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仪式范文(精选5篇)
生活中的仪式 第1篇
对学生进行德育活动时,与其花时间和精力在繁琐的仪式上, 不如让其回归到德育的本质上来,让学生过有意义的生活德育。所谓的生活德育,就是通过道德的生活而学习道德的德育,从生活中开始,在生活中进行,又回到生活中去,贯穿于生活实践的全过程中。它必须从小事着手,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得以感悟,情感升华,形成品质,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让德育回归生活”。
暑假中顶着烈日在社区做义工的学生、在大街小巷通过帮助公司推销产品而获得学费和生活费的学生、在工厂车间顶岗实践的学生……,他们的德育历程应该是活生生的,是深刻的,也是终身难忘的,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对责任的理解、对自我能力的判断,都来源于他们的德育实践,其德育效果要比一个空泛的仪式、一堂理论课、一场专题讲座更加明显而真实。相信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会更加珍惜生活、创造生活。
其实,让德育回归生活很简单,那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仅要在其日常生活中展开,而且要在学习生活中进行; 不仅在学生的学校生活中展开,而且要在校外生活中延伸;不仅在学习生活中坚守道德,而且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违背道德。
德育回归生活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也不该仅仅是一种仪式, 而应该是切切实实反映在学校德育的实践范式上。要让学校德育真正融入生活,既需要师生的深刻理解,还需要将学校道德教育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里走出来,回归生活,关注、指导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 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活,并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如可采用满足需要的方式来为学生成长增加正能量:一是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 二是满足学生参与管理的需要;三是满足学生社会实践的需要。所以,我们在德育活动时,设计每一项活动、处理每一件事情时都要思考,我们让孩子获得了什么、感悟了什么、明白了什么,为他们今后的生活积淀了什么,力图让每一件小事都充满温情。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更有成就感,有自信心,有乐观的为人处世态度,以及对人、社会、自然的尊重。如果我们的德育活动涵盖了这些方面,不管他们是否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相信他们的人生都不会是失败的。
我们都听说过蝴蝶破茧而脱的例子, 蝴蝶在破茧而脱之前, 必须在茧中痛苦地挣扎才能使茧破出缝隙, 在缝隙中伸展自己的翅膀, 直到把翅膀练强壮,而后才能飞得起来。假如我们在发现已裂开一条缝的茧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挣扎,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子把茧剪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出。那这只蝴碟会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而飞不起来,不久便会死去。省去了过程看似为其免除了痛苦,但结果却适得其反,代价也是惨痛的。
回归生活的德育, 就好像破茧中的蝴蝶, 它必须自己振翅而出, 才能展翅飞翔。由此, 我们知道: 回归生活的德育就是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和体验生活, 从而理解和领悟生活的内涵, 寻觅探求生活的真谛, 让德育真正触及到学生灵魂的深处, 使学生有意识地为德育而动, 修养好自己的身心。
谈谈生活中的仪式感 第2篇
在拜读了纪如景著作的《仪式感:以喜欢的方式过一生》,颇有感触,三两文字,记录成文。
仪式感是什么?这个认知很关键。很多时候人们把“仪式感”视为虚伪浮夸,等同于形式主义。的确,缺乏智慧和思考的行头、假把式给人抽离和空洞之感,那样的仪式感太虚。
真正的仪式感应该是一种认真生活的态度,认真的制造出一种庄重的氛围,是认真对待生活,同时希望被生活认真对待。
生活需要仪式感,在仪式感的渲染下,我们将虚幻的、抽象的、不可捉摸的东西变作实体,变作记忆。那么缺少仪式感生活会怎么样呢?
感受最深的就是现在的传统假日仪式感已经大大弱于往日。其中以春节为例。依稀记得儿时春节的记忆,春节之前的很多天就开始置办年货,我记得当时一大家子骑着机动三轮车去集市置办年货,要买的东西都是提前写好在一张纸上的,小到火柴、针线,大到礼品爆竹,东西买的非常齐,好像往后就没有售卖了。现在置办年货倒是越来越方便了,还记得去年我问母亲为什么快过年了,还没有开始置办年货,她说现在这个时代还怕买不到年货,大年二十九晚上去买也不迟,我沉默了。
儿时总会买各种各样的烟花爆竹,大红鹰,雷王,传奇,类型也有很多,双响炮,三响炮,擦炮,摔炮现在因为环境问题,烟花爆竹被禁放了,现在过年寂静无声了。
小时候有的红包很多是红纸包的,我记得外婆总会把最好看的红包袋给我,压岁钱真的是我压在枕头下的;现在送红包的环节真的是越来越赤裸裸的金钱交换,“你的拿到的红包还不是我拿钱去换的”,说的确实有道理,有道理到了你已经对送红包这种形式感到无所谓
类似春节一类节假日的仪式感越来越淡了。现在的假期年轻人宁愿以工作的名义待在钢筋混泥土铸造的城市里,宁愿趁着这段假期出去旅游,“家,少我一个人还不是照样可以过节”。
当然我们也感受到了仪式感的渐渐淡化,“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乡愁在现在如今好像已经不存在了”
生活里要是有仪式感的,否则就会弱化彼此的想念,就会让家庭失去它的氛围。
生活的仪式感不仅仅存在于传统节日中,还存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吃是一种仪式,做也是一种仪式。所有的妈妈知道厨房烟熏火燎但就是不愿意远离,所有的厨师都知道烹饪的工作很累但依然在厨房忙碌。菜刀与菜板碰撞的`“笃笃”声,铲子与铁锅相遇的“叮当”响,热油遇水的炸裂声烹饪的每一个步骤都有仪式感,通过这些步骤,生活具有独一无二的味道。美食不在于食物的美味,而在于烹饪、进食这一系列环节构成的仪式,每一个成年人离开家后都存有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的记忆,那就是家的仪式之一,也是就蔡澜说“世界上最极致的口味永远是妈妈的味道”的原因吧。
还记得我第一次佩戴上红领巾是多么庄严地事情,仪式感告诉我此刻我是一名骄傲的少先队员。还记得我大一进部门面试是多么紧张,仪式感告诉我,我要好好对待这份工作,仪式感在这时候给人更多的是一种归属感,一种责任感。
以前看到过一篇文章叫《方便面的仪式感》,不管日子过得多么紧凑,生活都可以有仪式感,这种仪式感更多是表现你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仅是个人,一个国家也有他的仪式感。比如说奥运会的开幕式。这是一种更盛大、更复杂的仪式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含义。向世界展示国家的综合实力,,建立一个国家的新身份,一个集体的新形象。
用仪式感刷新生活页面 第3篇
体验家庭:
妈妈: 薛 莉 34岁 银行职员
爸爸: 李东明 36岁 公务员
女儿: 金 豆 5岁 幼儿园小朋友
面对昏黄的台灯,我默默细数自己的一天:5点起床给孩子做饭、送她上幼儿园、步行上班、开会、回家做午饭、送孩子去上语言课、做晚饭、哄孩子睡觉……数年如一日,每天都过着简单如同复印机复制出来的日子,可今天难道不该有点不同吗?毕竟今天是我34周岁的生日,看看墙上的挂钟已经夜里11点,老公李东明还没回家,不仅如此,他连个生日祝福短信也没有发!脑子突然蹦出来微信朋友圈看到的一句话:“生命不长,每一天都要过得精彩。”恐慌感油然而生,结婚8年了,生活平淡的像过滤几十遍的纯净水,何谈精彩?
其实每个女人在骨子里都是追求浪漫的,我也不例外,非常希望自己是个小女人,可生活硬生生把我锻造成为“女汉子”,朋友眼中的我大气、包容、不拘小节。悲哀的是在老公眼中也如此,什么情人节、结婚纪念日、生日,所有的纪念日都被忽略。有年情人节和老公一起在街头漫步,看年轻姑娘身着华服、手捧玫瑰花我也表示过羡慕,可老公却说,“20块才买一支玫瑰花,买西兰花都能买10斤!”我当时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有道理。
带着一些郁闷和闺蜜木子微信聊天,看我的生日过得如此落寞,她建议我换一种活法:“女汉子也该自我反省一下了,生活应该怎样度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但是对待生活的态度应该是认真的,让生活多一些仪式感吧。建议你给自己的生活刷一次机,把它的灰头土脸忙忙碌碌全都抹去,仪式感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活色生香。”
在木子的建议下,我给自己安排了一段有“仪式感”的体验生活,这种仪式感会让我的生活有什么改变吗?
6月1日 星期一
今天可是个大日子,国际范儿的,“六一”儿童节是属于金豆最快乐的日子,我的日子过得再“简约”,对金豆可不能含糊。往年的今日我总是带着金豆去商场狂扫打折童装,然后再去平时不让去的洋快餐店“放纵”海吃一顿。可口口声声要增添生活仪式感的我,在儿童节带孩子继续买衣服、吃垃圾食品也算是有仪式感吗?我自己也觉得说不过去。今年的儿童节我要用心度过,不仅仅是为金豆,也为我自己能有更加美好的回忆。
老公带着金豆从幼儿园回到家,这小家伙还正为今年没安排去吃洋快餐撅着小嘴呢。她刚刚进门的那一刻,动感的音乐响起来,埋伏在一边的姥姥、姥爷拿着彩带喷了她一身。我穿着租来的米老鼠造型服装,端着一个精美的蛋糕站在金豆面前,“金豆小朋友,为了表彰你的听话、懂事,我专程从迪斯尼乐园飞过来陪你过儿童节,希望今天的你是快乐的!”
金豆乐疯了,“爸爸,爸爸,快拿手机帮我和米老鼠拍照,我要让妈妈传到微信朋友圈里!”她拉着我做各种动作,摆POSE,开心极了,我大热天戴着重重的头套,穿着毛茸茸的服装陪她又蹦又跳,真比去汗蒸房还够劲!
当疯够、玩嗨了,我去掉米老鼠的头套,金豆看到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妈妈,顿时感动了,“妈妈,我这个‘六一’节过的太开心了,永远都忘不了!”宝贝“忘不了”这3个字对我来说是最大的褒奖了,有回忆,人生才会有滋味。如果若干年后金豆在给她的孩子过儿童节时,讲着当年姥姥是怎么扮成米老鼠逗自己开心的,我想那一刻的金豆一定是面带微笑的,幸福甜蜜的,我的乖外孙也一定会因为有个可爱的姥姥而欣喜若狂。
6月3日 星期三
我想为自己补办一个生日,“今天是我34岁零两天,我想庆祝一下,你下班早点回家!”李东明觉得奇怪,“你以前不是说,生日过一次老一次,不能为自己变老庆祝吗?现在怎么又突然想过生日了?”我以前是说过这样的话,也确实有过这样的观点,可生命中总要留下一些快乐的印记,即使不过生日也依然会慢慢变老,那为何不让自己在快乐中变老呢?
带回家一个漂亮的水果花篮,开了一瓶波尔多红葡萄酒,麻利煎了金豆最爱吃的牛排。安排李东明去幼儿园接金豆,小不点儿回家看到我布置的一切,开心地直蹦,“今天是什么重要日子,妈妈做了这么多好吃的,可都是我喜欢吃的呀!”“今天是妈妈的生日呀!”我摸着金豆的头说。“妈妈的生日?妈妈竟然也有生日!”听女儿这样说,我也是醉了,看来我对自己真是太潦草了,在宝贝女儿的眼里我连个生日也没有!
刚吃了两口,金豆就跑到自己的房间了,我还奇怪她为啥不吃了,不一会儿她拿出了一张画,画上妈妈长了翅膀在花丛中飞,头上还戴了个大花环,“妈妈,生日快乐,这是我为妈妈做的生日贺卡!”
我很感动,在女儿的眼中妈妈是快乐美好的,愿我能一直美好下去!李东明今晚也表现不错,主动收拾厨房,陪我一起窝在沙发上重温了电影《晚秋》,还为我冲了一杯睡前牛奶。他虽然没有准备礼物,但我也很开心,毕竟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6月5日 星期五
木子告诉我,拥有仪式感的生活并不是每天都要过纪念日,要大肆庆祝,而是多花点心思在生活中增加一点小小的惊喜和品位,两个人的晚餐会因为一张餐巾变得浪漫,普通的朋友聚会会因为扮靓出席变得摇曳生姿……我想这就是一种态度,无论是对孩子、对爱人、对自己还是对工作,就算是再平常的小事,带着仪式感去做,就能够对抗一些消极因素。
今天我就把对仪式感的重视带到了工作中。银行里上个月的存款任务我们这个组超额完成了,领导给发了奖金,我作为小组负责人往常都是包个信封直接交给组员,可这次我想弄个小小的仪式。
会议室里,我把大家召集在一起,用红绸托盘托出一叠红包,每个红包上都印着金色的“恭喜”二字,并且还有我分别为每个人写的一句话,“金色的恭喜二字会见证我们这组黄金组合越来越辉煌!”
也许是被这种仪式感所感染,每个同事都挺兴奋,“我建议咱们每个人从红包里抽出一张,晚上去HAPPY一下如何?”亚丽这个提议不错,立即得到了大家的响应。
听木子的话,我好好捯饬了捯饬自己,晚上盛装出席,引得大家一阵欢呼,“咱们莉姐越来越有范儿了,女人味、精英范儿占全了!”
6月7日 星期日
这几天,我真的开始思考仪式感的问题。以前总觉得那是玩虚的,但通过这两天的体验,觉得仪式感不仅要有,更应该在生活的细节中。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喧嚣、杂乱、无序,如果慢下脚步,精致心情,给生活加入一点仪式感,就如同是在咖啡里加了一点糖,回味无穷。哪怕是再普通的晚餐也可以用精致的餐具,铺上餐巾,仪式感顿生……为此我今天把家里那些20年前流行的白底蓝花的盘子、碗全部清空了,换上了全套牡丹花骨瓷碗碟,又把老李同志喝茶用的搪瓷杯子直接丢到垃圾桶里,给他买了一套宜兴紫砂……
在周末的夜晚,洁净的房间、舒缓的音乐、精美的台布、唯美的餐盘……这样的晚餐格外有情调,连人的心情也变得美好起来。晚餐后,我和老公两人对坐在茶台两侧,把玩着紫砂杯,鼻息唇齿之间满是茶香,气氛顿时雅致起来。
无论再忙碌的日子,家里有这样一种充满仪式感的氛围,内心也是不慌不乱的! 古人“沐浴焚香,抚琴赏菊”,这真是一种美好的仪式感,于丹曾经特意就仪式感写了文章,她认为与古人相比,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似乎少了一些情趣,生活节奏越来越匆忙,生命中越来越缺乏仪式感。而没有仪式感,人生就不庄严,心就不安静。
6月13日 星期六
经过几天的体验,我要将这种充满仪式感的生活进行到底,生活每时每刻都可庆祝,大事小事皆可有仪式。这不,今天我又找到了一件可庆之事:本姑娘运动健身满100天了,体重成功降了6斤,这是多大一个成就呀!不能含糊,高调祝贺一番:我穿上自己喜爱的运动套装,跑到造型工作室里化了个美美的妆,约着和我一起参加“黎明脚步”运动的小伙伴们,在我们走过的、跑过的、流过汗水的道路上尽情地欢笑,合影留念,这是属于我们的快乐,是值得记忆的瞬间!
晚上回到家中,我把这些照片和朋友们在微信群里分享,大家都很兴奋,热烈讨论着我们之间曾经发生过的故事,欢快的、感动的、难忘的,我顿时感觉自己的生活丰满多了。老公李东明看着我开心的样子也被感染了,递给我一个苹果凑过来看我们发的照片,“跑个步都让你们乐成这样?”“对呀,只要用心去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快乐。”我咬了一大口苹果,冲他傻笑,“老公能为我削苹果,也很让我快乐呀!”
如果生命中每一个美好的瞬间,我们都能去认真对待,去强化记忆,并赋予更新的幸福感,我们的一生不就被幸福和美好充盈着、支撑着吗?
愿我们的生活都能慢下来,美起来。
生活需要仪式感 第4篇
我此刻依旧很想念我的一个小学同学潘彦臣,尽管我以前总是欺负他,但至少我此刻感觉自我有太多对不起他。如果我此刻整天刷题,弹琴,或许并不会想起他。我尝试着玩我们以往一齐玩过的游戏,在同样的画质,同样的音效里,唯独没有他的身影;在我最爱玩的模式里,也不再会收到他的游戏申请;在“好友簿”里面,他的头像已经不再会亮起来。我突然十分地想念他,这个游戏仿佛空荡荡的,好像仅有我一个人,对我来说,这个游戏好像变得没有以前好玩了,但我还是开启了一局游戏,以此表达我对他的思念之情。玩我们以往一齐玩过的游戏,就是思念最好的仪式感。
时隔两年,我又来到我们以往一齐运动过的球场。投一个三分球,进了,我却还在幻想着你会去捡球,然后回来和我一齐练习。所以,我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球已滚出老远,好一会儿,我才回过神来,你已经不是我的同学了,并且我还没有你的联系方式。整个球场空荡荡的,就我一个人打着自我的假想敌,没有一个人能给我传球。打着打着,我不禁潸然泪下。在以往与你一齐运动过的球场打球,就是思念最好的仪式感。
探析婚礼仪式中的色彩 第5篇
色彩在婚礼仪式中的重要作用
1.色彩在婚礼仪式中的装饰作用
装饰是对生活用品或生活环境进行艺术加工的手法。它必须与所装饰的客体有机地结合,成为统一、和谐的整体,以便丰富艺术形象,扩大艺术表现力,加强审美效果,并提高其功能、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装饰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婚礼仪式是婚庆中的重要环节,婚礼仪式的环境现场需要精心的装饰才能更好的烘托喜庆的气氛。合理对婚礼仪式的环境进行装饰,使人从视觉及精神上得以满足,整体提高婚礼的质量。
色彩可以给人最直接最迅速的感受,合理的色彩运用可以在婚礼仪式装饰中起到良好的效果。婚礼仪式中色彩的运用可以产生的效果:第一,色彩运用带来的审美效果。色彩的运用就是为了创造审美效果,这种审美效果是婚礼的基调,色彩的运用在婚礼仪式上为人们带来了精神的享受。第二,色彩运用带来的调控效果。婚礼仪式作为一种人类的社会行为,强调仪式中的整体氛围,在婚礼现场中运用物品、投影、灯光等色彩来调控婚礼仪式现场,能产生很强的互动效果及感染力。
2.色彩在婚礼仪式中的差异化作用
色彩运用到达的差异化效果是婚礼仪式中的重要作用之一,色彩运用的差异化作用在于体现出新人对婚礼的偏好取向以及避免婚礼主题之间的雷同。现代的年轻新人都希望自己的婚礼仪式充满个性化,差异性的色彩运用能够更加贴合新人对婚礼仪式的意向,更进一步的满足新人及来宾对婚礼的期望。
无论是中式传统婚礼还是西式婚礼,都有一定的模式,色彩的运用就是为了使婚礼仪式之间产生差异,避免相似。为了达到新人们的婚礼和却不同的效果,就要巧妙的运用色彩,做到婚礼仪式的设计安排即符合一定的仪式模式,又能别出心裁,识别出仪式的风格个性。
色彩在婚礼仪式中的效应
色彩本身具有一些效应,在婚礼仪式中充分利用和發挥这些效应,将会使婚礼现场别具魅力,并使婚礼大放异彩。
1.生理效应
色彩是婚礼仪式中最具有展现力和感染力的元素,人们通过视觉的感受,形成丰富的联想,产生生理效应。色彩的一个重要特性是“色温”,这是人对颜色的本能反应。首先是温度感。色彩理论中,会将不同的色彩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桔红、黄色以及红色一端的色系总是和温暖、热烈等相联系,因而称之为暖色调。至于蓝色系则和平静、安逸、凉快相连,就称之为冷色调。这和长期的人类活动以来的感觉是一致的,如红色、橙色、黄色会让人感觉好像看到了太阳、火焰、暖炉从而感觉到温暖。而蓝色、绿色、紫色会让人感觉似乎看到了大海、森林、冰雪,感到冷意。因此,运用色彩的这种效应,可以调节婚礼仪式的温差感。其次是距离感。在同一平面上的色彩,有的使人感到突出、较近,有的使人感到退后、较远。这种距离感主要取决于色彩的明度和色相,鲜明、清晰的暖色调有利于突出婚礼主题。在设计婚礼仪式中,可以利用色彩的这些效应去改变现场空间的大小和高低。
2.心理效应
指不同色彩的信息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通过视觉神经传入大脑后,经过思维,与以往的记忆及经验产生联想,从而形成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应。色彩就本质而言,并无感情,它是来自色彩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是经过人们在生活中积累的普遍经验的作用,形成人们对色彩的心理感受,作用于感情,乃至左右人们的精神与情绪。有的色彩给人以喜庆、高兴的感觉,如:红色、黄色等。有的色彩给人以朴素、雅致的感觉,如:灰色、蓝色、绿色等。在婚礼仪式设计中,我们可以依据区域的传统或新人的不同要求运用色彩,从而达到要求的效果。
现代婚礼仪式中色彩运用
1.中国红在婚礼仪式中的运用
在中国民间,红色又称赤、绛、朱、丹,是各种仪式中使用最频繁的色彩,它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寓意,象征着美好幸福的生活,日子红红火火,蒸蒸日上等等。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喜爱红色,创造出与红色相关的文化民俗更是举不胜举。在婚礼仪式中,新郎会穿红马褂带红花,新娘穿红旗袍,头戴红簪,盖红盖头。婚礼现场运用红色蜡烛,红灯笼、红色地毯、红双喜字、红色彩带、红色剪纸等作为装饰。新人在证婚人的引导下,交换红纸,红布包裹的定情信物,同时会放红色礼花,红色鞭炮。同时大量运用红色系灯光渲染、舞台特效增加婚礼氛围。这样的婚礼整体以隆重喜庆贯穿其中,充满喜庆欢快的气氛。
2.中西合璧的趋势
自古至今,中国的传统婚礼仪式颇具有浓重文化的色彩,一直延续到今日,现代的婚礼仪式中仍可见到部分被保留下来的传统婚礼习俗。随着改革开放,我们接受到的西式婚礼文化的影响越发多了起来。无论从新人的服装样式还是婚礼的整个仪式布置,都注入了西式婚礼特有的色彩。现代的婚礼仪式从传统的纯中式婚礼逐渐与中西式婚礼相结合转型中。西方国家认为白色象征着高贵与纯洁,坚贞与幸福,常见的婚纱、礼服、手套、佩花、挂饰、丝带等等都会使用白色。在保留了我国独有的婚礼仪式特色的同时又融入了一部分西方婚礼文化中唯美简化的颜色元素,使得当下形成了一股中西合璧的婚礼新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