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茉莉教学实录(精选6篇)
爱如茉莉教学实录 第1篇
(课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疏通了课文的字词,读通读顺了课文)
一、“这也叫爱”之问号
师: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那个飘浮着桔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我就是在一旁修剪茉莉花枝的妈妈, 谁愿意做我的女儿和我一起进行文中的对话? (指名)
师:我在一旁剪茉莉花枝,你忽然问:
生:妈妈,你爱爸爸吗?
师:死丫头,问些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
生:妈,那你说,真爱像什么?
师:恩,就像茉莉吧。其实,女儿心里还有一句话,因为看着妈妈一本正经的样子,给咽了回去, 是不是?请你把它“吐”出来——
生:这也叫爱。
(师板书:这也叫爱)
师:请同学们看课文的叙述,女儿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生:差点儿笑出声来。(师板书:笑)
师:那就请你大胆地笑出来,把笑声送进这个句子来说。
生:(笑着)哼哼(从鼻子里出,语调上扬),这也就叫爱?
师:你的笑声里含着什么意思?
生:觉得很奇怪,不可思议,好像这种不能叫作爱。
师:这句话如果后面加标点的话,可以加什么标点?
生:应该加问号。
师:反问。(板书:?)为什么说 “像茉莉那样的爱”不叫爱?女儿的心目中的茉莉有什么特点?
生:茉莉是平淡无奇的。
师:(板书:平淡无奇)请你结合课文中的描述和投影来说说,这茉莉花,平在哪儿,又淡在哪儿?
生:茉莉花的颜色是白色的,不绚丽,而其它的花有很多种颜色。茉莉的花香也是不浓烈的。
师:你说得真好。前些天我去常熟的牡丹园看牡丹,那些花真是姹紫嫣红,什么颜色都有,很吸引人。而茉莉呢?只有一种颜色——你们看到过其它颜色的茉莉吗?
生:没有。只有白色。
师:你还说茉莉的花香不浓,书上有一个词语叫——
生:缕缕幽香。
师:淡淡的,若有若无的。再来看它的花形。国色天香的牡丹,硕大的花冠,层层叠叠,富丽堂皇。而茉莉呢?
生:茉莉花很小,很不惹人注意。
师:女儿心目中的茉莉,不艳,不香,又那么小,这样平淡无奇,怎么可以说它像爱呢?换一句话也就是说,爱怎么可以使这样的平淡无奇?那么作者的心目中爱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你能用学过的词语或成语来说说她心目中的爱吗?
生:轰轰烈烈的。
生:像火一样的。
生:非常浪漫的。
(众笑)
生:荡气回肠的。
师:请大家来看这样一组词,请你们一起来念一念:
文字投影,出示词组群:
花前月下 缠绵悱恻
卿卿我我 浓浓烈烈
海誓山盟 生死与共
荡气回肠 刻骨铭心
生齐读。
师:在你们读这组词的时候,我的眼前浮现了一些曾经打动我的故事——
出示投影:
王子与美人鱼 (童话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 (民间故事)
项羽与虞姬 (历史小说)
师:你了解这些故事么,如果你也了解这些故事,这些故事也曾打动过你,请你来说说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
学生简要叙述故事,师点评:“为了心爱的王子和他的幸福,美人鱼化作了海上的一片泡沫。”“不能同生,但愿共死。化蝶一幕最感人。”“前面是刘邦的军队,后面是乌江水。虞姬不肯逃生,那一道血剑红光,是‘我心中你最重’的冲天豪情。”
回读词组群。
二、“这也叫爱”之句号
师:生活中的日子常常平淡如水。而母亲的生病住院,如同一颗小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水中,
荡出了爱的涟漪。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二部分。
作者因为哪些事而感受到了父母之间的爱呢?请你概括地来说。
生:第一件事,妈妈生病住院,让女儿买饺子给爸爸吃,可爸爸没有听女儿花尽心思编的谎,没有吃饺子而是直接去了医院。第二件事,夜里爸爸怕自己睡得深,妈妈有事又不肯叫他,就睡在妈妈的床边,只要妈妈动一动,他就会醒了。
师:如果第一件事可以用 “吃不下”三个字来概括的话,那么第二件事,你准备用那三个字来概括?
生:睡不好。
师:爱,往往在细节,在一颦一笑中,在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里。接下来我请大家细读课文6—17小节,哪些细节打动了你,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了爱的温度?请你在底下加点或者打圈。
师:(巡视)这些爱,像茉莉花一样星星点点地散在文字里,要有爱心和慧眼才能品读出来。
下面我们来交流。
生:“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这个“直奔”,告诉我爸爸知道妈妈病了,是马上跑到医院去的。
师:这个奔字,你读出了爸爸的什么心情?
生:急。
师:为什么而急?
生:为妈妈的病。
师:奔,念第四声的时候,是说心中有目标。此时,爸爸心里的目标,便是——
(众答):医院。
师:一个“奔”字写出了父亲的急,急着想见到妈妈,急着想知道妈妈的病情。你从“奔”字上读出了爸爸的焦心。非常好,这才叫会读书。
生:“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这里的“紧握着妈妈的手”表示了爸爸的紧张。
师:如果会读书,你联系下文,还可以知道爸爸为什么要紧握妈妈的手?
生:因为他害怕夜里睡得沉,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他。这样睡,妈妈一动他就惊醒了。
师:我想,这个地方作者是不是写错了呢?要知道一个人睡着的状态,应该是完全放松的。为什么此处写的爸爸却是“紧握”着妈妈的手呢?
生:爸爸很担心妈妈,他不想松开手,如果松开手就感觉不到妈妈了,所以,在睡梦中还是迷迷糊糊地紧握着妈妈的手。
师:我懂了。你是说爸爸人睡了,但心并没有睡。睡得不沉,对么?这样看来,这个“紧握”握出了爸爸的一番苦心。
生:“你爸爸伏到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师:这是妈妈对女儿说的话。在这里,我请大家关注这样一个细节:妈妈说这话时,爸爸听到了么?
生:没有。因为爸爸在洗漱。
师:好的。我查了原文,原文是说爸爸上街去买早点了,我不知道教材为什么要这样改,买早点,是根本不可能听到的。实际上,关于“睡不好”,爸爸也有一番表白,说自己为什么不在陪床上睡,这些话,妈妈听到了么?
生:妈妈也没有听到。
师:何以见得?
生:爸爸跟我说这些话的时候,怕惊动妈妈,是“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以后才说的。
爱如茉莉教学实录 第2篇
初中课文《爱如茉莉》教学实录
课前谈话:
师:今天,陈老师要跟咱们班的同学谈一个非常非常之重要的话题——咱们谈谈爱情。说到爱情,同学们会想到哪些节日呢?
生:情人节。(全班大笑)
师:好,咱们就说说这个“情人节”吧!谁给大家介绍介绍你所了解的“情人节”?
生:“情人节”那天,很多人会买玫瑰花、巧克力送给自己心爱的人。
生:“情人节”的时候,街上的餐馆都很热闹,有一些恋人会在一起吃饭。
生:很多人都会送各种各样的礼物给自己心爱的人。
师:看来你们了解的还真不少,愿意给老师做个参谋吗?假如陈老师现在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子,你建议我怎么做呢?
生:可以送她玫瑰花,然后说好听的话给她听。
师:你很懂得烂漫!
生:可以请他吃烛光晚餐!
师:你更烂漫。同学们,看来表达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山盟海誓是爱,默默关怀也是爱。今天,咱们就要一起去感受一份平凡而朴实的爱。
教学过程:
一、读题品题,感受课题之妙
师:谁来读一读今天我们要上的这一课的课题?
生:爱如茉莉。
师:注意,“茉莉”读轻声,你再读。(生读)
师:咱们一起来读。(齐读)
师:再看看这个课题——爱如茉莉。你觉得这个题目起得怎样?
生:我觉得这个题目取得很好,充满了神秘。
师:的确,能让人产生悬念的题目,是个好题目。
生:这个题目给人的感觉很简单,却很有韵味。
师:的确,题目就像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总是让人回味无穷。所以同学们在写习作时,也不要忘记给你的作文取个好题。
二、读词读文,理清文章脉络
师:课前都预习了课文,能读通课文了吗?这篇课文有很多四字词语,不好读,考考大家?
大屏幕出示词语(其中带点字为本课生字):
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缕缕幽香
一本正经 清醒含笑 揉揉胳膊
睡眼蒙眬 蹑手蹑脚 布满血丝
师:自由读读这些词语,看看能不能把它们都读好。(生自由读)
师:谁给大家读第一组。(指名读)
师:不错,三个词,12个字,读对了11个,注意这个“缕”字,它是个生字,不好读,你再读。(生再读)
师:不错。你们知道这组词语都是写什么的吗?
生:是写“茉莉”的。
师:谁能把词语的感觉读出来呢?(指名读,较快)孩子,读得慢些就有感觉了。就像这样——(师范读,生再读,有很大的变化)咱们也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师:再看第二组……
(第二、三组词语教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分别是写妈妈和爸爸的,同时边听其他同学读边想像词语所表现的动作、神态。)
师:词语读得不错。这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映儿一家之间的事儿,读完之后,难忘的一幕幕依然在眼前萦绕。作者在写这篇课文的时候,主要给我们描述了哪三个场景呢?不急,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思考这个问题。
师:谁来说说第一个场景主要写了什么?
生:第一个场景主要讲发生在黄昏的事。
师:能说得具体些吗?
生:主要讲了映儿问妈妈“你爱爸爸吗”。
师:有补充的吗?
生:映儿还问妈妈“真爱像什么”,妈妈回答“真爱像茉莉”。映儿不理解。
师:是的,知道写了几个人物,在干什么,这是归纳段落内容的好方法。谁能按照这种方法来说说第二个场景写了什么?
生:第二个场景主要写妈妈关心爸爸,自己生病了,还想着答应爸爸的那顿饺子。而爸爸首先想到的是直奔医院去照顾妈妈。
师:概括得不错。那第三个场景呢?
生:第三个场景写在医院里,爸爸妈妈为了对方,一夜都没有睡好。
生:第三个场景写了在病房里,爸爸妈妈互相关心的一幕。
师: 是啊,这一个个场景,这一幅幅画面,其实都凝聚着映儿爸爸妈妈之间的那份——(生答:真情、真心)一个字:爱。让我们一起用心来写写这个字。(板书:爱)
三、静读细品,感悟细节真爱
师:爱要用心付出,爱更要用心体会。课文的哪些细节描写,让你感受到了映儿爸爸妈妈之间的爱,动笔把有关的语句划出来。特别是句子中的哪个字、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这份爱,用重点号把它标出来,好好品味品味,并在课文旁边用简洁的语言写下自己的感受。请同学们开始默读课文。(生默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时间大概7分钟)
师:通过刚才的默读思考,相信同学们都已经从课文中找到了许多爱的细节,谁先把找到的给大家念一念,然后再谈谈自己的感受。同一片断,有不同感受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生:我找到的是第九自然段的第二句。(生读)我从这句话中读懂了爸爸非常的关心妈妈,为了妈妈能睡好,他坐着伏在床沿边睡了一夜。
(大屏幕出示: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
师:还有谁对这个句子有感受的?
生:从这个句子中的“紧握”这个词我读懂了,爸爸担心妈妈睡不好,怕妈妈醒来不叫他,所以就紧紧地握住妈妈的手,从这里可以看出爸爸非常的细心。(板书:紧握)
师: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是学习的好方法。是的,紧握能传递一种力量。当爸爸有力的大手握住了妈妈柔软的小手,爱的幸福就在这手中传递啊!
师:谁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我从“恬静”这个词可以看出妈妈是多么开心、幸福!
师:那是因为有了爱啊!没有甜言蜜语,没有山盟海誓,我们感受着心与心的沟通。谁能把这种爱读出来?(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孩子,爱要慢慢用心体会,把它读得慢些,好吗?。(生再读)让我们再来看看这病房里的一幕吧!(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这是怎样的一幕?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
生:这是温馨的一幕。
生:这是感人的一幕。
生:这是和谐的一幕。
生:这是美好的一幕。
师:是啊,这样温馨、感人、美好的一幕,能把它读出来吗?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读得不错)
师:还有谁也被这句话感动的?请你也和他们一样把这句话读一读,好吗?(再指名读)
师:此时,我想你也一定被这样的场景打动了,才读得这么好!第九自然段还有哪些地方也让
你感受到了映儿父母之间的那份爱?
生:从第一句可以感受到。(生读)我从这句话中的“叮嘱”这个词可以看出爸爸知道妈妈喜欢茉莉花,叫映儿带一大把茉莉花,从中看出爸爸非常了解妈妈、关心妈妈。(板书:叮嘱)
(大屏幕出示:清晨,我按照爸爸特别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
师:知道对方的喜欢,并且喜欢着对方的喜欢,这也是一种爱!清香飘飘,溢满整个病房。我想看到茉莉花的时候,妈妈的内心也一定会溢满芬芳。
生:我从最后一句也感受到了这份爱。从“悄悄”、“轻轻柔柔”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此时的阳光也是非常的温柔,仿佛也被这一幕陶醉了。
(大屏幕出示: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生:我从“探”这个字中体会到了,此时此刻,连阳光也怕打搅了这温馨的一幕。
师:是啊,爱就像阳光,可以温暖我们的心。同学们,当文中出现景物描写时,一定要用心去体会其中的感情。读书的时候要学会品味,作文的时候要学会运用,借描写景物来表达某种感情,这就叫——借景抒情。课文第九自然段,给我们描述了一幅美妙的画面,谁能把这幅美妙的画面读出来?注意把你的感受表现在脸上,把你的体会融进你的声音里。
(自由读)
师:请你们推荐一个同学来读。(生推荐一位女同学,读得非常投入)感谢你给我们带来了这样
一幅美妙的画面。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也让你感受到了映儿父母之间的爱?
生:还可以从课文的第七自然段看出来。生病的妈妈想到了答应爸爸的.那碗饺子,想到了爸爸会对自己的病情担心,却唯独没想到自己。这种爱让我感动。(板书:饺子)
师:是啊,一顿普普通通的饺子,一句善意的谎言,却让我们感受到了爸妈之间的真情。还有谁要说的。
生:我从妈妈的话中读出了这种爱。妈妈说:“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妈妈为了爸爸忍受了一整夜的痛苦,这也是一种爱。
师:你很用心在体会。妈妈这样,爸爸呢?我们来看看爸爸的话,你还会有新的感受。
大屏幕出示:
“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两个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生:我从中明白了为了对方,爸爸妈妈一夜都没有睡好。
生:我从中读出了爸爸非常的爱妈妈,妈妈也非常的爱爸爸。他们都在为对方着想。
师:是啊,爱是相互的,你的心中有我,我的心中有你,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这两句话,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体会。谁给大家读读爸爸所说的这句话?
(生读)
师:听完他的朗读,你们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有感情,可是如果能把爸爸“边打哈欠”的感觉读出来就更好乐。
师:你很细心。注意到了爸爸的神态。你把这个句子给大家读一读,好吗?
(生读,读得不错)
师:一个“边打哈欠”,我们看出了爸爸为了妈妈,一夜没有睡好。这个部分还有哪些词语也看出了爸爸一夜没有睡好?(板书:布满血丝、睡眼蒙眬)谁再来读读爸爸说的这句话?
(生读,边读边做出了打哈欠的样子)
师:此时的爱,听不到豪言壮语,也没有甜言蜜语,但却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再来看看妈妈的话。面对这样的爸爸,此时的妈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妈妈会怎样说?
大屏幕出示:
妈妈 说:“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生:妈妈疲惫地说——(生感情朗读)
师:是啊,这疲惫的身影背后是心里满满的爱啊!
生:妈妈虚弱地说——(生感情朗读)
师:这虚弱当中依然有甜蜜的爱!
生:我觉得妈妈还是微笑地说,因为她这个时候觉得自己非常的幸福。虽然自己手脚都麻木了,但是有爸爸陪在她身边,这种关心让她很满足。——(生感情朗读)
生:妈妈充满甜蜜地说——(生感情朗读)
四、诗意小结,铺垫美丽期待
师:是啊,正如作者在原文中所写的,这么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却使我静静地流下泪来。课文有这么多令我们感动的细节。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感受着爱,体会着爱。这份爱虽然平凡,却是那样的真切又富有诗意!这样的爱不正像一首诗吗?让我们一起来抒写。咱们就以“爱在哪里”为开头,我先说第一句——爱在一顿普普通通的饺子里!
(指板书)爱在——
生:爱在爸爸紧握的手里。
生:爱在妈妈恬静的微笑里。
生:爱在爸爸蹑手蹑脚的动作里。
生:爱在爸爸的一句叮嘱里。
生:爱在爸爸布满血丝的双眼里。
生:爱在妈妈麻木的腿脚里。
生:爱在爸爸妈妈的心里。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3篇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新课文, 描述了父母之间相濡以沫的关爱, 犹如平淡无奇的茉莉, 洁白纯洁, 素雅温馨。课文以“爱如茉莉”为题, 简洁、含蓄, 让人顿觉一股清新、芬芳之气扑面而来, 急于披文以体察具体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 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 抓住文章的细节描写, 感悟、理解父母之间如茉莉一般的爱平淡却深厚的情感。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复习回顾, 引发探究的主题
(1) 复习:上一节课, 我们读通了课文, 认识了茉莉, 谁能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说茉莉在你的头脑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看图:多媒体出示茉莉的图片, 学生欣赏。
(3) 练说:引导学生用“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等词语描述一下自己眼中的茉莉。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茉莉图片, 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又为他们铺设了语言训练的台阶。学生通过运用文本中的词语练习表达感知到的事物, 不仅能够提高借助关键词进行遣词造句的能力, 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4) 质疑:为什么妈妈认为爱如茉莉呢?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用心去捕捉、去体会父母间如茉莉般清香纯净的温情和真爱。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非常重要。学生是不成熟的阅读者, 需要教师智慧的引领和启迪。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这一环节围绕作者对茉莉的感受的变化创设问题情境, 抓住文章隐含的线索, 使学生在探求“爱”和“茉莉”之间的关系时思路更加清晰, 更易把握文章的主旨。
2. 朗读感悟, 师生共品爱的细节
(1) 描述:爸爸妈妈的爱镶嵌在课文的细节中, 只要你们关注细节, 就能从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 捕捉到茉莉般淡淡的真情, 淡淡的爱。
(2) 要求:自读课文, 圈圈点点, 抓住关键词好好品一品, 标出能表现细节的词句, 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给学生写感受的时间, 就是给学生梳理自己思想和思考学习所得的时间。把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笔表达出来。一节课学生肯定不会立竿见影, 去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但是每节课都有这么一点时间, 学生把文本中的语言温度转化为自己文字的温度。
(3) 小组讨论:从哪些细节、哪些语段中感受到爱如茉莉。交流方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读一读, 然后表述自己的观点;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补充。
(4) 班级交流 (预设) 。
(1) 第二天早晨……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 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 便直奔医院。
引导1:爸爸是怎样知道妈妈生病住院的?课文中没有给出答案, 和小组同学交流。
引导2:从“直奔”这个词你读出了什么?练习读。
小结:有句唐诗说得好:“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平凡的小事、普通的饺子、美丽的谎言却系着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真情。
(2) 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引导1:这段话中你从哪里感受到真爱?
引导2:一握、一笑、一探, 多么细微的举动, 关注这些生活中的细节, 你就能从平淡无奇中感受到真爱!像作者这样通过环境烘托和对人物细节的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值得我们借鉴。 (停顿一下) 静静地守候, 默默地关心, 就连阳光也不忍心打搅他们。母亲那恬静的微笑, 父亲那紧握的手, 不正是真爱的姿势吗?让我们一起走进病房, 感受那静静的爱。
引导3:一个“探”字使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字与“照”、“射”的比较, 去体会“探”在这里的感情魅力。让学生说出别样的体会,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用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的含义。架构具体的文字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从而促使学生深层次考虑, 自己得到答案。教师的总结, 延伸学生的理解, 进行完善, 同时通过教师的话向学生传递教师的理解, 让学生感受到未曾感受或者感受不深的。把教师的理解评价与学生的理解结合起来, 就有了更加立体丰富的认识。
师引读:一切都是……一切都……谁能将这个自然段再美美地读一读, 读出你的感受。
小结:手握着手, 心连着心, 没有惊天动地, 没有豪言壮语, 爱就是这静静的守候, 默默的关心, 这么简单, 这么纯净, 就像茉莉的幽香一样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心。
(3) “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她一动我就惊醒了。”和“爸爸去洗漱……爱如茉莉。”
引导1: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感悟内心。
引导2:联系当时情景、抓住提示语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引导3:为什么写幽香“钻”到心中?对“钻”有什么别样体会? (幽香的是气味, 不可能钻进心里, 打动我们的是父母之间的爱;“爱”温暖人们的心, 所以觉得茉莉也显得更加洁白纯净。爱如茉莉!)
小结:原来爱随处可见, 随处可感, 它果真如茉莉般平淡无奇, 却耐人寻味啊!千言万语, 汇成一句话:哦, 爱如茉莉, 爱如茉莉。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理清文章的情感线索, 透过作者的情感变化, 体会作者父母朴实真挚的感情。展示父母在病房静静守候的画面,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字词句去体会父母之间的深情, 关注父母之间的情感。在理解的基础上, 分句练习朗读, 而后再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 将学生的感情推上一个新的高潮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段。教师进一步用自己的范读来推动学生的感情向纵深发展, 从而让学生达到借助图画, 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特定情感, 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3. 赏读悟情, 生生互抒爱的感言
(1) 过渡:语言有温度, 字词知冷暖, 老师相信, 通过朗读你们一定在课文中捕捉到很多关于爱的信息, 请同学们在书的旁边写上几句关于爱的感言。
(2) 交流:让我们再一次来分享爱的感言。
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鼓励, 引导学生写在黑板上, 评价语言:这么诗化的语言赶快留在黑板上;多么富有哲理啊;这是你独特的感悟;多么温情的感言;这么美的句子不写在黑板上太浪费了;多么细腻的话语;太精彩了;你说的真棒;这句话真经典……估计学生的交流会有:爱是一声轻轻的叮嘱;爱是嘴角边一个恬静的微笑;爱是一双紧握的大手……
设计意图:本部分的设计看似平常, 仔细体会, 意味深长。“语言有温度, 字词知冷暖”, 正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受力, 能够从课文语言中体会“冷暖”的情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板书这几句话本身也是语文的文化意味的体现。语文课上哪怕一个细小的地方都应该是充满语文气息的。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处来体会字词的冷暖, 给学生具体的方法, 让语文的最终目的和要求落实在具体的学习行为上。教师用自己的语言鼓励学生、引导学生, 学生知道做什么, 知道怎么做。这样长期训练就可以真正学到语文, 并且具备自己的学习方法。
(3) 感悟:让我们凭借着语言文字来细细咀嚼消化这些爱的诠释。
(4) 配乐朗读与感言相关的语句。
4. 总结升华, 明了爱的真谛
(1) (指板书) 爱到底是什么?同学们给我们作了诠释, 难怪女儿情不自禁地吟出“哦, 爱如茉莉, 爱如茉莉。”引读板书一首爱的小诗。 (根据老师的手势深情朗读)
(2) 小结:爱是细小的, 爱是琐碎的, 但在我们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处处都弥漫着爱的痕迹。
5. 诵读积累, 深化爱的意义
(1) 朗读全文, 整体回归。
(2) 出示小诗, 练习诵读。
爱是妈妈劳作的身影,
爱是妈妈羞红的脸,
爱是对亲人的片片思念,
爱是费尽心思编织的谎言。
爱是轻轻的叮嘱,
爱是心情的坦然,
爱是亲密的牵手,
爱是阳光的恬淡。
爱是真诚理解,
爱是沟通无限,
爱是会心一笑,
爱是温情款款。
爱如茉莉, 洁白纯净;
爱如茉莉, 清幽香远。
(1) 读一读, 背一背。
(2) 不同的人对“爱”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想一想, 议一议, 把你或他人眼中的真爱记录下来。
爱如茉莉教学实录 第4篇
一、 以读起课,读中激疑
师:谁来读课题?(生读)
师: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朗读!你们喜欢读吗?
生(齐):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读,今天老师和大家比一比,好吗?打开书,老师先来读第1~5自然段。(师范读第1~5自然段)
师: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老师读得特别有感情。
[点评: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谈话中渗透了学习方法,教师的范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读书做出了榜样,同时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师:谢谢,相信同学们会比老师读得还好。同学们,课文中“这也叫爱”如果要在后面加上一个标点,加什么?为什么?
生:加问号。说明映儿不相信这就是真爱。
生:真爱不应该像茉莉这样平淡无奇。(板书:平淡无奇 “?”)
师:映儿不以为然,“这也叫爱”,该怎么读呢?(生读)
师:甚至差点笑出声来,谁再来读?
(生读出了反问、不屑一顾的语气后齐读)
师:我们说出了口,映儿说出口了吗?
生(齐):没有。
师:从哪儿看出来?
生:我从“咽”字体会到映儿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师:映儿为什么没说出来?
生:因为“我”看到妈妈是“一本正经”说的。
生:从“一本正经”我体会到妈妈是很认真说的。
师:是啊!妈妈很认真地说真爱就像茉莉,课文最后也这样写: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真爱为什么像这平淡无奇的茉莉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里去细细体会吧。谁继续读6、7、8自然段,大家一边听,一边想:你从哪儿感受到了爱?(学生自由读第6、7、8自然段)
[点评:整体观照,紧扣标点,诵读品味,生发疑问,使课堂教学有了抓手和落脚点。“这也叫爱”牵一发而动全身,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 读演结合,演中悟情
师: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妈妈对爸爸的爱?
生:我从这儿体会到了妈妈对爸爸的爱——“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我体会到妈妈非常体贴爸爸。
生:我还从这儿体会到了妈妈对爸爸的爱——“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妈妈知道爸爸出差回来很累很饿,所以要映儿等他吃完了再告诉,妈妈处处为爸爸着想。
师:体会得真好。妈妈说“现在看来不行了”,“现在看”妈妈哪儿不行了?
生:身体不行,病得严重。
师:哪个词最能说明妈妈病得严重?
生(齐):“虚弱”。
师:是啊,如果不是得了急病,妈妈一定会——
生(齐):包饺子给爸爸吃。
师:如果妈妈身体还能坚持住,妈妈一定会——
生(齐):包饺子给爸爸吃。
师:妈妈虽然病倒了,但想的不是自己,而是——
生(齐):爸爸!
师:是啊,妈妈一心想着爸爸 ,谁来读一读妈妈的话,把我们体会到的读出来。注意“虚弱”。
(生用虚弱的语气,缓慢的语速感情朗读。)
师:妈妈对爸爸的爱体现在这平淡的话语中,而爸爸对妈妈的爱则体现在一个动作中,哪个动作?
生:“直奔”。
师:读一读,从这个“直”字你体会到什么?(生自由读)
生:我体会到爸爸特别想立刻见到妈妈,非常担心妈妈。
生:我体会到爸爸心里非常焦急,顾不上休息就赶往医院。
师:假如我现在就是映儿的爸爸,你们都是映儿。(师提醒)你们就是——
生(齐):映儿。
师:我刚出差回来,进了门,发现妈妈不在,我问你:“映儿,妈妈呢?”
生:妈妈有事出去了,这是她给你包的饺子,你快吃吧。
师:这哪里是包的,这分明是买的。快说,妈妈呢?
生:妈妈的同事喊她出去了。
师:不可能,妈妈一定会在家里等我的。
生:妈妈知道你回来,给你买好吃的菜去了。(生笑)
……
师:是啊,映儿费尽心思编的谎话爸爸相信吗?
生(齐):不相信!
师:为什么?
生:因为爸爸太了解妈妈了,他知道妈妈一定会亲手包饺子,他发现饺子不是妈妈亲自包的,就知道妈妈一定病了。
生:因为他们心有灵犀。
师:是啊,多年的相知相处早已是心心——
生(齐):相印!
师:所以,爸爸虽然一身疲惫,但他顾不上——(生:休息)就(生:直奔医院);虽然爸爸非常口渴,但他(生:顾不上喝水),`就(生:直奔医院);虽然爸爸非常饥饿,但他(生:顾不上吃一口饺子)就(生:直奔医院)。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得语速偏慢)
师:爸爸这时候多想马上看见妈妈,再急切些。
(语速加快了,读出了爸爸的焦急)
[点评:抓住关键词“虚弱”“直奔”,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对文本进行适当的补白,引导学生移情体验,与文本对话,与主人公对话,将文本读厚,还文字以丰富的画面,在阅读训练中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积淀语感,品味情感。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生齐读后]
师(引读):此后,他——
生(齐):每天都去医院。
三、 深读感悟,深入内心
师:又一天清晨,我带着茉莉花来到医院,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怔住”是什么意思?
生:呆住了。
生:愣住了。
师:眼前的什么让我怔住了?
生读:妈妈睡在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
师:妈妈得病,脸上的表情应该是——
生(齐):痛苦的。
师:而此时嘴角却挂着——
生:恬静的微笑!
师: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用心默读9~16节,找一找那些让你感动的词和句,画一画,写一写,体会妈妈为什么会微笑。
(生自读探究,感悟真爱)
师:妈妈怎么会笑了呢?谈谈你对“微笑”的体会。
生:妈妈的笑是幸福的,她感受到了爸爸对她的爱。“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我从“紧握”中体会到了爸爸怕妈妈夜里有事,就紧握着妈妈的手睡,爸爸是多么关心妈妈。
师:紧握的不仅仅是手,更是两颗心哪,你能读一读吗?注意是“紧握”。(生读)
生:“爸爸睡眼蒙眬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来。”从“轻轻”、“蹑手蹑脚”中体会到了爸爸生怕吵醒妈妈,动作特别轻。
师:体会得真好,能把这份细心与体贴读出来吗?(生轻轻地读)
师:谁也能像这样轻轻地读?
师:真爱不需要惊天动地,就在这平常的动作中,谁还有体会?
生:“一个清新的早晨,我按照爸爸特别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我从“叮嘱”中体会到了,爸爸知道妈妈喜欢茉莉花,就让我带茉莉花,说明爸爸很细心。
生:在爸爸心里,他也觉得真爱就像茉莉。茉莉就象征着爸爸妈妈之间的真爱。
生:“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爸爸知道妈妈有事不肯叫醒他,没有在陪床上睡,而是伏在床边握着妈妈的手睡。
师:爸爸说这句话时眼睛里怎么样?联系上文。
生(齐):布满了血丝。
师:这说明什么?
生:爸爸并没有睡好,他一直在守护妈妈。
师:爱就是一夜夜的守护。谁能读出这份平淡的真爱?(指名读)
师:是啊,真爱就包含在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中,平平淡淡,却又真真切切,这份真爱让妈妈露出了微笑,这是恬静的微笑,更是——
生(齐):幸福的微笑!
爱如茉莉教学实录 第5篇
一、直接入题,读词语。出示词语:
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屡屡幽香 袅袅 弥漫 诗意 T:我们看一下两组词语,谁来读?
T:声音响亮,如果体会一下词语的意思,你能读的更好。谁来读? T:读的非常好,很有诗意,谁再来读。
T:读的时候,要把词语的意思留在我们的心间。经常运用词语,就会化做自己的语言。一起来读。(方法的指导在不经意间,是无声的渗透)(每读一个,都有要求,S的回答略)
T:在你的心目当中,茉莉花是怎么样的? S:是洁白,纯净。
T:很好,用了课文的词语。经常运用才能把词语记在自己的心间。S:屡屡幽香 富有诗意 S: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T:他用了课文的两个词语。很好。在生活中,有一种爱,他就像茉莉花香一样。他弥漫在我们的生活。
二、揭题:
T: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边板书边说,板书“爱如茉莉”)
三、读课文。1、提要求:
发现细节 :一句话 一个动作 一个眼神 „„
关注语言:一字字 一个词 一个句子„„(语言有温度的)
(老师用诗一般的言语来演绎今天的阅读要求。并且做了板书,把要求融合在板书里,再让学生把要求读一遍。)2、轻声读课文。在边上圈划,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茉莉般的爱”。
教师巡视。提示学生:用简洁恰当的语言。不要一段一段的话。你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爱”? 3、交流。
T:同学读的非常投入,非常专心,这是很好的读书品质。刚才很多同学都圈出字词,并写下了阅读感受。先把话读给大家听。然后谈谈对“爱的感受”。(要求明确)开始——
S1:“你爸爸躺在船边睡着了„„”,我感受到妈妈很爱爸爸。板书;不敢动。
S2:爱是相互的。
S3;“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从这里感受到“妈妈爱爸爸”,从“„„”读出。(教师提示到底是爸爸爱妈妈,还是妈妈爱爸爸。你到底读出了什么?学生没有讲解清楚)T:这句话还有不同的感受。S4;把对方看成比自己重要。T:你读读这句话,完整地读一读。S5:读
T:读的好。一句话读出那种爱,一个细节。还有么? S6:“然而,„„每天„„”
T;每天这个词语你也注意到到了,还有一个词语。S6;直奔。不是饶着走的。(笑)板书“奔”注音。
T:从一个字中,你能读出着急,读出人的心情。就说明读懂了。S6:再读。
S7:“„„死丫头„„”,爱是不需要语言表达的。T:你看她“微红着脸„„” S7;有点羞涩。
T;真好,你能找到这分藏着的爱。S8;“睡眼朦胧”“轻轻”看出„„ T:好的,这里的三个词语都表达了一种爱。S9:“„„不敢动,不敢睡„„”
T:根据S板书:不敢睡。你从“不敢动,不敢睡”体会到什么? S回答。
T:不敢动,不敢睡都想对方好好休息,多想别人,少想自己,这样的感情叫爱。只要你过的比我好,都把对方看成比自己重要。T:还有么?
S:“爸爸边大哈欠,边说„„” T;爱是什么?
S:爱就是一种“体贴”。T:还有其他的细节么? S:“„„紧握„„”
T:“紧握”体会到什么?用心读,这一段还有哪些传情的词语?
S:„„自己家的茉莉„„这句。T:爱是什么?
T:„„我们讨论的是爸爸妈妈之间的一种爱。
四,体会重点段落
1、要求:朗读“清晨„„光泽里”,自由朗读重点段落。哪些字、词语能传达爸爸妈妈之间的爱?交流。2、理解:“再三叮嘱“
感受“爱不需要贵重的表达,爱不需要一定要玫瑰花。”
3、出示“阳光”这句。“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出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
S:“探”,阳光也不忍心吵醒他们。(精彩,掌声)
T教师板书“探”,这是景物描写,但这阳光有了人物的感情。有很多文章当中„„“一切景语皆情语”(板书)
T:这一幅画面要留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自己读这一段话。S朗读此句。
4、用心再读重点段。
谁愿意来读读这美好的画面。要体会这美好的清晨。T:读的好,这段话就是这样轻轻的,柔柔的,一起来。S:齐读。
5、过渡。
T:„„想茉莉般的爱,爱不需要海誓山盟。却时时刻刻让我们感受到了那茉莉花般的爱。看看倒数第二段,一起读一读。T;有感想么?
S:“„„袅袅„„”,我觉得„„(学生还不能深入文章的意思)T:你从这束“茉莉”能感受到什么。
S:爸爸他*的爱就想茉莉的清香袅袅的钻到了我们的心中,流在了我们的心中。
爸爸他*的爱就像„„ 爸爸他*的爱就像„„
6、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T:最后一段,“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T:为什么这样写?
S:因为开始“我”很奇怪,后来我明白了“爱如茉莉” T:还有么?
S:因为他们的爱很深,很深。
S:因为一个代表妈妈,一个代表爸爸。S:爱不需要语言表达。„„
T;那他为什么要打两个比喻呢?
五、小结。
1、朗读此段。“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板书:平平淡淡,真真切切。)
2、生活中也有和茉莉不一样的爱,你觉得爱像什么? 3、小练笔:
爱如„„,„„,„„。
用上比喻的手法,后面写上这种事物的特点。4、交流: S:
爱如玫瑰,轰轰烈烈。
爱如寒冬,(T:生活中有一爱,是严格的爱)爱如百合。
爱如海洋。(T:是博爱)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
爱如百合,百年好合,真真爱爱。爱如一盏灯,照亮人心。爱如天空,任人翱翔。爱如大海,宽广无边 爱如阳光,温暖人心。爱如急流,勇往直前。
爱如天空飞翔的鹰。(我第一次听说)爱如高山,令人景仰,给人力量。爱如不枯的大海,爱如不碎的石头。
《爱如茉莉》课堂实录 第6篇
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
范一舟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起读—— 生:爱如茉莉。
师:妈妈说爱就像茉莉,在映儿的心中留下了大大的问号,爱怎么会像茉莉呢?课文中对于茉莉的描写有好几处,我们打开课文,快速浏览,找到描写茉莉的句子,用笔划出描写茉莉的词语。
(生自读全文)
师:有些同学眼快手快,很快找到了。谁先来说一说。(生读句子,说词语)
【板书】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缕缕幽香 师: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词语)生:这些词语都是形容茉莉的。那爱与茉莉有什么相似之处呢?我们心目中的爱又是怎样的呢?谁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你心目中的爱? 生:温暖
永恒
无私
真诚
师:是呀,在我们的心目中,有如玫瑰一般烂漫、浓郁的爱,有如大海一般宽广、无私的爱。有没有一种爱像茉莉一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映儿一家的生活,读读6—8小节,找一找,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爱。(生自读6—8小节)
师:谁来说一说,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爱? 生:从“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这句感受到了爸爸对妈妈的爱。师:你能想象一下,爸爸每天去医院都做些什么? 生:买早餐,洗洗脚。
师:你照顾得真周到。你们还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爱? 生:“记住,要等到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出示】
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师:妈妈想通过什么来表达对爸爸的爱? 生:包饺子。
师:妈妈病了,还牵挂着爸爸,想着煮饺子给爸爸吃。谁能把这种病中的牵挂读出来,注意老师点红的字词。(生读)
师:哪个细节更能体现妈妈对爸爸的爱? 生:“记住,要等到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妈妈不想让爸爸知道,不想让爸爸担心。
师:多么体贴入微的爱呀!谁能读出来?【点红】记住
(生读)
师:还有哪些词句让你也感受到了爱? 生:“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从“直奔”我感受到爸爸对妈妈的爱。【出示】
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
师:从“直奔”一词体会一下爸爸的心情。
生:爸爸知道妈妈病了住院,把所有的事情都抛之脑后,一心想着妈妈!师:你能把这种急切读出来吗?(生读)
师:你能想像一下爸爸一回到家就直奔医院的情景吗?
生:放下行李就问妈妈在哪?没听我说的谎话,便知道妈妈生病了。师:所以爸爸没有—— 生:吃我买的饺子。师:也没——
生: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言。师:便—— 生:直奔医院。
师:同学们,妈妈病了住了医院,爸爸一回来就直奔医院。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疑问吗?开动脑筋想一想。
生:爸爸是从哪儿知道妈妈生病了?
师:再开动脑筋想一想,爸爸怎么知道妈妈生病了? 生:从表情中。生:气氛不对劲。生:从谎言中听出。生:从饺子味中。
师:说明爸爸也很细心。妈妈尽力瞒着病情,爸爸却一眼就看出来了,真是心有灵犀—— 生:一点通。
师:其实爱就在这些平平淡淡的生活细节中。【板书】平平淡淡
师:就像茉莉一样平淡无奇。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通过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表情等细节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爱。下面让我们跟随映儿来到医院,继续品读爱的细节,感受茉莉般的爱!自由阅读9—18小节!哪些细节打动了你,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了爱的温度,用笔画下来。(生自由读)
师:这些爱就像茉莉一样星星点点的散落在文字里,只有用爱心和慧眼才能品读出来。师: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我从“妈妈的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中感受到了宁静、温馨、幸福、甜蜜。【出示】
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师:还有哪个细节打动了你? 生:“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上睡着了。”这句话打动了我。从“紧握”这个词能看出爸爸对妈妈非常关心,以致于晚上睡觉的时候注意妈妈是否醒了?
生:如果爸爸睡在陪床上,就不会知道妈妈醒来有事,所以他的手会紧握妈妈的手。生: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这样睡很容易着凉,可爸爸全然不顾,为了妈妈,他宁愿这样做。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静谧美好
师:把这种感受读出来。(生齐读)
师:让我们把目光再转移到妈妈的身上,看看妈妈哪个表情让你觉得温暖? 生:“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可以看出妈妈很幸福。师:妈妈因为什么而幸福?
生:因为爸爸能为她着想,一只手紧握着她的手,她觉得很温暖,很幸福。师:从爸爸的手心妈妈接收到的是爱。师:我们一直在说爸爸的手为什么要握着妈妈的手?看课文也要联系上下文,下面让我们从文中找找原因,联系课文内容来谈一谈。生:因为妈妈一动爸爸就醒了。师:读读文中的爸爸的话。生:“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师:你感受到什么? 生:爸爸无微不至的爱。
师:爸爸为了能照顾好妈妈。他的手一直紧握着妈妈的手。爸爸睡得好吗? 生:睡得不好。师:从哪可以看出? 生:布满血丝。生:边打哈欠边说。生:睡眼朦胧。师:爸爸没有睡好是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好病中的妈妈。其实文中还有很多细节能表现爸爸对妈妈的爱,下面我们继续交流,哪些细节体现爸爸对妈妈的爱?
生:我从“他睡眼朦胧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可以看出,特别是从“蹑手蹑脚”可以看出爸爸非常爱妈妈,他不想打扰妈妈的睡眠。生:“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可以看出爸爸很关心妈妈,他想给妈妈一丝温暖和幸福,所以他让我带了一大把茉莉给妈妈,送给妈妈一缕清香。师:为什么送茉莉?送玫瑰不好吗?
生:因为茉莉花平淡无奇,病中的妈妈正是希望得到这种平淡无奇的爱。
师:爸爸知道妈妈喜欢这平淡无奇的茉莉花。当妈妈欣欣然睁开眼的时候,看到这茉莉花,该多有诗意呀!
生:从“轻轻”也可以体现爸爸对妈妈的爱。师:你把这种感觉读一读。(生读)
师:妈妈在爸爸的照顾下,很幸福,脸上露出恬静的微笑。可妈妈睡着了吗? 生:妈妈并没有睡着。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
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看出来的。
师:你再读读:我怕惊动他
不敢动。(生再读)
师:你们已经学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妈妈也很爱爸爸。妈妈虽然躺在病床上,仍然想着关心爸爸。师:手脚都麻木了,都不愿意—— 生:不愿意动。
师:请同学们注意一个细节,妈妈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爸爸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
生:爸爸去洗漱,我悄悄溜进病房„„
师:那再想想爸爸刚才说话的时候,妈妈知道吗? 生:妈妈也不知道。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他睡眼朦胧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这句话可以看出。
师:通过刚才两个细节地品读,我们知道父母都在为对方默默地付出。【板书】默默付出
师:这是一种心甘情愿地承担,多么无私啊,就像茉莉一样洁白纯净。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温馨的一幕。(生齐读)
师:这样的漫漫长夜,他们是怎样度过的?展开你丰富的想像,看屏幕,轻声读题目,想一想,父母会跟对方默默地说着什么?想好了同桌先交流。【出示】
夜深了,爸爸伏在床沿边,心里默默地说________ _____ 妈妈望着床沿上的爸爸,心里默默地说:(生讨论)
师:夜深了,月亮升起来了,妈妈腰酸醒来想翻个身,可看到爸爸就在床边,怕惊醒他,不敢动。爸爸夜里醒来看到妈妈憔悴的脸,心疼极了,手握得更紧了!师:谁来说说?
生:夜深了,爸爸伏在床沿边心里默默地说:映儿他妈,你快点好起来吧!师:充满了一种关爱。
生:夜深了,爸爸伏在床沿边心里默默地说:映儿他妈,你要是有什么事,一定要告诉我,千万不要含糊啊!
师:谁来说说妈妈的话?
生:妈妈望着床沿边的爸爸,心里默默地说:映儿他爸,你这样睡,可千万别着凉了啊!师:互相体贴,互相关爱。
生:妈妈望着床沿边的爸爸,心里默默地说:映儿他爸,你这样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我希望你也要好好的。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想像,我们感受到了父母之间那种真真切切的爱。【板书】真真切切
师:因为有爱,睡梦中的爸爸依然紧握着妈妈的手;因为有爱,病中的妈妈脸上依旧挂着恬静的微笑。(音乐起)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温馨的一幕。(生齐读)
师:因为有爱,连阳光也动了情。【出示】
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师范读)
师:同学们,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到一切都是那么宁静、温馨,体会爸爸妈妈之间平平淡淡、默默付出的爱。师:读出来。(生读)
生:我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相互之间的爱,他们的爱打动了初升的阳光。师: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生:从“悄悄地”“探”“轻轻柔柔”“静谧、美好”可以感受到。师:把这种感觉读出来。(生读)
师:生命因为有爱而芬芳,生命因为有爱而散发光泽,一起读一读。(生齐读)
师:阳光笼罩着他们,爱包围着他们,就像病房里那一大把茉莉花一样,弥漫着清香。让我们在这茉莉的清香里,再次回到那温馨的一幕,用心去品味。【出示】
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音乐起)
师:谁想单独读一读。(生读)
师:我似乎闻到真情的芬芳。
(生读)
师:似乎有一种茉莉般的爱在我们的心里静静流淌,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
师: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爱就在静静地守候,默默地付出中,这种爱就像茉莉的缕缕幽香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心。【出示】
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师:谁来读一读?(生读)
师:这段话仅仅是写茉莉吗?袅袅地钻到我们心中的仅仅是茉莉的缕缕幽香吗? 生:不仅仅是茉莉的缕缕幽香,还有爸爸妈妈之间的爱。
生:爸爸妈妈的爱就像这洁白纯净的茉莉一样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心。师:哪个字最能体现爸爸妈妈的爱已深深打动了我们? 生:更 生:钻
师:一个“钻”字形象地体现了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茉莉般的爱。把这种感受读出来。(生齐读)
师:一开始妈妈说爱像茉莉,映儿听了差点笑出声来,而现在她亲身体会到了这种爱,这种融于生活细微处的爱,他她终于相信了。一起来读一读。【出示】
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生齐读)
师:这种爱已经钻到我们的心中,我们应该发自内心地读出来,来深吸一口气,慢慢地吐出来!(生读)
师:映儿对于这种茉莉般的爱由衷地赞叹,我们一起读。(生齐读)
师:爱如茉莉,平淡无奇,洁白纯净,散发着缕缕幽香。对于爱是什么,我们有了全新的认识,爱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爱是妈妈病中的牵挂,爱是爸爸紧握着的手。生活中像这样爱的细节还有很多,我们再次默读全文,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留意一些细节,用“爱是什么”的句式写下你对爱的理解,就写在老师给你们的书签上,一句两句都行。(生默读练笔)
师:谁来读一读自己写的?
生:爱是温暖的大手,抚摸着我们的脸庞。
生:爱是那小橘灯,它以那令人陶醉的光亮温暖着你我。生:爱是一盏灯照亮了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生:爱是妈妈在我身上付出的全部精力,让我们茁壮成长。
师:同学们都在用心写着,都沉浸在这茉莉般的爱中。老师把文中的细节整理了一下,写了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
爱是什么?
爱是妈妈的牵挂; 爱是爸爸的叮嘱; 爱是妈妈嘴角的微笑; 爱是爸爸紧握着的双手; 爱是清晨淡淡的阳光;
爱是病房里那簇芳香的茉莉; 爱如茉莉,洁白纯净; 爱如茉莉,幽香缕缕;
爱如茉莉,平淡无奇却又充满诗意……(生齐读)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终于理解为什么说爱如茉莉,放学回家,爸爸妈妈的饭菜已做好,这也是一种茉莉般的爱,回家把这篇课文读给父母听,把做好的书签送给父母。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