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山地住宅范文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山地住宅范文(精选5篇)

山地住宅 第1篇

对于城市来说, 最具个性的莫过于山地城市。以重庆为例, 蜿蜒起伏的山地使城市自然形成颇具特色的景观, 但在山地城市建设中仅认为建筑随坡任意摆设就会自然展现出山地建筑的个性是片面的。山地城市地形复杂, 地面起伏变化大, 如何解决建筑适应地形和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协调关系就成为摆在建筑师面前的一个棘手问题, 在强调建筑个性的同时也应重视群体的秩序成为建设山地城市不可忽视的问题。

1 建设山地城市和山地住宅的意义

我国发展山地城市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山地 (含丘陵) 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 山地城镇约占全国的一半, 土地的紧缺和大量人口的居住问题促使我们必须关注山地城市建设的新方式, 利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来创造出环保、经济的山地城市, 在探讨场地和建筑的协调性时, 强调对山地的场地特征和建筑个性的统一, 因为山地城镇的建设远比平原城镇的建设复杂, 难度也更大。地形自然环境的极大差异导致了山地建筑与平地建筑的不同风格, 从而促使山地建筑多样性的产生。所处地形的高低错落甚至是陡峭崎岖给山地建筑的创作带来难度。到过重庆的人对于这座山城特有的建筑群体效果、山地建筑景观和城市空间效果都有十分深刻的印象, 山城独特的城市天际线就是来自于建筑群体所呈现的高低错落的富于变化的城市景观, 是山地城市立体景观的魅力所在。

2 传统居住空间对于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我们的祖先结合地形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山地建筑成果, 让我们看到了整体建筑轮廓顺应地势起伏的民宅组群——吊脚楼, 附岩悬挑、依山层叠的会馆官邸、道观佛寺等建筑形象以及风格独特的山地建筑的设计手法。巧妙利用地形及高差, 采用错层、错位、筑台、退台、爬坡、跌落错迭、架空附岩等处理, 灵活组织空间。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 高空气流不畅, 加之两江交汇, 因此造成空气湿度大、冬暖而夏热、多雾亦多雨, 属于典型的湿热气候地区。所以重庆地区传统的民居建筑利用轻巧通透、通风良好的围护和青瓦作坡、四周悬挑的屋顶来适应这样严酷的气候条件, 从而形成了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建筑形态;在材料运用上, 选用当地出产的建筑材料。这样的材料运用形成建筑与环境的高度协调, 石料基础、穿斗架构、木板镶拼、泥抹竹壁等都是形成地方建筑特色的重要因素。重庆传统民居建筑剖面示意图见图1。

综合来看, 这些山地建筑特色的影响因素在建造实践中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重庆的传统建筑和城市空间拥有了令人难以忘怀的地域特色, 也随之产生了具有强烈地方性的“适宜技术”, 它既不是“低技术”, 也不是“高技术”, 而是一种“合理的技术”, 是根据当地客观情况, 侧重于建筑技术的适宜性与高效性, 通过普遍的建筑设计手法, 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使建筑具有一定程度的地方特色, 从而提升建筑在人文层面的价值。

3 居住空间的研究

山地住宅源自山地民居。其材质、造型、分布的疏密错落所体现的自然本质与山地的自然性相吻合。在自然界劳作的居民眼中, 这是一幅记录了现实生活场景的优美图画, 关键还在于它蕴含了由自然性发展而来的纯朴人性, 具有与平地建筑迥然相异的空间特性。这些特性在山地住宅的发展中被继承、发扬, 凝聚成了属于山地住宅的自然潜质。这些潜质包括:互衬性、联系性与交往性。重庆传统民居平面布局形态见图2。

山地住宅在自然界中总是成块成片地出现, 既要满足功能需求, 又要形成空间整体, 其中的每个个体均具有相对独立的属性, 担负着整体协调运动的使命。在个体与整体之间, 是具有联系功能的介质。除了将山地住宅组织连接之外, 其本身还成为最具开放性的景观, 可以在水平和竖向形成雄伟的联系空间, 赋予住宅群活力与动感。随着建造技术的发展, 联系空间已逐渐融入功能空间, 演变为多元化的空间整体。

古往今来, 住宅的社会性带来不容忽视的交往空间。从人与人、户与户的交往发展到人与住宅、人与自然的对话, 交往空间已无处不在。山地住宅无疑是尽情展现交往空间的场所。因为自然或非自然形成的错落的阳台、露台、台院、屋顶窗、天桥、梯道、路旁、门口等提供了无数直接、半直接的交往场所。

4 文化及地域特征对于山地城市发展的深远影响

城市文化在物质形态的层面上, 更多地表现为城市的布局、建筑形态等;而在意识形态的文化领域, 则更多地表现为城市的“环境氛围”, 即牵系于这种物化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联系, 具体可以表现为居民的价值取向、社会风格和历史传统等等。文化特征的提炼为创造个性化的城市形态提供了充足的可能性, 也解决了罗伯特·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中”所提出的问题, 城市更新的目的不仅是要把这个城市建设成为一个更具经济价值的现代化都市, 同时也应该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重庆的地域文化是随这座城市特殊的地理条件而产生的, 两江交汇形成的航运中心自然就强调出了两江四岸的重要价值, 加之在重庆主城内难觅一处面积较大的平地, 由于江岸两旁多为山地, 即自然的产生了建筑依山而建的城市风貌, 建筑生长在山地上, 建成的城市依然可以反映出城市特别的地理特征, 成为重庆本土文化对城市建设乃至建筑本身发展、演变产生深刻影响的写照。

5 基于上述理论的概念性设计

现代城市发展带来的加速的城市化进程, 导致了大量承载着传统意义的社区的消逝, 尤其是在重庆这样的城市, 新的城市建设方式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于往昔生活记忆的遗忘, 同时也意味着城市特色的缺失, 但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山地居住建筑又满足不了现代人的快节奏, 高舒适性生活的需求;与此同时, 山地提供了住宅空间与环境充分渗透的可能, 渗透的本质是一种交流, 是人类心灵之间的交流, 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沟通与反馈, 这使环境改善, 人类受益。住宅空间渗透演变的结果是要形成一个交往性的框架体系, 它是空间设计中不能缺少的环节。当山城的住居都拥有了这个框架, 钢筋混凝土森林即会消失, 建筑与城市、建筑与人的隔阂也会解除, 概念方案各种透视图见图3~图5。

设计的基本理念在于运用了现代建筑中类似于工业建筑生产的标准化单元进行重复而又多变的组合, 以现代的建筑形式形成了重庆本土传统民居建筑的退、露、错、架、挑等多样的半室外空间, 这样不仅增加了居住空间的公共性, 即加强住户邻里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增强了建筑室内外空间的联系, 从而为居住者创造出了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基础。

在界面的处理上, 充分考虑了居住建筑的私密性需求, 在基地下部处理了一定量的社区商业, 在基地上部利用建筑的屋顶做了一个面积较大的城市阳台, 合理的兼顾了居住者的使用需求和城市参与者的视觉和空间体验需求。在社区内部也通过底层架空的形式来扩大在大坡度山地住区中室外活动场地不足的缺陷, 同时也兼顾了住宅本身的私密性和建筑通风节能的问题。

在交通组织上, 采取了“一高带两低“的流线组织形式, 即穿插于建筑体块中的两个慢速交通体和中间轴线上快速通过的交通系统。有趣的是, 慢速交通强调的是水平景观平台与联系各平台之间的垂直交通体;而快速交通则重点突出了传统民居空间中蜿蜒曲折的空间体验, 即在运动中观察富于变化的景观, 只是在技术上由传统的步行体系转变成为更加省时、省力的扶梯系统。

摘要:阐述了建设山地城市和山地住宅的意义, 以重庆的山地居住形态为例, 分析了传统居住空间对于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进行了居住空间的研究, 探讨了山地住宅空间的概念性设计, 指出在强调建筑个性的同时也应重视群体的秩序是建设山地城市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山地,传统居住模式,居住空间,文化及地域特征

参考文献

[1]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69-77.

[2]黄光宇.山地城市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21-40.

[3]黄光宇.山地城市规划与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3:14-15, 40-42.

[4][意]Aldo.Rossi.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M].The MITPress, 2002:138-157.

[5]吴蔚.回归人性——从山地住宅的研究到山地社区的发展规划[J].重庆建筑, 2002 (2) :39-43.

[6]戴志中.回归建筑本质的山地建筑创作[J].重庆建筑, 2005 (1) :18-23.

山地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论文 第2篇

不论是什么样的建筑工程在施工之前都要做好准备工作,山地建筑当然也包括在内,在进行施工之前必须要认真的进行施工现场的勘察,山地建筑与平地建筑一个较为明显的不同就是,在进行设计方案的敲定时,必须要亲自去施工的场地进行一系列的测量与观察,这项工作,必须要全面、具体,因为山地住宅小区的建设的核心就是山地的地形。想要采取准确的地形的相关信息,使设计师们能够使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辅助,地理信息系统的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做到地形与建筑物的完全契合。就算是有了各种辅助工具的帮助,设计师也依然是设计的主要核心,他们的首选任务就是要探讨建筑所处地方的平面,依据平面的具体内容制定建筑物所建造的实际的方位与基本的形状。在保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能够适当的改造一下原本的地形,以便有助于工程的前进,为施工的质量提供一定的保障。

3.2突出山地住宅小区建筑的特点

为了使山地建筑变得更加的美观,使居住的人们心情更加的愉悦,设计人员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应该首先想到的就是要表明山地建筑的主要特点,从根本上提升设计的质量,而要真正的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实现山地住宅小区建筑与自然环境、地形等元素的完美的融合,最大程度的激发以及运用山地的地形、地貌以及多种自然的优点,用这样的形势来突出山地住宅小区建筑的最主要的特点。例如,假如我们即将进行建设的山地中水源较多,那么对于这个山地住宅小区的建筑来说,实现山水融合这一理念是非常有优势的,设计师们能够借助天然的水资源建造一些美丽的景观,如设计瀑布与喷泉等人造景观。我相信,这些风景都会成为以后这个山地住宅小区建筑的一个标志性的景观。把重心放在突出住宅区域的绿色建设上,从古至今,山水结合都能够使人们感受到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除此之外,台地连接的形势山地的起伏状况在其中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所以,设计师们就能够充分的利用已有的材料,使山地的空间感更加的突出,从而实现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的融合。

3.3做到室内外实际的整体统一

设计师们在对一个建筑进行设计时,要考虑的可谓是方方面面,他们不仅仅要考虑住宅小区整体的设计风格、格调,还需要把不同单元的户型安排好,严格的做到部分与整体的完美融合。人们利用外在的建筑造型以及户型的合理的安排更好地增进各个住户之间的感情的交流。为了有效的提升山地住宅小区的识别性,也为了使人们更好地进行娱乐,同时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与水平,设计师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地段建造一个休闲娱乐广场,这个场地的存在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够为施工单位建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但是在设计时必须要遵循环保、绿色、接近自然的原则,在这个基础上开展工作,充分的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3.4合理的规划山地住宅的空间

山地城市住宅规划设计 第3篇

山地住宅建筑欲营造出良好的人居环境, 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需要强调对于原有环境的融合及地方历史文脉的继承, 因此在规划设计一开始就要求尽可能多的保留原有自然山体, 少做开挖, 少做台地, 有效减少对于山体的破坏。原有环境之中起伏跌宕、蜿蜒曲折的地貌特征得以保留, 为下一阶段小区内部环境的营造提供了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强调对原有山体的保留可以有意识建立起建筑与环境在肌理质地上的联系, 通过对建筑表面的处理来保持与周边环境的一致。

山地住宅由于地形状况复杂和环境条件各异, 其布局也是多种多样的, 但基本原则是要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与自然环境设计适合相应地块的布局模式。山地住宅设计与其他住宅类型相比, 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与自然景观的融合是最完美的。

根据地块的地形地貌, 结合周边环境情

(上接261页) 护, 周边用美纹纸和墙面瓷况, 确定地块的价值排序, 进而确定住宅产品的排布。产品排布原则:a.按照地块属性及控详规划要求对地块进行划分。临近城市的主界面通常人流量较大干扰亦较大, 宜排布便于与城市达到共享的公共配套设施及低价值、小户型、刚性需求为主的住宅产品;临近自然景观的主界面通常处于环境幽静的项目深处, 宜最大化地利用其自身的景观优势, 排布高价值、大户型、改善型需求为主的住宅产品;园区中心部位通过项目自身的景观塑造, 通常兼备环境及交通便利双重优势, 宜排布高价值、大户型、再次改善性需求为主的住宅产品。b.充分利用地块的高差使得土地利用最大化。建筑宜平行地块等高线布置, 如受朝向等因素制约而必须垂直地块等高线, 则宜通过建筑单体单元间正负零标高的错动来适应等高线的变化, 减少土方工程量。

山地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应顺应地形。山地地形复杂、特征明显, 高差比平原地形大得多, 规划中要顺应原有地形地势的起伏变化, 依山就势布置道路系统:主干道不必太宽, 在满足消防环道的坡度、宽度及转弯半径等方面要求的同时保证车流顺畅即可, 次干道则结合地形及建筑群组自由舒展, 灵活布置;并尽量完善、利用原有路网基础, 以减少对原有环境的破坏, 使土方工程量达到最小, 从而降低建造成本。山地住宅项目蜿蜒曲折的道路, 既是交通的动脉, 又形成不断延伸的观景线, 使视线走廊层层变

前, 用塑料纸或薄膜用胶带粘贴牢固, 防止污染化又串联一体, 结合绿化, 可展现多种类型的景色沿着山地住宅小区的道路前行。

对于山地住宅项目来说, 竖向设计尤为重要, 其不但关系到项目的土方工程量, 也关系着项目的土地利用率。随坡就势地设计建筑物的正负零标高, 并处理好项目内道路与外围城市道路的衔接, 使得项目空间组织流畅, 生活出行舒适便捷。利用建筑物间高差进行日照折减, 在卫生间距的控制下提高建筑密度, 并可利用高差制造出半山车库等项目公共配套设施, 进一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发展山地住宅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其一, 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灵追求;其二, 山地住宅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其三, 山地住宅有着高绿化率、低密度、良好的通风采光三大先天优势, 非常适合人类居住。

总之, 如何从规划设计角度提升业主的居住品质, 营造一个集山、水、建筑和人文融合一体的氛围, 是山地住宅能够被市场和消费者认可的前提。另外, 山地住宅建设除了满足一般住宅的规划要求外, 还要有生态保护、山体维护、泄洪防灾等更多的要求。这要求开发者有更高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作为设计者, 自然地形地貌必须充分考虑和利用, 变难点为优势, 使土地价值最大化。

谈山地住宅小区建筑设计 第4篇

1 山地建筑的基本概念以及研究的根本意义

随着这些年的不断发展, 居民住宅也变得越来越紧张, 在尽量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下, 山地建筑就成为了建筑单位最佳的选择, 山地建筑能够有效地使土地利用紧张这一现象得到改善, 并且, 这些年人们更青睐于山地建筑的住宅小区, 因为人们越来越愿意亲近大自然, 融入大自然。在以人们回归自然的前提下, 山地建筑住宅小区的需求量也变得越来越大, 因此, 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 人们对于山地建筑的研究也变得更加的深入。山地建筑技术的主要影响方面就是山地建筑的生态以及艺术观念。山地建筑的生态观念主要包括有建筑设计方面的生态原因, 那么这就包括了社会、经济等许多方面的元素, 我们必须要保障生态的平衡。山地的生态因素中, 许多方面都有所关联, 山地建筑的设计必须要管理好水文的组织以及形态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也要处理好山地的生态矛盾, 采用合理又科学的方法, 使生态保持平衡。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 山地建筑的主要的原则就是, 做好水文的调解工作, 谨慎的动用土地。在建筑中对于山地多少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做好补偿的工作, 在建设过程中, 要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 并且做出符合各方面的设计, 最好可以采用被动式节能以及仿生建筑等相关的材料进行设计与发展, 这样才能使山地建筑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又能够完美地融合到自然环境中。

2 山地住宅小区建筑的优势

2.1 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虽然如今城市的飞速发展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创造了许多的方便, 但是伴随着这种便利的还有许多的弊端, 尤其是在大城市中, 存在着多方面的污染, 如光的污染、声音的污染以及空气的污染、水的污染等许多方面。人们心中的大自然离人们渐行渐远, 因此回归自然成为了每一个城市居民的愿望。

“回归自然”的意思并没有让人们与城市生活脱轨, 而“回归自然”的根本意思就是要把大自然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使人们不仅仅只能生活在钢筋混凝土所创造出的世界中, 山地住宅就能多方面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既能够让人们拥有现代化的生活, 还能使人们全方位的接触大自然。然而我们如果想要真正的做到“回归自然”, 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自然进行深入的了解, 然后才能进一步的利用自然的优势以及顺应自然的要求, 最后才能使人们真正的做到改造自然, 因此建筑山地住宅小区就能够多方位的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求。

2.2 有助于人们健康的发展

据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近几年的污染情况是非常严重的:90%的城市达到水污染, 50%以上的城市没有达到饮水的标准线并且有40%的城市长期的生活在高噪声的环境下。虽然城市的飞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 但是伴随这种方便的还有许多的不便, 城市的污染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然而为了解决现如今面对的问题, 建设山地住宅是非常有必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改善现如今的这种情况, 在一段时期内, 也能令人们的身体健康的情况有所改善。

2.3 通风采光等条件更加具有优势

现如今的城市用地情况是非常紧张的, 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就是各种各样的高楼, 高楼的高度与密集的程度对于采光以及通风的优良是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的。因此, 在如此明显的对比之下, 山地住宅更加的适合人们的生活。

3 山地住宅小区建筑的设计手段

3.1 山地住宅小区的建筑要与山地的地形相融合

不论是什么样的建筑工程在施工之前都要做好准备工作, 山地建筑当然也包括在内, 在进行施工之前必须要认真的进行施工现场的勘察, 山地建筑与平地建筑一个较为明显的不同就是, 在进行设计方案的敲定时, 必须要亲自去施工的场地进行一系列的测量与观察, 这项工作, 必须要全面、具体, 因为山地住宅小区的建设的核心就是山地的地形。想要采取准确的地形的相关信息, 使设计师们能够使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辅助, 地理信息系统的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做到地形与建筑物的完全契合。就算是有了各种辅助工具的帮助, 设计师也依然是设计的主要核心, 他们的首选任务就是要探讨建筑所处地方的平面, 依据平面的具体内容制定建筑物所建造的实际的方位与基本的形状。在保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能够适当的改造一下原本的地形, 以便有助于工程的前进, 为施工的质量提供一定的保障。

3.2 突出山地住宅小区建筑的特点

为了使山地建筑变得更加的美观, 使居住的人们心情更加的愉悦, 设计人员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应该首先想到的就是要表明山地建筑的主要特点, 从根本上提升设计的质量, 而要真正的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要实现山地住宅小区建筑与自然环境、地形等元素的完美的融合, 最大程度的激发以及运用山地的地形、地貌以及多种自然的优点, 用这样的形势来突出山地住宅小区建筑的最主要的特点。例如, 假如我们即将进行建设的山地中水源较多, 那么对于这个山地住宅小区的建筑来说, 实现山水融合这一理念是非常有优势的, 设计师们能够借助天然的水资源建造一些美丽的景观, 如设计瀑布与喷泉等人造景观。我相信, 这些风景都会成为以后这个山地住宅小区建筑的一个标志性的景观。把重心放在突出住宅区域的绿色建设上, 从古至今, 山水结合都能够使人们感受到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除此之外, 台地连接的形势山地的起伏状况在其中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 所以, 设计师们就能够充分的利用已有的材料, 使山地的空间感更加的突出, 从而实现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的融合。

3.3 做到室内外实际的整体统一

设计师们在对一个建筑进行设计时, 要考虑的可谓是方方面面, 他们不仅仅要考虑住宅小区整体的设计风格、格调, 还需要把不同单元的户型安排好, 严格的做到部分与整体的完美融合。人们利用外在的建筑造型以及户型的合理的安排更好地增进各个住户之间的感情的交流。为了有效的提升山地住宅小区的识别性, 也为了使人们更好地进行娱乐, 同时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与水平, 设计师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地段建造一个休闲娱乐广场, 这个场地的存在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同时还能够为施工单位建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但是在设计时必须要遵循环保、绿色、接近自然的原则, 在这个基础上开展工作, 充分的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3.4 合理的规划山地住宅的空间

因为山地的占地面积是比较广的, 而山地住宅小区也会比其他平常的住宅小区要大, 因此在设计上也会提升一定的难度, 所以设计人员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于小区的空间的规划上, 把道路交通设计引入到建筑设计中去。在设计期间, 设计师们能够全面的运用山地住宅区中的台地以及楼梯的设计, 把人们的脚步逐渐的引导到住宅区的主要景观方向上, 同时还能够在住宅区较为中心的台地实施集合广场的设计, 令集中地人流可以自主的分布到住宅区域的各个地方去, 从而使住宅区能够有效地避免人流拥挤的现象出现。

4 关于山地住宅小区建筑设计理论的研究展望

4.1 利用信息的角度进行建筑设计与技术研究

众所周知, 我们现在都处于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中, 现如今正是信息发展的飞速阶段, 计算技术的应用也得到了较高的重视, 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 并且在山地建筑的设计中也需要信息的加入, 山地建筑的设计中已经非常普遍的使用了图像的处理、信息的处理以及CAD等许多信息技术, 但是我国现如今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我们正处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高新时代, 再加上山地建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对山地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在进行山地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应该做到时刻的跟随社会的脚步, 不断地创新建筑设计的理论, 对于新的技术的应用也应该更快的适应, 从而研究出更加适应我国山地住宅小区建筑设计的新理念。

4.2 利用生态的角度进行建筑设计与技术研究

从生态的角度对于建筑的设计理念的相关要求就是要更加的重视可持续发展、系统观念以及和谐统一等许多方面。对于现如今的许多事物的发展来说, 可持续发展是它们必须要参考的, 它是现代环境的主要思想, 在山地住宅小区建筑中, 生态式的建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从生态的角度来看, 建筑的设计理论对于设计环节的要求就是要更加的重视营建的观念与模式, 要想合理有效的应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种种关系,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5 结语

住宅小区如果建设在山区中, 就要更好地做到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的融合, 这就对设计师们有了较高的要求, 作为一名优秀的山地建筑设计师, 他本身就应该有着很强的环境意识, 使其设计出的作品能够更好地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平发展, 做到低碳环保,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摘要:介绍了山地建筑的基本概念, 论述了山地住宅小区建筑的优势, 从建筑与地形相融合、突出住宅小区特点、室内外整体统一、空间规划等角度, 分析了山地住宅小区建筑的设计手段, 最后展望了山地住宅小区建筑设计理论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山地,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贾小艳, 刘骏.浅析山地住区入口空间特色——以重庆山地住区为例[J].福建建筑, 2011 (12) :46-47.

[2]郑宇, 段斌.山地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探讨——以广州市林海山庄为例[J].规划师, 2007 (6) :33-35.

[3]吴先德.山地住宅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建筑, 2002 (2) :24-26.

[4]吴天谋.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初探——以重庆南方明珠高级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方案为例[J].四川建筑, 2002 (2) :92-93.

重庆山地住宅设计策略与高差处理 第5篇

1 重庆住宅发展历程

重庆住宅整体性发展情况, 从20世纪30年代重庆北碚居民区到70年代学田湾居民区, 最后到朝天门1998年至今的这个阶段中, 由于重庆人口的积聚膨胀, 城市住宅规模逐步扩大, 由最初的城市人口大多居住在山脚沿江地带, 发展到后来的密集的山腰和山顶处, 住宅的建设量随着城市的发展也逐步扩大;从城市住宅的体量上看, 住宅由最初的小规模单体建筑横向上发展至70年代的一梯两户、三户等单元式住宅模式, 而1998年之后的城市住宅更是高密度化集成, 从整个城市形态观察, 在纵向上最初处于城市中视线可直接通达山顶及山腰, 城市中人与自然形成较为良好的生态共生, 之后随着重庆居民的增长, 土地占用蔓延至山腰, 城市整体形象中仅保留山顶绿化。但从90年代之后, 混凝土、钢筋等形成的“水泥森林”型社区留下了许多社会问题, 不仅造成严重的生态污染问题, 同时也违背了重庆山地住宅的自然生长模式, 特别是在重庆炎热闷热的大气候环境下, 混凝土的过度使用在对人的行为及心理感受上容易出现紧张和暴力倾向。

2 当代山地住宅的设计策略

1) 地表式接地形态:地表式在重庆地区的山地建筑中分布最广泛, 无论地面的坡度如何, 地表式都能适应, 它包括提高勒脚、筑台、错叠、掉层及错层。同时结合到现代建筑的建造方式, 提高勒脚是使用最多的, 而筑台的优势体现在低层或多层住宅中, 在利用高差“分层筑台”可以形成参差变化、高低错落的建筑形态;错叠的方式适用于坡陡地段, 其适宜坡度可达50%, 这对于重庆地区湿热气候而言, 有利于形成自然的通风空间, 在夏季闷热的气候环境下比较舒适;掉层这种接地形式表现在基底随地形筑成阶状。2) 架空式接地形态:架空式空间形态既可以免受地面高差变化的影响, 获得较完整的使用空间, 又有利于通风防潮, 较好地满足了建筑的要求。架空式可分为两种:吊脚与架空、悬挑。重庆传统民居中最多的吊脚和架空形式就是吊脚楼, 吊脚楼一般位于坡度极大的山崖上, 并面朝江面, 这种传统民居采用的是调节架空脚的长度来适应山地的坡度, 另以横向展开的方式位于山崖之上, 可以在最大面上吸收江风, 使住宅实现夏季的防潮和通风。除此之外, 悬挑也是节地的另一种表现, 特别是在现在很多别墅的住宅小区内, 只要有内湖的存在, 通常会考虑把住宅的一部分安置在湖面上, 体现人的亲水性, 也满足对景观的需求。一般利用挑楼、挑廊、挑阳台、挑楼梯来争取建筑空间扩大使用面积的处理手法, 而且在悬崖、陡坡等环境采用, 可以扩大平面面积, 具有很好的节地性。3) 分层入口:分层入口是山地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的入户方式, 通常可以一户享用两个出入口, 或者两户位于同一空间但避免了相互的干扰。传统民居中分层入口和现代住宅中的运用基本相同, 房地产市场提出了叠拼的住宅形式, 实质就是利用旧民居中的分层入口的方式接各双拼的模式展开的, 只是在平原城市中通常采用在同一高度上利用外置楼梯的形式分层进入, 而山地城市当本身具有与层高倍数相近的高差时, 运用不同的平台进入, 同时下层的住户单元底层拥有室外花园, 而上面的住户拥有屋顶露台。

3 山地特色在现代住宅中的运用实例

1) 节地运用:

红崖洞工程是山地大坡度极至运用的一个案例 (见图1) , 它通过在崖壁上的建造实施, 一方面为公共活动提供了场所, 同时也使城市上下之间的道路高差得以联系。例如重庆的十八梯, 在住宅区域必定实现城市上下道路的衔接, 除了对上下城区的联系, 这种住区模式也将体现在它强大的公共服务能力上, 如利用错落的平台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休闲用地、立体花园、眺望台等, 形成一个综合的现代街巷。

2) 山地高层建筑形态:

重庆是一个多雾的城市, 空气的能见度也不高, 若一味采用色彩表现的形式, 通过长距离人的视觉整个色彩变得灰暗, 并且相对其他城市, 重庆的空气污染相对严重, 长时间暴露在外的立面也会相对失去本有色彩。从重庆上述的整体环境出发, 住宅建筑体量上的变化相对于色彩方面更能吸引市场。因此作为现代设计住宅考虑, 重庆地区住宅形式更可取的是采用色彩简单, 体量感明确的设计方式, 这样既尊重了整个城市色彩和山地背景, 同时也满足了市场消费的需要。

3) 多景观面在高层中的体现:

在传统重庆山地民居中, 每户的视线都不是单一的, 特别是在爬坡建筑中, 人更能通过露台的形式与大自然接触。但在现代的高层建筑内, 为了满足人们对自然的追求, 在设计的同时考虑到与环境的结合, 例如在成都天鹅湖项目中, 为了追求人对自然的参与性, 设计了超大阳台作为人在立体空间中的室外活动场地 (见图2) 。

在现今住宅建筑中, 标准层的强调打破了传统住宅的灵活性, 但这种单调的住宅形式也逐步被打破, 例如重庆的玛雅上层楼盘, 从外立面可见其本质还是相同层高的叠加, 但是不同的是在同一栋建筑中采用了不同的平面形式, 最终实现了立面的有机变化;另一种对于灵活性的理解是在更大层面上让一栋高层建筑中有不同的景观导向, 模型所示在下部几层的住户有相应的开口视线空间, 而上部住户的公共开敞视线则是朝向不同的方向,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避免山地城市中由地形引起的部分视线面较差的情况 (见图3) 。

重庆的住宅建设涉及到广泛全面的文化背景和现状因素, 住宅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任何阶段都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结合强化山地空间特色形态, 住宅立面更新, 居住功能的更新完善, 才能设计出较为合理的建筑。山地住宅最终应满足社会需求、居住合适、商家获利三者相互沟通, 达到总体效益最大的目的。

摘要:结合重庆特有的山地地形地貌特征, 通过分析重庆山地住宅建筑的发展历程, 提出新的山地住宅设计的方向, 通过案例分析, 力图探索出一种适应山地住宅未来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山地住宅,高差利用,住宅层级化

参考文献

[1]桑振群.重庆地区传统建筑的接地形态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 2007, 33 (30) :51-52.

[2]赵景速, 陈尔鹤.中国山地住宅总体设计之我见[J].国土论坛, 2008 (2) :40-42.

[3]陆婷, 熊洪俊.山地体育中心空间环境的塑造[J].山西建筑, 2008, 34 (7) :33-34.

相关文章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精选6篇)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第1篇跳出健康、跳出风采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活动随着一生哨响,胶州市第六实验...

3
2025-09-23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精选10篇)艺术匠心 第1篇一篇文学作品的优秀,源于作者深邃而独特的见识,源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技巧,源于作者精准而细腻的...

1
2025-09-23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精选9篇)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第1篇Application Letter for AdmissionDear Sir or Madam,My name is ______...

2
2025-09-23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精选11篇)远程网络控制 第1篇1 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远程控制依附于网络技术, 其控制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

1
2025-09-23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精选5篇)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第1篇在准备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先明白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HR让你做自我介绍,...

1
2025-09-23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1篇近年来,分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2025-09-23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第1篇当我们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时,何不让一缕阳光走进我们的心里,晕开满心的疲惫...

1
2025-09-23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精选12篇)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2016年我院为进一步...

2
2025-09-23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