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社区决策范文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社区决策范文(精选5篇)

社区决策 第1篇

关键词:社区参与,居民参与,社区决策

社区治理在学术界是一个热门的话题, 但关于它的研究, 大多是宏观或者中观层面的, 如关于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居民参与问题的探讨等。本文探讨的也是居民参与问题, 但“居民参与”这个话题仍然很宽泛, 所以, 本文选取了“居民参与”下的一个小分支, 即居民参与社区决策问题来进行探讨。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 社区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认为, 社区是指那些有着共同价值取向, 人口同质性较强的社会共同体。美国社会学者罗吉斯和伯德格指出:社区是一种简单的群体, 其成员间的关系建立在地域的基础上。

中文“社区”一词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初, 是费孝通先生根据滕尼斯的原意而首创的。费孝通先生认为联系各个社会制度的是人们的生活, 而人们的生活有时空的坐落, 这就是社区。社会学家吴文藻先生认为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密切地相互关联而成的一个整体”。在这里, 社区被看作是社会的缩影, 对小社区的分析能够透视中国整体社会结构。

虽然学者们对社区的定义各有不同, 但是不难看出, 这些定义中, 都包含了社会互动、地理区域、共同关系这三个特征。

2. 参与

关于参与, 学者们也从不同角度作了不同界定。简单说来, “参与就是在一个事物或一个过程中担当一个角色, 以一种或多种形式发挥作用”。[1]也有人认为“参与是在对产生利益的活动进行选择及努力的行动之前的介入”。还有人认为, “参与可被定义为在决策过程中人们自愿地民主地介入, 包括确立总目标, 确定发展政策、计划, 实施及评价经济及发展计划;为发展努力做贡献;分享发展利益”。[2]无论是发挥作用还是介入, 参与都应该是对所参加的对象产生影响。

3. 社区参与

学术界对社区参与也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目的出发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从对社区参与主体的理解角度可将社区参与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指社区建设和发展中的参与行为和参与过程, 社区参与的主体不仅包括社区居民, 还包括社区建设的其他参与方, 如政府、自治组织、中介组织、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等。[3]狭义上是指社区居民的参与。而本文所说的社区参与就是取其狭义, 即居民个体的参与。

对于社区居民的参与, 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定义:如王刚、汪丽萍认为, 社区参与是指社区居民作为社区管理的客体, 更作为社区管理的主体, 参加社区各种事务的行为。[4]陈雅丽认为, 社区参与是指社区居民自觉自愿参加社区各种活动或事务的行动。[5]

4. 社区决策

决策, 顾名思义, 就是做出决定或选择。社区决策主要是指社区公共事务的决策, 即对社区公共事务做出决定或选择。社区公共事务包括社区服务、社区决策、社区选举和监督、社区文化活动、社区环境改造等方面。[6]

综上所述, 本文要讨论的居民参与社区决策问题是指居民个体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民主权利, 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的决策中去。简单说来, 我们要探讨的是城市社区居民如何更好地实现在社区中的决策性参与。

二、居民参与社区决策的困境与原因

1. 居民参与社区决策存在的主要困境

(1) 执行性参与为主, 决策性参与较少。目前社区参与以传统上的执行性参与为主。执行性参与是指在决策之后被动员去执行, 也就是社区居民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动员、劝诱、说服下参与社区管理机构业已形成决定的事项, 而不是出于自愿、主动的目的。比如, 街道和居民委员会感到有必要或者应其他政府有关部门要求时, 就召集居民来开会研究或通过某项社区事务。然而是召开全体居民会议, 还是召开居民代表会议, 或者是居民代表扩大会议, 都由社区居委会决定, 居民没有决定权。

(2) 非政治性参与多, 政治性参与少。“非政治性参与是指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关而且与社区权力运作不相干的事物性参与。”[7]政治性参与指与国家政治事物或本社区权力运作有关的公共性参与。[8]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更多是形式上的、被动参加的, 主动参与意识差。居民参与社区文娱教育活动多, 参与社区政治事务少。而社区居民也乐于参与社区开展的文体活动、知识讲座、科普宣传等活动。对于社区政治事务, 社区居民则表现出冷漠态度, 参与热情低。当今许多社区居民的政治事务参与主要是居委会领导人的选举, 而参与切实关系社区长远发展、满足居民自身实际需求的决策活动较少。

2. 原因解析

(1) 社区意识和参与意识。社区意识是指社区居民对社区及其邻里有一种心理上的认同与融合。在社区自治中浓厚的社区意识至关重要。同一社区的居民由于共同的社区意识而被融合在一起, 出于对本社区的强烈关注而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

在现实生活中, 大规模的城镇建设和城镇改造加剧了居民的搬迁和流动, 人们离开原先熟悉的生活环境, 居住在新的陌生的社区中。社区中的人们互相都不认识, 更谈不上心理的认同与融合。其次, 在同一社区中, 居民并非是完全同质的一群人, 他们的初始资源占有情况、各自对社区的诉求不一样, 而且住宅也分了低中高档不同层次, 这些现实对培育居民自觉主动的社区参与意识造成困难。

(2) 体制影响。20世纪90年代社区建设在我国兴起, 对社区建设的研究有着不同的视角, 主要有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单位理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治理理论等, 可见我国社区建设正逐渐从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走向社区治理的方向。

长期由政府主导的社区建设中, 由于受“官本位”的体制影响颇深, 形成了“强国家—弱社会”的格局。在这种格局下社区必然是“行政化”的社区, 社区组织没有多少主动权, 居民个人更是被定位在较为狭小的空间里, 其政治方面的控制约束也无处不在。除了行政资源外, 大多数社会资源与民间资源均被闲置。居民缺少参与社区建设的制度化条件, 参与渠道不畅, “小政府, 大社会”的运行机制还不成熟。居民处在被动地接受政府安排、主动性无法充分发挥的尴尬境地。

(3) 动员型参与方式。现代中国社区多以动员型参与方式倡导居民进行社区参与。动员型参与是一种被动性参与, 它通过有关政府组织体系的组织与动员, 将居民纳入参与的范围。

动员型参与在内容上限定了社区居民只能参与社区事务的运作, 不能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以及对社区公共权力的运作进行监督, 因此, 社区事务的决策权和监督权掌握在政府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和行政化的居委会手中, 居民不过是被拉来作为陪衬。这种在居民之外还有一个真正掌握社区权力的主体的情况无疑会降低居民社区主体的地位。

三、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决策的对策建议

1. 培育居民参与意识

对居民意识的培养, 为其参与社区建设提供了可能, 是居民参与社区决策的基础。

社区意识的培育有赖于共同利益的建立, 共同利益是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动力, 也是居民自治的物质基础, 没有共同利益就没有参与。由于在同一社区中, 居民的异质化程度较高, 要形成“共同利益”, 就必须把那些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务 (如物业管理、公共卫生、公共设施等) 交给居民 (代表) 管理, 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同时, 培育居民的主体意识。居民的参与意识来自居民对自己在社区中地位的认识, 必须通过建立居民对自身在社区中主体地位的认同机制来提升社区居民积极的参与意识, 而这种认同只有在社区自治参与的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形成。但在社区居民自治参与意识不高、自治参与能力不强、自治参与经验缺乏的现实下, 政府应该引导社区居民围绕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务开展自治参与的过渡, 再完全放手让居民参与到社区决策等自治活动中去, 这样有利于提升居民参与社区决策的有效性。

2. 完善相关制度

相关制度的完善, 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是居民参与社区决策的重要条件。

政府在社区建设中主要应该扮演的是组织者、倡导者、指导者和参加者的角色, 着重搞好规划、组织协调、政策扶持和资金引导等工作。政府要相信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能力和效率。政府应该放权让利, 扩大居民的选择权利和选择范围, 让居民自己确定满足大多数人意愿的决策方案。在政府引导方式上, 可以通过规划提出需要居民参与的项目, 由居民决定是否参与、参与的方式和途径。政府不能越俎代庖, 自作主张, 替代居民制定参与项目。

同时, 要创新社区参与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会议的作用, 对于关系本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社区建设和社区重大事务的决策都应该召开社区居民会议, 由社区全体居民通过法定程序进行决策, 逐步实现社区建设和社区事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3. 建设居民自组织

建设居民自组织, 努力实现他组织向自组织的有序转换, 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居民参与社区决策问题。

他组织是指居民在政府及其代理者安排和动员下的社区参与, 居民更多的是被动地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共生活的。被动员和被动性执行是这种参与的基本特征。这种参与既不能对社区内部公共事务的管理进行决策, 也不能对社区公共权力的运作进行监督, 因而对社区公共权力的运作缺乏实质性的影响。

自组织是居民及其组织以主体角色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共生活, 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过程及其活动。自组织参与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所以建设自组织有利于居民深度参与社区决策, 更能体现居民直接行使当家做主的自治权利。

参考文献

[1]于燕燕.社区自治与政府职能转变[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171.

[2]王时浩.论社区参与[J].中国民政, 2007, (1) :33-34.

[3][6]王骥洲.社区参与主客体界说[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5) .

[4]王刚, 汪丽萍.社区参与简论[J].城市研究, 1998, (5) :53-55.

[5]陈雅丽.社区参与: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J].社区, 2002, (17) .

社区民主决策与管理制度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抓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方便群众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宗旨,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服务保障,推进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把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扩大民主,社区自治。科学合理划分社区,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三)资源整合,共驻共建。整合社区资源,充分调动辖区单位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

(四)责权统一,管理有序。健全社区组织,明确职责和权利,依法加强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中,逐步增强社区凝聚力。

(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培育特色,树立典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

三、主要目标

今后的主要目标是:

(一)进一步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构建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完善新的社区管理体制。

(二)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按照政府的要求,搞好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公益性服务用房建设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三)以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发展社区服务项目10个,建立社区服务网点,使社区更多的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站1个;建立1个社区图书室;使社区居民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使社区达到绿化美化的要求;积极推进“社区警务”战略,加强社区治安,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保障。

(四)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社区管理关系为突破口,合理配置和利用社区资源,完善社区功能,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主办、中介组织运作、社区居民参与、有关部门指导服务的工作运行机制。

(五)坚持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居民自治,真正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和整个社区文明程度。

(六)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支持社区建设,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四、基本任务

(一)健全社区组织体系。

1、完成新型社区的构建。按照“便于管理与服务,便于开发和整合社区资源,便于社区居民自治”的原则。

2、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确立社区党组织作为社区组织和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地位,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规定,在社区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各项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社区党员在居民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联席会议和社区单位党组织共建制度,形成社区党建工作的合力。建立健全社区党员学习和参加社区活动制度,逐步把企业离退休党员、社区失业人员中的党员的党组织关系转移到社区,探索建立起一套社区党员管理的新机制。

3、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会议、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体系。规范和完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特征的社区基本管理制度,健全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强化社区依法自治功能。

4、积极发展社区服务性组织。大力培育和发展公益性、服务性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使其逐步承接从政府部门中

剥离出来的部分社会职能,承办各类社区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需求。

(二)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1、规范用人机制。加强教育,严格管理,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居委会干部依法进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以适应社区工作者队伍向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社区居委会成员交叉兼职。

2、树立先进典型。积极开展争做“优秀社区工作者”活动,营造“热爱岗位、情系社区、乐于奉献、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3、搞好业务培训。将社区干部培训纳入各县(市、区)干部培训计划,通过学习座谈、工作研讨、经验交流、授课培训和外出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拓展社区服务领域。

1、深化改革,健全体系,规范管理,拓展服务,加快发展。建立和完善面向失业人员的社区就业服务,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贫困户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辖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网络,逐步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孤有所抚、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需有所应。

2、引入市场机制,实现社区服务管理和作业相分离。大力兴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区服务行业,积极引导医疗、金融、保险、邮政单位和大型商业、服务业企业进社区设点,鼓励辖区单位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面向社会开放,促进社区服务向网络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3、广泛开展科技、文体、法律、卫生、计生进社区活动,建立社区居民、辖区单位干部职工与志愿者参加相结合的社区服务队伍,促进社区服务的党员参与率、居民参与率和辖区单位参与率明显提高。

(四)繁荣社区文化、教育、体育事业。

1、结合城市建设,积极创办市民学校,不断完善社区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形成包括舆论阵地、文化场站、体育场馆、休闲场所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室等在内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网点,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学习、娱乐和健身活动的需要。

2、以社区党校、市民学校、家长学校为阵地,努力提高市民素质。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教育,形势政策、民主法制和维护稳定教育,不断提高居民思想政治素质和文明程度。

3、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发展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楼院文化、家庭文化,利用社区和社区内单位的图书室、影剧院、文化馆、俱乐部等各类活动场所,经常组织具有社区特色的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等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4、深入开展社区共建活动。增强社区辖区单位、社区各类组织和社区全体成员的地缘意识、参与意识、公共服务意识,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

5、深入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通过组织群众开展争做“文明市民”、争创“五好文明家庭”和“文明楼院”等活动,引导居民热爱自己的城市、社区,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自觉维护城市和社区的良好形象,推动文明社区、文明街道、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

(五)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搞好社区计划生育工作。

1、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划,调整、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实行行业管理。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结构调整和功能转型,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体投资者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城市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新体系。积极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满足广大居民群众的基本医疗保健需求,努力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2、健全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配备好社区专(兼)职计生干部,落实好计生工作责任制,开展经常性的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咨询服务。建立健全社区计划生育协会和协会小组,组织社区群众实行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加强社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生育观。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

(六)加强社区治安,美化社区环境。

1、规范社区警务运作机制,健全专群结合的社区安全防范体系。加大社区警务改革力度,按照“一区(社区)一警(警务室)”的要求设立社区警务室,实现警务前移,警民携手,共创安全社区。加强以治保会为主体的群防群治工作,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的管理、服务,切实预防和减少案件的发生。

2、积极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活动,提高创建水平。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落实普法措施,建立流动普法站,开展经常性、群众性法制教育,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

3、积极开展“美化人居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活动,培养社区成员的环境意识、公德意识,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

输、储存和无害化处理,广泛发动群众治理“脏、乱、差”,不断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

社区决策 第3篇

"Family Group Decision Making (FGDM) with Lakota Families in Two Tribal Communities: Tools to Facilitate FGDM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Child Welfare, Vol. 91, No. 3 (2012).

What it’s about: Together, Sicangu Child and Family Services on the Rosebud Reservation, Lakota Oyate Wakanyeja Owicakiyapi on the Pine Ridge Reservation, Casey Family Programs, and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Duluth adapted the evidence-based Family Group Decision Making model for use in Native American communities. FGDM is centered on a half-day group-decision-making meeting that engages families, as well as other important people in a young person’s life, in a youth's treatment plan.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challenges and successes the partners encountered, particularly issues unique to Native communities, such as intergenerational grief and trauma and concerns stemming from past misuse of data gathered from Native American communities.

Why read it: The Family and Youth Services Bureau promotes the use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s such as FGDM. Oftentimes, practices need to be adapted to fit the cultural context in which they are being used.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at process in two Native communities.

Biggest takeaways for family and youth workers: At the two organizations that took part in this study, some staff resisted change and did not buy in to the use of FGDM, preferring other models they were already using. Their resistance may have reflected a tendency to underestimate families' ability to make decisions on their own, without the input of social service professionals, the authors write. Some staff were also confused because some FGDM referrals are voluntary while others are court-mandated. Staff thought mandated sessions clashed with the idea of FGDM as a voluntary forum.

Despite the challenges the project faced, the authors write that FGDM can be adapted by each community to meet its needs. They say that their acknowledging the historic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state and Tribal relations made staff more likely to accept FGDM. The authors conclude by noting that many tribal stakeholders believe FGDM and other forms of family engagement will lead to fewer child placements in out-of-home care. With proper implementation, the authors say, decisions about the future of a child's life can be made more efficiently and equitably.

社区决策 第4篇

关键词:农村社区,老年高血压,治疗,综合干预

高血压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 又与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密切相关, 是我国居民患病率最高的生活方式疾病。农村社区人口已出现老年化趋势, 探讨农村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决策, 随访调查药物治疗效果与社区综合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是非常必要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6月至2008年5月, 以开化县桐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辖区华山村、桐村村、建丰村、杜坑村、裴源村5个行政村的居民为观察和干预对象。5个村的总人口为6 293人, 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857人, 占13.62%, 为老年社区。其中老年高血压患者210例, 占老年人口的24.5%。2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男87人, 女123人, 年龄60~93岁, 平均66.7岁。高血压分级:Ⅰ级126人, Ⅱ级69人, Ⅲ级15人。所有病例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有关高血压诊断和分级标准。

1.2 方法

1.2.1 社区健康教育和随访制度

①全科医生每4周为高血压患者诊疗1次, 了解患者服药及血压控制情况, 并进行高血压防治知识教育、咨询, 指导各项干预措施的实行, 特别是饮食、吸烟、饮酒、心理平衡、运动、服药等方面。②每2个月举办1次高血压专题讲座, 每次1小时。③定期发放宣传资料, 每2个月出1期板报, 向居民宣传高血压的防治知识。④每年为患者全面体检1次。⑤建立健康档案, 记录回访内容, 如血压、用药种类、剂量、非药物治疗措施, 进行疗效考核。

1.2.2 社区非药物干预措施

对210位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系统的、为期1年的综合个性化的社区干预。①饮食干预:加强健康教育的力度, 宣传长期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饮食的必要性, 提倡均衡合理的饮食卫生习惯, 督促每人每天不超过6g食盐的标准。②控烟方法:发放并大力宣传政府在禁烟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 宣传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 协助吸烟者采取个性化的戒烟措施。③加强运动:通过健康教育宣传体育锻炼对健康的益处, 建议他们采取散步等方式进行体育锻炼, 改变过去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 并为他们开出个性化的运动处方。④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干预:对饮酒者加强“酒精对健康的影响和潜在的危害”的教育, 为饮酒者改变行为设立目标, 并进行追踪随诊。⑤平时多食用具有药食两重作用的野生植物, 如水芹菜、马兰头、马齿苋。未用药的68例老年高血压在社区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

1.2.3 社区药物干预措施

以1种降压药物治疗者为单一用药, 以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物治疗者为联合用药。用药种类有复方制剂:复方降压片、北京降压0号;钙离子拮抗剂 (CCB) :硝苯地平、尼群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卡托普利;利尿剂:氢氯噻嗪;β受体阻滞剂 (βB) :美托洛尔;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滞剂:利血平。根据患者病情、药源、经济承受能力等, 进行治疗方案选择, 单一用药90例, 联合用药52例, 同时在社区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

1.3 降血压治疗达标的标准[1]

老年患者的收缩压<150mmHg、舒张压<90mmHg, 合并有糖尿病或肾病的患者血压降至<130/80mmHg。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计算机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undefined表示, 经正态性检验呈正态分布的两组间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 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社区药物干预效果

210例老年高血压知晓率100%, 服药治疗率67.62%, 服药的142例达标率66.6%, 其中单一用药达标率55.6% (50/90) , 联合用药达标率88.5% (46/52) 。

2.2 社区非药物干预效果

210例老年高血压中未服药的68例, 采取健康教育, 改变饮食、常食用水芹菜等野生植物, 行为干预, 血压控制率为8.82% (6/68) 。

2.3 社区综合干预前后老年高血压的变化

老年高血压乡镇社区干预的总有效率48.57%。210例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值的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合干预后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 较干预前均有下降, 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4 社区老年高血压并发症

随访2年, 210例老年高血压出现脑出血6例, 脑栓塞3例, 冠心病4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10例的7.1%。

3 讨论

3.1 农村社区老年高血压防治的工作重任

目前, 我国每15秒种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2]。社区高血压病是当今心血管疾病中第一杀手, 其发病率在不断升高, 控制血压可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的农村社区人口已出现老年化, 老年高血压患病率高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突出问题。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 其治疗是一项长期工作, 需要长期监测血压和终生服药, 故就诊方便、易于随诊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 将在高血压的防治方面, 特别是老年高血压的防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也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效益发挥的实际体现。

3.2 农村社区随访与综合干预是老年高血压防治的重要措施

实践显示, 农村社区随访制度的建立, 综合干预是社区开展高血压病综合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乡镇社区采取多种方法综合干预, 效果良好。以社区健康教育为基础, 以控制不良生活行为为手段的综合防治模式是高血压控制的最有效途径。社区综合防治的目的是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来提高居民的高血压相关知识水平, 改变其不良生活行为方式, 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从而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 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随访2年中,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0例的7.1%, 积极控制高血压, 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3.3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控制高血压

对于轻度老年高血压患者, 社区非药物干预, 采取健康教育, 通过优化生活方式, 生活规律, 防止过度疲劳和睡眠不足, 制定戒除烟酒的计划;限制钠盐摄入量每日<6g, 保证足够钾、钙、镁等微量元素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 常食用水芹菜、马兰头等野生植物, 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量;适量运动, 降低体重, 具有一定治疗效果, 有利于降低治疗成本, 所以不能忽视非药物治疗。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对于预防高血压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也是高血压病人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

3.4 药物干预治疗高血压的工作要点

对于中、重度老年高血压患者, 需要社区药物干预治疗, 长期规律用药, 密切监测血压;多数农村老年人经济能力差, 制定规范合理的降血压药物方案, 降低药物费用, 对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至关重要。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 降压效果显著。农村老人普遍对自身高血压病的认识不足, 无症状不服药、无症状非药物疗法中不遵守所要求内容的现象较严重。实施健康教育时, 告知患者, 高血压治疗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建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档案, 责任医生进行规律性随访并监测登记血压, 随时了解各种生活事件对患者血压的影响, 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由于患者每次都要在自己的高血压管理卡上记录测量血压的结果, 能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血压变化, 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性, 能积极配合责任医生, 主动到医院寻找责任医生测量血压[4]。

笔者的研究提示, 农村社区对老年高血压的综合干预、建立随访制度和系统管理, 明显提高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治疗达标率。降低治疗成本, 提高农村老年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 有利于防止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农村社区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华琦.解读《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版) , 高血压诊疗新进展[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2006, 4 (2) :85-88.

[2]余健, 何正飞, 蒋静, 等.富阳市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及控制情况调查[J].浙江医学, 2007, 29 (5) :518-519.

[3]周莺, 蔡巍.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6, 20 (9) :26-27.

社区决策 第5篇

为了建设民主、自治、文明、祥和、管理有序、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的新型社区,今年我市制定出台了《荥阳市城市社区居委会民主决策“三会”制度》,全市各社区认真落实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居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推行民主决策,实行民主管理,以居务公开为手段,以民主管理为目标,坚持标本兼治,不断深化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促进了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社区两委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有力地推动了和谐社区建设,依法保证了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制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统一思想,抓好宣传,营造氛围 市社区居委会“三会”制度制定下达后,各街道、社区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多次召开党政班子会议,组织学习上级有关社区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文件精神,及时总结社区自治工作,引导班子成员正确看待社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信心,转变观念,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同时,积极组织居委会全体人员认真开展了“学习制度促执行”活动,要求每个社区工作人员必须熟知制度规定的程序,以及运用和操作方法。通过召开党员代表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广泛宣传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居务公开和居务监督制度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程序和要求,同时,利用社区宣传橱窗、板报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使居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公开工作做到家喻户晓,消除社区居民的疑虑和误解,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增强民主管理意识,为制度的落实、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组织会议,研究事务,依照程序,民主决策 全市14个城市社区居委会共有常住居民57000多名居民,居民代表427名。由于全体居民不易集中,容易出现人数不足,难以形成决议等客观因素,在实施民主决策中,大多采用居民代表会议的方式进行。据不完全统计,近两个月来,全市各社区认真执行居民代表会议制度,表决各类事务31项,其中,通过并形成决议18项,否决13项。每月召开一次村务监督汇报会,对社区事务,特别是居民最关心、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如:财务支出、捐款捐物、收取垃圾卫生费、治保费的发放情况等向居民通报。会议决策均按照制度依照程序进行,居民代表参与决策率达到95%以上,在会议上代表针对决策事项,踊跃发言,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制度的落实和民主决策程序的规范实施,广大居民关注社区事务,“我爱社区,社区为我”的观念普遍增强,私下议论社区事务、上访咨询的居民少了,理解社区、参与社区、服务社区的居民多了,社区建设与服务得到推进,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的关系更加融洽,更加和谐。

三、借鉴经验,结合实际,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居务公开,以居务监督促进民主管理

结合“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机制的实施,在各社区推广了我省邓州“4+2”工作法经验,在运用居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的同时,对决策事项进行了公开,接受居民监督。各社区指定专人负责居务公开日常事务。按照“多样、规范、实用、明了、方便”的原则,把居务公开工作同社区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公开形式:其一,在居委会附近设置相对规范的居务公开栏;其二,通过召开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党员代表会议、民间组织团队负责人座谈会等形式来通报居委会的各项工作和要求;其三,以分片包户为单位,各片主任征求居民对居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记录收集。设立居务公开意见箱,指定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定期开箱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把公开办事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推动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定期以传单的形式向居民公开社区事务,让广大社区居民了解情况,以此增强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民主决策的积极性。监督措施到位:对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的决定、和涉及社区居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社区居民关心的事项、社区居民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捐款捐物情况、社会救助情况等的公开情况,均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审查,监督居务公开按照程序严格实施,确保真正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三、落实制度,深化和规范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效果明显,居民认可,居民自治得到推进

通过社区“三会”制度的落实,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得到全面推进,居民自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一是通过居民广泛参与社区决策,使广大居民深层了解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职责、届期规划、社区居委会成员职责分工、办事程序等内容,极大提升了社区服务质量。

二是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深化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过去社区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矛盾也迎刃而解

三是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机制的实施,加强了社区的民主法制建设,维护了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赢得了民心,取得了信任,最大限度地调动社区居民关心社区、支持社区建设的热情,有效提高了社区居民的自治水平。

相关文章
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

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

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精选6篇)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 第1篇201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

3
2025-09-19
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

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

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精选12篇)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 第1篇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高举有中...

1
2025-09-19
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

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

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精选11篇)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 第1篇2014年大方县“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之安全知识竞...

1
2025-09-19
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

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

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精选15篇)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 第1篇2010年丰都中心小学疾病和传染性疾病防控工 作 总 结传染病防治...

1
2025-09-19
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

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

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精选5篇)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 第1篇2016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退伍军人简历自我评价(一)】入伍十八...

1
2025-09-19
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

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

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精选4篇)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 第1篇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2020年总结(一)保安队长职责一、实行...

2
2025-09-19
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

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

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精选10篇)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 第1篇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11、怀揣崭新希望,穿过泥泞沟坎,义无反顾奔向...

1
2025-09-19
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

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

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精选12篇)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 第1篇2022-2023学第二学期小学教师个人课...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