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农场范文(精选8篇)
示范农场 第1篇
关键词: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创建
1 继续保持全国农垦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AAA称号的基本情况概述
1.1 农垦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基本情况
创业农场于1968年建场, 农场管辖区面积530 km2, 总人口1.6万人, 下辖14个场直单位, 8个农业管理区, 水稻面积3.73万hm2, 农机总动力18.23万k W, 农业动力机械4 741台, 配套农机具17 634件, 有先进水田插秧机2 261台, 大中型轮式拖拉机1 732台, 大中型收割机558台 (套) , 目前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在99%以上。
1.2 保持农垦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AAA称号必要性
(1) 农场以创建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为契机, 充分体现垦区农机管理的“五统一、五规范”职能, 促进农机和农业新技术的应用, 是实现现代化大农业的必要条件。
(2) 通过规模化专业化种植, 降低农机作业成本, 以促进相关行业在技术上的相互协调和配合, 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
(3) 农机标准化不但为扩大规模、满足市场和职工需求提供了可能, 也为提高产业竞争创造了条件, 同时有利于实现科学管理和提高成本管理。
(4) 农机标准化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 有利于稳定和提高农产品、工程及服务的质量, 促进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提升企业综合能力, 增强职工素质, 提高企业竞争力。
(5) 通过农机标准化建设, 有利于保障安全生产, 保护人机安全, 维护消费者权益。
2 农垦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工作情况
2.1 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
(1) 创业农场现有标准化农具停放场20处, 现代化农机管理中心1处, 面积130 002, 农具场总面积:252 962 m2, 有收割机库房4栋, 面积2 286 m2;插秧机库房23栋, 面积8291m2;拖拉机库房8栋, 面积1 930 m2;油料库5处, 面积389 m2;库房总数35处, 总面积12 896m2;办公室18处, 859.5 m2;警卫室21处, 面积618 m2;刷车平台18处, 面积759.5 m2。
(2) 创业农场机务区库房内部结构合理, 库房内通风良好、地面平整、室内外整洁, 设置规范的消防工具箱, 消防工具齐全有效。
(3) 创业农场的修理小区进一步标准化, 规范化, 制度化, 为创业农场农业机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创业农场有5家农机科指定的农机维修场所, 方便农户维修改装机具及机车保养, 农机科定期与安全办、工商部门进行联合检查, 对不符和要求的及时进行整改, 整改合格后再进行验收。
(4) 农机具执行入场入库统一停放保管制度, 入库率达到98%以上, 每个农具场都配有一名警卫人员, 对入场入库农机具进行管理。
2.2 农机具标准化
(1) 创业农场农机具配备合理, 同时建立健全机车修理技术档案。
(2) 创业农场加大农机更新扶持力度, 2016年在充分利用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扶持政策的基础上, 农场又出台扶持政策, 给购机户一定的补贴, 对购机资金有困难的购机户, 与银行协调贷款, 鼓励种植户购买先进农机具。2016年共累计投入资金3 200多万元, 其中:国家补贴资金990万元, 购进各类农机具216台件, 其中购进高性能插秧机59台, 国产大中型拖拉机152台, 轮式收割机15台。新度系数达到0.78以上。
(3) 机务区内停放的动力机械保持“五净”、“四不漏”和“一完好”, 作业机具达到“三灵活”、“五不”和“一完好”的技术要求。
2.3 田间作业标准化
(1) 创业农场根据本场实际情况, 符合水稻种植要求, 建立健全作业质量标准, 为农业生产做技术性指导, 共建立水稻电动精量播种机、整地作业、水田搅浆整地作业、水稻撒肥机作业、水稻插秧作业、水稻侧深施肥插秧作业、水田弥雾机作业、水稻割晒作业、水稻直收及拾禾和翻地作业10个质量标准。
(2) 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农机户认真填写工作日记, 单车有核算, 严格按照农场农机作业操作技术标准作业。
(3) 农机具配比达1∶3, 充分显示出农场机组配套合理保持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避免长期超负荷或轻负荷作业, 有利于节能减排。
(4) 作业质量合格率达100%。制定了农业机械田间作业质量验收制度, 作业完成后, 由农场生产指挥部进行抽查, 基层各管理区作业质量验收小组进行全部验收检查, 并填写作业质量验收单, 在全年的检查中合格率达100%。
(5) 农场参加农机标准化创建活动, 水稻生产全过程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
(6) 制定了统一的作业收费标准, 实行优机、优质、优价政策。严格按照师市制定的《田间作业标准亩折合系数收费标准》和创业农场《农机作业收费标准》执行计算和收费。
(7) 服务用户满意率达98%。每年农场进行满意率调查, 并对评分记录进行汇总分析, 作为农场全年工作评价的重要依据。
2.4 农机具维修保养标准化
(1) 农机具统一修理、统一标准, 冬修、夏修和日常修理相结合, 归类挂牌摆放, 统一喷漆, 修理完毕检查验收, 明确责任, 确保合格率在99%以上。
(2) 农具厂建有维修保养车间, 规范维修间规章制度, 维修保养流程图上墙, 对动力机械及配套农机具做规范的保养及维修。建立了农机具保养、维修、保管、操作规程, 按时按规范操作, 建有维修记录技术档案。
2.5 管理体系建设
(1) 建立农机标准化管理机构, 机构职责明确, 责任到人。制定农机管理办法, 农机作业标准, 收费标准, 管理制度等。
(2) 围绕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创建活动, 制定下发了农机标准化活动方案, 同时下发文件到各个单位, 落实农机标准化建设。
(3) 鼓励农机职工积极参与标准化活动, 利用广播、网络、手册等宣传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的创建。将农机标准化创建要求发放至每位农机户, 深入连队和田间地头, 对广大农机手、农户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农机标准化知识宣传教育。
(4) 开展农机标准化培训, 利用科技之冬、现场会和电视讲座等形式, 分别对农机管理干部和农机操作人员培训1 831人次。专家授课详细讲解了农机标准化管理标准和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范围、补贴程序、购置补贴机具种类等内容, 并发放了《农机操作标准》手册和宣传资料等。培训后考试, 考试合格证照齐全, 才允许上岗。
(5) 创业农场还通过三体系认证, 连续八年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体系认证, 使农机标准化建设更加规范。
2.6 规章制度建设
制定了农机岗位责任制度、机务区管理制度、作业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安全生产制度、职业保护规定、维护修理制度及信息档案管理制度。
2.7 安全生产措施
常年坚持开展农机百日安全活动, 积极开展安全周、安全月活动和农机安全生产大整顿活动;加大清理“黑车”、“非驾”和查处、纠正安全隐患的执法力度;加大机车牌证检审力度, 禁止未登记落户农业机械和无驾驶证人员参加农机作业;协同有关部门, 加强联合执法;强化安全教育签字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状制度;加强对外来参加作业人员和机械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拖拉机、收割机注册登记 (挂牌) 98%以上, 机车检验合格率98%以上、安全教育率100%。农机安全设施、反光标识等齐全有效, 全年无农机生产死亡事故发生。
2.8 新技术、新机具推广
截至2016年底, 创业农场农机具保有量已达到21 375台 (套) , 其中, 动力机械4741台, 配套农机具17 634台 (套) , 农机总动力达18.23万k W, 机具新度系数达0.78以上。
截至2016年5月创业农场共推广引进购进各类农机具216台件, 其中购进高性能插秧机59台, 国产大中型拖拉机152台, 轮式收割机15台。农机具的大力推广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创业农场的农机装备水平。
2.9 队伍建设
(1) 建立健全农机管理体系, 农场成立了由场长任组长, 主管农机副场长副组长, 农业科、财务科、计划科、安全办等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2)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 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方向, 农场不断引进高学历人才, 加快科技人才的培养。目前农场有农机管理人员54名, 其中农机科6名, 农机副主任8名, 农机助理8名, 农机技术员22名, 均为大专以上学历。
(3) 开展不定期农机人员岗位培训, 驾驶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 农机维修从业人员持证上岗达100%。
2.10 岗位职责建立
建立各岗位的工作标准, 包含标准化管理岗位的职责, 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 自查自检, 年终按标准化条例进行考核, 使岗位工作标准落到实处, 推进农机标准化工作的全面、优质和高效开展。
创业农场继续保持全国农垦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AAA称号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帮助下, 在专家指导组的悉心指导下过程中, 及时查找不足, 解决问题, 在生产中应用标准、检验标准、创立标准, 积累了宝贵经验, 为精准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也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工, 将克服困难, 弥补不足, 更加努力的开展好农机标准化的创建和应用工作, 为垦区大农业的腾飞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农垦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2]《全国农垦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创建实施方案》的要求.
[3]《创业农场农机标准化创建实施方案》.
[4]《关于对农垦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创建重要环节的几点工作建议》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张希志) .
[5]《全国农垦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创建内容及验收说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庄卫东) .
示范农场 第2篇
为了抓好有机食品工作的落实,我园区根据兵团绿办有关文件要求,严格执行有机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努力创建标准化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现将近一年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创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1.狠抓标准化生产管理,确保有机食品质量安全。在基地生产管理体系建设上,我们按照集中连片、合理规划、规模发展的原则,进行生物有机肥示范,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设置频振式杀虫灯。建立了“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技术规程、统一统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有机食品“统一”生产管理制度,有效组织农户生产。
2.公布基地严禁使用各种含有化学药品的农药名单。制定有机食品投入品管理制度,对基地农田实行拉网式检查,严格监督控制投入品的使用。
3.狠抓培训工作,请专家授课形式,对基地生产人员、技术员进行有机食品知识培训。加强对培训记录的收集整理,建立培训考核制度。
4.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有机食品质量安全。为了堵塞管理环节上的漏洞,我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有机食品质量管理手册,基地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有全套档案,加强农户有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
二、存在的问题
1、由于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尚处于创建阶段,广大农户对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及其作用认识还不够深刻,生产经营行为还比较被动,自觉遵守有机食品原料生产技术标准的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有机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涉及面较广,内容较多、技术要求较高、管理严格规范,需要大量的资金及技术手段做保障,但限于我地区经济并不十分发达,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十分有限,检验检测设备等必备生产条件建设投入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正常需要。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大力普及有机食品知识,继续建立健全各项生产管理制度、投入品监管制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落实基地各生产单元专职监督管理人员,探索基地农户规范管理的有效形式,强化合同约束力,确保有机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2.进一步加强业务知识培训,狠抓档案记录、整理,建档工作,规范管理,有效监管。
3.努力调动企业进行有机食品生产的积极性,及时抓好有机食品认证申报工作。
通过自查,我们认为各项制度建立健全,措施落实到位,档案管理规范,项目建设符合验收标准要求,希望上级部门能够及时组织验收工作,以便促进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
示范农场 第3篇
关键词 甘蔗 ;新品种 ;金光农场 ;比较试验 ;种性
分类号 S566.1
Characteristics of Sugarcane Varieties of the Fourth National
Demonstration at Guangxi Jinguang Farm
YU Fengliang1) LEI Chonghua1) WANG Lunwang2)
LI Tinghua1) DENG Yuchi2) LI Yangrui2)
(1 State Farm of Jinguang, State Farm Bureau of Guangxi, Nanning, Guangxi 530042;
2 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 / 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Sugarcane Genetic Improvement,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Agricultural Ministry Key Laboratory for Guangxi
Sugarcane Biotechnology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Nanning,Guangxi 530007)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garcane varieties from Guangxi, Yunnan, Fujian and Guangdong provinces on the fourth national demonstration, a sugarcane variety comparative test was conducted on plant and first ratoons crops from 2013 to 2014 in the Jinguang far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uitang 32 was increased 0.3% by 110.5 t/hm2 on the average of cane yield and 4.9% by 16.36 t/hm2 on sugar yiel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ROC22. From November to January, the average of Sucrose content of Guitang 32 was 14.81% and higher than CK 0.65 percentage. The Guitang 31 was increased 2.4% by 112.9 t/hm2 and 2.9% by 16.06 t/hm2 on the average of cane and sugar yield, 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ROC22. The average of Sucrose content of Guitang 31 was 14.23% and higher than CK 0.03 percentage during November to January. These two varieties were performed on higher yield, higher sugar, better ratoon ability,higher resistance to drought, diseases and pests and mechanical injury, comparing with CK. As commercial cultivations, both of them were suitable for Jinguang farm and others sugarcane plantation with same type climate and soil conditions. Guiliu 2 and Funong 41 could be further experimented and demonstrationed as good ratoon and high-sugar varieties, bu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revention of smut.
Keywords sugarcane ; new variety ; Jinguang Farm ; comparative test ; characteristic
广西年甘蔗种植面积达100多万hm2,占全国甘蔗种植面积的68%左右,蔗糖产量约占全国的70%,是中国第一大、世界第二大产蔗产糖省(区)州。但近年来,甘蔗品种单一化已成为影响广西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ROC22的种植面积占广西甘蔗总面积的68.2%,部分市县蔗区达90%以上,品种单一化使蔗区抵抗自然灾害(寒害、旱害)和病虫害的能力下降,宿根能力下降,导致广西甘蔗总产连年下降,单产从2008~2009年榨季的79.5 t/hm2下降至2010~2011年榨季的54.8 t/hm2[1]。金光农场是广西农垦系统甘蔗种植面积较大的蔗区,是广西甘蔗生产实现机械化程度最高的蔗区,但与广西其他蔗区一样,存在着甘蔗品种单一和更新缓慢、品种退化等问题,造成原料蔗糖分降低,原料蔗加工成本过高,制糖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力低[2],因此,金光农场为了推广种植一些高产、稳产、高糖、宿根性好、适合机械化生产的优良甘蔗新品种,于2013~2014年对桂糖31号、桂柳2号、粤甘39号、云蔗99-598和福农41等9个中国最新育成的甘蔗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以明确这些品种的种性表现,为其在该蔗区和其他同类型蔗区的种植推广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地概况
2013~2014年在广西农垦国有金光农场进行了1 年新植1年宿根试验。试验地为多年连作甘蔗的红壤旱地,土壤肥力为中等水平,其各种主要养分含量分别为全氮0.108 g/kg、全磷0.075 g/kg、全钾0.759 g/kg、有机质28.6 g/kg、速效氮71 mg/kg、速效磷8.5 mg/kg、速效钾139 mg/kg,pH 4.61,在广西蔗区具有较大的代表性。
1.1.2 试验材料
参试甘蔗品种9个,其中桂糖31号、桂糖32号为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近年育成的新品种,粤甘39号、粤甘42号由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提供,云蔗99-598和云蔗05-49为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提供的近年育成的新品种,福农41和福农0335为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研究所提供的近年育成的新品种,桂柳2号(柳城03-1137)为广西柳城县甘蔗研究中心提供的近年育成的新品种,对照种为中国当家品种ROC22。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新植试验小区行长10 m,行距1.20 m,每小区种4行,小区面积48 m2,每小区下种560个芽(280个双芽段,每公顷下种量为11.655万个芽),随机排列,3次重复。基肥:每公顷施复合肥(农场自产,N、P、K总有效成分25%)为750 kg、钙镁磷肥750 kg、蔗丹37.5 kg,盖土、淋水、喷除草剂阿特拉津后盖地膜;追肥:于5月23日每公顷施尿素450 kg、钾肥300 kg、复合肥750 kg。在新植蔗人工砍收测产后及时对宿根蔗进行清理和破垄松蔸,其他田间管理与新植试验相同。
1.2.2 项目调查
调查项目包括:新植发芽率、分蘖率、宿根发株数、苗期螟害枯心苗率、有效茎数,每年11月至翌年1月份采样分析甘蔗蔗糖分,试验期间调查黑穗病、锈病田间自然发病情况及抗风抗倒情况和空蒲心情况。砍收前每小区连续测定20株蔗株的株高、茎粗,砍收时测定每小区蔗茎产量。
1.2.3 数据处理
采用DPS统计分析软件[3]对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甘蔗蔗茎产量
从表1可以看出,9个参试品种的新植试验平均产蔗量都不及对照种ROC22,其中桂糖31号和桂糖32号分别达到124.4 t/hm2和121.8 t/hm2,比对照分别减产6.4%和8.35%,桂柳2号比对照减产12.5%,差异都不显著;福农41等其它品种较对照的减产幅度分别达到19.9%~29.9%,差异极显著。宿根平均产蔗量最高的是桂糖31号,比对照ROC22增产15.9%,差异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其次是桂糖32号,比对照ROC22增产13.4%,差异达到5%的显著水平;再次是桂柳2号,比对照ROC22增产8.0%,差异不显著;福农41比对照减产8.5%,差异不显著;其余品种比对照减产14.0%~29.0%,差异达到5%的显著水平或1%的极显著水平。新植宿根总平均产蔗量超过对照ROC22的只有桂糖31号和桂糖32号,但差异都不显著;桂柳2号比对照减产4.4%,差异不显著;其余品种比对照减产15.3%~29.5%,且差异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表1)。
2.2 单位面积糖产量
各品种单位面积产糖量的变化趋势与甘蔗产量的相近。各参试品种的新植试验平均产糖量都不及对照种ROC22,其中桂糖31号和桂糖32号分别达到17.56和17.77 t/hm2,比对照分别减产5.8%和4.7%,桂柳2号比对照减产10.9%,差异都不显著;粤甘39号和福农41分别比对照减产17.0%、18.1%,差异达到5%的显著水平;其余品种比对照减产24.5%~30.1%,差异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宿根平均产糖量最高的是桂糖32号和桂糖31号,比对照ROC22分别增产19.2%和16.1%,差异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桂柳2号比对照ROC22增产9.3%,差异不显著;福农41和云蔗05-49比对照分别减产7.1%和10.7%,差异均不显著;其余品种比对照减产14.8%~29.6%,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新植宿根总平均产糖量超过对照ROC22的只有桂糖31号和桂糖32号,但差异都不显著;桂柳2号比对照减产2.9%,差异不显著;其余品种比对照减产13.8%~29.8%;差异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表2)。
2.3 甘蔗蔗糖分表现
纽荷兰助力甘肃示范农场创建 第4篇
牧草机械是纽荷兰的核心产品之一,其牧草设备在全国牧草种植区都深受用户好评。而黄羊河合作社购置的纽荷兰新一代FR青贮收获机,配备了行业中顶级的发动机,集标配探测器、自动磨刀系统、自动润滑系统以及定刀调整等多种青贮收获核心技术于一身,是纽荷兰成熟先进的青贮收获技术的代表机型。2013年纽荷兰青贮收获机帮助合作社收获甜糯玉米秸杆492.67hm2 (7 390亩),收获甜高粱93.33hm2(1 400亩),九台车实现营业收入达313万元。合作社凭借青贮收获机优异的性能与卓越的表现为广大农场职工带来更高效的生产力和更丰厚的收益,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合作社服务市场。
在合作社实际应用过程中,纽荷兰农业机械凭借其高效稳定的作业性能,获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纽荷兰四轮驱动拖拉机发动机采用电控高压共轨、涡轮增压技术,具有功率提升功能,动力强劲;闭心式液压主泵,带有电子力、位调节功能,对各种重型悬挂农具的适应性更好,配合社内购入的灭茬耙、动力耙和翻转犁等农具,完美胜任了犁地、耙地和开沟等多种作业。2013年合作社3台纽荷兰拖拉机总犁地2 097.87hm2(31 468亩),耙地1 855.80hm2 (2 7837亩),开沟167.13hm2 (2 507亩),工作效率和作业质量均获得用户高度认可。
此外,纽荷兰作为农业机械行业的领导者,不仅以优异的产品性能确保了生产进度,更是以优质的客户服务赢得了用户的广泛好评。纽荷兰专业的售后服务及备件保证,为用户放心作业提供了可靠保障,及时解决问题,定期进行培训,使每一台机械都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为广大农场职工带来更多收益。
中德现代化示范农场项目深入推进 第5篇
中德现代化示范农场是由中德两国农业部共同合作的项目。2008年9月,中国农业部牛盾副部长与德国食品、农业和消费者保护部议会国务秘书米勒博士正式签署合作协议。该项目由GFA咨询公司统一协调,德国农业协会(DLG)和AFC国际咨询机构联合执行,吸引了中德双方多边合作伙伴的参与,包括5家德国农机企业克拉斯(CLAAS)、格力莫(GRIMME)、雷肯(LEMKEN)、莫克(RAUCH)和莫纳森(MONOSEM)。
成果斐然前景乐观
德国联邦食品、农业与消费者保护部(BMELV)国际司的Schmied先生在开幕致辞中肯定了示范项目取得的成绩。项目运行至今,在农机和农艺方面不断钻研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农机耕作技术,并综合研究土壤肥力监测、育种、耕整地、施肥、植保和作物收获等技术,逐渐探索出适合中国北方农场的耕作模式和作物生产计划。
项目经理布恩格(Horst Bunge)先生在会上介绍了示范项目的运行状况和未来前景。据布恩格先生介绍,示范项目的前3年里,一方面对整地、耕种、施肥、收获和植保等整个生产体系下的农业机械进行了特性和功能方面的考核,并着力培训农场员工全面掌握农机的操作、维护和故障排除等技术,使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得以真正在示范农场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为此而兴建的中德示范农场农机示范培训中心已于2009年10月底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另一方面,项目对整个生产体系从整地到耕种以及收割等的农艺技术都进行了检验。谈到示范项目取得阶段性成功的原因,布恩格先生指出,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示范项目甫一开始就非常注重对于土壤养分、结构、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并把研究结果作为耕整地、施肥和植保等计划的依据。同时,布恩格先生对于项目未来的发展前景感到乐观,他相信,在中德双方合作伙伴的努力下,通过不断调整农机耕作技术和完善农作物种植的过程控制,逐步优化农场的运营管理计划,使项目真正成为中德农业合作的“样板”。
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
作为中德农业合作与交流的平台,示范项目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与国内农业专家开展对话。2010年7月6日和7月12日,在德国农业协会(DLG)的精心组织下,示范农场连续举办两届“田间日”活动,向前来参观的政府代表、农机企业、研究人员和媒体等综合展示农业机械设备、田间农艺技术以及项目取得的成果,受到高度赞誉。为增强农艺交流,项目先后举办以作物生产、植保和土壤肥力监测等为主题的研讨会,力邀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农业院校的资深专家现场交流,共同为这块“试验田”出谋划策。
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示范项目两次“走出”甘河,先后参加了“第五届中国黑龙江(北大荒)国际农机展”(2010年8月)和“第六届中国(江苏)国际农机展”(2011年4月),使项目的知名度遍及大江南北。同时,示范农场积极实施“人才合作战略”,2011年,示范农场与中国农业大学积极开展人才交流合作,,吸收中国农业大学派遣博士生前往示范农场进行试验研究,是中德农业交流走向人才化和深度化的典例。
示范农场 第6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5—2016年在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黄海分公司进行,试验地前茬为水稻,土壤性质为黏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7%,速效钾含量为228 mg/kg,速效磷含量为12.1 mg/kg。试验地播种前耕翻土地,肥料按照尿素705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进行施肥。小区小麦品种为徐麦32,大区种植品种为淮麦22。
1.2 试验设计
小区试验于11月3日播种,设2个处理:喷施新美洲(A1)和对照(CK1),面积各3 333.33 m2。大区示范于12月18日播种,设2个处理:喷施新美洲(B1)和对照(CK2),面积各3.33 hm2。试验田和示范田块均于苗期、拔节期和扬花期用新美洲星900 mL/hm2对水450 kg/hm2进行叶面喷施,CK用清水进行叶片喷施。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SPAD值测定:在不同的生育时期采用日本Konica Minolta SPAD-502叶绿素计对小麦旗叶进行测定,每个处理重复30次,取平均值。小麦性状的测定:每个处理选取代表性地块3个点,每个点取1 m2,调查穗数;随机选取30株,调查株高、穗长、小穗数、无效小穗数和穗粒数,并脱粒,折合12.5%水分后计算产量。实收计产:实收360 m2面积的小麦,测量其含水量并计算折合成标准水分的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美洲星对小麦叶片SPAD值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喷施新美洲星后的旗叶的SPAD值在各个时期均高于CK,且在大区试验中,6月10日SPAD值仍维持在40以上。
2.2 旱情调查
2016年3—4月期间,田间已经达到干旱程度,严重影响到了小麦的生长发育。3月20日和4月1日0~15 cm含水量分别为52.7%和43.7%,均显著低于此期小麦正常生长发育适宜的70%~75%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达到轻度和中度干旱。但是田间调查发现,喷施新美洲星处理的根系发达、个体健壮,干旱表现不明显;而CK处理叶片叶色淡绿,部分干黄,卷叶如针状,旱情严重,有减产甚至绝产的危险。
2.3 新美洲星对小麦植株性状的影响
喷施新美洲星对株高和无效小穗数影响不大,处理A1、CK株高分别为64.54、64.38 cm,无效小穗数均为1.67穗;但是喷施新美洲星能增加麦穗的长度、小穗数和穗粒数,处理A1分别为6.64 cm、14.33穗、28.37粒,较CK分别增加了9.8%、9.1%和8.1%。
2.4 新美洲星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据试验结果,基本苗均为455.7万株/hm2,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理论产量、折合实产CK1分别为628.2万穗/hm2、26.24粒、43.03 g、7 093.05 kg/hm2、6 029.1 kg/hm2,处理A1分别为688.05万穗/hm2、28.37粒、43.75 g、8 539.95kg/hm2、7 258.95 kg/hm2,较CK1增加9.5%、8.1%、1.7%、20.4%、20.4%。表明喷施新美洲星通过增加穗数和穗粒数使得产量提高。
2.5 新美洲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小区试验和大区示范田块的喷施新美洲星处理均比CK增产。喷药处理在小区试验田和大区示范田较CK分别增产16.8%和10.9%。
2.6 新美洲星对小麦渍害补救效果
由于操作不当,田间麦田受到水淹1~2 d,渍害严重。喷施新美洲星的田块,麦苗叶色转正,根系得到恢复,发生大量新根,受灾颓势得到缓解,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理论产量分别为591.kg/hm2、25.3粒、43.12 g、6 447.45 kg/hm2,较未施用新美洲星的田块568.5万穗/hm2、24.6粒、42.53 g、5 947.8 kg/hm2显著提高,使该生产区的小麦产量得到有效保障。
3 结论
示范农场 第7篇
邹平县孙镇的这家雷沃示范农场, 是国内首家由农机企业参与建设的示范农场。场长王允泉告诉记者, 除了是这家农场的场长他还是雷沃农业装备在滨州地区最大的经销商。在国内农业装备龙头企业福田雷沃重工的支持下, 王允泉的全泉农机合作社以经济手段为依托实现了对周边土地的顺利流转, 形成了拥有超过两千多亩土地的大农场, 实现了现代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农场农业建设运营的有效嫁接和深度融合, 开辟出了一条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新模式”。
“允泉模式”, 雷沃示范农场建设运营蓝本
2013年7月29日, 在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 雷沃示范农场邹平县孙镇全泉农机合作社农场正式揭牌成立。
近距离探访王允泉的这家雷沃示范农场的经营模式, 记者了解到, 这家示范农场实现了以经济化手段进行农村土地的顺利流转和规模化运营。目前, 该农场经营模式按照土地与经营者的关系紧密程度分3个层级“农机租赁土地托管经营土地流转经营”, 被当地人称为“允泉土地流转三步曲”, 而这种源自王允泉和雷沃共同探索的雷沃示范农场的建设模式, 也成为雷沃示范农场今后建设运营的蓝本。
“允泉土地流转三步曲”是王允泉多年经营农机合作社的经验总结。农机租赁, 就是与农业种植企业、流转土地户合作并签订协议, 协议期内负责提供整套农机设备并收取租赁费用, 属于土地流转的初期阶段;土地托管就是对其他种粮大户或家庭农场等客户进行接收托管土地, 协议一年一签。协议期内土地经营 (耕、种、管、收) 由公司负责, 粮食全部归流转户所有, 公司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 属于土地流转的中期阶段;土地流转就是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 合同期内土地使用权归属公司并由公司负责土地经营, 每年按协议给予农户一定经济补偿。
对于“允泉土地流转三步曲”的这套理论, 王允泉感触良多。他告诉记者:“那时候为了扩大农场土地流转面积, 想了很多方法, 碰了很多壁, 最后才研究出这么一个方法, 就是先流转合作社社员家的土地, 形成规模, 产生效益后再去发动合作社社员去公关’他们家的亲朋好友, 然后慢慢地一步一步形成了现在的农场规模。”
记者了解到, 土地的集中流转是发展现代农场农业, 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商品化经营的首要条件, 而现实情况是农村有地没人种, 农场想种却没有地, 成为现代农场农业扩大规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王允泉对此也深有感触:“做示范农场, 最难的不是农机和农业生产资料, 只要资金充足这些都不成问题, 最关键的是土地流转集中问题。虽然现在农村的年轻劳动力越来越少, 留守老人种地也挣不了多少钱, 但现在包地却不是那么容易, 种田养家、安居守地’的思想根深蒂固, 给钱一般是两年一签, 给粮食一般是十年八年一签, 而且像一二百亩的地块协调起来相对不是非常困难, 但是能连成片的一两千亩地就成一个大问题了!”
雷沃示范农场邹平全泉农机合作社农场的诞生是首先依托于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机合作社, 在农机合作社的基础上以经济手段吸引和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集中, 以农机合作社为基础平台搭建起了规模化经营的农场, 依靠耕种管收运全程机械化作业方式, 将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农场生产组织形式的深度嫁接融合, 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 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将成为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又一重要方式和路径。
雷沃示范农场揭牌仪式及标准化示范农场建设运营座谈会活动现场
“这些土地经过流转统一经营管理后, 承包方到底收益如何?被承包土地的农户家庭收入又如何呢?”记者还是充满疑问。
“2012年秋收后我算了一笔账, 单从亩产量方面就能比农户自家种植提高10%以上, 收入比较可观, 一亩地我们合作社能挣两三百块钱。对于被承包土地后的农户来说, 他们收入就更加可观了。我给你算一笔账, 一亩地产550 kg玉米, 1 kg玉米2.2元, 这样就是1 210元, 除去水费、种子费、化肥、农药等, 一亩地能剩下800元就非常不错了。而我们合作社承包过来以后呢, 与用户签订合同, 每年会给用户粮食400 kg/亩, 其中小麦200 kg/亩、玉米200 kg/亩, 这样大约有850元, 比他自己种地赚的还多, 另外他可以再出去打工赚钱, 这不就是双份收入啦。”王允泉告诉记者。
大农机与大农场的珠联璧合
我国目前的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不低, 但是机械化水平的质量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记者了解到, 雷沃示范农场不单实现了对土地的顺利流转, 对于推动农业机械标准化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雷沃示范农场的建设运营, 首先对于福田雷沃重工来说, 能够更好地对产品做适用性研究, 结合土地的规模、农艺条件和作业工况, 对产品作更好地优化与匹配, 设计开发更加适用农业标准化的作业机械, 推动产品升级。尤其是示范农场在实施农机具作业过程中通过持续对比实践探索农机具使用效果, 为先进农机具的开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输入, 从技术层面推动农机产业的发展, 结构进一步优化的农业装备的标准化, 在助力我国农机现代化发展方面也会有重大贡献。
福田雷沃重工向首家标准化雷沃示范农场发放支持资金
另外, 雷沃示范农场的成立还能够解决“农机农艺融合”这个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大问题。雷沃示范农场其成长原动力来自于农机化作业, 农机合作社对农机化生产技术的掌握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在过往一家一户土地分散经营的状态下, 农机只能被动适应各地千差万别的农艺, 不利于规范化标准化农业生产的开展。但在规模化生产的土地上, 则可以充分借鉴吸收国内外农机农艺融合的先进经验, 以科学规范的农艺来更好适应大规模农机化作业的要求, 实现农机与农艺的深度结合, 进一步推动标准化种植, 实现标准化作业,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我们在示范农场利用两块地专门种植玉米做过对比实验, 一块地运用农机进行标准化作业, 一块地运用人工作业, 秋收后, 我们发现前者能比后者的亩产量提高10%以上, 单单是这块效益也相当可观啊!”王允泉场长告诉记者。
业内专家也表示, 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对于粮食的产量和收益提高的确非同凡响, 非常明显的例子就是有关部门调研分析曾发现, 黑龙江农垦一个国营农场的大豆平均亩产量就比当地分散作业非标准化种植的大豆平均亩产量高20%左右, 这就是规模化土地上进行标准化农业经营的明显优势。
2013年将建30家雷沃示范农场
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先导, 逆向整合流转土地, 发展现代农场农业, 实现大农机与大农场, 农机和农艺的深度嫁接和融合, 从而实现农机与农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无疑初步探索出了又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雷沃示范农场的这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将会在国内农机行业起到表率和示范作用。
“2013年,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 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一号文件’的精神将促进农业生产的升级, 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在这种大环境、大背景下, 福田雷沃重工也适时提出了雷沃农业装备示范农场’建设的业务模式创新战略安排。邹平县孙镇全泉农机合作社农场的建立, 也响应了福田雷沃重工业务模式创新的战略安排, 福田雷沃重工鼓励经销商以土地流转、托管经营等多种模式, 建立雷沃示范农场, 在推动雷沃产品升级的同时, 实现雷沃、用户、经销商和政府四方共赢’, 继续在服务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健康持续发展不断做出新的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福田雷沃重工董事长、总经理王桂民信心十足。
示范农场 第8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位于正阳关农场二分场, 前茬旱直播水稻, 土质为砂浆黑土, 含有机质17.06 g/kg、有效磷13.14 mg/kg、速效钾116.24 mg/kg, p H值6.99, 地力中等。供试小麦品种为春性品种轮选22, 目标产量6 750 kg/hm2。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 个处理: 新美洲星拌种, 播种量 (337.5kg/hm2) 比常规播量减少10%, 分别于拔节期和扬花期各叶面喷施1 次新美洲星900 m L/hm2 (A) ;新美洲星拌种, 播种量和施肥量均比常规减少10%, 分别于拔节期和扬花期各叶面喷施1 次新美洲星900 m L/hm2 (B) ;不拌种, 正常播种量 (375 kg/hm2) , 喷施等次等量清水为作对照 (CK) 。
1.3 试验实施
大田示范田种子用新美洲星拌种。每50 m L新美洲星对水拌5 kg种子拌匀晾干后播种, 现拌现种。于11 月20日播种, 按试验设计进行。2 月24 日, 示范区小麦进行新美洲星返青、拔节期间喷水量300 kg/hm2, 喷新美洲星900m L/hm2+尿素3 kg/hm2, 对照喷清水。4 月29 日示范区结合“ 一喷三防” 喷新美洲星900 m L/hm2+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 kg/hm2、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 g/hm2、 磷酸二氢钾2.25 kg/hm2, 喷施药液300 kg/hm2;对照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 kg/h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 g/hm2, 不加施任何叶面肥, 喷药液300 kg/hm2。调查叶龄、分蘖、长势情况, 统计茎蘖数, 收获时实割测产, 并按照上交农场统计实际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麦生长情况
播后45 d ( (2013 年1 月10 日) 平均叶龄仅为2.5 片左右, 无分蘖发生, 各处理苗情无明显差异。剥查发现处理A、B有芽鞘节分蘖发生, 芽鞘分蘖比对照明显。越冬至返青期 (2 月16 日) 对示范片小麦进行系统调查。各处理叶龄均在4.0, 相当接近。 处理A单株茎蘖数为1.46 个, 平均838.5万个/hm2, 次生根为2 条;处理B单株茎蘖数为1.45 个, 平均777 万个/hm2, 次生根为2 条; CK单株茎蘖数为1 . 37个, 平均789 万个/hm2, 次生根为2 条。处理间基本相当。返青至拔节期 (进入2 月以后至3 月上旬末) , 气温较常年偏低。处理A、B和CK叶龄均为5.3 左右, 相当接近, 处理A平均1 236 万个/hm2, 处理B茎蘖数为1 209 万个/hm2;CK茎蘖数为1 173 万个/hm2。 处理间茎蘖苗数和目测田间长势差异不明显。3 月21—25 日示范片小麦陆续进入拔节期, 4 月25—28 日进入抽穗期, 4 月29 日小麦普遍处于扬花盛期。
2.2 小麦冻害情况
2 月低温各处理间均无冻害现象发生, 4 月4 日的低温冻害在各处理有不同程度发生。4 月10 日调查结果表明, 处理A、B冻害发生率为0, CK冻害发生率为6%, 冻害级别1级 (抽穗时5%植株小穗发生冻害) 。
2.3 小麦产量情况
5 月25 进行示范片小麦预测产。6 月3 日实收计产, 采取对角线取样法, 每处理选择3 个有代表性的样段, 每个样段量取2 m2, 实收称重, 把3 个样段产量平均, 按含水量13%折算, 即为该处理平均产量。产量调查结果见表1。
试验结果表明, 在晚播小麦生产上施用新美洲星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晚播小麦由于前茬腾茬晚, 小麦播种时已过适播期, 年前只能达到齐苗的要求, 生长量极少, 苗情达不到安全越冬的要求, 使用美洲星拌种能够有效抵御越冬期低温冻害和倒春寒的侵袭, 确保晚播小麦安全越冬和增加对春季倒春寒的抵抗能力。就产量结果看, 在本试验中, 处理A、B产量都明显超出CK, 显然效益产出远高于CK;处理A和处理B的产量相差2%, 由于投入不同, 这就表现出处理A和处理B的效益产出差别不明显。
3 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