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锻炼的英语作文高一(精选7篇)
身心锻炼的英语作文高一 第1篇
Everyone want to be healthy, because it is by health to longevity.
Source of life in motion. The simplest is running, riding a bike. Whether rich or poor, can do two kinds of movement, can easily do the two
movement, but not excessive exercise, it will damage the body. Keep a good attitude, happiness will always stay.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health, physical exercise is the best way. Mountain climbing, can practice perseverance; rope skipping, can we grow,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physical exercise, less illness, did not have to pay a lot of medical expenses.
In PE class, we can run on the playground, basketball, skipping ~ ~ ~ ~ can keep fit. In winter, students still do not fear the cold, keep on
running in the playground, even sweat. Want to be healthy, diet is also important. The food Pyramid wrote: eat a little salt, oil, sugar, milk,
milk, eggs and meat; many vegetables, fruit, plenty of whole grains. The balanced nutrition, to maintain good body.
Every day at noon, schools have a delicious meal. The teacher ordered us to eat all that. Although we complain a little, but we all know: the
teacher is good for us. We have a“ eat like wolves and tigers” out to enjoy the“ nutritional lunch”.
Life is precious, health is to keep the life“ defense” equipment. If we want a healthy diet and exercise, right from the start!
身心锻炼的英语作文高一 第2篇
众所周知,身心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和重要要素,正如一位哲人说过的,人类的财富,权利,地位,名声等都是0,人类的身体健康是1,一旦没有1,那么再多的0也是枉费,人类没有健康就会一事无成。当今世界上,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日益优越的条件,也为我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据调查现代社会有将近半数以上的人处于健康的“第三状态”或“亚健康”状态,可见强身键体是多么具有现实意义。在影响健康的诸多因素良性因素中,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特殊的活动,已远远超出其本质的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不断的赋予体育新的功能。
首先我们应该增强健康意识、促进智力发展,21世纪的现代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高智能,高速发展的社会,没有强健的身体条件就不能适应繁重的学习任务和高强度的工作需要。而我们的大学阶段,正是体质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通过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可以提高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增强操作思维和视觉思维能力,使注意力、记忆力、观察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得到提高,既可胜任繁重的学习任务,又可以消除长时间紧张学习带来的身体疲劳,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促进和提高学习效率。不仅能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的要求,还能减轻来自生活和学习的各种压力,减轻心里负担,真正做到锻炼身心的目的。
其次我们还要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未来的社会现代化程度随着科学的进步会越来越高,我们逐渐习惯于蜗居的生活,身体的活动也越来越少,给身体健康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对我们21世纪的大学生来说,大学体育教育是我们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因此,更需要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建立现代的健康意识,掌握应具有的健康意识,养成健身行为,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选择适合身体条件和职业要求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坚持体育锻炼,促进和保持身体健康。并且大学生们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去认识体育、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并使这种认识升华到信念、世界观的层面上,将对学生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身心锻炼的英语作文高一 第3篇
关键词:体育锻炼,身心健康
一、体育锻炼对心理状态改善的可能机制
日益增多的研究结果说明, 体育锻炼是维持和增进心理健康、排除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根据美国的调查, 体育锻炼是治疗焦虑症的有效手段之一。当今, 在欧美发达国家,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心理治疗和康复手段正在盛行, 目前, 关于体育锻炼对心理状态改善的可能机制有以下几种说法:
1. 分散注意力假说:这种假说认为, 运动后可产生注意力分散其结果是降低心理紧张状态。
2. 单胺假说:
有证据显示, 脑部的神经递质, 如去甲肾上腺素与一经色胺的水平与压抑和精神分裂有关, 脑中单胺的改变可能在运动导致的情绪变化中起了媒介作用。
3. 内啡肤释放假说:
各种内啡肤产生于脑、脑垂体和其他组织这些内啡肤具有吗啡的作用, 引起的这种欣慰感可降低抑郁焦虑困惑以及其他消极情绪的程度。
4. 心血管功能假说:
运动可以加速血液循环, 健康的血液循环可使体温恒定, 有助于保持神经纤维的正常传导性, 从而有利于心理健康。
5. 社会交互作用假说:该假说认为身体锻炼中与同事、朋友等进行的交往是令人愉快的, 它具有改善与增进人体健康的作用。
6. 认知行为假说:
认为身体活动或身体锻炼可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 这些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困惑等消极心境具有抵抗作用。
二、体育锻炼能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体育锻炼能使人学会竞争, 学会表现自己的才能与实力。体育锻炼也能使人学会合作相互配合, 使很多人凝聚成一个整体, 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努力去夺取成功。体育运动能让你掌握一个与人相处的法则:这就是自己成功时要擅于谦虚, 别人成功时要擅于欣赏大家共同成功时要擅于分享, 这一法则又是健全人格的法则。体育锻炼能发展人的多方面的能力, 磨练人的意志。在锻炼中学会控制自己的需要和动机, 从而使自己的个性更倾向于成熟。体育运动有助于人们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一, 通过体育锻炼可形成良好的身体发展水平, 直接提高人的各种能力, 如肌肉骨骼的发展, 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善, 可以提高人的劳动能力操作能力, 从而提高人的实践活动能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 可以提高人的感知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 从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其二, 根据克列斯托尼科夫的研究, 运动员多属于多血质和胆汁质的气质型, 这说明体育锻炼对人的气质形成有着积极影响。其三, 长期的体育锻炼, 有助于人形成豁达开朗果断勇敢坚毅自信的性格特征。通过体育锻炼, 培养良好的身体发展水平和健康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够使人们经常保持朝气蓬勃积极乐观的心境, 并主动克服消极悲观的情绪, 维持一种良好的情感状态。
三、体育锻炼能减缓心理衰老
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的身体与心理机能状态会发生自然的衰退, 这是谁也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而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延缓身体的衰老还能使人的精神世界青春永驻。比如登山运动, 登山可以提高全身肌肉灵敏性, 促使人的血液循环加快, 肺通气量明显增加, 内脏器官和身体其他部位功能得到良好的锻炼, 有助于防病治病。登山还能陶冶情操, 登上高山之颠遥望群山林海, 使人心情放松有益于延年益寿。
四、体育锻炼能塑造健美的体型
体育锻炼可使人具有健美的体型, 姿态端正, 让高个儿魁梧而不单薄, 苗条而不纤细, 矮小的灵巧而不笨拙, 丰腴而不臃肿。这是锻炼影响四肢骨、脊柱、胸廓和骨盆, 使管状骨变粗, 骨结节粗隆增大, 骨小块的排列产生适应性变化所致。它使骨骼结实, 抗压性增强, 对外力的扭转、弯曲、拉长和压缩的抵抗力加强。体育锻炼对骨肌的改变尤为明显。它可使肌纤维变粗, 肌红蛋白增加,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改善体内物质供应。从事不同的运动项目, 各部分肌肉使用程序不同, 塑造的体形也不同。如竞技体操运动员, 肩、臂、胸肌很发达。跳高运动员多是苗条瘦长型身材, 腿部肌肉很发达。举重和相扑运动员身体粗壮, 胸部尤其发达。可见运动对肌肉的影响是很大的。
五、体育锻炼可以降低焦虑感觉
许多研究表明, 体育锻炼能够有效的降低焦虑水平, 从而增进心理健康。这是因为运动不仅能从生理上调节体内化学物质的释放, 而且从社会交往、分散对消极情绪的注意, 提高生活满意度等方面降低锻炼个体的焦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人们的社会关系越来越冷淡, 而体育锻炼是一种很好的增进人际交往的渠道, 在体育活动中, 与人建立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 没有上下级之别, 人际间能维持一种融洽的正常的交往, 能给人带来安全感, 引起愉悦、快乐等增力情绪, 从而可以降低他们的焦虑水平。并且体育活动可以分散中年人对自己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 使之在运动中忘记生活中遇到的烦恼, 消除了胡思乱想, 并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遐想, 心态趋于平和, 也能有效降低焦虑水平。
六、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如何从高一开始锻炼英语写作 第4篇
主题词:五大基本句型、Reading strategy、Task、课堂小练、热点讨论
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的最高阶段,近十几年来,书面表达一直是高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有着8年教龄的教师,我在训练学生写作这一教学环节中,也曾遇到过失败。经过两轮高一到高三的教学之后,我领悟到只有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系统训练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学生才能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信心十足,游刃有余。因此我便慢慢摸索,多查资料,多加实践,根据学生的反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步骤,最终,我总结出了一套自己教作文的心得和方法。作文写作训练一定要从高一就开始抓起,落实在每本书,每个单元,每节课上。我认为高中英语的写作教学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训练和引导:
一、高一第一课 ─ 五大基本句型:
1.我给高一新生上的第一节英语课必定是复习英语的五大基本句型。掌握了五大基本句型,可以为接下来学习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等复杂结构句型打下坚实的基础。基本句型是为高级句型服务的。而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越来越重视复杂结构的句型和高级词汇的运用。
二、每个单元中的作文指导:
1.教Reading部分时:
牛津版的高中英语每单元的Reading后面,都有一个叫Reading strategy部分,也叫阅读策略。目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去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并引导学生去注意作者的写作方法。例如,模块二第一单元的课文是一篇新闻故事,老师要让学生注意新闻故事的标题要写得简单扼要,命中主题;第一段要涵盖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时间等要素;第二段简明给出重要的一些事件或信息;接下来几段给出更详细的细节。学生了解这些特点后,以后写到新闻故事时,就知道如何构架全文了。
2.教Task部分时:
牛津版高中英语每单元的Task部分,都是对Reading部分的延伸和加深。例如,模块三第一单元的Task是教学生如何写好一个故事。学生要了解到两点。第一点就是如何给故事设置情节。一个故事都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这部分,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主体部分是事件的详细经过;结尾部分就是给出结局。第二点就是如何具体落笔写故事。故事的开头要写得简明;而故事的主体要尽量多使用形容词和副词,让故事生动。
三、每节课上的作文指导:
其实我所谓的每节课上的作文指导,是指每节课花十分钟进行课堂小练习。形式可以多样化,默写句子,造句,中译英,同义句转换,五句话复述课文。
1.默写句子
牛津版高中英语每个单元都有八句话的中文翻译成英文。并且都给出固定的词组和句型让我们翻译。因此我会在十分钟课堂小练中抽查这些句子默写。这是复习中的第一步,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
2.造句
在默写句子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模仿已经背过的句子结构去造句。这是复习中的第二步,考察学生模仿创新能力。这部分考察工作完成的话,学生就不是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次上了。他们发现能用地道的英语去表达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句子,渐渐就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没有那么抵触了。
3.中译英
考虑到造句练习,毕竟是学生为了使用我给他们的短语和句型而生编硬造出来的。遣词造句时所用到的单词可能比较简单,所以我作为老师,有指引的责任,要为学生精心挑选好五句有一定深度,涉及到易被选为高考作文主题的句子,让他们翻译。当然还是会给出固定的词组和句型。
4.同义句转换
我会给出五句句式结构很一般的话,然后让学生转换成高级句型。如:
倒装句: I shall never do this again. (一般)
Never shall I do this again. (高级)
强调句: Professor Lin teaches us English. (一般)
It is Professor Lin who teaches us English. (高级)
5.五句话复述课文
这五句话完全要凭学生自己的能力,把一篇长的文章浓缩到五句话中。所以这部分就对学生灵活使用复杂句的要求提高了。
这五个小练习其实是环环紧扣的。选的都是课文中最重要的词组和句型进行练习。所以虽说每节课只花十分钟,但对老师选题的要求很高。重点在于课前,老师要精心选题。
四、每一阵子的热点指导:
现在高考作文的趋势,比较偏向于对社会上一些新闻热点的讨论看法。而学生由于课业压力大,往往很少去关心这些社会热点问题。即使知道这些热点问题,也没时间和同学去讨论,去发表自己的观点。所以组织学生在热烈讨论的时候,不仅开发了思维,开拓了视野,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热门事件的英语词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写作能力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环紧扣一环地进行训练。只要充分重视,认真训练, 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身心锻炼的英语作文高一 第5篇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 项文东 赵青春
562400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身心健康是成才的基础,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未来高新科技队伍的健康水平和科技效益。由于忙于应对繁重的课业负担以及其它一些事情而忽视了体育锻炼,另外,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又使我们不得不长时间不能活动,所以,我们更需要体育锻炼来强健我们的身体。
确切的健康观念应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把人的健康与机体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对社会的适应三者紧密统一在一起的三位一体的健康观念。
在健康的三要素中,身体生理健康是基础。它是其他健康要素的发展前提和保证。身体健康首先应身体机能正常,各器官系统功能协调配合,代谢良好。较高水平的生理健康表现为体能良好,体能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的能量完成各种活动的能力,它源于身体的能量物质储备器官,体育锻炼是提高体能的关键途径,增进健康的有效方式。
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健康的全面关注的表现。它是指一个人处于自我感觉良好,并与他人和社会保持和谐的状态。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密不可分,体育锻炼可以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调节心理平衡,降低紧张的心理。
社会适应能力是对健康概念的科学延伸,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人的进一步要求。它是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扮演社会角色的能力。
大量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消除人的紧张情绪,发泄内心的冲动、烦闷和单调,提高人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满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有益的需要,磨炼人的性格和意志。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显著地放松人们紧张的精神状态,改善人的自我感觉,消除沮丧和失望情绪。这是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消除心理疾病的重要方法。体育锻炼是一种低消费支出、低风险和低副作用的有效改善心理健康的手段。针对目前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状况,根据体育运动的特点及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状态,探讨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影响和作用。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善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体育锻炼则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大学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间的竞争以及对未来工作分配的担忧而产生持续的焦虑反应,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使自己的焦虑反应降低。
(二)提高智力功能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力功能,不仅使锻炼者的注意、记忆、反应、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这些非智力成分对人的智力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三)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感等的整体评价,它是由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所组成的,包括“我是什么人”、“我主张什么”、“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等等。由于坚持体育锻炼可使体格强健、精力充沛,因而,体育锻炼对于改善人的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至关重要。
身体表象是指头脑中形成的身体图象。身体表象障碍在正常人群中是普遍存在的,据报告,54%的大学生对他们的体重不甚满意。与男性相比,女性倾向于高估她们的身高和低估她们的体重,而且,身体肥胖的个体更可能有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方面的障碍。身体自尊主要包括一个人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评价,对自己身体外貌(吸引力)的评价,以及对自己身体的抵抗力和健康状况的评价。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与整体自我概念有关,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对身体表象的不满意会使个体自尊变低(自尊指自我概念的积极程度),并产生不安全感和抑郁症状。有研究表明,肌肉力量与身体自尊、情绪稳定性、外向性格和自信心呈正相关,并且加强力量训练会使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
(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意外的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锻炼者越能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也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从锻炼中培养起来的坚强意志品质能够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五)消除疲劳
疲劳是一种综合性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的情绪消极,或任务超出个人的能力时,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大学生持续紧张的学习压力极易造成身心疲劳和神经衰弱,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参加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则可以使他们身心得到放松。
(六)治疗心理疾病
体育锻炼被公认为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750名心理医生中,80%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来消除焦虑症。在大学生中,有不少人由于学习和其它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焦虑症和抑郁症,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减缓或消除这些心理疾病。
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 第6篇
现今社会,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健康问题。一些人长时间在电脑上工作、娱乐和“网络漫游”,又带来了有损于健康的“电脑网络综合征”;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饮食结构,人们在享受丰富美食的同时,由于营养物质的过量摄取,能量消耗的不足,造成了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现代“文明”病的蔓延,且发病年龄日趋提前。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
一、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
体育锻炼是通过科学的身体活动形式给予人体各器官、系统一种良性刺激,促使身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等方面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和变化,从而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实践证明,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而且还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体质的强弱受多种因素影响,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现任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主席霍尔曼教授指出:每天坚持中饭步10min心脏可以年轻20岁。科学的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系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断能力,并及时作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不断增多。用脑过度会使脑细胞转入抵制状态。如不做调整,则会导致记忆力减退甚至神经官能症而严重影响健康。科学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改善大脑的供氧状况可消除大脑疲劳、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体育锻炼还能使大脑皮质及时、准确地调动植物性神经系统;尽早地进入工作状态,使大脑反应快,自动化程度高,功能加强。
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不仅对人的身体发生影响,而且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体育锻炼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能够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能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工作;可以陶冶性情、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
研究表明,有氧锻炼或不强烈的身体锻炼有助于降低轻度和中度精神抑郁者的抑郁水平。体育锻炼甚至比放松练习和其他愉快的活动更能有效地降低抑郁。如果能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比单纯进行体育锻炼能更有效地降低抑郁。体育锻炼可以锻炼意志,而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才能坚持锻炼,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体育锻炼是一种欢快的活动,它使人身体健康,心情舒畅,有利于塑造一个愉快、开朗、健康的心灵,促进个性气质的健康发展。
三、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体育运动中传播、宣传的精神、原则、体育道德等,具有很高的社会理想价值,体育锻炼中树立公正、守法、民主、竞争、协作、团结、友谊、谦虚、诚实等道德观念,是社会不可缺少的规范文化,对于青少年乃至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教育意义
(一)规范行为。体育运动中有各种明确而详细的行为规范,如奥林匹克精神和原则、体育道德规范、比赛规则、竞赛规程等,这些规范是体育运动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而规范的培养是学生进入社会前必不可少的社会化过程。这一过程可以视为对社会法规和伦理道德的模拟学习过程,有助于他们理解遵守社会规范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培养自立。确定体育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有助于培养运动者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和自立能力。
(三)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一个人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就必须学会接受适当的社会角色。而各种体育运动的场合,则有机会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和“做什么、怎么做”的社会意义,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基础;从而体验出人的主观努力是改变社会地位的重要意义。
(四)体育锻炼是“情商”训练的有效途径。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如生理、主理、社会适应和创造力。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健身、健脑,还可以调剂生活,促进心理健康,锤炼个性、品德和气质。
身心锻炼的英语作文高一 第7篇
摘要:阐述了体育锻炼对干预人员身心健康的正面作用、负性影响及其机制,探索了干预身心健康的体育锻炼项目和负荷,提出了制定并实施适合个体特点的运动处方及体育锻炼干预身心健康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体育锻炼;身心健康;干预机制;
1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正面干预
1.1体育锻炼提升人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
机体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受神经系统支配。体育锻炼能丰富神经细胞突触中传递神经的介质,并在传递神经冲动时引起许多介质的释放,加快了突触间的传递速度,从而提高了神经的反应能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更好的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和提升神经系统的耐久力。
1.2体育锻炼促进人员循环系统的免疫功能
体育锻炼能使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增加,静息心率下降,并使冠状动脉每次都能得到充分的扩张和足够的休息,心肌血液供应充足,心肌内毛细血管增多,心肌纤维逐渐增粗,从而使心肌收缩力增加。经常体育锻炼不仅可以防止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性疾病,还使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明显增加,大大提高了人体的抵抗能力,改善微循环及机体免疫功能。
1.3体育锻炼增强人员呼吸系统的功能
体育锻炼过程中,肌肉活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呼吸器官必然要加倍工作。随着呼吸运动的加强,呼吸变得主动、加深,呼吸动作的幅度得到扩展,从而提高了肺的气体交换率。这样,可以防御一些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如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1.4体育锻炼提高人员骨骼骨密度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提出,负荷训练和抗阻练习有助于提高骨密度,运动使骨密度增加的机制包括:机械用力对骨骼产生刺激作用,激活成骨细胞,加强骨的形成;运动使骨血流量增加和前列腺素的释放;长期运动可以降低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提高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及促甲状腺素的`水平,从而增加了骨矿的含量。
1.5体育锻炼改善人体抵御疾病的功能
研究表明,积极从事体育锻炼有助于保持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加强肌肉、关节和骨骼的功能,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心血管疾病,改善失眠和妇女绝经期症状,并有助于许多慢性躯体性疾病的控制和治疗;适量体育锻炼,每天消耗150kcal热量,冠心病的发病率可减少50%,高血压病、糖尿病和癌症的发病率降低30%。
2体育锻炼干预身心健康的负性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其双重性,体育锻炼也是如此。虽然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但并不意味着强健的体魄取决于运动强度的不断增强。如果从事过于剧烈的体育锻炼,往往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许多不良影响。不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损害身体健康,还会给心理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心理耗竭和锻炼依赖性。心理耗竭不仅会损伤锻炼者的心理健康,还可能直接导致其退出锻炼;积极依赖的人能控制锻炼行为,锻炼后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而消极锻炼依赖的人却被锻炼行为控制,锻炼后往往会产生更多抑郁、焦虑和愤怒等负面的情绪体验。
3体育锻炼干预身心健康的机制
有关体育锻炼影响身心健康的机制的研究成果不多且结论不一。研究表明,控制饮食,运动,减肥,服用抗氧化剂、降血脂药物等多方法相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可以减少脂肪来源,增加脂肪消耗,达到肝脏脂肪减少的目的,成功的减轻体重可防治肥胖相关肝病及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内分泌激素分泌变化是运动影响骨健康的重要机制”。但这种观点值得重新思考,因为机械力可以直接刺激骨组织影响骨代谢,而运动通过改善体内激素分泌环境促进骨代谢平衡这只是一种间接调节方式,并且一般强度的健身运动根本不会明显影响激素的基础分泌,因此需要从更深层次阐明这一机制。
4体育锻炼干预身心健康的项目和负荷
4.1锻炼项目
对于个体而言,最佳的运动项目一定是运动者感兴趣的,又是科学合理的。例如,慢跑、健步走、太极拳等一些长时间低强度的有氧运动适合于老年人。研究结果显示,有氧健身操是女性老年人的一种极好的运动方式,跑步是促进现代大学生健康的最佳运动方式。滑雪、攀岩、皮划艇等一些极限运动则属于具有冒险精神、意志坚强的人群。
4.2锻炼负荷
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人的体质和身体机能,而锻炼负荷作为机体所承担的生理负荷,是反映人体生理机能变化的一个表象。就一项体育锻炼而言,在锻炼前安排锻炼负荷时,必须考虑到运动者的年龄、身体状况以及性别的不同而存在的一些生理现象,如女性的月经期等。还必须考虑到运动者的身体疲倦程度、自我生理感觉和一些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肺活量等。就目前体育实践的现状而言,指导体育锻炼的生理负荷指标主要有:年龄-性别法、心率储备百分比法、心率-强度对比法、年龄-性别区间法等。显然,心率指标已成为运动负荷控制中的主要指标。另有研究表明,不同运动量的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效应显著不同。
5体育锻炼干预身心健康的注意事项
5.1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大量研究证实,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健康促进。WHO提供资料表明,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全球死亡率降低到15%以下时,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就出现了,这种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已成为影响世界人们健康的大敌。美国加州大学公共健康系莱斯特.布莱斯诺博士对约7000名11~75岁的不同阶层、不同生活方式的男女居民进行了9年的研究,结果证实,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远远超过所有药物的影响。
5.2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很多人群不能坚持定期的体育锻炼。健身专家认为,偶尔运动的人在运动时,随着运动强度的加剧,体内会产生数倍安静状态下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物质,易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动脉外周阻力增加,使血液循环动力改变而诱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对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也不可忽视运动性的体力支付。因为体力劳动多为局部组织器官的单一活动,局部器官往往因为负担过重而受损,而维持健康所需的体力支付应该是均衡的整体性支付。因此,体力劳动不能代替体育锻炼,反而需要科学适度的运动来调节机体,消除疲劳。
5.3制定并实施适合个体特点的运动处方
美国ACSM首先提出运动处方这个概念,把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锻炼持续的时间、运动锻炼的频率及运动进度总称为运动处方的五要素。运动处方制定时,首先必须对个体的体质进行综合评定,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个体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每次运动应持续的时间,每周运动的频率。由于机体体质随着运动锻炼得到了提高,因此必须对体质发展作动态进行跟踪与评估,运动时如按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实施锻炼计划,就可以稳步地提高个体体质,增进健康,最终减少疾病发生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刘忠厚,马述士.骨质疏松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228.
[2]陈佩杰.运动与健康促进[J].体育科研,,(01):46.
[3]赵仁清.运动影响骨代谢的OPG/RANKL/RANK作用机制[J].体育与科学,,(03):76.
[4]周筱霞.有氧健身操对女性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6):93.
[5]陈琪.健身运动负荷控制指标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4):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