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精选9篇)

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 第1篇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应用

摘 要:在21世纪,基于对全方位人才的培养,英语的学习越来越趋于重要地位。但如今,应试教育使得教师过于注重笔试成绩而不注意转换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很多小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不自信,甚至感到厌烦。思维导图利用可视化的图形,将人类大脑的内部思维过程进行外部呈现,是大脑发散性思维的表达方式。在本文中,笔者尝试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使英语学习更加高效。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Mind Map)最初在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提出的。思维导图是指同时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包括词汇、图像、数字、逻辑、韵律、颜色和空间感知等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理论等,把人脑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可视化。[1]学习者可借助这一有效的图形工具理清思维脉络,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并且可通过已制作的思维导图来回顾整个的思维过程,从而加深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小学英语课堂的现状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满堂灌”式的:一方面,教师倾向于使用语言讲解将现成的知识和规则呈现给学生,不利于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很深的痕迹;而另一方面,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真正地主动参与整合知识的过程随着头脑里信息量的增长,越来越零散和孤立,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图。[2]除了“满堂灌”式,也有合作的活动课堂。然而有些活动课堂设计,教师在课堂合作活动中只简单地用语言向学生提出任务或布置任务,并不注意引导、启迪、点拨。老师这种 “盲目”、“形式化”、“片面热闹”的活动并不能实现合作活动的有效性。[3]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可实施性

多年来,“思维导图”已经成为21世纪风靡全球的思维工具,目前已被世界上 2.5 亿人所使用。在新加坡,“思维导图”已经成功地引入中小学教育。吉恩?鲁克?卡斯顿(Jean Luc Kastner)说:“我们的课程建立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这帮助我们获得了有史以来最高的毕业分数。思维导图教学必然是未来的教学工具。”[4]

从新加坡取得的教学进展可以看出,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颇有成效。因此,笔者尝试使用思维导图,从课前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等分阶段设计教学。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充分回忆起旧知;通过上课采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听讲并做笔记,将课前学生复习的旧知识与新知识建立联系,实现同化和顺应;最后通过复习课堂笔记,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迅速进行归纳总结,而且授课过程也形象地被记录在图中,有利于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强复习效果。

三、思维导图应用于《Unit 4 We love animals》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5]案例中单元的教学重点主要是monkey,dog,duck,panda,cat,rabbit六个单词的学习,教学难点是panda,cat,rabbit三个单词中的字母a都含有相同的音[]。本文尝试应用思维导图来达到教学目标和标准的要求。

(二)课前预习

学生在教师上课前做好课前预习,有助于学生对课上新知识的理解,并且可以帮助学生做到有针对性地听课。通过复习旧知,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出难点和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进而知道自己上课听讲的重点。按照课程标准,学生必须能够听说认读这些单词,但对于接触英语不久的小学生来说,这些单词数量之多、难度之大,如果仅仅让他们依靠死记硬背,不但会导致其学习效率低下,还可能会使他们逐渐失去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三年级学生的英语处于起步阶段,尚不能良好的自己归纳总结已经习得的知识,因此,学生在预习时,教师应预先设计预习任务单,引导学生顺利完成预习任务,帮助学生复习总结。

(三)课中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直接决定着整个教学的成败。传统的应试课堂在追求个性发展的时代已无法满足师生的需求,寻找一种新式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一堂优秀的课的评价标准,笔者认为可以有两个方面。首先,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能产生兴趣,自己有意识的去学习,那么课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教学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师先要帮助学生简要回顾已学旧知,然后再自然顺畅地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以此来实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思维导图图文并茂、色彩丰富的特征有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顺利实现新知的导入。

(四)复习

对于学生来说,为了巩固课堂效果,课后复习是必不可少的。复习绝不意味着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帮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使课后复习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复习。思维导图的最核心目的除了激发思维,就是整理思考。思维导图提供给学生一种使用与整理信息,以及认知加工与处理的促进思维发展的支架。学生可以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在充分激活思维和左右脑功能的前提下,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而又有条理的梳理,将已学知识进行横向或纵向的联系、归纳、总结、拓宽和延伸。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试着回忆课堂上学习的新词汇,将所学单词按照一定规律进行串联,归类记忆,并通过添加图片、色彩等调动左右脑一起来强化记忆,提高复习效率,优化学习效果。[6]除了课后对于新知识消化的复习,还要强调对于英语学习的总结复习,引导学生及时总结自己学习过的知识。教师应每讲授过几个单元就为学生及时总结单词的发音及拼写规律,并引导学生自己学会画思维导图进行总结。

四、总结和展望

在本文中,笔者尝试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前预习、课中、课后复习以及总结等阶段,旨在使英语学习更加高效。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有助于学习者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将言语信息图像化,帮助学习者系统地,有条理地思考学习材料,并以图形的方式记录下其思维过程,从而既达到了记得牢、不易忘、易提取的效果,也提高了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兴趣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教育的发展,思维导图在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系统化和科学化。(作者单位: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5.[2] 曹伟.借助思维导图促进中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3,(2):25-27.[3] 赖舜茹.思维导图式学习单在小学英语课堂合作活动中的运用[J].现象透视,2015,(5):49-54.[4] 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吴丽娜.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制定[J].新课程学习,2012,(3):15-17.[6] 丛李方,徐欣.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教育科学论坛,2010,(7):51-53.

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 第2篇

2007-12-21 11:22 阅读(110)评论(10)1.创造新的教学模式。

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新的思路与工具,思维导图把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与实践的层次,给创新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2.将知识资料个人化,提升为对学习的拥有感和成就感。

思维导图使学生完成思考的过程有一个外显的结果,从而使他们在完成思维导图后拥有思考的成就感,淡化思考过程度枯燥与难度,唯美的心态使思维过程变成了无意的活动,从而提高思维的效率。3.帮助实现探究式学习,提倡有意义的学习。

做图的是在意义理解的前提下进行的,思维导图可以强化探究行为,优化探究结果。4.帮助学生做笔记。

5.促进互相学习交流使能学生更加于专注学习。

思维导图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与学习交流方式,在比较导图中他们能更专注于思考学习的内容。

6.可自行调校学习的深浅,设定适合的学习进度。7.把知识及概念图像化以加强理解及掌握。8.提供反思学习的空间。

不深刻理解反思的意义,对思维导图的理解就要打折扣。9.促进师生间的双向的交流、学习与合作。

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第3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英语教学,应用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英国学者Tony Buzan 在1970年代初期所创。1971年Tony Buzan开始将他的研究成果集结成书, 慢慢形成了放射性思考 (Radiant Thinking●) 和思维导图 (Mind Mapping●) 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 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 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 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 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 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被广泛地应用于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被誉为2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

一、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在一张纸上把所有的信息组织在一个树状的结构图上, 每一分支上都写上不同概念的关键词或短句, 把每一概念分类并且有层次地分布在图上, 而这图上又充满着色彩、图像。

这正是大脑自身开展工作的方式。这样就能够同时刺激左脑和右脑, 让人在思考、记忆、分析时充分发掘潜能, 激发灵感与想象。使用思维导图, 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

二、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思维导图与词汇教学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词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不仅限于词汇表, 而且在语篇中对于语篇的意义起着举足轻重作用。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中, 对一般英语能力词汇的掌握有这样的要求:掌握的总词汇量应达到4500个单词和700个词组, 其中2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 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学会熟练运用, 包括在口头表达以及书面表达两个方面。对较高要求的英语能力, 推荐词汇量则应达到5500个单词和1200个词组, 其中25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由此可见, 词汇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不容忽视。

在新视野英语教材中, 每一单元的词汇都是有一个主题, 教师可以把与这个主题相关的词汇都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应用, 其他相关信息也可以出现在思维导图中, 有利于学生对此的理解。如果学生学会了这种学习方式, 更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 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英语精读教材的课程内容安排通常会考虑一单元中主要词汇是相关的。以介绍美国文化象征的文章为例, 通过思维导图, 学生对其国家的地理位置以及城市一目了然。而且对于城市的处理方面, 把非首都城市都做了标注, 这样学生就不会犯“美国首都纽约”的错误。另外, 对于语言, 都被标注在国家名的下面。对于哪国人的说法, 都以文本框的方式做了特殊标注, 而且是复数, 并以句子的形式呈现。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以及掌握后的应用。这与从前讲述国家、语言及文化的相关信息列表格的形式相比信息量更大, 而且图形美观, 更让学生容易接受。如果教师以彩色图像呈现给学生, 刺激学生的感官, 效果会更好。

除此之外, 对于同一类别的词汇、相近相反、同根词等的归纳总结, 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呈现给学生, 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学生不会感到枯燥。

通过这种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力、想象力, 以及教学智慧都能够得以体现。也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促进了教学改革。

2.思维导图与阅读教学

在阅读课教学中, 很多教师对课文里面的单词短语解释很清楚, 叙述得很明白。但是阅读课之后, 学生只学会了这些, 对于整个语篇的认识还欠缺。语篇内部的联系更是被忽略了。用思维导图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 而且有助于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形成。

在阅读课上, 可以引导学生和教师一起或者小组同学一起制作思维导图。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分析, 而且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能够得到提高。但是, 在此之前,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 学生才能游刃有余。训练包括找段落的中心句, 如果没有中心句子, 就要联系概括段落的大意。找到中心句子之后, 还要学会找句子中心词, 这样绘制出来的思维导图简明扼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做得很好。长此以往, 学生从文章中捕获信息的能力将大大提高,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思维导图与课文复述

背诵和复述课文都是学英语的有效的方法, 好的英语学习者都会用到这两种方法。很多教师都要求学生每篇课文必背, 但是大多数教师都是以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自己背, 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背。思维导图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在学习完一篇阅读课文, 把思维导图绘制出来后, 就可以引导学生复述课文了。课文的选择由易到难, 内容由少到多。

课文思维导图处理, 采用关键词法, 辅助内容用附加的文本框标出。绘制的时候要尽可能少些书上出现的词, 呈现的词足够提示信息就可以了。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当把思维导图呈现给学生的时候, 有的学生一分钟之后就能熟练复述下来,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但需要注意的是, 朗读是复述的前提, 如果学生对文章不能熟练朗读, 不可能流利复述。因为学生的语言能力有限, 所以与此同时, 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 这样才更有利于他们复述能力的提高。如果把思维导图印到脑子里, 背诵就轻而易举了。

4.思维导图与写作教学

在以往的写作教学中, 教师更关注的是语言, 语法错误, 改作文就是改语法错误。作文很多时候是留作作业;对学生写作的过程关注不够。只让学生写, 却没有告诉学生如何写。

众所周知, 思考先于写作。也就是, 写之前都要有个思路才能把文章写好。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就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构思自己的文章。这样就解决了学生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以及如何写的问题。

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从集体构思, 过渡到小组构思, 最后自己构思。

以题目要求是周末生活的写作练习为例。此教学单元内的阅读文章写的是周末活动, 写作任务就相应安排的也是周末活动, 学生很容易就能模仿构思, 以时间为线索, 从思维导图自然过渡到文章写作。

如果思路明了, 学生在几分钟之内就能轻松写出自己的小文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当堂朗读自己写的文章, 能使孩子们信心十足。长此坚持下去, 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会有很大提高, 这正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

三、思维导图的教学优势

从教师角度讲, 用思维导图设计教学过程使课堂的容量、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 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系统、科学有效。同时, 这种资源整合会促成师生形成整体的观念和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 进一步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 而且可以根据教学过程和需要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合理的调整。

从学生的角度讲, 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 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得到增强, 思维想象力得到发展。在此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这种探索能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增强。

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程晓堂,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3]H.DOUGLAS BROWN.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 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第4篇

阅读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如何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是近年来一直困扰许多一线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难题。笔者任教学校所使用的《译林小学英语》教材中,高年级的教材内容基本以语篇阅读教学为主,阅读材料的内容覆盖面广,涉及故事、童话、节日、科学知识、人物传记等。这样的阅读材料有趣生动,故事情节和图片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即便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话题很感兴趣,但因语言能力不足,在朗读、复述课文内容时仍然存在困难。

以译林版小学5A Unit 8 At Christmas的教学为例,该单元文章篇幅较长,学生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及文章内容的理解存在困难。不少教师在教学时习惯于将课文内容从词到句逐一解析,讲解细致入微,唯独缺少让学生思考和运用语言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渐渐养成了学习的惰性,期待着教师将学习内容“嚼碎”了之后自己再“吞咽”下去;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较低。

二、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Mind Map)是由托尼?巴赞(Tony Buzan)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在《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一书中对思维导图是这样定义的:“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方式,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用钥匙。思维导图可以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托尼?巴赞,1998)。形象地说,思维导图就是围绕一个中心主题,从中央主干向四周放射关联的分支,并用关键词或图形对分支进行标识,再充分利用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可视化。这一思维工具虽然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是符合人类大脑思维方式的,是一种使大脑的思维过程可视化的工具。思维导图的核心就是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将你的思维痕迹用图画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的结构(欧阳苹果、陈清,2008)。

三、案例描述

译林版小学英语5A Unit 8 At Christmas一课的内容虽然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生动活泼,但文章的篇幅较长,给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造成了困难,但单元中的每篇文章基本都是围绕圣诞节的活动而展开的。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围绕节日的时间、特殊意义及活动等几方面,提炼出文章的主体脉络,就可以使描述性文字通过层次清晰的线条和色彩变得不再枯燥,有效降低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困难。

四、启示和思考

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究竟该如何使用?是在新授课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还是在课后复习整理环节使用?

笔者在日后各个单元的教学中,继续进行了思维导图的实践和研究,找到了一些恰当运用思维导图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在阅读篇幅长、生词多、文章结构和层次复杂或不太清晰的文章时,先由教师呈现思维导图,大概地介绍全文大意,帮助学生整体理解文章;然后,根据中心主题和主干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分部分、分层次阅读,突出重点,关注细节,加深理解;阅读后,可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和交流,此时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利用思维导图呈现答案的关键词,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复述课文内容。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以及课文的长度和难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复述或描述。

2.在篇幅适中、生词少、文章结构和层次清晰的课文阅读教学中,学习的过程主要以学生独立阅读并制作思维导图为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点拨、帮助的作用。活动应包括3个层次:

(1)阅读前准备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准确地理解课文,并绘制出思维导图,教师在学生展开阅读前应围绕前一课或相同话题的内容,以思维导图辅助复习,帮助学生再次熟悉整理并绘制这类课文思维导图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读后交流,加深理解

学生根据自己理解课文后制作的思维导图展开讨论活动,即在全班范围内展开分享和交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调整思维导图框架和结构,并完成主要知识点的教学。这些活动可以是:教师提问,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抢答和补充;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其他学生回答等。为了增加趣味性,这些活动都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

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对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概括、分析和整理能力以及记忆和复述能力都有显著帮助,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切实提高了课堂实效。目前,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尚不普遍,还有许多困难,但若能坚持实践和研究,不断改进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将大有可为。

思维导图在教学应用方面的价值 第5篇

2、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的系统、科学有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会促成师生行成整体的观念和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可以根据教学过程和需要的实际请客做出具体的合理的调整。

3、教学过程采取互动式,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在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天赋。在进行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作积极正面的引导,并指导和回答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师生间可以比较自由的交流和沟通,所以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发挥自我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学习计划从而做出合理的安排。

4、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到关注整体,关怀个体。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才施教,发展并挖掘个体的独特性,从而最大限度的做到因才施教。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的作品,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现其所教课程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从可以对于学生所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做出具体的指导和相应的教学方案。从而做到关注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同时,也能够关怀个体,关怀各个层次的学生的成长。

5、建立学习型学校,学习型班级组织,建立团结合作的教学机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成长、进步与发展。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效的交流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学习,从而培养了师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有利于学校作为一个整体的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另一种说法

1.多提供一种教学工具以供选择,创造新的教学模式。

2.将知识资料个人化提升对学习的拥有感和成就感。

3.帮助实现探究式学习,提倡有意义的学习。

4.多重切入点,拥有多重选择

5.促进互相学习交流使能学生更加于专注学习。

6.可自行调校学习的深浅,设定适合的学习进度。

7.把知识及概念图像化以加强理解及掌握。

8.提供反思学习的空间。

9.促进师生间的双向的交流、学习与合作。()

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第6篇

沧州市第三中学 高红霞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考工具和和可视化学习方法,在英语学习中有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本文在认知理论和传播理论基础上,利用思维导图工具,从词汇的掌握,课文的教学,知识的积累与复习,英语阅读与写作训练等方面,充分说明思维导图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维导图 英语词汇 课文教学 知识复习阅读与写作

一、思维导图 理论 概述

1.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 理学 家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可以帮助学习和思考的思维工具。它的使用,要求先写下基本概念,然后再从中辐射出与其相关的想法和思维动向。他通过让使用者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关注中心的办法,然后再慢慢地找出并画出与其 相 关的分支。思维导图实际上是用分割知识框架的方式来帮助我们理解并且记住信息的一种方 式。

2.思维导图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的过程中采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的设置,教学改革,探讨新的学习方法技巧,它可以帮助我们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性的收获:

A.帮助师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策略,更快更有效的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促进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如何快速的阅读和信息整理的内容。通过在整理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查找可以更好的帮助老师和学生们,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的加以深化。

B.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的系统、科学有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会促成师生形成整体的观念和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可以根据教学过程和需要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合理的调整。

3.思维导图的设计 第一步,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用线条、色彩、箭头、分支以及其他方式来展现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在纸的中间明显地写出有关信息的关键字或中心思想。第三步,在 其他空白的地方找到其他信息与关键字的应有关系,正确地进行评估,然后在恰当的地方将其画出,以 清楚地表达这些相关信息和主题的关系。第四步,脑图画好之后,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整理 和修改。

二、思维导图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一)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学习中,词汇量的大小会直接 影响 听说读写等其他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尽管如此,但 对词汇教学 方法 的

研究 和探讨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已被广泛使用的可以高效快速地记忆单词的方法并不是很多。本文提出利用思维导图记忆单词的方法,希望对词汇的教学能有所帮助

1利用思维导图和语义场学习单词

20世纪30年代,语言学家发现,人们可以利用英语语言的语义场特征来学习单词。语言 学家发现,英语语言的词汇并不是一系列独立的个体,而是都有着各自所归属的领域或范围 的,他们因共同拥有某种共同的特征而被组建成一个语义场。如,table,bowl,plate,cup,knife等。词汇之间的这种聚合体关系不仅仅是用来区分词义的,也是用来辨别所属语义场的主要依据。举例 来说,根据语义之间的对比、相似及包含等关系,我们可以把单词之间的关系划分为反义词、同 义词和上下义词。这些关系可以用脑图画出,从而使学习者能更加清楚地掌握它们。我们就拿词的上下义 这个关系来学习画脑图。词的上下义关系是指词语之间的概括性单词和具体性单词之间的一种关系,具体性单词往往存在于概括性单词之内。概括性单词也叫上义词,具体性单词也叫下义词。2利用思维导图辨析同义词和近义词

一个人的词汇量大小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掌握的数量依次递增:能说的词,能写的词,能读的词和能猜的词。对积极词汇量掌握的多少,在 英语 单词 学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学习积极词汇的难点就在于它们之中有很多词不仅形近,而且在用法上也很相似,很容易使学习者混淆。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画出这些单词的脑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对其组织能力及创造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下面的脑图可以在这个学习范畴中给我们一些提示。比如,right一词的同音词write,同义词correct,反义词wrong,形近词bright,night,eight,fight,light等等。

单词是最基本的元素,拥有相当数量的词汇量是提高英语水平的保证,因此,单词的学习是英语学习的根本。

(二)课文的整体教学

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课文整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知识体系的整体性。由课文题目中心词向四周开枝散叶的分支以及分支下面的关键词所构成的整体课文教学图融课文内容及知识点于一体,使英语教学变得更系统、完整,文章思路架构变得更清晰,学生一目了然;课文重点难点全方位呈现且易于及时消化及时检验。关联线的使用帮助学生理清课文不同内容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思维导图就象一张结构清晰的地图,将课文内容层层深入,让学生由总到分如抽丝剥茧般将问题一一解决。在对课文进行复述或改写时不再是片段式的呈现,思维导图就像一张全面地图,每一部分的分支内容时时刻刻都与课文主题以及其他分支紧密相连。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课文整体教学将课文内容完整化呈现,不同颜色的线条分支刺激视觉系统的同时也在积极影响学生的记忆能力,不仅节省学生背课文的时间,也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思维导图式课文就象一张照片一样清晰完整地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分支、课文关键词与

图片的有机结合,让学生难以忘记。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句式的变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思维导图上添加更好的句式。其次,教师上课时的经典笔记,学生可以直接记在导图上。学生在整理和复习的时候,也可以在相应的话题框架下发散,积累经典的句子。比如教学,Chinese New Year

DATE

FOOD

CHINESE NEW YEAR

ACTIVITY

BE GOING TO(三)在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

在英语阅读中,学生和教师一起或者小组学生一起制作思维导图,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分析,可以使复杂的内容变得清晰,从而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阅读的内容,也能够更加容易地记住所读材料。但是,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包括找出段落的主旨句,概括段落的大意。找到主旨句之后,还要学会找句子中心词,这样绘制出来的思维导图简明扼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做得很好。长此以往,学生从文章中捕获信息的能力将大大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英语的阅读教学中,将重要的信息进行组织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它转换成思维导图的形式,使概念之间形成体系和层次,这样能帮助学生迅速把握文章的意思.在设计过程中, 主要围绕如下内容:(1)关键词。思考: 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句子的要点到底是什么?(2)关键知识点。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3)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线。它会引导你思考:关键词之间有怎样的联系?(4)完整的关键词结构图。它可以为知识的融会贯通创造极其有利的条件。利用思维导图, 学生可以更好地围绕主题, 进行充分联想、发散性思考, 将与主题相关联的知识分层分类进行管理, 使思维导图真正成为其学习。

(四)在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英文写作难度是非常大的。众所周知,写作之前要有思路才能把文章写好,而大多数学生面对英文写作没有思路,甚至完全不知道该如何下笔。针对这种情况,如果能够请学生在课堂上看到题目----考虑写什么(挑选关键词,搭建作文框架)------根据话题和作文框架在思维导图里寻找所需要的语料(词块和语块)------记熟词块、语块、作文框架(能画出自己的作文思维导图)------根据框架中的关键词说作文(可以是相互对话、也可以是相互说自己的作文),说熟了才能写的顺手------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写作文、修改润色作文------根据思维导图迁移同类作文,依然是先说,再写。初中英语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功效在于,它不仅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清晰本话题的写作框架,而且能锻炼孩子们的思考清晰度与整体观、发散思维能力、材料选择能力、材料整合与迁移能力。生无论是说,还是写,都可以依据这张路线图,理清各级主题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关系,依照主题不断发散。因此,它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作文技巧,更是要通过

思维训练,教会学生学会科学用脑,科学的思考方式。对开发学生写作时的立意、构思的思维品质具有很大的作用。比如写笔友

NAME FAMILY PEN PALE AGE FAVOURITE LOOK COUNTRY LANGUE(五)利用思维导图总结单元知识

利用思维导图总结单元知识,提高记忆和复习效果。作者引导学生们绘制了思维导图帮助他们记忆通过课堂实验和检测表明,通过刺激学生的感官的思维导图,对学生的记忆起到了事倍功半的作用。思维导图的设计极为简单,而且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便于对信息的组织和管理,因而可以帮助记忆。关键词和图像的应用,促使人们使用个人所有的联想能力,思维导图本身的形状加强了大脑物理印迹和网络开发能力,因此就增加了回忆的可能性。

总之,思维导图可以带给使用者一种平衡,对所学知识有整体的全面理解;它使你的大脑有一个焦点和结构,你可以在里面把任何课题的知识综合起来;它还会增强大脑对于知识的“渴望”;思维导图“课堂型”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一种新的教学和学习策略的形成。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有助于学习者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将言语信息图像化,有助于将大量的信息分解成易于理解和记忆的“组块”,帮助学习者系统地,有条理地思考学习材料,并以图形的方式记录下其思维过程,从而既达到了记得牢、不易忘、易提取的效果,也提高了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兴趣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这些因素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这几方面能力的提高也必将极大提高学习者的英语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英)托尼.巴赞. 思维导图[M].李斯,译.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

[2]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第7篇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技能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设出更多有利于学生促进高级思维技能发展的教学活动。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主要使用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等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呈现思维的过程,表达知识结构和知识信息,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高级思维技能和知识建构能力。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直接应用到英语知识学习的预习、整理(如笔记)、记忆、复习、交流、写作等过程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一、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激发兴趣化解难点

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前置性作业中,在预习时提出知识要点,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降低了对新知识的畏难情绪。在课堂上,教师再引入学生的预习作品作为教学资源,分析学生所画的思维导图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化解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在进行《Chinese New Year》这一课的教学前,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收集关于中国春节、外国圣诞节等节日的资料,制作成一张思维导图。学生在画出节日相关知识点的同时,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的春节没有类似圣诞老人的标志性人物?教师就这一问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出了许多答案,锻炼了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及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出关于“年”的传说,渲染了春节独有的中国文化特色,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在英语前置性作业中的使用,不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独立完成知识的前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梳理知识把握重点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互相隶属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在英语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两种:主树图、对比图。主树图用于梳理文章的知识点,归纳各个知识点间的关系,在《Chinese New Year》这一课中,教师帮助学生设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学生在完成图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单词读音及拼写、难点句型都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对本课要掌握的学习目标有了清晰的认识:

对比图则是以对比的形式归纳出相关知识点间的异同点,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主动寻求答案的学习习惯。在学习《Chinese New Year》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画出对比图,从节日时间、饮食习惯、节日活动等角度去分析春节和圣诞节的不同之处,较好地完成了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New Year & Christmas这一教学目标:

通过将主树图和对比图这两种思维导图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和资源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形成系统学习和思维的习惯,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评价 整合知识发散提高

学生来制作思维导图,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另外,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学习之目的。

在完成《Chinese New Year》的教学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全班学生以四小组,观察两幅图,练习用be going to造句,制作出思维导图。教师收集学生上交作品后,再组织学生集体分析评判作品的对错优劣,进一步化解教学内容的疑点、难点,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学会知识、善用知识,更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评价意识,使思维导图真正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及我们的教学。

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 第8篇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图片、色彩、字母或者空间感知能力, 结合特定的授课主题, 在学生的大脑中构建出一个具体的知识结构, 能够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使学生对授课内容、问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思维导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其结构会随着主题的变化适当调整。除此以外, 思维导图还能够弥补语义表达的不足。教师可以将当堂课的知识点根据彼此之间的关联度建立起一个网络化的结构。在思维导图的运用过程中, 放射性思维十分重要, 要能够合理运用图形工具, 将知识点完整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能够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懂得阅读的基本方法, 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能够解决目前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

通常在英语阅读课程中, 教师主要从书本中选择教学素材, 基本上能够涵盖该阶段学生应当掌握的英语知识点, 包括单词、语法等。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阅读”方法的教学。他们往往将文章作为知识点的载体, 整节课都在为学生灌输单词、语法知识点。这样一来, 学生虽然学会了知识点, 但是对整篇文章缺乏整体认知, 在脑海中无法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 所掌握的知识也是零散的, 不利于阅读水平的提升。

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运用思维导图的具体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思维导图, 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能够从整体角度了解文章的行文脉络。因此, 教师在授课之前应当仔细分析本节课的授课核心, 结合该核心制作思维导图, 用体系化的思维导图覆盖文章的体系, 使抽象的文章具象化。思维导图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阶段:

1. 课前准备阶段

在开始课堂教学之前, 教师首先要分析本节课授课的重点,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以及备课时设定的教学目标, 制作相应的思维导图。在学生阅读文章之前, 教师先向学生展示导图, 使学生对文章体系有大致的了解, 知道每一部分的关联程度, 从而方便课堂教学。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在阅读材料时会形成整体感知。教师还应当将课文阅读的难点、重点提炼出来, 帮助学生消化理解。

2. 课堂授课阶段

教师在课堂授课时, 应鼓励学生一起构建思维导图, 让学生发挥课堂主人翁的地位。学生通过阅读材料, 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通过思维导图展示, 标注文章每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阐述自己对文章的大体了解。教师则通过对学生思维导图的分析, 了解学生的知识盲点, 解决学生在分析文章时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本文中, 笔者以《The Old Man and the Sea》这一阅读材料为例。该篇文章的题材是记叙文, 这也是学生最常见的一类文章。但是该文由外国作家所写, 学生对其内容设计比较陌生, 因此有必要利用思维导图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学生脑海中构造出文章的大致逻辑体系。在阅读该篇文章之前,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老人与鲨鱼激烈搏斗的视频片段, 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老人究竟为何要与鲨鱼搏斗?最终的结果如何?教师初步提问如下:

T: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video?

S1:How brave the fisherman was!

S2:What a terrible shark!

S3: The boat is too small.

提问过后, 教师根据本篇材料的内容绘制出思维导图, 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图片的主要部分, 并且用不同的色彩标注出来。不同的色彩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的思维聚焦在图片上。

在该图片中, 可以将“the sea”涂成蓝色, 突出大海的蔚蓝浩瀚, 将“the old man”涂成褐色, 突出老人力量的渺小。每个单元格都表示一个思考点。图中标记问号的地方是需要学生思考的地方。不同单元格之间的连线标志着这两者之间存在关联。通过这样的思维导图, 学生的零散思维能得到整合, 构建出完整的框架。

3. 课后阶段的使用

在这一阶段, 教师根据材料内容提出问题。学生为了更好地回答教师的问题, 会再次阅读文章内容。此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文章中的知识点, 了解重点词句的使用方式。学生通过阅读对文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此时学生再制作思维导图, 反映自己现在对文章的领悟。教师再结合新的思维导图, 分析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文章。

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第9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 英语教学 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98-02

思维导图,就是运用集中与发散的思维,对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集中归纳与应用的工具。如果学生可以有效的使用思维导图来学习英语,对于英语的记忆会有很大的提高。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是通过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这些直观形象的方式来表达知识的结构和信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和思考技能以及独立搭建知识结构的能力。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把它应用到英语知识学习的预习、整理、记忆、复习、写作等过程中,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英国学者Tony Buzan在70年代初期所创建的一种将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具体化的方法。它顺应了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以直观形象的方法让各种观点自然地在图上表达出来,使思维可视化,是一种思考和解决问题有效的工具。因此,如果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思维导图的特性:(1)创造性,发挥人右脑的创造力,扩展思路。(2)梳理性,我们常常有很多想法需要整理,理清脉络关系。平时我们看的文章都是线性的,段落之间的联系是断裂的,通过思维导图第一眼就可以看清彼此的关系。(3)记忆性,应用颜色、关键字、夸张、符号、顺序、图形等技术来提高对记忆力。

二、思维导图的运用

思维导图是一个不断在发展和完善的工具,同时它也是一门在不断精练和提高的技术。它的应用如下:1.笔记:用思维导图作记录,可以帮助迅速了解并抓住信息重点。将要点以词语记下,把相关的意念用线連上,加以组织,方便记忆。2.温习:令记忆直观。将已知的资料或信息以思维导图画出来,只要温习以往画的思维导图,就能方便加深记忆,条理更清楚。3.小组学习:小组共同创作思维导图。首先由各人自己画出自己已知的资料或想法,然后将各人的思维导图合并及讨论,并决定那些较为重要,再加入新想法,最后重组成为一个共同的思维导图。4.展示:用思维导图在演说时可令听众容易明白,不用阅读长篇大论的文字。演说者也不用将预备好的句字读出来,令演说能更配合听众的需要,增加双方的交流。5.计划:设计思维导图时,是环绕主题思考,不会迷失方向。完成设计后很容易组织及书写出报告,别人阅读计划时很容易了解计划脉络,容易跟进。

三、思维导图与英语学习

本人主要阐述了思维导图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利用思维导图做笔记

平时我们读一本书,是要做笔记的,习惯用简短的一段话来描述一本书的主题或者主要内容。慢慢的我们会发现这种笔记会变得越来越多,然而能够记在脑子的东西反而越来越少。过一段时间再次翻开这些笔记,往往会感到一头雾水。这类笔记看起来全面,实际缺乏重点,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内容比较单一。相反,如果我们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做笔记,就能抓住重点,分清知识的重点与非重点,学习效率就会得到极大地提高。

2.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阅读理解是英语试题的重要部分,因此老师应该在课上向学生传授用思维导读的方式来进行英语阅读训练,从而提高阅读效率。首先,从挖掘教材内涵入手,每位学生对将要设计的主题,绘制一幅思维导图;其次,各讨论小组内交流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同时约定在交流过程中,不允许批评别人的想法,所有的意见记录下来,任何人不下判断性的结论,集中注意力,不允许私下交流,尽可能地发散、联想;再次,英语教师对交流的相关信息, 进行整理和归纳,并要求学生完成根据思维导图设计而成的任务型阅读。

3.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写作中,可以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认真阅读作文要求之后,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画出思维导图的三种要素:中心语、分支、线条。根据作文内容要求提取关键词,分支从粗到细,形成结构分明的层次图,然后根据内在的关系链接,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造。写作有方向性,写作过程更加顺畅。

综上所述,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从不同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可以提高词汇的记忆能力;提高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敏.思维导图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5(1):36-41.

[2]王昀,董华.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3):128-129.

相关文章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精选6篇)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第1篇跳出健康、跳出风采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活动随着一生哨响,胶州市第六实验...

3
2025-09-23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精选10篇)艺术匠心 第1篇一篇文学作品的优秀,源于作者深邃而独特的见识,源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技巧,源于作者精准而细腻的...

1
2025-09-23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精选9篇)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第1篇Application Letter for AdmissionDear Sir or Madam,My name is ______...

2
2025-09-23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精选11篇)远程网络控制 第1篇1 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远程控制依附于网络技术, 其控制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

1
2025-09-23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精选5篇)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第1篇在准备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先明白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HR让你做自我介绍,...

1
2025-09-23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1篇近年来,分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2025-09-23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第1篇当我们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时,何不让一缕阳光走进我们的心里,晕开满心的疲惫...

1
2025-09-23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精选12篇)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2016年我院为进一步...

2
2025-09-23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