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英语学习范文(精选12篇)
手机英语学习 第1篇
关键词:智能手机,移动英语学习,优势,不足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及其与教育领域的结合, 移动技术极大的丰富了英语学习的方式, 如从最初的电子词典、掌上电脑到现在的智能手机等, 均得益于移动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这一概念得以逐渐形成并成为了教育技术领域的又一新的热点。基于移动技术的英语学习在高等教育的教与学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 智能手机的发展及其在大学校园内的使用率, 使得大学生借助智能手机进行移动学习成为了一大发展趋势。本文重点介绍了基于智能手机进行移动学习的现状, 并分析了其所存在的利弊。
一、文献综述
移动学习是指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 (如移动电话) 、个人数字助理等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近年来国内外对移动学习的研究呈井喷式发展, 从理论框架的日臻完善到移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从移动终端的到移动平台的设计与推广, 从学习资源到移动教学设计等等。如J.Sandberg对五年级学习者英语移动学习进行了实证研究;缪玲等对我国2011年移动学习研究进行了综述;杨丽芳探讨了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郭小琪等研究了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发展现状
英语学习可以分成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等。移动学习也涉及到了英语学习的各个方面, 如:
1.词汇学习:各种英语学习软件以词汇软件居多, 如百词斩等。电子词典也数不胜数, 如有道词典、金山词霸等。
2.听力学习:智能手机可通过网络连接到大量的音视频文件, 材料真实涉及领域广泛且更新快。手机听力应用也层出不穷, 如每日英语听力、英语六级听力等等。
3.口语学习:手机口语练习软件如英语口语8000句等。此外, 随着各种社交软件语音功能的普遍使用, QQ、微信等社交软件也成了口语交流的一个主要平台。
三、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的优势
(一) 资源丰富。
首先, 智能手机存储量大, 能够存贮文本、图片、音视频等物理媒体, 为学习者提供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料和真实的语用环境。其次, 图文俱全的应用软件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提高了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最后, 对现今的大学生而言, 智能手机本身就有一定的吸引力, 利用这一非传统学习手段进行学习, 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好奇心, 丰富了英语学习的学习方式。
(二) 方式灵活。
智能手机的小巧、便于携带、存储量大等特点, 这也为学生个体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提供了可能。此外, 智能手机使得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状态, 调整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 并可重复听阅, 进行多次练习, 并且收集错误, 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巩固。
(三) 即时反馈。
智能手机这一小型多媒体设备, 可以同时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并能提供即时反馈。如进行词汇或语法练习时, 能够在答题结束立刻给予反馈, 并进行讲解分析。利用音视频进行听力练习时, 可同时提供字幕及其它辅助。文章阅读时遇到生难词汇可直接点击查询其相应含义。
(四) 实时交互
智能手机同其他教育技术设备一样都具有交互性, 不仅可以人机交互, 而且可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即时与非即时交互。手机自带的短信功能及普及较广的QQ、微信等社交软件都给师生之间提供了良好的沟通方式, 而且这种沟通方式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也给那些不善于当面沟通的学习者一个相对放松的学习平台。
四、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的不足
首先, 智能手机自身有一定的弊端。手机作为一种电子产品, 长时间使用会对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手机本身屏幕小, 操作系统不如电脑灵活,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习的交互度, 增加了学习的无用时间。就其设计目的而言, 手机是一种通讯工具, 用来辅助学习并不是其主要的研发目的。手机功能繁多, 各种新奇应用软件层出不穷, 容易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 利用手机进行移动学习是否能产生高效的学习结果却有待探究。
其次,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丰富了学习形式, 反而使学习的重点从内容转移到了形式上, 换汤不换药的把书本上的内容搬到了电子屏幕上。目前存在的学习软件更注重形式设计方面的新颖性, 却忽略了学习内容的实时更新, 导致学习内容陈旧缺乏趣味性。就学习内容而言, 难以长时间的吸引到学习者的注意力。
再者, 手机提供的各种学习反馈与指导难以与教师当面给予的指导相媲美, 这是所有的辅助学习技术设备存在的共同问题。
最后, 智能手机相较于非智能手机费用较高, 各种学习软件和资料也需要付费购买;手机操作复杂, 增加了学习的时间等, 这都无形中提高了移动学习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限制了手机移动学习的推广。
五、结语
当今社会越来越强调非传统的移动学习, 智能手机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更契合现在所提倡的终身学习理念, 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全世界的信息, 可以与其他用户进行实时交流, 相信智能手机用于移动学习的前景不可小觑。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智能手机进行移动学习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合理利用其优势, 避免其不足, 提高移动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建设, 李青, 刘金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7) :21-25, 36.
[2]缪玲, 潘战生, 武丽志.2011年我国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 2012 (11) :23-28.
[3]杨丽芳.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 2012 (7) :54-58.
手机英语作文 第2篇
移动电话,一方面,是好学生。一方面,它使他们能够与他们保持联系的朋友和家人更方便快捷。其次,它可以使学生时尚和自豪。
另一方面,移动电话已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首先,他们将花费比以前更多的钱。第二,它会分散他们的学习。第三,它有时会成为困扰,尤其是在课堂上响起时,就是在图书馆。
营造清静手机学习环境 第3篇
通过安装经典的字典、词典类APP,可将手机打造成一个学习工具宝库。这样就不用再通过浏览器的搜索引擎去搜索词典进行翻译,避免了因无关信息的干扰而浪费学习时间。以往要通过翻阅大量工具词典才能完成的查询任务,现在用手机就可以完成了,在防止骚扰的同时,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也许你的文化程度已经很高,但以博大精深的汉语为母语的我们,免不了要进行一些自己把握不准的字词的查询,给自己的手机上安装“汉语词典”的APP,那么我们就同时拥有了《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成语故事》等经典辞书(图1),而且在一个查询窗口中就可以实现字词、成语、典故的查询,且查询方法也集成了汉字检索、拼音检索、部首检索、笔画检索、五笔检索等多种方式(图2)。
对于法律人士或生活中经常涉及到法律条文查询的民众来说,如果给自己的手机安装“法律大全”、“法律文书大全”、“法律案例大全”等APP,这样手机就变身为一部法律大典,需要什么法律条文或案例,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查询了(图4)。有的软件还提供交互式法律服务,这样当遇到法律方面的疑难时,就会在线寻求到律师为我们提供帮助。
对于各级中小学生来说,可以将自己平时学习所用的公式或概念、考试指南、题库等APP安装在自己的手机中。考研的学子们可以在手机里安装“考研帮”之类的APP,借助该款软件,可完成考研资讯的查找、考研经验分享,还可以通过它来完成公共课的复习、练习,获得考研真题的解析(图5)。
小 提 示
实用“汉语词典”工具的好处之一,不但可按词语的打头字查询,还可通过位于该词任何位置的字来查询含有该字的所有词语或典故,这是传统词典无法做到的(图3)。此外,还可借助手机的输入法优势,只需在输入框中手写写入字词(哪怕是不认识的),也能很快地搜索到所有字词含义。
小技巧
要寻找某方面的APP并快速免费安装到手机中(例如考研的APP),可先连接手机与电脑,在电脑上通过手机助手软件输入关键词“考研”,然后就可以搜索出与考研相关的各种APP了。单击“一键安装”按钮,可快速地将APP安装到自己的手机中(图6)。免去了下载APK文件再传输和点击安装的繁琐步骤。
封闭资料圈子 随时营造
除了安装各种实用的APP之外,我们平时还会常常自行收集一些有用的资料,例如学车使用的交规、中高考、考研所用的复习资料等。这些资料可能是通过不同平台的不同设备进行收集的,文件类型可能是五花八门,存储的位置也比较分散。这时,如果仅靠传统的硬盘存储或闪存盘存储,难免有的资料会丢三落四,尤其是当转移了学习或复习地点之后,资料调阅很难完全保证到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若能充分利用好“云”这个中转站,将各处的有用资料随时汇集到自己的手机上,供我们随时随地调用,那就方便多了。通过“云”营造一个相对封闭的资料“圈子”,这样学习起来既不缺乏资料,也很少会受到外界的干扰了。
要实现以上任务,需在自己的手机、平板和电脑安装相同类型的云盘,例如统一安装不同平台版本的百度云软件,或统一安装360云盘客户端,建立自己的云知识库。这样在电脑、Pad或手机上就可随时快速实现库内资源的搜索查看了(图7)。
相对于手机来说,用PC端搜集资料更方便快捷。只需安装云盘的同步版客户端,在PC中设置同步文件夹,平时随时将搜集的资料保存在本地的云盘同步文件夹中,云盘会自动将资料同步到云端进行保存。若电脑中安装有非同步版的云盘客户端,则需要通过设置同步文件夹,将本地的任何一个文件夹指定为同步文件夹(图8)。
手机端如果要使用云盘中收藏的资料,最好是将移动云盘APP升级为最新版,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其内置的文档阅读器、媒体播放器能够提供更强劲和广泛的媒体支持,保证能够直接通过网盘打开支持的媒体。否则,我们就需要在自己的手机上安装更多能够打开某种媒体的APP。此外,如果从云盘中直接点击某种学习资料而不能打开,处理方法是先将资料下载到手机本地存储卡,再尝试双击打开,或者直接指定本地的某种应用程序,打开从云盘中下载的媒体文件。
小 提 示
为达到不同平台和设备间共享和统一收集资源的目的,需用同一个账号登录各种设备的同种云盘。否则若换用不同账号,即便使用同种云盘,也会造成资源存储的割裂局面,给资料搜索或汇集造成不便。
小技巧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 第4篇
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是一种典型的移动学习方式, 即学习者以手机作为学习工具来进行学习, 是一种人性化的学习方式。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手机性能的提升及普遍使用, 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研究将逐步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和普及, 将使人们的学习更加自由和富于人性。
一、智能手机的概念及特点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手机的功能逐渐由单一的通话变得多元化, 系统的计算能力和处理能力明显增强, 从而发展到现在的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可以理解为“如同电脑一样, 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 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 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 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类手机的总称”。[2]智能手机具有普通手机的通讯功能和便携优点, 同时又具有掌上电脑的功能, 性能超越普通的PDA。与普通手机相比, 智能手机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开放式的操作系统, 可以通过安装软件扩展功能。结合3G通信网络技术, 智能手机将成为一个集通话、短信、网络接入、影视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个人手持终端设备。从媒体角度看, 智能手机覆盖面广, 突破了传统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在互动性等方面的先天性局限以及网络媒体无法满足空间维度随意性的限制。它集纸质、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优点于一身, 更具备无线网络媒体传输的随时、随地、随身的新特征, 是理想的移动学习终端。
作为移动学习终端, 智能手机的优势非常突出, 表现为:
(1) 智能手机在处理速度、屏幕分辨率、存储容量、多媒体等方面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 智能手机的CPU最高频率已经达2.0GHz、屏幕采用4.3寸及以上的电阻式触摸屏或电容式触摸屏, 屏幕分辨率480×800甚至更高、存储容量32GB甚至更大并支持外部存储设备, 支持移动3G技术和WIFI接入。
(2) 随着技术的发展, 智能手机的尺寸与重量大为减少, 手机的便携性进一步提高, 并且功能更强大, 符合移动学习“随身”的要求。
(3) 目前主流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有IOS、Android (Linux) 、Palm、Symbian和Windows Mobile全平台 (CE.Net、Smartphone、Pocket PC) 等。当前所有的智能手机都拥有开放式操作系统, 用户可以自行安装各种应用软件, 目前,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平台和移动学习课件正在不断地被开发与应用。
智能手机的出现以及蓬勃发展, 特别是智能手机由于具有开放式操作系统, 可以通过安装软件扩展功能, 为学习者提供除电脑以外新的远程学习的终端工具, 智能手机的便携性、无线型和移动性极大地推动了移动学习 (M-learning) 的发展。智能手机作为扩展的数字化教学辅助工具, 可以显著提升信息化学习质量。
二、基于智能手机的学习模式
1. 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 简称PBL) , 这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 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 (authentic) 问题, 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 并形成自主学习 (self-directed learning) 的能力。
智能手机因其便携性, 易操作性, 非常适合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如:查阅某个概念的描述、查询某项工作的操作流程等, 而此时又无法打开电脑或接入互联网。在这种情况下, 借助手机登陆互联网或者利用手机下载软件等方法, 就可以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
2. 基于资源的学习
作为网络学习的一种, 移动学习也属于基于资源的学习 (Resource-based Learning) 的一种。即学习者通过对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来完成课程目标和信息文化目标的学习, 是一种自我更新知识和拓展知识的学习。
基于资源的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学习者自主控制学习过程, 主动参加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自主使用学习资源, 学习的地点多样, 学习时间灵活。随着基于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的不断增加, 移动学习将逐步实现“学习资源就在身边, 学习无处不在”的鲜明特色。
3. 非正式学习
与正式学习相对, 非正式学习是一种隐含式的学习。“正式学习”主要是指在学校的学历教育和参加工作后的继续教育;而“非正式学习”指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发生的, 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传递和渗透知识, 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非正式学习无处不在, 生活中随时随处都能发生, 当它融入人们的生活、自然的发生时是很有意义的。非正式学习强调学习的泛在性, 认为人际通信交流的本质就是学习。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 正是这种非正式学习的良好应用。
三、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方式
根据应用模式的不同,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方式可以简单地分为离线学习方式和在线学习方式两种, 这两种方式反映出移动学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用重点也不相同。
离线学习方式, 相当于电脑的脱机应用, 即不需要实时连接网络, 将通过计算机网络或移动通讯网络下载的学习资源安装到智能手机即可, 使用手机的软件查看资源, 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比如:
(1) 电子书:一般情况下智能手机没有独立的电子书功能, 但是他本身支持TXT格式文本的阅读, 而且自带的软件可以阅读PDF的电子书籍, 通过安装anyview、掌上书院等软件还可以支持UMD、JAR等电子书。
(2) 多媒体:智能手机大多自带多媒体播放器, 可以播放格式为3gp、AMV、AVI、MP4等格式的视频文件和mp3、wma等格式的音频文件, 用户能随时随地学习各种视频音频材料。
(3) 学习软件: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或移动通信网络下载并安装学习软件和移动学习课件, 如“移动英语通”、“英语随我行”、“行学一族”、“金山词霸手机版”等学习软件可以在所有的智能手机上稳定运行, 也有为数不少的手机学习爱好者自己开发的手机学习资源。
随着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嵌入式处理器性能的迅速提高和普及应用, 学习型手机可支持的学习内容已经多媒体化, 尤其是动画与视频的比重有了较大增长。适用于手机的相应支持软件也在成熟与完善。例如:2010年7月12日, Adobe公司面向移动平台合作伙伴发布了Adobe○Flash○Player 10.1。这样, 学习者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数百万互联网网站, 尽情体验动画、互联网应用 (RIA) 、数据演示、电子商务、音乐、视频、音频等丰富的内容。智能手机便完全摆脱了充当“电子词典”的命运, 真正成为寓教于乐, 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的学习系统。
在线学习方式, 是指需要依赖通信网络或互联网环境才能实现的移动学习应用, 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 即移动互联网技术, 如WAP、蓝牙技术、GPRS、UMTS (UMTS是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制定的全球3G标准之一。它的主体包括CDMA接入网络和分组化的核心网络等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接口协议。) 技术等, 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施教学资源的流媒体点播、通过手机上网浏览在线学习资源库等。
(1) 基于手机短信息的移动学习是最简单、最快捷的移动学习方式。通过手机短信息, 可在学习者之间实现有限字符的通信, 也可实现学习者与互联网服务器之间的有限字符传送。目前, 在教育领域利用手机短信息功能进行移动学习很成熟, 已有不少成功案例。比如:目前许多中小学搭建的电信家校通平台, 实质上是一个基于Internet的系统短信操作平台。系统操作简单, 方便教师设置和管理。教师和学生通过电信家校通平台进行双向交流。教师将学生的考试成绩、考勤等学习状况以及教学动态、教学任务及时通过短信息发送给学生。学生遇到学习疑问可通过短信息及时向教师咨询, 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 智能手机支持WAP, 可以实时与WAP网站保持连接并进行移动学习。WAP (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即无线通讯协议, 是为移动终端提供互联网内容和先进增值服务的全球统一的开放式协议标准。WAP将Internet和移动电话技术结合起来, 学习者在手机中输入WAP网站的URL就可访问该WAP网站, 进行网页浏览、电话通讯实时交互等, 类似于学习者通过PC机进行学习。学习者利用智能手机访问WAP网站, 不再受网络类型、网络结构、运营商的承载业务以及终端设备的限制。
目前, 国内已经有一些商业性质的WAP网站, 如中国移动通讯网、中国移动互联之门、新浪网WAP移动天地等。基于移动学习的WAP网站, 还处于探索阶段, 但也有一些成果。词语字典大全手机网:http://wap.zd9999.com, 用户只需在智能手机的WAP浏览器的地址栏里输入地址便可以访问该网站, 查阅、学习相关内容。此外, 较典型的还有诺基亚行学一族网站。国外较典型的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进行的Uni Wap移动学习项目。目前, 开发WAP网站的WML (Wireless Markup Language-无线标记语言) 标记语言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开发适用于移动学习的WAP网站, 是当前移动学习研究的一个趋势。
另外, 用户还可以在智能手机上安装一些特殊浏览器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访问互联网进行学习, 比如:UCWEB浏览器, UCWEB是基于智能手机的WEB/WAP浏览器, 支持图片、表单、超链接等标准Html格式的读取, UCWEB同时还支持对下载的内容和图片进行优化和压缩和定制, 使用户在手机上得到最快最优的浏览感受。同类浏览器软件还有:opera、星际gorilla浏览器等。
(3) 社会性即时通讯软件与智能手机的结合, 也是理想的移动学习方式。QQ是社会性软件中的典型代表, 对系统配置要求不高, 具备良好的交互及共享等功能, 在手机和PC机上已广泛使用。在教育领域, 利用社会性软件辅助教学的案例为数不少, 但它们都是基于PC机的社会性软件的学习。基于手机的社会性软件的学习研究案例, 国外典型的如欧洲的M-Learning项目中的Media Board系统, 诺丁汉大学的My Art Space平台, 而国内还没有这样的典型案例。但我们也可以看到, 移动通信技术与社会性软件的结合也是移动学习将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基于智能手机的社会性软件的移动学习, 能使学习者实现前所未有的Web2.0学习体验。在Web2.0环境下, 通过移动终端还可以RSS订制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平台中的Blog或podcasting服务, 下载到手机终端上, 支持音频和视频的学习, 实现any time any where, 哪怕是最单纯的短信服务形式, 也可以应用在远程教育、函授教育等一些继续教育中, 短信中可以给出小的知识点供学习者学习, 同时对学习者起到了善意的督促和提醒作用。
四、当前缺陷与前景展望
目前, 智能手机技术发展迅速, 而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才刚刚开始发展, 存在着许多的缺陷和不足, 比如:
(1) 基于智能手机的教育平台目前还十分稀少, 尚没有功能完善的基于手机的手持学习平台, 但是已经具有基本的萌芽。开发学习平台是手持学习设备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教育资源单一, 学科单一, 内容也单一;大多数学习网站和学习软件是面向英语科目的, 亟待进行各个阶段各个科目的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教育资源的开发, 建立移动学习资料库。
(3) 学习者的学习意识亟待提高。
(4) 用手机支持移动学习现在面临通信费用高以及带宽限制的问题。
(5) 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此时最为关键的便是教育理念与移动技术的整合, 设计的核心便是移动设备中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形式的设计。其中内容能不能契合学习者的需要, 以及内容的信息与界面设计符不符合移动环境下学习的特点是很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6) 有待与互联网的有机整合。当前, 通过3G技术, 智能手机已经能够直接连接互联网, 可以同计算机一样, 方便地使用互联网的资源与技术。智能手机可以借助其基于PC的同步软件或自身从互联网下载学习资源, 也可以将各自的学习成果, 如:学习记录、学习成绩等传至互联网, 从而形成手机和互联网互动的无缝平台。但是目前众多网络学习资源依然是为互联网环境或是基于PC的浏览器而设计, 暂不符合智能手机的技术规范, 这阻碍了移动学习的发展。
五、综合分析
由于智能手机突飞猛进的发展, 特别是以Iphone和Adroid类手机为首的智能手机的普及, 预计在五年到十年间, 智能手机将成为人们手中不可或缺的多媒体设备。它将通过记录你周围的地点、天气、人物、知识甚至思维等集成的情境感知功能来改变日常生活。移动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们的学习也产生着重大影响, 为学习者的学习创建出的更多真实的和虚拟的环境。移动技术将使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其他学习者建立起丰富的联系。智能手机为移动学习带来的契机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但目前智能手机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 还没有完全用于教育领域, 但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智能手机的性能提升、价格下降, 必将为移动学习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高蓉蓉等, 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教育技术研究的新热点[J].现代教育技术, 2006.
[2]申艳丽.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开发方向[J].科学咨询, 2009.
[3]刘建设, 李青, 刘金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7) :21~25.
[4]Laura Naismith Peter Lonsdale Giasemi Vavoula Mike Sharples, 杨玉芹, 钟洪蕊, 焦建利编译.移动技术支持的学习新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 2008, (1) , 4~13.
[5]马小强.移动学习终端的选择与评价[J].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 2007, (5) :52~57.
手机的英语作文 第5篇
The main advantage of mobile phones is that people can use them anytime and anywhere,so they can use one for an emergency。in addition,people can access the internet whenever they use the mobile phones,so business people can use tem at work to get information from internet more convenietly Moreover,it is very easy to send messages to your friends。Mobile phones can make people keep intimacy in spite of long distance。Mobile phones are turning the world into a small vilage where we can 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easily and simply。Finally,another point in favour of mobile phonesis that you can avoid disturbing anyone when he is sleeping orworking because in that case people often turn off their mobile phones。
On the other hand,there are some drawbacks,too。Firstly,the most important disadvantage is the unknown effects on health in case of over-use。Scientists found that mobile phones can cause brain cancer。if you talk for so many hours,you are going to have headacheand ear problems。Secondly,the mobile phone stimulate home for the high cost of munication。If you are in 3 membered family,you would spend a lot of money on mobile phone。Because tow to three of family have it, it cost about 150-200D in a month。Furthermore,the inappropriate use of mobile phones could be bothersome。for example,it is very imppropriate to here a mobile phone ringing during a formal conversation,during a lesson,in a libraryor in a cinema。Finally,mobile phones waste people too much time。An Amerian survey show that the teen-ager will spend average 2 hours to send messagesevery day。
手机英语学习 第6篇
【关键词】智能手机 移动学习 英语学习app 大学英语学习
一、引言
近年来,手机使用体验越来越好,手机APP逐渐取代了一部分浏览器,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另一个重要入口。当代大学生都是在数字产品陪伴下成长起来的90后,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有比较稳定的习惯,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成为一种趋势。而英语学习app在实时性、趣味性、个性化的优势使它逐渐成为广大英语学习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但是移动学习作为一项学习策略,研究得比较少,对英语学习的软件具体分析较少。本论文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基于文献和采访,研究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外语学习软件并试探讨利用app辅助英语教学的可能性、优缺点及对策。
二、移动学习理论基础
1.非正式学习理论。指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接受新知的学习方式。非正式学习随时随地进行,源于直接的交互活动及来自伙伴和教师丰富的暗示信息,暗示信息远远超出了明确的教授内容。
2.情景认知与学习理论。维果斯基的社会构建主义认为学习在社会文化的环境下,与环境和其他学习者互动中自我构建意义的活动。他强调外部学习环境的重要性。而学习者是“认知学徒”,关注隐形知识,实施抛锚式学习,树立学生的自信。
3.混合学习。混合学习指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发挥教师的指导、启发、监督的作用,也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和个性化发展。不用固定的某种教学方式,应基于不同的课程、教学资源、学习问题使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4.终身教育。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包括其中的每一件事情,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世界上没有一个非终身而非割裂开来的永恒的教育部分。
三、英语学习app的实例研究与分析
移动终端的大量使用成为了大学生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率如何,效率如何,如何选择,如何应用好这些资源,值得研究。
1.英语移动学习app分类。笔者对各类英语学习app做了初步统计:在苹果ios系统下,在其官方的“itunes App Store”内搜索,英语相关app,有2182项之多。涵盖幼儿启蒙英语(424项)、小学英语学习(904项)、中学英语学习(205项)、大学四六级(60项)、考验英语(447项)、雅思(1013项)、托福(941项)。按英语基本技能学习又可得出以下统计:英语词典类(2182项)、英语单词记忆类(2166项)、音标类(1501项)英语听力类(1999项)、英语口语类(2173项)、英语书籍阅读(84项)、英语写作类(305项)、英语翻译类(2182项)。
针对大学生英语学习五项基本技能进行分类分析。
单词记忆类app:游戏化、图像记忆法、真实语境、抗遗忘,看英文小说、等。英语听力app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听美剧、听名著、网易公开课、voa、四六级听力、听力闹钟等。英语口语类app:雅思口语考试、真人外教一对一、英语趣配音、日常生活口语等。英语写作类app:外企商务邮件、句型特训、老师改作文、雅思写作。英语翻译:真人翻译、旅行翻译、语音翻译、翻译照片等。
2.应用案例。
(1)有道词典。包括柯林斯英汉双解词典和21世纪大英汉词典、英英释义、专业释义、网络释义、同根词、同近义词及大量的例句,从发音到例句,从翻译到语法,能较为全面的对英文单词进行讲解。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而言,能承担平时单词需求。该软件提供最新词汇的百科引擎,不仅提供相对应的引文表达法,提供科学严谨的专业释义,是大学生摄取新知识、规范科学思维的一个有效工具。
(2)英语趣配音。集发音与口语于一体,提供各类配音资源:电影片段、名人演说、动漫画、英文歌曲、纪录片、散文名著节选,有原声英文供学习者模仿、纠正发音,学习者可在训练后按照简单软件操作合成自己的配音,听到自己的英文搭配视频,新颖而有趣,可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和信心。该学习软件还提供社交功能,学习者可同上万名注册用户互动:听任意对方的配音,与任意对方交流,同任意对方共建粉丝群一起用英语交际。创建一个真实地道的环境,保护学习者自尊心的匿名方式,使学习者能自由自主地把英语真正的说出来。
四、英语移动学习app的缺点及对策
1.技术环境支持有待提高。网速慢、网费贵,是大学生使用移动英语学习的首要障碍。对策:硬件条件是开展移动学习的先决条件和基本保障。需与通信部门合作,为移动外语学习提供良好条件。
2.教师重视度、技术指导不够。当前大学生的移动学习属于休闲为主的无目的无策略的学习行为。面对海量的英语移动学习app,学生感到自主,却倍感迷茫。对策:加大对教育技术老师和外语老师的要求,加强老师培训,增强教师信息素养,提供专业指导。
3.自我监控意识差。大学生对移动自主学习不能适应,注意力容易分散。对策:增强自我监控意识。学习者需要学会对零散的学习时间进行规划,制定目标,系统整理,归纳总结,强化记忆,真正提升移动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高教厅[2007]3号.
[2]郭绍青,黄建军,袁庆飞.国外移动学习应用发展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1(5).
基于手机移动学习的探讨 第7篇
移动学习的终端可以是笔记本电脑、iPad、手机等便携式设备,而手机作为移动学习终端如下优势。
(1)体积小,便于携带。这就方便了学习者携带,从而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学习。
(2)只要有WAP网络,手机便可以接收,这就方便了学习者随时上网查阅资料,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来进一步完善。
(3)如今的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普及,可以方便地进行移动学习。如今的智能手机只要支持安卓系统就可以方便地安装各种手机软件,这就使得学习者可以随心所欲下载安装自己需要的学习软件。
2 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可谓多种多样,下面就根据手机平台的不同,把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分为基于手机短信的移动学习、基于WAP网络的移动学习、基于蓝牙技术的移动学习和基于其他平台的移动学习。
2.1 基于手机短信的移动学习
基于手机短信的移动学习是最简单最快捷的移动学习方式。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了很多基于手机短信的移动学习方式,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手机报。手机报以彩信的形式将信息发送到手机上,因此对手机的要求不高,只要可以接收彩信即可。手机报的种类多种多样,涉及的范围包含各种领域,如新闻、英语学习、育儿、医疗保健等。可以说手机报的涉及范围基本上可以满足各种人群的需要。虽然手机报只是一则彩信,却包含了很多内容,基本上可以满足人们对所需要了解信息的需求。此外,订阅手机报省去了学习者每天从海量信息中筛选的过程,运营商根据学习者的订阅需求自动实时将信息发送给学习者,以方便学习者进行阅读。
基于手机短信的移动学习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2.1.1 SMS(短消息服务)
SMS实现形式很简单,只需教师会在手机上输入文字和数字即可。虽然SMS的形式很简单,但是它的作用却不容忽视。首先,SMS可存储和转发。SMS传送数据包的工作由移动网络中的短信息中心而不是终端用户来完成,如果学习者不在服务区内,短消息就会存储在信息中心,等学习者出现在服务区内再转发给他。其次,SMS能进行传递确定。在电路交换数据环境中,链接是端到端的,所以,教师能知道短信息是否传递到学习者的手机,这就确保了学习活动中内容的确定和连贯。
2.1.2 EMS(增强消息服务)
EMS是在SMS的基础上,将文字和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结合在一起。这对手机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手机可以显示图片、声音、动画即可。现在一般的智能手机都可以满足上述要求,因此,EMS具有很强的推广性。
2.1.3 MMS(多媒体消息服务)
MMS是在EMS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它与EMS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MMS包含的字节更长,它也包含音频、图片、视频片段,或者各种多媒体信息的组合。MMS支持实时交流的功能,当学习者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MMS进行实时交流,以解决学习难题。此外,MMS也方便学习者进行异地交流。
2.2 基于WAP网络的移动学习
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即无线通讯协议,是为移动终端提供互联网内容和先进增值服务的全球统一的开放式协议标准。众所周知,WAP网络覆盖的范围极广,相应的基于WAP网络的移动学习方式也很多。例如,手机接入WAP网络,即可浏览各种信息,以便实时了解全球的新闻动态,也可以选择自己需要学习的课程在WAP网络上随时随地学习。相比基于短信的移动学习,基于WAP网络的移动学习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首先,WAP网络上的信息更新很快,可以让学习者掌握最新的信息。其次,基于WAP网络的移动学习可以让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教师之间实时交流,还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使学习者可以和与自己移动学习有关的业界知名人士进行交流的平台。
2.3 基于蓝牙技术的移动学习
蓝牙技术是一种用于替代便携或固定电子设备上使用的电缆或连接线的短距离无线连接技术。配有蓝牙技术的电子产品能够在一定距离内彼此相通,利用该技术能简化iPad、笔记本和手机等移动通信设之间的通信,甚至能简化它们与Internet之间的通信,从而提高数据传输速度,达到每秒钟1兆字节传输速率。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具备蓝牙技术的手机之间、蓝牙手机和计算机之间能方便地进行教育信息资源的交换,较多使用于学生之间(特别是高校学生之间)或者教师对学生一对一的课外辅导。
2.4 基于其他平台的移动学习
除了基于短信的移动学习和基于WAP网络的移动学习,把手机作为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还有很多。随着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基于其他平台的移动学习将得到应用。基于其他平台的移动学习有QQ、Email、博客、微博、二维码等。这些软件都是零技术无障碍的软件,这就为移动学习的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下面将重点介绍如何利用二维码进行移动学习。
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着数据符号信息,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等特点。在许多种类的二维条码中,常用的码制有:Data Matrix、Maxi Code、Aztec、QR Code、Vericode、PDF417、Ultracode、Code 49和Code 16K等。QR码是1994年由日本Denso-Wave公司发明。QR是Quick Response的缩写,即快速反应的意思,源自发明者希望QR码可让其内容快速被解码。QR码最常见于日本、韩国,并为目前日本最流行的二维空间条码。二维码有如下优点。
(1)高密度编码,信息容量大。可容纳多达1850个大写字母或1108个字节,或500多个汉字,比普通条码信息容量高几十倍。
(2)编码范围广。该条码可以把图片、声音、文字、签字、指纹等数字化的信息进行编码,用条码表示出来,可以表示多种语言文字,还可表示图像数据。
(3)容错能力强,具有纠错功能。这使得二维码因穿孔、污损等引起局部损坏时,照样可以正确得到识读,损毁面积达50%仍可恢复信息。
(4)译码可靠性高。它比普通条码译码错误率要低得多,误码率不超过0.001‱。
(5)可引入加密措施。保密性、防伪性好。
(6)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
二维码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已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很多软件也可以通过直接扫描二维码然后进行下载。采用二维码制作的名片具有很强的保密性,凭借肉眼人们无法读取名片上的个人信息,必须通过扫描二维码才可以读取出来。而二维码包含的信息量可以很大,方便获取全面的信息。同时,二维码的读取也是很方便的。只要手机上装个二维码读取软件便可以轻松读取二维码上的信息。
3 结语
移动学习作为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未来的教育中,移动学习必将得到广泛应用。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案例设计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必将得到众多学习者和教师的青睐。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是一种新兴的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要做到真正普及和应用还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珍芳.移动学习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方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5(9).
[2]高佳.蓝牙技术在高等学校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2).
[3]刘豫钧,鬲淑芳.移动学习:国外研究现状之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4,14(3):12-16.
英语手机短信写作策略 第8篇
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英语手机短信成为人们日常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之一, 对人们的衣食住行产生重大影响。英语手机短信的交流是用户通过手机键盘输入文字,通过手机屏幕收看文字,以文字为信号载体的跨时空交流。英语手机短信的语言区别于一般交际语言和传媒语言,感情交流和娱乐内容融合其中,其独特的语言现象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一条短信最多能发送160个英文字符,所以人们总是尽量长话短说,创造出很多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研究这一新兴语言现象的写作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探讨这一新兴的社会语言现象,剖析英语手机短信的写作特点,将促进人们更好地运用手机短信进行交流沟通。如何遵循和规范英语短信语言发展, 并不断突破和创新,促进英语手机短信语言的健康发展, 提高人们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课题。
二、英语手机短信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
1.语 言 积累 有 限
使用英语进行键盘交流,很多学生因自身的语言基础较差,在写作时比较盲从,障碍较多,下笔不知何去何从,胆怯害怕的心理较强,这些情况都会影响英语手机短信写作水平的提高。
2.忽 视 口 语语 体 和 书 面 语 体 的 结 合
英语手机短信包含口语体和书面语体, 虽靠文字符号表现,也兼有口语的特点,但和真正的口语交流又不太相同。其中像日常会话中表示语气词:nevertheless,you see,however等词是不用的。在编写英语手机短信时, 恰当使用口语词和书面语词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英语手机短信写作中,学生往往忽视这一点,在发短信时随意性很大,忽视这个特点。
3.语 篇 布 局 凌 乱
英语手机短信作为新兴、炙手可热的语篇形式独具特色。英语手机短信的语篇由一两句话组成,甚至由一两个词组成,句式单一、语言通俗,主要表达一个主题或一种思想感情,短小精悍是它的主要语篇特点。在英语手机短信的写作中, 学生在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上存在问题, 没有很好地利用它的特点。
三、解决途径
针对英语手机短信写作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分别从书写层面、词汇层面和语篇论述解决的方法,从而使英语手机短信的写作更规范。
1.书 写 层 面
英语手机短信交流接近面对面的口语会话, 但是只能通过将文字键入键盘的方式,双方才能进行文字语言交流。在写作中,对于标点、符号、大写、段落尤引起注意。
(1)标点
标点的作用是分清结构、理解文意、辨明语气。在书面语中,它是不可缺少的。在英语手机短信的写作中,其作用远远大于符号本身。因手机容量有限并且键盘很小,输入时使用大拇指,费力麻烦,为了省时省钱,快速传递信息,会省略掉一些标点,但符号、表情符号、大写在英语手机短信中常用。如:
A mother’s work is never done
She works from morning until dawn
She spreads her love
And keeps you warm
But only once a year we say
(2)符号和表情符号
在英语手机短信中,写作和说可以化等号。充分使用手机的功能,能巧妙结合符号、图片和书面语言传递信息,栩栩如生地表达情感,增进交流,加深感情。如:
Hello,How R U?
<( . . )>
/ (v )
( , , )..( ,, )...
FINE..!
英语手机短信的交流是将文字输入在键盘上, 彼此是非面对面的。为了弥补情感交流的不足,“脸谱”语言应运而生,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韵味。如:
(″″″)____(″″″)
) ( APPY
(____)″″″(____)
(3)大写
英语手机短信写作违背传统的大写要求,另辟蹊径,有意将不该大写的字母大写, 引起读者的注意, 或是忽略大写要求, 这样虽然影响书写的规范性, 但并不影响短信传递的意思。如:
Its simple Sometimes SWEET PEOPLE remain close toHEART but far away from EYES.
2.词汇层面
(1)缩写词
因为受到英文字符的限制, 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充分表达发信人的信息交流,在写作中缩写词常用。这符合英语手机短信经济性的特点,同时加快了发信的速度,节省了时间。如:
I love u wen u r sad.
(2)数字
数字表达在英语手机短信写作中较普遍, 数字代表了文字具有的含义。数字的运用简化了文字的含义,节省了空间和时间,可以说一举多得。如:
121-one to one 143-I love you 404-I don’t know
(3)表情符号
在英语手机短信的写作中, 表情符号的运用使现代标点功能更上一层楼。它弥补了短信上表情功能的不足,有效加强了交流,避免了误解,同时丰富了手机短信的交流方式。如:
:=stand ard smile:—D=laughetr:-X=kiss on lips
(4)象声词
在英语手机短信的写作中, 交流双方无法面对面感知彼此的情感变化,不见其人,不闻其声,因此在短信中经常用象声词表达情感。如:
wa! Aha! Hi! Yeah!
(5)口语词
英语手机短信的写作常用口语词。英语手机短信作为一种实时交流活动,接近日常生活中面对面的口语交流,具有口语体词的特征。短词、小词、俗词是英语短信的最佳选择。短信是相互较熟知的人之间的一种沟通交流, 口语词的运用可以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亲近彼此的关系。如:
You are one of the most CUTE persons in the world.
3.句法、语法层面
(1)一般现在时
英语手机短信里的信息交流几乎是在同步进行的, 所发内容大多是即时的事情, 一般现在时的运用符合手机短信交流的时段,所以一般现在时运用频率较高。如:
I am inspired by you every minute.
(2)主动语态
在英语手机短信的写作中, 短信所用语言精练, 平实无华,语句简单明了,语言接近口语的表达,符合主动语态所表达内容的宗旨。发送信息时简单便捷是首选,因此主动语态运用较多。如:
I hope that the world will become beautiful.
(3)简单句
在英语手机短信的写作中, 简单句的使用使彼此关系更亲近,思想表达更简洁清晰,信息内容随意轻松。简单的表达使双方交流非常畅快, 加快了交流的速度, 扩大了交流的内容。如:
You can fool all of the people all of the time.
(4)省略句
在英语手机短信中,大多是即时发送,速度匆忙,彼此相互交流速度非常快, 用尽可能少的字符传递一条达意的信息 ,双方相互 明了 ,忽略其他 ,为了缩短 篇幅 ,省略句居 多。如:
Guess!
(5)倒装句
在英语手机短信中,倒装句取得强化意义、总括全局的高潮效果。倒装句的使用强化了所要表达的主旨,完善了主题内容的表达。如: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Live hapily.
(6)疑问句
在英语手机短信中, 选择一般疑问句是日常交流的表达方式,问答是双方交流的基本方式。如:
How is everything?
四、语篇
在英语手机短信的写作中,语篇是提供信息的载体。英语手机短信语篇通常由一两句话组成, 在写作中常常用连接词把握发信人的思路变化。它使整个短信语篇逻辑清晰和鲜明,更好地体现短信表达简洁清晰的特点。词汇有它的鲜明的写作特点,词汇重复是为了表达人们内心的思想。如:
A friend is sweet when it is new but it is sweeter when it isTRUE!
all the sweet things & all sweet persons
五、结语
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案例设计 第9篇
关键词:手机学习,移动学习,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公务员
0 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教育信息化的广泛普及, 学习方式也在进行着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 从远程学习到数字化学习到移动学习 (m-learning) 的方向迈进。同时, 由于移动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手机学习的硬件技术条件已经成熟, 软件技术环境也日趋完善, 使得手机学习成为可能。无论你是在旅途还是在闲暇时, 只要你有兴致, 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让学习无处不在。
1 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
1.1 手机学习
保罗莱文森在《手机》一书中, 对手机发展做了最乐观的分析, 他认为, 人类有两种基本的交流方式:说话和走路, 可惜, 自人类诞生之日起, 这两个功能就开始分割, 直到手机横空出世, 将这两种相对的功能整合起来, 集于一身。手机之前的一切媒介, 即使是最最神奇的电脑也把说话和走路、生产和消费分割开来。唯独手机能够使人一边走路一边说话, 一边走路一边发短信。它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 可以随时随地的接收信息, 实现了用户与信息的同步。
正因为如此, 再加上手机往往24小时不离身, 于是我们可以将以前耗费掉的离散时间利用手机来进行学习, 填补我们那些非连续的、间歇的和零散的时间段。
1.2 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技术和E-learning的交点, 它能够为学习者带来一种随时随地学习的体验。移动学习具有移动性、高效性、广泛性、交互性、共享性、个性化等学习特征, 而且学习者不再局限在电脑前, 可以“随时、随地、随身”, “短、平、快”地进行学习。
1.3 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
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把手机当作学习工具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学习方式, 它是学习者利用短暂的时间间隔进行的学习, 它应该让学习者在短暂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 基于手机的学习软件应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 并能进行多媒体互动学习。与其他形式的学习比较, 手机学习具有便捷性、教学个性化、交互丰富性、情境相关性等特点, 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2 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的案例设计
2.1 案例选择
手机移动学习的特质, 决定了要为学习者提供一个随时随地的学习环境, 适合学习者零散时空学习的特点, 占据每天的零散时间, 化零为整, 走到哪里学到哪里, 使学习者在短暂的时间内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说起现时比较热门的考试, 公务员考试肯定在其之列。但是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大部分都是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 他们一方面要顾及学校的学业, 一方面还要为自己谋生路, 很少有人能有足够的时间准备考试。如果能有一个教育软件能让他们随时随地的利用不连续的短暂的空闲时间进行学习的话, 是不是会对他们有所帮助呢?
鉴于这种情况, 笔者将设计一款与公务员考试相关的手机移动学习案例。
2.2 需求分析
本案例面向的对象是将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成人。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比较成熟, 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 但是他们缺少整块的时间来进行学习, 或者是有很多零散的时间不能很好的利用。他们参与游戏的目的可以简单的认为就是要获取知识。
针对他们的这些特点, 这款游戏采用掷骰子答题的形式, 直击目标, 帮助他们复习考试的相关内容。
为了便于用户的学习, 游戏共设置了3个阶段:初级、中级、高级。将历年的公务员考试试题按科目按难度进行分类, 每个级别中都包含各个科目对应难度的题目, 可以使他们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
当然, 游戏过程中也要及时地反馈学习者的答题情况, 使用户得到有效地反馈, 更清晰的的认知自己的学习状况, 更好的安排今后的学习。
最后就是如何评价学习者的表现。游戏中设计了“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记录了学习者在游戏中的表现。“阶段性评价”表现在每一阶段学习结束之后, 弹出窗口呈现给学习者在各个小块的成绩。而“总结性评价”则是在结束所有阶段后呈现给学习者的一个积分排行。
2.3 流程设计
针对上面的需求, 设计案例主要部分的流程如图1所示。
2.4 案例开发及扩展
笔者已经完成了该案例的开发, 由于篇幅有限, 就不在这里详述开发过程。
本案例主要是针对公务员考试进行设计的。如果需要设计其他课程的手机移动学习, 只需将上述游戏的题库以及一些页面显示的名称进行修改, 因此该游戏具有很好的扩展性。
3 结束语
通信水平的提高、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机高度普及, 都在不断地提升基于手机学习的物质技术基础, 基于手机的学习必将很快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1]DESMOND KEEGAN.从远程学习到电子学习再到移动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 2000 (5) .
[2][美]保罗·莱文森.手机:挡不住的呼唤[M].何道宽,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3]冯统成.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支持系统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7.
[4]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基于手机的学习系统开发 第10篇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化, 越来越多的学生使用手机学习和娱乐, 学生们离不开手机给现在的教学和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 名目繁多的手机游戏占据了他 (她) 们的大量课外时间。据统计, 目前我国手机用户数量达到了4亿, 且增长速度非常快。如何开发一种基于手机的学习软件, 利用移动通讯技术3G实现上网, 从而获取网络上的大量教学资源及教育服务, 成为现阶段要急开发的一个平台, 极大满足课外碎片式学习的需求。
2 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平台的功能
移动学习平台主要是解决学生课外学习遇到问题的烦恼, 在很多发达国家都有开发这样的学习平台, 其功能需求有:
(1) 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建设各种学习平台, 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学习资源, 资源形式也是多样性, 可以是教学PPT教学视频, 教学资料, 模拟试卷等。 (2) 任课教师可以在网上定制不同的作业。不同的课程, 相同的课程对于不同的学生也可以制订不同的学习任务, 从而实现以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 (3) 进行互动学习和协作。学习平台可以让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 在线解决难题, 或者提交作业;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交流, 或者开展讨论, 实现协作学习。 (4) 学习平台记录及保存。利用学习平台, 可以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 记录下学生的学习课程, 学习成绩等。
3 基于手机的学习平台的开发技术
一个成熟的学生平台应该能实现在线学习或者离线学习, 利用零散的时间学习的需求, 学生们通过手机终端随时随地就可以进行学习, 这里使用的开发技术主要有:
(1) 交叉编译技术。交叉编译技术是一种可以将主机和目标机器进行分离的技术, 在主机平台上使用交叉编译链生成目标机器上能执行的文件, 这里我们使用的是Java Script语言, 应用程序采用API函数来构建。 (2) 移动学习web app技术:常用来在手机浏览器上运行的技术是基于移动的web app, 它是一种可以跨平台的技术。我们一般使用HTML, CSS或者Java Script来组织开发应用程序, 在HTML和CSS的高级功能中常使用嵌入式SQL数据库、本地存储、动画、网络套接字和视频播放, 这些在手机web程序上与本地APP一致。Web app是一种可以在移动网络浏览器上进行运行的客户端技术。其优势是使用方便, 开发速度快, 可以利用手机浏览器直接输入网址就可以进行数据连接的技术。不足之处在于其缺乏互动效果, 学生输入地址较为麻烦。 (3) 混合移动web app技术:混合移动web app技术是一种将本地app嵌入到手机浏览器中的一种技术。可以通过定制连接API来实现Java Script网页应用程序之间进行通信, 网页通常保存在本地缓存中, 所以其速度较快, 可以提高访问速度建立数据连接。混合移动web app具有良好的用户交互优势, 并且可以实现跨平台开发, 给不同的终端提供广泛的支持, 可以增加对于手机开发带来的不足, 因为手机的浏览器自身的功能不足, 不能使用网络中的标准元素, 有了混合移动web app技术之后, 在手机上无需重建资源内容, 就可以实现跨平台使用。
4 基于手机学习平台的开发工具
4.1 交叉编译的跨平台开发工具
交叉编译技术采用C/S结构, 即客户端/服务器结构。也就是将交叉编译程序安装在客户端, 通过使用无线上网的方式进行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连接上了进行数据通信, 在服务器端我们将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共享, 并实现数据的更新和维护操作。其操作结构如图1所示, 这里使用的开发工具是Titanium, 它是一种利用Java Script编写代码库编译成本地代码, 根据不同的目标平台封装。
交叉编译技术支持的跨平台移动学习系统功能强大、情境真实、互动积极, 基本适合所有功能的移动学习, 特别适用于图像丰富的增强现实、探究和游戏学习功能的移动学习。
4.2 混合移动web app的跨平台开发工具
混合移动web app结合了本地app和移动web app的优势, 把移动开发技术彻底发挥出来了, 是未来移动开发的重要技术之一。将HTML、CSS、Java Script语言在不同的编译环境下生成适应的目标程序, 如图2所示。
这里我们使用的开发工具是Phone Gap和App Mobi。其中Phone Gap是一种由HTML5, CSS和Java Script构建的, 通常在app包的浏览器中执行, 通过Java Script API来访问移动终端的功能。它支持多种移动操作系统如i OS、Android、Black Berry、Symbian等。因为这是一款免费的技术, 所以使用广泛, 再加上实现简单, 容易开发, 平台支持广而受到推广。而App Mobi是一种全新的开发工具, 使用的是XDK, 通过HTML5来构建网络, 主要支持i OS和Android系统, 也是一种免费的技术, 可以使用谷歌浏览器和java 6.0开发平台进行开发。
5 结语
移动学习已经进入了学生们的视野, 各种基于手机的应用程序得到开发, 学生们很容易因此而将学习放在一边, 所以本文着重在开发一种基于手机的学习软件, 应用了交叉编译技术、移动web app技术、混合移动web app技术来实现跨平台的移动学习系统开发, 并给出了现在较为流行的开发工具箱。
摘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系统受到更多的关注, 而学生由于请假或其他原因不能随时随地学习, 所以基于手机平台的教学软件便开始进入学生们的视野中。
关键词:移动学习,智能手机,移动web app
参考文献
[1]贾国祥.基于3G手机移动学习平台的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0, 3.
智能手机改变传统高中英语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智能手机;移动学习;英语教学改革
据统计,高中和大专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己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学生群体是占网民中比例规模最大的。2012年,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的网民与上年底相比都有所降低,为70.6%和45.9%。手机网民的比例增速较快,从69.3%上升至74.5%。现在广泛流行的智能手机作为一种移动设备,可随身携带且具备强大的各种操作软件,又能随时上网,被称之为“便携小电脑”。有了智能手机,人们可随时随地看电影,聊天,购物,学习,查资料,看新闻等。于是许多学生聪明地将学习的课堂转移到手机上,下载授课视频,安装学习软件,随时随地利用手机进行学习。移动学习是一种高度片状化的学习,是一种个性化和情绪化的过程,用户的学习挫折会破坏其对系统的信任并减少其学习积极性,需要开发优秀的结合传统课堂学习、数字化学习和移动学习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学习模式。可以说智能手机的出现及普及为英语教学改革打下了基础。
一、英语教学改革的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步接轨,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过去的英语教学已经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英语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国家公布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2003)开始实行英语教学改革。它进一步强调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等。它与我国以往颁布的基础英语教学大纲相比,它的内容和内涵体现了当前全球教育改革的新趋势以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最新精神。
目前高中的英语教学水平普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此进行高效率的英语教学改革,寻找更适合高中英语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二、高中英语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
移动学习是指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实施的具有随时交互特征的数字化学习方式。移动学习指学习者在自己需要学习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无线移动设备(如手机、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PDA等)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我国学者陈琦、刘儒德在《当代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对非正式学习的特征描述如下:第一,非正式学习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挖掘、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第二,非正式学习是社会性的,知识的来源是多元化的,包括家人、朋友、同事、邻居、图书馆、电视、笔记本电脑、手机网络等媒介,这些都是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获取的。而移动学习是非正式学习的一种。
三、智能手机使用现状和其在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根据2010年芬兰移动行业咨询公司Tomi Ahonen (托米.阿霍宁)年鉴的统计数据,地球上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口拥有手机,用户生成的移动内容和应用程序的数量呈爆炸式速度增长。因此,人们有条件实现移动学习,移动学习目前也与终身学习、协作学习等结合,被认为是未来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如何充分有效地使用移动计算技术辅助教学和学习成为这个领域研究的中心。
有些学生(尤其是英语后进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传统上课方式单一。因此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把学习的重心放到其他感兴趣的事物上去,如智能手机。笔者认为,若在英语学习中把智能手机运用于其中,移动技术和学科教学相整合,改善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或许能把学生被动学习英语的态度变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也可为学校在教学资金和教学设施上节约成本。而且智能手机在运用上有以下几个优势:
1.现在到处有3G4G网络和免费WIFI,智能手机实现是随时随地上网,方便学生分享下载各种学习材料和各种教学课件视频等。既节约了学生的打印材料的费用,也绿色环保。
2.智能手机的使用可以加强课后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和与其他同学的分享。学生和老师借助QQ,微信,微博等交流软件,可以进行文字或语音上的交流。在网络中向老师请教,学生会更加的自如,放松。
3.智能手机除了可以运用基本的聊天交流软件,比如QQ,微信,微博等,很多传统的网站也开发了适合各种智能手机系统版本的软件,如掌中英语,特普听力,爱词霸,有道词典,BBC English,VOA 慢速英语等英语学习软件。甚至学生可以在线看英文原版电子小说,看原版的电影或电视剧等。
具备了这些优势,学生可以很好地利用零散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当然手机的弊端要靠我们老师的正确引导。综上所述,引导学生运用智能手机进行英语学习,有切实可行的意义。
因此,笔者在探索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建议把智能手机运用到英语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带手机进课堂,同时鼓励他们在课堂上拿出手机;统一要求所有学生下载安装相关英语学习软件,比如“金山词霸”、“有道词典” 、“掌中英语”等手机应用客户端,利用他们学单词背单词,看英语教学视频等等。平时,和学生相互在QQ或微信上加为好友,老师可以和学生进行英语聊天;还可以随时发表一些英语单词,句子或者最新的英文资讯,让学生留言评价的时候进行翻译理解。这样,可以提高学英语的积极性。加上智能手机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他们自然就会充分利用起来,做到随时随地学习英语。
移动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的信息化能够带来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教与学的方式的创新和变革。当然英语学习不是一门知识课,而是一种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把智能手机运用到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有切实可行的意义。但是目前利用智能手机来开展英语教学的研究尚不多,不是很成熟,而且智能手机在教学中的运用也存在诸多弊端,比如学生容易被游戏等分散注意力,对了视力不好,容易引起肩周炎等弊端,需要进一步摸索和探究。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
[2]刘建设.李青,刘金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7(7):21.
[3]李玉斌.张爽.移动学习的内涵、方式及其对远程教育的意义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1):30-31.
[4]余胜泉.移动学习一当代E-Learning的新领域[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3(22):76.
[5]陈綺.刘備德主编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24.
[6]解艳华.E-learning,新技术带来的“学习革命”[N].人民政协报,20丨1-07-27 (C03).
[7]王晓飞.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学习方式新变革[N].中国教育报,2011-06-28 (012).
高职学生手机学习情况调查及研究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手机学习,自主学习
1.研究背景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 : 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目的;教学过程始终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加强语言技能培养。高职英语教育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方式,改革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以人为本,挖掘学生的潜能。但是不可回避的是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并且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浓厚,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职高专学生现状。
“移动学习”, 即mobile 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能够在4A即Anyone,Anytime,Anywhere, 和Any device情况下进行的学习, 移动学习使用的移动设备能够有效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移动互联技术, 即移动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的工具是小型化的移动计算设备,或者如Quinn所说的IA设备。Sariola等人做了这样的分析:设备的可携带性(portability),即设备形状小、重量轻,易于随身携带;无线性(wireless),即设备无需连线,通过网络技术即可;移动性(mobility),指使用者在移动中也可以很好地使用。
对于学生来说, 手机不仅是通讯工具而且是移动学习的重要工具之一。目前高职学生使用最多的新媒体是手机,因此了解学生手机使用基本情况,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移动学习, 帮助其在课堂内外充分利用移动学习平台资源有效学习,成为高职教师的任务之一。
2.研 究设计
2.1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 针对辽宁金融职业学院等三所高职院校学生展开。问卷主要分为四部分:高职学生手机使用的普及程度;移动英语学习的认识;移动学习类别;对待移动学习的态度,以及需要怎样的帮助。
2.2调 查 工 具
课题组将调查问卷发布于问道网 (问道网即依附于网络的调查问卷平台,可做市场调研、社会化调查、需求调查、员工调查、投票等),其网址为http://www.askform.cn。此次调查问卷的标题是:关于高职学生手机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其网址为http://app.askform.cn/713290001.aspx。此调查问卷从2014年11月开始,到12月底为结束,在此期间,完成问卷共计132份。
2.3数 据 收 集 和 分析
课题组针对调查问卷的四个部分,进行详细的数据统计与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汇总如下:
2.3.1高职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 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很高。98.4%的学生拥有智能手机。84.35%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达3个小时以上,而承认自己在上课时间一直使用手机的同学竟然占到了调查人数的33.33%。由此可知,目前高职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之高令人咋舌。然而,据调查得知,高职学生对手机为主的移动学习方式并没有全方位了解。98.04%的受访学生表明,在移动学习中对手机有所了解和接触。39.22%的受访者声称对移动学习一无所知,从未接触过。
2.3.2通过调查问卷对移动英语学习情况得知 , 有关高职学生移动英语学习的使用情况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使用方式简单。94.12%的学生只知道利用手机查阅英文字典,其次是看英文电影比例为50.98%(以上题目为多选题)。订阅英语学习方面的电子阅读读物最低,只有1.98%。通过采访得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利用手机学习英语,另一方面,各种手机软件及通话费用过高,令人止步。其余几项比例不高。选项,如与同学朋友英语聊天,锻炼口语;在手机备忘录上记下英语学习难点及疑点; 用手机访问英文专业网站学习英语,这三项比例分别为7.84%、5.88%和9.80%。处在中间几项分别是:练习英语听力;利用手机下载的英语学习软件,学习英语和背手机存储卡里的单词。从受访者调查问卷可知,高职学生对手机移动学习参与不深入,只是皮毛,仅限于查英语单词和喜欢的英文电影。第二,移动英语学习时间少。60.78%的调查者平均每天利用手机学习英语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更有29.41%的同学没有任何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学习时间。第三,对待移动英语学习的态度比较模糊。学生对于移动英语学习的态度得知,大部分学生(即72.55%和64.71%学生)认为移动学习有时间灵活和地点灵活的优点;也有23.53%和19.61%学生认为移动学习不容易坚持和缺乏教师指导,不从下手。总之,尽管很多学生支持移动学习,但此形式尚未在课堂和校内完全展开应用。对于学生来说,缺少有效指导,不能使之形成课堂有效合力。
3.研究结果和建议
课题组通过对高职学生的调查问卷, 对学生移动英语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第一,高职学生移动英语学习模式单一。
在调查问卷和学生访谈中, 课题组发现学生在手机学习方面,利用最普遍的是利用某些软件,查找和翻译单词,并且大多数同学都是在遇到不认识的单词, 在课堂上或者预习时查找,代替纸板英汉词典而已。大多数学生很少采用其他方式用手机学习英语。手机在高职学生手里只是沟通工具,是放松和消遣的工具而已。
第二,手机学习英语缺乏策略性
大多数学生使用手机学习,没有计划性,只是在英语学习中临时遇到困难,如不认识的单词或者不会翻译的句子,临时报佛脚式地求助于手机词典,以此代替电子词典和纸板词典。对相关单词释义不做深究,久而久之养成不主动记忆单词,也对单词不深究的坏习惯。部分高职学生上课需要记笔记或者资料记事板时,使用手机拍照功能,随时需要随时使用,毫无计划可言。
第三,手机使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下降。
目前使用的智能手机可以上网等,在处理作业,特别是英语翻译作业等时, 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轻松地完成,对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毫无疑问具有负面影响。
课题组对解决高职学生移动英语学习问题尝试提出对策:
第一,指导学生丰富多样地利用手机进行移动英语学习。高职教师知道学生用手机浏览英文网页,如《China Daily》或者《21th Century》等 ,高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和英语水平,有选择地阅读相关栏目和文章。高职教师可以知道学生为提高英语口语和听力能力, 通过手机上VOA、BBC等网页,学习地道纯正口语表达,模仿语音语调提高学生的口语。
第二,使学生有策略地运用手机进行移动英语学习。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缺少计划性, 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外,大多数高职学生没有学习计划。根据高职学生普遍英语词汇量小的特点,高职教师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策略地增加英语词汇量,目前手机背单词的软件有百词斩、拓词等软件。手机软件可以日日有记录,月月有排序,温故知新,计划性强,可以使缺乏计划和定力的学生较好地完成背单词任务。
第三,充分发挥高职教师的引导作用。高职教师应该积极利用手机迅速方便的特点,创新高职英语教学新模式。首先,教师利用手机便捷的沟通方式如QQ、微信、微博等与学生及时联系交流。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难处和动态,能及时对学生的问题做出反馈。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手机将英语热点和教学资源等及时准确地发送给学生,补充英语课堂内容。将高职学生比较关注的PRECTOA级和B级考试相关内容和题目难点热点等,推送给学生。对英语学习较好的学生,学生关注点会有不同,这类学生可以发送CET四级六级考试或者托福、雅思等考试相关内容,帮助各类不同需要的学生。再次,英语教师可以设置QQ群或微信群等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和学习心得等进行交流和沟通,将教师的教学活动向课堂延伸,使学生的手机学习有的放矢。总之,通过发挥高职教师的引导作用,使高职学生的手机移动学习找到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 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进而有成果、出成绩,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4.待改进之处
本调查主要是抽样调查,调查人数还不是很宽泛,而且由于是网上答卷,有学生可能重复答题情况。课题组运用个别访谈的方法, 但是调查分析可能会影响答案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但是此次课题组的研究结论还是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高职学生对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英语学习总体认识与需求。
结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