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六上习作三(精选11篇)
苏教版语文六上习作三 第1篇
剪纸的文化艺术品
剪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流传至今。
我从来不会剪纸,更别说剪出美丽的图案了。但是今天,我却上了一节既有趣又特别的剪纸课。
一上课,老师就给我们每人发了两张红色的彩纸,让我们做一个游戏:按照老师黑板上的图案剪出一个“喜”字,比比谁做得又快又好。我这下可犯难了,这怎么做呀?我从来没有尝试过。但是我抬头看到其它同学都在兴致勃勃地边听老师讲边做着,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也埋头做了起来。首先,我把纸对折两次,再在上面画上图案,又用剪刀剪下来,打开一看,“喜”字就隆重出场了。虽然它又肥又胖,但我感觉还是很漂亮,看那火红的“喜”字,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接着,老师又手把手的教我做出各种各样图案的“喜”字,有桃心型的,凌形的漂亮极了。
这节课使我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让我了解了许多关于剪纸的知识,我爱剪纸文化。
苏教版语文六上习作三 第2篇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整个过程写下来。要求内容具体,写好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教学要求:
1、回想爸爸妈妈对你的无限关爱,对爸爸妈妈认真地表达你的爱。
2、表达爱的时候,要看着爸爸妈妈的眼睛,动情地说,也可以写在纸上给他看。
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整个过程写下来。
4、要求内容具体,写好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1、老师有感地配乐朗读儿童诗《雪人》。
2、把心中的爱表达出来吧!爱——就是要大胆地说出口。(板书:表达我的爱。)
3、学生齐读儿童诗《雪人》。
二、回忆过程
大家还记得那次你对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爱的经过吗?有的人是亲口告诉爸爸妈妈的,有的人是纸上写的,把你们的纸带来了吗?
1、引导口述事情的经过。
2、交流,互评。
3、老师适时点拨:自己的动作描述要细腻,还应说出爸爸妈妈的反应,及“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三、再忆起因、结果。
1、.谁来说清楚事情的起因?
2、小结:语句要简洁,交代要清楚。
3、能把你的感受和大家分享吗?
四、学生修改,最后誊情
1、学生作文,力求做到成文迅速连贯,一气呵成。
2、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尽量避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3、教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讨论比较,从中获益。
苏教版语文六上习作三 第3篇
关键词:人教版,苏教版,教材,习作系统
所谓习作系统, 指教科书中用于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培养写作能力的, 并按一定顺序组织起来的结构和体系。笔者选取现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编的小学语文实验课本 (以下简称“人教版”) 与江苏教育出版社主编的小学语文实验课本 (以下简称“苏教版”) 为样本,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 对其习作系统中的呈现方式、练习目标、内容、方法及其辅助系统等进行梳理、对比, 概括其特色及异同点, 并以教学实践为标准, 进一步分析、论证其编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在此基础上, 提出进一步优化完善的设想与方案, 以探讨更完善、更科学的小学生习作训练体系, 达到全面、有效提高学生写作素质的目的。
一、人教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梳理汇总
笔者将之分为两点展开系列调查、研究与分析。
第一, 新课程背景下习作教学的状况与归因。无论是实施新课改前, 还是已经实施新课改数年后的今天, 小学教育中存在着三个无可争辩的事实:一是所有科目的教学中, 作文最难教;二是所有科目的学习中, 作文最难学;三是所有家庭作业的辅导中, 作文最叫家长烦心。笔者以为, 习作教学之所以能形成今天的尴尬局面, 语文老师固然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 过度的教育竞争和社会气候有其责任, 作文教材更是难辞其咎。以语文老师该担的责任而言, 教学方式枯燥, 致使学生兴趣压抑;抬高习作标准, 导致个体情感消极。
第二, 人教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系统剖析。人教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编写情况, 可以从习作项目、整体体系、习作与其它部分的关联、习作安排与儿童及其生活的联系、习作呈现方式五个方面, 对这两个版本的习作系统展开具体分析。如从儿童的思维与生活实际看习作编排的科学性, 两套教材较以往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水平与思维特点。习作内容尽量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 贴近儿童生活实际与心理需要。但人教版一部分习作, 因写话训练起步迟, 特别是从写话到成文间坡度大, 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还有一些习作内容仍然偏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二 (下) 《语文园地二》“写一写”中:写家乡的美丽景色或家乡的特产, 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 尤其是城镇的学生, 除搜集、摘抄外, 几乎无法写, 因为他们观察体验不到这种生活。苏教版习作教材在这方面欠缺更多, 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习作内容的安排不符合儿童思维发展水平, 如六 (上) 第1课《我们爱你啊, 中国》要求课后仿照诗的第2-6节再写1-2节, 大多学生无从下笔, 即使写了也几乎是无病呻吟;二是部分习作内容脱离儿童生活实际, 如四 (上) 习作7:“记一个打动人心的真情实景”, 学生本身经历的事就少, 能看到或经历的“打动人心”的事就更少了。
二、对人教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理性思考
笔者试就其习作起步期的确定、习作训练阶段的划分、习作内容的编选、编写模式的选用等方面作一些思考。
第一, 小学语文教材习作系统中训练起步期的界定。传统的看法 (包括现行的教材) 一般都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学习写话, 至于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学期主要是学习汉语拼音和生字;而最新儿童思维发展理论, 则认为要提前起步。人教版、苏教版教材的习作系统起步期的确定, 主要依赖于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我们因此直接导出有关母语学习的下列结论:“56岁的学龄前儿童, 其母语基础还非常薄弱, 他们还缺乏足够的词汇, 还未掌握多种不同的句型来支持逻辑思维;710岁的小学生一般还难以写出具有一定抽象性与概括性的文章。”基于此, 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也历来都是严格遵循这样的教学顺序:一年级以教识字为主, 二年级下学期开始重视阅读理解, 三年级开始教写话、写句子, 到四年级才开始习作段落和短文。苏教版尽管提前了些, 但还远远不够。
然我国心理学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行的调查已经表明, 5~6岁的学龄前儿童其口头词汇已经掌握了3500个以上[1]P34;李宇明教授关于儿童对“疑问句子系统”学习和掌握过程的深入研究, 也表明我国儿童到4岁以后对口头汉语的各种句型的掌握已趋于完善和成熟。[2]P68朱智贤、林崇德认为, 五至六岁是儿童向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3]P54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莫雷教授及其助手在“书面语言的提前学习与幼儿脑电波”的实验中, 发现:错过67岁这一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可能会导致儿童脑中与语言表达相关的皮层区域发育迟缓。[4]因此, 何克抗提出“以语言文字运用为中心”是儿童快速学习、掌握语言文字的根本途径与方法。对比之下, 新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显然更适合现在儿童思维发展的实际, 因此习作教材应与最新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同步。
第二, 小学语文教材习作系统中习作训练阶段的划分。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分布训练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有“三步训练”者, 即一年级进行口语训练 (基本形式是看图说话) , 二年级进行写话训练 (基本形式是看图写话) , 三-六年级进行命题作文。可是山东省烟台市的马昌斌、马兆铭等同志认为, 这“第三步”训练横跨三、四、五、六四个年级, 阶段性不明确, 也体现不出三年级训练的特殊性。三年级是由一、二年级说话、写话训练向高年级作文训练过渡的年级, 以段的训练为主, 应单独作为一个训练阶段, 可以叫做“片断训练” (或叫“过渡训练”) 这样, “三步走”就成为“四步走”了, 即:说话训练、写话训练、片断训练、篇章训练。结合以上观点, 笔者认为可以实施“五段四步法”。将从一 (上) 到二 (上) 作为一个阶段, 主要是激发学生想表达的热情和欲望。二 (下) 至四 (下) 为第二阶段, 主要是通过纪实、描摹身边的人、事、物、景, 学习表达方法。该阶段又视学生的观察能力, 分为二 (下) 至三 (下) 和四年级两步走, 四、五、六年级分别为第三、四、五阶段。其中的三、四年级充分引进上海素描作文教学的先进经验, 以观察作文为主;五年级以描摹想象的事物与场景为主;六年级则侧重学习一些表达技巧, 即所谓的“五段四步法”。这样的阶段划分使得习作难度有机分解、坡度小, 适合学生思维与学习的实际。
第三, 小学语文教材习作系统中习作内容的选编。习作内容的关注现实与未来、关注科学及其尽可能的被选择性已成为国内外习作教材与教学改革的趋势, 而现行的两套教材在这发面显得不足。1.未能关注科学与未来。当今社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 如人口剧增、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粮食匮乏以及核威胁等。引导儿童面向生活, 引导儿童关注未来,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这也是作文教学中值得关注的课题。国外不少作文大赛, 许多都是以科学为题材, 从命题的角度看, 有许多是指向未来的, 诸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少年外空探索作文比赛”:1982年的题目是《空间活动将如何改变我国和世界》。而我们的教材, 不仅关注未来的少, 关注当下最新动态的也不多。新的科技发展 (如奔月计划) 与新的大事 (奥运等) 都未能同步增加, 即便有“非典”类的也似较为陈旧。2.不利于师生调控和选择。现行两个版本的教材统得较死, 不利于教师教学时整体调控与把握, 也不利于学生的自由选择与发挥。关于习作内容的这一要求对于分编教材更容易做到, 对于合编本则相对不易。很遗憾, “从1984年秋起, 六个年级的写字教材, 从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 全部编齐出版。”[5]P39而习作教学至今未能享受这一待遇。笔者以为, 可采取学期整体计划 (附教材后) 与分课出现相结合的形式。台湾和香港习作教材都是单行本, 其选题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借鉴。
第四、小学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编写模式的选用。人教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因为都是以阅读为主要内容的合编教材, , 所以其习作系统都存在着片面追求仿作的倾向。1两套教材的从读到写结构。苏教版的习作教材属于“读范文再习作”模式。仅从第12册的7次习作内容就可以看出:“第一次作文是观察六幅送别、期待、辍学、教诲、发愤、成才图, 写一篇作文。人教版的教材属于“把每次习作分析十分透彻, 手把手式”模式, 第十二册的六次习作始终手把手的教学生习作, 第一篇习作“仔细观察图画, 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有哪些人, 他们都在干什么。看了这幅图, 你想到些什么?把你从图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题目自己定。作文前, 要先想好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 根据中心选择材料, 组织材料。写好以后读一读, 看看有没有把想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 认真修改一下。”2.仿写式编写的优劣。由仿而作有其一定的道理, 尤其是初学作文或是学习某种写作技巧, 仿写阶段必不可少。但从始到终单纯的仿写式编排结构值得质疑。从人教版、苏教版教材编写模式看, 马上要毕业的学生, 也就是说经过近六年的习作训练还要给固定的范文、手把手的教, 这充分说明学生的习作基础还是没有形成, 学生积累的素材也呈现模糊状, 由此也可以估计到学生们是很难用到自己积累的材料, 组合成文章。所以说, 语文教材编写要彻底改革这两种模式, 应该利用让全体学生喜欢习作的观念来编写教材并实施教学, 并且一定要相信学生, 相信学生能用好积累来的素材。换一种角度说, 教师的习作任务应该放在引导学生大面积积累与组合上 (积累与组合就是一种写作的一种研究过程) 。我们给学生题目, 就应该相信学生能利用自己的大脑、利用自己的资源来完成, 如果学生还是放弃不了范文, 六年期间始终需要我们手把手教, 不能独立地运用自己手中的信息资料, 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失败。为什么目前中小学语文教材这么重视模仿, 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 一是专家们对模仿重要性的论述, 误导了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二是考试指挥棒不给学生独立思考、写作的时空。
三、人教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弥补设计
目前, 随着教改的深入, 已有多种习作训练体系正在探讨, 实验。诸如, 语言和思维训练体系, 观察分析表达的训练体系, 习作能力分格训练体系, 记叙、说明、议论的文体训练体系, 读为基础、写为中心读写结合的训练体系等。这些训练体系各有所长, 都能解决习作训练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然而, 尚无一家体系能集众家之长, 来指导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作文写作的作文教学体系。同时, 习作教学应该有完善的计划, 它既要包括整个作文教学的全称训练目标, 有要包括各阶段及每课堂的训练重点和要求, 还要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规律, 而现在的作文教学又缺少统一的习作教材, 所以习作教学很难得到卓有成效地开展。笔者在结合第二章对现行人教版、苏教版教材习作系统思考的基础上, 提几点个人的设想, 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第一, 小学语文教材习作系统中训练阶段的整体思路。主要有两点:1.引入“拼音作文”。无论是从儿童主体的发展来看, 还是从国外母语写作课程的经验来看, 实施早期作文训练是大势所趋。而适合我国低年级学生提前写作的最好办法便是“拼音写作”了。至于练习的形式可多种多样, 如填充式作文、续写式作文、写画并用式作文等。随着识字量的增加, 学生逐渐由“拼音作文”到“半拼音作文”再到“写字作文”过渡。2.施行“五段四步法”。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一年级学生从入学到二年级上学期主要为“表达欲望强, 习作能力低”时期, 可以将其列为“交际”阶段;二年级上学期到三年级下学期, 为初步进入习作阶段, 主要为片段练习及简单的小作文;四年级为半独立的篇章阶段;五年级、六年级是相对独立、要求不同的命题作文阶段。这就是所谓的“五段”。根据学生初步进入习作时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及片段练习与篇章练习间跨度在的特点, 笔者又在三至五年级引入了素描作文形式。为了体现三、四年级和五年级间的习作要求的差异, 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到四年级主要为初步学习表达方式, 进行记实性的“拍摄”现实中的人、事、物、场景, 主要以观察作文为主;五年级则主要为描摹想中的人、事物、场景;六年级侧重学习一些表达技巧, 这就是所谓的“四步”。上述“五步四段”的阶段划分使得习作难度有机分解、坡度小, 适合学生思维与学习的实际。
第二, 小学语文教材习作系统中习作内容呈现方式设计。好的习作内容呈现方式要将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学融为一体。这里仅就期命题内容的出现形式作一探讨。1.习作命题的情境化呈现。习作要求利于激发情感, 实质是指习作要求的情境化。习作编排时, 要尽量减少固定的、简约的、条例化的作文题目, 而要充分发挥想象力, 甚至是连篇累牍地为学生习作创设情境, 提供想象的时空, 这也符合李吉林“形真、情切、意远、理寓”的情境式作文教学的理念。[6]P69-70低年级可以以活动化的情境作文为主, 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 中高年级可以慢慢向意境描述式作文过渡。林建平曾提出十九种创造思维作文的教学方法, 诸如角色想象法、强力组合法、团体接力法、感官并用法、虚构情境法、语文游戏法、问题解决法、激发探索法等这些方法同样适用于创意式、情境式的习作命题方式。[7]P102习作内容的活动化出现。“习作活动化”是学生对习作内容的经历过程、体验过程, 这应作为习作教学的重点。过去我们的教材、我们的教师都或是遗忘, 或是省略了这一过程, 这也是形成作文难写、写作文难的重要原因。我们要做的是与活动相连, 为作文减负;实行跨学科联系, 为学习而作文。
第三, 小学语文教材习作系统设计可行性说明。笔者发现, 适度调整可使习作系统编排更合理。人教版、苏教版存在的不少与学生思维、与学生生活实际不相符合的内容, 随着一年级的提前习作和习作教学与命题的情境化、活动化实施, 其难度将得到进一步的消化和分解。这种新的习作系统还综合了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习作系统的编排体例也由一味追求仿作转变为以一种模式为主, 视具体习作内容辅之以不同的编写模式。此外, 活动化作文情境化作文生活化作文教材的编写, 可以消除学生习作的消极情绪;习作呈现方式上力求体现童真童趣。包括习题出现的形式、对话的口吻、一些辅助性的插图都要力求突出“童稚”, 对学生有吸引力, 让学生有亲切感, 从而激发其习作的兴趣这些都将使他们变得乐于作文。
综上, 笔者从当下的习作教学现状出发, 通过对较具代表性的人教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分析, 找出习作教学少、慢、差、费的症结之所在。论文从习作项目、习作体系、习作与其它部分的关联、习作编排与儿童思维及其生活实际的联系、习作的呈现方式五个方面对人教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系统进行了梳理;对其训练起步期的确定、习作训练阶段的划分、习作内容的选编、编写模式的选用进行了一些理论性的思考;提出教材习作系统新的编写设计, 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相关论证。该课题的研究对习作教材的编写与习作教学实践有着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朱智贤著.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34.
[2]李宇明著.儿童语言的发展[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68.
[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54.
[4]莫雷, 金花.书面语言的提前学习对幼儿脑电波的影响[J].心理科学, 2003 (3) .
[5]董蓓菲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39.
[6]李吉林著.李吉林情境教学——情境教育[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1:69-70.
苏教版六上《习作4》教学设计 第4篇
1. 最近我们学习了《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那么你们对剪纸有了哪些了解呢?
2. 剪纸内容多,寓意深,祥和的图案增添了喜庆的氛围,像娃娃、葫芦、莲花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是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这篇课文中的剪纸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 看着这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呢?展开你的想象,让画面在你的眼里活起来。
【设计意图】本次习作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剪纸作品,并加以想象,完成一篇习作”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课文内容入手,展开话题,消除习作的畏惧心理,并从课文中获得启发,读写渗透,为习作做好铺垫。
二、 指导观察,描绘画面
1. 下面让我们欣赏几幅剪纸。(出示习作插图:四幅剪纸)你知道观察的顺序有哪些?(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近到远或从远到近;从主到次等)
2. 让我们选择一个画面来仔细观察,(出示习作插图2)你想按照什么顺序观察,你看到图上有些什么内容呢?
【课堂实录回放】
生:我看到一个少数民族女孩在翩翩起舞。
师:你们刚才都抓住了最主要的部分:少女起舞。再看看次要的角落还有些什么?背景有些什么?
生:少女的头上还顶着三叠碗。
生:她的裙子上有许多花边。
生:她背后有许多小花。
师:有许多庄稼。
师:(出示习作插图1)在这幅剪纸上,你看到什么了?
生:一个小男孩牵着一头骆驼。
生:天上有圆圆的太阳。
生:周围的景色很美,有小草小花,还有几只小鸟。
师:剪纸画面只有黑色,你能想象小草小花的颜色吗?
生:小草是绿色的,小花是五彩缤纷的,鸟唧唧啾啾地边飞边叫。
生:在骆驼的旁边还有几只蝴蝶。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到前面来指给大家看一看蝴蝶在哪里。
生:1,2,3,4,5,6,一共6只蝴蝶。
师:这么多蝴蝶在翩翩起舞。
师:(出示习作插图3)谁能一口气说说你看到了些什么,看你能说出几样。
生:我看到了两个牧童,有一个牧童骑在老黄牛的背上,老黄牛头上还有两只非常可爱的喜鹊。
师:这两个牧童在干什么呢?
生: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正在拉下面的牧童,牛旁边还有三个字“好朋友”。
师:这三个字不仔细看还真是很难发现,你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一起读这三个字。
生:好朋友。
师:谁和谁是好朋友,这就由小朋友自己去想了。第4幅剪纸有些什么内容呢,请同学们细细观察,小组内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有序地观察,完整、准确地把握剪纸的内容是需要教师引导的。这里对习作的三幅剪纸插图的观察由扶到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把握图意的能力,为表达得具体生动、合理的想象做好铺垫。
3. 同学们,有一位同学是这样介绍第2幅剪纸的,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写得好?还有哪些不足?你建议怎么修改?
(出示)今天,我看到了一幅精美的剪纸:一个穿着五彩斑斓裙子的少女,头上顶了三个精致的陶瓷碗,在生机勃勃的麦田边跳着欢快的舞蹈,好像有说不完的喜事似的。
【课堂实录回放】
生:这段话把剪纸上少女的样子写得很生动,比如说“一个穿着五彩斑斓裙子的少女,头上顶了三个精致的陶瓷碗”,这样介绍给人以美的享受。
生:我感觉剪纸主要是突出了那个少女,她在跳舞,但是对她跳舞的描写还不够具体。
师:你能不能试一试?
生:少女在生机勃勃的麦田边跳着欢快的舞蹈,她一会儿旋转,一会儿摆动着修长的手臂,裙摆在麦田中飞舞,像一朵盛开的鲜花。
师:你对少女动作的描写多么细腻,真美呀!有没有听到她的歌声呢?
生:她一边跳舞,一边欢快地唱着家乡的歌曲,那声音轻快明亮,委婉动听。
师:你真是出口成章。不仅具体地说出了画面上的内容,而且让内容生动、色彩丰富起来。
师:还有谁想说的,看看她的眼睛、神情……,还有什么补充吗?
生:她的眼睛笑弯了。
生:我似乎闻到了花香。
生:我看到了这个少女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生:我从少女笑得弯弯的眼睛里感受到了麦田周围仿佛充满了幸福的气氛。
【设计意图】老师提供一段话,交流这段话哪些地方写得好,还有哪些不足,怎么修改,这样的设计为把一幅剪纸描写得具体、生动设置了坡度,让学生在学习、思考、交流、修改中学会表达,学会创造。
4. 你们看,剪纸就是这样和劳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请大家从其余的几幅剪纸中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幅,用一段话来介绍。注意写好人物的动作、神情,争取把内容写得生动具体。
【课堂实录回放】
师:我们请几位同学把写的剪纸画面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他描写得好在哪里,也可以提点建议。
生:我写第四幅剪纸:阳光明媚的一天下午,少女正坐在地毯上津津有味地读着《童话大王》,一阵风吹来,她那飘逸的长发在风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她双手抚摸着书,看得聚精会神,眼睛眨都没有眨一下。毡房边,成千盈百的牵牛花正倾吐着芳香,两只五彩的蝴蝶在门窗上翩翩起舞,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
师:他的描绘美得像诗。说说看,他写的这段话好在什么地方?
生:他注意了环境描写。
生:语言优美,用词恰当。
生:最后一段话是用心去体会的。
生:“眼睛眨都没有眨一下”,“看得聚精会神”这句话,注意了神态的描写。
师:他的动作描写怎么样呢?
生:“少女正坐在地毯上津津有味地读着《童话大王》”,这是他的动作描写。
师:是啊,我们要注意环境描写,注意写好人物的动作、神情。
【设计意图】习作评价不应该仅仅是打个分或评个等级,还应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为学生的习作创造交流展示的机会,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在交流中不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把习作读给别人听,征询大家的意见,通过交流、展示、切磋,可以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也可以获得宝贵的建议,把文章修改得更好,提高学生习作的成就感,提升表达能力。
苏教版六上习作5教学设计 第5篇
习作指要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比较全面地r觯一种事物。
2、引导学生在了解事物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交往。
3、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
4、通过本次的习作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过程揭示
一、习作准备
在习作前一个星期,要求学生分成小组,通过采访、上网、阅读 文字资料等方法,了解家乡的一种特产,并做好记录。
二、谈话导入,激发习作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特产吗,2、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的展销会,向人们推荐、介绍家 乡的这些特产。
三、阅读范文,了解习作顺序
1、阅读课本提供的例文。
同学们,在这个展销会上,我们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些特产 呢?请大家先读一读沈平同学写的《银杏》。
2、交流阅读例文的心得。
阅读了例文,有什么收获?沈平平同学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银杏的呢?
3、例文的写法对我们今天的介绍有怎样的启发?想一想,你
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你的产品?现在我们就按照分好的小组来展开讨论。
四、合作交流,整合资料
1、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文献资料、图片资 料、采访的文字资料、音像资料等等)
2、每个小组推荐一人做大组发言、交流。(1)小组内准备。
(2)大组交流,本组成员补充。
(3)其他小组同学补充或者提出意见。
五、学生写作
同学把自己刚才在展销会上发言的材料按照一定的顺序组 合在一起,就是我们今天要完成的习作了。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列出提纲。
2、交流提纲,互提补充意见。
六上苏教版习作一我的暑假生活 第6篇
这个暑假,我经历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那天的天气格外炎热,火辣辣的太阳照射在皮肤上感到有点痛。我想,要是我像鱼一样生活在水中那该多好啊!这时,爸爸来了。我对爸爸说:“爸爸,你可不可以带我去游泳?”爸爸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心里乐开了花。
我们到了西湖公园水上游乐场,看到这里人山人海。我们好不容易才买到两张票。我迫不及待地跑进更衣室迅速地换好泳衣。到了游泳池才发现忘了脱鞋。我想难道鞋子也想到水里去凉快凉快吗?哼!我偏不让你去,让你干着急。我悄悄地把鞋子藏在草里,然后去游泳。
我们来到深水区,深水区的水可深了,已到爸爸的下巴上了。我害怕极了,双手紧紧地握着游泳圈。这时,我看到一个小女孩拿着一块潜水板轻松地游来游去,简直像水中的一条鱼。我看了羡慕极了。我很快地就和这个小女孩成了好朋友。、在深水区玩了一会儿之后。爸爸说带我去一个很刺激的地方去玩。那是一个很高的滑滑梯。我站在上面两脚发软,浑身发抖。我不敢往下瞧,在爸爸地鼓励下,我咬紧牙关往下滑。其实并没有想像中那么恐怖。我觉得像在坐电梯一样。只是到了快落地的时候“噗”地一声,感到很刺激。
在游乐场里,我还玩了许多地方,每个地方都很好玩也很有趣。
关于暑假见闻的作文
暑假里,我随旅游团来到了“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美丽的青岛。
青岛的美丽,美在其海。我光着脚丫走在细细的沙滩上,欣赏着那无边无际、海天一色的大海。海水平静时,像一面透明、透亮的玻璃镜;海水奔腾时,犹如一排排整齐的哨兵庄严地在主席台前走过;海水咆哮时,俨然是一只怒吼的大猛狮,卷起千层浪,往海滩扑来。
海鸥忽高忽低地飞在海面上,为海滩增加了亮丽的风采。海滩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有的在阳光下玩沙滩浴,有的在碧蓝的海水里游泳,打水仗,还有的在海边挖沙堡,冲洗脚,更有趣的是,有人在海里和小狗一起快乐地游泳,这使我大开眼界,知道了什么叫做狗刨„„看着别人玩得那么开心,我也忍不住地在海滩上采了许多五光十色的贝壳,有时海水趁我不注意跳到了我的脸上,逗得我哈哈大笑,我还玩了挖沙堡。我走在海水里,海水不断的拍打着我的小脚丫,一个浪紧接着一个浪。在海滩上留下一串串脚印,一个浪花打了过来,那一串串脚印居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青岛的美丽不仅在其海,而且在其山。这里有道教发祥地之一崂山。它被海水环绕着,群山起伏,青山绿水,远看山峰像被一层薄纱披盖着,犹如仙境。我们主要参观了太清宫,里面有三大殿:三清殿、三宫殿和三皇殿。这里长着许多奇异的树木:如三合一树,三棵不同树种合并成一棵高大的树;黄莲树、银杏树、茶花树,还有带着传奇色彩的痒痒树,一摸树干,树叶就动;龙头树,听说一摸,就可以带来好运,我摸了好几下„„还有很多叫不出名的树。山上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远看像一位和尚,有的像青蛙仰望天空,还有的特别有意思,正看像乌龟,反看像老鼠„„
青岛的美丽,美在其环境。这里的环境幽雅、街道干净,空气十分清鲜,空气里几乎没有杂质,花草树木极多。
苏教版语文六上习作三 第7篇
一、教学要求: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可以用他的名字为习作命题。
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适当地介绍这一美味的做法,增加习作的感染力。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可以用他的名字为习作命题。
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适当地介绍这一美味的做法,增加习作的感染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出示:你看见了什么?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二、创设情景,介绍美味
1、模拟在饭店吃饭前的场景,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介绍:指名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的色香味形。
2、讨论:听了他的介绍,我看见有人咽口水呢?谁来评一平,他介绍得怎么样?
3、模拟在饭店吃饭的场景。
4、这道菜不错!我也想做一做可以吗? 口头练习说
5、小组讨论(1)代表发言(2)集体评议 你品尝之后有什么感受?
三、现场采访,表达感受
1、你是怎么品尝这道美味的 ?有没有听过关于他的传说?只有写出他的一些细节,习作才会生动充满情趣。
2、你一定非常喜欢自己介绍的这道美味吧!把你与这道菜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
3、学生交流
四、学生习作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一、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二、佳作欣赏。
1.选择写的较好的文章,在班里进行赏析。教师侧重选择两类文章:
(1)条理清楚,内容具体,重点突出,结构好。
(2)语言优美,对景色、心情、语言等的描写较生动,且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一评,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3.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几位同学的作文,相信对每位同学都有所启发,这节课我们来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我建议大家联系自己的感受,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苏教版语文六上习作三 第8篇
一、小学习作教学现状
1.学生作文兴趣不高
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是习作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只有从内心里升起对写作的极大的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习作练习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基本习作技巧。然而,从当前小学生的习作教学现状来看,学生普遍缺乏对写作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对作文是奉命而作,缺乏主动意识,在写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不知道写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写,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的写作动机不足造成的。一旦缺乏写作动机,学生的思维单一固定,漫无目的,所写出的文章就丧失了生动性与真实性。
2.作文情感空缺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这种情感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内心体验是分不开的。通过对当前小学生习作教学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情感空缺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对写作技巧的讲解,学生的作文个性不足,甚至陷入某种固定模式,千篇一律,丧失了作文本身的情感魅力。因此,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作文增添生命活力。
3.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的作文教学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与生动性。教师往往采用讲授式教学法,对作文的基本要素、写作技巧进行讲解,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然而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将会降低,影响写作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二、小学生习作策略研究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语文写作具有一定的自由性与宽泛性,生活中许多事物都能够信手拈来当作写作的素材,很多学生之所以在写作中无内容可写,或者三言两语就无从下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生活中缺少观察与思考,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为写作积累素材。在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训练中,主题是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本单元均为该类型的文章,如《青海高原一株柳》《草原》,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能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提问学生对家乡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对该事物印象深刻?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够使学生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另外,在进行本章的习作教学时,可以引入《银杏》这篇文章,引导学生对该篇文章进行分析,借鉴其中的表现手法。在课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以该事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2.融入丰富的内心情感
作文实际上是对心灵的真实反映,它不仅与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有着一定的相关性,而且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人生感悟密切相关,要想在作文中将自己的思想进行全面丰富的表达,除了大量阅读、积累知识,还需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多感悟、多观察、多思考。新课改下,作文教育的目标不再是简单地让学生掌握修辞方法的应用,学会选材立意,更多的是启发学生体验生活、思考生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本章习作教学过程中,学生明确了写作对象后,要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对家乡产品的介绍,无论是农副产品还是工业产品,它都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在对这些价值进行介绍的同时,还可以融入自己与这些产品的故事,增强文章的情感表现力,使文章更富生命力。
3.加强作文分享与交流
作文不仅能够反映出一个学生的文学功底,而且体现了个人的性格特征,在完成作文后,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这不仅是作文学习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互改,对于作文中优美的词句进行标注,对于有疑问的地方,一起交流探讨,这不仅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提升习作水平。在本章节的习作练习中,每位学生就家乡的某种事物进行描写,通过作文互改,能够了解到其他地区的人文风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写作充满兴趣,逐渐提升习作水平。
新课改的实施,对小学语文作文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作文不仅仅是学生思想意识的表达,更是学生价值观、内生力的彰显,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从语文教育的价值观出发,多进行引导、启发,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开始转向对学生语言能力、写作能力的重视与培养,这也正是新课改语文教育价值观的体现。以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教学为例,对小学生的习作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策略,兴趣不高,内心情感
参考文献
苏教版语文六上习作三 第9篇
習作5
一、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和查閱各種資料了解動物の特點及相關趣聞。2.學會正確處理各種資料,為寫好習作服務。
3.學會用第一人稱准確、生動地介紹動物の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及有關趣聞。4.綜合運用各種能力,如繪畫、剪貼等,來描述動物吸引讀者。5.能修改有明顯錯誤の詞句。
二、教學重點
學會用第一人稱准確、生動地介紹動物の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及有關趣聞。
三、教學難點
能把收集の圖片和所寫の文字結合起來,創新求異,設計出與眾不同の動物名片。
四、教學評價設計
1.課前通過對資料及圖片の收集使學生了解動物の特點,為寫作打開素材。2.學習例文,讓學生領悟寫作方法,明確什麼樣の名片打動人、吸引人。3.在掌握設計名片の方法和重點の基礎上,再次交流,便於更多の學生明確如何寫好習作。
4.學生自評、互評所設計の名片,讓學生願意將自己の作品向他人展示,與他人分享習作の快樂。能修改有明顯錯誤の詞句。
5.在寫作中教育學生養成良好の寫字習慣。
五、教學准備
1.學生課前收集一種自己喜歡の動物の圖片及相關資料,並把自己對該動物最感興趣の方面加以整理。
2.制作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課時 兩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環節
一、作前指導——觀察生活,激發情趣
(一)創設情境,誘發動機
晴儿
晴儿
1.同學們,課前老師讓你們收集了名片,你能談談你對名片の認識嗎? 2.今天咱們就用這種方式來介紹小動物。
3.同學們想一想我們應從那些方面為動物設計名片?
(二)研讀例文,學習寫法 1.初讀《鯨》,感知寫法。
(1)激趣:有一位同學為鯨設計了名片,大家自由讀一讀,讀過之後看看你喜歡他の設計嗎?
(2)出示例文:我の名字叫鯨,我可以自豪地說,我是世界上最大の動物,如果我把嘴巴張開,可以當餐廳。裏面放上一張桌子,周圍坐上五六個人絕對沒有問題。當我還是嬰兒の時候就有3噸重,7米長。我每天體重增加90千克,每小時增加4千克。我每天能吃3噸食物,你看驚不驚人?有人叫我“鯨魚”,千萬不要誤會,我可不是魚喲。
(3)學生自由讀例文 再指名讀 2.研讀例文,明確“寫什麼”。
(1)激趣:下面我們重點讀讀,看看小作者究竟寫了鯨の哪些方面?(2)討論交流。
(3)歸納總結:生動有趣地介紹了鯨の名字、大小、不是魚等方面。3.再讀例文《鯨》,學習“怎樣寫”。
(1)激趣:小作者寫了鯨の名字、大小等。讓我們再讀讀,看小作者是怎樣把它寫得可愛有趣親切の呢?
(2)生默讀。(3)討論交流:
作者是怎樣介紹鯨の名字の?還可以怎麼說?小作者為什麼要用第一人稱? 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出了它の主要特點の?運用了怎樣の寫法?
(4)歸納總結:
1、把動物當自己,用第一人稱寫會更親切。
2、抓住特點,寫出與眾不同之處——大。
3、語言簡潔、有趣。
4.比較讀《鯨》,明確寫法。
(1)有另一位同學也為鯨設計了名片,讓我們來看一看,她有沒有按照上面の方法寫,你喜歡嗎?
晴儿
晴儿
(2)出示例文:我是鯨,是世界上最大の動物,但我不是魚類。我の嘴巴很大,我剛出生時,就有3噸重,7米長。我每天體重增加90千克,每小時增加4千克。我每天能吃3噸食物,食量很大。
(3)討論交流
(三)自讀《海龜》,再次學習設計名片。
1.激趣:同學們自己再讀讀薛愛華同學給烏龜設計の名片,看看他設計の合理嗎?又有什麼新の收獲。
2.生自由讀《海龜》。3.匯報交流研讀收獲。
【設計意圖 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討論交流,讓學生明確什麼樣の名片設計才能打動人,吸引人,並從例文中感悟如何設計有吸引力の動物名片。借用例文體現“由扶到放,模仿起步”の教學思路。】 環節
二、下筆成文——文筆互動,習作實踐
(四)明確要求,完成習作 1.出示習作要求
2.同學們請根據你收集の資料思考一下該如何為動物設計名片。3.指名說,師給與引導
4.動筆習作,教師巡視,針對現場習作進行個別指導。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掌握設計名片の方法和重點の基礎上,再次交流,教師加以引導,便於更多の同學明確如何介紹の生動有趣,有吸引力。】
第二課時
環節
二、下筆成文——文筆互動,習作實踐
(四)明確要求,完成習作
1.教師巡視,針對現場習作進行個別指導。
2.教師針對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出現の書寫不規範、坐姿不正確等,及時給與糾正,教育學生養成良好の書寫習慣。
(五)修改設計,展示作品
1.自己修改。請同學們把自己設計の名片認真地讀幾遍,把自己不滿意の地晴儿
晴儿
方改一改。
2.相互修改。自己修改滿意了,把作品給同桌看看,再評一評。A有沒有用第一人稱“我”來寫。B是否寫出了動物の外形特點,突出它の與眾不同。C語言是否簡潔、有趣。按以上要求同桌相互修改。
3.展示設計。
(1)學生自評。讓學生欣賞自己の設計,進行自我評價,體驗習作給自己帶來の快樂。
(2)師生評價。教師與學生一道參與評價,引導公正客觀地評價他人の設計,分享快樂。
(七)板書設計
給動物設計名片
附:《為動物設計名片》預習單
一、搜集有關名片,了解它の制作過程,並向名片持有者詢問為什麼要制作名片?
生活習性 語言簡潔、有趣
大 外形特點
名 字 第一人稱
晴儿
晴儿
二、收集自己喜歡の動物圖片及相關資料,並把自己對該動物最感興趣の方面加以整理。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讓寫作教學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樂於表達,易於動筆,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是我們の習作初衷。所以本課從學生最熟悉の名片為切入點,通過師生間の互動,營造和諧、寬松の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習作の興趣。通過教者適時の點撥,引導學生思維,倡導學生敢說、願說、多說、會說,鼓勵學生自由表達。
2.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寫作方法和寫作能力の獲得,起初多數是通過選擇性模仿實現の。學生通過從書本上學習例文の寫作方法,並將這些儲存在大腦裏。當提筆時,其中の某些語言模式和寫作方法就會自然地湧向筆端。我引導學生仔細學習了兩張動物名片,並指導孩子們認識動物自我介紹の內容、特點等,引導學生將已經掌握の一些習作方法盡量運用到自己の觀察和表述當中,激活已有の語言儲備,進行表達陳述,同時也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重要の資料而不是盲目晴儿
晴儿
選擇。
不足之處:
1.教師の評價語言比較單一,缺乏激勵性。2.課堂上出現了隱性束縛,限制學生思維。教學建議:
課堂上の評價應該充分發揮學生の自主能動性,可以用多種形式如學生互評、師生互評等の方式評論,同時更應該關注不同層次の學生,讓更多の學生評價,讓更多の學生有發言の機會,也讓更多の學生有展示自己の機會,同時教師指導學生の面應該更廣一些。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習作の熱情,才能寫出有個性の習作。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3作文 第10篇
美丽的家乡
小明的家住在村口的小河边,那里的环境美极了。
清澈见底的河水静静的流淌着,活泼的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水面不时泛起片片浪花;几只鸭子悠闲地在河面游着,有的在水里翻筋斗,有的在水面拍翅膀,不时的还相互追逐嬉戏,青蛙好像也不甘示弱似的,蹬着它那粗壮的后腿在荷叶上一蹦一跳地也来凑热闹。
小河的两岸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长着许多杨柳树和一些不知名的树,有高有矮,郁郁葱葱。
绿油油地草地上开满了各种各样争奇斗艳的小花,在满天晚霞和夕阳余晖的照耀映衬下,花儿显得更加娇艳,大地显得更加美丽,壮观。这时就像处身在仙境美丽的大花园里一般。
郑州市金水区新柳路小学三,六班
苏教版语文六上习作三 第11篇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习作2
教学目标:
1.观察例画,学习例文。揣摩例画与例文是怎抓住人物特点来绘画和写作的。
2.仿例为同学、老师、家长或想象中的人画像,并学习例文的写法来写一篇作文。
3.学习抓住人物外貌、性格与爱好等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仿例画像,学例写文。
教学难点:抓住人物外貌、性格与爱好等特点来写作。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小小的竞猜游戏,猜猜老师描述的是谁?
(课件逐句出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手提一柄九齿钉耙。
生:猪八戒
师:真聪明,答对了!(课件出示猪八戒的图片)
师:谁能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内容猜出来的?
生:„„
师总结:原来你们是从穿着、外貌、道具商猜出来的。
师:你们真是有心人!很了不起,有理有据!看来,这个游戏对在座的来说,简直易如反掌。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高难度的,敢不敢试试?
生:敢!(声音低了许多)
师:气势弱了很多嘛!
生:敢!
(逐句出示课件)他,电视台当红主持人,长得挺滑稽:高高瘦瘦,一张马脸,额头宽宽的,眼睛有点小,一笑起来就缩成一条细缝,哦,对了,他留着狮子毛一般的卷发,还精心挑染了几缕黄色。他最擅长使用“兰花指”,最经典的手势是“6+1”。师:他是谁?大声告诉我。
生:李咏
师:真聪明,那你们谁能来说说你又是根据哪些内容猜出来的?
生:„„(外貌、习惯、职业)
小结过渡:小朋友们,你们真是让老师刮目相看了!一下子就猜出来了!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外貌、性格、习惯等。你们为什么没有把他猜成星光大道的节目主持人毕福剑、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节目主持人何炅呢?
生:因为这些都是李咏自己的,与别人不一样。
师:你们真是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师过渡:(两段同时出示)同学们,刚刚我们猜的这两段话写得多好呀!简简单单几句话,就让你感受到这个人物仿佛真实地站在你面前;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写好身边熟悉的人!让我们一起走进习作2。
板书:习作2
二、欣赏例画例文,学习写作方法。
师:有一位小朋友,叫赵建设,他有一个同名的好朋友叫武建设,(出示武建设的图片)他们从一年级就在一起,整天形影不离。赵建设就为武建设写了一篇文章。请同学们轻轻把书打开,翻到33页习作2,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一读习作《我的好朋友武建设》,看看小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武建设的?
学生交流后小结:小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武建设的外貌以及他的爱好。
板书:外貌兴趣爱好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例文。
1、作者是怎样介绍武建设同学的外貌的?让我们对照插图,再来读读例文的第二自然段!哪位同学愿意读?(出示例文)
生交流:„„
2、你觉得赵建设写得武建设像不像呢?请同学们对照插图,再看看第二段中哪些句子写得特别像图上的武建设?把它划出来
生交流:„„
师小结:武建设在体形、发型、眼睛、穿着方面很有特点,但不是说每个人在这些方面都有特点。也许有的同学在其他方面,像嘴巴、耳朵、牙齿上也很有特点。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一定发现这些人物与众不同的外貌特点。
板书:抓住特点
3、作者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将武建设同学的这些外貌特点向我们介绍的呢?大家来看,在介绍武建设外貌的时候,作者先介绍了武建设整个人的体形,接着又介绍了他的容貌,最后又写到了他的穿着。作者按从整体到部分又到整体的顺序,把武建设介绍的多么清楚。在写武建设容貌的时候,作者先写了他的发型,再写他的眼睛,这是什么顺序啊?(交流:从上到下)
师:对呀,在介绍人物外貌的时候,我们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板书:按顺序写
师:那接下来能不能请同学们抓住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来介绍一下这位同学的外貌呢?(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大家可要仔细观察,也可以边观察边说给同桌听听。
师:都说完啦?好,下面咱们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看着这位同学,把自己对这位同学的描述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谁想在同学面前勇敢地展示一下自己请举手?一个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孩子将来一定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
生:„„
师:好,我们刚刚学了要写好一个人的外貌,首先要做到:
一、抓住特点;
二、按顺序写。那么我们读了例文都知道,赵建设写武建设,除了写了他的外貌,还写了武建设的兴趣爱好和性格,那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赵建设是怎么写的?(出事例文)
(师指导学习)
写兴趣爱好,要写这个人„„(平时的喜欢做些什么事)
三、各自画像,尝试表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怎样描写一个人,下面呢,请同学们来为别人画一张像,可以画同学、老师或家长,也可以画想象中的人,我们画画的时候,要把人物的特点画出来,让人一看,就知道你画的是谁。(画好之后,请同学练说自己画像中的人)
1、学生提起手中的笔,为别人画像。
2、学生画好以后,小组内分别练说自己画像中的人。
3、集体交流。
4、教师指导:为抓住人物的特点,在介绍他的性格、兴趣爱好时,可以举一两个例子。
三、学生习作
刚刚我们画了画像,也简要的介绍了自己画中的人,下面请同学们写写你画像中的这个人。
1、明确要求:向大家介绍自己画像中的人物,要抓住他的特点,写清楚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也可以举一两个例子,语句要通顺,要把话说清楚。
2、习作顺序:先介绍他的外貌,再写他的性格、爱好,注意每写一部分用一个自然段,要有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