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的数范文(精选10篇)
名词的数 第1篇
可数名词的复数变化规则
一、规则变化:
1.一般情况下,直接加-s,如:book-books, bag-bags, cat-cats, bed-beds 2.以s.x.sh.ch结尾,加-es,如:bus-buses, box-boxes, watch-watches 3.以“辅音字母+y”结尾,变y为i, 再加-es,如:family-families(家庭), strawberry-strawberries(草莓)
4.以“f或fe”结尾,变f或fe为v, 再加-es,如:Wife-Wives(妻子)knife-knives(小刀)Wolf-Wolves(狼)Thief-Thieves(小偷)Shelf-Shelves(架子)Life-Lives(生命)Half-Halves(半)Leaf-Leaves(树叶)
口诀:妻子持刀去砍狼,小偷吓得发了慌,躲在架后保己命,半片树叶遮目光。
5、部分以f 结尾的词只加s ,如:gulf(海湾);serf(农奴);belief(信);chief(酋长);cliff(悬崖);proof(证据);roof(屋顶)。口诀:海湾农奴信酋长,悬崖证据上顶房。
注:scarf(围巾;披风)可以先改 f 为 v再加-es,也可直接加-s。
5.以 “o”字母结尾的名词变复数:一般情况是有生命的加es,如:Negro(黑人)→ Negroes, hero(英雄)→ heroes, tomato(西红柿)→ tomatoes, potato(土豆)→ potatoes;口诀:黑人英雄喜欢吃西红柿和土豆;没生命的加s ,如:radiokangaroos;
※ 但是有的以 o 结尾的名词既可加-s 也可加-es。例如:volcano(火山)→ volcanos / volcanoes 等。
二、不规则变化:
1.名词复数的不规则变化需要特别记忆。例如:man → men, woman → women, goose → geese, foot → feet, tooth → teeth, mouse → mice,child → children, fish → fish, deer(鹿)→ deer, sheep → sheep 等。
2.初中课本中表示“某国人”的名词复数形式变化可通过歌诀记忆:中日不变英法变,其余-s 加后面。例如:Chinese → Chinese, Japanese → Japanese;Englishman → Englishmen, Frenchman → Frenchmen,;American → Americans, Rusian → Rusians, Arab → Arabs, German → Germans 等。
三、不可数名词的表达
不可数名词一般只有单数形式,没有复数形式。有些不可数名词可借助单位词(量词)来表示一定的数量。
结构:a/an/one...+量词+of +不可数名词 例如:a cup of tea 一杯茶, two pieces of paper 两张纸。
名词的数 第2篇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scar Wilde and Dorian Gray 论英汉成语翻译
The Growth of Humphrey Weyden in The Sea Wolf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175 567 12 48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代沟的不同影响研究 英汉状语语序修辞对比与翻译
On the Ways to Develop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Autonomous Ability 从主角与配角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老人与海》中的生存主题 法律英语词汇特点及其翻译
任务型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xx大学影视英语教学调查
从大卫•芬奇《七宗罪》看宗教极端主义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灶神之妻》
从“联想”看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战略选择 迷信思想起源研究
幽默元素在英语电影和电视剧中的翻译 论商标名称的翻译对品牌形象的影响
科马克•麦卡锡的小说《路》中的象征艺术手法 基督教及《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边缘人的挣扎——浅析《断背山》之恩尼斯
相同之爱,不同诠释——从美剧《吉尔莫女孩》看东西方母女关系之异同 汉语邀请行为的语用分析
论《野性的呼唤》中对人和自然和谐的呼唤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企业简介汉英翻译
简析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的浪漫主义特征 汉语中外来词的使用现状及原因 激发幼儿学习英语兴趣
论修辞格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
奥斯卡王尔德《认真的重要性》中似非而是的隽语对现实世界的重塑 视角转换理论在英文电影字幕中汉译的应用 文化差异对英语阅读的影响
A Study of Stylis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Journalistic English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的解构与重建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哈克和吉姆的人物形象分析 从十字军东征看中世纪宗教冲突
全身反应法在少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杭州英之辅EF语言培训为例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Religious Constituent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hristians 从《功夫熊猫》中试析中美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A Survey of the Manifestations of “Babel” in the Movie Babel The Self-image of Charles Dickens in David Copperfield 论《永别了,武器》的写作风格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English Proverbs and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43 浅析商务谈判中的恭维语应用
A Study on the Factors Motivating Students’ Speaking in English Clas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45 女性主义翻译视角下《紫色》汉译本对比研究
两种文化中不同的生存希望——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活着》人物命运分析为例
论《老友记》幽默字幕翻译
The Influenc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n Translation 49 分析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从目的论角度看公司网页误译 51 从颜色词看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爱默生的自然观--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论自然》 53 从《雾都孤儿》看查尔斯•狄更斯的善恶观 54 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沟通
浅谈文化差异对网络新词英译的影响 56 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若干信息处理手段 57 美国电影中的中华文化运用得与失的研究
人称代词与情态动词在英语政治演讲中的人际功能 59 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的存在主义表达 60 论《喜福会》中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61 字幕中的幽默翻译—以《老友记》为例 62 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对比及效果 63 谈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当诗意邂逅商业---解读中英诗型广告意境之美 65 《绝望的主妇》中的中产阶级女性独立意识的研究 66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 67 浅谈跨文化视角下的英汉习语互译
从《麦田里的守望者》看霍尔顿的摇滚情结 69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成长三部曲 70 隐喻视野下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比较分析 71 《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复仇动机分析 72 《希腊古瓮颂》中的艺术和永恒之美 73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74 功能对等理论透视下的影视片名翻译
解析《红字》中清教主义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浅析爱德华•摩根•福斯特《霍华德庄园》中的主题思想 77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78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隐喻研究
福克纳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和《士兵的报酬》为例 80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人物关系 81 英语委婉语的内涵
浅谈《旧约》中女性的形象和地位 83 英语中介语无标志被动语态的错误分析
A Struggle for Survival and Mastery—on Buck’s Experience in The Call of the Wild 85 论《儿子与情人》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女性主义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情态意义解读
从精神分析角度解析《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伊莎贝尔•阿切尔的婚姻悲剧 88 从话语权力的角度看电影《换子疑云》 89 中美非言语交际中的时空观差异
空间介词在英汉时间表达中的隐喻性用法对比研究 91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性格和婚姻观 92 中式菜谱的翻译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简•奥斯丁的《爱玛》中的会话含义 94 对圣经文学性之赏析
探究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从功能对等的观点看京剧术语的英译 97 浅析《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的爱情观
An Interpretation of A Tale of Two C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olism 99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简•爱》两种中文译本的比较 100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
101(英语系经贸英语)贸易壁垒下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突破之路—以华为为例 102 On the Features of African American Literature in Song of Soloman 10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04 语用预设视野下的广告英语分析
从女性主义角度对《简爱》和《红字》中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 106 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
生态翻译学视野下《背影》两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10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09 浅析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和融合 110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破灭 111 肯尼迪演讲的语音衔接分析
快乐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13 《嘉莉妹妹》的自然主义解读
论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婚姻观 116 废墟上成长起来的南方新女性 117 中西方恭维语的比较与分析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rotagonists’ Growth in Native Son and Invisible Man 119 分析年龄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论《厄舍古屋的倒塌》的哥特式写作风格 121 论苔丝悲剧的根源
英汉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123 论《宠儿》中的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成长 124
目的论指导下《页岩》英译汉中的词类转译现象 126 On Success of Gone with the Wind 127 On the Pursuit of Ideal Home in Cold Mountain 128 浅析《小王子》的象征与哲学 129 从宴客角度探究中西方文化理念的差异 130 浅析理发师陶德一剧中歌词的妙用 131 我们如何避免翻译中的中式英语 132 从中美数字谚语看中美文化的差异
从《马丁•伊登》分析杰克•伦敦的“超人”思想
A Comparative Study on Gratitude Expressing Approach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Relatives 135 谈英汉励志谚语互译
反复在格特鲁德•斯泰因的作品《三个女人》中的运用 137 《推销员之死》中主角威利的性格分析 138 《纯真年代》中爱伦和梅的对比分析
男权社会下康妮女性身份的诉求--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研究 140 《弗兰肯斯坦》的悲剧性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以《荷塘月色》英译本为例 142 会话含义的语用初探
浅析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凯瑟琳 144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词汇方面的迁移 145 从《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看文化差异
“龙”和“Dragon”的语义与文化内涵比较 147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 148 家庭生活中的瑞普凡温克尔
论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爱” 150 跨文化因素对字幕翻译的影响
151 爱丽丝•默多克《黑王子》中布莱德•皮尔森艺术观的分析 152
153 现代英语新词分析
154 浅析中美两国隐私观的差异
155 简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人格特征 156 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及改善方法 157 英汉委婉语及其相关文化心理解读 158 美国梦和中国梦的内涵对比研究
159 The Study of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Native Language on Junior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160 运用“第三空间”解析《女勇士》中的文化现象 161 The Racial Stereotypes in American TV Media 162 从依恋理论看《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悲剧性格的形成(开题报告+论)163 约翰•斯坦贝克女性观流变初探
16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65 The Comparison of Symbolic Meaning of Animals in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in the Aspect of Literary works 166 A Study of the Oedipus Complex in Sons and Lovers 167 衔接理论在科技语篇英译汉中的应用 168 《远离尘嚣》人物分析及悲剧写法 169 简析比喻在《围城》中的运用 170 从礼貌原则探析酒店服务英语 171 英语法律文本翻译原则 172 从关联理论看家庭会话冲突
173 在概念整合理论下探讨英语复合词教学 174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175 肯尼迪的政策对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影响 176 The Symbol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 177 《三国演义》不同译本中回目英译比较研究 178 浅析眼神交流在非语言交际中的作用 179 高中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 180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Methods 181 英汉句子状语的对比与翻译 182 广告英语修辞特点及其翻译
183 对《大地》中女性人物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84 言语行为理论在戏剧《芭芭拉少校》对白分析中的应用 185 《时时刻刻》中女性自我构建的研究
186 通过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弗兰纳里•奥康纳《好人难寻》的主人公性格 187 中英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
188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 189 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语篇分析和阅读理解 190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191 A Brief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D.H.Lawrence’s The Woman Who Rode Away 192 英语抽象名词和物质名词的数概念分析 193 女性意识在《红字》中的表现
194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English & Chines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195 浅谈电影台词的翻译技巧--以《追求幸福》为例 196 《老人与海》中的孤独
197 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lassrooms 198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199 英语词汇的记忆方法
数列中的数阵问题 第3篇
例1.把所有奇数排列成下面的数表:
根据规律请指出: (1) 197排在第几行的第几个数? (2) 第10行的第9个数是多少?
解: (1) 197是奇数中的第99个数.
因为上述数表中, 第1行有1个数, 第2行有3个数, 第3行有5个数, 则第n行有2n-1个数,
所以前n行中共有奇数的个数为:
因为99<99<1010, 所以第99个数位于数表的第10行的倒数第2个数, 即第18个数, 即197位于第10行第18个数.
(2) 因为前9行共99个奇数, 所以第10行的第9个数是奇数中的第99+9=90个数, 它是290-1=179.
例2.将正偶数按下表排成5列:
那么2004应该在第__行第__列.
解:由2004是正偶数列中第1002项, 每一行四项, 故排在第251行第二个.又第251行是从左向右且从第二行开始排, 故2004在第251行第3列.
例3.将自然数作如下排列:
在这样的排列下, 数字3排在第2行第1列, 13排在第3行第3列, 问:1993排在第几行第几列?
分析与解答:
不难看出, 数表的排列规律如箭头所指, (见下图1)
为了研究方便, 我们不妨把原图顺时针转动45°, 就成为了三角阵 (如图2) 。
在三角阵中, 第1行1个数, 第2行2个数, 第n行就有n个数, 设1993在三角阵中的第n行,
则:1+2+3++n-1<19931+2+3++n,
即:n (n-1) ÷2<1993n (n+1) ÷2.
用试值的方法, 可以求出n=63.
又因为1+2++62=1953, 即第62行中最大的数为1953.
在三角阵中, 奇数列的数字从左到右, 依次增大, 又1993-1953=40, 所以1993是三角阵中第63行从左开始数起的第40个数 (若从右开始数, 则为第24个数) .
把三角阵与左图作比较, 可以发现:
(1) 三角阵中每一行从左开始数起的第几个数, 就位于左图的第几列.
(2) 三角阵中每一行从右开始数起的第几个数, 就位于左图的第几行.
由此可知, 1993位于原图的24行40列.
例4.如图, 给出了一个三角形数阵, 已知每一列的数成等差数列, 从第3行起, 每一行的数成等比数列, 每一行的公比都相等, 记第i行第j列的数为aij (i≥j, i, j∈N*) .
(2) 写出aij;
(3) 设这个数阵共有n行, 求数阵中所有数之和.
(3) 设数阵中第n行的所有数字之和为An,
∴所求和S=A1+A2++An
例5.给出下列数表:
(1) 先求出S1, S2, S3的值, 归纳出Sn并予以证明.
现证明如下:
知Tn为所给数表中各数的和,
说说名词的数 第4篇
表示可以计算数目的人或物称为可数名词。
1.可数名词有单、复数两种形式:可数名词的单数形式要在名词前加 “a“或“an”;复数形式是在名词后加 “-s”或“-es”。名词复数形式有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两种,规则变化及其读音可依照下表:
2.可数名词复数的不规则变化
①改变单数名词中的元音字母 eg:
man—men, woman—women, tooth—teeth, foot—feet, goose—geese, mouse—mice
②单复数同形eg:
Chinese—Chinese, deer—deer, fish—fish, sheep—sheep
③由man 和woman构成的合成词, 每个名词都要变复数 eg:
a man doctor—men doctors, a woman teacher—women teachers
注意:有些名词表示一种物体具有不可分割的相同的两部分,在使用时只有复数形式。eg:
trousers, clothes, glasses, shorts, scissors, etc.
有些名词从形式上看是复数,实际上是单数(其后的谓语动词要用单数)。eg:
maths, physics, politics, news
3.不可数名词:表示不能计算数目的人或物,称为不可数名词。他们的前面不能用a/an修饰,没有复数形式。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都属于不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一般只有单数形式,但有其特殊用法:
(1)同一个词,变成复数形式,意义不同。eg:
food食物——foods 各种食物
time 时间——times时代
green 绿色——greens 青菜
(2)有些不可数名词用复数代指具体的事物。eg:
hope——hopes 希望hardship——hardships 艰苦
(3)物质名词在表示数量时,常用某个量词+of来表示。eg:
a cup of tea 一杯茶
seven pieces of bread 七片面包
several bags of rice 几袋大米
二、名词里的双面词
1.可单可复的集体名词
a. 被看作一个整体时,具有单数概念。eg:
His family was well known in their town. 他的家庭在家乡是名门望族。
b. 集体名词被看作若干个体时,具有复数概念。eg:
His family are waiting for him. 他的家人正在等着他。
c. 集体名词表示多个集体时,也有规则的复数形式。eg:
Our village is made up of 300 families. 我们村有300户人家。
2.具有两种复数形式的名词
a. fish在表示鱼的数量时,单数和复数同形;在表示鱼的种类时,复数为fishes。eg:
My cat had two little fish for lunch. 我的猫午餐吃了两条小鱼。
You can see a lot of different fishes in the lake. 你可以看见湖里有很多种鱼。
b. people在表示“人、人民”时是复数意义;在表示“民族”时,为普通名词,其复数为peoples。eg:
We want two more people for help. 我们还需要两个人帮忙。
There are 56 peoples in China.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
3.既可数又不可数的名词
(1)用作物质名词(不可数)用作个体名词(可数)
glass 玻璃a glass 一只玻璃杯
paper 纸a paper 一份报纸/一篇论文
iron铁an iron一个熨斗
wood木头 a wood一片树林
(2)用作抽象名词(不可数)用作个体名词(可数)
beauty美 a beauty 一个美人
youth青春a youth一个年轻人
room 空间,空地three rooms三个房间
注意:不可数名词一般只有单数形式,没有复数形式,但不可数名词可以借助单位词表示一定的数量。eg:
a glass of water 一杯水a piece of chalk一支粉笔
a cup of tea 一杯茶a tin of pork一个猪肉罐头
a loaf of bread一条面包a piece of advice一项忠告
名词的数 第5篇
“把较大数改写成用 “万”或“亿” 作单位的数”教学设计
使用范围: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74
作 者:陈霞芳
单 位:嘉兴市实验小学
撰稿时间:2011年8月
?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74例2。
? 教材分析: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首先学生需要明白,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准确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以及书写时需要使用的符号。
为了完成以上的教学任务,本节课一开始便做好铺垫:1.进一步熟练数位顺序表,明确各个数位是右起第几位。2.进行多位数的数的组成的训练。3.用万作单位、亿作单位进行改写训练,为求近似数做准备。
通过具体的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区分准确数和近似数,理解在生活实际中有时不是都需要非常精确的数据,让学生了解近似数的现实意义,明确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重点区分两种书写近似数的方法,在练习中引导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时还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用什么形式来表示近似数。
?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以及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3.让学生经历改写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4.体验数学价值,激发学习热情,感悟知识内涵。
? 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以及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区别求近似数与改写求准确数的方法。
?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备本。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课件第3、4页)
1.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中国地图)。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谁知道我国陆地总面积有多少?(生:960万平方千米。)
2.指名把它写在黑板上。
(一生板书:960万平方千米或9600000平方千米。)
3.2001年时曾做过一次全国人口调查,谁知道我国大约有多少人?(生:13亿人。)
4.指名把它写在黑板上。
(一生板书:13亿人或1300000000人。)
师:除了像黑板上的表示方法外,你还见过怎样表示?
(生上台写出另一种表示法)
5.比较:比较这两种表示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6.揭题:看来,第二种方法确实有好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把较大数改写成用 “万”或“亿” 作单位的数。(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以学生熟悉的信息作为学习素材,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大数的两种表示法。通过比较,体验学习新知的价值,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并将原有的生活经验数学化,体现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探究思辩中感悟
1.引导观察,发现改写方法(课件第5、6页)
(1)像这样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我们知道整万或整亿的数能够直接改写成以万或亿做单位的数,不是整万或 整亿的数怎么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2)木星的直径是142800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778330000千米。
它的直径是多少万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保留一位小数)
(3)小组研究。
尝试把上面两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为单位的数。
说明你是怎么想的?
(4)小结。
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加上万字。
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8位,加上亿字。
2.尝试练习,掌握改写方法。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大数还很多,我们就用刚才发现的方法将它改写一下吧!(课件第7页)
信息1:你知道吗,嘉兴的人口是多少?
师:谁知道我们学校有多少师生?(学前调查了解过)
师:一个嘉兴的人口相当于几个我们这样的学校?
师:感觉怎样?(生惊讶:哇!太大了!)
师:请大家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保留一位小数)。
(课件第8页)信息2:了解了嘉兴的人口情况,那么浙江省的情况你了解吗? 师:浙江省的人口相当于几个嘉兴呢?相当于几个我们学校呢?
(课件第9页)
信息3:把中国的人口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并保留两位小数。
师:看到了这样的人口情况,你有什么想法?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谁来说说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方法是什么?改写时应注意些什么?
【设计理念:充分发挥课本信息库的作用,利用课本提供的素材,通过与学生熟知的相关信息作对比分析,使抽象的数据形象化,枯燥的数学知识披上情感的外衣,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增长了课外知识,使数学课堂更具人文性,体现了现行数学课本丰富的知识内涵。】
三、竞赛活动中升华
(1)练习: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并保留两位小数。(课件第11页)(分组完成,比一比哪一组成功的人多。)
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面积35990平方千米。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面积34000平方千米。
(2)课本p76页第7题。(课件第12页)
(3)奇妙的世界。(课件第13页)
(出现星空图片)师:茫茫宇宙,浩瀚无边。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无数的星星在这里沿着一定的轨道不停地转动着。(出现太阳、月亮、地球三体运转图片)我们所熟悉的太阳、月亮以及我们所居住的地球都是其中之一,它们保持着遥远的距离。太阳系是这些星星中的一大群体,太阳系中有九大行星,它们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呢?请看下表。
用今天学的知识把这些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比一比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得又多又好。
【设计理念:置数学学习与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使学生高高兴兴进入数学世界,在快乐的游戏中收获着、成长着,使学生体验到“做数学”的乐趣。】
四、总结提升
小结:结合例题,常常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时,只要在“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数的后面添写“万”或“亿”字。
师: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用“万”、“亿”为单位求近似数时,要注意什么?
(1)改写后的计数单位“万”或“亿”不能漏写,如有单位名称,也不能丢掉。
(2)准确数与近似数不能混淆,即准确数要使用“=”,近似数则使用“≈”。? 板书设计:
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
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加上万字。
数万以内的数 第6篇
一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十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百
有趣的数 第7篇
太山中心学校——张宣
活动名称 :
活动目标: 对生活中的数字赶兴趣 了解数字与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联系 认识并 且能正确书写10 以内的数字
活动要素: 认读数字
辨别单双数
对数,量 对应关系的理解
活动准备: 漫画 ,数字胸卡 , 水果卡片 “车票”等
活动过程 : 一 开始部分
手指律动《数字歌》
1头牛 2匹马 3只小羊 找妈妈 4只鸡 5 只鸭 6只小鸟叫喳喳 7条 鱼8 只虾9条小虫慢慢爬 10个数字真有趣 我们一起学习它
二 基本部分
(1) 通过手指律动 引出活动主题
师: 小朋友表演的可真棒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认识 字宝宝
(2 ) 请幼儿先说说在那里见过 字宝宝
师: 在正式认识他们之前 我想先请小朋友说说你都在那里见过 他们呢
生: 闹钟 日历 电话 尺子 汽车路牌 等……
( 3 )如果没有了这些数字 我们的生活会什么样子呢
师: 生活中没有了数字 我的生活一定很糟糕 你们说呢?
生 : 我们就不知道时间 不知道几号 不知道多长不知道有几岁不 ……
师 : 既然数字宝宝这样重要 现在我们就快来认识他们吧
1 象铅笔细又长 2象鸭子水上漂
3 象耳朵听声音 4象小旗迎风摇
5 象秤钩来卖菜 6 象豆芽列嘴笑
7象镰刀割青草 8 象麻花拧一遭
9象饭勺来盛饭 10 象铅笔和鸡蛋
师: 小朋友们 说不定 这些可爱 调皮的数字宝宝已经钻进你们的 衣袖里给你们挠痒痒呢 ! 快找找看吧
生 ( 发现身边的数字贴 和水果贴) 惊喜
师: 小朋友们快告诉我 你们都找到了什么?(师让幼儿一个一 个说一说找到的数字和水果的数量)
师 : 我建议 咱们一起和他们做个游戏好不好?
生 : 好~!
(4 )游戏 “找朋友”
游戏规则: 相对的数字找到对应的水果数量
游戏目的:培养幼儿对数,量对应关系的理解
(5)游戏“快乐宝贝车”
游戏规则: 幼儿根据“车票”找座位 共同帮助没有找到座位的小 朋友找“座位”
(6 )“请你画一画”
师:我们和数字宝宝做了怎么多的游戏 数字宝宝实在是太有意 思了 咱们来画画他的样子好不好啊?
生 :好 ~! (发现描红纸 拿出描红纸和彩笔)
师: (出示田字格)一座房子真奇怪 ,墙上开着窗四块,要 问人从哪里进 从前往后第2排 小朋友 看看这个是什么?
生: 田字格
师 : 今天我们就在田字里画数字宝宝 竖起我们的小耳朵仔 细听
师:( 播放数字童谣)和小朋友一起写数字
三 结束部分
师: 小朋友今天表现的非常聪明 咱们的活动很成功 老师奖励 给你们一幅神秘的画 这幅画的神奇之处在于他是由很多 数字拼成的 那么他们都是谁呢 小朋友你们能猜出来吗
咱们下次活动一起来找找看好吗
具有“人性”的数 第8篇
历史上,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大于1的奇数象征男性,叫“男人的”;而偶数则象征女性,叫“女人的”(也有史书记载,奇数象征女性,而偶数象征男性).5是第一个男性数和第一个女性数的和,所以5象征着结婚或结合.
人和人之间讲友谊,数和数之间也会“相亲相爱”.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人常说:“××是我的朋友,就像220和284一样.”为什么220和284是好朋友呢?220除去本身之外还有11个因数,它们是1,2,4,5,10,11,20,22,44,55,110,这11个数之和恰好等于284.同样,284的因数1,2,4,71,142之和也恰好等于220.
这两个数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亲相爱,形影不离.古希腊学者把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数叫做“相亲数”,也叫做“亲和数”.
220和284是第一对亲和数.17世纪法国数学家费马找到了第二对亲和数17 296和18 416.几乎在同一时期,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指出了第三对亲和数9 363 584和9 437 056.最叫人吃惊的是,大名鼎鼎的瑞士数学家欧拉在1747年一下子给出了30对亲和数, 后来又增加到60对.当时,人们以为亲和数可能都被找完了.
谁料到,过了一个世纪,意大利年仅16岁的少年巴格尼(Nicolò I.Paganini)于1866年公布了一对亲和数,它们比220和284稍大一点,这一对亲和数是1 184和1 210.而前面提到的几个大数学家,竟无一人找到这对亲和数!
前些年,美国数学家在耶鲁大学的电子计算机上,对100万以下所有的数逐一进行了检验,共找到了42对亲和数.下表列出了10万以下的13对亲和数:
现在,人们研究亲和数主要关注两个方面:
(1)寻找新的亲和数;
(2)寻找亲和数的一些表达公式.
关于后一项工作,早在10世纪,阿拉伯学者泰比特(Thâbit ibn Kurrah)就提出了一个构造亲和数的公式:如果三个数p=3×2n-1-1,q=3×2n-1,r=9×22n-1-1都是素数,且p、q均大于2,则2npq和2nr就是一对亲和数.例如,取n=2,得p=5,q=11,r=71,则22×5×11=220和22×71=284就是一对亲和数.
在欧拉之前,人们研究的都是偶亲和数.欧拉是第一位系统研究奇亲和数的数学家.他给出了构造亲和数的一些方法,并证明了奇亲和数是存在的.例如,69 615 和 87 633 就是一对奇亲和数.
现在,人们已经知道几千对奇亲和数和偶亲和数了.
人们还发现,每一对奇亲和数中似乎都有3作为因数.1968年布拉得利(PaulBratley)和迈凯(JohnMckay)提出猜想:所有奇亲和数都是能够被3整除的.1988年巴蒂亚托(StefanBattiato)和博霍(WalterBorho)利用电子计算机找到了不能被3整除的奇亲和数,从而推翻了布拉得利的猜想.他们找到了15对都不能被3整除的奇亲和数,不过最小的一对竟然也是32位的大数.巴蒂亚托希望有人能找到比较小的或最小的.另一个未解决的问题是:一对奇亲和数中是否会只有一个数不能被3整除?
还有一个欧拉提出的问题:是否存在一对亲和数,其中有一个是奇数,另一个是偶数?因为现在发现的所有亲和数要么都是偶数,要么都是奇数.200多年来,这个问题仍未解决.
说了半天的亲和数,最后再说点别的.毕达哥拉斯学派非常崇拜36.一个原因是36等于前三个非零自然数的立方和:13+23+33=36.另一个原因是36是前四个正奇数和前四个正偶数的和:36=(1+3+5+7)+(2+4+6+8).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整个宇宙是建立在前四个正奇数和前四个正偶数之上的,数36自然就无限伟大和庄严了.如果用36作誓言,那是最可敬的誓言.
13在许多国家被认为是不吉祥的数.在这些国家,绝不允许13个人在一张桌子上吃饭;旅店也没有13层楼,只标第12层楼和第14层楼;每层楼也没有13号房间……为什么要忌讳13呢?有种说法是说耶稣有13个弟子,后来他的第13个弟子犹大出卖了他,于是数13也跟着倒大霉了.
认识100以内的数 第9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几十几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教学重点:能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这些数。
教学难点:理解几十几的意义,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的整十数。课前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首先进行摆小棒比赛,比比谁摆得又对又快。
(1)你会摆12吗?
请你说说12由()个十和()个一组成,(2)你会摆19吗?
请你说说1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19添上1根是多少?你能摆一摆20吗?(怎么一眼看出就是20)
()个十是20。
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真强,摆的真是又对又快啊!
2.谈话:像12、19、20这些数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今天我们要交一些新朋友,继续认识1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认识100以内的数)
二、探索交流 1.动手摆数
谈话:植树节到了,一(4)班的小朋友为学校栽了23棵树苗。23到底是多少呢?你能用小棒摆出来吗?
(1)请小朋友们边摆边想。怎样摆才能让人一眼就能看清楚你摆了23根呢?(2)比较摆法: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
小朋友们想到了这么多种摆法,那你觉得哪种摆法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23根? 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一捆是10根,2捆是20根,2捆和3根合起来是二十三根)谁能像她这样说给你的同桌听?
小结:一捆是1个十,两捆是2个十,三根是3个一这样摆使人一眼就看出二十三里有2个十和3个一,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23,这样摆使人一眼就看出二十三里有2个十和3个一。
(3)学生再次练习摆23 师:现在请小朋友拿出23根小棒,想想看怎样最快? 2.自主探索二十几的摆法
按要求摆数,看谁摆的最清楚!
你还会摆二十几的数,自己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说说你是怎么摆的?(指名说一说,如果没有孩子摆29,老师自己说)
3.数出“几十九”后面的整十数
(1)提问:刚才我们已经摆出2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出示图)
问: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说明29根小棒再添上一根是30根,并引导学生发现:这时,单根的小棒又满了10根,又可以捆成一捆了)
问:现在有几捆小棒,是几个十?
(2)思考:三十九添上1根是多少?四十九、五十九添上1呢?
4.认识一百
(1)你能用小棒很清楚的摆出八十五吗?试试看?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明确:8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85.(2)一边摆小棒,一边数数。(从85数到99)
先让学生看着小棒数一数,再试着不看小棒数一数。
(3)刚才小朋友已经摆出了九十九,想一想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
学生动手操作,同桌讨论。
(出示图)
问: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说明99根小棒再添上一根是100根,并引导学生发现:这时,单根的小棒又满了10根,又可以捆成一捆了)
问:现在有几捆小棒,是几个十?
师生齐数(将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
板书:10捆小棒 一百
提问:你们想不想捆满一百根呢? 提问:你发现了多少个十是一百吗? 板书:10个十是一百 提问:一百里面有()个十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提问:你能10个10个地从10数到100吗?
三、检测完善
1.“想想做做”第2题
(1)师:小朋友们爱吃香蕉吗?白菜博士给大家带来了多少根香蕉呢?请小朋友们5个5个地数,数数一共有多少根?
(2)你能5个5个地从5数到100吗? 2.想想做做第4题
问:你知道一桶羽毛球有多少个吗? 说说这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3.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老师还收藏了一些漂亮的珠子,大家看,你能帮我数一数一共有几十颗吗?有什么好办法呢?怎样数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明确:每数十颗圈一圈。学生完成交流。
4、猜猜我是谁
我比39多1,我是()。
我比 60少1,我是()。10个十就是我,我是()。我和88相邻,我是()或()。
四、总结提升
能被3整除的数 第10篇
3.作业:课本 P55:5,6,7。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能被2和5整除数的特征之后,学生易产生看一个数的个位数字来判断它能否被3整除的错误。因此,在新课前设置了让学生按个位数寻找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在此设疑,可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使他们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能同时被2和3;3和5;2,3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都以练习形式出现,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进而归纳出相应的特征。
新课教学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感知。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出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
第三部分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用各位数字和进行判断时较为简便的方法,认识能同时被两个或三个数整除数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