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食品微生物检验新方法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食品微生物检验新方法(精选9篇)

食品微生物检验新方法 第1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对食品的种类、口味、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各种食品卫生问题也层出不穷。食品行业的生产厂家要对食品安全问题严格把关, 与时俱进, 运用各种新型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严格把握食品质量, 同时要对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方法进行研究与扩展, 不断发现与创造能够用于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各种方式方法。

食品微生物的分类

这里所说的微生物指的是一切个体较小, 只有单个细胞或者组成结构比较单一的多细胞生物, 甚至是没有细胞组成的简单的低等生物的一个总称, 而不是生物学科中的专有名词。这个范围包含的种类多, 范围广, 且非常繁杂, 主要分为细胞型和非细胞型两种。细胞型指的是微生物具有细胞的形态。按细胞结构来划分, 又可以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技术

快速测试片法

快速测试片法融合了各种化学学科、生物学科和高分子科学,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无毒无害的检测试纸、纸膜等对微生物进行培育, 能够快速且准确, 还可以定量的对检测试纸和纸膜上的食品微生物进行检测。在对某些微生物进行检测的时候, 这种方法的的准确性和精准度几乎和标准的检测方法相当。这种检测方法有其他检测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第一, 使用测试片进行检测, 能够提高检测效率, 且使用方法简单, 对周围环境要求不高, 避免了以往许多检测没有进行检测的条件, 或是不能及时高效进行检测的情况;第二, 使用这种检测方法可以做到在取样的时候立即接种, 避免了由于不能及时接种而出现的大量细菌繁殖的情况, 使检测的细菌数量更加接近实际情况;第三, 可以只进行需要的样品的数量测定, 避免了浪费, 且不用进行试剂调配, 不受时间限制, 随取随用, 成本低廉, 方便携带, 保存方便, 操作简单。

电阻抗法

电阻抗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生物学科技术, 且已被应用于对食品的微生物检验中。这种方法的工作原理是在培育基中正在生长繁殖的细菌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大分子电惰性物质, 使之代谢为能增加培育基导电性的乳酸盐、醋酸盐等具有电活性的离子态物质, 从而达到改变培育基的阻抗性的目的。此时, 对培育基的电阻抗性进行检测, 来了解培育基内细菌的繁殖状况, 就能检测出相应的细菌数量。

核酸探针技术

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的主要存储方式是依靠核酸来实现的, 核酸同时也是细胞中的主要组成物质。在现在的一些检验过程中, 主要是将核酸作为检验工作的目标来进行的, 这是因为, 在如今的生物分子研究技术中, 传递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和分子是细胞核酸里的脱氧核糖核酸。核酸不只是单一的分子, 而是有着规律性和各异性的核酸序列, 探针技术需要根据核酸本身所具有的补体分子来进行检查的。核酸探针法需要探针在核酸中添加合适的标记和设定特定的工作方式, 这种检测方法和技术与免疫学的检测方法类似。在之前的核酸探针技术的研究中, 针对核酸本身问题的研究较少, 而是主要研究探针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近几年来出现了新的二代核酸技术, 这就为核酸探针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也使得核酸探针技术在检测食品微生物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使用原理是在基因的外部快速扩散和增加一些特定的基因来检测生物对象的基因和脱氧核糖核酸。因此这种技术也被称为基因的体外扩散检验。这种检验方法和技术手段最早应用于美国。一般情况下, 为了保证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需要在试管或器皿容器外建立完善和切实有效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验手段, 找出这之中存在的质量和问题和缺陷, 以便能够更好的找到解决的方法。这样既省去了一般检验工作不可避免的基因克隆程序, 也不用再对脱氧核糖核酸进行拷贝。

单克隆抗体检测技术

单克隆抗体是具有抗原特异性的单一抗体, 它是经过进行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出的具有稳定特性的抗体。单克隆抗体能够分辨出抗原物质结构中存在的细微差别, 并且不受干扰分子的影响而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组合, 从而准确的检测出抗原物质的含量多少。单克隆抗体检测技术在免疫学方法中的特异性抗体中的应用还不是很多, 将这种技术用于对食品的微生物检测中也不是很多, 但是单克隆抗体技术可重复性高, 又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且不会产生交叉反应, 它的这些优点在将来的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结论

食品微生物检验总结 第2篇

和动物健康的影响及其检验方法与指标的一门学科。

2.食品微生物检验指标:(1)菌落总数: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1g[1ml或1cm2(表面积)]检样中

所含细菌菌落的总数。(2)大肠菌群:指一群在37摄氏度培养24小时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3)致病菌:即能够引起人们发病的细菌。

3.ICMSF取样方案:A.三级法 用做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B.二级法 用做致病菌。根据食品危害程度和 指标严重程度划

分。

4.美国FDA取样方案P69自已画图

5.样品可分为大样、中样、小样。要准确区分。大样指一整批;中样是从样品各部分取的混合样,一般为200g;小样又称

为检样,一般以25g为准,用于检样.6.食品常用的采样方法:(1)液体食品:充分混匀,用无菌操作拆开包装,用100ml无菌注射器抽取,注入无菌盛样容

器。(2)半固体食品:用无菌操作拆开包装,用无菌勺子从几个部位挖取样品,放入无菌盛样容器。(3)固体样品:大块整体食的代表性,小块大包装食品应从不同部位的小块上切取样品,放入无菌盛样容器(4)冷冻食品:大包装小块冷冻食品按小块个体采取,大块冷冻食品可以用无菌刀从不同部位削取样品或用无菌小手锯从冻快上锯取样品,也可以用无菌钻头钻取碎屑状样品,放入无菌盛样容品应用无菌刀具和镊子从不同部位割取,割取时应兼顾表面与深部,注意样品器(5)若需检验食品污染情况,可取表层样品;若需检验其品质情况,应取深部样品。

7.样品的制备是指对所采集的样品再进行分取、粉碎以及混匀等过程。制备的方法可以根据被检食品的性状和检验要求,采取剪碎振摇法、捣碎均质法、胃蠕动均质法、研磨法等。

8.检样处理:25+225 做成一个均匀的1:10的10倍递增稀释液。

9.菌落总数的测定:自已画示意图

菌落总数检验程序水样

做几个适当倍数的稀释度

选择3个适宜稀释度,各取1ml加入到灭菌平皿内

每个平皿内加入45摄氏度左右的适量琼脂

(36+-1)摄氏度(24+-1)h

菌落计数

报告

10.大肠菌群的检验:自已画示意图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

(1)检样的处理(2)初发酵(3)分离培养(4)证实实验(5)报告:查MPN表

11.致病菌的检验:自已画示意图

(1)沙门氏菌的检验: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菌

A.增菌:冻肉、蛋品、乳品及其他加工食品均应经过前增菌。鲜肉、鲜蛋、鲜乳或其他未经加工的食品不必经过前增菌。B选择性增菌C分离D生化实验E血清学检验

(2)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

关于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分析 第3篇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 检验方法 检验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TS20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8-0056-02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引起了公众、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在影响食品安全的类别中,微生物污染所引发的食源性问题较为突出,所含细菌的类别与影响程度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如生产厂环境、卫生状况及储存、运输情况等。为了实现对于食品质量的严格检测与控制,大多数的食品生产销售单位都设有专门微生物检验室。

1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

当前,对于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内容以无毒、无害、营养为基本标准,主要涉及到对食品污染致病菌和污染程度指标菌的检验,后者检验的通常为细菌总群、大肠菌群,且食品与水质的污染程度以细菌总群为重要指标之一,是食品卫生评价的关键性依据之一;大肠菌群为粪便污染指标性菌群,是评判饮用水及食品质量的依据。致病菌主要包括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空肠弯曲菌、创伤弧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李斯特氏菌及副溶血性弧菌。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时,必须要将定性检验与定量检验相互结合,才能全面客观的判断食品微生物情况。

2 食品微生物检验特点

首先,食品微生物检验具有研究对象繁多的特点,主要涉及以下四种,经食物传播人类与畜类的原型微生物、能够导致食物中毒的毒素及微生物、可能引发食品变质腐败的微生物、微生物变异种类等。可以说,食品领域中的微生物检验所覆盖的菌群种类比其他领域要多。其次,因检验研究对象繁多而容易出现检验工艺操作流程相对繁琐的特点,这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食品微生物菌群采样的难度与标准。同时,鉴于食品微生物中存在很多带分离的杂菌群落,且细菌数量不多,便给食品微生物检验带来了一定的难度[1]。最后,在食品检验和医学检验方面,对于微生物菌群数量的定义有所不同,相比于医学检验,食品检验中关于菌群的定义更加便捷、直观,法律性质相对较重,各国关于这一行业均进行了详尽的规定,并由相关检验人员负责开展,一旦未严格执行便会触犯法律规定。

3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3.1 对于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控制

由于食品微生物检验行为必须具备法律属性、符合法律规定,因此便应严格按照现有的行业、国家制定的标准来进行,符合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检验规定。另外,在检验前应由相关人员对检验所执行的标准进行检查,明确所实行的标准是否严格按照行业规定,从而有效避免因检验方法选择失误所带来的检验质量与结果的偏差。

3.2 如何控制食品微生物检验环境

作为食品微生物检验的重要影响因素,环境质量的控制非常重要。一方面对于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消毒与清洁工作必须按照卫生规范进行,严格在无菌操作下防止感染的发生,另一方面,微生物检验操作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从业水平,在上岗之前接受必要的技能培训,并接受定期的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培训与考核。再进行检验过程中,要按照实验室操作规程与相关制度来操作,将无菌、消毒理念与安全操作牢记于心,最大程度避免因人为操作失误引起的样品污染,降低人为污染带来的致病菌[2]。

3.3 对于食品微生物检验仪器的控制

对于食品微生物检验而言,仪器操作的规范化程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检验质量的高低,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操控仪器设备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与步骤进行,并对仪器设备开展科学管理、做好使用记录,从而保障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准确性与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应做好对仪器设备技术相关资料的备案与规整工作,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排查与检修,确保精度与量程符合要求。另外,鉴于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对于恒温培养箱的使用非常频繁,不可避免的带来效能损失,因此要按照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精确度的调整、适用性的保护,从而达到精确化控制质量的结果[3]。

4 针对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的控制

在检验食品微生物质量时,是以已有标准菌株为参照物,以新批号培养菌作为研究对象而进行的。通常情况下,黏性液体与固体样品采用重量法来进行质量检验,以体积法应对液体样品。尽可能以组织捣碎、匀质器加以无菌生理盐水来稀释处理。要注意的是,应按照既定规范,以明确科学的配方(如试剂)和仪器(如培养基)进行操作,实现食品微生物检验规范化标准。工作人员应详细记录检验步骤与方法,确保报告中的各个环节均记录明确,不得按照人为意愿随意更改检验步骤与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尽可能保持环境安静,人员不宜过多以免嘈杂。检验实验末,应及时进行消毒灭菌与垃圾回收。

5 结语

从总体来讲,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众多,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的提高任重而道远。面临众多的食品种类和纷繁复杂的微生物类别,唯有全面、合理及科学的检验方法才能确保检验每一环节的可靠性与精确性。作为食品质量的检验部门,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落实好检验工作的每一步,促进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强.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综合评价方法的探讨及其应用[J].科技资讯, 2011(28).

[2]赵玮玮.浅析如何将食品质量检测结果精确度提高的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2(12).

[3]姜海燕,唐敏丽,戴玫,王晶玲,張文宇.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安全性管理措施的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09(05).

浅析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与质量控制 第4篇

食品微生物的检验特征与内容分析

食品微生物的检验特征

首先,是对食物样品的选择与搜集,因为在食品中含有多样化的微生物,其种类是不同的。这也就使整个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工作显得较为复杂,加大了样品搜集工作的开展难度。具体来说,其研究活动的开展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对可能带来疾病的微生物菌种进行分析;二是对食物中含有的病原型微生物进行研究;三是对食品行业的微生物进行定期检查,避免变异现象的产生;四是对可能带来食物腐败的微生物进行检测。总的来说,在对食品含有的微生物进行检验时,需要根据微生物的种类与种属进行检测,这是一项复杂而又麻烦的工作。其次,食品中的待分离菌类较多,而细菌数量较之总体数量处于低水平状态,这将会对食品检测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再次,食品中含有的微生物数量与传统的医学检验活动存在差异,这一特点在GB4789-2013中详细规定。按照相关规定,食品的微生物检测需要提高速度与准确性。除此之外,食品微生物检测活动本身是一个具有法律性质的工作活动。在工作活动中,检测人员需要严格地按照相关要求的规定来完成检测工作,一旦违背规定,将会被视为违法,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涉及的内容

目前,在对食品进行检测时,其最终目的是在保障生活必需品能够满足人们日常营养所需的同时,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就其涉及的检测内容来说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一是对食品的受污染程度进行检测,这一检测活动的标准在于对菌落总数以及大肠杆菌群进行检验。①对菌落总群的测定。指的是明确细菌总数,这是食品检测活动的开展重点。其需要设置普通的培养基,取食物样品于其中在经过常温24 h的培养之后,选择倍数乘积的方式来计算一定范围内食物中含有的细菌总数,这也是备检样品检测活动能够达到科学设定价值的关键所在。②对大肠杆菌的检测。大肠杆菌作为一种致病菌,其会在常温的环境中分解乳糖产生新的菌类,这类病菌会对人体健康带来直接的影响,所以也是检测活动的重点关注对象。二是对其他致病菌的检测。因为致病菌的类型很多,范围很广,因此在对食品进行检测时,需按照实际的研究对象及病理特征进行具体检测。同时,结合于定期、定量的检测工作来确保食品安全也是十分必要的。

食品生产活动中对生产质量的控制措施

提高对生产环境的调节适应能力,即注重于对人员、设备及相关技术工艺的运用,在此基础上对生产环境的运行质量进行检测,形成相关数据报告。

对加工质量、环境特征及食品的控制要素进行分析,确保控制的内容、界限,监控的对象、方法,参与的工作人员都能对整个活动的开展产生积极影响。

应定期对生产用水进行监测。生产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生产部门并同时报告品质管理部门,品质管理部门有权进行必要的调查和处理并记录。品质管理部门有权审核不合格中间产品,成品返工情况,决定物料和中间产品的使用。

为防止混淆和差错事故,各生产工序的工作人员在生产结束、转换品种、规格或换批号前,应彻底清场及检查作业场所。不同品种、规格的产品不得在同一生产操作间同时进行生产。有数条包装线同时进行包装时,应采取隔离或其他有效防止污染或混淆的措施。采用必要的防尘、清洗、隔离等措施防止生产中的交叉污染。关键控制点发生偏离期间,所生产的产品要采取处理措施,销毁不合格成品。当产品不能再返工且其中有害物质的危险性很高时,只能采用这种措施。

重新加工。当再加工时能有效控制产品中的危害,可采用该措施。直接将废次品制成要求较低的产品。这时新产品的加工过程必须能有效控制危害。取样检测后放行产品。该措施需慎重考虑,高度重视产品的安全性。

结语

新时期食品安全检验方法的研究分析 第5篇

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

食品安全关系着所有人的身体健康, 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具有一定联系。据有关调查显示, 每年全球因为腹泻病而死亡的儿童数量达上百万, 其中大多数腹泻病是因为受微生物污染的水或食品所致。食源性疾病也是对人类健康具有巨大危害的疾病之一。如果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使痢疾人群增加, 居民正常医疗费用会随着增加, 这会使财务部门财政负担加重, 给该地区带来经济损失。所以, 食品安全对经济发展具有直接影响。我国是一个出口大国, 食品是主要出口产品之一, 如果食品安全存有问题, 出口量将会减少, 国际贸易因此受到影响, 食品行业受到打击。食品国际贸易对扩大消费者食品选择范围非常有利, 保证食品安全可以使我国食品企业得到更多发展机会。在多元化社会环境下,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三氯氰胺、苏丹红等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如果食品安全被破坏, 人们群众健康安全就会受到影响, 并给社会带来一定经济损失。同时, 食品安全问题也会给人们带来较大的心理障碍及心理恐慌, 三鹿奶粉事件就给我国消费者带来心理恐慌, 使人们不敢买乳制品。最近几年, 我国正在大力建设食品安全体系, 注意优化食品检验方法, 提升食品安全的检验水平。

新时期检验食品安全的主要方法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 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被运用到安全检测工作中, 我国的安全检查技术有了很大程度提升, 安全检测技术运用到食品安全检验中的方法渐渐增多, 并渐渐呈现多样化。提升食品安全检验水平对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检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甲醛测试仪法

甲醛是威胁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甲醛的危害性非常大, 若甲醛的含量严重超标, 超出人体所能承受范围, 人的身体不仅会受到伤害, 人呼吸系统也有损伤。长时间接触甲醛超标的环境或事物, 极易出现癌变。所以, 检测食品甲醛含量可以判定食品是否安全。甲醛测试仪法是运用甲醛测试仪检测分析食品里的甲醛, 进而了解食品里的甲醛含量, 最终检验食品安全。食品的甲醛安全问题一直存在, 利用甲醛测试仪来监测食品甲醛含量对提升食品安全的检验质量具有促进作用。利用甲醛测试仪法能够有效遏制甲醛过程的食品混入市场, 可以大大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减小食品安全隐患。甲醛测试仪运用的原理是电子传感, 它是先对仪器泵作微处理, 再检测甲醛, 确保检测结果更加真实。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以运用色谱方式检测食品安全为基础, 在此基础上升级, 并优化与改善有关性能, 让该方法更完善。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介质是液体, 通过观察液体流动形态变化、流动相及高压输液系统, 混合各种不同溶剂, 分离色谱柱里的色素, 实现检验食品的最终目的。利用该方式检测食品安全问题, 可以使检测效果具有更高精确度, 确保检测结果真实的反映食品实际状况。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我国有关主管部门运用最频繁、使用最广泛的方式之一, 它对我国食品安全事业发展具有很大促进作用。与此同时, 该方法有一个独特的优点, 那就是可以把不同极性溶剂放到色谱柱内, 进而能够提升液相分离程度, 大大提高食品安全的检验水平。

气相色谱仪

现代食品安全检验过程中气相色谱仪的应用越来越多, 气相色谱仪方式和其他方法相比, 效率更高, 检验结果更加准确、真实。气相色谱仪主要由色谱仪和检测器两个部分组成, 这两个部分有机组合构成了具有很高技术含量的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总体上看是管状, 管里有细毛状的填充柱, 细毛直径都非常小, 填充柱是气象色谱仪的中枢, 它可以有效控制色谱仪运转, 管内很一些固定液体。气相色谱仪的实用价值很高, 既经济又可以获得准确检测结果, 促进食品安全检验质量的提升。

选择食品检验方法时的注意事项

食品安全检验方法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每种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可能有所不同, 各种检验方法又各有其特点。新时期, 科学合理的选择检验方法对食品检验工作十分重要。食品检验人员要严格根据产品的标准及有关规定进行检测, 保证食品检测具有良好有效性与准确性。实际检验时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 当有很多种可利用的标准检验方法时, 选择检验方法可以按照检验客观条件来选择, 仲裁法是标准检验法里的第一法, 若对检验结果存有质疑, 可运用第一法进行检验。当标准检验方法中有很多个并列方法时, 选择检验方法可以结合各种方法的应用范围, 例如:适合运用并列检验法的方法有四种, 直接干燥法、蒸馏法、减压法和卡尔费体法。如果要测定大米水分, 可使用直接干燥法, 如果要测定味精中的水分, 可使用减压干燥法。

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些对策

重视企业责任作用

重视企业责任作用主要含有加强企业的责任意识和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两方面。很多食品安全问题都是因为食品生产企业缺乏诚信而导致的, 例如:企业条码滥用、食品标签混乱, 这和一些投机取巧企业具有一定联系, 同时, 也充分说明了政府管理部门管理工作存有缺陷。管理部门应该帮助企业构建符合自己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帮助企业培养安排安全监督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据有关调查统计显示, 我国农业部门、卫生部门及质检部门食品安全专业的人员已达上百万, 但这和我国人口相比, 保证食品安全的工作人员非常少, 所以, 要增加从事食品安全监督工作的人员数量, 注意提高食品质量监督人员专业技能。虽然政府在整个食品链管理里负责制定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 并监督食品企业遵循这些法律的情况, 但这并不能说明政府能够干预食品企业的经营行为, 所以, 政府要建立健全和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 加大其执法力度。同时, 加强安全监管队伍的建设, 明确划分、食品安全保证中各部门的责任与权力, 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率, 帮助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信用体系。

政府加大监管力度

政府要加强食品生产至食品销售整个过程的监控, 在监管食品安全方面, 要建立农药的运用规范、饲料添加剂的安全使用规范及无公害种植的监管制度。大力推进食品安全生产规范的实施, 食品安全生产规范有很多, 例如:良好操作规范、良好农业规范。构建立体的全方位的控制食品安全的体系, 重视农产品监测, 时刻监测农产品里的有毒残留物及有害残留物。政府要加强食品产业的体系建设, 大力扶持和培养一些龙头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 规范当地的农贸市场、批发市场, 构建食品安全的信用体系。

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

伴随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增多, 现有法律法规已不能适用目前的食品监管需要, 我们必须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 制定和国际接轨的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法律体系, 经过明确执法职责和执法主体, 给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良好的法律基础。建立食品生产企业信用体系档案, 对一些生产水平较低、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的企业实施差异化管理, 整个检测检验机构, 不断优化检验资源, 构建技术先进、高效运转的食品安全检验体系, 让食品的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均有标准可依据。

结束语

食品微生物检验新方法 第6篇

我们国家食品检验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食品质量控制力度小, 违禁添加剂行为泛滥

现在执行的做法为, 检验部门依据一定的标准比如现在执行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者国家标准对接受检验食品实施检验, 按照已经拥有的规范实施判断, 假如是不符合规定就不能够上市, 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 此种体系分析法于我们国家尚无法大范围应用, 特别是食品里违禁添加剂。比如辣椒粉里的苏丹红问题, 我们国家于英国曝光这个问题以后, 方加大苏丹红的检验工作, 制定了《食品里苏丹红染料的检验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国家标准GB/T 19681-2005。又比如“三鹿奶粉”事故里的三聚氰胺, 其亦为一种化工原料, 因为它的里面含有高的氮量, 不法分子为了减少费用, 冒充为高蛋白食品。

食品检验方法欠缺, 无法满足现在检验的实际需要

很多检验方法方面拥有空白, 多残余检验方法较少。比如于非食用性原料方面, 食品生产加工流程里应用的甲醛、膨松剂、吊白块和双氧水等, 极大地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然而当前尚无一致的国家标准检验方法, 现在执行的检验方法大部分是定性的方法, 定量的精准度和抗干扰都具有缺陷。但于食品添加剂方面, 于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里, 很多食品添加剂仅拥有使用的限量与范围, 却无检验方法, 由此便让行政执法与检验部门面临一些问题食品的时候没有法律可以依据没有证据可以查, 亦为一些不法食品生产人员带来了机会, 遗留下质量后患。

食品快速检验技术、方法和仪器不全

最近几年我们国家亦组织农药残余的检验方法分析, 却于特殊性、灵敏性方面均需要提升。于环境污染物检验方面, 发达国家具有对于二噁英和它的类似物的超痕量检验和对激素、“瘦肉精”、氯丙醇的痕量检验技术与大型精密设备, 但我们国家还欠缺对于此些污染物的快速有效检验技术、方法与仪器。除此之外, 有的发达国家投入很多费用探究食品里禽流感与疯牛病阮蛋白病毒的检验方法, 我们国家当前还没有可以提供监督检验使用的实用技术与方法。

食品检验仪器等级不高, 检验精准度和准确度无法达到国际标准

于检验仪器方面, 一些食品检验部门因为费用上的不足, 广泛具有检验仪器等级不高。尽管大多数检验机构于食品研究方面使用了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气相色谱仪等仪器, 而国际上公认的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却是根本未推广, 并且超痕量研究等高技术检验方式亦非常不足。于实验技术方面, 因为食品检验部门大部分是使用容易操作、低技术的检验方法, 试样预处理技术太过陈旧, 提取净化的结果不符合人们的心意, 所以在检验精准性与准确度上无法达到国际上对于食品污染物规定的需求。

食品质量检验新方法

于确保食品安全上, 科学技术是不可缺少的。找到食品里的不安全原因, 再去知道什么条件下其能够对人们的身体产生危害, 应该使用什么合理对策去掌控它, 此均要依靠科学技术手段加以实现的。探讨食品安全是无法离开科学技术水平的。食品安全是与经济发展相统一的。

食品感官检测与物理检测

食品感官检测是依靠人们的嗅觉、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等对食品的味道、颜色、形状、香气、质地与口感等进行的评定。感官检测方式直观、简单方便、判定迅速、费用少而且实用, 可以立即检测出食品的好坏与真假, 为食品掺假检测的关键方式。所以普遍使用到食品质量监察的现场检测、食品公司生产流程里对于原料、半成品与成品的品质掌控和对于食品质量的改善和新产品的开发研制等。

食品物理检测指的是按照食品的物理常数和食品的含量与构成间的关系对食品的浓度、纯度、新鲜度和掺伪状况实施检测。纯物理检测仪器简单方便、易于操作, 有的仪器能够随身带着, 所以关键使用到食品公司生产流程里的质量掌控与日常研究, 亦普遍使用到食品质量监察的现场检测。

光谱分析于食品检验里的使用

在光谱的食品安全检验技术基础上, 最近几年获得了普遍关注与深层的分析, 它的好处关键是:第一, 检测快速。从检测流程来分析, 检测时间关键使用到光谱的检测, 但光谱的检测流程常常于几秒钟便能够实现, 所以使用光谱方法能够很快地检测出未知试样需要测量成分的浓度;第二, 能够完成多组分危害物质的共同检测。不一样组分的光谱性质不同, 进而按照每个组分的光谱性质制定相应的校正模型, 完成多组分的共同检测;第三, 试样无需繁琐的预处理流程;第四, 方便完成在线研究;第五, 完成完好性、非浸入性检验。

光谱范围非常大, 所以于食品安全检验过程中, 需要按照危害物质性质和受载食品形状的不一样, 使用不一样的光谱。食品安全光谱研究技术的主要之一是选用一个适宜这种食品所检验危害物质的光谱。比如使用到水果、蔬菜表面农药残余检验的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与傅立叶转变红外漫反射光谱, 使用到真菌毒素检验的荧光光谱、近红外光谱, 使用到水果表面动物粪便检验的荧光高光谱、近红外高光谱, 使用到微生物具有的拉曼光谱等。

生物传感器于食品领域里的使用

食品领域工作人员总是希望拥有一套可靠、速度快、简单方便的检验体系, 使用生物传感器加以检验能够达到此些需求。生物传感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检验时间, 比如对沙门氏菌的检验时间能够减少至少于24小时。使用抗体作为检验器制成的动态生物传感器, 使用到检验热狗、牛奶等食品里的葡萄糖球菌肠毒素, 灵敏性能够达到10纳克每克至100纳克每克, 并且检验流程少于4分钟。

因为生物传感器的好处非常明显, 所以于食品病原菌检验、残留农药检验等多个行业均拥有较多的成功案例。于日本, 鱼类鲜度检测的生物传感器已商品化。新日本无线株式会社与日本东方电器公司制造的鲜度传感器能够使用到鸡肉、鱼肉的鲜度检测。试样使用量是几微升至几毫升, 检测时间是3分钟到6分钟。并且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 , 非常适宜现场检验应用, 为一种实用性、创新性的现代科学仪器。

虽然目前生物传感器的使用受到重复性、稳固性与使用年限的制约, 再加之食品组分多并含量区别大等问题, 促使于食品检验里达到商业化的生物传感器数量受到限制。然而由于计算机技术微生产技术与生物材料的进一步发展与人们对于生物体了解的进一步加深, 生物传感器技术于食品工业行业的使用将能够是愈来愈普遍。

结束语

如何保证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 第7篇

保证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必要性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通过检验掌握微生物的生存规律与特征, 识别腐败、致病的微生物, 杜绝食源性病害, 保证食品卫生的安全。近年来, 随着政府监管部门的大力查处与各类媒体的广泛宣传, 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被频频曝光, 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与担忧, 对食品安全检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 准确性高、可靠性强的检验结果便成为完善食品安全系统的重要保障。

我国虽建立了食品微生物检验系统, 但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 仍有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检验方法在微生物检验方面存有一定的缺陷, 首先是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 食品微生物的种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次是部分检验方法已不能满足检验要求。为保证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 需不断完善食品微生物检验管理体系, 提高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水平, 满足公众对健康、安全食品的需求。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实质与特征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运用微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 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特性等。食品的最基本要求是无毒、无害、有营养。以此为依据, 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工作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食品污染程度指标菌的检验, 其中对于污染程度的检验主要是对微生物中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验;二是对食品微生物中多种致病细菌的检验。这类微生物包括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等, 感染至人体, 会造成某些疾病, 后果较为严重, 是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重点。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特征。

1.细菌种类与检验方法众多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 而食品因含有各类营养物成为许多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佳选择。在检验的过程中, 许多样品存在杂菌数量较大的情况, 且每种细菌有其特定的检验方法, 不具有统一性, 需要多次实验才能获得较为全面的检验结果。

2.样品不稳定, 时效性强

由于微生物繁殖和生长较快, 生命周期短, 对外部的湿度和温度非常敏感。加之, 食品本身具有保质期, 使检验样品稳定性差, 容易对检验的结果产生影响。要求食品微生物的检验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3.专业性强

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涉及的对象众多, 所需的试剂、仪器, 检验方法各不相同, 且检验所使用的仪器中包括许多精密仪器, 需要具备相关知识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因此, 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具有较强专业性。

4.准确性与快速性

为食品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为市场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是食品检验工作的宗旨。因此, 快速而准确地提供检验结果便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检验中出现的异常应及时验证, 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将检验过程中存在的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对误差进行合理分析、识别与掌控误差风险的水平。

保证检验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因现阶段食品种类不断增多, 并且各个品种之间成分差异也不断增大, 为了有效地保证检验质量, 应从多方面考虑多种因素。

检验人员

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核心是人, 所有的质量保证都应以检验人员的能力保证作为基础。检验人员的能力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保证。 (1) 选拔人才: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 每个环节都需要检验人员高度的分析力和判断力, 要求保证检验人员有相对较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因此在选拔检验人员时选择具有从事相关工作或学习相关专业的人员。 (2) 人员考核:新员工在上岗前接受岗前培训, 持证上岗。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考核, 确保检验人员的工作能力与水平。对于特殊检验岗位应有经验丰富、熟悉操作流程的检验人员担任。 (3) 加强培训:定期组织检验人员参加微生物检验方面的学习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培养专业素质、加强责任意识、熟悉检验体系的要求、学习新技术4个方面, 以保证检验质量。 (4) 问题讨论:检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工作讨论, 及时反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解决方案, 加强经验交流与相互学习, 建立和谐的工作氛围, 确保检验工作的有效运行。

环境条件

良好的检验环境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根据国家相关规定, 食品微生物要在指定实验室进行检验, 既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又可降低有害细菌传播的可能性。实验室应确保其检验环境满足相应的技术规范与标准要求。第一, 设计合理的实验室, 实验操作区域应与办公区分开。根据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对实验室进行分级, 并将检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合理安放。第二, 实验室的卫生应满足国家相关卫生清洁要求, 按期对实验室进行消毒。第三, 对实验室的环境 (包括温度、相对湿度、洁净度等) 进行检测和记录, 若发现环境出现波动时, 及时进行调控, 避免对检验质量产生影响。第四, 检验人员在进行检验前和检验后都应及时进行消毒, 穿着已消毒的无菌服, 佩戴无菌帽和专用的实验工作鞋, 确保实验室的无菌状态。最后, 对检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合理处置, 特殊废弃物先进行灭菌再进行处理, 确保实验室环境符合检验条件和环境保护要求。

样品管理

样品是检验过程中必需的重要资源, 也是确保检验质量、获得可靠数据的基础, 它贯穿于整个检验流程, 是操作中的关键控制点。为保证样品能真实反映食品安全状况, 需规范样品管理程序:收样→验收→编号→登记→存放→使用→留样→返样。收样与验收:检查样品是否完整, 有无破损情况。样品量应为实验所需检验量的五倍, 以确保检验用量足够。编号与登记:根据顺序对样品编号并登记, 登记内容包括样品名称、编号、收样时间、样品形态、存放条件、检测内容、检验要求、收样人等信息。样品存放与使用:样品在存放过程中, 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样品中原有微生物的数量变化, 尽量保持样品的原有状态, 防止目标微生物因客观条件干扰而发生变化。留样:使用后剩余样品应在检验结果确定、无异议后, 再统一安置处理。返样:对于需要返还的样品, 应在检验完全结束后及时退还。

仪器设备的管理

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需要大量的仪器与设备, 仪器设备的性能、状态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因此对检验所用仪器设备进行质量控制, 是提供科学、准确、可靠数据的前提, 是检测工作的基础保证。仪器设备应从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的正规渠道购买, 到货验收后进行安装调试, 确定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后方可使用。每台仪器设备都应有各自的仪器标准操作程序 (SOP) 、仪器标识卡及使用记录本。仪器的标准操作应以仪器使用说明书为基础, 通过实践操作、结合各自检验特征总结出最佳的操作程序, 作为仪器设备标准操作规范。标识卡应标明仪器名称与型号、编号、所属部门、仪器负责人、购入时间及保养周期, 并贴在不影响仪器使用的位置。重要仪器旁应放置使用记录本, 记录仪器使用时间、使用者、仪器状态及校准记录等信息, 确保仪器的性能和状态达到标准要求, 最大程度降低仪器设备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检验报告

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报告是对检验过程和结果的总结, 其内容是评估该样品的有效性、功能性、安全性等内容的重要依据。《良好实验室规范》规定检验报告必须真实、完整、准确、信息量足够及客观, 并且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检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时间、对象、编号、内容、方式、结果及评价等主要信息。其中原始记录是检验工作的客观证据, 不得随意涂改。检验报告除需对照各类标准对食品微生物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外, 还要有相关负责人员的签字, 盖有相关检验单位的印章, 才能生效, 使检验结果有法律依据也有学术依据。

保证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后续改进措施

为确保以上措施发挥长效作用, 需建立评价机制, 定期进行评审, 对改善措施运行的合理性、适应性、有效性进行系统审核。对措施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 及时提出, 分析根本原因, 进行必要的变更或改进。除纠正措施外, 还要有相关的预防措施, 对检验过程中潜在的问题提前预防, 提前解决, 降低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定期评审是检验质量措施持续有效运行的保障, 使其灵活性、常态化、规范化及程序化, 保证检验质量。

结语

如何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 第8篇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验,检验人员,检验环境

1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内容及检验的特点

1.1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内容

现阶段, 我们对于食品这一生活必须品的基本要求是有营养、无毒、无害。以这一要求为依据可大致将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归结为以下几点:

1) 食品污染程度指标菌的检验。在这项检验中一般以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为主。 (1) 细菌总群。通常又被称之为菌落总数, 这是评定食品和水质等污染程度中较为重要的指标之一。具体是指食品以及日常饮用水在普通的琼脂培养基中, 经过37℃及24小时的培养以后, 1m L的水或是1g食品样品中所滋生的细菌菌落的个数。该项检验指标为备件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了有利的科学依据; (2) 大肠菌群。这是一种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 系指兼性厌氧及需氧、在37℃的环境中培养24小时候能够分解乳糖并产出酸和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这种菌群常被作为粪便污染的指标菌, 多数用于评价食品及日常饮用水的卫生质量。另外, 这类菌群在水和食品中的含义是不同的;

2) 多种致病菌的检验。其中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李斯特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空肠弯曲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以及创伤弧菌等的检验和测定。在研究食物中毒时, 如果只对致病菌进行定性的检验是不够的, 同时还必须进行定量的检验, 这也是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必由之路。

1.2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特点

食品微生物检验具有以下特点:

1) 对样品的采集要求较高。由于食品中的微生物范围较广、种类较多, 从而使得食品微生物检验较为复杂, 对样品采集的要求也相对变得较高。下面简要介绍以下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研究对象:其一, 能够导致人类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及其毒素;其二, 通过食物进行传播的病原型微生物。这类微生物属于人类疾病以及家畜疾病等的病原微生物, 种类数以百计;其三, 食品工业微生物。对于这部分微生物必须进行定期检查, 以免曲种变异后产生出病毒;其四, 能够造成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总之, 在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 接触到的微生物类群以及种属要远远多余其它专业的微生物检验;

2) 在食品中一般待分离的杂菌量较多, 而细菌的数量相对较少, 这种情况对食品检验的影响较大;

3) 食品中微生物的数量观念与医学检验有所区别。这一特点在GB4798-94中详细规定。此外, 食品微生物检验具有快速性和准确性的特点;

4) 食品微生物检验具备法律性质。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均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制定了详细的检验法规, 检验人员必须在进行检验的过程, 严格按照法规中的规定进行检验, 否则会视为其触犯检验法规, 并会受到一定的制裁。

2 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的有效途径

由于影响食品中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较多, 为了有效地提高检验质量,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2.1 检验人员

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时, 要想保证检验质量就不能完全完全凭借先进的检测仪器, 由于整个检验环节需要高度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因此, 作为食品微生物的检验人员, 必须具备较为专业的技术能力, 并且还要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各检验机构应建立检验人员岗前培训制度, 只有培训合格者方可具有上岗操作的资格, 同时检验人员还应多参与一些与工作有关的学习和培训, 从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术不断丰富自己,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还能了解国家最新颁布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及法律法规等, 以便在进行检验工作时可参照执行。此外, 检验部门的主管人员应对检验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 以此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2.2 检验环境

正常情况下, 关于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必须在实验室中进行, 这会确保样品不会再次受到污染, 最重要的是不能是检验人员感染到病原菌。因此这就对实验室的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提高食品微生物的检测质量, 应加强对实验室的环境及卫生管理工作。具体方法如下:其一, 合理对实验室进行布局, 尽可能降低对样本污染及对检验人员的危害, 操作区应与办公区分离, 各个检验环节均应设有专室, 如培养室、无菌室、消毒室等。检验人员应做好实验室的日常卫生工作, 并定期对操作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检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统一进行处理, 严禁乱扔乱放, 以此来避免病原微生物散布。

2.3 食品微生物采样

采样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 采样工具和容器宜选用耐消毒灭菌的材料, 使用之前应进行认真清洗、干燥和相应的灭菌处理, 其二, 每件样品封口后, 贴上标签, 做好记录, 采样数量不能少于全部检验需要量的3倍, 以供检验、复检、备查。

2.4 检验报告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报告, 必须经过规定的手续进行复查, 并对照各类标准对食品卫生的微生物学质量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和作出合理的解释。有关人员签字后, 加盖检验单位印章, 以示生效。这样才能使检验结果既有法律依据又有学术依据。

3 结论

总而言之, 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随着食品种类的不断增多, 微生物的检验工作势必会更加困难, 这就需要检验人员应认真做好每一次的检验工作, 并采取合理的方法和有效地控制措施, 确保检验质量, 同时管理人员应做好检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以此来保证检验环节的准确性。只有通过各方面的携手努力, 才能真正提高食品微生物的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志勇, 谢钧宪, 许龙岩, 翁文川, 王志强, 易敏英, 高东微,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J].检验检疫科学, 2004, 8.

[2]余晓峰, 徐慧群, 吴忠仁.从APLAC水平测试浅谈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 .

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因素的探析 第9篇

民以食为天, 食品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也成为现阶段我国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作为食品监测的重要手段食品微生物检验成为保证食品安全的一道重要防线, 检验数据的准确可靠可以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及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1]。

1 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因素有很多, 包括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控制、实验室内质量控制、试剂和培养基的质控、检验过程的质控、实验操作人员的水平等。

1.1 加强质量控制管理

QC (QUALITY CONTROL) , 中文意义是质量控制, 其在ISO9000:2005的定义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 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质量控制是全面质量管理内容的重要部分, 此阶段的影响因素很多, 因此, 要严格对各关键点进行管理,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2]。

1.1.1 检验标准和方法

在颁布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GB47892010》之后, 我国的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逐步走上了标准化的发展轨道。除此之外, 我国还颁布有各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检验方法等。卫生检验应严格遵从这些标准和规范, 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信[3,4,5]。

1.1.2 质量管理制度

实验室应制定严格科学完整的管理制度, 包括操作质量保证、菌毒种管理、废弃物处理、仪器设备使用、样品管理、消毒隔离、试剂管理以及生物安全管理等制度。规定不同岗位的岗位职责, 每个检验人员应熟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并严格遵守。对各种检验过程建立标准操作程序 (SOP) , 并且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时更新和标准化。

1.1.3 树立安全意识杜绝事故发生

在实验室诸多方面的工作中, 安全是重中之重。把实验室的安全教育纳入日常工作, 并坚持经常化、制度化是十分必要的。危险化学品及菌种由专人负责保管, 并建立严格的使用登记制度。高压蒸汽灭菌器须按规定定期检测, 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到安全使用期后应及时报废。经常对实验人员及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训练, 如各类灭火器、消防栓的正确使用;各类化学品发生危险时的处理方法;避免细菌污染的措施等, 使安全工作深入人心并落到实处, 通过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 确保实验室日常工作、实验教学安全进行。

1.1.4 实验材料和一般物品的管理

微生物检验实验材料的数量和种类繁多, 诸如各种化学试剂、生物制品、菌种、玻璃器材、培养基等。如此繁杂的物品若不加以科学管理, 实验室就杂乱无章, 没有头绪, 直接影响实验室的整洁和工作效率。

1.1.5 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

临床微生物教学中许多实验需要借助仪器设备来完成, 离开仪器设备的支持, 实验室工作就无法开展。微生物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种类也很多, 大体可分为基本设备 (如普通显微镜、低速离心机、电冰箱、电泳仪、恒温箱、酸度计等) 和贵重设备 (如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荧光显微镜、PCR分析仪、酶标仪、二氧化碳培养箱等) 。基本设备要在日常使用和维护上下功夫, 做到帐、物、卡相符, 实验员应对其使用方法达到熟练程度。贵重仪器设备除上述要求外, 还需置于专用场所由专人负责管理。建立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卡片及使用登记册, 将每次使用的日期、时间、使用者姓名、使用前后的状态等情况做详细记录, 发现问题立即报告, 并及时处理。注重设备使用的质量控制, 确保每一件仪器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1.2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较完善的微生物实验室一般应具备无菌实验室、净化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等。净化实验室应采用封闭过滤除菌, 通风方式、吊顶、隔墙、围护全部采用彩钢板, 地面作环氧树脂自流平处理, 并设置非净化区、更衣区、净化区。净化实验室应定期进行风速监测和及时更换过滤层罩, 条件有限的实验室可使用超净工作台;无菌室应配紫外线消毒装置, 在使用前后都应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并定期进行紫外线强度和空气质量监测;生物安全实验室除了正常管理、维护之外, 要注意空气过滤的质量和工作人员的隔离防护。

1.2.1 实验室建设与检验环境

微生物实验室主要分为无菌实验室、净化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等。严格区分办公区域和操作区域。对实验室的空气质量要定期监测, 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准确性。微生物实验室应有完善合理的卫生管理制度, 工作人员每天做好环境卫生工作, 定期对操作环境进行消毒, 废弃物应投入指定的容器内, 经无害化处理才能排放, 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散布传播。

1.2.2 实验室仪器设备

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设备主要有:冰箱、培养箱、高压灭菌器、净化台、显微镜、蒸馏设备等。所有的仪器和设备均应按生产厂家提供的方法和有关规定正确使用。对于连续工作的仪器如冰箱、培养箱, 每天都应进行温度监控和记录并定期维护, 以保证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需要强制性定期检定的仪器和设备, 经符合资历的计量部门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

1.3 试剂和培养基的质控

试剂与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基础。1) 要严把进货关, 要购买质量合格、质保期内、品质优良的培养基。2) 配制要严格, 按照实验操作手册与GB4789.282010的规定进行操作, 记录配制量与操作者、日期, 并于包装上标明使用期限, 定期做质量检查, 以保证其有效性。3) 注意培养基和试剂的保存, 一般贮存于阴凉干燥处, 避免强光直射。

1.4 检验过程的质控

1) 标本的采集、运送和保存。样品的采集必须具有代表性,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抽样方案, 样品的数量应满足检验、复检、备查的需要。采用后贴上标签, 做好记录。采集后的样品, 一般可保存在0℃~5℃的环境中, 如果是冷冻样品应保持冷冻状态, 特殊样品应特殊保存, 并及时送检。2)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方法与标准规范进行检验, 防止和克服检验操作的随意性和习惯性, 注意操作与原理的有机结合。3) 在检验过程中设置空白对照, 发现检验操作环节中的问题及其原因, 以便及时改进。4) 做好原始记录, 要如实反映检验。

检验方法是微生物实验室质量保证的重要步骤, 它必须统一、准确可靠。检验方法优先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检验方法或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 无上述标准时, 经协商也可采用企业标准。在检验过程中还要注意三点:第一, 做平行样, 以保证结果的可比性;第二, 设立空白对照, 以防止其他污染而导致的结果不准确;第三, 设计合适的质控频率, 进行质控试验。将质控菌株与常规工作一起进行, 不能为质控菌株设计单独操作程序, 更不能专人专做。当质控标准菌株的内在敏感性发生改变时要更换新的菌种。

1.5 实验操作人员的水平

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随着学科的发展, 实验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这样, 客观上对实验员、仪器设备、工作环境等因素提出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 在实验室建设的诸要素中, 人是决定性因素。突出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关系到实验室未来发展的关键。

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实验员健康成长的内在动力, 应严于律己, 加强自身修养。应加强学习和锻炼, 保持乐观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实验员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 还应具有较广泛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微生物检验人员, 首先必须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 观察事物要细致, 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具体要求包括:1) 微生物学检验人员应具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2) 要掌握微生物学的有关基础知识, 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种类、生长繁殖的条件, 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基本方法、无菌操作的有关知识等。3) 要掌握并正确理解国家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 (新制定) 、食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本企业的企业标准。4) 熟悉计量学的基本知识, 计量法令和法规及质量保证体系知识。5) 要熟悉食品的生产工艺, 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往往反映的是生产工艺中的不合理性, 只有熟悉产品生产工艺才能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6) 检验人员应通过技监或防疫部门的专业技能培训, 取得合法的上岗资质。

2 建议

综上所述, 在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方面应注重上述方面的质控, 同时还应关心分析标本采集、运送、处理和分析后数据处理、结果报告、联系临床等多个方面影响微生物检验的因素。控制食品产品质量的微生物指标主要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及霉菌、酵母菌等, 每种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有很大区别, 因此, 从事具体检测工作时, 应全面考虑, 抓住重点。

摘要:尽管我国微生物检验的技术水平和实验室管理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必须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 充分考虑影响检验结果的各种因素并加以控制, 从而提高微生物检验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质量因素

参考文献

[1]王润胜, 迟秀玲, 张妍丽.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8, 24, (10) :819-820.

[2]张红梅.卫生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管理[J].实用预防医学, 2007, 4 (2) :584.

[3]娄峥, 葛平.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J].检验医学, 2004, 19 (2) :157-159.

[4]Betty AF, Daniel FS, Alice SW, et al.Diagnostic microbiology[M].10th ed, St.Louis, Missouri, 1998:51259, 64277.

相关文章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精选13篇)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第1篇清涧分部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理科实验操作、体育考试安全工作预案为...

1
2025-09-19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精选9篇)2024国培总结 第1篇2017教师国培学习总结当今社会,教事业迅猛发展,各类培训数不胜数,而“国培”对于我们教育发...

1
2025-09-19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精选5篇)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第1篇2018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

1
2025-09-19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1篇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1
2025-09-1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3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六年级...

1
2025-09-19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精选12篇)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第1篇2011公考备考:《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2011-0...

1
2025-09-19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精选4篇)以案促改主持词 第1篇主持词同志们:根据市委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局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动...

1
2025-09-19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精选5篇)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第1篇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以下是...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