质,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溶酶体能够吞噬衰老、受损的细胞器, 此过程有膜的融合与膜成分的更新。细胞质基质中的H+被转运到溶酶体内是主动运输, 故需消耗能量。正常状态下, 溶酶体能够分解自身衰老、受损的细胞器。
答案:D
例4. (2012江苏卷)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B.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C.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
D.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解析: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起加工和运输作用。
答案:D
例5. (2012全国大纲卷) 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
B.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
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
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的酶的种类相同
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的DNA、RNA。叶绿体只能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ATP, 而黑暗中叶绿体是不能合成ATP的。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来自细胞呼吸,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以产生ATP, 而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的场所。线粒体基质中含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有关的酶, 叶绿体基质中含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的酶。
答案:A
四、习题演练
1.下表为病毒、细胞及有关结构的大小, 指出原核细胞直径的大小范围是 ()
A.0.025~0.02μm
B.0.1~2μm
C.1~2μm
D.0.1~数百μm
2.下图表示从鸡血液中分离核糖体的大致过程, 对该过程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该过程运用了同位素示踪法、离心法、层析法
B.步骤 (1) 加入14 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 (5) 中检测核糖体
C.步骤 (2) 利用了渗透作用原理, 目的是破坏细胞膜
D.步骤 (3) (4) 的目的是分离细胞器和其他细胞结构
3.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实验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牙签消毒、实验前漱口都是为了保证该实验的准确性
B.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一滴0.9%的NaCl溶液, 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C.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D.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线粒体内有很多嵴
4.右图为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花瓣的颜色与 (2) 中含有的色素有关
B. (5) 是该细胞的代谢中心和遗传控制中心
C. (3) (5) (7) (8) 结构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现象
D. (3) (4) (8) 的膜结构属于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5.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叙述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利于血红蛋白携带氧
B.叶绿体内类囊体堆叠使膜面积增大, 利于光能充分利用
C.低等植物细胞中心体的存在, 利于其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
D.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 促使细胞分散和无限增殖
6.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进行信息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外表的糖蛋白能参与细胞间信息传递
B.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传递
C.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 有利于细胞间信息传递
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甲状腺, 实现细胞间信息传递
7.能够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实验是 ()
A.用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
B.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C.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
D.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实验
8.细胞的形态与功能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
A.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有利于运输氧
B.蚕豆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向外突起, 有利于吸收水分
C.人的神经细胞有多个突起, 有利于与多个细胞联系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 有利于进行有丝分裂
9.完成“细胞的结构”概念图。
10.下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成分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Ⅰ、COPⅡ是被膜小泡, 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请回答以下问题:
参考答案
1.B 2.A 3.D 4.B 5.D 6.D 7.C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