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ssd1模拟试卷详解版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ssd1模拟试卷详解版(精选10篇)

ssd1模拟试卷详解版 第1篇

一、根据音节写汉字。(6分)

pingzhànglínxúnniàngmìhuìjítuǒtiēwèijiè

()()()()()()

qiánkūnfénshāokāngkǎimíbǔkuíwú

()()()()()

二、同音字填空。“ji”(6分)

()贯、贫()、()念、()然、奇()、()使

()静、供()、()苦、()祥、()背、()至

三、形近字组词。4分

邀()眠()蜷()誊()蔼()

遨()岷()倦()誉()竭()

檐()钮()馋()

瞻()扭()搀()

四、用给出的字组词并填空。5分。

“开”______伟业、______活动、______道路、______产品、______荒地

“改”______体制、______品种、______生活、______罪犯、______计划

五、判断下列句子是否完整,完整的打“√”,不完整的打“×”3分

A只有一个地球。()B我的战友邱少云。()C螳螂捕蝉。()D海洋是多么广阔。()E桂林山水甲天下。()F狱中联欢。()

六、修改病句(使用修改符号修改)。5分

1、剧场里响起了要他们再一次表演的要求。

2、经过教师的指导,使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3、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党的优良传统。

4、麦子已经成熟,真是丰收在望。

5欢迎会上,同学们唱起了动听的歌和欢乐的舞。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A、女少先队员李红手里拿着刚刚采来的野花,跑进了校门。(缩成最简)

B、这件事他非做好不可。(改为反问句)

C、蚁穴可以毁坏河堤。(改为被字句)

D、老师对我说:“你先回去吧,我把剩下的作业处理完后就走。”(改成不用引号的句子)

E、海洋里的鱼非常多。(用上夸张的修辞手法)

F、写一句话,用上“由于”和“只好”。

八、补充完整。5.5分

○1每一食,___________________;每一衣,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一个人遇事之后,闷闷不乐,愁眉苦脸时,你会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名言来劝诫他。1分 ○3补充诗句。____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遥望洞庭山水翠,______________。粉骨碎身全不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不要人夸好颜色,________________

○4名言:________________,从无字句处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甘面壁读十年书。

九、理解课文内容并填空。13分

○1《桂林山水》一文中与“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这一句采用了______的手法。把桂林的山比作________、_______。句中“啊”字读______(a、na、ya、nga、ra)2分

○3《石灰吟》的作者是_______,这是一首______诗,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

○4也是,一盘沙果__________,一盘荔枝__________,对比过于_______。○5《一夜的工作》一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睛之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长征》是_______(谁)在1935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时写的一首____言_____诗,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以前所学课文《》的内容相对应;诗句__________________与课文《》的内容相对应。4分

十、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一句作者没有说出的话。3分

十一、用简笔画分别画出“云横秦岭”的景象和大兴安岭的“岭”的特点。

2分

十二、阅读

两种贫穷

这是两个人看到的。

一个人看到:在一个美丽的乡村,一天来了一个乞丐,这个乞丐看上去只有30来岁,长得很结实。乞丐每天端着一个破碗到村民家中讨饭,他的要求不高,无论是稀饭还是馒头他从不嫌弃。

日子稍稍长了,便有人看中他的身材和力气,想让他去帮着打打零工,并许之若干工钱。岂料此等好事,该乞丐一口回绝,说:“给人打工挣点钱多苦,远不如讨饭来得省力省心。”

另一个人看到:每天傍晚,某居民新村都会有一个老人到垃圾箱里捡垃圾。老人是个驼背,这使得他原本就矮小的身材愈发显得矮小。老人每次从垃圾箱里捡垃圾都仿佛是在进行一场战争。为了捡到垃圾,他必须将脸紧紧地靠在垃圾箱的口子上,否则他的手就够不着里面的“宝贝”,而那个口子正是整个垃圾箱最脏的地方。

老人每次拾完垃圾都像打了一场胜仗,他完全不会顾及别人脸上的那种鄙夷。看着那些可以换钱的“战利品”,走在新村的小路上,他总是显得格外高兴。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健壮()轻视()讨嫌()拒绝()

2、乞丐和老人都生活贫穷,但他们对待贫穷的态度、方式不一样,你喜欢哪一位,为什么?3分

3、“给人打工挣点钱多苦,远不如讨饭来得省力省心。”这句话是谁说的,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说明了什么?3分

4、“老人每次拾完垃圾都像打了一场胜仗”,为什么要把拾垃圾比喻成打仗?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4分

十三、习作。30分

题目:想起来就_______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提示:横线上可以填“开心”、“难过”、“气愤”、“害怕”、“好笑”......

ssd1模拟试卷详解版 第2篇

第1——5大项的字词句共占40分,阅读、作文各占30分,足以凸显命题者的意志——得“阅读”得“作文”者,方能得“天下”。只有高度重视“阅读”与“作文”的语文教学才是健康的,才是符合语文课程特质的,才是有益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那种将大量的教学时间花费在基础知识的机械训练上的语文教学,必将被淘汰,就连他们一向颇有资本的“考试”也占不了先机。

试卷是导向。这样的语文试卷必然会敦促所有的语文教师思考:我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去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该如何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

有了这样的方向指引,教师和学生都能从繁琐的机械训练中解放出来,大量阅读积累,大量进行言语实践。学生就能有时间去读更多的书,思考更多的问题,写出更多的富有个性化的习作。

二、设置:“语文味”“人文味”中彰显课程魅力

文学常识——紧扣书本,难易适中,分值适度,关注应知应会的名著大家。所选的知识点,全部源于书本中的关键点,“巴金、夏洛蒂、笛福、雨果”,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个巨匠,孩子们是应该用心记住的,记住了他们的名字,记住了他们的作品,就会如饥似渴地去阅读。这样的文学常识,应该在语文教学占有一席之地。倘若,我们来考察“巴金的原名叫什么?夏洛蒂是哪个国家的人?”之类的问题,就显得偏了,小学语文不能有这样的命题。

阅读短文——学生阅读《积攒温暖》的过程,就是精神接受净化的过程,就是灵魂获得升华的过程,更是生命得到滋养的过程。再看看具体的题目设置,既有对原文信息的摄取、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也有据“厚”读“薄”的概括、结合凝练语句的思考、沉浸心灵的感悟。语文味、人文味融为一体,这是语文命题的应有之义。

三、亮点:“实践性”“开放性”中尽显课程活力

按要求写句子——同样是“用比喻或拟人的手法写句子”,命题时,直接这样表述是一种方式,而通过课文中的规范精妙的例句加以引领,并给予极具开放性的表达情境,艺术地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这不是呆板地写句子,而是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激活生活经验积累,充分运用规范、技法加以表达。这是基于实践层面的迁移运用,这是立于语用层面的开放表达。

命题作文——《过节》《校园的“名人”》,走出常规的命题思路,不再唯主题化、高调化,两个题目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且链接到具体的“象”中,目标更集中,形象更明晰,易于唤醒学生的生活,易于表达,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

尤其是《校园的“名人”》这个题目,定位在校园,聚焦于“名人”,从学生所写的习作来看,有写运动健将的,有写学习成绩优异的,有写“感动琅小”人物的,有写老师的,有写“主持人”的,也有人见人烦的“调皮蛋”,更有写“每到午餐时,窜至别班化缘讨饭”的,不管写什么,都有具体的画面,生动的镜头,真挚的情感,看来,孩子们是真的感受到“名人”二字上的引号的精妙之处了。正是这样开放的命题,进一步拓宽了习作思路,丰富了习作素材,激活了表达欲求,“情动而辞发”,一篇篇生活韵味浓郁的个性之作、灵动之作应运而生。

建议:阅读短文第一篇的“判断”分值过大,第二篇的总分值适度,但后两个题目稍大。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与详解

【态度较端正】

卷面书写较为整洁,全年级只有8名同学有漏题现象,说明学生能高度重视此次考试,态度是端正的,过程是积极的,效果是明显的。

【基础较扎实】

平时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较好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积累和运用,从卷面的前五项来看,得分率都较高。

【阅读部分不足】

1)审题不清

不能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去答题,如第二篇阅读中的第三小题,就有一些同学只注意概括,而忽视了题目中的要求“不超过15个字”。

2)整体把握能力弱

如“你觉得年轻女孩是个怎样的女孩?,有些学生认为是“可怜”,也有些认为是“聪明”,应该从整体上把握,不能局限于某一节点,不能抓片言只语,要从文章的整体把握人物的形象,诸如“善良、懂得感恩”之类的理解才是准确的。

【习作部分不足】

1)选材不当,生搬硬套。

2)平铺直叙,重点平淡。(如写“《过节》”,没有将最精彩的部分写具体,只是告诉别人有哪些节日,而没有表达出如何兴致盎然地“过”节。)

3)追求字数,缺少真情。4)语言平乏,难以出彩。

教师自我教学行为的评价与详解

一、日常教学:与“非语文”说“不”

课堂教学——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从语文课程的本质特性出发,确定教学内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努力做到“多读多写”、“教语文的东西”、“种语文的田”,坚决与“非语文”的教学现象说“不”。

作业设置——1)除了书本上的已有习题,年级组研究统一选做《补充习题》上的部分题目,重点选择语言积累、语言运用之类的题目;2)根据文本内容,选择精当的言语训练点,创设具体的运用情境,强化学生言语实践。如《我们爱你啊,中国》《安塞腰鼓》《姥姥的剪纸》等课文中的规范而凝练的语段,都是引导学生迁移运用的凭借;3)加大平时练笔的机会,调整大作的不当范围,突出周记的生活性、情趣性、自由性。

二、单元测验:坚持“阅读”“习作”双翼齐飞

不购买任何额外的练习题。

单元测验,备课组集体研究,一人执笔,坚持做到“人人参与的原创”、“基础题来自书本”、“考察语文的东西”、“突出阅读与作文”、“阅读考两篇”、“作文通生活”。

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第6版 第3篇

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 (FDS) 以及Smokeview (SMV) 分别是用于低速、热能驱动的大涡模拟 (LES) 的计算和可视化软件。FDS第6版将在湍流模型、墙模型以及标量输运方案等几方面作出更新。首先, 第6版开发了两个处理复合几何的新方法, 打破了当前步进方法的局限。其次, 第6版引入了内嵌式 (或嵌套) 网格策略, 使用交错的网格框架, 并在每个网格块采用快速直接的泊松求解程序。同时, 第6版还开发了三个质量评估方案。

《中国专利法详解(缩编版)》 第4篇

尹新天(新浪微博名:尹新天),曾任国家知识产权局条约法规司司长、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2010年3月从国家知识产权局退休,现任北京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高级顾问。曾负责组织起草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第二次和第三次修改《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的修订草案送审稿,并自始至终参加了两次修改工作的全过程;率团参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法常设委员会(SCP)制定《实体专利法条约》(SPLT)及《专利合作条约》(PCT)改革工作组的各次会议并多次担任会议副主席。

作者:尹新天

出版:知识产权出版社

书号:978-7-80247-948-7

定价:100元

出版日期:2012年9月(第2版第5次印刷)

装桢:平装

阅读提示

《中国专利法详解》自2011年3月出版以来,距今已18个月。通过微博互动的形式,作者收到了数十位读者的短评,或嘉许鼓励,或诙谐调侃。不少人提到该书篇幅太大,俨然板砖,好几斤重,担心读起来不胜重负。知识产权出版社顺应读者呼声,建议就此书出版一缩略本,作者欣然接受,用数月时间从头至尾悉心进行了改写,遂有《中国专利法详解(缩编版)》问世。

与原版相比,缩编版瘦身近30万字,减少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一些条款法律背景的论述,对外国相关规定和实践的介绍,脚注中附加的外文原文,以及《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先后四个文本的对照。

因此,希望直截了当、简明扼要地获知《专利法》现行条文含义的读者可以选择缩编版;注重学术研究、穷源溯流的读者可以选择原版,为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了更为恰当的选择。

一年级语文试卷详解 第5篇

牧 骑,泉 眼 声 惜 细 流,歌 振 樾。树 阴 照 爱 晴 柔。

意 欲 捕 鸣 蝉,荷 露 尖 尖 角,忽 然。有 蜻 蜓。

二.认真读短文,你一定能回答下面的问题。(10%)

羊妈妈收菜

羊妈妈带着小羊到菜园去收菜。

他们走到萝卜地里,羊妈妈拔了一个萝卜。小羊要吃萝卜叶子。羊妈妈说:“萝卜的根最好吃。”

他们走到白菜地里。羊妈妈拔了一棵小白菜。小羊要吃白菜的根。羊妈妈说:“白菜的叶子才好吃呢!”

他们走到西红柿地里。小羊要吃西红柿的叶子。羊妈妈说:“ 要吃西红柿的果实呀!”

1.从文中你看到了 和 去收菜。(2分)

2.它们到了哪些地方?(3分)

答:①,②,③。

3.填空。(3分)

西红柿的 吃。萝卜的 好吃。白菜的 好吃。

4.你平时喜欢劳动吗?为什么?(2分)

答:

2014辽宁高考模拟及详解 第6篇

1(7辽宁省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2013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生命燃烧的火焰是绿色的吗?我不知 道。。,;,然而最终不但他的影响可以忽

略不计,而且他自己也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①这个人毕其一生,想要改变自然,在自然中留下一些个人的痕迹②有的时候我感到它是死者生命的延续,灵魂的表白③那燃烧是无声的,惟其无声,方显执著④而在他的墓上,绿草葳蕤地

生长,如熊熊的火焰⑤有的时候我又觉得,它只是自然在平静地昭示的一个真理⑥一个人的躯体,不管化不化成灰,都要埋人地下,化成肥料

A.③②⑤①④⑥B.②⑤④③⑥①C.④②⑤①③⑥D.⑥④③②⑤①

2(9辽宁省实验中学、东北育才、鞍山一中、大连二十四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但康熙前的碑文,都已漫漶不可辨识②所立石碑,皆刻后人凭吊纪念文字③祠为粉墙灰瓦,回

廊构架④由此想到,宗元离去确已很远,联通向他的祭祀甬道,也已截截枯朽⑤中庭植松柏,东

厢是碑廊⑥时值清晨,祠中廖无一人,只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声,在回廊间回响,从漫漶走向清晰,又从清晰走向漫漶

A.③⑤②①④⑥B.⑥②①④③⑤C.⑥③②①⑤④D.③②①④⑤⑥

3(15沈阳市2013年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15)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 年华如水静流,中国人是多情的、善感的。虽然我们不都是诗人,可总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那就让我们从寻找中国诗歌的意象

开始,从一草一木,从春花秋月开始起程,沿着诗歌的通幽曲径,抵达我们的心灵深处。

①总会有那样一个节点,我们品味人生,心绪万千。②成年跌宕时,我们谁不曾在诗酒中流连③

我们谁不曾登高看水阔山长?我们谁不曾渴望逃离喧嚣,寻访静谧的田园④我们谁没有经过春来秋往的涤荡?我们谁没有经历日月交叠的轮转⑤总会有那么一个契机,我们想寻找真实的自己。⑥少

年飞扬时,我们谁不曾向往长剑狂歌的豪侠倜傥

A.⑥②④③⑤①B.⑥③②④①⑤C.④②⑥③⑤①D.④③⑥②①⑤

4(21辽宁省鞍山市2013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调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国先民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已织造和使用丝织

品,。。

①但至秦统一六国前,因产量有限,一般只有官僚和贵族才有条件使用丝织服饰 ②秦汉时期,我国进

入了大一统社会 ③秦汉时期,丝织品在人们生活中的使用便越来越广泛 ④普通百姓的服饰仍以麻、葛

为主 ⑤特别是在汉代,社会经济有快速发展,丝织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⑥由于纺织品具有柔

滑细腻、轻薄飘逸、实用美观的特点,是其他纺织品所不能比拟的A.①④②⑤⑥③B.①②④⑤③⑥C.⑤①④③②⑥D.⑥①④③②⑤

5(22辽宁省鞍山市2013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调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民俗。在文字出现以前,民俗靠话语口口相传,有了,便有

了。文艺张扬民俗,民俗在不断的社会历史变革中得到重塑和创新。这样看来,是一个问题,更是一个问题。

①是地域文化的沉积②探讨文艺话语保护和传承民俗 ③文字记载和文艺话语载体④承载着博大深远的文化品格和文化精神 ⑤寻找文艺介入民俗的‚有效切入点‛⑥生动鲜活、历久不衰的生命力

A.①④⑤⑥②③B.④①⑥③②⑤C.①④③⑥②⑤D.④①②⑤⑥③

6(24丹东市2013年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一)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更多来自文化。

①在这种地理、文化环境里,中国人很难设想,居然还有其他民族,也拥有发达的文明②而是认为

外来文化是低级的,甚至是错误的③因此,中国人在接触外来文化时,往往倾向于蔑视并且加以抵

制,主要不是排斥外来的东西④佛教传入中国,激起了中国道教的兴起,这是一种以中国本民族宗

教抵制未来宗教信仰的努力⑤中国的地理位置远离其他重要国家,又拥有古来的文明⑥当基督教

传入中国时,它所引起的反应也十分相似

A.⑤①③②④⑥B.⑤①④⑥③②C.③①②⑤⑥④D.①⑤④⑥③②

7(28.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过去的儿童教育是注入式教育,只要把种种的死知识、死教训装入他头脑中,就以为满

足。,,。儿童自由的读物,实在极少。我们出版这个《儿童世界》的宗旨就在一弥补这个缺憾。① 教师教一课,他们就读一

课② 刻板庄严的教科书,就是儿童的唯一读物③ 我们虽知道之前的不对④ 然而小

学校里的教育仍旧不能十分吸引儿童的兴趣⑤ 而且各种教育,仍旧是被动的,不是自动的⑥ 也想尽办法去启发儿童的兴趣

A.③⑥④②⑤①B.③⑥④⑤②①C.①③⑥④⑤②D.①③⑤⑥④②

ssd1模拟试卷详解版 第7篇

1.(单选题)在党的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A)。

 A.毛泽东思想  B.邓小平理论

 C.“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 D.科学发展观

2.(单选题)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 B.理论联系实际  C.实事求是

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实事求是。【知识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3.(单选题)下列选项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的是()。

 A.民族资产阶级  B.帝国主义  C.封建主义  D.官僚资本主义

【答案】A 【解析】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4.(单选题)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 A.统一战线、群众路线、武装斗争  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实事求是

 C.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

D.武装斗争、党的领导、群众路线

【答案】C

【解析】毛泽东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知识点】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5.(单选题)下列选项属于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是()。

 A.加工订货  B.统购包销 

C.经销代销 

D.公私合营

【答案】D

【解析】初级形式是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

【知识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单选题)下列哪篇文章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矛盾的理论()。

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B.《论十大关系》  C.《新民主主义论》 

D.《论新阶段》

【答案】A

【解析】1956年6月19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公开发表,它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7.(单选题)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是()。

 A.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 B.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 C.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缓和(是紧张)

D.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

【答案】C 【解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障碍依然存在。再次,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紧张。

【知识点】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8.(单选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

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C.坚持改革开放 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答案】A 【解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知识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9.(单选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 D.发展生产力

【答案】A 【解析】邓小平的讲话: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搞了很多年,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

10.(单选题)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有什么显著特点()。

 A.在本质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 B.在基础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 C.在生产力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

D.在生产关系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第一点就是在本质和目标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知识点】社会主义本质

11.(单选题)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B.解放生产力  C.发展生产力 

D.实现共同富裕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2.(单选题)中国梦内涵的核心内容不包括()。

 A.和谐世界  B.国家富强  C.民族振兴 

D.人民幸福

【答案】A

【解析】中国梦的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知识点】中国梦

13.(单选题)下列选项对我国改革开放理论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 B.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 C.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

D.对外开放是一项权宜之计(是战略问题)

【答案】D 【解析】邓小平明确提出:对外开放不是权宜之计,“是个战略问题”,具有“政治上战略上的意义”,它是个长期坚定不移的政策。

【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理论 14.(单选题)经济特区的“特”在于实行特殊的()。

 A.政治管理

 B.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 C.文化政策  D.社会管理

【答案】B 【解析】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特区的“特”在于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上面。【知识点】经济特区

15.(单选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C.按生产要素分配  D.按资分配

【答案】B 【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知识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6.(单选题)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举措不包括()。

 A.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 B.必须全力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 C.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D.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机制

【答案】B 【知识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7.(单选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 A.主题  B.灵魂  C.精髓 

D.基础

【答案】B

【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知识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8.(单选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

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这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9.(单选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原则。

 A.为人民服务  B.集体主义  C.诚实守信

D.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答案】B

【解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知识点】思想道德建设

20.(单选题)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要()。

 A.尊重自然  B.顺应自然 

C.保护自然

 D.以上都是 【答案】D 【知识点】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21.(单选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和基础是()。

 A.一个中国  B.两制并存  C.和平统一

 D.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答案】A 【知识点】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 22.(单选题)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 A.和平 B.发展  C.和平与发展  D.战争与革命

【答案】C 【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24.(单选题)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 A.民族平等  B.民族团结  C.各民族共同繁荣  D.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析】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知识点】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与各民族大团结25.(单选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目标。

 A.学习型

 B.服务型  C.创新型 

D.以上都是

【答案】D

【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阶段测评1(2015年版)1.单选题

1.14.0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C)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c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d

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

1.24.0

新民主主义社会最显著的特点是(A)。

a 过渡性

b 继承性

 c 独立性

 d 长期性

1.34.0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C)。

 a 资产阶级革命

 b 工人革命

 c 农民革命

 d 社会主义革命

1.44.0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D)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 a 《反对本本主义》

 b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 c 《改造我们的学习》

 d 《论新阶段》

1.54.0

1948年,毛泽东在(C)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内容。

 a 《新民主主义论》

 b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d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1.64.0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A)

a

毛泽东思想

b

新民主主义理论

 c

新三民主义 

d

邓小平理论

1.74.0

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C)。(2014.4真题)

a 工人阶级

b

民族资产阶级

c 农民阶级

d

城市小资产阶级

1.84.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B)。

a 毛泽东思想

 b 邓小平理论

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d 科学发展观

1.94.0

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显著特点是,着重于从(A)。(2013.10真题)

 a 思想上建党

 b 组织上建党

 c 制度上建党

 d 理论上建党

1.104.0

下列选项属于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是(D)。 a 加工订货

 b 统购包销

 c 经销代销

 d 公私合营

1.114.0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是(A)。

a 国营经济

b

合作社经济

c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 d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1.124.0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法是(A)。

a 和平赎买

b 合作化

c 没收资产  d 集体化

1.134.0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是(D)。(2014.4真题)

a

新中国的建立

b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 c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 d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144.0

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A)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

 a 十二大

 b 十三大

 c 十四大

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1.154.0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是(C)。

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 b 理论联系实际

 c 实事求是

 d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164.0

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D)。

 a

统筹兼顾 

b 劳资两利

c 公私兼顾

 d 四马分肥

1.174.0

下列选项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的是(A)。

a

民族资产阶级

b 帝国主义

c 封建主义

 d

官僚资本主义

1.184.0

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C)上确立的。

a 遵义会议

b

六届六中全会

c 党的七大

 d

延安整风运动

1.194.0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主要原因是(D)。

 a 农民革命斗争的失败

 b 中国封建主义的统治

 c 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

 d 帝国主义的侵略

1.204.0

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于(B)。

 a 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

 b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c 解放战争时期

 d 抗日战争时期

1.214.0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A)。

 a 实事求是

 b 群众路线

 c

独立自主

d 党的建设

1.224.0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其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B)

a

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

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

c

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

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1.234.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C)。

a

统一战线、群众路线、武装斗争

 b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实事求是

 c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d

武装斗争、党的领导、群众路线

1.244.0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C)。

a 辛亥革命

 b 新文化运动

 c 五四运动

 d 中共“一大”

1.254.0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最基本的动力是(A)。

 a 工人阶级

 b 农民阶级

 c 城市小资产阶级

 d 民族资产阶级

4.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阶段测评2(2015年版)

1.单选题 1.14.0

下列选项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的是(A)。

 a

民族资产阶级

 b

帝国主义

c 封建主义

 d

官僚资本主义 1.24.0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C)。

a 合法斗争

b 秘密斗争

c 武装斗争

d 经济斗争 1.34.0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D)。

a 实事求是

b

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

c

中国的具体国情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1.44.0

新民主主义社会最显著的特点是(A)。

 a 过渡性

 b 继承性

 c 独立性

 d 长期性 1.54.0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A)。

 a 实事求是

 b 群众路线

 c 独立自主

 d 党的建设 1.64.0

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显著特点是,着重于从(A)。(2013.10真题)

 a

思想上建党

 b

组织上建党 

c

制度上建党

d

理论上建党 1.74.0

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的核心是(A)。

a

无产阶级的领导

b

人民大众的参与 

c

工农联盟的巩固

d

人民军队的建设 1.84.0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其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B)

a

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 b

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

 c

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 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1.94.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C)。

 a

统一战线、群众路线、武装斗争

 b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实事求是

 c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 d

武装斗争、党的领导、群众路线 1.104.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B)。

 a

毛泽东思想

 b

邓小平理论

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d

科学发展观

1.114.0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法是(A)。

 a 和平赎买

b 合作化 

c 没收资产

d 集体化 1.124.0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D)。

a 实事求是

b 群众路线  c 独立自主

d 以上都是 1.134.0

土地问题解决后,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

a

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b

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

c

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

d 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 1.144.0

下列选项属于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是(D)。

 a 加工订货

 b 统购包销

 c 经销代销

 d 公私合营

1.154.0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A)

 a

毛泽东思想

 b

新民主主义理论

 c

新三民主义

 d

邓小平理论

1.164.0

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于(B)。

 a

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c

解放战争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1.174.0

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A)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

a 十二大

b 十三大

c 十四大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1.184.0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是(D)。(2014.4真题)

a

新中国的建立

b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 c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 d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194.0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主要原因是(D)。

 a

农民革命斗争的失败

 b

中国封建主义的统治

 c

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

 d

帝国主义的侵略 1.204.0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是(A)。

 a 国营经济

 b

合作社经济

 c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 d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1.214.0

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B)。

 a

革命指导思想不同

 b

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 c

革命的对象不同

 d

革命的前途不同 1.224.0

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D)。

 a 统筹兼顾

 b 劳资两利

 c 公私兼顾

 d 四马分肥 1.234.0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是(C)。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

 d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244.0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A)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c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 d

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 1.254.0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C)。

 a 辛亥革命

 b

新文化运动

 c 五四运动

 d

中共“一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阶段测评2(2015年版)1.单选题

1.14.0

邓小平曾经指出:“现在虽然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是事实上不够格。”“不够格”是指(B)

a

我国还没有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制度

b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不完善不成熟

c

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对头

d

我们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

1.24.0

首次提出并概括社会主义本质的是(D)

a 列宁

 b 斯大林

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1.34.0

“两参一改三结合”中的“两参”是指(A)

a

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

b 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 c 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

 d 干部参加管理,工人参加劳动

1.44.0

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这段话强调的是:(A)

 a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发展生产力

 b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

 c 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d 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 1.54.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两个基本涵义是:(D)

 a 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 b 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c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

 d

A和C

1.64.0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出的理论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D)

a

突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 b

突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

 c

突出了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 d 以上都是

1.74.0

习近平认为,中国梦就是(B)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c

全面建成和谐社会

 d

实现富国强兵

1.84.0

“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这种不清醒的突出表现是:(A)

 a

不重视发展生产力  b 不重视改革开放

 c 忽视了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 d 忽视了中国的国情

1.94.0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C)

 a 社会主义本质

 b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d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104.0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是(A)

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c 坚持改革开放

 d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114.0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认识问题,突出的是:(D)

a

发展速度与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

b

依法治国与加强党的领导的问题

c

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 d

姓“资”姓“社”问题

1.124.0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从(D)(2013.10真题)

 a

特征的角度认识社会主义

 b

抽象的角度认识社会主义

 c

原则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 d

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1.134.0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是(D)

a

走中国道路

b

弘扬中国精神

c 凝聚中国力量

 d 以上都是

1.144.0

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15个小康实现程度达90%以上,9个达80~90%,7个在80%以下;目前农村还有3000万人的温饱还没有完全解决,相当数量的人口虽然已经解决了温饱,但还未达到小康。这段材料表明:(D)

 a 我国目前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 b 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长时期的奋斗

 c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d 以上都是

1.154.0

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是(C)

 a 毛泽东

 b 邓小平

 c 陈云

 d 周恩来

1.164.0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B)

a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b

实现共同富裕

 c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

实现按需分配

1.174.0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B)

a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b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

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 d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184.0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2014.10真题)

a

发展生产力

b 消灭剥削

c

消除两极分化

 d 实现共同富裕

1.194.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D)

 a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b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 c 帝国主义和新中国的毛肚

 d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204.0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C)

 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 b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 c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 d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214.0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说明我国(C)(2013.10真题)

 a 还没有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和政治制度

 b 正处于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

c

还处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

d

仍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1.224.0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决定了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B)

a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d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1.234.0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D)

a

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

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244.0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的一个基本方针是(C)

 a 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 b 正确处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 c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 d 彻底消灭剥削制度,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

1.254.0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D) a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

 b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d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阶段测评4(2015年版)1.单选题 1.14.0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包括(D)

 a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

互不侵犯、互补干涉内政

c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 d 以上都是 1.24.0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C)

a 阶级矛盾 

b 阶级斗争

c

各民族人民的内部矛盾

d 敌我矛盾 1.34.0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是:(D)

a

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 b

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 c

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d

以上都是 1.44.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D)

 a

工人阶级

 b

农民阶级

 c 知识分子

 d

中国共产党 1.54.0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关键靠(D) a

中美关系的发展

 b

台湾当局

 c 国际局势

 d

中国人自己 1.64.0

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C)

 a

民族平等

 b

民族团结 

c

各民族共同繁荣

d

反对民族分裂

1.74.0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D)

a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项原则

 b

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

 c

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

d 以上都是

1.84.0

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A)

a 工人阶级

 b 农民阶级

 c 知识分子

d

新的社会阶层

1.94.0

(C)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

 a 民族团结

 b 民族平等

 c

各民族共同繁荣

 d

以上都是 1.104.0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表现为(B)

 a

两大阵营对立、冷战

 b

一个超级大国和多种力量并存

 c

美国独霸世界

 d

各国势力均衡发展 1.114.0

新安全观的核心是(D)

 a

互信、互利

 b

平等、协作 

c 共同繁荣

d A和B 1.124.0

人民军队是(D)

a

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b

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c

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

d 以上都是 1.134.0

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A)

a 南北问题

b

维护世界和平问题

c

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问题

d

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问题

1.144.0

台湾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中国的(C)

 a

外交问题

 b

国际政治问题

 c 内政问题

 d

中美关系问题 1.154.0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C) a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 b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一律平等

 c A和B  d

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 1.164.0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求我们(D)

 a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 b

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c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d 以上都是

1.174.0

邓小平认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B)

a

战争与革命

 b

和平与发展

 c

合作与冲突

d

反恐与发展

1.184.0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B)

a

依靠人民群众

 b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c

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d

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1.194.0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B)是人数最多、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 最基本的依靠力量。

 a 工人阶级

 b 农民阶级

 c 知识分子

 d

新的社会阶层

1.204.0

改善党的领导,应(D)

 a

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 b

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

 c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 d 以上都是 1.214.0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三大外交方针不包括(D)

 a 另起炉灶

 b 

c 一边倒

d 一条线 1.224.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主要有(D)。

a

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b

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 c

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

d 以上都是 1.234.0

(B)是保卫祖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 a 工人阶级

 b 人民军队

 c 知识分子

 d 新的社会阶层 1.244.0

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B)

 a

世界资本主义化

 b

资本的跨国流动

 c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 d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夺 1.254.0

党的纯洁性,体现在思想上、(D)

 a 政治上

 b 组织上

 c 作风上

剪贴蒙版运用详解 第8篇

先看看photoshop帮助里的解释:“可以使用图层的内容来蒙盖它上面的图层, 底部或基底图层的透明像素蒙盖其上方的图层的内容,这些图层是剪贴蒙版的一部分。 基底图层的内容将在剪贴蒙版中裁剪(显示)它上方的图层的内容。”是不是不大好理解?

本人最初看到剪贴蒙版四个字,首先想到的是复制、剪切、粘贴,实际上和这一点关联都没有。Ps里的好多名词都不要从字面上理解,现在咱们试着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一下剪贴蒙版。

要创建剪贴蒙版必须要两个以上图层,就以两个图层为例:

相邻的两个图层创建剪贴蒙版后,上面图层所显示的形状或虚实就要受下面图层的控制。下面图层的形状是什么样的,上面图层就显示什么形状,或者只能有下面图层的形状部分能够显示出来。但画面内容还是上面图层的,只是形状受下面图层控制。

估计这么说也不会太明白,还是来实际操作一下,看看效果一般就明白了。特别提醒要按照步骤实际操作一下。

上面是一个MM的图片,在MM层下层填充一个小一些的方形,在两个图层间按着Alt键点击,就对MM层创建了剪贴蒙版,当然也可以在菜单里建,

要取消剪贴蒙版,再在两个图层间按着Alt键点击。

看看效果,再拖动几下方块层,再看看效果。

看一下动画效果,再体会一下。

动画

看了上面两个例子,您对剪贴蒙版一定有了初步认识,再联想一下,文字图层是什么?文字图层不是特殊形状吗!用文字图层创建剪贴蒙版会是什么效果?

看一下这个图,按照图示的步骤实际操作一下。拖动一下文字图层,再看下效果。

二、剪贴蒙版的应用

1、剪贴蒙版的应用有好多,最常见的是作调整时建立剪贴蒙版后只对下一层起作用。

看下图,假如想把人物合成到风景层,需要对人物层做一下曲线调整。

建立曲线调整层后调整曲线,会看到连同下面的图层都一起做了调整,这时对调整层创建剪贴蒙版,调整就只针对下面的一层了。

部队考军校模拟试题与详解 第9篇

部队考军校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三个备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

30分)

1.下列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功关系的说法是()

A.运动是运动,物质是物质

B.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C.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2.列宁关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说法()

A.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B.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具有唯意志主义的倾向

3.对“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事物是永恒发展的道理

B.这是一种科学的人生观

C.违背了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4.事物的质和量的区别在于()A.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B.事物的质是单一的,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C.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是事物的存在是不直接同一的5.否定之否定规律()

A.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

B.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点上都可以表现出来

C.在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

6.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追求真理

7.发展的最终目的是()

A.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为了提升我国的国际声誉

C.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D.为改革开放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弘扬爱国

主义精神

B.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C.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9.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是()A.维护国家

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

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10.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这就表明()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只有宪法才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

C.宪法是普通法律之和

11.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根本途径是()A.加大劳动

力投入 B.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C.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2.党的十六大在关于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的论述中提出,要在社会分配中确立

()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

C.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13.我国公有制经济除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A.民营经济

B.混合所有制经济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时要逐步提高哪两个比重

()

A.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B.合法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15.坚持(),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和特有的政治优势,始终关系我军的性质和宗旨、关系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前途命运、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

A.国防现代化 B.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科技强军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货币的含义及其基本职能。

2.“与时俱进”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请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色及其优越性。

三、论述题(20分)

为什么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邓小平“生产力标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明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连水和木头都会失去本性。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的。选项A将运动与物质相分离,是形而上学的观点。B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2.答案:B。

解析: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3.答案:C

解析:这是一种人生观,但并不科学,它割裂了现在与未来的联系。毛泽东指出:“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的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4.答案:C

解析:所谓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它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正因为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特殊的矛盾,所以有了该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定的质,才有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所谓量也是事物所固有的一种规定性。它是指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和事物的存在不具有直接同一性,即在一定范围内,数量之增减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5.答案:A

解析: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表明事物自身发展的整个过程是由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诸环节构成的。其中否定之否定是过程的核心,是事物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矛盾的解决形式。

6.答案:A

解析: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7.答案:A

8.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9.答案:A

解析: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二是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0.答案:A

11.答案:C

12.答案:C

解析: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13.答案:C

解析:公有制经济就是生产资料归全体或部分劳动者占有的经济形式。就范围而言,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4.答案:A

15.答案:B

解析: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军的根本原则和永远不变的军魂

二、简答题

1.答:

货币的本质是: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观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有两个:一是价值尺度,它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二是流通手段,它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2.答:

与时俱进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首先,与时俱进必须体现时代

性。与时俱进要求我们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使得我们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充分反映时代进步和发展的要求,体现时代特点和时代精神,要努力适应时代的需要,及时解决时代发展中的新课题。其次,与时俱进必须把握规律性。把握规律性是进行理论创新的前提。所谓创新决不是主观任意的创造,而是符合严格的科学性要求的创造性活动。就社会领域内的创耘活动来说,必须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任务,就是要不断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探索在新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和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规律。再次.与时俱进必须富于创造性。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关键在于创造出新的东西。

3.答:

(1)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③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通过自治机关来行使自治权的。

(2)①保证了少数民族管理国家大事和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民主权利。②有利于捍卫国家的统一与安全。③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

三、论述题

答:

(1)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际能力,它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个要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这是因为: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整个社会关系。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更,而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它的状况和变化决定整个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更。

②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③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是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唯一科学观点,它克服了“人口决定论”和“地理环境决定论,’以及唯心主义的历史非决定论的错误。

(2)邓小平指出,判断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提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标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于:

①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英语六级预测试卷答案与详解1 第10篇

Part Ⅰ

Section A?

1.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为对话地点辨别题。?

【关键词语】“stamps”、“envelope”?

【详细解答】听清男声中的“stamps”、“envelope”等词,则可以排除A、B、C 各项,只有D项正确。?

2. 答案B。 ?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理解推断题。?

【关键词语】but,can’t,wait,next pay day?

【详细解答】本题要求考生把握住对话中的细节,特别是“but”一词后面的内容。把

“现在不能支付”,与“要等下一次发薪水”联系起来,考生就可得到正确答案。

3. 答案C。 ?

【试题分析】细节题。?

【关键词语】They haven’t found anybody else.?

【详细解答】从they haven’t found anybody else来看,可能找到部分幸存者,只是这几个小时没有找到更多的,说明C为正确答案。 ?

4. 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为时间题。?

【关键词语】 office hours between one and three this afternoon?

【详细解答】只要听清女子的话,则不难作答。女子说到:对不起,他现在正在上课,下午1点到3点是他办公时间,你可以那个时候找他。据此,我们可以得出教授下午1点到3点在办公室。?

5.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理解推断题。?

【关键词语】snow,cold,sun?

【详细解答】本题要求考生听懂对话。本对话是就下雪冷,渴望出太阳而说的.,所以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应该选择B。同时考生不要被“tired”一词迷惑而误选D,“be tired of ”一词意为“对什么东西表示厌倦”。 ?

6.答案 D。?

【详细解答】从quite disappointing来看,考试结果出乎意料,令人失望,所以答案为D。

7. 答案A。?

【试题分析】本题为推断说话者意图题。?

【详细解答】从男子所说的“How about a lemonade break”,我们可得知他想喝一杯柠檬汽水休息一下,故答案应为A。?

8. 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是理解计算题。?

【关键词语】80,only,have,have any real talent?

【详细解答】本题要求考生在听懂对话含义的基础上进行计算。80是总数,“but”后面的句子给出了符合题意的答案80÷2=40。 ?

9. 答案 B ?

【试题分析】细节题。?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2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1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