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深根茎中药材论文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深根茎中药材论文(精选4篇)

深根茎中药材论文 第1篇

国外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如美国、西德、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已研制出多种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实现了对长根茎作物(萝卜、甜菜等)和短根茎作物(马铃薯、花生、大蒜、洋葱等)的机械化收获,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根茎深度大于40cm的中草药材进行收获的收获机械[1,2,3]。国内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引进国外根茎挖掘机械,早期主要用于花生、薯类等短根茎作物收获,对于黄(红)芪、黄岑、甘草等深根茎类中药材的收获主要是依靠人工挖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进行了深根茎中药材挖掘机械的研究,先后开发出适用于根茎小于40cm的机型有山西省长治市农机试验站研制的4SD-280型振动式根茎收获机、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研制的4WZ-140型和甘肃省渭源县引进的4WG-120型等;适用于根茎大于40cm的机型有吉林省白城市农机研究院研制的4GKJ-11型根茎收获机和甘肃省渭源县农机推广站研制的4YW-160型根茎类药材挖掘机等[4,5,6,7]。这些机械的设计主要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存在着产品体积质量大、造价高和设计周期长等缺陷,制约了设计水平的提高。另外,上述机器主要采用传统的挖掘或单重振动挖掘,进行深土挖掘时消耗的牵引阻力大、功率高。为了更有效率地减少挖掘阻力,减少功率消耗,本文借助Pro/E软件对深根茎中药材双重振动挖掘机构进行了参数化造型与虚拟数字化设计。所建数字化模型能准确地预测产品的性能,减少或避免了多轮物理样机的试制,提高了设计成功率,从而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了成本。对研究成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重振动原理设计的挖掘装置可有效地减少挖掘阻力。

1 深根茎中药材挖掘机构数字化建模

数字化设计技术是基于产品描述的数字化平台,建立基于计算机的数字化产品模型,并在产品开发的全过程中应用,达到减少或避免使用实物模型的一种产品开发技术。尤其是开发结构复杂的部件时,数字化建模更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在分析国内外现有挖掘机构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采用双杠杆机构的双重振动式深根茎中药材挖掘机构,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如下:工作时,机车通过牵引机架(1)带动挖掘机构前进,犁刀驱动马达(6)启动,驱动犁刀振动架(5)带动犁刀(2)以犁刀振动架支点轴(3)为中心进行近似垂直方向上的振动;与此同时,挖掘铲驱动马达(4)起动,驱动挖掘铲振动吊杆(12)带动挖掘铲(13)振动,使铲尖做近似垂直方向的上下振动。这样,两侧的犁刀振动切土,作物根茎在挖掘铲的挖掘下从底部逐渐沿挖掘铲上升,当土壤升至上部栅条板时,多数碎土漏下,根茎或根茬继续上升,直至从土壤中挖出。通过虚拟装配完成的深根茎中药材挖掘机构的整机模型如图2所示。

在双重振动机构中,采用了两套省力的杠杆机构。当犁刀驱动马达(6)和挖掘铲驱动马达(4)有较小的动力输出时,会使犁刀(2)和挖掘铲(13)的铲尖产生较大的近似垂直方向上的振动力,从而达到省功的目的。此外,改变两液压马达的转速,可改变两系统的振动频率;更换两偏心振动调节机构的偏心连接块,可改变两振动系统的振幅。

1.牵引机架 2.犁刀 3.犁刀振动架支点轴4.挖掘铲驱动马达 5.犁刀振动架 6.犁刀驱动马达7.犁刀偏心振动调节机构 8.机架 9.限深轮调节机构10.挖掘铲偏心振动调节机构 11.限深轮 12.挖掘铲振动吊杆13.挖掘铲 14.挖掘铲支臂 15.刀臂连接板 16.挖掘铲振动支点轴

2 关键部件的仿真分析

2.1 挖掘铲铲尖仿真模型

在Pro/E中,建立了该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后,可对挖掘铲上不同点的参数进行测量,以得到真实情况下挖掘铲上不同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测量曲线的分析,来检查设计是否合理。在本例中,铲尖是挖掘铲上关键的受力点,故对测量铲尖顶点的位移曲线、速度曲线和加速度曲线做分析。当挖掘铲偏心振动的振幅为12mm、机速为0.5m/s、挖掘铲驱动马达振动频率为7Hz时,铲尖的水平方向的位置约在-185.45~-184.87mm之间,水平振动位移量为0.58mm;同时,铲尖在垂直方向的位置数值约在-638.90~-634.2mm之间,垂直振动位移量为4.7mm,如图3所示。

这种设计符合水平方向振动位移量较小、垂直方向振动位移量较大的特点,有利于切碎土壤。对于铲尖以不同的振动频率振动时其水平速度分量、垂直速度分量、水平加速度分量及垂直加速度分量的变化情况,运用Pro/E中的运动仿真模块对其进行仿真分析。将上述各种情况的仿真分析结果汇总,得到挖掘铲铲尖的运动学仿真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该结果与理论设计相一致。

2.2 犁刀刀尖仿真模型

用同样的方法对犁刀刀尖进行同样的仿真分析,在犁刀偏心振动的振幅为8mm、机速为0.5m/s、犁刀驱动马达振动频率在7Hz时,犁刀刀尖的水平和垂直分量的振幅分别在2.2mm和4.5mm左右。这与设计挖掘装置工作以垂直振动为主、可以实现犁刀刀刃对土壤的错切运动相一致,从而可以减少牵引阻力。与挖掘铲铲尖的分析相似,当犁刀驱动马达以不同转速转动时,犁刀刀尖水平速度分量、垂直速度分量、水平加速度分量及垂直加速度分量的变化情况的仿真分析汇总结果如表2所示。犁刀刀尖的运动学仿真结果与理论设计相一致。

3 试验分析

基于上述数字化设计,研制了深根茎中药材双重振动挖掘机构的原理样机。为了检验原理样机的性能,2009年8月22日在黑龙江佳木斯市农研所中药材实验田进行了田间试验。

3.1 试验条件

试验地长1000m,宽15m,试验作物是党参,在中间选试验测区 500 m,在测区内每隔50 m取1测点,共计8个测点,测量其土壤坚实度及含水量。例如,分别测量了10,20,30c,40cm情况下土壤含水量的平均值为38%,42%,44%,46%;10,20,30,40cm情况下,土壤硬度值为3.43,3.136,3.92, 4.9MPa。

3.2 试验方案

本文采用牵引拖拉机和提供液压动力的拖拉机共两台拖拉机串联进行田间试验,在两台拖拉机之间通过软连接接入BK-1型拉力传感器,传感器连接应变仪。当有牵引拉力时,应变仪显示出读数。该套传感器由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的农机鉴定二站专人提供,并负责测量数据。牵引拖拉机只是提供牵引的动力,提供液压动力的拖拉机通过后输出轴及齿轮传动带动同轴双联液压泵,分别将液压油提供给犁刀驱动马达和挖掘铲驱动马达,为挖掘机构工作时提供液压动力。首先,将传感器在拉力试验机上进行标定试验,得到应变值和拉力值的标定曲线。接着,当田间试验的一切准备工作完成时,将挖掘机构悬起(即空载工况),在测区边缘同类条件下开动拖拉机,测量对应测点空载时的牵引阻力,得到对应测点的空载牵引阻力值;最后,将挖掘机构调节到设定挖掘深度450mm、机车前进速度0.5m/s的条件下进行试验,将测得的各测点的牵引阻力值减去空载时牵引阻力,得到挖掘机构的挖掘阻力值(kN)。对于振动频率的确定,本文采用手持式光电转速表分别测量挖掘铲和犁刀偏心套的转数,与提供液压动力拖拉机的手动油门位置相对应的方法,建立偏心套转速和拖拉机油门位置的对应关系,最后再将转速转换为振动频率。田间试验现场如图4所示。

3.3 试验结果分析

经多次试验与分析,选定挖掘铲铲尖和犁刀刀尖的垂直振幅在4.5mm、驱动马达转速不同时,测量挖掘机构牵引阻力的变化情况。主要分3种工况:一是只有犁刀单独振动;二是只有挖掘铲单独振动;三是犁刀和挖掘铲同时振动。3种工况测试结果分别见图5、图6及图7所示。

从图5可见:在试验范围内,犁刀单独振动时,随着提供振动的液压马达转速的升高,牵引力略有下降;当振动频率为7Hz左右时,下降已很小;但振动频率大于7Hz时,牵引阻力反而增大。此时,消耗在振动上的功率也会显著增加,所以在犁刀单独振动情况下,犁刀驱动马达振动频率在7Hz左右时较省力。由图6可知:在试验范围内,挖掘铲单独振动时,其振动频率对拖拉机牵引阻力变化的影响与犁刀单独振动时的情况大致相同,也是在挖掘铲驱动马达的振动频率在7Hz左右时,牵引阻力较低。由图7可知:在试验范围内,犁刀和挖掘铲同时振动时,驱动马达的振动频率大约在7Hz时,牵引阻力较小。

由以上分析可知:当振动频率大约在7Hz时,犁刀和挖掘铲同时振动的牵引阻力平均值在11.0kN左右,犁刀单独振动时牵引阻力平均值在11.4kN左右,挖掘铲单独振动时牵引阻力平均值在11.3kN左右;而当振动频率为0时(即无振动),牵引阻力平均值为12.0kN左右。由于在试验过程中牵引拖拉机以匀速行驶,所以牵引力的比值可以代表功率的比值挖掘装置双重振动与同时不振动时比较,所省功率大约为 (12.0-11.0)/12.0=8.3%左右。另外,由于设计的双重振动采用了两套省力的杠杆机构,当输入较小的液压驱动时,就能产生较大的振动力。所以,在新产品设计中,还可以调整两套杠杆的主动力臂和被动力臂的长短,从而消耗更少的动力。

由此可知,在双重振动时,挖掘的牵引阻力最小。另外, 由于振动的原因, 使得挖掘铲栅条上的土块更容易破碎和漏下,从而可以较好地实现碎土与根茎的分离。但在土壤水分较大时,由于栅条设计较长,还存在壅土现象。在以后的设计中,可以加入主动排土装置,来解决壅土问题。

4 结论

1) 基于Pro/E软件,建立了结构新颖的深根茎中药材双重振动挖掘机构的数字化实体模型,并进行了关键部件挖掘铲和犁刀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挖掘铲尖和犁刀刀尖的运动规律与理论设计相一致,提高了开发的效率。

2)研制了双杆机构的深根茎中药材双重振动挖掘机构的原理样机。

3) 完成了深根中药材双重挖掘机构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基于两套杠杆机构的双重振动原理设计的深根茎中药材双重振动挖掘机构,在工作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当双重振动采用振频时,与不振动比较可有效地减少挖掘阻力8.3%左右。采用双重振动提高了土块的破碎及碎土与根茎分离的效率。

摘要:为了更有效地减少深根茎中药材挖掘的挖掘阻力,借助Pro/E软件,建立了深根茎中药材双重振动挖掘机构零部件的数字化实体模型,并对深根茎中药材挖掘机构的关键部件—挖掘铲和犁刀的工作状态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了铲尖和刀尖的运动参数曲线;最后,进行了挖掘机构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铲尖和刀尖的运动符合设计要求;采用双重振动原理实现的挖掘机构可有效地减小挖掘阻力。

关键词:深根茎中药材,参数化设计,双重振动,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1]Mcleod CD,Misener GC,Caissie JR.A vertical lift diggerfor harvesting potatoes[J].Canadian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1989,31(1):11-14.

[2]Singh R D,Singh H M.Comparative performance of potatodigger elevator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 of harvesting atfarmer's fields[J].Potato Journal(Shimla),2005,31(3-4):159-164.

[3]Baritelle A L,Hyde G M.Specific gravity and cultivareffects on potato tuber impact sensitivity[J].PostharvestBiology and Technology,2003(29):279-286.

[4]胡志超,彭宝良.多功能根茎类作物联合收获机设计与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08,39(8):58-61.

[5]文学洙,廉哲满.振动式挖掘机的设计与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06,37(10):77-82.

[6]李杰,阎楚良,杨方飞.联合收获机数字化建模与关键部件仿真[J].农业机械学报,2006,37(9):83-86.

深根茎中药材论文 第2篇

深根茎类中药材挖掘技术的应用将对提高中药材优势产业发展、实现产业优化、增加农民收入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第一, 药材机械化挖掘技术解决了人工挖掘药材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在节省药材挖掘成本费的同时, 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从而促使农民投入到劳务产业和畜草产业的发展中去。第二, 机具作业过后土垡回位较好, 不搅乱原耕层, 对土地也相当于一次深松, 有效吸收天然降水, 减少水土流失, 达到保护性耕作的目的。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将会推动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大大提高药材种植户的积极性, 推动中药材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1主要技术特征

深根茎类中药材挖掘技术的主要特征:采用矩形切割框架形结构, 框架两侧装有主刀, 框架下方装有一挖掘铲, 松土铲与地表呈30°夹角, 挖掘铲下方装有分离栅格, 可顺利实现土壤疏松、碎土和分离等功能, 且能保持土壤不翻动, 上下土层不乱。与目前国内现有的凿式、犁铲式药材挖掘技术相比, 具有工作阻力小、生产效率高、破损率小和不掩埋药材等特点。

2主要解决的技术内容

(1) 解决了生长于地表下40~50 cm处的深根茎类药材机械挖掘时对深层土块的切割、疏松、药材与土壤初级分离等技术难题。

(2) 挖掘过程中土垡的合理回位强化松土作用, 作业时尽可能减少对土壤自然耕层的翻动和破坏, 以达到深松土壤、保护性耕作的目的。

(3) 解决了根茎类药材挖掘、分离过程中与土壤的剥离及对机件的缠绕问题。

(4) 解决了切割部件对药材根茎造成的撕裂 (断) 及破损问题。

(5) 解决了药材根茎与土壤的剥离问题。

(6) 解决了块根茎类、浅根茎类及深根茎类药材收获挖掘问题。

(7) 解决了挖掘铲的材质耐磨性及连接方式等问题。

(8) 解决了配套动力的地块转移问题。

3技术创新点

(1) 理论创新。与现有铲式、凿式挖掘技术相比, 作业时尽可能减少了对土壤自然耕层的翻动和破坏, 原有耕作层不乱, 土垡合理回位, 不搅乱原耕层构造, 达到深松土壤、保护性耕作的目的。

(2) 应用创新。挖掘过程中土垡的合理回位起到强化松土的作用, 减少了对土壤自然耕层的翻动和破坏, 达到了深松土壤、保护性耕作的目的。机械收获比人工收获降低收获费用1.8万元/hm2左右;机械收获减少损伤, 药材增值525元/hm2;机械收获提高工效20~30倍;单台机具作业面积4 hm2以上, 即可收回机具投资。

(3) 技术创新。重点解决了生长于地表以下40~50cm处如红芪、黄芪、甘草等药材的收获难题, 解决了深层土块的切割、疏松、药材与土壤初级分离等技术难题, 解决了深根茎类药材挖掘、分离过程中药材与土壤的剥离及对机件的缠绕问题, 解决了切割部件对药材根茎造成的撕裂及破损问题。

(4) 工艺创新。切割部位用65 Mn钢成型刃口, 经淬火硬度达HRC50~55, 锋利耐磨。已攻克的关键技术松土技术, 不但使土垡有良好的通过性, 又能使土垡受到一定强度挤压、提升、升运。通过分列栅条, 在重力作用下尽可能回到原位时, 土壤膨松、疏散利于根茎与土壤的剥离, 立刀架和平刀架设计成单侧斜面, 使框架垂直断面成喇叭口状, 土壤通过牵引强制通过时, 即可被挤碎、膨松、疏散。

深根茎中药材论文 第3篇

1 国内外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研究概况

国外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的研究, 如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均研制出了不同的收获机械。现已实现对长根作物 (萝卜、甜菜等) 和短根作物 (马铃薯、花生、大蒜、洋葱等) 的机械化收获[1]。例如, 意大利的DSC-120和日本久保田公司产的DCL-130型土豆挖掘机。美国Courtesy of Lilliston Mfg.Co.生产的LP-2型花生收获机。2002年美国Kelley Manufacturing公司在KMC3376和KMC3374的基础上研制出新型花生联合收获机。上述这些机型的工艺技术先进, 工作可靠性高, 结构较复杂。美国的W.S.Kang和M.I.Dawelbeit (1999年) 还对马铃薯和花生收获机的主要工作部件振动式挖掘犁铲进行了深入研究, 以阻力最小为目标, 进行了动力参数的优化试验, 给出了影响犁铲阻力的因素主次为振动频率、振幅和机器前进速度, 通过试验设计的机型可以减少牵引阻力20%~50%。

国内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引进国外根茎挖掘机械, 主要用于花生、薯类等短根茎作物收获。长根茎中药材的收获主要依靠人工挖收或用简易挖掘机械挖掘后人工捡拾, 因用人工挖掘长根茎类中药材, 需挖 50cm 以上的深沟翻土[2,3,4]。我国从80年代开始长根茎中药材挖掘机械的研究, 先后开发出适用于收获根茎小于40cm作物的机型有:山西省长治市农机试验站研制的4SD-280型振动式根茎收获机, 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研制的4WZ-140型根茎类中药材振动挖掘机, 甘肃省渭源县引进的4WG-120型根茎类药材挖掘机等;适于收获根茎大于40cm作物的机型有:吉林省白城市农机研究院研制的4GKJ-11型根块茎收获机, 甘肃省渭源县农机推广站研制的4YW-160型根茎类药材挖掘机等。

采用机械挖掘可以促进药材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以机械挖掘替代人工挖掘, 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强度, 提高工效, 提高药材品质, 降低生产成本。

2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由于根茎类中药材生长的特殊性和收获作业受土壤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械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械本身存在设计和制造方面的缺陷。表现在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械挖掘深度达不到中药材相关商品规格标准的要求, 药材损伤率高。二是牵引阻力大, 不能充分发挥轮式拖拉机发动机的功率[5], 油耗高。因此, 合理优化深松部件结构及工作方式, 降低牵引阻力和油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

现代仿生学研究表明, 自然界中的某些动物在长期的土壤环境生活过程中, 爪趾经过进化表现出优良的减阻功能, 使其在挖掘过程中能够获得最低的切削阻力。这为改进深松挖掘部件触土面几何形状, 乃至优化其在切削过程中的力学性能提供了仿生研究的基础[6]。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 采用振动作业形式是降低牵引阻力的有效途径。根据挖掘机构工作的土壤环境, 合理选择挖掘部件的工作方式, 可以有效地降低牵引阻力和油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目前有强迫振动和自激振动两种形式。强迫振动虽然因为驱动振动部件使总功耗略有增加, 但由于牵引阻力的减小, 则可大大改善拖拉机的牵引性能, 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利用率。自激振动可以产生与强迫振动机具相同的减阻效果, 消除了强迫振动机具由于激振传动系统而产生的能耗。自激振动冲击和压实土壤作用小、耗能低, 故采用自激振动作业形式, 能够解决牵引阻力随挖掘深度增加迅速增大而导致挖掘深度不够, 发动机功率得不到充分利用等问题。

3 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械发展趋势

国外的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正向大型化、机电一体化、智能化, 更可靠、更安全的方向发展。一些发达国家不断将高、精、尖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上来, 农业机械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但由于国外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价位较高, 所以该类机具应由国外引进向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国产机具水平过渡。

国内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械今后的发展趋势将是:①加强基础性能研究, 通过研究土壤性质, 可准确确定机器的受力特性, 合理选择结构设计参数;②提高可靠性, 从结构、工艺和材料几方面综合分析, 以提高零部件的可靠性;③合理选择机型, 降低动力消耗, 提高机器利用率, 降低机收成本;④通过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 进一步优化集成挖掘、分离 、清选和输送功能, 提高生产效率[7]。

4 结语

随着生药技术、作物种植技术的提高, 再加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广大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空前高涨[8]。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 中药材生产日趋实现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但是我国农村分散经营的生产体制和农民的消费水平, 以及中小型拖拉机拥有量大的特点, 决定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 我国仍然要以中小动力的收获机械为主要研究和推广对象。另一方面, 由于我国有关中药材收获的研究力量和技术力量还比较薄弱, 在收获技术上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因此在国内外现有技术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研究与开发适应我国地下作物种植的农艺要求和土壤物理状况、特别是根据长根类作物的特点和收获的要求, 研究与开发长根中药材收获装备, 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摘要:中草药以其独特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种植中草药现已成中国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中药材收获, 尤其是长根茎类中药材收获装备的开发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文章简述了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械的研究现状, 分析了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械存在的问题, 同时提出了解决办法, 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业工程,收获机械,根茎类中药材

参考文献

[1]申屠流芳, 孙星钊.中粘壤土块茎类作物收获机的研究与开发[J].农机化研究, 2003 (10) :54-55.

[2]周振华.机械化收获长根茎类中药材的经济效益及推广前景分析[J].中国农机化, 2006 (3) :17-18.

[3]朱林秀, 周振华.长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的研制推广[J].农机推广与安全, 2006 (9) :33.

[4]刘晓峰, 张禹.中药材机械化作业技术[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 2006 (5) :47-48.

[5]尚书旗, 王延耀, 周亚龙.花生收获机的应用现状与推广[J].农机科技推广, 2004 (8) :10-11.

[6]郭志军, 周志立, 任露泉.达乌尔黄鼠爪趾几何特征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3, 24 (1) :1-4.

[7]陈书法, 李耀明, 孙星钊.花生联合收获机挖掘装置的设计研究[J], 中国农机化, 2005 (1) :47-49.

深根茎中药材论文 第4篇

1 来源性状

1.1 徐长卿

为萝藦科植物徐长卿Cynanchumpaniculatum(Bge.)king.的干燥根及根茎。本品根茎呈不规则柱状,有盘结,长0.5~3.5cmm,直径2~4mm.有的顶端带有残茎,细圆柱形,长约2 cm,直径1~2 mm,断面中空;根茎节处周围着生多数根。根呈细长圆柱形,弯曲,长10~16cm,直径1~1.5 cm。表面淡黄白色至淡棕黄色,或棕色;具微细的纵皱纹,并有纤细的须根。质脆,易折断,断面粉性,皮部类白色或黄白色,形成层环淡棕色,木部细小。气香,味微辛凉。

1.2 白薇

为萝藦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rtratum Bge.或蔓生白薇Cynanchum versicolor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本品根茎粗短,有结节,多弯曲。上面有圆形的茎痕,下面及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根长10~25cm,直径1~2mm。表面黄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苦。

1.3 白前

为萝藦科植物柳叶白前Cynanchum stountonii(Decne.)Schltr.ex.或芫花叶白前Cynanchum g/aucescens (Decne)Hand.-Mazz.的干燥根及根茎。

1.3.1 柳叶白前

根茎呈细长圆柱形,有分枝,稍弯曲,长4~15cm,直径1.5~4mm。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节明显,节间长1.5~4.5 cm,顶端有残茎。质脆,断面中空,习称“鹅管白前”。节处簇生纤细弯曲的根,长可达10cm,直径不及1 mm,有多次分枝呈毛须状,常盘曲成团。气微,味微甜。

1.3.2 芫花叶白前

根茎较短小或略呈块状;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节间长1~2cm。质较硬。根稍弯曲,直径约1 mm,分枝少。

2 鉴别

2.1 徐长卿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10mL,密塞,振摇10min,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丙酮1 m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皮酚对照品,加丙酮制成1 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1]实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分别点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乙烷-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盐酸酸性5%的三氯化铁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褐色斑点。

2.2 白薇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20min,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 m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薇对照药材1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1]实验,吸取上述两种液体各2μL,分别点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乙酸乙酯-水(4:1: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乙醇溶液(1→10),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3 白前

取本品粗粉1g,加70%乙醇10mL,加热回流1h,滤过,取滤液1mL蒸干,残渣加醋酐1mL使溶解,再加硫酸1滴,柳叶白前显红紫色,放置后变为污绿色;芫花叶白前显棕红色,放置后不变色。

3 功能主治

3.1 徐长卿祛风化湿,止痛止痒。用于风湿痹痛,胃痛胀满,牙痛,腰痛,跌扑损伤;荨麻疹,湿疹。

3.2 白薇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用于温邪伤营发热,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血淋,痈疽肿毒。

3.3 白前降气,消痰,止咳。用于肺气壅实,咳嗽痰多,胸满喘急。

相关文章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精选13篇)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第1篇清涧分部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理科实验操作、体育考试安全工作预案为...

1
2025-09-19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精选9篇)2024国培总结 第1篇2017教师国培学习总结当今社会,教事业迅猛发展,各类培训数不胜数,而“国培”对于我们教育发...

1
2025-09-19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精选5篇)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第1篇2018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

1
2025-09-19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1篇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1
2025-09-1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3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六年级...

1
2025-09-19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精选12篇)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第1篇2011公考备考:《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2011-0...

1
2025-09-19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精选4篇)以案促改主持词 第1篇主持词同志们:根据市委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局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动...

1
2025-09-19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精选5篇)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第1篇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以下是...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