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原料采购操作规程(精选11篇)
食品原料采购操作规程 第1篇
食品原料采购操作规程
1.不得采购下列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添加剂:
① 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② 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③ 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④ 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⑤ 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⑥ 未经动物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⑦ 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⑧ 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⑨ 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命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⑩ 其它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
2.采购时应索取发票等购物凭据,并做好采购记录,固定供货时应索取许可证,检验(检疫)合格证等。
3.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并做好台帐记录。
食品贮存操作规程
1、贮存食品的场所,设备应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及个人生活用品。
2、食品应分类、分架存放,距墙、地面均十公分以上,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并定期检查,及时清除变质和过期食品。
3、食品冷藏、冷冻贮存温度应符合要求,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不得在同一冰室存放。
4、食品在冷藏、冷冻柜(库)内贮藏时,应做到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水产品分类摆放。
5、冷柜(库)应定期除霜、清洁和维修。
粗加工及切配的操作规程
1.加工前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有腐败变质或感官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2.食品原料使用前应清洁,动物性和植物性食品应分池清洗,水产品在专用池清洗,禽蛋使用前应验照并对外壳进行清洗、消毒。
3.易腐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4.切配好的半成品应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5.已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置于地上,生熟食品的加工工具及容器应保持清洁,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
烹调加工的操作规程
1.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有腐败变质或感官异常的,不得烹调加工使用。
2.不得将回收的食品(包括辅料)经烹调加工后再次使用。3.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4.加工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5.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尽快冷却后再冷藏。
餐饮具清洗,消毒的操作规程
1.餐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定位存放,保持清洁。
2.消毒后的餐具应贮存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保洁柜应有明显标记。
3.餐具保洁柜应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4.定期检查消毒柜是否处于良好的状态,采用化学消毒的应定时测量有效消毒浓度。
5.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餐具使用前洗净消毒。
6.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保洁柜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从业人员卫生要求
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二、从业人员培训:应对新参加工作及临时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在职从业人员应每两年进行一次复训,培训情况应记录。
三、从业人员个人卫生
(一)、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专间操作人员还需戴口罩),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
(二)、操作时手部应保持清洁,操作前手部应洗净。
(三)、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应洗手:
1、开始工作前。
2、处理食物前。
3、上厕所后。
4、处理生食物后。
5、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
6、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
7、处理动物或废物后。
8、触摸耳朵、鼻子、头发、口腔或身体其它部位后。
9、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活动(如处理货物、执行
清洁任务)后。
(四)、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带入食品处理区。
(五)、食品处理区内不得有抽烟、饮食及其它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六)、进入食品处理区的非加工操作人员,应符合现场操作人员卫生要求。
四、从业人员工作服管理
(一)、工作服(包括衣、帽、口罩)宜用白色(或浅色)布料制作。
(二)、工作服应有清洗保洁制度,定期进行更换,保持清洁。
(三)、从业人员上厕所前应在食品处理区内脱去工作服。
(四)、待清洗的工作服应放在远离食品处理区。(五)、每名从业人员应有两套或两套以上工作服。
食品原料采购操作规程 第2篇
一、法定适用情形 根据《政府采购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采购的货物规格、标 准统一、现货货源充足且价格变化幅度小的政府采购项目,可以采 用询价方式采购。
二、操作程序
(一)与采购人签订委托代理协议(办理时限:2 个工作日);
(二)编制询价文件并送采购人确认(办理时限: 个工作日)5 ;
(三)审批经采购人确认的询价文件(办理时限: 个工作日)2 ;
(四)确定询价供应商名单:采用公开报名方式的,在政府采 购指定发布媒体上发布公告,供应商在公告期结束之日起三个工作 日前提交资格证明文件,由采购人和市政府采购中心代表,在有关 部门的监督下,从报名的供应商中随机抽取三家以上符合相应资格 条件的供应商(办理时限:≥7 个工作日);采用从供应商库中随 机抽取方式的,由采购人和市政府采购中心代表,在有关部门的监 督下直接从供应商库中随机抽取三家以上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 商(办理时限:1 个工作日);
(五)符合资格条件的询价供应商网上下载询价文件;
(六)成立询价小组并组织询价,推荐成交候选供应商(办理 时限:1 个工作日);
(七)采购人确认成交供应商(办理时限:5 个工作日);
(八)在“江门政府采购网”和“广东省政府采购电子网”上公 示成交结果(公示期限:3 个工作日);
绿色食品谷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第3篇
1. 产地环境
绿色食品谷子的生产基地应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 基地选点应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主干线, 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 同时生产基地应具有可持续的生产能力, 生产基地的大气、土壤和水等各项环境监测指标的综合污染指数均不得超过1。
2. 选地选茬
谷子耐旱, 忌重茬, 坡梁旱地和水地均可种植, 前茬以豆类、瓜类、马铃薯为好, 玉米次之。
3. 整地施肥
秋深耕20 cm以上, 结合耕翻每0.067 hm2施腐熟有机肥3 000~4 000 kg。早春土壤刚解冻立即顶凌耙耱, 破除板结, 耕后带耙, 蓄墒保墒, 播前2~3 d, 浅犁塌墒, 打碎坷垃, 播前镇压提墒。禁止使用未经国家和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肥料或生物肥料, 禁止使用硝态氮肥。
4. 选用优种
选择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品种, 如晋谷21号、晋谷29号等。
5. 种子处理
(1) 晒种:播种前15 d左右, 选择晴天, 将谷种薄薄摊开2~3 cm厚, 暴晒2~3 d。
(2) 拌种:100 kg种子用体积分数为35%的瑞毒霉拌种剂200~300 g。
6. 播种
(1) 播种期:一般在5月上中旬。
(2) 播种深度:3~5 cm, 土壤墒情好的可适当浅些, 墒情差的可适当深些, 早播可深些, 晚播可浅些。
7. 播种方式
耧播或机播。
8. 播量
每0.067 hm2用0.5~1 kg。
9. 施种肥
每0.067 hm2用3 kg磷酸二铵或尿素作种肥, 在播种时随种子施在沟内, 如果土壤干旱, 可不施或少施种肥, 同时将种子与肥料适当分开。
1 0. 田间管理
(1) 砘压 (1) 播种后随砘压, 能增加地表含水量, 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出苗。 (2) 幼苗顶土时砘压, 压碎坷垃, 踏实土壤, 防止“悬苗”和“烧尖”。 (3) 播后遇雨镇压, 破除地表板结, 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 谷苗1~3叶期用砘顺垄压苗, 能控上促下, 起到蹲苗作用。
(2) 间苗、定苗出苗后发现缺苗, 应及早进行浸种催芽补种。3~4片叶间苗, 6~7片叶定苗。
(3) 留苗密度高水肥地每0.067 hm2留苗3万~3.5万株;肥沃旱地每0.067hm2留苗2.5万~3万株;坡梁旱地每0.067 hm2留苗1.5万~2万株。
(4) 中耕除草第1次中耕结合定苗浅锄, 围土稳苗;苗高25~30 cm时, 深锄、细锄, 深度5~7 cm, 苗高50 cm时, 中耕培土、防止倒伏。
(5) 浇水旱地谷子通过适期播种赶雨季, 满足谷子对水分的需求。水地谷子拔节期浇1水, 起壮秆、促大穗、增粒数的作用;孕穗抽穗期为需水临界期, 浇水防止“卡脖旱”。
(6) 追肥拔节期每0.067 hm2追施尿素10 kg, 有灌溉条件的谷田, 追肥要结合浇水, 拔节期轻浇, 孕穗期重浇。
1 1. 适时收获
颖壳变黄, 谷穗断青, 籽粒变硬, 即可收获, 收获后在场上堆积3~5 d再切穗脱粒, 可增加粒重。
1 2.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采用抗病品种, 以栽培防治为重点, 物理、化学防治有机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1) 栽培防治 (1) 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制度。 (2) 冬春彻底刨烧谷茬, 及时处理谷草, 消灭谷茬、谷草中越冬的粟灰螟、粟茎跳甲幼虫。 (3) 在间苗、定苗时, 结合中耕拔除、烧毁发病株, 控制虫害扩散。 (4) 适期晚播, 避开螟蛾羽化产卵盛期。 (5) 播后覆土不要过厚, 利用谷苗早出土, 减少发病。
(2) 药剂防治 (1) 白发病防治:100 kg种子用体积分数为35%的瑞毒霉拌种剂200~300 g。 (2) 粟灰螟防治:在幼虫3龄前, 每0.067 hm2用体积分数为90%的晶体敌百虫100 g液喷雾防治 (距收获前15d) 。
(3) 物理防治利用黏虫成虫的趋化性, 用糖醋液诱杀黏虫成虫, 或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二代成虫数量上升时, 用杨树枝把或谷草把诱蛾产卵, 每天日出前用扑虫网套住树枝将虫振落于网内杀死。每0.067 hm2插设2~3个杨树枝把或谷草把, 5 d更换1次。
绿色食品平菇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第4篇
一、生产环境条件
1.产地环境条件
应符合绿色食品环境NY/T391的要求
2.生产条件
根据平菇生长期和对温湿度的要求,选择春季栽培。
3.原料使用条件
平菇生产使用的原料应符合绿色食品原料NY/T393、NY/T394的要求,在原料中不应检出违禁物质和残留超标。
二、平菇棚的建造
根据平菇正常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我县多选择建造棚室作菇房,采用一场两用,即是菌丝培养室又是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出菇室。
菇房采用百叶窗式,棚高3.0m,棚内培养架可用木杆、竹杆分.层搭设,一般架高18m~2.0m,宽0.6m,底层距地面0.2m,层架间.距03m~0.4m,以设七层为宜,中间留0.8m走道。
三、平菇生产工艺流程
平菇生产采用发酵料栽培、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发酵料的配制→建堆发酵→装袋→接种→培养→出菇管理→采收
1.发酵料配制
发酵料要求新鲜、无虫、无毒和无杂质。发酵料配方:木屑50%、玉米芯(粉碎)47%、石膏2%、过磷酸钙1%。
2.建堆发酵
将要发酵的原料按配方配制,加水拌匀,堆积在水泥地面上,堆高1m~1.5m,堆宽lm。用温度计插入料堆内40cm处测料温。当料温上升到60~65℃时,保持12~24h,立即打开翻堆,下倒上,里倒外,再堆积发酵,达到上述温度后,再翻两次料堆。当培养料呈棕色,颜色一致,有浓香酒糟味,料内有一定量的“白线菌”时,说明发酵完毕,即可散堆降温,调节料内含水量达到60%~65%,pH值为7.5~8.5,即可装袋。
3.菇房消毒
菇房消毒要求在接种法菌前7d进行,菇房外环境主要做好场地清洁消毒工作,清除垃圾杂物,清理水沟,并保持环境清洁,以减少污染源。菇房内每立方米用40%甲醛17mL和98%高锰酸钾晶体14g混合产生气体消毒,密闭8h。地面抛撒石灰,改变地表酸碱度,抑制杂菌生长。
4.装袋,播种
(1)菇袋的规格
采用20em宽聚乙烯或聚丙烯筒料装袋,将筒料裁40cm~45cm长,一端扎紧。
(2)装袋、播种
当培养料发酵完毕,料温降至30℃以下时即可进行装袋、接种。先将菇袋底部放一层菌种,厚约2cm,然后装入发酵料,最后用菌种封住,扎口。摆放在床架上。床架南北排列,床床架之间留60era宽的走道。上下层床面相距50cm,下层距地面20cm,床面宽不超过60ca。
5.发菌期的管理
菌丝体生长发育阶段的管理,主要是调温、保湿和防止杂菌污染。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播种后10d之内,棚温要控制在15℃以下。播种后两天,菌种开始萌发并逐渐向四周生长,培养温度控制在20~24%,空气相对湿度65%~70%,通风避光。为使菌丝生长旺盛,加大通气,可在菌袋菌种层扎眼通气。播种20~30d后菌丝就长满整个培养料。
6.出菇管理
当菌丝全部长满菌袋后,每天在气温最低时放风1h后盖好,这样可加大料面温差,促使子实体形成。根据湿度进行喷水,使棚内湿度调至80%以上。达到生理成熟的菌丝体,遇到事宜的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就扭结成很多灰白色小米粒状的菌霍堆。这时可向空间喷雾,将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一般每天喷水2~3次,切勿向料面上喷水,以免影響菌蕾发育,造成幼菇死亡。温度控制在18~22℃,加强通风,增加菇棚内的散射光。待菇蕾长大后方可直接向菇体喷水。
7.采收
(1)采收标准
当平菇菌盖基本展开,颜色由深灰色变为淡灰色或灰白色,孢子即将弹射时,是平菇的最适收获期。这时采收的平菇,菇体肥厚,产量高且味道美。采收方法,用刀子在菌柄基部紧贴料面处割下。采大朵留小朵,一般情况下,播种一次可采收4~5潮菇。
(2)采收后处理
平菇采收后,先处理料面,将菇根、残菇及死菇、烂菇去净,室内停水1~2d,相对湿度达80%,温度20~24℃,以利菌丝恢复,按前述方法管理,可采4~5潮菇。
8.贮存
单一来源采购方式操作规程 第5篇
一、采购项目立项
采购人确认采购需求后,按要求填写《龙湖区政府采购申请表》(以下简称:《采购申请表》),并拟定采购形式、方式。采购资金属财政拨款的报财政相关业务部门或各街道(镇)财政政所确认采购资金;属自筹采购资资金的由采购人确认并承担资金使用责任。采购项目经确认采购资金后报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审核立项。
二、办理招标委托
采购人没有确定供应商,须通过委托采购机构办理采购的,必须提供书面申请书向采购机构提出申请,同时提供相关经批准的《采购申请表》、文件(复印件需加盖公章)。采购机构在3个工作日内与采购人签订委托协议书,并送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备案。
三、组建谈判小组
根据项目要求和有关规定依法组建谈判小组。谈判小组原则上由采购机构在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的监督下组建,由采购人的代表和有关专家共3人以上单数组成,其中专家人数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四、组织单一来源谈判
采购机构主持人宣布评审纪律,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派代表监督,谈判小组所有成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签名确认。谈判小组与供应商进行谈判达成一致意见后,出具谈判报告,所有谈判小组成员签名确认。
五、确定成交供应商
采购人对谈判小组意见进行确认后确定成交供应商,并向采购机构出具书面确认函。
六、发出成交通知书
采购机构在收到采购人书面确认函1个工作日内,向成交供应商发出成交通知书并报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备案,同时将结果通知所有参加谈判的未成交供应商。
七、签订合同和备案
采购人在采购机构的成交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谈判文件和成交供应商谈判报价文件的约定,与成交供应商签订书面合同。自合同签订之日7日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将合同副本报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和送采购机构备案。
八、组织验收
采购项目完成后,按有关规定组织验收并填写《龙湖区政府采购质量验收报告书》(验收报告书一式四份,采购人、供应商、采购办、采购机构各执一份)。
九、付款方式
2.1药品采购操作规程 第6篇
药品采购:药品采购以及库房管理人员在科室主任的指导下负责全院的临床用药采购供应工作,采购药品应符合《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采购实行集中管理,执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集中招标采购。根据药事委员会的决定和科主任指示从医院合法供应商采购。
一、库管员制定采购计划原则: 根据临床需要,以销定进,选择合理供应商。
二、供应商应该提供加盖红色公章的“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复印件,存档备查。
三、管员依据领用部门“领用单”制订“采购申请单”,交给采购员上网采购。
四、采购员应及时完成采购计划,保障临床用药需要。如果供应商品暂时缺货,而临床急需使用药品应积极联系其他供应商或同行医院,争取更多的采购渠道,及时满足临床需要。
五、严把质量关,坚持药品“四不采购原则”:
(一)无批准文号,批号,商标的药品不采购。
(二)疗效不确切不采购。
(三)新产品未经药事委员会批准不采购。
(四)非合法单位药品不采购。
六、新增品种需由临床用药科室提出申请,经医院药事委员会讨论批准后方可采购供应。
七、因药品质量,供应等问题需要更换厂家,应该上报科室主任或药事委员会批准方可采购。
八、对中标药品,如中标公司供应不上,中标公司必须提供加盖公章的公函说明原因,报科室主任批准后,再选择其他公司购买。
九、采购麻醉,精神类药品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办理“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凭印鉴卡向指定定点批发企业购买。
十、对验收不及格或近效期品种,采购员应该及时通知有关公司更换或退货。对近效期药品,应该积极联系公司,尽量提前更换远期药品或退货减少医院损失。
十一、管帐人是负责全院的药价管理,应及时根据国家物价部门的调价通知及时调整医院药品价格。
物资采购效能监察操作规程试题 第7篇
1、开展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目的是为了堵漏洞、降成本,而不是查问题。
2、开展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主要任务是监督检查监察对象贯彻执行 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有关规章制度的情况;建立完善物资采购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情况;在物资采购管理过程中履行职责,行使职权的情况;在物资采购管理过程中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规定的情况。
3、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程序分准备、实施、总结等三个阶段。
4、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准备阶段包括选题立项、项目审批、成立组织、制定方案、培训人员等五项内容。
5、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实施阶段包括任务分工、组织检查、整改问题等三项内容。
6、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总结阶段包括效益认定、项目总结、立卷归档等三项内容。
7、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重点环节有计划管理、供应商管理、采购方案、网上采购、招标采购、询比价采购、价格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资金管理、物资储备管理等十一个。
8、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有计划管理、供应商管理、采购方案、网上采 购、招标采购、询比价采购、价格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资金管理、物资储备管理等十一个监察点及其监察方法。
9、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计划管理又分储备数量控制和积压物资处理 两个监察点及其监察方法。
10、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储备数量控制监察方法是查阅库存物资相关报表,了解利用社会化库存和集中、统一储备的情况。
11、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积压物资处理监察方法是查阅库存物资报 表,物资调剂、改代利用和对外处理的审批手续、处理办法等相关手续。
12、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供应商管理又分供应商准入和供应商考核两个监 察点及其监察方法。
13、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供应商准入监察方法是核对供应商名单、资格和供货品种,查阅供应商加入的审批资料。
14、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供应商考核监察方法是查阅供应商档案,考评资料。
15、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采购方案又分采购模式、供应商预选、采购方案审批等三个监察点及其监察方法。
16、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采购模式监察方法是对照集中采购、网上 采购、物资目录核对计划采购物资的品种、数量和金额。
17、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供应商预选监察方法是查阅供应商预选的 方式、程序和预选供应商的业绩、资质、数量。
18、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方案审批监察方法是查阅采购方案和报批 手续。
19、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网上采购又分网上采购率、网上业务处理及时率、网上业务处理方式等三个监察点及其监察方法。
20、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网上采购率监察方法是核对采购计划,网 上采购订单及公司采购物质目录。
21、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网上业务及时率监察方法是查阅合同及网 上采购的各个环节。
22、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网上业务处理方式监察方法是检查网上采 购审批程序,定向询价,供应高数量、报价的打分方法。
23、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招标采购又分招标文件、评委组成、招标投 标程序等三个监察点及其监察方法。
24、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招标文件监察方法是查阅招标文件的内容及要求。
25、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评委组成监察方法是审查评委产生的方法、程序和相关资料。
26、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招标投标程序监察方法是查阅招投标工作 安排及投标、验标、开标、唱标、评标、定标等过程资料,参加招投标工作会议。
27、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询比价采购监察点是询比价采购程序,监 察方法是查阅询价书,报价资料,谈判、记录等相关资料。
28、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价格管理又分价格确定、价格调整两个监察点及其监察方法。
29、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价格确定监察方法是查阅指导价格信息,比价资料、历史采购价格和工程项目概算或预决算。
30、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价格调整监察方法是了解采购价格变动情 况,查阅价格变更的依据和审批资料。
31、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合同管理又分合同审批、合同签订、合同执行三个监察点及其监察方法。
32、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合同审批监察方法是查阅物资采购合同台 帐,合同审批资料。
33、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合同签订监察方法是查阅合同条款、谈判 记录和招标、比价结果。
34、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合同执行监察方法是查阅采购合同、合同 变更的审批手续、到货验收资料。
35、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质量管理又分质量检验、质量跟踪、质量 事故三个监察点及其监察方法。
36、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质量检验监察方法是查阅物资质量检验报 告、检验标准和办法以及到货物资的相关资料。
37、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质量跟踪监察方法是查阅质量跟踪档案,重要设备的质量资料和监造报告等相关资料。
38、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质量事故监察方法是查阅质量事故处理、合同文本等相关资料。
39、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资金管理又分资金申请、资金拨付两个监 察点及其监察方法。
40、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资金申请监察方法是了解采购资金的使用 情况,查阅资金申请相关报表。
41、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资金拨付监察方法是查阅财务付款凭证、付款审批手续及合同手续。
42、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物资储备管理又分储备数量控制、积压物 资处理两个监察点及其监察方法。
43、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储备数量控制监察方法是查阅库存物资相 关报表,了解利用社会化库存和集中、统一储备的情况。
食品原料采购操作规程 第8篇
本规程规定了扎兰屯市绿色食品玉米生产的产地条件选择、种子及其处理、选茬、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技术。在气候正常年份, 按本规程实施, 可使生产的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二、产地环境条件
1.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391-2000的要求
2. 气候状况。
无霜期在105~125天以上, 年降雨量在450~550毫米, 有效活动积温1900~2300℃。
3. 土壤条件:
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 有机质含量大于3%以上的土壤, 玉米种植对土壤要求不严格, 一般的土壤均可种植。
三、种子及其处理
1. 品种选择及要求。
根据我市的气候情况, 选择高产、优质、高效、抗逆性强的品种, 在扎兰屯市种植的玉米品种为海玉5、海玉4、龙单八等。
2. 种子质量。
选择籽粒饱满均匀, 纯度和净度不低于98%, 发芽率不低于85%, 含水量不高于16%的种子。
3. 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种子晾晒2天, 然后用辛硫磷50%乳油拌种 (0.1%种子量) , 闷种3~4小时, 主要防治地下害虫, 但禁止使用种衣剂。
四、选地
1. 选择前茬未使用残留期长的农药的地块, 大豆、小麦、马铃薯或玉米等肥沃的茬口。
2. 整地:秋翻秋起垅, 耕深20~23厘米, 做到无漏耕, 无坷拉, 及时起垄, 起垅后及时镇压, 深松整地。一般适用于土壤墒情较好的大豆、马铃薯等软茬, 先灭茬深松垄台, 然后耢平, 起垄镇压, 待播。
五、施肥
1. 有机肥:应使用符合NY/T394-2000要求的肥料, 如每公亩施用农家肥2000千克, 结合整地撒施或条施肥。
2. 化肥:应使用符合NY/T394-2000要求的肥料。用磷酸二铵8千克/亩。用颗粒生物钾肥2千克/亩, 尿素3~5千克/亩。
六、播种
1. 播期:10厘米地温稳定在8~10℃时进行播种。
2. 播法:机械精量播种, 实现开沟、播种、覆土、镇压, 一次性完成。
3. 播量:机械播种每亩地播种3千克左右, 每亩保苗达到3500~4000株。
七、田间管理
1. 查田补栽: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 如发现粉种、烂芽, 要及时补种。3~4片叶时, 要将弱苗、病苗、小苗去掉, 一次等距定苗。
2. 铲前深松:出苗后要进行深松或铲前趟一犁。
3. 头遍铲趟后, 每隔10~12天铲趟一次, 做到三铲三趟。
4. 间苗定苗:3~4片叶时, 要将弱苗、病苗、小苗拔掉。每穴留1株, 做到一次等距离定苗。
5. 追肥:如果玉米生长植株较弱, 应在拔节后追肥, 如果玉米植株生长旺盛, 则在大喇叭口期追攻穗肥, 在施入攻穗肥后, 要随即进行中期培土, 封垄与施肥相结合, 6月中旬至7月初结合亩施尿素5千克, 追肥部位距株6~9厘米, 深度6厘米以上。以防氮素损失。
八、病虫害防治
以农业防治为主, 进行合理轮作, 减少病害发生。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虫害, 主要以生物防治为主。在玉米螟产卵始期至产卵盛期释放赤眼蜂2~3次, 第一次亩放蜂7000~8000头, 隔5~7天再放第二次, 亩放蜂12000~13000头, 每亩总放蜂量20000头左右。或用BT乳剂0.15千克/亩。玉米螟化学防治方法用辛硫磷颗粒剂在玉米心叶末期, 每株2克投放到玉米心叶内, 进行防治。
九、后期管理
1. 去雄。在玉米雄穗抽出1~3枝时, 进行隔行或隔株去雄, 注意不要损坏茎秆及叶片。
2. 收获。收获时间9月末, 玉米籽粒出现光泽、变硬、成熟后收获。
食品原料采购操作规程 第9篇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香生产的名词术语、环境产地条件、原料使用条件、栽培香菇的工艺流程及出菇管理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华北地区绿色食品香菇生产。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条件,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三、生产条件要求
1.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391的要求。
2.茬口安排及品种选择
(1)茬口安排
结合我县环境条件,我合作社采用春茬栽培,气温在8℃以上的早春季节,播种期为3月中旬。
(2)品种选择及菌种选择
①品种选择
根据香菇出菇温度和栽培季节的不同,我合作社选择耐高温出菇的兴香1号品种。
②菌种选择
选用菌种时要求不退化,不混杂,从外观看菌丝洁白、绒毛状,生长致密、均匀、健壮、无污染的适龄品种。
(3)香菇菇棚的建造
根据香菇正常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我合作社选择建造棚室作菇房,采用一场两用,即是菌丝培养室又是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出菇室。菇房棚高3.0m,棚内培养架采用木杆、竹杆分层搭设,架高2.0m,宽0.6m,底层距地面0.2m,层架间距0.3m~0.4m,以设七层为宜,中间留0.8m~道。
(4)栽培工艺流程
培养料的配制一装袋一灭菌一接种一发菌管理一越夏管理一出菇管理一采收
①培养料配制
培养料要求新鲜、无虫、无毒和无杂质。培养料配方:木屑78%,麦麸17%,玉米面3%,石膏1%,糖1%,将培养料按配方比例称好,搅拌均匀,加水量可根据原料的干湿,使含水量达55%,以手握紧成团,渗水不滴下,手松料微散为宜。
②装袋灭菌
选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筒料,规格为折径20cm,厚0.04em,长40cm。装袋前先用绳折扎袋口一端,以不漏气为准,将配制好的培养料装入袋中,松紧度适中,扎紧另一端袋口。装袋与搬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刺破菌袋引起杂菌污染。装袋时速度要快,装完立即上锅灭菌,料袋顺码式堆放。灭菌时使锅内温度在3~4h内达到100℃,维持10~12h后停火、停汽,当灶内袋温降到70℃左右时出锅,运到经消毒的冷却室冷却,待播。
3.菇房消毒
③菇房的消毒
菇房消毒要求在接种法菌前7d进行,菇房外环境主要做好场地清洁消毒工作,清除垃圾杂物,清理水沟,并保持环境清洁,以减少污染源。菇房内每立方米用40%甲醛17mL和98%高锰酸钾晶体14g混合产生气体消毒,密闭8h。地面抛撒石灰,改变地表酸碱度,抑制杂菌生长。
④接种、发菌
㈠接种
当袋内料温下降至28℃以下时进行接种,接种前一星期用甲醛对菌种室进行熏蒸消毒,用量为5~10mL/m3,门口放置石灰粉,进出人员要脚踏石灰粉消毒。当灭过菌的菌袋、菌种、酒精灯、接种工具等全部放入接种室后,用气雾消毒盒熏蒸30rain即可接种。接种人员要穿戴经过消毒灭菌的工作服、工作帽,手臂要用75%酒精棉擦拭消毒。接种工具必须用75%酒精擦拭和火焰灭菌。菌种瓶及封口要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接种时菌种瓶口和菌袋接种口要在酒精灯火焰无菌区内,以防杂菌污染。每个菌棒接种4~5快菌种,菌种块大小以直径2era~3em为宜。接种时动作要迅速。
㈡发菌
a.菌丝萌发定植期管理
华北地区香菇接种安排在3月中旬完成,此时棚室内温度应控制在在22~26℃左右,袋内料温不超过28℃,尽量做到恒温培养,温差不超过4~6℃,保持棚室内干燥,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菌棒摆成“品”字型,垛高8层以下,要求五至七天倒垛一次。
b.转色管理
菌丝发满袋后在菌袋内菌丝体出现有皱褶和隆起的瘤状物且逐渐增加,长满整个菌袋,形成了有弹性松软感的原基,末端稍有褐色,表明菌丝已达生理成熟,逐渐变成褐色的菌皮,这时应控制室内温度在24~27℃,空气相对湿度70%~75%,适当通通风,给予温度刺激,利于菌袋转色
c.越夏管理
香菇进入转色阶段,采取安装双层遮阳网遮阴,加强通风管理为主,控制棚室内温度在32℃以下,防止温度过高出现感染霉菌和烂袋现象发生,不可过多翻动菌袋。发现菌袋吐黄水较多时,应及时刺孔放出,但不可刺到原基。并且在所有通风口处安装防虫网,棚室内插黄板捕杀成虫。
5.出菇期管理
8月下旬,菇棚内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夜间温度控制在8~10℃,拉开10℃以上的昼夜温差,保持棚室内空气新鲜有充足的氧气;调节空气相对湿80%~90%,使菌袋的含水量达到50%~55%为宜。
(1)催蕾方法
温差刺激:通过增减遮阴物,通风等方法拉大棚内昼夜温差达到10℃以上,连续5~10d天便会有菇蕾发生。
(2)幼菇期管理
当菇营长至0 5em~lem时可用刀片割袋,割成“人”字形状。让菇蕾自行从割口处长出,为便于提高菇质,每袋留6~8朵菇形好、距离均匀、大小一致的菇蕾。保持棚内温度8~18℃,调节空气相对湿度80%~90%,并根据天气情况适当通风,透进散射光,不可大量通风,以免造成菇蕾被风催死。
(3)催花期管理
一是温度控制。保持菇棚内温度8~16℃,提高昼夜温差10℃以上。这样的菇质好,肉厚,产量高;相反温度高于20℃,菇质次,薄,低产,所以应加厚遮荫;低于8℃拉开遮荫物,增加棚内温度。二是湿度控制。调节空气相对湿度50%~70%,可通过揭盖薄膜来调节湿度,如阴雨天、雾天应盖严薄膜,晴天后打开薄膜通风。三是调节通风、光照。菇蕾长至2cm时加大通风量,将棚膜两头打开通风,做到白天揭膜,夜晚盖膜,促使花菇形成。提高棚内散射光刺激,可有效增加花菇白度,提高花菇等级。光照强度为2000LX。
(4)转潮管理
每采收一潮菇后要进行休菌,使采过菇的穴里菌丝变白或稍有转色,积累养分,可以利于下潮菇生长。提高棚温20~25℃,相对湿度为75%~85%,养菌7~10d,不翻动菌袋,加盖棚顶遮荫。养好的菌袋应及时补足水分再催菇,使菌袋含水量在50%~55%为宜。
四、病害防治
1.常见病害
主要有绿色木霉、青霉、根霉等霉菌。
(1)预防措施
切实搞好环境卫生,作好菇房、床架、工具、器具消毒。严防培养料带菌,必须做到灭菌彻底和无菌条件下接种。菌种使用具有旺盛生命力的适龄良种。凡退化种、老化种、杂菌污染种均应淘汰。培养料中,按比例添加木屑、麸皮、玉米面、石膏、糖等营养物,不宜过量。接种时必须在低温、无菌条件下进行。发菌时适温培养,最高不超于32℃。栽培环境通风,避免高温、高湿。夏季地面撒一层石灰粉灭菌、防潮。
(2)防治措施
播种后要经常检查,发现杂菌作如下处理:一是加强通风,降低环境温度、湿度。二是药物处理,可用75%酒精注射污染点
五、常见虫害及防治
1.常见虫害
主要有菇蝇和菇蚊等。
2.防治措施
搞好环境卫生,菇根、烂菇及废料要及时清除,并远离菇棚。菇棚门窗安装防虫网,防止成虫飞入。菇棚内经常撒石灰粉,以灭菌杀虫。采用黑光灯、黄板等诱杀办法除虫。
六、采收
原料罐区安全操作规程 第10篇
1、目的
加强危险化学品储罐区作业人员操作管理,确保企业财产和职工人身安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危险化学品储罐区的原料输送和装卸作业
3、工作要求 3.1作业人员
3.1.1作业前,确认管线、储罐、机泵、配电、通讯、仪表等各储运设备及消防系统处于正常状态。
3.1.2作业前,触摸消静电扶手,放掉身体静电。上罐时,如需则使用防爆电筒。3.1.3雷雨天及五级以上风天严禁卸料。
3.1.4检查、取样、打料等操作时,应站在上风口,罐区操作需有人监护。
3.1.5严禁外来火源进入防火禁区,各种汽车、铲车等进入罐区,必须带防火帽,并不得在罐区乱驶。
3.1.6防止在罐区金属撞击产生火星,进入罐区不准穿铁钉鞋,搬运、拆装及进行检修设备等作业应防止撞击,设备除锈、除油漆等作业,应用防爆工具。
3.1.7在罐区进行电焊、气焊、机修等作业,应提前申报批,并办理相关作业票证。3.1.8保持设备良好严密性,阀门、料泵等有动密封的设备应保持密封良好,放料管内的存料要做好密封。
3.1.9进料时,要控制流速在4m/s以下,如要更换料泵,应经核实流量。
3.1.10定期检查罐内物料液面高度,液面计显示准实性,贮罐内所装物料不应超过安全充装高度。
3.1.11定期检查接地及跨接是否构成良好通路。
3.1.12在装卸料时应有人监视,严禁料泵空转,以免使物料温度超过其闪点发生事故。装卸完毕后应检查各阀门关闭是否良好。3.2卸料人员
3.2.1汽车槽车到达现场后,必须服从罐区工作人员的指挥。槽车停稳做好车辆防溜措施后,驾驶员必须去临时休息室;押运员只负责车上软管的连接,不准操作罐区的设备、阀门和其它部件,罐区卸车人员负责管道的连接和阀门的开关操作;3.2.2卸料导管应支撑固定,卸料导管与阀门的联接要牢固,阀门应逐渐开启,若有泄漏,消除后才能恢复卸料;
3.2.3易燃易爆物料的卸料速度不能太快,当贮罐液位达到安全高度以后,禁止往贮罐强行卸料;3.2.4在整个卸车过程中,押运员不得擅自离开操作岗位,必须自始至终在现场参加安全监护,也不准在驾驶室内吸烟、喝酒、睡觉、闲谈等;3.2.5在雷击、暴风雨或附近发生火灾时,要停止易燃易爆物料卸车作业;3.2.6严禁在卸车站台清洗和处理剩余危险物料作业,也不准许乱动装置区内的消防水、洗眼器冲洗车辆及清洗其他物品;3.2.7卸料完毕后、运输车应立即离开罐区; 3.2.8卸、送料作业要求
3.2.8.1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工作服及其他劳保用品,不使用产生火花的工具,活动照明要采用防爆手电筒;
3.2.8.2卸送易产生静电物料的卸车初始速度应小于lm/s,过后应小于4m/s; 3.2.8.3卸车快要完毕时要严格监视,及时关闭阀门,即要避免残留物料过多,又要防止吸入气体;
3.2.8.4气温过高,接近或超过物料的闪点时,采取降温措施;
3.2.8.5雷雨天禁止卸可燃物料作业;
3.2.8.6卸送料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卸料管道、阀门等系统是否有泄漏,若有物料泄漏,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和气防器材进行处理,必要时停止卸料,进行处理;
3.2.8.7卸、送料前要反复检查确认卸车流程,防止混料;
食品原料采购操作规程 第11篇
第一条 为加强我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采购供应工作的统一领导,规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活动,严格采购工作程序,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提高采购效益,维护学校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添置(教学、科研基金来源),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是项目承办单位。单台(套)合同估算价在5万元以上,批量在10万元以上的采购项目由招投标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招投标办)负责采购及招标投标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单台(套)合同估算价在5万元以下,批量在10万元以下的采购项目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组织、协调和管理。各单位使用自有资金、自购急需专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须先报主管校长批准,然后才能采购;须经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否则不准报销、入账。
第三条 严格采购工作纪律和工作程序。所有采购活动要自觉接受纪检、审计、财务等部门的监督;各级领导干部及主管设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的人员的配偶、子女和亲属应回避参加竞标;与供货商有利益关系的人员不得进入采购工作小组;参与采购工作的人员必须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严禁明招暗定、泄露标底、招标走过场。对违反规定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负责人的责任,直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条 采购工作必须按计划执行,严禁计划外采购
1.购置计划一经批准并下达执行,采购人员必须认真研究计划的落实措施,制定方案,定期向主管领导汇报。
2.如因《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申报、审定规程》中所列原因而确需改变计划的,必须经使用单位领导同意,按有关程序重新审批。
3.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每年通报一次计划执行情况,写出一份“计划执行情况报告”报学校领导。
第五条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采购方式。根据批准后的学校采购计划,设备的类别、性质、价格和需求情况,确定采购方式。属于教学科研设备采购的范围,原则上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会同招投标管理办公室组织实施集中采购,集中采购以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为主,其他采购方式为辅。
1.政府采购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招标活动,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会同招投标管理办公室组织实施,并负责起草和签订合同,监督合同的履行工作。
2.竞争性谈判 指采购机构直接邀请三家或三家以上的供应商就采购事宜进行谈判的采购方式。
3.市场询价 对于价值较低的零星急用物品,可利用已经建立的产品系统,多方查询择优采购;采购时,根据市场行情尽量在烟台及周边地区就近组织货源,零星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采购必须有2人或2人以上参与,对于专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零星采购必须由专业人员参加、采用市场询价的方式进行。
4.单一来源采购 所购商品的来源渠道单一,或属专利、首次制造、合同追加、原有采购项目的后续扩充和发生了不可预见紧急情况不能从其他供应商采购等情况,或者经长期考察和竞争,在某一领域对我校具有明显质量、价格、服务等优势的厂商。或者项目经采购后,短时间内发生同样项目采购,且市场行情变化不大的,可参照前次采购结果组织洽谈、签订合同。
5.订货会采购 通过组织参加每年春秋两季的全国高校教学仪器采购订货会以及全省高校订货会,了解行业信息和市场行情,一般不现场采购。
第六条 对大型、精密、贵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及大宗设备(2万元以上)的采购,应成立谈判领导小组。“谈判领导小组”的组长一般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担任,成员有使用单位的负责人,专家,设备、财务和纪委或审计等部门的有关人员联合组成。“招标谈判小组”全体成员参加招标(竞争性)谈判,最后由集体以2/3以上成员同意的方式提出购置与否的意见,并报分管校领导批准后签订合同。
第七条 自制、包括请校外单位加工制造的设备,在对技术的科学性、可行性及经济的合理性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会同使用单位和财务、审计等有关部门做好定价工作,并按规定程序办理审批、制作手续。
第八条 采购人员应按时、保质、按量完成采购任务,在采购过程中力争做到“三要、三不要”、“三清楚”、“三落实”、“三抓紧”。
1.坚持“质量第一”,做到“三要、三不要”。
(1)质量好,价格稍高一些也要;质量差,价格再低也不要。
(2)一般情况下,要“名牌”,不要“杂牌”。
(3)要技术力量雄厚、售后服务好的厂家的产品,不要技术力量薄弱、售后服务差的厂家的产品。
2.对大型精密贵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或批量大、价格高的一般设备要坚持充分调查研究,做到“三清楚”,使谈判有据、掌握主动权
(1)对生产“同种产品”的主要厂家要清楚,掌握各厂家的产品情况和报价情况,以便“货比三家,好中选优”。
(2)了解“同种产品”的老用户,对他们的“成交价格”要清楚。
(3)不同时期某种产品价格变动情况要清楚。
3.“合同”采购,要做到“三落实”、“三抓紧”
(1)一般情况下,尽量与厂家合同成交。合同一式数份,交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一份,档案室一份,财务部门一份,供货方1-2份。
(2)要落实“付款方式”,坚持“货到验收合格付款”(特殊情况例外);要落实运输方式,明确厂家不能随便改变运输方式和运费支付方式;要落实“售后三包”,明确退货运费由厂家负责。
(3)抓紧对常用设备的生产厂家、价格、质量情况的分类分录。对于市场信息的变化,要抓紧进行整理、分析。同时,抓紧应用微机引进、开发适用的信息管理系统,搞好采购的现代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