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的危害范文(精选6篇)
沙尘暴的危害 第1篇
1 沙尘暴的形成
沙尘暴天气属于灾害性天气现象, 可以产生较为严重的危害。其产生的原因是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卷入空中, 导致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 空气特别混浊, 是一种严重的风沙天气现象[4,5]。沙尘暴天气的形成要具备以下3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冷暖空气相互作用;二是要有沙源;三是要有强冷空气即大风。城乡建筑工地的泥沙、无植被覆盖的干松土地、退化的林草地或沙漠均可成为沙源, 沙尘经低压和气旋产生的垂直上升运动而飞扬, 从而形成沙尘暴天气[6,7]。
2 沙尘暴的危害
2.1 影响居民生产与生活
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 能见度低、天气阴沉, 影响人们心情, 从而降低学习工作效率。沙尘暴还会造成太阳辐射减少, 影响生物生长活动。沙尘暴的发生会导致牲畜患染肠胃及呼吸道疾病, 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 对农田作物的影响较大, 轻者可将农田的幼苗、种子、沃土刮走, 重则导致沙尘大量覆盖在植物叶面上, 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 造成作物减产。
沙尘暴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较大[8], 其可引起多方面的健康损害, 受害最重的部位是最先接触沙尘的肺、鼻、眼、皮肤, 损害症状以肺部表现最为严重和广泛, 其余器官主要是过敏反应和刺激症状。
2.2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因为沙尘暴发生时会产生大量悬浮颗粒, 进而能够反射太阳辐射, 导致大气温度降低, 太阳辐射大幅度削弱 (约10%) , 又会影响地球水循环的速度, 使其变慢, 降水量减少;此外, 沙尘可能会使干旱加剧, 悬浮颗粒还可抑制云的形成, 使云的降水率降低, 导致地球的水资源减少。沙尘暴天气出现时会出现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四处弥漫等现象, 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污染空气国家环保总局的监测网显示, 2002年3月20日强沙尘暴当天, 北京总悬浮颗粒物达到11mg/m3, 落尘量达到了20 g/m2, 超过正常值的100倍, 超过了国家标准的10倍以上。沙尘暴的影响范围较大, 2001年4月起源于蒙古的强沙尘暴掠过了美国大陆和太平洋, 最终消散在大西洋上空。1998年9月起源于哈萨克斯坦的一次沙尘暴, 经过我国北部广大地区, 并将大量沙尘通过高空输送到北美洲;如此大范围的沙尘, 在高空形成悬浮颗粒, 足以影响天气和气候。
3 沙尘暴的治理对策
3.1 加强对沙尘暴天气的预警能力
随着西部经济实力的增强, 一次强沙尘暴天气带来的经济损失绝对值将会大大增加, 通过气象预报, 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服务和各种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可以避免较大的损失。由于西北地区春季区域性强沙尘暴天气是在大尺度背景下受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激发所形成, 具有较大的广域性和持续性, 因此建立和健全西北地区反应迅速、紧密协作的沙尘暴天气监测、预警和联防指挥系统是当前可以实施的重大措施。
3.2 杜绝破坏植被行为
滥挖中草药对土壤的破坏极大, 因此应实施人工种植中草药, 严禁个人滥挖中草药, 在解决中草药资源不足的同时又可保护植被。
3.3 恢复草原植被, 减少草场载畜量
加大资金投入, 实施“圈养舍饲”, 进行科学管理, 加强防疫指导, 保证产量、质量。大力开展人工种草, 对草场引进全方位规划, 划分轮牧区, 给牧草留下恢复生长的时机, 在解决牧草供不应求的草畜矛盾的同时, 尽快实现草原植被的恢复。
3.4 保护植被, 封沙育林, 封山育林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在沙尘暴源地禁止滥垦荒山荒地, 做到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防风固沙, 以努力控制沙漠化。以有名的沙荒地区的陕西榆林为例, 经过“一封” (封山) 、“二禁” (禁止滥垦荒地, 禁止滥伐森林) 、“三承包”, 实现森林覆盖率由1949年的1.0%上升到59.2%。
4 结语
可采取积极绿化荒山、种树种草等方式减少土地的裸露和浮尘, 做到趋利避害、因势利导, 尽量减少沙尘暴的危害。同时, 要树立长期治理的思想, 将治沙工作持续进行。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 也要加强生态建设。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合理利用水资源, 扩大植被覆盖率, 做好开源节流, 植树造林, 逐渐恢复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系统, 争取早日实现米粮下川、林果上山、草场满坡, 实现西北大地人富、水清、山 (上接第306页) 绿的美好景观。
参考文献
[1]王涛, 陈广庭, 钱正安, 等.中国北方沙尘暴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1, (5) :343-348.
[2]李一功.经过全面防治和综合治理, 沙尘暴是可以基本消除的[N].中国绿色时报, 2001-12-10.
[3]李栋梁, 王涛, 钟海玲.中国北方沙尘暴气候成因及未来趋势预测[J].中国沙漠, 2004, 24 (3) :376-379.
[4]魏文寿, 高卫东, 史玉光, 等.新疆地区气候与环境变化对沙尘暴的影响研究[J].干旱区地理, 2004, 27 (2) :137-141.
[5]王涛.我国沙漠化研究的若干问题——2.沙漠化的研究内容[J].中国沙漠, 2003, 23 (5) :477-482.
[6]陈洪武, 王旭, 马禹.塔里木盆地局地和区域性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研究[J].中国沙漠, 2003, 23 (5) :533-538.
[7]戴宏丽, 董春燕, 游晓勇, 等.锡林郭勒盟春季沙尘暴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内蒙古气象, 2011 (5) :24-28.
沙尘暴形成的原因和危害 第2篇
沙尘暴形成的原因
沙尘暴一般伴随着大风,其卷起的尘土,瞬间可以让天空一片灰蒙蒙,漫天黄沙,那么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呢?
沙尘暴形成是需要条件的,大风和强风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因素,因为她们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而沙与尘源则是沙尘暴的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总结: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
除了以上原因,干旱也是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华北、内蒙古、新疆等沙尘暴多发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也是干旱,干旱少雨,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温床。而土壤、黄砂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当干旱少雨且气温变暖时,硅酸盐表面的硅酸失去水分,这样硅酸盐土壤胶团、砂粒表面就会带有负电荷,相互之间有了排斥作用,成为气溶胶不能凝聚在一起,从而形成扬砂即沙尘暴。沙尘暴本质上是带有负电荷的硅酸盐气溶胶。
沙尘暴形成的危害
生态环境恶化
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40倍。
生产生活受影响
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沙尘暴还使气温急剧下降,天空如同撑起了一把遮阳伞,地面处于阴影之下变得昏暗、阴冷。
生命财产损失
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市、武威市、武威市民勤县、白银市等地市的强沙尘暴天气,受灾农田253.55万亩,损失树木4.28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亿元,死亡50人,重伤153人。4月12日,永昌、金昌、武威、民勤等地市强沙尘暴天气,据不完全统计仅金昌、武威两地市直接经济损失达1534万元。
影响交通安全
影响交通安全(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事故)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
危害人体健康
当人暴露于沙尘天气中时,含有各种有毒化学物质、病菌等的尘土可透过层层防护进入到口、鼻、眼、耳中。这些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尘土若得不到及时清理将对这些器官造成损害或病菌以这些器官为侵入点,引发各种疾病。
拓展阅读:沙尘暴形成的条件
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
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
沙尘天气分为四大类
浮尘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中国天气预报区域内5个或5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浮尘天气;
扬沙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中国天气预报区域内5个或5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扬沙天气;
沙尘暴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中国天气预报区域内3个或3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沙尘暴天气;
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中国天气预报区域内3个或3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强沙尘暴天气。
可怕的沙尘暴 第3篇
下午放学后,我遇到了可怕的沙尘暴。这么大的沙尘暴,以前只在电视里看过。
今天的风跟平常不一样,吹得眼睛疼,因为风扬起了灰尘,空气里夹杂着尘土。我赶紧用手捂住鼻子,眯着眼往前走。放眼望去,灰蒙蒙的一片,树木被风刮得摇头晃脑,近处的高楼大厦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房子根本看不清。有的人准备充分,戴上眼镜或口罩;有的用伞来挡风沙,却不管用,伞被风吹得变了形;三轮车里的纸和塑料袋随风飘扬,飞得老高。
回家后,我才感觉到鼻子、耳朵、眼睛里涩涩的,脖子里也吹进很多灰,我立即洗了个澡,清爽多了,就是眼睛还有些不舒服。妈妈说,北京称沙尘暴为“下土”,还挺形象的。
我从书上得知,这可怕的一幕是由于人类破坏大自然而造成的。造房子用木材,做家具用木材,很多饭店里用的是一次性木筷子。大树砍完了,砍小树;森林砍完了,就砍小树林。土地上的树木和草减少后,很多土被雨水一冲洗,慢慢变成沙,使我国的沙漠面积一步步扩大。遇上大风,沙土就被吹起,从远方飘向城市,形成沙尘暴。
人类破坏大自然,伤害大自然,大自然当然会报复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从不乱扔垃圾这些小事做起,爱护树木,保护环境,为消除沙尘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我真想说,那些乱砍乱伐的人啊,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也为了你自己,请你手下留情吧!
北京市朝阳区针织路小学四(1)班
个人小档案
姓名:程敬雨
性别:男
年龄:10岁
学校:北京市朝阳区针织路小学
班级:四(1)班
沙尘暴危害与防治区划 第4篇
沙尘暴是一种风沙灾害天气, 属于中小尺度的天气现象, 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的沙漠和沙漠化地区, 近年在半湿润地区的发生也呈上升趋势。全世界有四大沙尘暴多发区, 分别位于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我国西北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 分布着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另外, 在我国东北西部, 随着半干旱、半湿润草原区的严重沙漠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 沙尘暴的危害正在逐渐加重。
沙尘暴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危害:人畜伤亡, 村庄、农田、牧场埋压, 交通、通讯设施破坏等财产损失, 土地生产能力下降, 大气环境质量恶化及由此造成的人类和动植物疾患。最近几年, 沙尘天气不但出现在西北、北方沙漠和沙漠化地区以及受其影响的华东等地区, 就连长江源头也出现了严重的沙尘暴, 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甚至超过了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西部沙尘暴。这说明长江源头地区的土地沙漠化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2 沙尘暴发生的条件
沙尘暴的形成和发展是受综合因素影响的, 只有在动力和物质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才会发生。空气的快速流动和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是动力条件, 大面积的沙漠化土地提供了丰富的沙尘源, 是其物质条件。气象、气候因素是沙尘暴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就其作用方面说, 是沙尘暴的触发因子, 而人类长期不合理地开发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 造成了原有植被的大量破坏, 土地沙漠化, 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沙尘源, 这是沙尘暴发生的基础。沙尘在风速达到临界值时, 开始在地面跳跃或在地面上10cm以下短距离飞行。这仅仅说明沙粒开始离开地面, 如果风力不再加强, 没有不稳定的大气层结, 就没有发生沙尘天气的危险。只有在沙尘离开地面一定高度后, 才具备在风力持续作用下长时间悬浮的条件。在风力一定的情况下, 各类沙尘颗粒上升、悬浮的高度是不同的, 颗粒越小、高度越高, 悬浮时间也就相应比大颗粒要长、影响范围广。
3 重点治理区划
3.1 准格尔盆地中部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处准格尔盆地中心, 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 本次区划的是其中风沙危害比较严重的一部分, 地理位置在东经85°00'~88°50', 北纬44°10'~46o00'之间, 总面积5.8万km2, 属于温带干旱气候区, 年均降雨量在100mm以下。该区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问题是固定沙丘的活化, 一般是从有人居住的绿洲边缘向外逐渐减弱, 活化强烈的范围一般在5km, 向外逐渐减轻, 这很明显是人为破坏的结果。大面积的沙丘活化, 使绿洲内的灾害天气增多, 从而加剧了风沙对农业的危害, 降低了沙漠本身的生产力, 使这里草场的质量急速下降。
3.2 河西走廊地区
这是在东经92°50'~104°10', 北纬37°10'~42°50'甘肃省境内的一个狭长地带, 位于阿拉山高原和青藏高原之间。河西走廊的地貌景观以戈壁沙漠为主, 戈壁面积6.9万km2, 沙地4.2万km2。其中, 人类活动造成的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面积分别为6577km2和7634km2, 分别占全部流动沙地和固定沙地的34%和83%, 固定沙地1.3万km2。其它的是沙地上撂荒或新开垦的耕地等沙化类型, 另外, 还有约600km2的土地已经开始沙化, 需要在近期内采取措施遏制发展趋势。这里的沙漠化土地大都是在战争和屯垦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由绿洲演变而来, 分布比较零散。
3.3 科尔沁沙区
科尔沁沙地在内蒙古东南部和吉林、辽宁交界处, 属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地带, 具有中温带寒暑巨变的特点。沙漠化土地大部分布在70760km2内的地区, 多数是固定、半固定的梁窝状沙丘, 植被覆盖度一股在30%以上, 个别可达50%。流动沙地仅有1612km2, 半固定沙地2456km2, 固定沙地20405km2, 3528km2的草地已经开始出现沙漠化现象。
以上的分析只是针对大面积、风沙灾害相对频繁的风沙区, 对于面积相对较小和气候、水资源情况都相对优越的黄河故道、呼伦贝尔草原等地区没有进行论述。
4 讨论
综上所述,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 于地质时期形成的沙漠, 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条件下还没有有效的治理手段, 在防灾减灾方面应以风沙灾害的预警预报为重点。第二, 对于沙漠绿洲区的土地沙漠化, 应以减少破坏, 合理利用宝贵的水源, 恢复植被为主。第三, 干旱、半干旱草原牧业区, 应采取以减轻草场负荷, 加强封育管理的保守措施为主。第四, 农牧交错区的土地沙漠化趋势最为严重, 应成为近期荒漠化防治工作中人力和财力投入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王涛, 陈广庭.我国北方沙尘暴现状及对策[M].我国沙漠, 2001 (4)
沙尘暴的克星长乐花 第5篇
几年来,吉林省大安市冰花沃花卉研究所,为加强土地强化治理,在风沙弥漫、半荒漠、盐碱不毛之地,大面积种植食、药、观赏兼用大型草本植物长乐花,在降低风速、控治风沙、防止水七流失、防止土地沙化和沙丘移动,保护良田、封山绿化、美化、香化及改善生态环境取得显著效果。
长乐花、藏语称破尖土,为多年生宿根植物,即可用种子繁育,又可扦插和分株移栽,繁殖速度快。而且干旱不死、盐碱不惧、不怕风蚀、耐酷暑、耐严寒、耐瘠薄。最大特点当风沙将其枝条掩埋后,枝可向下生长出许多不定根,同时向上生长出新的植株,日久天长自然积起沙丘,具有很强的固沙作用。长乐花的根系发达可扎土层3米以下,须根稠密盘根错节,这不仅能使它在严酷干旱环境中生长,而且又能很好的防止水土流失。长乐花生长速度快,第一年营养生长单株可分蘖出7株左右,第二年株高可达2.8米以上,枝繁叶茂,鲜花密集每株可开拳头大的鲜花70朵左右,一片芳香,花期长达120天,实属罕见高产花卉蔬菜。长乐花叶密而大,有效的减少地面水份蒸发,缓解雨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刷,降低风速和沙移。丛生的长乐花可自然形成一道高大花墙,人畜难以入内,确实是防风固沙和保护水土流失的天然屏障。在干旱、贫瘠、盐碱、撩荒严重的条件下,长乐花会变得矮化,但仍能正常生长开花结果,阻挡风沙和减少水土流失。它生命力极强,少有病虫害基本不需要田间管理,能改变生存环境促进农牧业发展,利国利民。
长乐花除具有克治沙尘暴功能外,又是地道正宗藏药。种子含油量34.88%,可治:水肿、淋病、便秘、疥疮、催生落胎、通乳汁、尿路结石、腹泻、口渴等症。苗子治:热毒下痢、淋病、金疮、恶疮、口疮。花治:痢疾、吐血、血崩、赤带、白带、带下、倒经、月经过多、二便不通、遗精、早泄、鼻衄不止、敷疮肿、通窍、除邪热、疟痢、小儿风疹、定心气。根治:淋病、白带、尿血、小便淋沥、吐血、血崩、肠痛、疮肿、脓血、恶汁、丹毒、火疮、烧伤、体虚和胃口不开,还可春食叶、夏食花、秋食果、冬食根,一年四季能不断提供营养丰富的保健蔬菜。其维生素和无机盐比一般蔬菜高出几倍到十几倍,含铁、钙、蛋白质,分别是鸡肉质量的55倍、15倍、1.6倍。长乐花是良好的花粉源和蜜源,给发展养蜂事业奠定良好基础。花还可提取食用色素、香精及食品添加剂;籽可榨油食用;秆可纺织、编织、造纸、叶为禽畜精料。
“沙尘暴”带来的广告旋风 第6篇
近期,一场携带着近500万吨沙尘的沙尘暴突袭了澳大利亚东部,并蔓延到昆士兰州南部的部分地区,导致了数千万澳元的经济损失。沙尘将整个天空都染成了诡异的橘红色,场景似乎只有在好莱坞灾难大片中才会出现,但这场“世界末日”风波却成就了报纸广告的“劫后重生”。沙尘暴隔天,许多知名品牌不约而同选择在报纸上刊登沙尘暴的主题广告,在第一时间做出判断,快速反应。
在媒体广告投放中,有战略 SP(Strategic Planning)与战术 TP(Tactical Planning)两种执行规划。显然,这次各大企业针对沙尘暴刊登的主题广告是成功的营销战术的体现,品牌要在一个晚上因一个天灾事件完成广告稿,确保广告内容贴合事件的同时又能够跟原品牌定位风格相吻合,更要了解整个大环境以避免给人留下“发国难财”的印象,这对营销人而言,绝对是一大挑战。
1. VISA 用一张布满尘土的照片,手指在后车窗上写出一个大大的“go”,提醒消费者洗车时别忘了带着Visa 卡。广告简单明了,同时又跟Visa 今年全球的品牌宣传活动“带上VISA, 付诸行动(MorePeople Go with VISA)”一致,设计巧妙,让人印象深刻。
2. 澳大利亚国民银行旗下Bankwest 则鼓励人们换个角度乐观面对,以期获得消费者的好感。
3. 清洁剂Windex 和Visa 构思如出一辙,在布满尘土的背景上擦出一片蓝天。
4. 联合利华的奥妙(Omo)洗衣粉打出“ 别因一粒砂而绝望。” 广告以橘色为基调,尘土风扬的天空为背景,把产品特性诉求完美地融入到事件中。
5. 电信商Telstra 则主打亲情牌,“是时候该打电话给老妈了,请教她如何把白裤子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