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防治知识范文第1篇
(适用于
四、
五、六年级)
日期 班级 授课老师
教学内容:包虫病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包虫病,了解包虫病的相关表现。
2、使学生知道包虫病的一些常见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
一、包虫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原学】
当虫卵随狗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牧场、畜舍、蔬菜、土壤和饮水,被人或羊等吞食后,进入肝脏,发育成包虫;部分可进入肺成为肺包虫。
【发病机理】
(一)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狗。在流行区的羊群中常有包虫病存在,而居民常以羊或其它家畜内脏喂狗,使狗有吞食包虫囊的机会,以致狗感染包虫,若狗粪中虫卵污染蔬菜或水源,尤其人畜共饮同一水源,人也可造成间接感染。 (二)易感性
人感染主要与环境卫生以及不良卫生习惯有关,因包虫囊生长缓慢,一般在儿童期感染,至青壮年期才出现明显症状。
二、包虫病的传染方式 人体感染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直接传染:主要是与狗、猫密切接触后,误吞虫卵而感染。(2)间接传染:是指由于虫卵污染水源、土壤、植物或蔬菜等,这种情况往往发生于去流行区出差、
旅游、劳动的人因吃饭、饮水而感染。 【预防】
包虫病为人兽共患疾传染源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其预防不仅是生物学范畴内的一个复杂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
(1)控制传染源:关键是预防犬类感染。广泛宣传养狗的危害性。野狗应予捕杀,牧羊狗、警犬等应予登记,。定期检疫。牛羊的内脏深埋或焚化,严禁用来喂犬。
(2)切断传染途径:重点在于饮食卫生与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与不吃生菜。凡是与犬接触较多的猎人、牧民和儿童,对他们进行卫生宣传,不要用手抚摩犬的皮毛,不让犬舔人的手脸,同时养成饭前用肥皂洗手的习惯。 (3)增强体质,提高人体抵抗力。 综合措施:
(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特别在流行区,让人们了解包虫病的感染途径,严防误吞虫卵。
包虫病防治知识范文第2篇
(适用于
四、
五、六年级)
日期 班级 授课老师
教学内容:包虫病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包虫病,了解包虫病的相关表现。
2、使学生知道包虫病的一些常见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
一、包虫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原学】
当虫卵随狗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牧场、畜舍、蔬菜、土壤和饮水,被人或羊等吞食后,进入肝脏,发育成包虫;部分可进入肺成为肺包虫。
【发病机理】
(一)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狗。在流行区的羊群中常有包虫病存在,而居民常以羊或其它家畜内脏喂狗,使狗有吞食包虫囊的机会,以致狗感染包虫,若狗粪中虫卵污染蔬菜或水源,尤其人畜共饮同一水源,人也可造成间接感染。 (二)易感性
人感染主要与环境卫生以及不良卫生习惯有关,因包虫囊生长缓慢,一般在儿童期感染,至青壮年期才出现明显症状。
二、包虫病的传染方式 人体感染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直接传染:主要是与狗、猫密切接触后,误吞虫卵而感染。(2)间接传染:是指由于虫卵污染水源、土壤、植物或蔬菜等,这种情况往往发生于去流行区出差、
旅游、劳动的人因吃饭、饮水而感染。 【预防】
包虫病为人兽共患疾传染源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其预防不仅是生物学范畴内的一个复杂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
(1)控制传染源:关键是预防犬类感染。广泛宣传养狗的危害性。野狗应予捕杀,牧羊狗、警犬等应予登记,。定期检疫。牛羊的内脏深埋或焚化,严禁用来喂犬。
(2)切断传染途径:重点在于饮食卫生与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与不吃生菜。凡是与犬接触较多的猎人、牧民和儿童,对他们进行卫生宣传,不要用手抚摩犬的皮毛,不让犬舔人的手脸,同时养成饭前用肥皂洗手的习惯。 (3)增强体质,提高人体抵抗力。 综合措施:
(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特别在流行区,让人们了解包虫病的感染途径,严防误吞虫卵。
包虫病防治知识范文第3篇
(一) 传染源控制 1. 犬的管理和驱虫
1.1登记管理:对所有的家牧犬进行栓养、登记、挂牌管理,并进行药物驱虫,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减少家牧犬的数量,捕杀无主犬。建立犬驱虫登记卡,记录所有家牧犬的户主、性别、年龄、毛色,每次驱虫的日期等信息,由村指定专人保管。根据驱虫卡登记的信息,完成驱虫后汇总并逐级上报。
1.2 驱虫药物:使用吡喹酮进行犬驱虫。
1.3 服药剂量与投药方法:每犬每次1-2片(0.2g-0.4g,5mg-10mg/kg体重)。以能够被犬吞食的食物为饵,将药物包被,给犬喂食。驱虫员应亲自投药或亲自观察和指导犬主投药,确认犬吞服后记录入犬驱虫登记卡。
1.4 投药频率:每月驱虫1次。
驱虫后犬粪处理:驱虫后5天内的犬粪,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深埋或焚烧),防止污染环境。操作时要使用适当工具,避免与人体接触。
2. 狐狸驱虫
对狐狸栖息地进行统计,估算狐狸数量。采用适当的饵料,包被吡喹酮,放置于狐狸洞周围,每枚饵料包被一片(0.2g),定期每月投放一次,其数量按照估计狐狸数量的1.5-2倍进行。投放时要及时告知附近群众,避免被小孩等人群误食。
(二)切断传播途径 1. 屠宰管理 1.1 屠宰场的管理
加强牲畜屠宰和检疫管理。对病变脏器实施无害化处理(高温高压、焚烧或深埋),严禁转运出售;对屠宰的污物、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在屠宰场内养犬,并防止犬进入屠宰场。
1.2 家庭和个体屠宰的管理
目前在不能进行集中屠宰的区域,严防将未经处理的病变脏器喂犬。 1.3 病变脏器的处理
在屠宰场检出的病变脏器按相关规定处理。在分散屠宰或家庭屠宰点, 对病变脏器应焚烧或深埋;也可将病变脏器煮沸40分钟(高原地区适当延长)。 2. 野生小型哺乳动物的控制
在泡型包虫病流行区可采取生物防治和药物控制等措施减少野生小型哺乳动物(包括啮齿目和兔形目动物)数量,并采取措施减少犬对野生小型哺乳动物的捕食。
(三)健康教育 1. 健康教育的原则
1.1 健康教育应贯穿于包虫病控制全过程。
1.2先重点后普及。首先从有影响力的人群,如各级领导干部、宗教人士等开始,逐渐向其他人群普及。要充分发挥有影响力人群在健康教育中的骨干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1.3 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2. 重点内容
2.1包虫病的传播途径和人是如何患包虫病的。 2.2包虫病的危害和患包虫病后怎么办。 2.3犬定期驱虫的作用。 2.4家畜患病脏器如何处置。 2.5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3. 实施方法
3.1由卫生、农牧、教育、宣传等部门共同推动实施,形成相关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网络。
3.2开展全方位的社区宣教。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流动宣传、小型展览、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册、组织宣讲团宣讲以及其他适合本地特点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手段开展健康教育;在社区指定健康教育员,组织社区人群观看包虫病科普录像、病畜包虫病感染脏器标本或与包虫病病人座谈亲自感受包虫病的危害。并结合人群包虫病查治和犬的驱虫管理等防治活动使宣传深入每个家庭和个人。健康教育的语言应通俗易懂,群众易于接受和记忆。
(四)改善环境卫生
积极创造条件为疫区群众提供清洁水源。及时清除犬粪,对犬粪进行深埋或焚烧。
(五)个人防护
1. 现场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
1.1 从事包虫病现场防治工作的人员应穿着适当的防护服,包括长筒胶靴、手套、口罩、帽子、工作服。在槟榔碱处理犬采集粪样时,应将犬圈在特定的区域内,处理后的地面应翻埋,或彻底焚烧消毒。犬粪应在现场煮沸消毒,或者包装在安全的容器内运走。
1.2 在现场解剖的动物应深埋,或焚烧,终宿主的肠管在从尸体上取下之前应结扎,防止传染性材料播散。
2. 实验室防护措施
2.1 处理动物粪便或肠道材料的实验室,应设置更衣室,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之前,应着装防护服。
2.2 对洗涤槽内的传染性材料亦需检查,在排入下水道之前,要进行煮沸消毒。
包虫病防治知识范文第4篇
一、任务与目标:
(一)任务
通过广播、板报、健康课、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广泛宣传包虫病的现状、危害、防治及预防知识,并通过教师---学生家长这条传播链,达到信息的有效传播。
1.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包虫病健康教育,并学会科学预防。
2.使学生了解卫生健康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的卫生与教学条件,加强对地方病的预防与治疗。
3.提高学生自觉参与防治的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 4.动员学生家长主动配合学校进行包虫病防治工作。
(二)目标人群
目标人群为全体学生、学校教师和家长。
(三)预期目标
通过宣传教育,使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小学生和家长均达到 90%以上。
一、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成立包虫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李光全
副组长:拉布格西 刘金凤 成 员:各班班主任
(二)部门职责
1.教务处:负责宣传、督导包虫病防治知识培训。
2.少先队:配合教务处开展各项工作,并充分利用广播、板报等宣传工具普及预防包虫病知识。
3.班主任:积极开展包虫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三、具体内容安排
1.制定学校包虫病防治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2.教务处、各班主任等按学校要求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3做好包虫病授课教案、学生上课。
四、具体工作:
(1)、上好包虫病健康教育课。经我校包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包虫病健康教育课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教师为各班健康老师,授课时数安排为每周一节,要求授课教师要有教案,认真上课。
(2)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知识竞赛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形式普及包虫病防治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要求学生回去后向大家宣传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包虫病有关预防知识,从而提高家长对包虫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通过老师学生家长村民这一有效的传播链开展宣传活动,普及防治知识,提高防病意识。
(一)认真落实卫生防疫责任制
进一步强化学校卫生防疫责任意识,制定卫生防疫责任制度,不断完善学校卫生防疫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发现疫情要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卫生部门报告,要加强同卫生部门的联系,做好地方病防治工作。
(二)加强卫生环境整治,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1)学校在硬件上,争取做到校舍、采光、安全、厕所、桌椅配置、用水等均达到国家标准。
(2)学生个人卫生做到头发整洁、无异味;指甲勤剪;面、耳、颈干净;衣服鞋帽整洁、无异味。教育师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注意合理的营养和饮食卫生,较为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
(3)组织做好厕所消毒、垃圾无害处理等工作。
包虫病防治知识范文第5篇
答:凡是寄生在脊椎动物血管内的吸虫称为血吸虫。脊椎动物指哺乳类如人类及哺乳动物(牛、羊、马、猪、犬、猫及鼠等)。血吸虫种类繁多,已为人类认识的86种,有19种与人类致病有关。其中有5种血吸虫(即日本、埃及、湄公、间插、曼氏血吸虫)致使人畜患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致病严重,分布很广,包括日本、中国、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根据发掘出土的西汉古尸解剖分析证实: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日本血吸虫寄生在我国人体内了。
二、血吸虫病是怎样传播的?
答:人、畜接触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尾蚴就会很快钻进人、畜体内,经过37天左右发育成血吸虫成虫,寄生在肠系膜血管里,以吸血维持生命。
雌虫在肠系膜静脉的内管里产卵。卵内含有毛蚴,每条雌虫每天产卵1000个左右,卵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见。卵要放出毒素,影响健康;卵随血流到肠壁,能使肠壁破溃而进入肠腔内,随大便排除。
含有血吸虫卵的大便污染了水源,在水温大约25℃情况下,经4小时左右虫卵内毛蚴破壳而出,在水中快速游动,遇到钉螺,很快就会钻入钉螺内,在钉螺体内不断繁殖,形成大量尾蚴。含有尾蚴的钉螺遇水,尾蚴就不断逸入水中,人、畜下水接触到尾蚴而受感染,这样就得了血吸虫病。
血吸虫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生存,不断地危害着人民生命与健康。
三、血吸虫生活史
血吸虫的发育和繁殖包括成虫、虫卵、毛蚴、尾蚴和童虫五个阶段。 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中,部分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后钻入螺体,发育成尾蚴。尾蚴遇人或哺乳动物,侵入其皮肤后形成童虫,再移至肠系膜静脉寄生,发育为成虫。
四、人被感染上血吸虫病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感染途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生产性感染。如在田间从事农活、育秧、栽秧、收割、放水灌田、防洪排涝、捕鱼、捉虾、割草等。二是生活性感染。如在有血吸虫的疫水中洗衣服、洗蔬菜、游泳、洗手、洗脚等。
五、什么是疫水?
答:疫水是指在血吸虫病疫区沟渠、田、塘水中有感染人畜患病的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
六、什么是钉螺?
答:钉螺是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它是雌雄异体,水陆两栖的螺狮。形状呈圆锥形,长度一般不超过1cm,宽度不超过4mm,螺壳表面有纵肋,螺旋一般为6~9个,人们俗称“七转半”,主要分布在沟渠(农毛小沟渠为主)水线上下1m的范围内。稻田中钉螺主要分布在进水口和田埂附近,我市除沟田外个别旧水塘及养鱼塘也都发现有钉螺。
七、什么钉螺才会在感染血吸虫病中起作用?
答:同样的钉螺有两种情况:一是未感染的钉螺。另一种是感染钉螺,又称阳性钉螺。后一种钉螺是指血吸虫尾蚴寄生在螺体随时可能逸入水中,进入人畜体内,使人畜感染上血吸虫病。
八、血吸虫病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寄生虫病。从西汉古尸发现的血吸虫感染者来算,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许多人惨遭血吸虫病的危害而丧生,有的村舍也因血吸虫病而被毁灭。患了血吸虫病的病人,早期可以不出现症状,或者可以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带血和乏力等症状,但是,一般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检查和治疗,天长日久,重复感染,逐渐形成慢性晚期血吸虫病;小孩患了血吸虫病则影响生长发育,长不高,智力低下,看起来就象小老头一样;妇女患了血吸虫病则月经不调,影响生育,并缺乏生活乐趣;如果发展成晚期血吸虫病,则腹腔里就会长腹水,肝脾肿大,表现出肚大如鼓,骨瘦如柴,有的还会大呕血,真是吃得做不得,严重影响劳动生产和生活,靠劳动致富是根本不可能的。血吸虫病的危害性就是影响生命、生产、生活、生长、生育之“五生”。
九、怎样防治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防治,首先是防,其次是治。防就是想办法预防血吸虫感染,防止人和牲畜得血吸虫病;治,就是治疗已经患血吸虫病的人或畜。
1、避免与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接触。在血吸虫病流行季节,人畜不要到有螺的河,堰,沟渠,池,塘等处洗衣物,中、小学生特别要注意不要到这些地方戏水、洗澡。如非得要到这些有螺环境去劳动生产,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如穿胶靴、戴手套或在身上涂抹防蚴霜等等,避免皮肤与水接触。
2、积极消灭钉螺。消灭钉螺是预防血吸虫感染最根本的措施,没有钉螺,就不会引起血吸虫病传播。消灭钉螺,一是用药杀;二是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新沟,填有螺旧沟;三是人工捕捉。在具体应用时,应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方法。
3、积极检查治疗血吸虫病。要知道自己是否患血吸虫病,应积极接受血吸虫病检查。中、小学生在学校接受检查,成人在住家所在地接受防疫人员上门检查。目前,检查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皮内试验、间接凝集试验、环卵试验、粪便沉孵检查等。经过检查确诊有血吸虫病后,无论自己有无症状或体征,均要及时进行治疗。目前治疗用的药物叫吡喹酮,此药毒性低,疗效好,服用方便。
十、血吸虫病在我省哪些地方流行?
1924年Faust首次报告仁寿县存在血吸虫病例,其后相继查获病牛和钉螺,至1949年解放,已报告成都平原及其周围17个县流行血吸虫病。建国后,经大规模调查,证实钉螺分布于11个市(州)的 62个县(市、区),隶属岷江、沱江、涪江和安宁河流域。经40多年防治,至今,已有27个县达到传播阻断标准,20个县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目前尚有15个县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而且,在20个传播控制县中有8个县近年来由于疫情反复,出现了本地感染的病人和急性血吸虫病。
相关信息:
小学阶段相关信息
(1)血吸虫病:是由于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2)血吸虫病的危害:人得了血吸虫病可引起发热、拉肚子等,严重损害身体健康,重者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
(3)了解血吸虫生活简史:通过标本或挂图了解血吸虫的一生,认识钉螺。 (4)感染血吸虫的途径:人在有钉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洗手,就可能得血吸虫病。牛、羊、猪等家畜也能得血吸虫病。
(5)预防血吸虫病的方法和措施:
①不在设有血防警示牌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 ②劝告家长不要在有钉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洗衣、洗菜等。 ③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血防部门进行检查和治疗。 中学阶段相关信息
(1)血吸虫:凡寄生在脊椎动物血管内的吸虫称为血吸虫。
(2)血吸虫病:是由于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3)血吸虫病的危害:人得了血吸虫病可引起发热、拉肚子等,严重损害身体健康,重者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
(4)了解血吸虫生活史:通过实物标本或挂图,了解钉螺形态和血吸虫的一生。
(5)感染血吸虫病途径:人、畜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接触疫水10秒钟尾蚴即可侵入皮肤而感染。
(6)预防血吸虫感染的方法和措施:
①不在有钉螺分布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
②因生产生活不可避免接触疫水者,可在接触疫水前涂抹防护油膏,预防血吸虫感染。
③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血防部门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早期治疗。 (7)控制血吸虫病方法和措施: ①改造钉螺孳生环境,消灭钉螺。
包虫病防治知识范文第6篇
1 牛羊肉寄生虫的发生和传播概况
1.1 生态环境的影响
牛羊大多生长在牧区,牧区的环境一般潮湿、多水,是很多生物的居住地。由于很多生物生活在同一个环境,这就为寄生虫的传播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寄生虫可以通过不同的生物进行传播,如蚂蚁、蜗牛等,因此减少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寄生虫的传播。
1.2 牛羊寄生虫的传播
牛羊的生长环境具有面积大、物种繁多、不易控制等特点。牛羊寄生虫病的发生一般都是由小面积向大面积扩展,在牛羊的饲养期间,应该密切关注牛羊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有牛羊患了寄生虫病就要及时进行治疗,如果牛羊大面积的发病,就证明该地区已经被寄生虫污染,这时候再进行整治就比较困难了,但是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控制寄生虫的发展[1]。
1.3 对驱虫时间的控制
对于牛羊寄生虫的控制,主要是对牛羊进行药物治疗,但是对治疗的时间是有严格要求的。时间的控制直接关系到驱虫效果的好坏,在寄生虫污染区,对于牛羊的驱虫治疗只能保证牛羊在未来3 d体内没有寄生虫[2]。因此,要结合实际的养殖状况,根据地方的特性牛羊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时间,加强牛羊的驱虫效果。
1.4 牛羊的饲养和管理
在牛羊的饲养工作中,提高对牛羊的管理质量,做好卫生工作。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可以很好地减少牛羊寄生虫,在寄生虫的生长旺季要及时对圈舍和活动环境进行消毒,对于采购的牛羊,要进行隔离喂养,待到情况稳定检查合格了才可以一起喂养。
1.5 加大宣传力度
为百姓科普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知识。普通的家庭养殖户对牛羊寄生虫的防治知识都不了解,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牛羊寄生虫防治的宣传力度。让百姓了解寄生虫的危害,并且可以传授简单的治疗方法,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消除寄生虫,减少对家禽的危害,对于感染了的家禽要进行合理的处理,防止寄生虫通过其他的传播途径再次复发。
2 牛羊寄生虫的防治措施
2.1 加强牛羊的营养管理
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在饲养过程中,要保证牛羊自身的营养需求,尽量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增强牛羊自身的免疫力。既不要过早断奶,也不要突然更换饲料,如果牛羊长期生活在应激环境中,会使它的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遭受寄生虫的侵害[3]。
2.2 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
杜绝机械的传播。对牛羊棚舍要做好消毒工作,不要采用已经污染或不卫生的建造材料,在对牛羊进行疫苗接种时一定要消毒,针头不可以多种类的牲畜使用,这样会形成交叉感染,使多种牲畜的疾病都综合在一起,不仅没起到预防的效果,还加重了牛羊的病情,至少要做到一群牛羊使用一个针头,最大程度地减少交叉感染带来的经济损失。
2.3 加强对牛羊自身的质量检测工作
饲养人员要加强对牛羊自身的管理,时刻注意牛羊的身体状况,发现问题就及时治疗。对于从外界引进的牛羊,一定要做好监测工作,确定没有传染病。
2.4 选择正确的药物进行治疗
根据防疫对象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药物,了解每种药物的特点,还有牛羊的特性合理化的选择药物。如母羊不适宜用血虫净,因为它的毒性过大,会影响胎儿的质量。所以对寄生虫的防治,要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3 牛羊主要寄生虫的预防措施
3.1 牛羊消化道的蠕虫病
在牛羊的消化道内,可以有很多种类的寄生虫,由于饮食的关系,很多寄生虫会附着在食物的表面,随之进入牛羊的消化道。寄生虫会吸收动物的营养、破坏组织器官、引发牛羊很多的病症,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治疗就会产生贫血、营养不良、最后导致死亡。结合饲养场的实际情况,对于牛羊消化道蠕虫的防治,要做到冬季驱虫、舍前驱虫、转场驱虫等[4]。根据对牛羊的诊断结果来进行驱虫,如果没虫就可以不驱虫,如果有就要及时驱虫,可以选择广普药和急性药,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牛羊体内长期无虫。在进行驱虫治疗时,不要选择不合格的药品,要先判断牛羊体内寄生虫的种类,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3.2 绦蚴病的防治
绦蚴病在牛羊的饲养中也是很常见的寄生虫病,它主要生长在牛羊的肝脏和肺上,甚至还可以寄生在牛羊的脑和腹腔中,这种寄生虫的成虫会在牲畜的肠道内产卵,卵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如果牛羊吃了带有虫卵的食物,牛羊就会被感染,寄生虫就是通过这种传播方式传播到更多的地方。在对牛羊进行集中管理时,如果发现带有病源的肝脏,要及时进行焚烧,彻底杀死寄生虫,在人和家畜感染的高发区,要随时进行检验,采取预防和驱虫措施。开展科普工作,让养殖者知道绦蚴病的危害,要采取及时的预防工作。
3.3 牛焦虫病的防治
牛焦虫病是一种寄生在牛羊的血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的一种寄生性病原虫,牛羊在患病时会出现呼吸困难、贫血、消化道水肿、出血、溃疡等症状。该病是全国牛羊养殖的高发病,特别是在新疆。牛焦虫的传播需要中间媒介,大多数都是通过飞虫的叮咬,牛羊就会感染焦虫病,虫体在进入牛的体内之后,会在牛的红细胞内的繁殖,焦虫也会寄生在飞虫的体内,并且转移到飞虫的唾液腺,当飞虫在叮咬牛羊时,就会把焦虫传给牛羊。要对焦虫病做出明显的判断,那么就要准时的判断它发病的时间,一般都是每年的4-10月,且焦虫的传播一定是有飞虫的传播媒介,还有就是可以采取显微镜观察,确定牛焦虫是否存在[5]。
4 结语
牛羊养殖是我国畜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的经济水平的提高,对牛羊肉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必须不断加强对我国牛羊质量的管理,提高牛羊肉的质量。寄生虫是影响牛羊生长的主要的疾病之一,因此对牛羊寄生虫的防控就显得十分的重要,要对牛羊的生长环境进行合理的选择,要及时的进行消毒杀菌,尽量减少寄生虫对牛羊的危害,针对寄生虫的不同种类,合理地进行驱虫,保证牛羊的身体健康。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牛羊肉每年的销售量都在不断增加,牛羊肉的价格也在逐步上升。与猪肉相比较,牛羊肉的价格的确高出许多。在实际生活中,牛羊肉也是我们经常食用的肉类,因此加强对牛羊肉的管理,保证牛羊肉的安全和提高牛羊肉的质量是我们现在要做的重要工作。分析对牛羊寄生虫的防治原则和方法,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常见牛羊寄生虫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牛,羊,寄生虫,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光雷.牛羊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J].兽医导刊,2013(12):39-42.
[2] 武艳玲,丁勇.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6(1):92-94.
[3] 刘顺琼,王树,张永忠.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对策分析[J].湖北畜牧兽医,2013(6):48-49.
[4] 陈隆全.牛羊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探讨[J].畜禽业,2014(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