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生物医药上市公司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精选12篇)

生物医药上市公司 第1篇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IAS38中, 要求企业在财务报告中对研发费用的披露内容要全面、充分, 除了披露本期确认为费用的研发费用数额外, 还要求披露其采用的会计政策及使用的摊销方法、期限或摊销率等。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SSAP13中, 要求企业在财务报告中解释研发活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及其理由、确认为资产的未摊销研发成本期初和期末之间的调整额、确认为资产的研发成本的摊余金额等信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在SFAS2中要求在财务报告中揭示计入当期费用的研发费用金额。

2001年我国证监会发布了全新的招股书与上市信息披露内容格式准则第1号, 并在2003年和2006年予以修订。该准则要求披露核心技术人员的情况、研究开发的力量等;在应披露的财务指标中, 增加了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和研发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两个新指标。《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研发信息的披露规范, 并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在上市公司中率先实行。新会计准则明确提出, 企业应在附注中按无形资产的类别披露计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这是会计准则对研发的强制性信息披露要求。除此之外, 企业有可能披露更多的研发信息以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

二、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研发信息披露的现状

生物医药行业是科技含量高、国际化程度高、投入高、收益也高的产业。因此, 绝大多数生物医药企业把创新和开发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提到战略地位, 切实提高了自身的研发能力。但从沪深两市111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2009年年报来看, 其研发信息的披露不规范、不充分, 主要表现在:

(一) 研发信息披露不规范, 披露的详细程度、内容大相径庭

从2009年年报披露的内容来看, 会计准则中强制性披露研发信息的要求并未引起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重视, 研发信息披露的主观随意性很大。有的企业根本没有在附注中披露研发信息;有的企业为应付会计准则的要求简单地描述其研发信息, 未能披露对财务报告使用者决策有用的研发信息, 比如同仁堂 (600829) 只在附注中将自行研发无形资产资本化条件和划分研究阶段、开发阶段的标准进行了描述, 并没有披露与投资者决策相关的其他信息, 东阿阿胶 (000423) 只是说明了新产品研发项目募集资金计划投资金额、2009年底已支出金额、项目进度和产生的效益等情况;有的企业除了严格按会计准则要求披露外, 还自愿性地披露了很多研发信息, 如双鹭药业 (002038) 披露的信息较为详细, 包括研发人员人数、占全体员工的比例、研发力量、研发项目 (并说明了优势项目) 、近三年研究开发费投入、资本化支出、研发支出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公司近三年获得临床批件、生产批件及专利申请情况、研究阶段支出计入当期损益金额、开发阶段支出计入无形资产的金额等等。

(二) 研发信息披露的形式多样

由于每个企业研发项目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不一致、研发资金来源不同、研发形式不统一, 因此每个企业反映研发支出金额的项目也多种多样。云南白药 (000538) 对研发费用在“专项应付款”中披露, 华兰生物 (002007) 则将全部研发费用反映在“管理费用”中。存在补贴款的企业则将其反映在“其他非流动负债”中, 比如“双鹤药业 (600062) 和中国医药 (600056) 。有些企业则是按照会计准则中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标准, 分别将研发费用计入“管理费用”和“开发支出”, 比如西藏药业 (600211) 。

(三) 定性描述多, 基本数据少

几乎所有的生物医药上市公司都在2009年度报告中提到了“研发”二字, 但都是诸如提高研发能力、促进研发与市场接轨、改变研发机制和考核、树立市场引领研发的理念、改变研发模式、建立合作研发平台、采用新的研发模式等定性描述, 详细列明信息使用者所关心的研发投入数量及其在主营业务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等信息较少。这样不利于信息使用者预测和评价企业经营业绩, 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影响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研发信息披露的因素

(一) 公司自身的盈利能力

契约理论认为, 高盈利公司的管理层倾向于对外披露更多的信息, 从而维持和提高他们的薪酬、地位和声誉。信号理论也认为, 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会自愿披露更多信息, 以使市场能够认识到其盈利水平, 从而避免其股票的价格被市场低估或以较低的成本吸引更多的投资。盈利能力较强公司的管理层人员也有意向股东展示他的经营能力, 从而披露更多的信息。新会计准则关于研发费用的处理规定为生物医药上市公司通过调节研发支出的费用化与资本化界限来实施盈余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一般公司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来调整研发费用的资本化情况:一是直接增加资产价值和当期收益。由于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多, 研发费用资本化与否以及资本化的多少可以对公司资产价值和当期损益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到公司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相关数据。二是增大税收优惠享受幅度。我国目前对研发费用逐年递增的企业实行了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 在现行会计准则下企业只要合理地分配资本化和费用化的比例, 使当期的期间费用相应减少, 利润相应增加, 就能在盈利的情况下得到节税的好处。三是改变在职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因为研究与开发支出具有明显的后效性, 在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后, 其效果要经过数年才能体现出来。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任期并不是永久性的, 如果把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作为管理费用核算该项支出的增加必然会引起本期利润的下降。管理者希望公司业绩波动不大, 并且能持续地取得一定的增长。

(二) 生物医药技术研发的特点

1. 研发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

生物医药产品研发时限长, 新投产产品或项目的投资从投入到产生效益具有时滞效应, 药物本身的特点使药品的研究开发存在着明显的技术风险, 最终能否为公司创造经济利益很难判断。出于谨慎很多公司不愿过多披露相关信息。

2. 研发信息属于商业机密。

由于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 企业在披露了研发信息后, 其竞争对手可以通过搭便车了解上市公司的研发项目、研发投入、研发进展情况等信息, 从而制订应对措施, 使上市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许多企业担心泄露商业秘密而不披露或者尽量少披露研发信息。

四、规范研发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 加大研发费用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从2009年年报可以看出, 生物医药上市公司都非常重视核心技术能力的开发, 在年报中都披露了其正在进行的相关研发项目。但由于研发费用信息披露涉及商业秘密, 大多数企业自愿披露研发费用信息的动力不足, 在会计报表附注中, 并未具体披露研发费用的金额, 使得投资者无从知晓企业具体的研发投入情况。监管部门应完善研发费用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 加大监管力度, 并建立社会监督机制, 规范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披露。同时, 为确保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防止企业利用费用资本化操纵利润,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开发阶段资本化支出确认的监管, 而不能简单地从账面余额判定其经营业绩的好坏, 更应该合理地评估企业长期的真实价值。

(二) 鼓励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研发信息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使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认识到充分披露研发活动和产品开发渠道的信息是衡量业绩水平的关键因素, 投资者可以借此来评估管理层的计划和策略, 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很大的益处。生物医药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指标中应明确指明各类研发费用的已投入数额和资本化金额等, 非财务指标中应详细揭示研发项目的性质、技术特性和优势、进展、项目成功后的应用前景以及预测研发项目未来收益和风险的可能变化情况等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使投资者可以结合企业连续的研发费用投入及回报, 来评价和预测研发投入的合理性, 以便作出正确决策。当然考虑到披露的适度性原则, 企业为了保护商业秘密也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

(三)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业务水平

医药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与展望 第2篇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8××年医药行业会平稳增长,整体业绩会好于××年。对经济前景充满迷茫和疑虑的资本市场,在××年会更加关注医药类上市公司,这是由于医药行业偏于防御性的特点所决定的。部分医药类上市公司将会成为资金避险的工具。

今年医药经济的整体运行状况将是中性偏好。国家对医药工业的政策调控力度将会减弱,药价趋于平稳,医药行业的冬天有望过去。××年医药行业会平稳增长,整体业绩会好于××年。同时,××年的医药经济将表现出以下特点:医药企业的两极分化将日益加剧,有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并且研发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强的企业将会在××年继续保持高成长,重组并购继续进行;零售终端和医院用药更加活跃;医药企业的产品结构将会发生巨大变化,产品结构转型快的企业将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中药企业两极分化严重

中药产业在整个医药工业中的比重逐年扩大,销售利润逐年增加,但占整个医药工业利润的比重增加不明显。

在我国目前的家中药生产企业中,整体的盈利水平并不高,两极分化非常严重,这影响了整个中药企业销售利润的提升。预计两极分化将会继续,形成规模和品牌优势的中药生产企业的盈利能力将会持续增加。

从药品价格指数变化看,西药的价格指数和中药的价格指数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但是中药并没有出现负增长,而西药在年以后就出现了负增长。从药品价格的稳定性上来讲,中药产品价格的稳定性明显超过了西药产品,中药受药品降价的影响比较小。

××年中药类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仍然向好,中药类上市公司将会继续保持良好的业绩增长。继续看好规模逐渐扩大的品牌中药生产企业,如同仁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等。

带金销售模式将遭挑战

我国从医院到零售药店对制剂药的需求将会保持旺盛的增长,这种状况未来年内不会改变,并且进口药的比重逐年下降,这为我国的制剂药生产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但国家调控政策对制剂药的利润大幅压缩,本该政府负担的医疗费用很多都转嫁到制剂药企业,这为该子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制剂药企业既往的销售模式将在××年遇到挑战,遵循固有的传统带金销售,即药品销售中的回扣,会由于政策的严厉和舆论压力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年制剂药企业的投资热点在于新药品的推出。制剂药的灵魂是创新,有较强研发能力的企业值得重点关注。

保健品企业期待走向成熟

保健品行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随着保健品市场运作的逐渐规范,产品质量的提升,预计保健品行业的利润水平会在××年得到提高。当前美国股市对保健品生产企业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也许国内也应该改变既往的估值方式,对保健品行业给予更高的关注,预计保健品行业的投资价值将会在××年得到挖掘。

“白马股”值得关注

总体上,对医药行业各个子行业的评价是:看好以品牌中药企业为首的中药生产企业;保健品生产企业有投资机会;对制剂药生产企业和原料药生产企业给予中性的评价,但研发实力强大的制剂药和特色原料药企业将会有投资机会。业内继续看好恒瑞医药、同仁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片仔癀、马应龙和华海药业等,它们将继续分享医药经济发展的成果,是医药行业的白马股,值得长期投资。

另外,像上海医药、国药股份、升华拜克、健特生物、江中药业、千金药业、昆明制药、山东药玻、吉林敖东、天药股份、丽珠集团等个股,虽然可能存在券商重仓持股、公司透明度欠佳、所处子行业增长潜力不足和即将再融资等问题,但我们认为这些公司的基本面良好,从品牌、规模、增长潜力等方面都各有特色,价值可能被低估,它们或许能成为××年医药行业的亮点。文 章来源

生物医药上市公司 第3篇

摘 要:

从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角度,分析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员数量、年度专利获批数量、专利拥有数量四个方面的状况。了解我国医药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不足,从企业和政府层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医药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现状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4000602

2012年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规划中明确将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之一。我国医药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升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推动我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医药企业需要转变固有的发展观念,培育自主创新的意识,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获得健康发展,提升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掌握科学技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以技术创新作为驱动力已经成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学者们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尚未达成一致。崔静(2007)将企业创新能力分为技術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三类进行综合研究。邹林全(2008)认为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投入能力、创新技术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创新生产能力、创新营销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管理能力七个方面的指标。陈力田(2012)创新过程是一个知识的搜寻、选择、获取、内化、集成、原创、应用的过程。本文从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角度,选取文献中常用的评价指标研发经费投入、科研人员数量、专利数量对我国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

1 技术创新投入现状

医药行业是公认的“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产业。医药技术创新活动周期漫长,需要源源不断的人力和财力的支持,这是保证技术创新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1.1 研发经费投入现状

2014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中研发投入经费金额最大值为535百万元。2010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经费平均研发投入经费为13.47百万元,2014年已经达到46.58百万元,相当于2010年的3.5倍。从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来看,2010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为1.81%,在2011年时显著增大,为5.55%,2012-2014年这一数字都在4%左右。通过图1可以看出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研发经费投入金额逐年增长,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有波动,在2011年处最大,之后相对平稳。可见,我国医药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不断地增加研发经费投入,但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仍然较低,目前在4%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医药研发投入强度高达15%-20%。此外,表1数据显示,我国医药上市公司之间的研发投入经费也存在较大差距,并且有增加的趋势。

1.2 研发人员投入现状

由图2可以看出2010-2014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平均研发人员投入数量逐年增加,从2010年的338名增加到2014年的527名。同时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也是显著增加,2010年的研发人员强度为13.83%,而2014年研发人员强度则为19.10%。由此可见医药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研发人员的投入。发达国家的制药企业的医药研发人员的比重在30%左右,我国上市医药企业的研发人员占比仍然相对较低。

2 创新产出现状

2.1 年度专利获批数量

图3显示了2010年-2014年各年份内医药上市公司专利的批准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发明专利的批准数量显著减少,2014年医药上市公司获批的发明专利仅有26个,实用新型专利数量的上下波动较大,而外观设计专利的数量波动较小。

图3 2010年-2014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专利获批数量

2.2 专利拥有数量

医药产业对专利依赖程度很大,企业常通过获取专利保护来提升竞争能力,获得巨额收益,因此专利策略是医药企业竞争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分析医药上市公司当前专利状况,就可了解当前创新产出状况。

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专利拥有数量共计7368件,其中发明专利3079件,约占总量的42%,实用新型专利1265件,约占总量的17%,外观设计专利3024件,约占总量的41%。见图4。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医药上市公司拥有的发明专利中很大一部分仍然是外观设计专利,这些外观设计专利的技术含量较低,缺乏创造性,不能代表真正意思上的技术进步。

图4 2014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拥有专利类型分布

3 建议和对策

通过从上述分析技术创新能力,当前技术创新能力已经受到高度的重视,企业不断地增加研发经费和科研人员的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但是,我国医药上市公司仍然没有摆脱投入少,技术低的局面,即研发经费投入和科研人员投入少,专利成果技术含量低。鉴于此,本文从企业和政府两个方面分别提出建议,以促进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

3.1 企业层面的建议

3.1.1 树立自主创新意识,拓宽融资渠道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当前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中立足,就要突破生产低附加值的原料药或者仿制药的窘境。企业首先要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同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引入风险投资、私募等多元化投资方式,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

3.1.2 实施人才储备战略

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医药技术创新活动离不开高素质人才。企业应该建立长期的人才储备计划,通过制定合理的薪酬体制和激励制剂、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制定培养计划,吸引和留住人才。企业不仅要注重研发技术型人才的培育还应该注重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技术创新活动是系统、复杂的过程,需要高级管理人才进行协调和配置企业资源。

3.1.3 优化技术创新模式

企业要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技术创新模式,不能仅仅依靠内部的研发力量,要努力寻求外部资源,进行战略合作,通过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构建多样化的技术创新模式。通过与其他企业进行技术合作,技术引进,吸收再创造,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3.2 政府层面的建议

3.2.1 建立完善风险投资机制

研发经费的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传统融资方式已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迫在眉睫。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并完善关于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对风险投资的医药创新企业提供税收减免优惠政策。此外,由于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大,风险高,一旦失败将会对中小企业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政府可鼓励保险公司进入风险投资,构建多元化的风险投资资金主体,不仅有利企业的融资,也有利风险的分摊。医药技术创新活动不仅涉及前期的研发投入还关系到后期的技术成果产业化,风险投资的引入也将推动技术成功商业化,从而创造丰厚的利润。

3.2.2 加大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

当前国家和各地政府部门设立了不少关于技术创新的奖项,然而这些补助资金只能缓解企业的一时之需,对于周期漫长的技术创新活动犹如杯水车薪。政府的补助政策应该主要用来扶持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对于这些企业要重点培养,增加政府补助资金,而对于非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应该通过市场力量筹集资金。除了直接的资金支持,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金融、财政等政策激励企业积极开展创新活动。政府不但要加大资金的投入支持还有注重人才的吸引,通过制定人才战略计划吸引高技术人才。

3.2.3 建立完善创新合作平台

国家一直鼓励“官、产、学、研”之间紧密合作,随着我国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得到提升。创新合作平台有两种,一种是依靠产业集聚,同一产业内的相关企业在一定区域内的聚集,企业之间可以共享基础设施,有利于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促进技术交流。近些年来各地纷纷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都积极将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医药产业园区的建设有利于政府部门提供行政服务和实施政策支持,创造更便利的环境。另一种创新合作平台是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技术创新平台,依托现代化、智能化的计算机技术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介服务机构、政府部门的资源进行整合,向各个主体提供从政策咨询到技术研发支持再到技术成果转化的全方位服务的一个平台。

参考文献

[1]崔静.企业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2]邹林全.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的比较[J].统计与决策,2008,(08):184186.

[3]陳力田,赵晓庆,魏致善.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其演变:一个系统化的文献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4):154160.

[4]陈红川.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6):2022,49.

生物医药上市公司 第4篇

生物医药行业是根据我国上市公司行业划分标准分离出来的子行业,是经营人体健康相关产品和生物科技的行业,主要由制药和生物科技企业构成。股权激励机制在我国发展已有20 余年的历史,但生物医药行业作为我国科技领域的重要支柱,其对于股权激励机制的探索却是从2005 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才开始的。2006 年5 月,双鹭药业发布了股权激励计划,随后康恩贝及海南海药也相继发布和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股权激励机制在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中风靡一时。截至2014 年年末,在我国A股市场上,陆续有43 家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共公告了97 次股权激励方案。

图1 是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比例的数量分布,横轴代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股票数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纵轴代表上市公司的数量分布,可以看出我国生物医药行业推行股权激励的公司中,有72.09%的公司股权激励比例低于3%,说明目前生物医药行业股权激励比例仍然较低,这对股权激励的效果将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激励对象主要集中在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缺乏对核心技术人员的股权激励。激励比例不足和激励对象选择的偏差往往不能有效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并且会造成公司激励成本和融资成本的提高。我国生物医药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设计上仍显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目前尚处于股权激励实施的初期,对于股权激励对象和比例的选择还处于探索阶段。

截止2014 年年末,我国共有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121 家(根据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公布的数据),其中有43 家公告并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股权激励公司数量占全行业公司数量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对于股权激励的模式,生物医药行业主要有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模式,其中,选择限制性股票的企业占60%,选择股票期权的企业占40%,而以岭药业采取了两种模式并行的股权激励方式。从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对于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可以看出,企业倾向于选择限制性股票,其主要原因是限制性股票能够更好地将激励对象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绑定在一起,促使激励对象努力工作,为企业的长远利益考虑。我国生物医药行业是以技术和人才为导向的行业,限制性股票使激励对象在实质上获得了股东的权利,只是股票的转让受到限制,因此其能够更早地获得公司盈利的分红收益,激励效果更加理想。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以下方面的分析来评价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由于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指标,对于公司的业绩具有综合而全面的评价效果,因此,本文首先以描述性统计的方式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指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将实行股权激励的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和生物医药全行业上市公司进行比较,从较为直观的角度观察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其次,本文将对公司业绩评价进行深入剖析,基于描述性统计的结论,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本文进行回归分析,以检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是否对于公司业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的行业分类中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2011~2014 年间持续实施股权激励公司的财务绩效,共有121 家公司被纳入研究范围。本文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和国泰安CSMAR数据库。

(三)全面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因此,首先要明确公司绩效的评价指标。纵观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总体而言,可分为托宾Q值、EVA评价法、平衡计分卡和财务指标评价法。托宾Q值和EVA评价法的运用是基于高效率的资本市场环境,鉴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尚未成熟,故不宜使用以上两种方法来衡量;平衡计分卡作为新兴的绩效评价方法,具有评价新颖和全面的特征,但是由于其考虑了许多主观因素,在不同公司之间缺乏可比性,因此也不适用于本项研究。鉴于财务指标选取的便利性和较强的可比性,本文选取以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构成的财务指标体系来衡量上市公司的绩效。从公司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共选取8 项财务指标,建立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

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之前,首先明确公司的财务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因此,进行KMO和巴特利特球型检验,结果如表2 所示。检验结果显示:KMO统计量为0.526,球形检验卡方统计量为364.957,自由度为28,Sig=0.000<0.05,表明适合做因子分析。

其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以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作为提取公因子的标准,可提取四个公因子(见表3),这四个公共因子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94.725%,故财务绩效对于公司绩效具有强有力的解释力度,说明财务绩效指标能够较好地评价上市公司的绩效水平。

之后,根据旋转成份矩阵(见表4),从8 个财务指标中提取四个公因子,分别是:由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构成的偿债能力因子,由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构成的营运能力因子,由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净利率构成的盈利能力因子,以及由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构成的成长能力因子。

根据成份得分系数矩阵(见表5)求出各个因子得分,例如FAC1_1=0.492* 流动比率+0.492* 速动比率-0.007*流动资产周转率+0.091* 总资产周转率+0.044* 总资产净利率-0.063* 净资产收益率-0.091* 营业收入增长率+0.168* 净利润增长率。然后根据四个公因子得出企业财务绩效的综合得分公式,以此来代表企业的财务绩效。

(四)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基于以上因子分析方法得出的财务绩效评价公式,本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检验生物医药行业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为了使回归分析更具说服力,本文引入高管持股比例(M)作为解释变量,用以衡量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指标,将总资产对数(Z)、独立董事比例(I)和股权集中度(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作为控制变量,以因子分析法得出的财务绩效指标公式作为被解释变量,用C表示方程截距,ξ 表示误差项,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如下: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选取的121 家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中,有43 家公司在2014 年年底前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通过SPSS 19.0 统计软件分析行业和股权激励样本公司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如表6 所示。由表6 可知,在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中,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11~2014 年间,在持续的药品降价和医保控费的影响下,医药行业的盈利水平整体处于下降趋势,但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幅度较小;在业绩的稳定性方面,通过比较行业水平和样本公司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可以看出,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更加稳定;从盈利水平和盈利稳定性两个方面来看,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比行业其他公司表现得更为出色。

单位:%

(二)相关性分析

运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得出各变量间的相关矩阵,如表7 所示。从表7 中可以看出,在不考虑控制变量对实验结果影响的前提下,财务绩效与高管持股比例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26,两者呈现出比较微弱的正相关关系,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股权激励对于公司财务绩效的改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财务绩效呈现出较为微弱的负相关关系,即大股东控股的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并不理想,其原因是: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中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往往都是国有企业,由于国有企业股东实体的缺位,造成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较为严重,他们在达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每年制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既定目标后,往往安于现状,业绩表现不如股权集中度低的非国资控股企业。实证结果还表明,资产规模与公司财务绩效之间存在着微弱的负相关关系,这一结果与现实情况也是相符的,因为生物医药行业的技术和人才导向特征,优质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人才才是公司业绩的决定因素,公司规模并不影响公司的财务绩效;此外,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也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这与学术界的主流理论相一致,从一定程度上来看,独立董事制度起到了监督公司大股东,保护公司总体利益的作用。

(三)回归分析

通过SPSS 19.0 统计软件,采用进入法得出回归结果如表8 所示。由表8 可知,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的财务绩效呈现出较为微弱的正相关关系,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我国实行股权激励的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波动与股权激励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也说明我国生物医药行业股权激励的实施并未对公司的财务绩效起到很大的改善作用,股权激励效果不理想。

四、结论及启示

(一)结论

本文综合运用了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就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综合的分析。首先,本文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将实施股权激励公司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与行业水平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这些公司在收益水平和稳定性两方面的表现都比较出色;其次,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出了衡量企业综合财务绩效的评价指标F,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生物医药行业股权激励的相关要素与公司绩效评价指标F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比例与公司绩效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从而表明生物医药行业的股权激励机制未能有效改善公司的绩效;同时,也分析了股权集中度、公司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表明股权集中度高的公司的财务绩效表现较差,这些公司往往是国有企业,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以至于影响到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

(二)启示

股权激励作为激励高级管理人员的长效激励手段,在许多高科技行业公司中获得了成功,促进了公司长期业绩的增长,但在生物医药行业中,股权激励效果却不理想,这本身就值得生物医药行业公司的管理者深思。本文对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分析得出的结果似乎表明股权激励改善了公司的财务绩效水平,但进一步的回购分析结果却显示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对公司的财务绩效影响非常微弱。所以,本文认为在制定股权激励计划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只选择几个简单的财务指标作为激励对象的行权条件和考核股权激励效果的依据。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应当明确实施股权激励的最终目的是股东财富的增加,在实施股权激励过程中,应当设计综合的、能全面体现公司绩效的指标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反映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同时,要加快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结构调整,防范内部人控制造成的股权激励失效问题,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约束与监督,提高我国股权激励机制的有效性,防止股权激励沦为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福利。

摘要:股权激励作为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工具,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关注度极高。本文以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股权激励是否能够促进上市公司业绩的改善,力图明确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的作用,端正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动机,从而为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医药,股权激励,绩效

参考文献

[1]葛军:《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关系研究》,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2]谢梅花、王莉娜:《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商业会计》2011年第16期。

[3]王慧:《经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分析——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数据》,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生物公司简介 第5篇

企业机构:北京市福瑞生物公司

经营范围:专业研发生产化学发光及酶免试剂的厂家,已配套生产6个系列、近40种免疫试剂,证件文号齐全。欢迎各大医院及经销商惠顾。产品包括: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三碘甲腺原氨酸 甲状腺素 促甲状腺激素 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 游离甲状腺素 TG-抗体(TG-Ab)TM-抗体(TM-Ab)

TPO-Ab 促黄体生成激素促卵泡激素垂体泌乳素睾酮孕酮雌二醇HCG-β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总PSA铁蛋白消化道癌(CA-50)卵巢癌(CA125)胰腺癌(CA19-9)乳腺癌(CA15-3)C-反应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癌MG抗原 诊断试剂盒胰岛素 C-肽 胰岛素抗体(INS-Ab)孕中期唐氏综合症筛查项目生物荧光体外抗癌药物敏感性检测项目肿瘤细胞角质蛋白系列项目。

在医药公司当兽医 第6篇

近10年的学习让陆嘉琦对这个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即将博士毕业的时候,已经拿到国内外两所大学博士后offer的他却选择离开校园,进入葛兰素史克,“如果继续做学术研究,未来的路几乎一眼看得到头,公司可以给我更多的可能性。”

陆嘉琦的工作是临床兽医,是整个医药研发中的一环。药物或疫苗用于人体前需要先在动物身上做实验,而这个阶段需要临床兽医来做健康护理。

这份工作好玩的地方在于,陆嘉琦不仅要保证这些动物处于健康状态,还要考虑小动物们的心情,并且尽量维持它们原本的生活习惯。“给它们提供玩具,以及丰富环境的东西,另外也不能单独饲养一个动物,因为动物本身是群居的。”听起来有爱的回答有实际的科学依据,“在后续的行为学实验中,能明显感觉到单独饲养的动物活跃性比群居饲养的低,这可能会影响之后的实验结果。”

医药研发的整个过程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最终结果的失败,因此各个部门之间经常会因为工作互相交流甚至彼此challenge。这也使得陆嘉琦除了专注于研究,也学会了改变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往碰到别人提问甚至质疑时,陆嘉琦只会回答对方问的部分,但现在别人问他一个问题,他会把与之相关的前因后果都告诉对方,并且从他的专业角度做出判断,提供预防性和改正性的建议。“要给出明确答案,不要模棱两可、用‘我猜、我想、我认为’开头,不断磨合才能建立信任。”这是陆嘉琦的沟通技巧。

部门之间的磨合往往不是对立的,在业务探讨的过程中,别人提出的意见常常能给陆嘉琦的工作带来改进。之前,在把动物从动物设施转运到实验室时,一位实验人员对转运条件提出了质疑,认为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光线变化也许会影响动物的生物钟—不仅伤害了小动物的生存质量,也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经过研究,陆嘉琦认为对方的质疑是有道理的,于是他解释了现有设备与条件的具体情况,并迅速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有了这次经验,他知道了该如何改进转运过程,之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陆嘉琦就能给出更完善的方案。

质疑让人进步,在和其他部门沟通的过程中,他会时常提醒自己换位思考:“不仅考虑自己想得到什么,也要考虑自己能给对方部门提供什么,以及它们为什么会有这种需要,争取一个双赢的结果。”

现在除了做临床兽医的工作,陆嘉琦平时也会以小组成员或是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药物研发的项目中,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就像他从学校离开时设想的一样,在公司里实现更多的可能性。

C=CBNweekly L=Lu Jiaqi

C: 你希望自己未来有多一些的可能性,那当初择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不做研发而去其他部门?

L: 基本没有想过。到了博士阶段,还是感觉有一些限制,毕竟专业性非常强。我个人觉得到了博士毕业还想完全换个行业,有点浪费。如果要放弃,也应该尽量早一些。

另外,选择了一个行业,你可以通过发现这个行业中的兴趣点来慢慢调整自己。

C: 怎么看待动物保护主义者的过激行为?

L: 个人来说,我是非常不认同极端保护主义的。目前阶段我们不可能避免使用实验动物。我们必须得在承认我们所处阶段的前提之下讨论动物保护和动物福利。

动物极端保护者是不承认这个阶段的,他们的观点就是动物和人拥有相同的权利,有的保护行为甚至让一些公司倒闭了。设想一下,如果因为这样的行为,一间大的制药公司倒闭了,不再有好的药品、疫苗,最终的后果有多严重。

C: 药企的研发中心在做动物实验的时候,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实验次数吗?

L: 我们公司里有相关原则,比如3R原则,即replacement、reduction和refine。也就是强调,能不能不用动物?如果能,我们尽量不用;如果必须要用,能不能少用动物;如果已经减少到最少的量了,我们通过实验方案,减少动物的死亡率,减少实验的次数和不准确性。

生物医药上市公司 第7篇

流动资产投资政策是公司营运资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流动资产投资政策对公司价值和经营绩效影响不同。近年来, 由于流动资产投资政策失误而导致破产的案例屡见不鲜 (如KMART, 普尔斯马特等) 。而许多世界著名跨国公司谈到成功经验时, 都提及其先进的流动资产投资政策和模式。可以看出, 流动资产投资政策已经受到学术界与企业界的广泛关注。

1 文献综述

许多学者和机构 (如Smith, 1980;Groth, 1992;CFO杂志和REL咨询公司) 都关注营运资本管理问题。激进的流动资产投资政策是否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性, 是一个需要实证检验的问题 (Shin等, 1998) 。现有实证检验的结果不尽相同:Kamath (1989) 、Shin等 (1998) 发现净营业周期与盈利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但Soenen (1993) 并没有发现两者间的一致性关系, 仅发现了行业因素的影响。Jose等 (1996) 、Deloof (2003) 、Lazaridis等 (2006) 分别以美国 (1974~1993) 、比利时 (1992~1996) 、雅典股票市场 (2001~2004) 公司为样本, 研究流动资产投资政策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 认为流动资产投资政策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而对于流动资产投资政策各组成部分与绩效的相关性, Deloof、Lazaridis等认为, 应收账款周转期与绩效显著负相关;存货周转期与绩效的负相关性在比利时市场较为显著, 在雅典市场并不显著;辜玉璞 (2006) 以沪深两市1995~2004年14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 发现现金周期和公司盈利能力负相关。赵旭等 (2003) 进一步指出两者的负相关对产业因素反映敏感, 而且积极的流动性管理战略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 但并不能提升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

上述学者从不同角度实证检验了流动资产投资政策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多数结论基本一致:积极的流动性管理战略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但经营绩效不同的公司, 其流动资产投资政策的影响作用是否不同, 需要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因此本文选取我国医药业上市公司2001~2010年74家面板数据, 采用分位数回归检验流动资产投资政策对绩效不同的公司绩效的影响。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流动资产投资政策与公司绩效

流动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 其投资的核心不在于流动资产本身的多寡, 而在于流动资产能否在生产经营中有效的发挥作用。流动资产投资决策目标是节省流动资金的使用和占用, 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实现利润最大化。

流动资产投资政策是指如何确定流动资产投资的相对规模。流动资产的相对规模, 通常用流动资产占收入的比率来衡量。在流动资产政策分析时, 不影响正常盈利情况下, 降低营运资本投资可以增加营业现金净流量, 节约流动资产可以提高总资产周转率, 提高公司的资本收益率, 增加企业价值。其中影响流动资产投资需求的因素包括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行业和技术特征、企业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因素和流动资产管理效率。流动资产投资政策一般分为3种。 (1) 适中的流动资产投资政策。在销售额不变的情况下, 企业安排较少的流动资产投资, 可以缩短流动资产周转天数, 节约投资成本。但是, 投资不足会使经营中断, 增加短缺资本, 给企业带来损失。但投资过量会出现闲置的流动资产, 浪费投资, 增加持有资本。因此需要权衡得失, 确定其最佳投资需要量, 也就是短缺成本和持有成本之和最小的投资额; (2) 宽松的投资政策, 这种政策需要较多的流动资产投资, 承担较大的流动资产持有成本, 主要是资金的机会成本, 但短缺成本较小; (3) 紧缩的流动资产投资政策, 表现为较低的流动资产收入比, 这种政策节约了企业的流动资产持有成本, 但是会承担较大的短缺成本。因此流动资产投资政策对公司绩效影响很大。

假设1:H1:流动资产收入比越低公绩效越高。

2.2 存货投资政策与公司绩效

确定存货投资政策就是确定存货的相对规模。通常用平均存货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来衡量。存货的规模组成, 应该首先按经营业务的需要安排, 并综合考虑以下情况:连续性的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存货量, 采购订货和生产的经济规模, 为市场特殊需求而生产的库存产品, 提前购买以获得季节性的折扣, 预料价格变化和供应短缺的情况。存货在采购、生产和销售之间起着缓冲器的作用。存货投资太少, 不足以平衡原材料的供应速度、生产速度和销售速度, 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但是, 存货投资太多, 说明产品或者原料积压太多, 造成资金大量闲置而不能用作其他用途, 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假设2:H2:存货收入比越低公司绩效越高。

2.3 应收账款投资政策与公司绩效

确定应收账款投资政策就是确定应收账款的相对规模, 可以用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与销售收入的比值来衡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存在着激烈的商业竞争, 竞争机制的作用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扩大销售。除了依靠产品质量、价格、广告、售后服务等手段外, 赊销是更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对于完全相同的产品, 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完全相同, 赊销比现销的销售额大很多。这是因为顾客在赊销中获得了好处。企业出于扩大销售的竞争需要, 不得不以赊销方式来促进销售, 于是就产生了这种由竞争引起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与客户发生的赊账, 是一种商业信贷, 必然要占用一定的资金。在商业信贷中存在着利润与风险两个对立的因素。应收账款多, 增加了资金占用, 坏帐风险也增大, 但同时可以刺激销售, 增加利润。相反, 如果应收账款较少, 虽然减少流动资金占用, 减少了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和坏帐风险, 但是同时也会损失一些客户, 降低销售额, 从而减少利润。

假设3:H3:应收账款收入比越低公司绩效越高。

3 变量、样本与回归结果

3.1 变量定义

3.1.1 被解释变量

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 (ROE) 作为被解释变量代表公司绩效。选择ROE作为被解释变量, 因为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指标。从经营者使用会计信息的角度看, 该指标反映了过去一年的综合管理水平。指标值越高, 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

3.1.2 解释变量

本文选取流动资产收入比、应收账款收入比、存货收入比作为解释变量, 分别代表流动资产投资政策、应收账款投资政策、存货投资政策。

3.1.3 控制变量

一般认为, 企业规模及财务杠杆对公司绩效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所以选取反映企业规模的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和反映企业财务杠杆的资产负债率, 作为控制变量。

所有变量的计算如表1所示:

3.2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我国生物医药业上市公司2001~2010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 考虑到极端值对统计结果的不利影响, 剔除7家ST公司, 最终以74家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文本数据来自证券之星网站。

3.3 描述性统计

表2报告了描述性统计结果。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0.285%, 标准差72.49%, 说明经营绩效各公司间差异较大。生物制药是快速发展且风险较大的行业, 各公司所处发展阶段不同, 导致盈利水平产生较大差异。流动资产收入比平均值为1.12, 说明各公司流动资产投资规模较大, 也是其盈利水平较低的原因之一。应收账款收入比平均为37.16%, 标准差为58.87%, 说明应收账款水平各公司差异不大。存货收入比平均为45.79%、标准差为49.78%。符合生物医药行业的特点。

3.4 回归分析

通过OLS分析得出结果如表3所示。

注:“*”、“**”、“***”分别表示在10%、5%、1%水平上显著

所有模型的拟合优度均较高, D.W统计量接近2, 所有回归的F值均在1%水平上显著异于0, 表明模型成立。在所有模型中, 流动资产投资政策与公司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应收账款投资政策对公司绩效也显著负相关。公司规模与公司绩效正相关但不显著。说明规模适中的企业具有更好的公司绩效。财务杠杆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 说明减少负债比例, 能够提高公司绩效。

考虑流动资产投资政策对业绩不同的公司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 进一步考察我国生物医药业上市公司流动资产投资政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分位数回归最早由Koenker和Bassett于1978年提出。相对于最小二乘估计, 分位数回归模型具有适于异方差的模型, 对条件分布的刻画更加细致, 并且他不要求有很强的分布假设, 且不容易收到异常值的影响。因此具有稳健性。分位数回归的基本模型为:

yi=x′iβθ+ζθi

quantθ (yixi) =x′iβθ

其中yi是被解释变量, xi是解释变量, x′i是xi的转置, βθ是θ分位数 (0<θ<1) 时对应的回归系数, εθi 是残差项。给定xi和yi的θ条件分位数为quantθ (yixi) , 等于x′iβθ, βθ的估计值的求解要最小化误差项的加权和, 即:

1n{iyixiβθ|yi-xiβ|+iyixiβ| (1-θ) -xiβ|}

则本文的计量模型可构造为:

quantθ (ROECAIP, RAIP, IIP, SIZE, LEV) =β0+β1CAIP+β2RAIP+β3IIP+β4SIZE+β5LEV

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流动资产收入比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 即公司流动资金占收入比越高的公司其公司绩效越差, 且对经营绩效高的企业影响显著。假设1得到证实;应收账款收入比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 且较为显著, 这与理论分析一致, 假设2得到证实。存货收入比与公司绩效正相关, 且在经营业绩适中的公司中, 存货投资政策对公司绩效影响较为显著, 这与假设3相反。

注:“*”、“**”、“***”分别表示在10%、5%、1%水平上显著

4 结论与建议

依据上述分析和实证结果, 得出如下结论与建议: (1) 降低流动资产投资。由实证结果可知, 我国的生物医药行业的流动资产比重较高, 所以应该不断加强流动资产的管理, 提高其周转速度, 减少资金占用。但生物医药业应当确定适当的流动资产投资规模, 在保持流动性和适当的短期偿债能力前提下, 扩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其他资产的投入, 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在降低流动资产规模的同时, 更应注重风险的防范。 (2)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生物医药业应该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努力提高其应收账款周转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商业竞争加剧, 赊销已逐渐成为企业扩大销售的一个重要手段, 应收账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日益重要的领域。加强应收账款的回笼, 利用应收账款的投资信用政策。从管理的角度出发, 真正做到应收账款在事前的评估, 事中控制、事后分析。 (3) 适度增加存货。生物医药业应该加强对存货的管理。由于生物医药业存货具有耗损大、价值高的特点, 应发挥存货功能, 减少存货损失, 规避生产经营风险, 提高经营收益。 (4) 关注企业的规模效应。生物医药行业的规模效应比较明显, 对其经营效益有一定的影响企业不断增加总资产是企业不断扩张的明显迹象。企业的规模效应可以降低成本, 提高盈利。 (5) 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生物医药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低, 其盈利能力相对较高。因此, 公司管理者应充分重视资本结构与公司盈利能力两者间的相关性, 并应结合本行业及企业的具体情况, 合理确定公司的资本结构以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Keith V.Smith, State of the An of Working CapitalManagement, Financial Management, 1973, 2 (3)

[2].Hyun Han Shin, Luc Soenen.Efficiencyof WorkingCapital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Profitability.Financial Practiceand Education, 1998:37~45

[3].Ioannis Lazaridis, Ph.D, Dimitrios Tryofonidis, M.Sc.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and Prof-itability of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Athens Stock Exchange, 2006, 19 (1) :1~12

[4].Marc Deloof.Does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AffectProfitability of Belgian Firms?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Ac-counting, 2003, 30 (3) :573~588

[5].Soenen, Luc A.Cash Conversion Cycle and CorporateProfitability.Journal of Cash Management, 1993, 8 (1) :53~58

[6].辜玉璞.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政策实证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6

[7].赵旭, 胡运生.上市公司流动性管理绩效与企业价值[EB].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 2003-11-06

生物医药上市公司 第8篇

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科技创新,要科技创新就需要研发支出,但研发费用之昂贵使投资者缺乏收回投资的信心,所以加大研发支出力度能否提升企业价值成为了研究的焦点问题。由于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成本比较昂贵、投资风险较大、研发周期较长,生物医药产品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等特点,同时也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方面。因此,研究开发对其至关重要。受各种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已普遍提高了自主创新意识,加大了研发支出。那么,如此持续、大额的研发支出是否显著增加了企业的价值,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是否具有滞后性。带着这些问题,本文立足于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角度,以筛选出的32个样本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相关实证分析,以揭示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支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从理论上研发支出通过计入费用和成本的方式不同,来影响企业的短期利润水平和长期资产水平,并进而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价值的大小。而且企业的研发投入作为一种理性行为,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加企业利润,改善企业业绩,促进企业成长,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Chan、Josef Lakonishok、Sougianni(s2001)通过研究公司研发费用与股票市场价值的关系,得出结论为:从事研发活动的公司的股票历史收益要超过不从事研发活动的公司,研发支出高的公司能够在权益市场上得到更好的收益,文静(2007)通过建立回归模型研究企业研发支出与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指出当企业处于盈利的时候,企业的研发支出对其市场价值有显著的正向的影响,陆桔利(2006)通过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能提高企业的价值。程宏伟、张永海和常勇(2006),罗婷、朱青和李丹(2009)等都通过实证表明研发支出对企业价值具有一定的影响。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提出了技术创新具有导向性,由此可认为研发支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应该是正向的,在阅读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参考前人对研发支出与企业价值的研究成果,可提出第一个假设:

假设1: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支出与企业价值存在正的线性相关关系

根据投入产出理论,任何一项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都需要一段过程,研发支出作为一种长期投资,其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并非是立竿见影的,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进行研发投入,企业才能不断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有效配置资源、增强竞争能力,从而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Lev、Sougiannis(1996)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化工医药行业的滞后期为9年,而科研机构的滞后期为5年。何玮(2003)对研发支出的滞后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的结论为大型工业企业的研发支出对企业的产出的影响的滞后期为3年左右。梁莱歆、张焕凤(2005)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指出上市公司从进行研发支出到产出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并提出滞后期的时间一般是2年以上。从理论上来说,研发支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2: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支出与企业价值之间具有显著的滞后性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中的财务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年报主要来自于巨潮资讯网和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首先通过国泰安数据库选取非ST股票为研究对象。其次,选择了我国沪、深两市生物医药类A股上市公司2010年至2012年三年间连续披露研发支出数据的公司为样本,得到32家公司,每年的样本量为32个,三年的样本量为96个。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开发支出”项目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进行披露和附注披露,表示本年度资本化的研发投入支出。费用化支出在报表的附注中披露,主要在“管理费用”科目。从经济增加值的观点来看,经济增加值要求将研究和开发支出都作为投资,因为研发费用实际是与未来几个会计年度有关的投资支出,因为这些支出发挥作用的期限不仅限于会计档期,而是对公司的未来和长期发展有贡献的。因此,基于经济增加值理论,本文选取了资产负债表列示的“开发支出”和报表附注中披露的“管理费用”的合计数作为研发支出金额。

(三)变量定义

本文选取的因变量为企业价值的替代变量,包括每股收益(EPS)、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托宾Q值(Tobin Q)指标;解释变量为研发支出指标,用研发支出强度(RDI)来表示;控制变量包括公司规模(ln Asset)和财务杠杆(D/A)两个指标。(1)研发支出指标的选取。本文参照程宏伟等(2006)学者的研究,选取研发支出强度作为生物医药行业企业研发支出的衡量指标。研发支出强度(RDI)=研发支出/主营业务收入。(2)企业价值指标的选取。本文在选取衡量企业价值指标时选取了托宾Q值(Tobin Q)、每股收益(EPS)和净资产收益率(ROE)指标。托宾Q值表达式为:Tobin Q=企业市场价值/企业重置成本=(股权的市场价值+净债务市值)/总资产的账面价值(非流通股市值用流通股股价代替)。托宾Q值的优点在于它能将市场数据和财务数据有效的结合,在实践中也具有可操作性,弥补了只用财务数据来衡量企业价值的不足,比会计指标更加全面,这是因为财务数据很容易受到一些外在因素如税收政策的影响,也更容易被经理人操纵,很多国内外学者都采用托宾Q值来衡量企业价值。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也采用托宾Q值作为衡量企业价值的指标。股票收益率表达式为:每股收益(EPS)=净利润/总股本。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即股东财富最大化。每股收益(EPS)通常被用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衡量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及投资风险,即直接反映了股东投入资本的增值情况,所以常被用来衡量股票优劣的尺度。作为衡量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核心指标之一,备受人们的关注。净资产收益率表达式为:ROE=净现金流量/净资产。本文选取ROE作为企业价值的替代变量。之所以分子采用的是净现金流量,是因为它反映了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充足的现金流能不仅能满足投资者的要求,而且能较好地衡量企业的价值,再加上现金流量指标由于不易被人为操纵,更加真实可靠。(3)控制变量的选取。本文选取了两个控制变量,公司规模(ln Asset)。生物医药行业的规模效应比较明显,对其企业价值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也选择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之一,采用公司账面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企业规模的代理变量,其中总资产用公司年末总资产来表示。财务杠杆(D/A)。财务杠杆(D/A)也即资产负债率,是用来衡量企业财务风险大小的重要指标,可以表示负债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为了避免因资金来源的不同而给企业收益带来影响,采用资产负债率作为控制变量。

(四)模型建立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假设,本文参考鲁盛潭、方旻(2011)在证明高科技、高成长性企业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分析中采用的截面回归分析方法,然后依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基本模型,提出的模型为:Vit=α0+α1×RDIit+α2×D/Ait+α3×1n Assetit+εit

其中,Vit表示第i个生物医药企业在第t个年度的企业价值;RDIit表示第i个生物医药企业在当年或滞后1、2个年度中的研发强度;1n Assetit表示企业规模;1n Assetit表示企业财务杠杆;εit为随机误差项。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生物医药企业,为了数据具有可行性,选取的是A股上市公司中连续三年披露研发费用的企业。具体描述性统计结果如下:表(1)列示了32个样本公司的研发支出强度(RDI)在2010年至2012年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包括研发支出强度(RDI)的极小值、极大值、均值以及标准差;表(2)列示了本文总的96个样本中主要变量(D/A、RDI、EPS、Toin Q、ROE、Ln Asset)的描述性统计值,包括极小值、极大值、均值和标准差。从表(1)和表(2)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到:(1)样本公司2010年至2012年的研发强度均值均超过国际上公认的维持生存的水平(2%)。(2)样本公司2010年至2012年研发强度的总体趋势是随着年份逐年增长的。(3)其他财务指标除了托宾Q值,均出现了负值,说明样本公司的经营状况并非都是良好的,盈利公司和亏损公司并存,这可能有利于本文的研究,减少样本的片面性。

(二)相关性分析

根据表(3)、表(4)和表(5)的相关性描述,可以看出研发支出与托宾Q值正相关、财务杠杆和企业规模与托宾Q值负相关;研发支出与每股收益正相关,财务杠杆与每股收益负相关,企业规模与每股收益正相关;研发支出与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财务杠杆和企业规模与净资产收益率负相关。由以上分析可以初步推断,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支出与企业价值可能存在正向关系。但是,由于相关性分析不足以发掘研发支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因此还需进一步采用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三)回归分析

为了更好地解释研发支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在对样本公司各变量进行了统计性描述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对提出的两个假设进行了研究。在对假设1进行回归分析时,样本参数选用的是2012年数据,并分别用托宾Q值(Tobin Q)、每股收益(EPS)和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企业价值的替代变量进行了回归,多元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当因变量为Tobin Q时,回归方程的F值为13.378,显著性水平为0.000,说明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支出与Tobin Q之间呈现出了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RDI回归系数为0.274,说明当其他因素不变时,研发支出每增长1个百分点,Tobin Q就会提高0.274个百分点。由此证明研发投入对生物医药企业的价值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假设1成立。还可以看出,D/A回归系数为-3.069,表明财务杠杆的对企业价值具有一定的影响,而ln Asset的作用不是很强。但研发强度RDI与EPS、ROE的相关关系均未呈现出显著性,由以上分析知RDI与Tobin Q呈现出了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因此,在做滞后性检验时,要舍弃EPS、ROE指标,运用Tobin Q作为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评价指标,分别分析滞后一期、滞后二期的Tobin Q与RDI之间的关系。在检验滞后效应时,分别用2010年RDI和2012年Tobin Q,2011年RDI和2012年Tobin Q进行分析。回归结果显示,2011年RDI回归方程F值为13.883,Sig值为0.000,说明滞后一年的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支出与企业价值正相关。2011年RDI的回归系数为0.293,即其他因素不变时,研发支出增长1个百分点,企业价值就会提高0.293个百分点。回归结果显示,2010年RDI回归方程F值为16.522,Sig值为0.000,说明滞后两年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支出与企业价值正相关。2010年RDI的回归系数为0.325,即其他因素不变时,研发支出增长1个百分点,企业价值就会提高0.325个百分点。对滞后性进行检验后发现,2010年和2011年RDI均与2012年Tobin Q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从而假设2得到验证。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5、0.293、0.274,R2分别为0.589、0.598、0.639,说明三个模型的拟合性越来越好,滞后两年研发支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滞后一年,最后是研发支出当年。因此,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支出对滞后期企业价值的相关性逐渐增强。

*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注:括号内为t值,*sig<0.1,**sig<0.05,***sig<0.01

四、结论和建议

本文得到以下结论: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均值超过了2%,即达到了国际公认的维持企业生存的水平,但是从总体上看不够均衡,低的支出水平和高的支出水平差别较大。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对企业价值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从实证结果来看,RDI对Tobin Q的影响大于对EPS和ROE的影响,即研发支出对增加市场业绩(企业价值的指标为Tobin Q)的影响大于对财务业绩的影响(企业价值的指标为EPS和ROE),得到这样的结论可能是由于部分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存在人为操纵、财务报表存在粉饰现象。在研究滞后性时,发现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支出对企业价值存在滞后影响,而且滞后两年研发支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滞后一年,最后是研发支出当年,即滞后性逐渐增强。这可能跟生物医药行业的长周期性有关,生物医药产品开发周期较长,环节多而复杂,国外数据显示开发一种新的生物医药产品一般需要8-10年时间甚至更长。如果拓宽样本期间,可能会得到滞后性最强的年限以及最大的相关系数,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对研发支出的披露不够充分,导致本文在数据搜集时加大了困难,并且样本期间短、样本量也较小,这些都可能影响所得出的结论。

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企业应增加研发支出,加大研发力度。企业在增加研发支出的同时应加强对技术引进的吸收和转化,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由于研发支出的滞后作用较为显著,故应摒弃短期行为,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利益。(2)拓宽融资渠道。企业仅仅依靠內源融资来满足研发支出资金的需要不仅数量规模小、来源单一,而且项目风险过大,这样的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国家、社会和企业应该共同努力,建立长期有效的研发资金来源体系,使企业能通过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以保证研发项目的资金来源,并且能使企业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3)规范研发支出的信息披露。充分准确地披露研发费用不仅是每个企业的责任,政府以及资本市场监管层应制定信息披露措施,规范披露内容,加大监管力度,使企业认识到研发投资的重要性以及研发为企业带来的正向利益,以促进企业进行研发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更充分、更准确的研发费用相关信息,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摘要:研发支出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本文以沪、深两市生物医药类A股上市公司2010年至2012年连续披露研发支出数据的32家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研发支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发支出对企业价值的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显著的滞后性。

生物医药上市公司 第9篇

John J.Wild (1967) 提出从现金流分析、投资回报、盈利性分析、预期分析、信用分析和权益分析与价值等方面来阐述财务分析的过程。Erich A.Helfert (1997) 主要是从企业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三方面引出分析目的、分析资料及分析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从经营分析、投资分析、筹资分析、价值评估分析方面, 应用相应的分析方法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Palepu, Bernard, &Healy (1988) 强调财务分析的环境与目的以及财务工具的研究。他把分析程序分为经营环境分析、基础资料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 从而形成完整的分析方法论体系。而具体分析技术, 则根据不同环节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技术方法, 如前景分析中的预测技术, 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评价技术和以会计收益为基础的评价技术等。张新民 (2001) 认为, 企业财务状况一般包括企业的资产质量、规模、结构状况;企业的资本结构状况;企业的盈利状况;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等。王秀丽 (2003) 在张新民的理论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和扩充。他们认为将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划分为资产质量、资本结构质量、利润质量、现金流量质量和财务信息质量等。宋献中 (2001) 则认为资产质量受众多因素的影响, 很难给予定量的评价。他倾向于将调整前后每股净资产的波动幅度作为评价资产质量的好坏。张先治 (2002) 对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内容都有比较系统的见解。费明群、干胜道 (2004) 将财务质量分析分为资产质量分析和收益质量分析, 可以实现财务质量静态和动态分析的有机结合, 从而更准确、更全面地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质量。钱爱民 (2008) 综合了近几年财务质量各方面的理论研究, 着重从流动资产质量的角度突破。结合行业经营特点、企业营销和采购模式、产品盈利能力以及现金流量等重要的定性与定量因素, 建立了流动资产整体质量评价方法。李文华 (2009) 以冀中能源邯郸矿业集团为例, 将财务质量状况从资产负债表及其主要项目对比、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及其主要项目对比展开分析, 而现金流量表及其主要项目对比则分别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够用程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吻合程度、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之和的适应程度的角度分析。

二、湖南医药生物制品上市公司财务质量分析

(一) 经营质量分析经营性资产的有效性、经营活动的获利性、经营活动的成长性、经营活动的安全性和其他资产项目的合理性。

(1) 经营性资产的有效性。湖南医药生物制品上市公司经营性资产有效性的基本财务比率, 如表 (1) 所示。首先, 货币资金。从表 (1) 提供的数据来看:存量规模及变动情况, 湖南地区2007年货币资金比上年增长了11.23%, 2008年货币资金比上年增长了19.61%, 2009年增长68.24%, 变动幅度较大。但结合营业收入2007年增长8.79%, 2008年增长15.78%, 2009年比上年增长12.25%判断, 其货币资金的存量规模和增长幅度是比较合适的。存量比重及变动情况, 湖南地区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重2007年为27.62%, 2008年为33.78%和09年是40.24%, , 每年上升大概六个百分点, 按一般标准判断, 这种比重比较合理。特别说明的是, 由于爱尔眼科2009年刚上市, 因此货币资金增长幅度高达30多倍, 才会对湖南地区2009年平均值造成较大波动, 从大体上来看, 货币资金存量是比较合理的。其次, 存货。存货是企业最重要的流动资产之一, 存货资产遍布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它的变动情况也直接透视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质量。如表 (1) 所示, 三年来期末存货周转率比较稳定, 可以认为存货质量较好。再次, 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是因为企业提供商业信用产生的。应该从企业应收账款的规模及变动情况、应收账款账龄结构等方面分析。2008年湖南地区应收账款余额比上年增长为12.72%, 而2009年下降2.56%。另根据财务附注提供的应收账款账龄表得知, 虽然公司不同期限的应收账款余额有所增长, 但总体上变动幅度不大, 而且账龄一年以内占全部应收账款比例超过70%, 说明公司的信用标准比较严, 收账政策比较稳定, 不易发生坏账损失, 能较好的节约资金。特别说明下, 紫光古汉的应收账款坏账比例较大, 一年以内的账款只占大约30%。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上述的个别项目分析可知, 经营性资产运营效率较高。货币资金规模适当, 既没有造成较大的浪费, 也将收益性资产尽量最大化。存货周转率 (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平均值为4.67, 表明企业存货周转速度快, 经营效率高, 库存存货适度。应收账款适量, 既对增加销售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又能发挥减少存货, 降低存货管理费用、仓储费等的作用。

(2) 经营活动的获利性。首先, 每股收益。每股收益的含义是指每股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所能分摊到的净收益额。这一指标对普通股股东的利益关系极大。普通股每股收益= (净利润-优先股股利) /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如表 (2) 所示。从表 (2) 可以看出, 同行业平均指标值三年为0.358、0.392和0.527, 而湖南地区医药生物制品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平均值为0.539、0.521和0.34.基本上高于同行业均值, 说明湖南地区的综合经营获利能力较强。特别说明紫光古汉在2009年提取资产减值准备高达8310万元, 根据紫光古汉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看出这种减值包括固定资产减值、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等。因此对湖南地区的每股收益均值产生较大的影响。其次, 营业利润和净利润率。根据湖南医药生物制品上市公司三年利润表, 可得出反映资产获利性和成长性的财务指标。如表 (3) 所示。以产品经营为主体的企业, 营业利润应该成为企业一定时期财务业绩的主体。从表 (3) 得知, 湖南医药生物制品上市公司整体上营业利润保持在10%以上, 但由于其中紫光古汉发生资产减值, 造成过高的营业成本, 从而导致2009年转盈为亏, 影响了湖南地区的总体水平。这四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率三年分别为15.07%、12.51%和2.74%, 而全国同行业平均指标值为20.91%、-43.58%和13.67%。可以看出, 无论是针对湖南地区还是全国整体而言, 净利润率这一指标的波动较大, 在2008年都有明显的下滑, 这与2008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而演变的金融危机是分不开的。若除开紫光古汉在2009年出现的亏损, 整个湖南地区的平均经营获利能力较为良好。

(3) 经营活动的成长性。从表 (3) 可以看出, 净利润增长率三年的平均数值为197.7%、24.63%和-126.5%, 很明显在2007年还是有着较强的成长能力, 2009年成长性明显呈大幅度下滑。这个原因可以认为湖南地区上市公司近年没有推出新的产品, 而之前的产品已进入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或衰退期。目前属于较为正常的现象, 若仍不开发新的产品或新的性能, 公司可能会面临较低迷的市场走向。

(4) 经营活动的安全性。经营性流动资产承担着偿还企业短期负债的任务。高质量的经营性流动资产应具有较为理想的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生物医药制品行业速动比率平均值是略大于1:1, 湖南生物医药制品上市公司三年的速动比率平均值都比1高。三年的速动比率分别为2.185, 2.172和3.437, 高于同行业平均值。资产安全性高。根据提供的报表计算, 四家上市公司三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8.82%、29.31%和27.82%, 而同行业平均指标值为53.56%、57.12%和48.56%。湖南生物医药制品上市公司速动比率高于我国同行业平均值, 资产负债率也远高于同行业值。此两项比率说明公司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足够偿还债务, 公司安全性高, 财务风险较低。

(5) 其他资产项目规模的合理性。其他资产项目是指其他应收款和待摊费用。从效用来看, 其他应收款和待摊费用通常是经营性资产中的主要不良资产区域, 其自身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盈利。因此, 这些所谓资产的规模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成效, 为此该部分不应该存在金额过大或波动过于剧烈等异常现象。湖南四家公司的待摊费用均没有, 除紫光古汉外的三家公司其他应收款约占流动资产的5%, 说明企业流动资产中的主体仍然是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和存货, 说明企业的核心不良资产规模不大。对于紫光古汉来说, 它的其他应收款较高, 约占流动资产的20%, 与其他三家相比起来, 这样的不良资产规模太大了, 透视出该企业的经营质量不高。

(二) 筹资质量分析筹资与投资权衡的效益性、财务杠杆运用的适当性、企业控制权的保持性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的适应性。

(1) 筹资与投资权衡的效益性。以2009年千金药业为例, 该公司报告期内短期借款13100万元 (6个月以上) , 当年相应的6个月至1年短期贷款利率为5.58%, 公司报告期内股价年均价为21.3元, 下一年度分配报告期内的现金股利为每10股派现金5元。债券比重为37.57%, 权益比重为62.43%。所以,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5.58% (1-33%) 37.57%+ (0.5/21.3) 62.43%=2.86%。根据年报披露, 公司报告期内资产报酬率 (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为12.33%, 而公司报告期内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2.86%。应该说, 公司筹资回报率是很不错的。根据同样的方法, 结合另外三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可知, 各个公司在进行筹资决策之前, 都将资本成本率与资产报酬率进行了对比。显然, 都是在资产报酬率大于资本成本率的情况下才进行筹资的。

(2) 资产配置的适当性。资产配置的适当性是企业资金来源期限构成与企业资产结构的适应性。资本的期限结构对企业的风险和收益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企业应当根据资本的需用期间进行合理搭配。根据湖南四家医药生物制品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长期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和权益资本, 通过加权平均计算的方法, 作出资产配置图。如图 (1) 所示。从公司2009年末平均资产配置结构图可以明显看出, 公司资产配置是属于稳健型结构, 即长期资金不仅用于稳定的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 而且还用于其他临时性流动资产。公司2009年末长Á期资产适合率 (长期资产适合率= (所有者权益总额+长期负债总额) / (固定资产总额+长期投资总额) ) 为193.61%。可见, 公司长期资产和长期资金是吻合的, 公司的财务结构稳定, 财务风险较小。但是由于公司债务融资较少, 权益资本所占比重过大, 公司的筹资资本成本较高。再根据披露的报表可知, 四家上市公司普遍没有债券筹资, 很少发生股权筹资变化, 大部分主要是借款, 并且短期借款居多。显然, 公司比较看重筹资速度, 对于风险把握比较自信。

(3) 财务杠杆运用的适当性。财务杠杆运用可以给企业带来利益和风险。因此适应企业未来融资要求和未来发展的财务杠杆运用才能确保良好的筹资质量。湖南上市公司大约平均筹集了短期借款5800万元, 长期借款2480万元, 长期借款主要用于专项技改项目、产线及配套设施、营销网络扩建工程项目等。如表 (4) 所示。从表 (4) 可以看出, 四家公司的财务杠杆稍微大于1, 说明当息税前利润增长1倍时, 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将增长1倍。显然湖南四家公司总体上负债较低, 在贷款方面十分谨慎, 财务风险较低;从另一方面看, 由于公司负债较少, 公司的再融资能力较强, 财务灵活性较高;但同时也说明公司没有充分利用财务杠杆。

(4) 企业控制权的保持性。不同的筹资方式可能会改变企业控制权。实收资本代表承担各种风险的实力, 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受资本本身和盈利状况的影响, 未分配利润表明企业的盈利性, 而举债是保障控制权的方法。如表 (5) 所示。由表 (5) 可知, 千金药业和紫光古汉的股东权益率稍微比两外两家略高。各公司股东权益率大约在为70%左右, 波动不大。但是各个公司每年的变化方向不同。另外, 公司一般没有增资发行普通股或其他未募集股本行为, 也没有合并兼并行为, 只举借了短期借款。可见公司控制权保持得比较稳定。

(5) 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的适应性。一般而言, 当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需要现金, 而现有现金不足以支持时, 筹资活动应该及时足额地筹到相应资金;当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产生取得了大量现金时, 筹资活动又应该及时地清偿相应贷款, 避免不必要的利息支出。因此企业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相适应时, 反映企业较好的融资能力。根据湖南医药生物制品上市公司提供的现金流量表, 作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入、流出量, 如表 (6) 所示。从表 (6) 可知, 经营活动的流入量基本能平衡经营活动而产生的流出, 因此并不需要筹资来相应的补充资金。而投资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基本为负, 主要是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和其他与投资有关的现金较多, 这部分现金流出需要筹资活动弥补。根据现金流量表披露,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去向属偿还债务、分配股利和利息居多, 整体上来讲, 筹资活动及时地清偿相应贷款, 避免了不必要的利息支出, 融资能力较好, 与经营、投资活动比较适应。

(三) 投资质量分析投资质量包括投资性资产的有效性、投资风险与收益控制性和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内部协调性。

(1) 投资性资产的有效性。企业投资的有效性表现在投资性资产的有用性和效率性。投资性资产的有效性是指企业的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资产产生预计的收益。投资性资产的效率性是指投资性资产在资本运作中被运用的效率。根据所披露的报表, 统计湖南医药生物制品四家上市公司数据, 如表 (7) 所示。首先,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主要的劳动手段, 其利用效率可以直接通过所生产的产品 (产值) 表现出来, 或是通过固定资产收入率展现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固定资产收入率就是将一定时期的营业收入与固定资产平均总值进行对比计算而来的。如表 (7) , 三年来湖南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收入率约为193.9%、193.4%和196.7%, 基本上是没有太多的变化, 说明企业单位固定资产所带来的营业收入是比较稳定的。湖南四家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主要是由土地使用权、专利权及非专利技术, 较高的生物科学技术、良好的公司诚信形象和优质的产品特秘药方等构成。整个公司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不高, 这是因为不管企业的盈亏状况如何, 上市公司的实际无形资产肯定高于报表中披露的无形资产金额。这主要是由于在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管理中采用稳健原则的结果。其次, 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是企业对外的投资, 说明企业有良好的投资环境进行投资, 也同样说明企业有盈余的资金进行投资, 来提高企业的投资收益。从总资产规模来看, 表 (7) 表明企业的对外投资比例约占总资产的2%, 比例显然是不大的。又如下表 (8) 所示, 湖南四家上市公司中, 千金药业和九芝堂的投资收益在营业利润中所占比重达50%左右, 但2009年明显下滑。而爱尔眼科在2008年和2009年的长期股权投资为零。另外, 紫光古汉的投资收益是非常不稳定的。正因为四家企业投资方向不同, 所以无法详细比较。关于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 千金药业和九芝堂都没有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这说明企业对其自己的长期投资的未来的盈利能力是有信心的。投资性资产的有用性和效率性良好。固定资产的规模一般在企业总资产的40%左右, 稍微有点起伏, 但不大。由于没有关于上市公司自身的相关固定资产资料, 我们不能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结构变化进行具体分析, 也不能知道生产设备和办公设备各自的生产效率。但是, 我们仍然可以从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原值的变化、累计折旧的数量变化以及在建工程的变化看出, 湖南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价值都有小幅度的上升趋势。另外现金流量表上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比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要多很多, 说明企业在调整企业的固定资产结构, 以不断地适应企业的战略发展。又根据表 (6) 可知, 各企业平均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在2007年为14565万元, 2008年为5807万元, 2009年就变成负值了。其原因可能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尽管从绝对额来讲, 其对外投资规模在减少, 但我们也要考虑客观经济环境, 不能期望这些投资会立即产生较高的投资收益。应该说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 与原有投资规模相比, 企业仍然在年内开展了对外投资, 这说明企业仍然希望通过对外投资来谋求新的发展。综上所述, 企业的支撑结构表现为经营资产所占比例较高, 对外投资比例较小, 因而认为企业的盈利模式以经营活动为主, 企业正常的基本结构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吻合的。

(2) 投资风险与收益控制性。投资的收益和风险是共存的。收益的增加是以风险的增加为代价的, 而风险的增加将会引起企业价值的下降, 不利于财务目标的实现。这取决于投资组合的均衡和对外投资的盈利能力与风险的合理评估和控制。对投资风险的控制力越强, 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越强, 则投资质量就越高;反之, 对投资风险越没有控制力, 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也较差, 则投资质量就越低。根据投资组合的三分法, 一般认为将资产的三分之一作为货币资金以备不时之需, 三分之一对外投资, 三分之一对内投资如固定资产等。以这种思路, 从货币资金、对外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三个方面为总数, 计算对外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如表 (9) 所示。综合四家上市公司, 用于固定资产等不动产的投资平均约占51%, 而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等对外投资平均仅占17%左右, 说明公司属于投资保守型, 对于自身风险控制能力估计比较低, 这样对收益有比较好的控制力, 但投资盈利能力也就一般了。

(3) 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内部协调性。根据现金流量表可知, 四家公司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经营性长期资产现金流量均为正值, 说明在特定会计期间, 经营性长期资产所引起的现金流出量大于处置经营性长期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入量, 当期企业的经营性长期资产呈现出增加的主流。而对外投资现金流量也为正, 说明在特定会计期间, 对外投资所引起的现金流入量大于对外投资产生的现金流出量, 当期企业的对外投资呈现出扩张的主流。

(四) 利润分配质量分析利润分配质量包括利润分配与股利政策的相关性和公司自身因素的限制性。

(1) 利润分配与股利政策的相关性。股利政策分为剩余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股利政策和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等。不同的股利政策往往针对企业不同的发展方向和财务状况、投资项目或资金流量等息息相关。如表 (10) 所示。从表 (10) 可知, 湖南四家不同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显然不同。比如紫光古汉连续三年处于亏损状态, 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为负数, 不进行利润分配, 也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千金药业现金分红比例总体低于该年度实现的可分配利润50%。九芝堂现金分红比例很不稳定, 相比之下爱尔眼科现金分配比例最高。很显然, 利润的分配很大程度取决于股利政策, 一家企业每股收益高并不代表该企业利润高、效益好。比如九芝堂的净利润比千金药业要高, 但是其每股收益却比千金药业低。但根据股利政策和利润分配对比分析, 得出四家企业的利润分配是比较正常的。

(2) 公司自身因素的限制性。如果企业有良好的投资机会, 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 往往会因此而减少股利的发放。还有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制约着利润的分配, 如果较多的支付现金股利, 会减少公司现金的持有量, 从而使资产的流动性降低。因此, 要结合公司自身因素限制来评价利润分配的质量好坏。从公司投资活动的方向、数量和风险控制角度来考虑, 湖南这四家上市公司对投资非常保守, 每年的净利润大部分用来支付现金股利, 而不是用来投资或是扩大经营。因此, 四家企业的利润分配是比较正常的。

三、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 对湖南医药生物制品上市公司财务质量作出如下结论。就经营质量而言, 在产学研相结合的医药创新体系时代, 湖南地区经营性资产运营效率较高, 获利能力较好,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周转顺畅, 以及资产安全性高但是经营性资产成长性很低。就筹资质量而言, 公司财务结构稳定, 融资能力较好, 财务风险较低, 对控制权保持性良好, 但是公司没有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来降低资本成本, 也没有充分利用股权激励机制及债券的约束来激励经营者有效经营。就投资质量而言, 湖南四家公司投资活动比较保守, 投资比重不大, 但对其投资的未来的盈利能力还是比较有把握。就利润分配质量而言, 虽与各自股利政策相关, 但四家企业的利润分配还是比较正常, 也比较稳定的。因此湖南医药生物制品上市公司财务质量整体良好。

参考文献

[1]张新民:《企业财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研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王秀丽、张新民:《上市公司财状况质量的综合分析》,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3]宋献中、高志文:《资产质量反映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 《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4期。

[4]张先治:《现代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体系重构》, 《求是学刊》2002年第4期。

[5]费明群、干胜道:《资产质量分析——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 《财会通讯》2004年第10期。

[6]钱爱民:《流动资产整体质量评价方法探析》, 《财会通讯》2008年第9期。

[7]李文华:《企业财务质量评价》, 《煤炭经济研究》2008年第6期。

[8]John J.Wild.Analysis of Financial Statement-theory, Applies and Makes an Explanation, Press of USA State University of NewYork, 1967.

[9]Erich A.Helfert.The Financial Snalysis Technology-manages and Measures the Practice Guide That Enterprise Achievement Imitates,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1997.

生物医药上市公司 第10篇

契约理论认为,高盈利公司的公司管理层倾向于对外披露更多的信息,从而维持和提高他们的薪酬、地位和声誉。信号理论也认为,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会自愿披露更多信息,以使市场能够认识到其盈利水平,从而避免其股票的价格被市场低估或以较低的成本吸引更多的投资。与上述理论预期相一致,Lang和Lundlholm[1](1993)对1985~1989年间的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进行了评分,研究结果发现,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其披露的评分等级越高。Forker[2](1992)通过对加拿大的80家最大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显示,业绩因素是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最主要因素,盈利能力强的公司,由于信息披露成本较低,从而更多的披露。Miller[3](2002)也发现随着公司盈利能力与自愿信息披露水平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关系。本文将考虑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讨论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情况。

1 样本选取与变量设计

1.1 样本选取

现选取在2007~2008年我国证券市场上市的生物医药行业公司为研究样本,因为ST公司财务数据异常,选取样本时剔除,总共得到152个样本。

1.2 变量设计

(1)因变量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VDS)。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差异较大,各个国家没有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因此关于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的构建方法有很多。这里主要参考了Ferdinand.A.Gul&Sidney.Leung[4](2004)所采用的基于对香港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所制定指数进行了修正。选择这个指数的原因是因为相对于欧美国家来说,香港上市公司的披露情况更接近于中国内地的上市公司,我们以此作为基础相对来说要合理一些。

(2)自变量定义。选取净资产收益率(ROE)来衡量公司的盈利水平,计算公式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该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能够带来的收益越高。

(3)控制变量。选取以前的研究中发现对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影响较大的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公司规模(SIZE),财务杠杆(DEBT),董事会领导权结构(CEO)。

因此,构建模型A和模型B对选取的样本进行实证检验:

模型A:

模型B:

2 实证结果与分析

注:*为在5%置信水平上统计显著(单尾检验);**为在1%置信水平上统计显著(单尾检验)

表1显示了模型A和模型B的回归的整体情况。两个模型的F统计量的值的显著性概率都小于0.001,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显著的,因变量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与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这些自变量的变化确实能够反映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VDS)的线性变化,回归方程的总体结果显著;模型A、B中所有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值都远远小于10,说明模型中的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公司盈利能力(ROE)在1%的置信水平上统计显著,盈利能力与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VDS)显著正相关。就控制变量而言,我们发现财务杠杆(DEBT),董事会领导权结构(CEO)与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VDS)不相关。

3 研究结论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水平与盈利能力是显著相关的,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自愿性披露动力越强。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水平与盈利能力是显著相关的,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自愿性披露动力越强。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自愿披露更多信息,能够使市场正确的认识到其盈利水平,从而避免其股票的价格被市场低估或以较低的成本吸引更多的投资。盈利能力较强公司的管理层人员也有意向股东展示他的经营能力,从而披露更多的信息。

摘要:以2007~2008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自愿性信息披露与盈利能力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自愿性信息披露与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自愿性信息披露,盈利能力,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Lang,M.,Lundholm,R..Cross-sectional deter-minants of analysts ratings of corporate disclo-sure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3,31,246-271.

[2]Forker.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disclosure quality[J].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1992,22:111-124.

[3]G.Miller,J.Piotroski.The role of disclosure for high book-to-market firms.Unpublished working paper,Harvard University,2000:430-459.

生物医药上市公司 第11篇

华兰生物(002007):因去年一季度高基数,今年略有下滑。估计今年一季度采浆量约120吨左右,全年有望能达到550 吨左右。我们注意到13 年公司新开华兰(滑县)生物有限公司子公司,我们判断今年有望大概率地能新开浆站,预计公司能在河南及重庆地区分别获批2-3 家新浆站的可能,从而贡献新增长点。估计重庆子公司收入约1.2 亿,母公司收入约1.5 亿。

疫苗业务稳健进行:公司已接受世界卫生组织的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预认证现场检查,目前正在等待结果,我们判断大概率能过。研发梯队丰富可持续,冻干任用狂犬疫苗、手足口病灭活疫苗、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等品种正在开展临床。后续还有AC多糖流脑、肺炎球菌、HIB+乙肝联合疫苗、治疗性乙肝疫苗处于临床前阶段。H7N9 流感疫苗检验合格,正在申报临床阶段。

进军单抗,形成新补充:公司投资1 亿成立合资公司,进军单抗领域,目前已启动了修美乐、赫赛汀、美罗华、阿瓦斯汀等单抗品种的研发,我们判断2014 年申报临床。

操作策略:二级市场上,公司股价破位下跌,短期难有表现,建议观望为主。

慧博普:2014年高增长值得期待

慧博普(002554):天然气运营公司贡献收入增量,导致2013年收入大幅增长。2013年,公司收购的华油科思公司的天然气运营项目贡献收入4.28亿元,导致公司收入大幅增长,但是利润贡献有限;另外,设备和工程业务贡献收入5.23亿元,同比增长10.17%,增速低于预期主要是中海油伊拉克的项目订单授标时间较晚,未形成收入。

2014年1季度营收快速增长得益于伊拉克和哈萨克斯坦的EPC项目开工。公司于2014年3月份签订了9.15亿的EPC合同,目前已经设计开工,并确认了部分收入,导致1季度业绩大幅增长。2013年末,公司在手合同订单3.86亿元,如果考虑到1季度新签订的伊拉克和哈萨克斯坦的9.15亿订单,公司订单总量超过13亿元,相对于2012年末的订单总量增长了1.5倍,将导致公司2014年业绩大幅增长。

通过工程带动设备销售,2014年的看点在于新签EPC订单。国际油价整体处于100美元/桶高位,将有利于国内外油气开发市场,公司将通过3个EPC项目,培养队伍,建立示范工程,开拓新的客户,2014年将继续争取在伊拉克市场的新订单。

操作策略:二级市场上,公司近期股价下滑,10元附近存在支撑,逢低关注。

金洲管道:四季度业绩压力显现

金洲管道(002443):全年盈利平稳增长,四季单季业绩略低于预期。实现营业收入约34.99 亿元,同比上升2.69%;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11 亿元,同比上升9.27%;基本每股收益0.27 元,受股本变动影响,同比下降6.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47%,比上年减少1.31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单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20%;净利润同比下降26.94%。

螺旋焊管和直缝埋弧焊管贡献了主要增量业绩。年报中披露,管道工业螺旋焊管和沙钢金洲直缝埋弧焊管分别实现销量16.38 万吨、5.66 万吨,带动两个系列营收分别增长28.44%、75.33%;且去年承接“坦桑尼亚管线”等大订单,毛利贡献较大。

油气产业链结构性机会仍较明显,今年看页岩气及新粤浙管线。去年开始的反腐风暴对三大油业务开展形成影响,但我们认为后期油气产业链结构性机会存在于页岩气开采及新粤浙管线的招标。公司“年产20 万吨高等级石油天然气输送用预精焊螺旋焊管项目”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按计划将于今年年中达产。

操作策略:公司近期股价随大盘加速下滑,等待企稳反弹的机会。

金地集团:股价大幅上涨孕育风险

金地集团(600383):201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348.36 亿元和36.09 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和6.60%。每股收益为0.81 元,每股净资产达到6.51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11%,比去年同期减少2.13 个百分点。

公司盈利基本符合预期,但非经常性损益因素拉高了业绩。当年新开工面积大幅增长,销售面积也实现较快增长。公司在土地储备方面大幅放量,新增土地储备大幅增长。毛利率水平下跌幅度略超预期,预计2014 年起将会企稳并开始回升。2013 年新开工面积大幅增长,预示着公司未来二年的发展开始提速。公司货币资金充足,债务结构得到大幅改善,长期债务占比提高,短期债务占比下降。

预计2014 年每股收益为0.98 元;2015 年每股收益为1.18 元;2016 年每股收益为1.31 元,给予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时间超出预期或者公司业绩结算的不均衡,都会使我们的业绩预测不达预期,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

操作策略:近期公司股价受控制权之争大幅上涨,短期涨幅远远超出地产股平均水平。警惕后期股价回落风险。

华天科技:一季度业绩“见光死”

华天科技(002185):一季度净利润增速44.5%,略超市场预期,公司一季度营收增长45.8%,毛利率20.2%,比去年同期略有提高,但期间费用率偏高,达13.1%,比去年同期的11.9%高出1.2个百分点。 由于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较多,使得非经常损益达1055万元,因此扣非后的净利润增速为26.5%,这主要是研发支出及上交的附加税费较多导致,报告期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为402万元,较上年同期多了300多万元,今年扣非净利润为3841万元,加上这多交的300多万就有4200万元,而去年同期扣非净利润为3037万元,这样增速也在40%。另外研发支出增加导致管理费用为6629万元,增长63.02%,远超过营收的增速。考虑这些因素,扣非净利润的增速实际并不低。

公司预计上半年的净利润增速区间为10%-40%,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公司在这方面一直偏保守,不愿意实际增速低于预计的增速,按规定预计的最大区间范围为30%,因此公司以40%为基准,下限按最大范围给到10%,并不代表公司认为有较大可能接近10%,另一方面去年二季度净利润基数较高,我们预计很大可能在30%-40%。

操作策略:公司公布业绩增长的一季报后,股价却大幅下跌,当日封于跌停板。短期仍面临较大的风险释放。

海大集团:全年业绩无忧

海大集团(002311):2013年受天气异常致持续低温及降雨较多、多种养殖产品病害高发等因素,水产养殖规模缩减。综合来看,下游养殖行业不景气、市场缺乏信心以及政策、天气、疫情食品安全等因素叠加导致公司业绩大幅下降。

尽管行业形势严峻,公司业绩下滑,但公司饲料业务华中、华东、海外市场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华中市场实现销售收入46.5亿元,同比增长31.9%;华东市场实现销售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23.9%,毛利率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海外市场实现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58.9%,水产料实现销售5.8万吨,同比增长80%。公司猪料业务在华南地区经过两年的积累,市场占有率及高毛利的前期料比例逐步提高,市场的占有率仅次于双胞胎。

2014年随着华南市场的继续巩固及华中市场的放量,预计猪料有望保持增长。经过两年的开发,华北市场上年实现暴发式增长,实现销售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249.6%,年销售禽畜饲料已超过30万吨。在京津冀地区配合销售水产饲料,水产饲料销售增长达70%。公司饲料增长前景仍然非常乐观。

操作策略:公司股价经过前期大幅下跌后,近期已经逐步筑底。基于2014年业绩增长,建议逢低关注。

中国医药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分析 第12篇

(一) 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数据全部来自20022007年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中国上市公司兼并收购、资产重组数据库》;公司财务数据来自《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数据库》和《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年报数据库》。

(二) 样本选择

选取样本是20032006年四年中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发生并购事件的中国医药上市公司, 选取并购前两年, 并购前一年, 并购当年, 以及并购重组后的两年至少四年的年报数据。

(三) 并购绩效方法的选择

本文选择了12项财务指标作为中国医药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分析内容。

(四) 实证研究分析

1. 中国上市公司绩效变化情况。

(1) 盈利和发展能力变化不稳定, 长期呈增长趋势, 如净资产收益率从2002年5.8%到2007年19.3%; (2) 资产负债率水平偏高, 高于50%的理论水平;总资产周转率总体趋势上升, 2006年最好; (3) 除了主营业务财务费用比呈下降趋势外。

2. 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绩效变化情况。

(1) 盈利能力水平上升趋势, 但较全部上市公司低, 净资产收益率连续四年负值; (2) 资产负债率水平较全部上市公司低, 但比理论水平50%高; (3) 资本运营良好, 发展能力虽呈增长趋势, 但总体水平不高; (4) 主营业务期间费用比较全部上市公司低很多, 除主营业务管理费用比稳步增长外, 另外两个指标变化极不稳定; (5) 单位利润所得税和每股经营净现金流量指标变化不明显。

3.各年份中国医药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变化情况。

(1) 盈利能力:并购当年, 公司经营业绩随并购样本不同而不同, 无明显规律, 从长期看, 总体盈利水平上升; (2) 营运能力:并购后大幅度提升, 并购后保持继续增长的趋势; (3) 偿债能力:从资产负债率来看, 基本维持在50%的较好水平, 特别是在并购后来的年份中, 保持一个低于50%的水平; (4) 发展能力:三个发展能力的指标表现很不稳定, 2003、2004、2005年样本公司主营业务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并购当年都下降, 总资产增长率都上升。 (5) 协同能力:三项主营业务收入期间费用比中, 并购后每元管理费用带来的主营业务收入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而每元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带来的主营业务收入却是下降。 (6) 从单位利润所得税看, 除2006年并购样本公司上升外, 其他年份的并购样本公司并购当年的单位利润所得税都呈下降趋势, 而且这一趋势得到了延续。

4.20022007年上市公司、医药上市公司、医药并购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均值比较分析。

1) 指标纵向比较, 中国医药并购上市公司处于中上水平, 指标情况比全国上市公司稍差, 比全国医药上市公司好。如表, 前三项指标中国医药并购上市公司处于低水平, 而中间四项指标处于高水平, 最后五项指标处于中间水平。 (2) 横向指标来看, 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增长率、单位利润所得税三个指标处于三类上市公司最低水平;而每股收益、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增长率四个指标处于三类上市公司的最高水平;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管理费用比、主营业务销售费用比、主营业务财务费用比、每股经营净现金流量五个指标处于三类上市公司的中间水平。

资料来源:根据国泰安数据库, 并通过作者统计分析整理而得。

资料来源:根据国泰安数据库, 并通过作者统计分析整理而得。

资料来源:根据国泰安数据库, 并通过作者统计分析整理而得。

资料来源:根据国泰安数据库, 并通过作者统计分析整理而得。

资料来源:根据国泰安数据库, 并通过作者统计分析整理而得。

资料来源:根据国泰安数据库, 并通过作者统计分析整理而得。

资料来源:根据国泰安数据库, 并通过作者统计分析整理而得。

二、研究结果与建议

1.研究结果。

(1) 并购是实现中国医药上市公司规模化多元化, 提高股东收益的一条重要途径。 (2) 并购提高了中国医药上市公司资产的运营能力。 (3) 并购后中国医药上市公司增值不大, 带来的长期效益需经整合后才能凸显。 (4) 通过财务性并购实现中国医药上市公司避税效应。

2.研究建议。

(1) 加强中国医药上市公司并购后的整合, 提高医药并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与发展能力。 (2) 通过并购, 扩大避税效益。 (3) 利用并购带来营运和资本结构优势, 在并购整合后期发挥积极作用, 为中国医药上市公司后并购阶段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J.弗雷德·威斯通, 等.接管、重组与公司控制[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9.

[2]财政部企业司.企业财务通则解读[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相关文章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精选13篇)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第1篇清涧分部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理科实验操作、体育考试安全工作预案为...

1
2025-09-19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精选9篇)2024国培总结 第1篇2017教师国培学习总结当今社会,教事业迅猛发展,各类培训数不胜数,而“国培”对于我们教育发...

1
2025-09-19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精选5篇)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第1篇2018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

1
2025-09-19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1篇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1
2025-09-1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3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六年级...

1
2025-09-19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精选12篇)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第1篇2011公考备考:《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2011-0...

1
2025-09-19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精选4篇)以案促改主持词 第1篇主持词同志们:根据市委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局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动...

1
2025-09-19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精选5篇)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第1篇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以下是...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