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数学教学中细节魅力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数学教学中细节魅力(精选9篇)

数学教学中细节魅力 第1篇

在细节中彰显教师个人魅力

2008-08-11 05:16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教育家说:不善于捕捉学生细节的教育是缺乏技巧的教育;

笔者学舌:在细节中彰显个人魅力的教师才是高明的教师。

镜头回放:我校等级评估数学课堂上,孩子A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表述流畅,思路正确,老师对他说:“请坐下”,跟着孩子B(就在听课的笔者旁边)也回答这个问题,和A异曲同工,思路不同,但结果准确,老师对他说:“你坐下”。我见B蹙着眉头,很有点不高兴的坐下了。——老师的一字之差

日记摘抄:今天我太高兴了,我吃了老师的巧克力!课堂上,老师说谁能快速、准确的记住巧克力这个单词,就奖励谁一块巧克力,我最先举手并背下单词,老师真的给了我一块巧克力,我想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个单词chocolate。——老师的一份奖品

课外剪影:两个低年级的学生快步走向值日老师,其中有一个脸上还挂着泪珠,老师在孩子面前蹲下来,摸摸孩子的后脑勺,嘴里说着什么,孩子们不时点着头,挂泪珠的孩子脸上露出了笑容。——老师的动作

教师是“说者无意”,然而学生是“听者有心”,一句无意的用语、一个无心的表达却打破了学生内心的平衡,挫伤了学生可贵的自尊;一块小小的巧克力也许并不值什么,但让学生铭心难忘;具有亲和力的动作让产生矛盾的孩子破涕为笑,------三个老师的言行表现在孩子的眼中或者心中留下的印记肯定是不同的,特别是第一位老师因为一句话的细节处理不当而给那位孩子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与时俱进的教育发展趋势和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锤炼自己,打磨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技能来影响、雕琢、指导学生成了教师日益迫切思考的话题。笔者认为“成为你自己”这句镌刻在奥林匹斯山石上的名言,应该是每个教师执着的方向。因为实施素质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个性是创造的前提,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难以培出养创造性人才。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就必须关注教师个性的张扬。教师的个性会强有力地影响学生的智慧、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如博览诗书、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的孔子;忧国忧民、言词犀利、入木三分的鲁迅,还有魏书生、窦桂梅等其鲜明的教学个性,使他们的学生和我们领略到大师的风范。那么教师身上良好的素养,丰富的情感,豁达的胸怀,睿智与幽默等个性魅力如何展示才能激发学生的生命价值、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生活、课堂充满活力、充满阳光呢?

请在教育细节中彰显你的个人魅力吧!用你乐观、开朗、豁达、坦诚、幽默或沉稳、果断的性格,给学生以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愉悦感,给予学生潜移墨化的影响,以自身独特的魅

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

教育细节是指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短暂的行为表现。学生的一个眼神、一声叹息、一次大笑、一个提问、一道习题都是...教师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幽默也都是。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小事不小,我们应充分重视教育的细节作用。现今的社会家庭的状况越来越复杂化了,对学生的个人思想、性格发展影响越来越大,所以老师要真实地了解到学生的思想行为,必须对学生作全方位的了解,包括他的家庭生活、校外生活,尤其要关注学生生活、学习的细节,正像裴斯泰洛齐所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内心情绪的每种变化。”“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朱熹语),正是孔子注意了学生的细节,才能因材施教。

一次,一个语文老师跟一个家长反映她女儿最近上课思想老是不集中,想打探是什么原因。她谈到她女儿最近回家(走读生)也不想做她给儿子买的语文训练作业,说是因为语文老师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学生考好后组织他们野炊,所以她感到有点生闷气,对语文也不感兴趣了。听完家长的叙述,语文老师大为愧疚,对于给学生的诺言,一直是能兑现的兑现,不能兑现的总是找一些借口推搪了事。没想到这些被我们教师经常忽视的小事,竟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曾几何时,我们的管理都变成了“严禁--”,师生问候成了师候生问,课堂逐渐统一到“课件+合作+讨论+游戏”的模式,“棒杀”演变为“捧杀”,邯郸学步、亦步亦趋的思维定式吞噬着教师的灵性与活力,“专家的经验”拿来作为了我们躺在惰性的床上谈教育的借口,个人的魅力和细节的深邃不再。

其实,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老师,我们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都会在学生心里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但我们很少去注意这些小事细节,更不用说去注意由这些小事而造成的失误和伤害。所以我们应该感谢这位家长的提醒。

小事为小,细节为细,就因为它小、细才不至于引起我们太多的注意,但在这些小事、细节上的粗枝大叶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造成的伤害,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网上曾公布了学生眼中老师应该注意的细节。其中有几条是这样的:希望你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是一台教书机器;你不仅要会“讲”,还要会“听”──听我们的心声;不要大庭广众之下批评我,那样太伤我的自尊心;别老是板着脸,你的微笑更能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学会说“对不起”、“请”、“我错了”、“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想听我说真话,就别在听完后勃然大怒,那样只会让我对你关紧心扉。看了这些发自内心的呐喊,难道我们做教师的不能从中反思我们的言语和行为吗?

教育过程是一个知行统一、情意结合的过程 ,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有可能成为我们为之一振的教育细节:教师的一声问候,一个动作,一次表扬也有可能演绎精彩的教育。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它,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甚至可能带来一次转变学生人生的契机。因为教师的工作决定了教师言行的特殊性,因为“天地间再没有任何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生心理上各种微末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再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一切最细微的事物”。

人生活在社会上无疑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学生作为一个人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应多给予他们理解、体谅和支持,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性,发现其闪光点,引导他们热爱自己、热爱生活,人只要学会爱自己,才会积极生活。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在细节处理上下足工夫,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影响、转化、教育他。

对于教育过程中细节的处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精心打造教育细节,依赖于对文本、学生(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和综合学习过程)、环境的深入把握和对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珍视细节教育,是要让细节教育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有效触动学生心灵,让灵动的智慧的人文的光辉盈溢在课堂内外。这样,我们就在细节处见精神、显功夫,让我们的教育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教育细节是教育过程中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智慧地发掘细节、合理利用资源将彰显教育的魅力,体现教育的本真,在无声无痕的细节关注中让教育的智慧、教育的真爱为实现真正的教育而散发出迷人的光彩。细节无声,无痕,无语,教育却有慧,有情,有爱。教师唯有具备一颗慧心,拥有一片真情,付出一份真爱,才能发现一个个细节中蕴含的教育真谛,让教育演绎出迷人的精彩,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中去感受生命的灵动、生活的美好、学习的愉悦。

懂得了细节的分量,我们,为人师表的教师,还有什么理由不能给学生的敬礼回个礼,不能在孩子的面前蹲下身来,不能每天用真心的微笑去感化幼稚的心灵,不能和孩子一起打扫清洁卫生呢?

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树立这样的意识:没有个人魅力的教师不是一个优秀的教师;观察不到学生和细节的教育是目中无人的教育;不善于捕捉学生细节的教育是缺乏技巧的教育;记忆中不存储学生细节的教育是缺少真爱的教育。

让我们独行真知,关注细节,把个性魅力绽放于教育之中。

数学教学中细节魅力 第2篇

一、《细节决定成败》多次再版畅销的原因 《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出版以后,平均每个月加印一次,销量仅次于新华字典,很多机关、企业都把它作为管理者和员工的必读书籍之一。之所以这么畅销,我想他的畅销是有很深刻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的。

第一,细节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细节问题不仅是营销领域的事,而且是企业管理的问题,乃至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问题。甚至,细节在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性,要比其他领域显现得多。温家宝总理访问美国时讲到的“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胡提出的“群众利益无小事”,去年春节,温家宝总理竟然亲自为农民工追讨工资。

第二,我们做事往往是规划非常好,战略也非常诱人,计划也很到位,很严密,但再往下就做不下去,或者做不到位。不断犯规、不断修订、不断重来。很多事情就是叫的很响,做不下去。俗话说:“积少成多、由小到大”,这些道理人人都懂,但真正能做到凡事由细微入手的人可谓少之又少,因此成功的人少了,失败的人多了。目前社会上浮躁之风盛行,一个心理普遍存在在人们当中——不愿意做小事,做小事的人也不愿意把小事做细,也助长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啊。所以我们从国外引进的生产线,产品质量却达不到原装产品的质量水平。我们的每一种新产品一出现就有众多企业和众多的同类产品一哄而上,我们的重复建设屡禁不止,我们提倡了多少年的素质教育,但是就是一个随地吐痰的问题,也难以解决,可以说细节问题普遍存在,因此现在中央提得最多一句话,就是“求真务实”。

二、《细节决定成败》的主要观点 他的著名论断“天下大事,必作于细”:“1%的错误会带来100%的失败”;“战略:从细节中来,到细节中去”;“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中国人不缺勤劳智慧,最缺的是做好细节的精神”等至理名言,字字珠玑,发人深省。

1、简单不等于容易,把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

2、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从改变观念着手。

数学教学中细节魅力 第3篇

一、走进特级教师, 品味细节精彩

有人这样理解教学细节:“课堂教学细节犹如一颗颗珠子, 如果每一颗珠子打磨得晶莹剔透, 那必将是一串美丽无比的项链。”因此, 课堂魅力的有效提升, 需要我们关注教学细节。

课例 (一) 窦桂梅《秋天的怀念》——导课设计细节剖析

教学细节1:互文理解

介绍作者的同时也介绍作者的作品, 很自然地在把课外读物引入课堂的同时也把小课堂置于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之中, 这跟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是一脉相承的。她围绕作者史铁生来组织读物, 把一篇文章置于作者一组文章之中:《合欢树》《我与地坛》《有关庙的回忆》《病隙碎笔》等。互文理解, 教材外的几篇文章帮助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 由教材又引出作者的其他作品, 激发学生去读教材外的更多篇目, 窦老师找准了课内外结合的点, 巧妙地处理好了“走进文本”和“走出文本”的关系。

教学细节2:引导评价

窦老师的人文思想凸显在每一个细节中, 在学生发言时, 非常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间的评价喜欢挑刺, 窦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 既激励学生, 又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 让评价双方都有“面子”。更重要的是教师基于学生、高于学生的评价, 渗透了语文学法的指导。

教学细节3:读出韵味

“读出感情”是语文课堂经常听到的, 可什么才是“有感情”, 确实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读一段文字, 根据自己的理解, 带这种感情可以, 带那种感情也可以。“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 自然读出的味儿也就不同。”既要尊重别人, 又要读出个性理解。窦老师生动形象地演绎了“个性化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读出自己的体验, 这才是真正的“读出韵味”。

课例 (二) 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细节性评价

教学细节就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生为本”“面向每一个孩子”绝不仅仅是一种理念, 它更应该是一种实际行动, 在一个个不起眼的教学细节背后, 我们清楚地洞悉着为师者的教学理念。

在孙双金老师的课堂上, 我们常常能够听到或看到这样温情的“细节”:

在学生缺乏信心时——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说错了也不要紧。”“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谁来猜一猜, 猜对了表扬, 猜错了也表扬, 表扬你的勇气。”“孙老师最喜欢举手的同学, 举手的同学是最自信的同学。”……

在学生取得成功时——

“读得好, 好在声音响亮, 这是自信的表现。”“你有一双慧眼, 火眼金睛, 把藏在背后的东西也读出来了。”“写得精彩, 读得振奋, 孙老师听得也振奋。”……

在学生迷茫时——

“还有不同的吗?展示你的不同, 展示你的精彩。”“谁说你戴着和孙老师一样的眼镜, 我说你有一双慧眼, 你能把这句话读读吗?”“真好, 你们真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又找到了一处, 还有没有?再找出来就比较难了。你还能找到吗?一双双发现的眼睛, 靠的是会思考的大脑。”……

这对常被我们忽视或遗忘的“弱势群体”是非常大的呵护。这一切缘于老师敏锐的洞察, 缘于老师的“在乎”, 缘于老师的“博爱”, 缘于老师对学生充满期待的关注与激励, 得到这样的温存的学生其情感与态度必将是自由自信的。

教育专家的经验使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找到了捷径。顺着这条捷径, 老师们借鉴—运用—反思—总结—提炼—再实践……如此往复, 渐渐地, 老师们有了自己独具个性与特色的教学评价语言。如:

1.谢谢你, 你说得很正确, 很清楚。

2.虽然你说得不完整, 但我还是感谢你的勇气。

3.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了, 但是嘴里说不出, 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 然后请你再说一遍。

4.说得很好, 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 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5.大家自由读书的时候, 教室里书声琅琅, 大家专注的神情真让我感动。

……

二、走进常态课堂, 优化教学细节

关注教学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关注教学细节, 需要我们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反思“过去”的教学细节, 改造“惯常”的教学细节, 创造崭新的教学细节。而凭借日常的课堂教学, 在常态课下, 关注教学细节的预设与生成, 则可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成果。譬如下面课例对教学细节的处理, 可使课堂教学演绎出深层次的精彩。

细节一:

生:他把“大兴安岭这个‘岭’, 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中的“大不一样”读成“不大一样”了。

师:“大不一样”与“不大一样”有什么不同?

生:“大不一样”是根本就不一样, 差别很大, “不大一样”是比较接近, 差别不大。

师:是啊, 两个字前后颠倒一下顺序, 意思就大相径庭, 请同学以后读书要细心。

【评析】学生听朗读纠错环节并不新鲜, 关键是通过对比、辨析这个细节的处理, 知道两个字颠倒顺序意思截然不同, 从而让学生明白认真读书的重要性。

细节二:

(学生深情地朗读描写“岭”的段落)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想想刚才读的文字, 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了连绵起伏的群山, 一望无际碧绿碧绿的林海。

生:我看到了一棵参天古树, 树皮裂开了, 枝头长着许多小野果。

师:同学们对她看到的画面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沉默)

师:请大家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 再想想她刚才看到的画面, 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生:“多少条岭啊, 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 既看不完, 也看不厌。”在疾驰的火车上不可能看到一棵树。

师:就该这么读书, 想象也要有根据。 (示意刚才那个同学) 你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恍然大悟, 直点头)

【评析】上面两个环节就是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互相倾听。听出问题后, 教师并没有急于指出学生的发言错在何处, 而是引导学生读相应的语段后思考、辨别。教师有针对性地表扬, 也是暗示其他同学就应该这样读书。倾听习惯、读书习惯就在这不经意间养成, 可谓“导而弗牵”, 不着痕迹。

以上几个教学片段看似微小, 但都是课堂中生成的资源, 是细节, 教师非但没有因为它“小”而轻易放过, 反而把握住时机,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倾听、思辨中学会读书, 收到很“大”的效果。试想, 如果我们长期关注课堂中的这些细节, 并及时进行有效的引导、点拨, 何愁学生学习没有方法?何必感叹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

三、完善教学细节, 展示课堂魅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 细节可以体现一位教师的实力和功力, 还可以体现一位教师的魅力。新课程教学改革, 最终是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上实践和体现的。对教师来说, 要做到能够比较好地掌握教学细节, 就需要加强对教学细节的探究、反思与不断的完善。一个关注教学细节的教师是能够和学生平等对话的, 是能够真正建立课堂民主的。同时, 关注细节, 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 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成功, 也是有利于教师自我成长的途径。

教育是由细节组成的, 教学细节最能体现一位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习惯。对于教学细节的思考与完善, 是衡量一位教师专业素养底蕴是否深厚的标志。特级教师的课, 之所以会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不仅在于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 而且在于精心打造之后自然流露出的细节之美。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关注常态课的细节设计与巧妙处理, 从细节做起, 不断积淀, 方能成就将来公开课的精彩。

数学教学中细节魅力 第4篇

镜头一:聚焦教师的体态

教师体态包括眼神、表情、姿势、动作和距离等非语言行为,它在以语言文字为主的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能起到感染、传递、调控、激励等作用。往往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使某个学生或者整个班集体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形成某种心理状态,因而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的体态是教师品格修养、学识水平、风度气质的外在综合表现,每时每刻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于漪、魏书生、钱梦龙等都是教师楷模,他们的体态亲切自然,极富吸引力,脸上总是带着和蔼的微笑,眼中总是饱含激励的目光,他们用自己的体态语言无声地向学生传递着师爱,使学生如沐春风,心旷神怡,因而课堂气氛总是那么愉悦和谐,学生对他们的课总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镜头二:聚焦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创新课堂结构,以文生情,从课文中挖掘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使学生自觉投入到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跃起来,学生的情感体验才会最大限度地被调动起来。同时,教师还要把“同步”教学变为“异步”教学,构建梯状的教学结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学有所得。如《黄河颂》这篇课文对不了解历史的学生来说,歌词是多么“无聊”。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笔者将整堂课设计为朗诵与歌唱两个环节。下课时,学生感慨地说:“老师,当我们唱起这首歌时,真为黄河、为祖国感到骄傲。”这样的感慨使笔者意识到学生们爱上这样的课,爱听这样的语文课。

教师还可以创新练习平台,以练导情,阅读练习往住能在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或学习课文之前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如学完《出师表》后,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笔者要求学生写片断文;学完小说单元后,笔者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写法,进行人物特征的描写练习;再如学完朱自清的《春》后,笔者要求学生背诵有关描写“春”的诗词;在学《雨说》前,笔者要求学生收集描写“雨”的诗词和美文;在教学《安塞腰鼓》时,笔者先对其中的美句进行品味、赏析,再要求学生进行仿写。这样的阅读练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总是带着好奇心来参与教学,情感也在一次次的练笔中得到升华。

镜头三:聚焦学生的变化

教师要敏锐抓住学生的变化,才能及时进行评价或处理。如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位学生有抄袭现象,于是和蔼地跟他说:“这篇文章写得多好啊!真想不到你的写作水平进步得这么快,看来你一定下了不少工夫吧!我小时候就不懂这个道理,写作文时光想着抄别人的,结果考试题目一变,我就不会写了。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抄别人的作文了,而是学习别人的写法,自己独立仿写,这样作文水平就慢慢提高了。你也是这样做的吗?”听到这里,这位学生惭愧地低下了头,小声说:“老师,我错了,我拿回去重写好吗?”之后,这位学生主动重写了作文,并从此坚持独立写作,作文水平果然有了明显的提高。

镜头四:聚焦教师的个性板书

板书是进行直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进行教学小结的提纲,是学生复习的依据,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教学的重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笔者要求学生用一个字概括全文大意。学生认为是“骗”字,笔者又在“骗”字前后各加上了一条横线,即“__骗__”,并要求学生再阅读一遍课文,理清线索。学生阅读后,很快得出了答案:“骗子骗皇帝,骗子骗大臣,大臣骗皇帝……大臣骗自己,皇帝骗自己……”如果不是笔者设计了“__骗__”这个有创意的板书,学生很难快速地理清线索并加以概括。

掩卷沉思,细节虽小,却不容忽视,值得教师认真研究;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细节虽小,却能闪耀出生命智慧的光环;细节虽小,却是“生命”的智慧创造……欣赏细节、关注细节,才能使语文课堂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数学教学中细节魅力 第5篇

王羲之在书法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究其因,除了他过人的天资之外,最重要的恐怕就是他的勤学苦练了。据传,他年轻的时候坚持每天练习书法,写完字就到一个池子里洗笔,久而久之,竟把整个池水都洗黑了,成了著名的“墨池”。细节决定成败。洗笔能把一池水全部洗黑,这一小小的细节充分体现出王羲之练字之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勤学苦练,最终造就了“书圣”的美名。他的儿子王献之从小耳濡目染,跟着勤学苦练,后来也成了有名的书法家。父子两人被书法界并称为“二王”,彪炳千秋。

与王羲之相比,我自叹弗如。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练习书法,书法老师很喜欢我,并且最看好我。那时我对书法有很浓厚的兴趣,在书法班里表现得最认真,进步也最快。字练到一定火候的时候,老师鼓励我去考书法四级,我轻轻松松通过了。初步的成功让我产生出自大,三年级我停止了练习,等我再次拿起毛笔的时候,手就不大听使唤了。一年后我重新开始练习,并且下决心一直练下去。时光飞逝,转眼三年过去,我的书法又有了长足进步。老师见我写得好,便让我去考七级。考前我突击了一段日子,每天都写七八张,最终我以良好的等次顺利通过了七级考试。进入初二,学业开始忙起来,我又找理由不练书法了,现在几个星期都不动毛笔,字写得大不如前。妈妈对我说:“你的字不如以前写得好看了。”我无语。

数学教学中细节魅力 第6篇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20xx年1月16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升空80秒后发生爆炸,飞机上的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全世界一片震惊。事后的调查结果表明,造成这一灾难的凶手竟是一块脱落的泡沫。可见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细节甚至可以将全局毁于一旦。

吕元膺任东都留守时,有位处士常陪他下棋,有一次,两人正对局,突然来了公文,吕元膺只好离开棋盘到公案前去批阅公文,在这个时候,这位棋友悄悄地挪动了一颗棋子,最终战胜了吕元膺。吕元膺看出了他挪动了棋子,在第二天时,便辞退了那位棋友。原因在于,那位棋友挪动了一颗棋子。仅仅是一个小动作,却反映出了一个人的品德。从这个细节中,就可以看出这位棋友的不诚信。

细节是平凡的、具体的、零散的,像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细节很小,所以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但有时细节起着不可估量的作业,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种种事情表明,一个人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关注细节,从简单之处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忽视细节,却可能导致失败。成功与失败之间的距离,往往就在这些生活习惯及不经意流露的细节之中。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也对此深有感触,一道数学题目,忽视了一个字眼,就会阻碍一道题的解答,或者导致一道题的错误。这也慢慢地培养了我对于解题时的细心,不忽视每一个字眼。我们在学习中,缺乏的不是聪明智慧,也不是勤奋好学,而是最好每一个细节的精神。人与人间的距离,就在于能否将小事做细,细事最精。

数学教学中细节魅力 第7篇

若能带着”放大镜”生活,将每个细节做得尽善尽美,则获取成功如同瓮中捉鳖一般,唾手可得;诸葛卧龙夜观星象,晓天气之变化,以风向这个曹操忽略的细节作为武器,终借东风火烧赤壁;福特因面试时捡起地上的废纸而遭录用,最终开创了自己的汽车王国;有一条商业街,瓷砖本是笔直地铺在路上,但一间商铺的老板则执意要将瓷砖倾斜着向自己的商铺方向铺,有人会因为随着瓷砖走而选择进入该商铺选购,一时之间顾客如潮;牛顿被苹果砸中后留意到其中的细节,成为了万有引力的开山鼻祖……这些例子无不生动形象地诠释着细节的重要性,所有注意细节的人心思都慎密异常,他们对于事物抽丝剥茧的认识往往能让他们赢在细节的把握上,这大概就是牛顿能发现万有引力,诸葛亮能决胜千里的原因吧!或许他们并不比常人聪颖,但对细节的把握无疑为他们开凿了一条更接近缪斯女神的捷径。

也许注意细节并非必定能大放异彩,但若忽视细节,那么成功则必定像镜花水月般,可望而不可及了。

历史的长河中从来不乏这样的例子,他们本有傲视群雄的实力,却因不注重细节而跌下神坛:拿破仑率军远征俄国,却忽略了衣服上的纽扣是锡制的这一细节,在俄国寒冷的气候中锡全部变成了粉末,数十万大军如同敞胸露怀一般,最终折戟回国;一座世界级大桥,一日轰然坍塌,最后调查处的结果竟是由于螺丝钉松了,令人不禁瞠目结舌;一位国产汽车公司高管,在接待外商时一次关车门过于用力,让外商认为是对本公司生产车辆安全没有信心,合作因而告吹;马稷不注意山势的细节,只一味按兵书执意临高而驻,反被老谋深算的司马仲达断其粮草,终至”失街亭,斩马稷”的悲剧……也许这些人的失败,并不是由于自身实力上的缺陷,而是由于他们把生活中重要的细节忽略,最终他们的”千里之堤”哗然倒下也在情理之中了罢!

关注教学细节彰显课堂魅力 第8篇

一、在处理教材时关注教学细节

细节的设计缘于对教材、对学生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缘于对种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

举隅:“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片段

师:摆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 摆2个、3个请填写表格并交流。

师:表中a4的a表示什么?a4表示什么?

生:a表示正方形的个数, a4表示摆a个正方形所需要小棒的根数。

师:这里的a可以表示哪些数?

生:可以是1、2、3

生:a表示除零外的自然数。

师:还可以是其他数吗?

生:不可以。

师:如果用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 用S表示正方形的面积, 用C表示正方形的周长, 你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吗?

生:C=4a, S=aa

师:这里的a可以表示哪些数?

生:可以是自然数, 也可以是小数、分数。

师:同样是a, 为什么表示的数却不一样呢?

生:上题中的a表示的是正方形的个数, 下题中的a表示的是正方形的边长。

师:对!用字母表示数, 要根据特定的情境来判断, 在不同的情境中, 它所表示的数的范围也是不一样的, 有时它表示特定的数, 有时则表示某一范围的数。

回味:对于这一内容, 我在处理教材时作了这样的细节设计, 将摆三角形改成摆正方形, 这样就与后面的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统一起来, 便于学生比较。同样是字母a, 在例1中它只能表示自然数, 而在例3中不仅能表示自然数, 还能表示小数。学生通过比较, 知道字母在一定的情境中表示的数是有一定范围的。在教学中, 这样的例子不少, 我想这一切缘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 如果教师在预设中设计好这样的一个个细节, 课堂教学就可以预约精彩。

二、在选择材料时关注教学细节

数学学习材料是数学教学的基石, 它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师要善于精选具有现实性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 让学生通过充分的学习材料, 达到数学内容吸收的最大化。

举隅:“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片段

师: (投影出示 (1) 号、 (2) 号图形, (1) 号红色图形是长9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2) 号黄色图形是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 这两个图形, 谁的面积大呢?请同学们拿出 (1) 号和 (2) 号图形比一比看。

生:我通过观察发现红色长方形的面积大, 黄色正方形面积小。 (教师板书:观察)

生:我把两张纸片重叠, 红色的纸片多出来一些, 所以, 红色的图形面积大。 (板书:重叠)

师:刚才的两个图形, 我们通过观察和重叠, 很容易地比较出了它们的大小。 (出示 (3) 号和 (4) 号图形, 红色图形是长8厘米, 宽6厘米的长方形, 白色图形是边长7厘米的正方形) 这两个图形呢?

生:红色图形的面积大。

生:白色图形的面积大。

生: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

师:到底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看来用眼睛观察是很难确定的。下面我们分成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你们可以选用老师提供的材料, 也可以用自己身边的材料。

学生在小组里学习后交流。

生:我是先把红色图形和白色图形重叠在一起, 发现红色图形露出一些, 白色的也露出一些, 把露出来的裁下来再重叠, 从而看出白色图形的面积比较大。

师:把两个图重叠后能一下子比较出大小吗?中间还要做什么?

生:还要裁剪后再重叠。

师:如果这两个图形各是一幅画, 你觉得用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这种方法不好。这样就破坏了画的完整性。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是先把两张绿色纸片放在红色图形上面, 发现正好铺满, 再把这两张绿纸片放在白色图形上面, 发现未铺满白色图形, 所以我觉得白色图形的面积大。

师:他借助了什么工具?

生:纸片。 (板书:用纸片量)

生:我是用直尺量的。量得红色图形的周长是28厘米, 白色图形的周长也是28厘米。所以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

师:他比较的是什么?

生:周长。

师:他认为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 面积就一定相等。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我先把这张方格纸放在白色图形上面, 横着数有7格, 竖着数也有7格, 共49格;再把方格纸放在红色图形上, 横着数有8格, 竖着数有6格, 共48格。所以红色图形的面积小。

师:他采用了什么方法?

生:数方格的方法。 (板书:数方格)

师:采用哪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回味:探究比较长方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富有结构性的材料, 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图画各1幅 (周长相等) 、透明方格纸等, 这样不但便于学生比较思考, 而且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在探讨中交流了不同的方法, 从而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 并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了解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三、在情境导入时关注细节设计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 是从精彩的导语开始的。导语在课堂中所占的比例虽小, 但在课堂气氛的酝酿与内容结构的调节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段精彩的导语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注意, 从而让他们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举隅:“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是哪所小学的学生?

生:我们是凤鸣小学的学生。 (板书:凤鸣小学)

师:想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

生:想!

师:我叫姜家凤。 (板书:姜家凤) 我觉得我和你们很有缘。知道我为什么这样说吗?

生:因为老师的名字和我们学校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凤”字。

师:黑板上一共有几个不同的字?

生:6个。

师:怎么是6个, 而不是7个?

生:因为有一个“凤”字是重复的。

师:对!像这样的重叠生活中有很多, 今天让我们走进“数学广角”, 共同探讨重叠问题。

当教学完重叠问题后, 我提出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把校名和老师的姓名表示出来的要求时, 学生都能用集合圈表示出来。

回味:教师的姓名和学生所在学校的名称联系起来, 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 这一合情合理的细节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年龄特征, 而且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学生的思想一下子活跃起来, 以饱满的情绪进入新课的学习。

四、在探究过程中关注教学细节

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粗线条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就可以了, 教学中必须体现教师在关键处、细微处的指导和点拨, 以引领学生的学习和思维不断向纵深发展, 体现细节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那份精彩。

举隅:“圆的认识”教学片段

师:你能借助身边的材料画一个圆吗? (学生画圆。) 你是用什么画的?

生:我是借助硬币画的圆。

生:我是用光盘画的。

生:我是用圆规画的。

师:用实物画的圆与用圆规画的圆有什么不同?

生:用实物画的圆, 它的大小与实物一样, 是固定的, 而用圆规画圆可大可小。

(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用圆规画圆。)

师:刚才这位同学在画圆时, 发生了一点意外, 谁看到了?

生:针尖移动了一下。

生:他画圆时, 圆规的两脚间的距离变小了, 就画不圆, 所以他又擦掉重新画。

师:你们知道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生:

回味:从上面的教学细节中, 不难看出学生在用圆规画“圆”中已经知道画圆时针尖对准圆心, 固定两脚间的距离。关键是画的过程中由于针尖移动使两脚间的距离发生变化, 使画圆发生意外。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主动地提出问题, 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 就成为本节课细节设计的切入点。正是由于教师抓住了“在画的过程中针尖移动距离变化”这一细节设计教学, 才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五、在练习设计时关注教学细节

练习可以使学生的神经系统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 以便顺利地完成教学活动。因此, 在练习设计时关注教学细节, 能更好地发挥练习的巩固与延伸功能、交流与反馈功能。

举隅:“认识分数”教学片段

在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时, 我将教材中练习题 (如下图) 的等分线作了隐藏处理, 先出示第一条, 告诉学生把一张纸条全部涂色, 可以用数“1”来表示, 再出示第二条。

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 现在涂色部分是几分之一?

师:教师继续出示第三张纸条, 现在请同学们估计一下涂色部分是几分之一?

师:你是怎么估计的, 有没有什么窍门?

师:借助观察和比较进行估计, 这是多好的思考策略呀!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涂色部分和对应的数, 你有什么发现?

生:平均分的份数越多, 涂色的一份也就越小。 (学生唧唧喳喳, 思维异常活跃。)

回味:通过这样一个练习, 学生不仅巩固了对分数的意义的认识, 而且很直观地让学生进行了分数大小的比较,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分数意义的应用, 可谓一举多得。这是一个充满灵性的课堂, 从预设教案到动态生成, 从学生估计意识的培养, 到数学思维的综合训练, 再到极限思想的有机渗透, 朴素的内容承载着丰厚的数学内涵, 一切精彩缘于对细节的关注。

六、在课堂评价时关注教学细节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过程, 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实践、体会、吸收所学内容;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暴露他们的思想, 抒发他们的情感,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更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延续学生的学习热情, 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举隅:“可能性”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 你们抽过奖吗?结合我们今天的摸球活动, 想想抽奖时为什么有些同学抽到奖, 有些同学没抽到过?

生:因为奖券中一部分有奖, 一部分没有奖。抽的时候可能抽到, 也可能抽不到。

生:没有奖的奖券多, 有奖的奖券少。

生:应该是有奖的奖券多, 没有奖的奖券少。

生:那样的话亏本了。

生:有奖的奖券多一点, 可以把一些假冒伪劣产品拿来奖, 这样肯定能赚。

师:这样符合诚信经商的风尚吗?如果你是那个花钱买奖券的人, 得到了伪劣产品, 心里会怎样想?

生:这样不好。我错了。

回味: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 信息源多, 信息量大, 学生年龄小, 爱模仿, 辨别是非能力弱, 特别需要教师的引导。课堂上当学生出现投机取巧敷衍应付的言行时, 教师并没有无动于衷, 而是把握这一教育契机, 给予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教师不只是教给了学生知识, 培养了学生能力, 更让学生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

关注教学细节 彰显课堂魅力 第9篇

一、在处理教材时关注教学细节

细节的设计缘于对教材、对学生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种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

举隅:“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片段

师:摆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摆2个、3个……请填写表格并交流。

师:表中a×4的a表示什么?a×4表示什么?

生:a表示正方形的个数,a×4表示摆a个正方形所需要小棒的根数。

师:这里的a可要以表示哪些数?

生:可以是1、2、3……

生:a表示除零外的自然数。

师:还可以是其他数吗?

生:不可以。

师:如果用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用S表示正方形的面积,用C表示正方形的周长,你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吗?

生:C=4×a,S=a×a

师:这里的a可以表示哪些数?

生:可以是自然数,也可以是小数、分数。

师:同样是a,为什么表示的数却不一样呢?

生:上题中的a表示的是正方形的个数,下题中的a表示的是正方形的边长。

师:对!用字母表示数,要根据特定的情境来判断,在不同的情境中,它所表示的数的范围也是不一样的,有时它表示特定的数,有时则表示某一范围的数。

回味:对于这一内容,我在处理教材时作了这样的细节设计,将摆三角形改成摆正方形,这样就与后面的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统一起来,便于学生比较。同样是字母a,在例1中它只能表示自然数,而在例3中不仅能表示自然数,还能表示小数。学生通过比较,知道字母在一定的情境中表示的数是有一定范围的。在教学中,这样的例子不少,我想这一切缘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如果教师在预设中设计好这样的一个个细节,课堂教学就可以预约精彩。

二、在选择材料时关注教学细节

数学学习材料是数学教学的基石,它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师要善于精选具有现实性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充分学习材料,达到数学内容吸收的最大化。

举隅:“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片段

师:(投影出示①号、②号图形,①号红色图形是长9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②号黄色图形是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呢?请同学们拿出①号和②号图形比一比看。

生:我通过观察发现红色长方形的面积大,黄色正方形面积小。(教师板书:观察)

生:我把两张纸片重叠,红色的纸片多出来一些,所以,红色的图形面积大。(板书:重叠)

师:刚才的两个图形,我们通过观察和重叠,很容易地比较出了它们的大小。(出示③号和④号图形,红色图形是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白色图形是边长7厘米的正方形)这两个图形呢?

生:红色图形的面积大。

生:白色图形的面积大。

生: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

师:到底哪个图形的面积大,看来用眼睛观察是很难确定的。下面我们分成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你们可以选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也可以用自己身边的材料。

学生在小组里学习后交流。

生:我是先把红色图形和白色图形重叠在一起,发现红色图形露出一些,白色的也露出一些,把露出来的裁下来再重叠,从而看出白色图形的面积比较大。

师:把两个图重叠后能一下子比较出大小吗?中间还要做什么?

生:还要裁剪后再重叠。

师:如果这两个图形各是一幅画,你觉得用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这种方法不好。这样就破坏了画的完整性。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是先把两张绿色纸片放在红色图形上面,发现正好铺满,再把这两张绿纸片放在白色图形上面,发现未铺满白色图形,所以我觉得白色图形的面积大。

师:他借助了什么工具?

生:纸片。(板书:用纸片量)

生:我是用直尺量的。量得红色图形的周长是28厘米,白色图形的周长也是28厘米。所以两上图形的面积一样大。

师:他比较的是什么?

生:周长。

师:他认为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就一定相等。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我先把这张方格纸放在白色图形上面,横着数有7格,竖着数也有7格,共49格;再把方格纸放在红色图形上,横着数有8楼,竖着数有6格,共48楼。所以红色图形的面积小。

师:他采用了什么方法?

生:数方格的方法。(板书:数方格)

师:采用哪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回味:探究比较长方形面积大小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富有结构性的材料,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图画各1幅(周长相等)、透明方格纸等,这样不但便于学生比较思考,而且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在探讨中交流了不同的方法,从而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并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了解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三、在情境导入时关注细节设计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是从精彩的导语开始的。导语在课堂中所占的比例虽小,但在课堂气氛的酝酿与内容结构的调节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段精彩的导语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从而让他们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举隅:“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是哪所小学的学生?

生:我们是凤鸣小学的学生。(板书:凤鸣小学)

师:想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

生:想!

师:我叫姜家凤。(板书:姜家凤)我觉得我和你们很有缘。知道我为什么这样说吗?

生:因为老师的名字和我们学校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凤”字。

师:黑板上一共有几个不同的字?

生:6个。

师:怎么是6个,而不是7个?

生:因为有一个“凤”字是重复的。

师:对!像这样的重叠生活中有很多,今天让我们走进“数学广角”,共同探讨重叠问题。

当教学完重叠问题后,我提出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校名和老师的姓名表示出来的要求时,学生都能用集合圈表示出来。

回味:教师的姓名和学生所在学校的名称联系起来,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这一合情合理的细节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年龄特征,而且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思想一下子活跃起来,以饱满的情绪进入新课的学习。

四、在探究过程中关注教学细节

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初线条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就可以了,教学中必须体现教师在关键处、细微处的指导和点拨,以引领学生的学习和思维不断向纵深发展,体现细节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那份精彩。

举隅:“圆的认识”教学片段

师:你能借助身边的材料画一个圆吗?(学生画圆。)你是用什么画的?

生:我是借助硬币画的圆。

生:我是用光盘画的。

生:我是用圆规画的。

师:用实物画的圆与用圆规画的圆有什么不同?

生:用实物画的圆,它的大小与实物一样,是固定的,而用圆规画圆可大可小。

(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用圆规画圆。)

师:刚才这位同学在画圆时,发生了一点意外,谁看到了?

生:针尖移动了一下。

生:他画圆时,圆规的两脚间的距离变小了,就画不圆,所以他又擦掉重新画。

师:你们知道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生:……

回味:从上面的教学细节中,不难看出学生在用圆规画“圆”中已经知道画圆时针尖对准圆心,固定两脚间的距离。关键是画的过程中由于针尖移动使两脚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使画圆发生意外。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就成为本节课细节设计的切入点。正是由于教师抓住了“在画的过程中针尖移动距离变化”这一细节设计教学,才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五、在练习设计时关注教学细节

练习可以使学生的神经系统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完成教学活动。因此,在练习设计时关注教学细节,能更好地发挥练习的巩固与延伸功能、交流与反馈功能。

举隅:“认识分数”教学片段

在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时,我将教材中练习题(如下图)的等分线作了隐藏处理,先出示第一条,告诉学生把一张纸条全部涂色,可以用数“1”来表示,再出示第二条。

相关文章
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

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

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精选6篇)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 第1篇201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

3
2025-09-19
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

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

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精选12篇)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 第1篇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高举有中...

1
2025-09-19
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

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

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精选11篇)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 第1篇2014年大方县“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之安全知识竞...

2
2025-09-19
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

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

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精选15篇)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 第1篇2010年丰都中心小学疾病和传染性疾病防控工 作 总 结传染病防治...

1
2025-09-19
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

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

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精选5篇)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 第1篇2016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退伍军人简历自我评价(一)】入伍十八...

1
2025-09-19
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

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

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精选4篇)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 第1篇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2020年总结(一)保安队长职责一、实行...

2
2025-09-19
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

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

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精选10篇)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 第1篇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11、怀揣崭新希望,穿过泥泞沟坎,义无反顾奔向...

1
2025-09-19
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

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

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精选12篇)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 第1篇2022-2023学第二学期小学教师个人课...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