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青岛版有答案)(精选10篇)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青岛版有答案) 第1篇
一、探究填空。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塑料袋会上升,纸蛇会旋转,这是因为它们都受到了答案上升的力的作用。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所发明的答案就是一种原始的热气球。
3、热气球之所以能上升到很高的空间,是因为受到了答案上升的力。
4、充气跳跳球能够弹起,汽车轮胎能减轻颠簸,这些都是答案作用的结果。
5、气球在撒气的同时会被推出一段距离,这是答案力作用的结果。
二、探究选择。
1、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是答案。
① 中国 ② 印度
2、空气受热后体积会答案。
① 膨胀 ② 缩小
3、热气球升空是因为受到了答案的作用。
① 热空气上升力 ② 空气弹力
4、篮球能在地面上弹起是答案作用的结果。
① 升力 ② 弹力
5、火箭起飞是因为受到了答案的作用。
① 弹力 ② 反冲力
6、两块带水的平板玻璃合在一起,人们就不容易把它们掰开,这是因为答案的缘故。
① 两块玻璃相互吸引 ② 大气压力
三、探究判断。
1、热气球之所以能上升,是因为受到空气向上使之升高的力的作用。(答案)
2、我国古代发明的原始的热气球叫做松脂灯,又叫孔明灯。(答案)
3、直到18世纪后期,欧洲才发明了热气球,比中国晚了很多年。(答案)
4、皮球中充气比较多,弹力也就比较大。(答案)
5、家庭厨房的抽油烟机安装在炉灶上方,是因为热空气上升的缘故。(答案)
四、名词简答
大气压力:
答案
五、列举
1、列举人们利用热空气或控制热空气的事例:
<<<12&答:
答案
2、列举人们利用空气制造弹力的事例:
答:
答案
六、观察实验
1、篮球内充入空气的多少不一样,篮球的弹力也不一样?请你设计一个对比实验证明。
答:答案
2、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吗?请你设计实验证明。
答:答案
七、思考回答
1、解释救生圈能救人的秘密?
答:答案
2、解释自行车能减震的幽缘由。
答:答案
八、自己动手做一个孔明灯,试一试它能否飞起来。
材料:薄而不透风的纸、细竹篾、细铁丝、酒精、脱脂棉、吸管。
第一步:先把细竹篾弯成圈状,两端插入吸管中,形成一个圆形(注意圆形不要太大)。
第二步:把两根细铁丝呈垂直状固定在圆形竹篾上,在圆形竹篾中心形成一个十字。
第三步:把薄而不透风的纸裁成4个稍大一些的梯形,边与边粘牢,形成一个桶状,并把大口处用一正方形纸封住,把小口处固定在圆形竹篾上。
第四步:把浸满酒精的脱脂棉固定在铁丝形成十字的中心。
做好后,找了一块空地,点燃蜡烛,孔明灯真的慢慢飞起来了。哈哈。<<<12&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青岛版有答案) 第2篇
空气和水的力
单元分析:
本单元由《热气球上升的秘密》、《充气玩具里的科学》、《小火箭》、《瓶“吞”鸡蛋的秘密》、《水流有力量》五科组成,主要研究热空气上升、压缩空气有弹性、反冲、大气压力、水流的力量等方面的内容。
本单元内容紧紧围绕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压缩空气有弹性、反冲、大气压力和水流有力量等知识点展开探究,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对比实验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为今后进一步探究有关水的其他特征奠定基础。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以“水和空气的力”为主线串联为一体,第一课《热气球上升的秘密》主要是探究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了解热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充气玩具里的科学》、《小火箭》主要是探究压缩空气有弹性和反冲现象,了解火箭的工作原理,学习制作小火箭。《瓶“吞”鸡蛋的秘密》主要引导学生探究大气压力的存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水流有力量》主要是探究水流的力量及水流力量的两面性。
课时安排:8课时
13、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要从提出问题开始,能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进行比较;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并做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意识到要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指导学生认识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大塑料袋、蜡烛、火柴、无底铁桶、碎纸屑、剪刀、卡纸、录象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热气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展示热气球的图片)提问:认识这是什么吗 ?(热气球)讲述:这些年来热气球在航空,体育和娱乐活动等方面有着广 泛的应用,国际航空联合会还组织热气球的有关比赛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五彩缤纷的热气球在空中飞)提问:刚才,在录像中,大家看到热气球可以自由上升,那在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与热气球道理一样,会上升呢?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升的事例.提问:那你能根据刚才列举的事例,猜测一下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吗?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
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热气球上升的原理
谈话:桌面上给大家准备了许多实验材料,你能根据刚才的猜
想设计实验,使塑料袋升起来或使彩纸屑飞舞起来吗?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验计划.提问: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研究计划
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实验方案,组与组之间进行相互纸以及补充, 教师给与适当的指导.谈话: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提醒注意事项:1,仔细观察现象.2,及时做好记录.3,注意用火安全.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交流:那个小组愿意到台前来演示一下你们的实验过程呢?
小组展示实验.教师随机提问;袋子鼓起来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气体体积膨胀.)思考讨论:袋子为什么会升上去? 彩纸屑为什么会飞舞起来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研究结果.师总结并板书: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当热空气上升时,就会推动袋子上升,或使纸屑飞舞了.三、了解热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我们的生活中那些地方利用了热空气会生生的原理呢?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交流结果.四、制作热空气动力玩具
谈话:大家想亲自动手做隔热气球驱动的玩具吗?你可以参考有关的资料或老师提供的制作方法,进行你们的制作活动.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学生制作并交流,展示热驱动玩具.五、拓展活动: 课下自己试着制作一个热气球,互相比比看,看谁的飞的高,飞的时间长.教学反思: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在其中学到怎样去探究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这样在教学中不是只交给学生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和领会了科学学的学习方法,14、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1、在探究活动中,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了解空气被压缩后有弹性和反冲力的性质及应用。教学重点:
了解压缩空气有弹性,反冲。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具准备: 篮球:6个(其中一个气不足);气球:若干个;光盘:4个;胶带:4个;小刀:4把;注射器:5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玩玩具吗?
师:今天我们也来玩玩具,我们不仅要比一比谁玩得有水平,还要比一比谁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多。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种玩具,如果你们认识就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好吗?
师点击屏幕依次出现玩具图片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都需要充气。)
师:这些玩具都需要充气,我们把它叫做充气玩具,充气玩具不仅给我们带来快乐,里面还隐藏着许多科学道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充气玩具里的科学(板书课题)
二、探究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1、探究压缩空气有弹性 玩皮球
师:拍一拍我们带来的球,你有什么发现? 生分组拍球
汇报感受:(用力越大球弹得越高。)比一比,谁的球弹得高? 师宣读比赛规则,课件显示:(1)、两名选手单手拍球,规定次数下球弹得高者获胜。(2)、四人分组比赛,其余同学大声加油。比赛结束后
师:请获胜的同学说一下此时的感受。(获胜同学,输的同学分别说说感受。)师:大家能帮输的同学找找原因吗?它们到底输在哪里?
(得出:他们用的球气不足,弹性差)。师:怎样使球的弹性变好呢?(给他充气。)师生共同给球充气。
输的同学再次拍球,球的弹性很好。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说明球会弹起来是谁起主要作用?是球的外壳还是里面的空气?(里面的空气。)
师:我们身边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我们叫做压缩空气。
师板书:压缩空气 演示压缩空气实验 生自己体会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压缩空气有什么性质?(有弹性)。
2、探究反冲性质 玩气球。师:刚才的活动中,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小小的一个问题却发现了充气玩具的一个大秘密,真是了不起。下面这幅图上,同学们在干什么?(出示书中玩气球的图画。)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许多气球,还有其他一些材料,同学们可以将材料自由组合,用你最喜欢的方法玩气球。
学生选取材料,自由的玩气球。提示玩得过程中注意解决以下问题:(1)、气球的运动与什么有关系?为什么?
(2)、气球运动的方向与气喷出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汇报展示
学生说自己的玩法。
结合自己的玩法解释以上问题。
(气球的运动与气球里喷出的气有关系,因为气球运动时有气丛气球口喷出。气球运动的方向与喷气的方向相反。)
师:向刚才那样,当气球里的气向某个方向喷出,气球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反冲。(板书:反冲)
3、总结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你认为充气玩具里有什么科学?(压缩空气有弹性。反冲。)
三、生活中的应用 师: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是充气的,除了我们玩的篮球,气球,你还见到过哪些?
课件出示充气物品。学生说说为什么充气。
四、拓展创新
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玩具小气枪。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五、全课小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在其中学到怎样去探究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这样在教学中不是只交给学生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和领会了科学学的学习方法,15、小火箭
教学目标:
1、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地小火箭科技作品,并能对自己制作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2、愿意合作交流;关心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了解反冲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 可乐瓶
双面胶
硬纸、白乳胶、气筒、制作小火箭的温馨小提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有关火箭的知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搜集的有关火箭的资料。
生汇报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师:火箭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 生:(根据反冲原理做成的。)
二、制作小火箭
1、师:你们想不想自制一个小火箭?(想)师把制作小火箭的材料展示出来,分发给小组。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说一说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火箭,并把你们认为最好的一个制作方案选出来,在全班进行交流。
师:你觉得制作小火箭时,应注意什么? 生讨论后回答(注意安全,注意小组合作„„)
2、制作火箭的种类
水火箭
气火箭
火火箭
3、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并出示温馨小提示: 水火箭——在瓶中装入约四分之一的水,然后向瓶中充气,当气压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将瓶塞子鼓开,水在气体压力下喷出,从而推动小火箭升空。
气火箭——在常态下将火箭扣在大可乐瓶上,使接口处保持密封良好,然后突然用力挤压可乐瓶,瓶中的气体瞬间从瓶口喷出,从而给小火箭以动力。
火火箭——利用燃烧不强烈的火药(如火柴头)塞入制作的箭体,做好引线,点然后,靠火药燃烧的喷发力使火箭升空。
三、发射小火箭
1、小火箭发射比赛,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2、发射时如果出现问题,教师及时纠正。让学生看一看制作时有没有密封好接口,防止漏气;火箭各个部分的大小、轻重、长短、粗细、形状有没有搭配好等。教师小结:影响火箭发射远近的因素有哪些。
四、评价小火箭 学生评价自己的火箭。
五、课堂总结
1、观看火箭发射后,学生谈感受。
2、教师进行科学教育。
六、课外活动 课后,请同学们改进自己的小火箭,使它更实用,飞得更高。对火箭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收集我国自行研制发射火箭的有关资料。
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经历知识方法的产生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16、瓶“吞”鸡蛋的秘密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能对研究过程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及应用。教学重点及难点:
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及应用。教学准备:
玻璃杯、硬纸板、吸盘、火柴、熟鸡蛋、广口瓶、吸管、注射器等。
教学过程:
一、魔术表演,提出问题
师:老师带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瓶“吞”鸡蛋。板书:瓶“吞”鸡蛋。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广口瓶,一个剥了皮的煮鸡蛋,现在老师把鸡蛋放在广口瓶上,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鸡蛋大,瓶口小,鸡蛋没有掉下去。)
师:哪位同学把鸡蛋按一下,看能按下去吗?(生按,不能按下去。)
师:刚才同学们用了很大的力也没把鸡蛋按下去,现在老师通过魔术表演瓶“吞”鸡蛋(指板书),让广口瓶把鸡蛋给吞下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
(师操作:把燃烧的纸条放进瓶里,鸡蛋就掉下去了。师:那看到这种现象,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一定想知道广口瓶为什么能把鸡蛋吞下去?)师:同学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当老师把燃烧的纸条放进广口瓶内,广口瓶就把鸡蛋给吞下去了,这里面到底蕴涵着什么秘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瓶“吞”鸡蛋的秘密。——板书:的秘密
二、猜测瓶“吞”鸡蛋的秘密
师:首先让我们来猜一猜,广口瓶之所以能把鸡蛋吞下去,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师:是瓶子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生讨论后猜测(可能和空气有关)。
师:好,刚才同学们对瓶“吞”鸡蛋作出了自己的猜测,那到底是不是就像同学们说的这样:和空气有关,是空气给了鸡蛋一个力,把鸡蛋给推下去的呢?这节课,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空气是不是真的具有这种本领:能够产生一种力量。来,看看实验盘里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
(玻璃片、纸片,注射器、饮料瓶、吸盘、食盐水瓶、胶囊、吸管、小管子。)
三、制定实验操作计划
师:实验材料,老师给大家准备好了,现在,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该怎样充分利用这些实验材料来玩一玩证明空气是不是具有一种力量。小组内商量商量。
师:商量好了吗?哪个小组最想把你们的锦囊妙计告诉大家?
生可能答:
1、在杯子里装满水,压上硬纸片,然后倒过来,看看纸片和水会不会掉下来。
2、用吸盘使劲在玻璃上一按,看看吸盘能不能吸在玻璃上。
3、在食盐水瓶里装满水,用橡皮塞塞住,插上吸管吸水,看能不能吸到水。
4、用注射器吸水,把活塞向外一拉,看看吸到的水会不会流下来。
5、在饮料瓶里装上矿泉水,用吸管吸一吸,体验一下是怎样吸到水的。
6、用胶囊吸手背„„
师:在玩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不要被玻璃割伤手。
2、不要把水洒在别人衣服上。
3、不要打碎器皿,防止刺伤。
4、不要把水洒在桌面上,影响其他的实验效果.5、在做吸水实验一定要用矿泉水来做,因为矿泉水比较干净、卫生。
师:那这节课我们就好好玩一玩,来体验体验吧!
四、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小组长要做好分工,选出记录员、汇报员,当然这两位同学也可以当实验员,小组长过来把记录档案领回去,随时将你们的玩法和发现记录下来。
生自由玩,师巡视。(约8分钟)
五、汇报交流实验成果
师:请同学们停下来,把实验成果放在桌子上,汇报一下你们的收获。(生举手,指一生上台)
1、把吸盘使劲往玻璃上一按,发现用很大的力才能把吸盘和玻璃分开。
2、杯子吸纸片,发现倒过来,纸片没有掉下来,水也没有流下来。
3、食盐水瓶吸水,发现怎么吸也吸不到水
4、瓶口没有瓶塞,一吸吸管,把吸管里的空气吸出来,水就在大气力量的作用下压入到我的口中。
5、用注射器吸水,往外拉活塞,吸到水,发现水没有流下来。
6、一捏胶囊,把里面的气体捏出来,就在大气力量的作用下,紧紧地推在皮肤上„„
师:刚才我们汇报和演示了这么多玩法以及发现,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所有这些实验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小组内展开讨论并汇报。(共同的特点是:①都受到了大气的力量。②里面的空气都被挤出来。)
师:当物体内的空气减少或被排出以后,这个物体会很明显的受到来自大气的一个很大的作用力,这个很大的作用力,在科学上我们称为大气压力。(板书:大气压力)
师:结合着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同学们说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拿一个吸盘吸玻璃演示转换不同的角度)比如说吸盘吸玻璃,现在平放,转换角度:90度、180度、一圈,吸盘还是牢牢的吸在玻璃上,这说明方向是怎样的?(板书:大气压力是来自四面八方的。)
师:(总结)刚才,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验(指板书)知道了空气中存在着大气压力,而且还知道了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对于大气压力的验证,在300多年前,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了人们相信大气压力的存在,曾经设计了一个伟大的实验,播放马德堡半球实验。
师:总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这个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力的存在。那空气中为什么会存在着大气压力呢?大气压力与地面高度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看一下课本上给我们提供的资料。
师:展示课本资料。(小资料)谁来读? 小资料:
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因大气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做大气压力,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越小。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师:通过这则资料,让我们对大气压力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现在,同学们知道瓶“吞”鸡蛋的秘密了吧?
(是因为把点燃的纸条放进广口瓶内,因为纸团燃烧需要氧气,所以广口瓶内的空气减少,里面的大气压力减小了,鸡蛋在外面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压入广口瓶内。)师:看来瓶“吞”鸡蛋的秘密,我们确实解决了,其实,利用大气压力,不仅仅能让广口瓶“吞”鸡蛋,生活中,还有好多地方利用了大气压力的原理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谁能举例说明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运用?(1、抽水泵是靠地面上的大气压力把地下的水抽上来的。
2、吸管挂钩。
3、钢笔吸墨水„„)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猜想——探究——体验的过程,自己验证出了空气中存在着大气压力的结论,揭开了瓶“吞”鸡蛋的秘密,老师真为同学们的勇于探索,善于实践的学习精神感到高兴。
六、拓展与创新
师: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瓶“吐”鸡蛋,板书:瓶“吐”鸡蛋,我们知道(拿瓶子和鸡蛋),鸡蛋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广口瓶“吞”下去了,有什么办法,在保证瓶和鸡蛋都完整无损的前提下,让广口瓶把鸡蛋再吐出来呢?
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下思考,找出方法,下节课请同学们来表演小魔术瓶“吐”鸡蛋。
教学反思:通过严格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在其中就会学到怎样去探究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
17、水流有力量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水流有力量;水位高,水流的力量大;流量大,水流的力量大。
2、指导学生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
3、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水从高处流下来的流量比从低处流下来力量大。
教学难点: 总结使小水轮转动快的两个因素:水位高,流量大。课前准备: 课件、水槽、铁丝、剪刀、易拉罐、水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海浪冲击岩石、瀑布飞流直下、水电站开闸放水、漂流等情景。
问:通过这段资料,你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回答引入课题,师并板书:
二、探究活动
1、指导学生做水冲小水轮实验,认识水流有力量。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水流的力量有大有小。
3、指导学生发现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因素(1)水位高低的对比实验
①强调用小孔的易拉罐水冲小水轮,使小水轮转动起来。②用小孔的易拉罐水冲小水轮,想办法使小水轮转得快。③小组讨论: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发现易拉罐举得越高,小水
轮转动得越快。
④提问:为什么易拉罐举得越高,小水轮转动得越快?(生答)
⑤教师总结并板书:水位高,小水轮转动得快的结论。(2)流量大小的对比实验
①用两个不同流量的易拉罐水,在同一个高度进行冲小水轮的实验。
②在小组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发现大孔的易拉罐水流的多,小水轮转
动得快。
③讨论:为什么水流的多,小水轮就转得快?(生答)
④教师总结并板书:流量大,水的力量就大,小水轮就转得快。
4、兴趣活动,游戏比赛
(1)找两个身高不同的学生参加比赛。
(2)高个使大孔易拉罐,矮个使小孔易拉罐,同时进行冲小水轮实验。
(3)学生观察:哪个小水轮转动得快?
(4)提问:为什么高个同学冲的小水轮转动得快?(5)总结比赛结果:水位高,流量大,水流的力量就大,所以小水轮就转
得快。
5、利用水力
讨论:水流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课件展示:水流的力量在生活中的应
用。
6、制作一个小水轮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制作。
三、拓展:
教师介绍:2002年夏季,我国利用小浪底水力枢纽工程,首次对黄河进行
调水调沙实验
教学反思: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上,严格遵循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观察提问----假设与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达交流----知识运用。这样在教学中不是只交给学生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和领会了科学学的学习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将来进行科学研究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四单元复习课(3课时)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识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
2、了解空气被压缩后有弹性和反冲力的性质及应用。
3、了解反冲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4、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及应用。
5、指导学生认识水流有力量;水位高,水流的力量大;流量大,水流的力量大。课时分配:3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复习阶段。首先我们一起复习有关第四单元《空气和水的力》。二)复习本单元的知识
1.根据问题提纲进行复习《空气和水的力》。1)出示问题提纲。学生自己复习。学生根据问题提纲自己进行读书复习。
同学们,我已将本单元的复习提纲列在黑板上,请同学们根据这个问题提纲自己进行读书复习。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复习。2)检查复习情况
下面我们就你们的复习效果检查一下。教师指名进行提问检查。
3)在提问中,发现的不足进针对性的复习。学生根据提问情况进行复习。老师随机进行检查。
第二课时
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集锦
52.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是什么?答:热气球点火后,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重量变轻。这时热气球受到的浮力大于受到的重力。所以热气球会上升。
53.抽油烟机为什么按在炉灶的上方?答:因为炒菜做饭产生的热空气重量轻,往上升。这样安装正好能把油烟抽走。54.怎样制作孔明灯?答:用竹条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灯笼。点燃下面挂盘里的松脂,孔明灯就会升上天空。55.比较中国和欧洲发明热气球的早晚。答: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早在五代时期就制作出孔明灯。在欧洲,人们直到18世纪后期才发明了热气球。
56.举出利用热空气会上升的实例。答:热气球升空,孔明灯升空,纸蛇会旋转,都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实例。57.压缩空气具有什么特点?答:压缩空气有弹性,能反冲。58.举出压缩空气有弹性的实例。答:充气跳跳球,汽车内胎,充气蹦蹦床上。这都是应用压缩空气(有的弹性)的性质
59.举出压缩空气能反冲的的实例。答:喷气式飞机,火箭升空。这都是应用了(反冲力)的作用。
60.救生圈、橡皮舟,为什么要充气?答:救生圈,橡皮舟充气后重量增加很少,而体积增加很多。在水中会受到很大的浮力,并且还有弹性。
61.喷气式飞机、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答:喷气式飞机、火箭的燃料点燃后,产生大量的气体向后喷发,会产生巨大的的反冲力,推动喷气式飞机、火箭飞上天。
62.什么叫叫大气层?答: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
63.什么叫大气压力?来自哪个方向?答:因为大气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做大气压力。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64.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请你设计实验证明。答:现在玻璃杯内倒满水。将纸板盖在玻璃杯上,杯口不要有气泡。先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慢慢松开手,纸板并没有掉下来。将玻璃杯口朝向前后左右,纸板也没有掉下来。说明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65.在地球上,大气压力处处相同吗?举例说明。答:在地球上,大气压力不是处处相同。例如:沿海地区海拔低,大气压力大。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压力小。66.举出大气压力在生活中 的应用实例。答:水泵抽水。吸盘挂衣钩。滴管吸药水。钢笔吸墨水。瓶吞鸡蛋。
67.瓶吞鸡蛋的秘密是什么?答:把点燃的纸条放入瓶里,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跑出瓶外。盖上鸡蛋后,里面的空气逐渐降温,体积缩小,压力变小,外面的大气压力大。从而把鸡蛋压入瓶中。
68.怎样把鸡蛋吐出来?答:把瓶子倒过来,让鸡蛋卡紧瓶口,往瓶子上淋热水。
69.你能修复踩瘪的乒乓球吗?答:盆里倒上热水,把乒乓球放到盆里烫。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就把乒乓球撑起来。70.判断对错:进入太空的宇宙飞船(不会)大气的压力。()
71.水流力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答:与水位高低、水流大小、水速快慢有关。
72.水流力量给我们带来利弊各举三例。答:有利的方面:发电。灌溉,黄河调水调沙。有害的方面。冲毁房屋,水土流失,海啸带来灾难。
第三课时
一、填空:
1、大气层有(2000~3000千米)厚,离地面越高,空气越(),大气压力越()。大气压力来自()。
2、空气受热后体积会()、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
3、因为大气层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做()。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大气压力来自()。
4、水流能够产生力量;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有水位和()。
二、选择
1、人们利用水流力量的事例是().A、水泵抽水 B、水力发电 C、人工降雨
2、水冲击水轮转动,应用了()。A、水的浮力 B、水的压力 C、水流的力
3、火箭的发射是利用了()。
A、压缩空气有弹性 B、压缩空气有反冲力 C、热空气会上升
4、钢笔吸水是利用了()。
A、压缩空气有弹性 B、大气压力 C、热空气上升
5、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力()。A、越大 B、越小 C、大小没变化
三、简答
2、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3、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大气压力?
四、实验回顾
1、在做瓶“吞”鸡蛋的实验时,用火柴点燃一张纸,放到广口瓶里,让后迅速将剥了壳的熟鸡蛋小头朝下塞严实瓶口,观察鸡蛋位置的变化。实验现象是。实验结论是。
2、我们在做压缩空气实验时,将注射器活塞抽出,吸进空气,然后将注射器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出口,用力向下压注射器的活塞,等压不动时松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实验现象是。
与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阅读牛 第3篇
作家笔下的动物都栩栩如生,形象可爱。写好动物其实也不难,首先是要爱它,然后要仔细观察它,包括它的生活习性等。同学们可以尝试尝试。
牛,我很熟悉的。第一,我属牛。第二,我有头小铜牛,我非常喜欢它。
我十岁生日那天,爷爷对我说:“今天是你的生日。你属牛,我就把这头小铜牛作为礼物送给你。”说完,就把一头金黄色的小铜牛递给了我。
小铜牛好看极了。它有壮实的身骨,稳健的腿脚,尖利的犄角,灵巧的尾巴。爷爷说:“牛的尾巴不仅可以用来驱逐蚊蝇,还时常用来鞭策自己啊!”真的,我意外发现:那条牛尾巴似乎在左右鞭打自己,让它的四肢更使劲地朝前蹬。爷爷还说:“牛是踏踏实实苦干的动物,是从不喜欢偷懒的。”我越发对这头小铜牛感兴趣了,爱惜地用绸布把它包好,放在写字台上。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青岛版有答案) 第4篇
1. 阅读微型语段,回答(1)—(4)题。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liàn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吗?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gài是不行的。(选自课文《端午的鸭蛋》)
(1)给加下划线字注音。
A.东晋_______B.卷子_______
(2)按拼音写汉字。
A.liàn[ ]囊B.大gài[]
(3)请在田字格内写出两个与“囊萤映雪”词义相近的成语。
(4)请谈谈你了解了“囊萤映雪”这一典故后的感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回忆课文有关知识,选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
A.《云南的歌会》字里行间洋溢着沈从文对自然、人、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B.《端午的鸭蛋》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特点,我们从中品尝到了人生的滋味。
C.萧乾的《吆喝》写的是现实生活中业已渐行渐远的“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
D.冯骥才的《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
3. 请在下面语段的“□”内填写恰当的短语,以展示歌会酬和的方式。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选自《云南的歌会》)
4. 某理发店打出了这样一则广告:“美丽从头开始。”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请说说其中的妙处,然后根据这一职业的特点,拟写一副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仿照句中加横线的部分,补全句子,要求句式相似,意旨相通。
我爱读书,经常在书的海洋里遨游。读《西游记》,我仿佛跟随孙悟空去西天取经,领略了他斩妖除魔的高超本领;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全诗句,并指出它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
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下面四个句子中,反映出我国古代民风民俗的一句是( )
A.沙场秋点兵 B.零丁洋里叹零丁
C.箫鼓追随春社近 D.闲来垂钓碧溪上
8.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陕北民歌“信天游”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过去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再现。过去和现在,陕北民歌“信天游”都以它那高昂的气势、悠扬的旋律和催人泪下的真情感动着不同时代的人。但是,由于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陕北民歌“信天游”同样面临着危机,特别是年轻一代对艺术的时尚化追求,更使得陕北民歌处于被冷落的境地。
材料二:我国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已被确立;2005年12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1)阅读了上面的材料后,小明和萧军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小明认为应该保护“信天游”,保护传统文化;萧军则认为时代总是在发展的,总会出现新的艺术形式,不需要保护“信天游”。你的观点是怎样的?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增强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不超过2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及分析
(一)阅读《云南的歌会》选段,回答9—11题。
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9. 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选段用了很多笔墨描写景色,这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何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选段的场面描写在写作方面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端午的鸭蛋》选段,回答12—18题。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12. 依次填入文中“□”内的动词,恰当的一项是:( )
A.绕灌扔抵B.绕装丢顶
C.缠装扔顶D.缠灌丢抵
13.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端午节的哪些风俗?这些风俗反映了家乡人怎样的心理与追求?
风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与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既然文题为《端午的鸭蛋》,作者为什么用大段文字来写家乡端午的其他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对施放“黄烟子”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一种燃放的炮仗。B.用以熏除室内的害虫。
C.用来避邪。D.给小孩练习写字。
16. 这段文字写家乡风俗是从成人还是孩童的视角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作者在选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在你的家乡,人们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对过端午节,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外美文《坐歌堂》,回答19—24题。
坐歌堂
张喜洋
在川西北农村,至今仍保留着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坐歌堂”。
姑娘出嫁的前一天晚上,众多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早早聚在女方家的院子里,摆上十几桌酒席,在四川叫做吃“十大碗”。顾名思义,“十大碗”就是每桌限定十个菜,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四川的传统菜,像扣肉、东坡肘子、墩子肉等。这些菜都是厨师用竹制蒸笼蒸出来的,空气中弥漫着四川特有的咸菜香。土制的高粱酒香在席间弥漫,混合着菜香味儿,夹杂着锅碗瓢盆交响曲,渗和着乡亲们的欢声笑语,婚庆气氛格外热烈。孩提时代的我,觉得那就是农村最美好的生活。
“十大碗”刚一散席,只见三四张八仙桌往堂屋正中并排一放,两边都摆上长条木凳,供大家围坐。这时,出嫁女由村中两个年龄较长的姑娘陪伴着坐在八仙桌的最上方,“坐歌堂”节目就要开场。
“坐歌堂”开场时有个规矩:大家得合唱一首歌,由村中比较有威望的长者主持,随后他宣布:“‘歌堂’开始,‘东方红,太阳升……’预备起!”黑夜中的山村被悬挂的煤油灯照得通明,这里便开始成了歌的海洋,因此,当时村里的男女老少没有不会唱《东方红》的。
虽然没有任何伴奏,但是这朴素的歌声余音绕梁,在充满浓雾而又潮湿的夜空中穿行,久久回荡在山谷中,乡亲们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欢乐。
接下来,便开始你一首、我一首竞唱。往往这首歌的最后一个字还没有唱完,那首歌在另一个角落里已开始唱了起来。歌唱者不分男女,不分尊卑长幼,不设任何奖励,反正谁的歌唱得最多,嗓门儿最亮,谁得到的掌声就最多。歌曲类型不限,不管老歌新歌儿歌,只要你不停地唱,争着唱、抢着唱,就可以通宵达旦,乡亲们越是掌声雷动、呐喊声声,主人家就越高兴,也越觉得自己有面子。有时大家因为一首歌谁先唱、谁后唱竟然争得脸红脖子粗,不过大家并不真正生气。那热烈的场面,绝不亚于港台明星的演唱会。
还记得当年奶奶唱的那首古老的川西北情歌:“陈妹儿生得一枝花呀,花呀,李哥儿看了很爱她呀,爱她呀,爱她就爱她呀,请到我家耍,说来就要来哟,我在家里打草鞋呀,打了三双零一只呀,伊儿呀儿哟,把草鞋打好了呀,我就接你到我家呀……”
长大成人后,我一直在南方的城市间穿梭,十余年没回家乡参加“坐歌堂”了,想必乡亲们“坐歌堂”的热情一定会不减当年吧!
19. 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坐歌堂”开始的时候,大家合唱《东方红》,寄托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文章结尾写奶奶唱情歌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孩提时代的我,为什么“觉得那就是农村最美好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男女老少合唱《东方红》的时候,作者说“这里便开始成了歌的海洋”,这样写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本单元结束后,任课教师组织了“到民间去采风”的活动,请把你“采撷”到的“风”写下来,与同学们共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从以下文题中任选其一,完成作文。
作文(1) 题目:我家乡的__________节
写作前请先补全题目。要体现出家乡过这个节的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抒发自己的感情。
作文(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给“健康”下过一个定义:健康不仅仅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
陶行知认为“健康先健心”。
罗曼·罗兰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
请以“健康”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
②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1)A. j€靚B. ju€鄋(2)A.练B.概(3)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牛角挂书悬梁刺股(写出两个即可) (4)略。2. D3. 见景生情 互嘲互赞4.这则广告运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表明经过理发后人就会变得美丽,另一方面暗指重新开始。这一广告语指出了理发的作用,强调了理发的必要性,获得了形式美、意境美的效果。对联:换新颜从头开始,改旧貌以剪收场。5.略。 6.除却巫山不是云 出自元稹的《离思》。 7. C 8. 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1)示例:①我认为应该保护。因为“信天游”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就是保护我们的民族之根。“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②我认为不需要保护。因为历史总是在向前发展的,“信天游”也有其局限性,如果它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应该被自然淘汰。(2)略。
二、9. 山路漫歌10. 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出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为赶马女孩子的歌唱创设了动人的场景,使赶马女孩子的歌唱与山鸟的鸣唱相应和,交织成一首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11.示例:场面描写要做到点面结合。12.D13.风俗有: 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⑥放黄烟子;⑦午饭要吃“十二红”。心理与追求:避邪祛灾,祈福吉利、美食健体、喜庆红火。14.写家乡端午的其他风俗是为下文写咸鸭蛋作铺垫,也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恋乡情结。单是故乡一个小小的鸭蛋,就让作者难以忘怀了,何况其他呢!15. B16. 从孩童的视角写的。这样写使家乡风俗更显淳朴,使文章更生动有趣,更有人情味。17. 流露出对淳朴欢乐的童年生活、对丰富奇妙的家乡习俗的怀念之情。18. 略。19. 排比;增强语势,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写出了婚庆的热闹气氛。20.不但营造出“坐歌堂”的气氛,而且表达了对毛主席的怀念、感激之情。21. 将文章情节推向高潮,增添了文章的情味。22. 因为“坐歌堂”表现了淳朴的民俗风情。23.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参加合唱的人员多,歌声高,热情饱满。24. 示例:贴春联;闹花灯;吃年夜饭。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青岛版有答案) 第5篇
一、填空
1、要想知道矿物的硬度,我们可以采用()()等去刻划矿物,判断其硬度。
2、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硬度最小的是()。
3、我国已发现各种矿产()种,这些矿产资源属于(),任何()和个人不得私自开采。
4、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三类。
二、判断
1、石英具有多种色彩。()
2、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
3、不同岩石的硬度也不同。()
4、不管什么岩石中都含有一种或几种矿物。()
5、岩石很坚硬,永远不会改变模样。()
6、制造钟表和计算机都要用到花岗岩。()
7、各种形状的岩石都会改变模样。()
8、赤铁矿具有像玻璃那样的光泽。()
9、花岗岩是房屋装修的好材料。()
10、要辨别一块岩石是不是花岗岩,只要用手摸一摸就可以了。()
11、我们用的铅笔芯是用石墨做的。()
12、我国的稀有金属矿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
13、岩石和矿物很多,我们可以随意开采。()
14、矿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泽。()
15、矿物外表的颜色和和矿物条痕的颜色是一样的。()
三、选择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和矿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岩石和矿物在人们开采之后就不可能再生了,因此要保护和合理利用
C、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也不会发生变化
2、一些岩石上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叫()。A、化石
B、青田石 C、页岩
3、下列矿物中颜色为黑色或红色,硬度相对较硬的是()。A、叶腊石 B、硫磺 C、方铅矿
4、用铜钥匙刻划不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划出痕迹,这种矿物的硬度
是()。A、较软 B、较硬 C、硬
5、经过地球运动,()是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流淌出来的岩浆形成的。
A、化石 B、浮石 C、页岩
6、下面三种矿物,硬度最大的是()。A、石英 B、云母 C、长石
7、我们在观察岩石时,常用下列方法中的()。A、用秤称
B、用手摸
C、用尺量
8、下面岩石中遇盐酸会冒泡的是()。A、砂岩 B、花岗岩 C、石灰岩
9、下面岩石中容易分层的是()。
A、板岩 B、花岗岩 C、石灰岩
10、下面岩石中有不同的颜色,很坚硬,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A、板岩 B、花岗岩
四、连线
1、几种常见岩石的用途:
石膏
做铅笔芯
石灰岩 做首饰
石墨
点豆腐
白金 划玻璃
金刚石
造房子
C、石灰岩
2、几种矿物的条痕:
黄铁矿
黑色
石英
黄色
自然金
白色
方铅
绿黑色
赤铁矿
樱红色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10分)
1、指甲、小刀
2、金刚石、石墨3、171、国家、组织
4、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二、(1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三、(15分)
1、B 2、A 3、A 4、B 5、B 6、A 7、B
8、C
9、A 10、B11、C12、A13、A14、B15、B
四、连线:10分
1、几种常见岩石的用途: 石膏 做铅笔芯 石墨
点豆腐 金刚石 造房子 白金
划玻璃 石灰岩 做首饰
2、几种矿物的条痕: 自然金
黑色 黄铁矿
白色 石英
黄色 方铅矿
绿黑色 赤铁矿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青岛版有答案) 第6篇
一、辨一辨。
1.下面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的,在括号里画“√”,是球的,在括号里画“?”。
( ) ( ) ( ) ( ) ( )
2.下面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在括号里画“√”,是正方体的,在括号里画“?”。
( ) ( ) ( ) ( ) ( ) ( )
二、连一连。
长方体 球 正方体 圆柱
三、数一数,填一填。
1. 有( )个圆柱,有( )个球。
2. 有( )个圆柱,( )个长方体,( )个球。
3. ( )个长方体。
4. ( )个正方体。
5. ( )个正方体。
四、看图填一填。
1.从左边起,第( )个是 ,第( )个和第( )个是 。
2. 右边有( )个图形,左边有( )个图形。
3. 有( )个; 和 一共有( )个。
五、堆一堆,哪一个最难堆。
1. 2. 3. 4.
六、补上墙上的洞,要用多少块砖?
第四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1.(√)(?)(?)(?)( √)2.(?)( √)( )( √)( √)( √)
二、略
三、1.3 1 2.3 1 2 3.4 4.5 5.5
四、1.4 1 6 2.4 3 3.3 4
五、球最难堆,因为它容易滚动。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青岛版有答案) 第7篇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C B A D B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C D A D B B D A
二、填空:
1、孙权 2、黄河 3、洛阳 4、郦道元、水经注 5、王羲之
6、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7、佛教、龙门石窟、云冈石窟
三、1、填三国建国表
国家 建立者 都城 建立国家的时间
魏 曹丕
刘备 成都
吴 孙权 建业
2、填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与艺术
姓名 领域 成就(或代表作)
王羲之 兰亭序
数学 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郦道元
齐民要术
顾恺之 《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四、材料阅读
1、(1)、孝文帝 (2)、改鲜卑为汉姓。自已改为姓元。
(3)、要求南迁的鲜卑人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提倡与汉人通婚。
(4)、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同时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2、(1)、开发不够,生产力水平低,但江南物产丰富,人民生活有保障却不富有。
(2)、江南已得到开发,农业、手工业得到发展。江南成为繁荣富庶之地。
(3)、原因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劳动人手和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
五、问答题:
1、答:主要有迁都洛阳,便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族通婚。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青岛版有答案) 第8篇
满分:
考试时间: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填空
1、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是()就是()。
2、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条直线。
3、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
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组对边互相(),两组邻边互相()。
5、平行四边形有()条高,梯形有()条高。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2、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3、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是平行就是垂直。()
4、一条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
5、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三、选择。(将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周长()。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2、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
A、长方形 B、平行四边形 C、梯形
3、如果在同一平面内画两条直线,它们都和第三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
A、互相垂直 B、互相平行 C、不垂直也不平行
4、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
A、一定相等 B、不一定相等 C、不能确定
5、线段AB向下平移后得到线段CD,那么AB和CD()。
A、互相平行 B、相交 C、互相垂直
四、我能找。(在正确答案下面画“√”)
1、下面的各组直线中,哪组互相平行?
2、下面的各组直线中,哪组互相垂直?
五、我能画。
1、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过A点分别作两条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4、利用直尺和三角尺画一个长5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5、画出下面图形地边上的高。
六、一头牛去河边喝水,它怎么走才能尽快喝到水呢?在图中标出路线,并说明理由。
思维拓展题
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平行四边形,几个梯形?
有()个平行四边形
有()个梯形
2018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1、平行
相交
2、无数
13、相等
4、平行
垂直
5、无数
无数
二、1、×
2、×
3、×
4、√
5、√
三、1、A2、B3、B4、A5、A
四、1、②√
④√
⑥√
2、③√
④√
⑥√
五、略
六、图略
因为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青岛版有答案) 第9篇
1.在 的(上 下)面, 在 的(上 下)面。
2.在 的(前 后)面, 在 的(前 后)面。
3.在 的(左 右)面, 在 的(左 右)面。
二、小动物赛跑。
1.()跑在最前面,()跑在最后面。
2.小牛在小狗的()面,小狗在小牛的()面。
3.小羊在小牛的()面,小羊在小鹿的()面。
4.小兔在小猪的()面,小猪在小兔的()面。
三、想一想,填一填。
1.(1)小羊的前面是(),()排在小鹿的后面。
(2)从前面数,小鹿排第();从后面数,小猫排第()。
(3)小鹿在小羊的()面,在大象的()面。
2.好习惯大家来保持。
(1)过马路要靠()行。
(2)我用()手与客人握手。
四、快乐判一判。(对的画 “√”,错的画“?”)
1.美羊羊 沸羊羊 美羊羊在沸羊羊的右面,沸羊羊高兴地抬起了左脚。()
2.灰太狼 灰太狼右脸上有伤疤。()
3.懒羊羊 懒羊羊右手拿着苹果。()
4.红太狼 红太狼的平底锅常拿在右手里。()
五、涂一涂,画一画。
1.(1)从左往右第4个涂红色;从右往左第5个涂蓝色。
(2)从上往下第4个涂黄色;从下往上第6个涂黑色。
2.请你画出行车路线。
前行→第一个十字路口→左拐→第一个十字路口→右拐→第一个十字路口→右拐→第二个十字路口→左拐→交货处。
六、看图填一填。
1.这里共有()只动物在开会。
2.狮子的前面是(),号码是()。
3.()在狮子的后面。
4.狮子的左面是(),()在狮子的右面。
5.狮子的上面是(),()在狮子的下面。
七、解决问题。
1.想一想:你能分辨出左手和右手吗?
2.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吗?
小明的左面是小军,右面是小青。
3.填一填。狐狸和乌鸦 狐狸住在大树()面的树洞里,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站在狐狸的()面,狐狸站在()面。狐狸想吃乌鸦叼着的这块肉,它想尽办法终于让乌鸦嘴里的肉从()面掉()来……
参考答案
一、1.上 下2.前 后3.左 右
二、1.小狗 小猪2.后 前3.后 前4.前 后
三、1.(1)小猫 大象(2)5 5(3)后 前2.(1)右(2)右
四、1.? 2.√ 3.√ 4.?
五、略
六、1.72.小老鼠 63.小猫4.小鸭 公鸡5.小鸟 松鼠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青岛版有答案) 第10篇
B. 听句子,选出正确的应答语(听两遍): (5分)
( )6. A. I want to buy a T-shirt. B. Thank you. C. Don’t worry.
( )7. A. It’s mine . B. It’s nine yuan. C. It’s a pen.
( )8. A. It’s yours . B. It’s very kind of you. C. It’s half past two.
( )9. A. Yes, I’d love to. . B. Yes, please. C. Yes, I would.
( )10. A.I am Tom . B. This is Tom. C. My name is Tom.
C. 听五段对话,选择最佳答案.(听两遍): (5分)
( ) 12. Where are they talking(谈话)
A. In a school. B. In a shop.. C. On a farm
( ) 13.What time is it now?
A. 7:30 B. 7:13. C. 7:03.
( ) 14. How much does the woman pay(付钱)?
A.¥5. B.¥10 C. ¥15
( ) 15. What’s wrong with Jack?
A. He can’t find his pen.. B. He can’t find his mother. C. He can’t find his father.
D. 听短文,填入所缺单词,每空一词(听两遍): (5分)
Name Age Country Job Workplace
David 16.________ England student school
Paul thirty-six the U.S.A. 17 _________ No. 2 High School
Lisa
18 _________ 19 _________ 20.__________
11. __________ 12. __________ 13. __________ 14. __________ 15. __________
笔试部分(80分)
II. 词汇。(15分)
A)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单词。(5分)
1. wrong(反义词)__________ 2. they(宾格)_____
3. bye(同音词)_____________ 4. mouse(复数)______
5. their(同音词)____________ 6. four(同音词)______
7. aunt(同音词)___________ 8. bring(反义词)_______
9. carry(第三人称单数)______ 10. like(同义词)________
B)翻译下列短语或词组。(5分)
11. 试穿__________ 12. 去钓鱼__________________
13. 起床_________ 14.吃早饭___________
15. 回家________
C)根据句意、汉语和首字母补全单词。(5分)
16.The box is too h______. I can’t carry it.
17.I have _______ (四十)books.
18. What time is it? It’s a _______ past four.
19.Don’t _______ (忘记)to bring your guitar.
20. I see a __________ in the zoo.
Ⅲ. 句型转换.(5分)
1. My pen is 12 yuan.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 _____ is your pen?
2. How do you like this skirt?. (写出同义句)
______ do you ______ ______ this skirt?
3. Do you have time tomorrow? (写出同义句)
_____ you _____ tomorrow?
4. It is twelve past two .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 ______ is it ?
5.It’s have time supper to (连词成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IV. 单项选择(15分).
( ) 1. ___________. Yes, please. I’d like to buy a cap.
A. Can I help you? B. Can you help me? C. Is that all?
( ) 2. _________ are the shoes? 50 yuan, please.
A. How many B. How much C. How about
( ) 3. These pants are nice. Can I _________? Sure
A. try it on B. try them on C. try on them
( ) 4. Sorry, I don’t know her name? ___________.
A.Thank you. B. All right. C. Thank you all the same.
( ) 5. Do you have ______ bread? Yes, I have ______.
A. some; any B. any; some C. a; any
( ) 6. Does the zoo have ______ elephant? Sorry, I don’t know.
A. a B. an C. the
( ) 7. Hello! Hello, Betty! __________ is Jill speaking.
A. I’m B.She is C. This is
( ) 8. ____________ Sorry. She is not here now.
A. I speak to Kate. B. Are you Kate? C. May I speak to Kate?
( ) 9. _________ going to the zoo? All right.
A.Why not B. What about C. Why
( ) 10. It’s half past eleven. It’s time ________ have lunch.
A. to A. of C. at
( ) 11. She gets up ______ 6:10. I think she’s a good girl.
A. at B. in C. on
( ) 12. My coat is mine, but this _____ is blue.
A. it B. one C.coats
( ) 13. I have a cat. ____ name is Mimi. ____ very nice.
A. It’s; Its B. Its; It’s C. Its; It
( ) 14. It used to be(过去是)_______ telephone, but now it’s ______.
A. her; mine B. hers; my C. hers; mine
( ) 15.Mr Chen is kind _____ us. It’s very kind _____ him
A. to; to B. of; to C. to; of
V. 情景交际(10分)
A. 从B栏中找出与A栏中各句相应的答语。(5分)
A B
( ) 1. Are you free this Sunday? A. It’s two to two
( ) 2. 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Songtao? B. Yes. What’s up?
( ) 3. What are your favorite animals? C. I can’t find my way home.
( ) 4. What time is it? D.Yes. I’d love to.
( ) 5. What’s wrong with you? . E. Pandas.
B. 从方框中选择适当的句子完成下列对话(其中有一个选项是多余的)。(5分)
A. No, he doesn’t.
B. He isn’t here now.
C. All right. I’ll tell him about it
D. Could you ask him to call me back
this afternoon?
E. May I speak to Yang Fang, please?
A:Hello!
B:Hello!______6 _______
A:Sorry. ______7______ Who is this?
B:This is Li Lan, Yang Fang’s classmate._____8 ___
A:Sure. Does he have your phone number?
B:______9_____ My phone number is 2835432
A:2835432. ______10_______
B:Thank you. Bye
A: Bye
6. _______ 7. _______ 8. ________9. ______ 10. _______
VI. 完形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
This is a girl. She’s 1 English girl. Her name’s Becky. She’s twelve. She’s in 2 Grade Seven at No. 1 Middle School in Beijing. She studies(学习) 3 in it. Mr Liu is her Chinese teacher. 4 name is Liu Yong. He’s a good teacher. He teaches(教) her Chinese very well. His 5 number is (010)65268559. He loves(爱)his students very much.
Becky’s father and mother 6 teachers. Her father is 7 Green. He 8 in Beijing now. He teaches us 9 __ He goes to work on his bike. 10 our good English teacher and good friend.
( )1. A. a B. an C. the D. /
( )2. A. class four B. class Four C. Class Four D. Class four
( )3. A. English B. Chinese C. Japanese D. American
( )4. A. My B. Your C. His D. Her
( )5. A. phone B. bike C. car D. bus
( )6. A. am B. is C. be D. are
( )7. A. Miss B. Mr C. Mrs D. teacher
( )8. A. work B. to work C. works D. work’s
( )9. A. English B.Chinese C. miao D. Japanese
( )10. A. She’s B. He’s C.It’s D.his
VII.阅读理解.(20分)
(A)
Dear Mike,
Thanks for your family photo. This is a photo of my family. I have a happy family. There are five people in my family. They are my grandmother, my parents, my sister and I. The old woman is my grandmother. The man is my father. His name is David. He is a teacher. And what about the woman? She is my mother. Her name is Linda. She is very nice. Look at the girl. That’s my sister. She is in a middle school(中学). Her name is Lucy. Do you know(知道) the boy? It’s me.
Yours, Tony
根据这封信及照片,选择最佳答案:
( ) 1. There are ______ people in this family.
A. four B. five C. six D. seven
( ) 2. Who is Linda?
A. She is the boy’s aunt. B. She is the boy’s sister.
C. She is the boy’s mother. D. She is the boy’s cousin
( ) 3. Is David the old woman’s son?
A. Yes, he is. B. No, he isn’t. C. No, he is. D. No, it is
( ) 4. What’s the name of the boy?
A. Tony. B. Mike. C. David. D. Linda.
( ) 5. Which is true (正确的) according to (根据) the letter?
A. The parents have two sons. B. Lucy is a student.
C. Lucy’s mother is a teacher. D. David has no grandmother.
(B)
Maria
I like broccoli(花椰菜) and bananas. I don’t like hamburgers or French fries.I have two eggs and a banana for breakfast.
Bill
I like salad and chicken. I don’t like ice cream. I have chicken and tomatoes for dinner.
Bob
I like hamburgers and ice cream. I don’t like tomatoes. I eat lunch at school .I have hamburgers and oranges for lunch.
根据表格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 ) 6. Does Maria like broccoli?
A. Yes, she does B. No, she doesn’t.
C. Yes I do D.I don’t know.
( ) 7. What does Bill have for dinner?
A. Salad and chicken B. Ice cream
C Tomatoes and chicken D. Hamburgers and oranges
( ) 8. ______eats two eggs and a banana for breakfast.
A. Maria B. Bill C. Bob D. No one(没人)
( ) 9. _____likes ice cream, but ______doesn’t like it.
A. Bob, Maria B. Bill, Bob C. Maria, Bill D Bob, Bill
( ) 10. Does Bill have eggs or bananas for breakfast?
A. Eggs B. Bananas C.Eggs and bananas D. We don’t know.
( C )
Hello, everyone! I am Liu Yifei. My English name is Crystal. I am from Beijing. I am an actress(演员). I’m polite(有礼的) and helpful. There are three people in my family. They are my father, my mother and I. My father is tall and thin. He is a professor(教授). My mother looks young and slim(苗条). She is a dancer. They are very kind. I like playing golf(高尔夫). I can speak English and Chinese very well. Huang Xiaoming is my good friend. He is from Qingdao. He is my partner(搭档) in The Legend of Condor Hero(《神雕侠侣》).
根据短文判断正误:T(正确)F(错误)
( )11. Crystal is Huang Xiaoming’s English name.
( )12. Liu Yifei is polite and helpful.
( )13. Crystal’s father is a professor.
( )14. Liu Yifei’s mother likes playing go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