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自己范文(精选5篇)
说服自己 第1篇
说好该去休假了, 却为一笔买卖取消了酝酿已久的行程;说好要看淡名利得失了, 同事一升迁, 心里便又禁不住暗潮汹涌;说好要关心健康了, 却只在去医院看一回病人、去殡仪馆送一次逝者后, 勉强坚持几天;说好要开心过生活了, 却时不时为不值得的人、不值得的事怄气;说好要去做喜欢的事了, 却最终困在不喜欢的生活泥淖中挣扎不出来。
我们是一只只被欲望风干的葫芦, 更多的时候, 浮在俗世的湖面上。生活的风浪涨一阵, 落一阵, 涨涨落落中, 一颗心宕动、迷乱、癫狂, 潋滟的波光中, 便再难寻到属于自己的波痕。
我们可以把结怨的双方劝说到握手言和, 可以与对手谈判到把盏言欢, 可以把迷失的人开导到豁然开朗。在别人身上, 我们有大眼界、大智慧、大理性, 大通达, 但, 回到自己, 便一下子变得识浅、襟短、器小、看不开。
明明知道, 我们说服自己, 是为自己好, 但, 偏偏就是做不到。我们在职场上奔命, 在权力场上争斗, 在名利场上周旋, 我们在乎钞票, 在乎权力, 在乎名声。说到底, 世俗的一切荣华和体面, 我们都在乎。然而, 我们却很少在乎过自我的心灵, 很少顾及过自我的感受。我们忙, 口口声声说忙, 却忙得顾不上自己。
一个人, 虚荣风光的时候, 灵魂一定在受难。
胆魄、智慧、激情以及耐力, 原本是生命的线条中最灵动、最曼妙的部分, 我们拿出来, 追逐的, 却是背离生命需要的东西。
谁都知道, 快乐的心灵, 愉悦的精神, 比什么都尊贵, 比什么都重要, 但我们恰恰丢弃了这些尊贵, 去追逐别人廉价的艳羡与虚妄的尊重。
有时候, 我们说服不了自己, 是因为我们活得太在乎别人了。我们干什么、不干什么, 我们说什么、不说什么, 总考虑别人怎么看, 总在意别人怎么想。更可怕的情形是, 有的人, 只有他人艳羡与仰慕才快乐, 只有他人奉承与恭维才幸福, 只有他人敬畏与膜拜才满足, 当价值观严重扭曲, 当虚荣心甚嚣尘上, 理性的光辉便荡然无存了。无论是谁, 心若着了魔, 便再难从生活的梦魇中醒来。
历史上, 一定有人说服过自己。
采薇而歌, 义不食周粟, 最终饿死首阳山的伯夷和叔齐说服过自己;辞去彭泽县令, 怡然种豆南山下的陶渊明说服过自己;拒绝朋友山涛出仕邀请, 并愤怒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嵇康说服过自己;结庐杭州西山, 终生不仕不娶, 梅妻鹤子, 写下“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林逋说服过自己。
说服自己为题目的作文 第2篇
既然上有片瓦可避风挡雨下有立锥之地可归港小休,我要结婚的消息就没必要大呼小叫大鸣大放完全可以自己决定,其实也没有人来干涉如果硬要把这说成是内政。
我的两个哥哥都已经结婚,我是他们整个结婚前后全程参与也是最为忙活的人物除了母亲和他们自己甚至超过父亲。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那会儿一般家庭娶媳妇大多还是在家里办喜事也有极少在饭店请客,那会儿的饭店还不具备齐全的婚宴功能还没有与照相馆互相利用起来形成利益产业链,平民还不想把花掉的钱留在饭店里而在家里办婚宴既热闹又省钱就是麻烦多多累死人不能抱怨。在家里办喜事最大的问题是场地要在前三天搭起帆布篷,不够或地方小就要借用他家的屋地。再就是请厨师也叫大师傅最好是大饭店的掌勺有级别但他们太正式要求高多浪费,要节约最好还是请自己爱好自己练习自己撸武艺的土耍但,上菜速度和质量和数量能有保证吗好吃吗能吃饱吗也在考虑范围。接下来就是桌椅条凳杯盘碟筷,大方桌和圆桌多从四邻借用,条凳多从学校借用,杯盘碟筷多从饭店借用但这些小零碎若不是从一家借够就会有用完送错的危险。接下来要大量置办各色吃食肉菜和当天的馒头,买来糖块自己包装茶叶点心分门别类啤酒白酒依人头算清,这些都要依据拟好的`来客名单计算不能靠自由市场,最后要落实来帮忙人员的名单前后至少要三天。但那会儿结婚用自行车的就很少,大哥是制造赖急着母亲出钱租的公共出租车公司的轿车接的媳妇二哥是,好像用朋友单位的吉普车接的媳妇尽管那会儿公车私用已经开始大行其道但,你不直接有权用也要用钱了结最后的人情因此,很多要结婚的人胳膊接胳膊到处预约有时一辆车不来也没有消息也有时呼啦一下子全来你不知道大小头目何时用车啊,也有因此急躁打架骂了娘的在当天。二哥结婚时二嫂还穿上婚纱照了一张简单的婚纱照大哥就没有,他们之间才相差多半年尽管大哥要求比二哥高出许多。双方伴娘伴郎大多是自己的好哥们好姐们还有司仪和总管比较好找有来争着当的也有推辞的。如果一切顺利,当天接来媳妇过门典礼之后,父母亲总算长出一口气,然后拖着疲惫又有爽精神的身躯,欢颜又有些担心的笑脸开始到处寒暄照应,点头呵腰说不完的那句话:奇喜啊,多吃点啊。
让自己的文章更有说服力 第3篇
善讲逻辑 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要让文章具有说服力,首先要有立得住的“理”。柏拉图说,人是理性动物,是讲道理的。想要说服人,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法是晓之以理。以理服人,方能使人心悦而诚服。
很多时候,“理”的背后是作者的独立思考和发现。韩愈看到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学习”的不良风气,认识到这种风气将造成严重的后果,故“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劳伦斯在乍暖还寒时节听到鸟儿微弱的啼鸣,引发了“它从哪里来呀,那歌声?在这么长的严酷之后,鸟儿们怎么会这么快就复生”的深思,进而想到生命冲动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
有了立得住的“理”,接下来就要来谈谈逻辑了。吕叔湘、朱德熙两位语言大师在《语法修辞讲话》里说:“要把我们的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是要讲逻辑。”可见,写作是离不开逻辑的。一篇好的文章,不管是表观点、述见解,还是析形势、发号召,贯穿全文的必定是严密的逻辑思维。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之所以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和他严密的逻辑思维是分不开的。这位杰出的黑人领袖,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清晰思路结撰全文:回顾《解放黑奴宣言》的签署—揭露黑人被歧视的现状—点明集会的原因和目的—提出要求、号召斗争—展望未来、表示信心。他以一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紧紧地抓住观众,牢牢地控制住了读者的思维。
善讲逻辑不仅体现在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上,也体现在说理段落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上。韩愈的论说文以气势通畅而著称,这种气势很多时候得益于他在行文中所形成的条理分明的逻辑链条。我们来看《师说》第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韩愈起句便提出话题,宣扬师道;接着表明“师”的作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继而论述从师的必要性——“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既然有“惑”就应该从师学习;最后指出择师的标准——“生乎吾前”可从而师之,“生乎吾后”亦可从而师之,择师不分贵贱不讲长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全段步步深入,层层推进:提出从师话题—表明师的作用—论述为何从师—指出怎样择师。逻辑严密,一气呵成,形成了文章的夺人气势。
巧摆事实 给文章增添信服力
常言道:“事实胜于雄辩。”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基于对事实的感知和思考形成思想进而支配行为,它在人的意识中最富有客观性、可知性和可信性,更能让人信服。在事实面前,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因此,想要让自己的文章更有说服力,除了讲道理,还应摆事实。
还是来看《我有一个梦想》。在演说一开始,马丁·路德·金就以美国《宪法》、《独立宣言》和《解放黑奴宣言》为依据,抨击了美国社会对待黑人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在第11~14自然段中,他再次具体地列举了黑人所蒙受的种种不公待遇:
遭受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在外奔波而疲劳的身躯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车旅馆和城里的旅馆找到住宿之处……基本活动范围只是从少数民族聚居的小贫民区转移到大贫民区……不能参加选举……
从物质贫困到精神迫害,马丁·路德·金所列举的种种事实,为他反对种族歧视、争取自由平等的呼号蓄足了势,也深深打动了所有的听众。倘若没有这些引发听众共鸣的事实,马丁·路德·金再能说会道,演说的效果也是要大打折扣的。
有的同学说,我也“摆事实”,我摆的“事实”也很精当,为什么还是难以让人信服呢?我想,这就和你会不会“破理”有关了。俗话说:“木不钻不透,理不说不明。”“摆事实”之后,还需对事例做出周密深刻的分析,使它充分证明论点。光议无例,难免枯燥;而一堆事例的简单堆砌,同样会让论证显得苍白无力,至于“说服力”更是无从谈起。苏洵是“破理”的高手,他在《六国论》中是如此论证“不赂者以赂者丧”的:以史实为据,对三国情况一一加以具体分析。齐国的灭亡固然与它“与嬴而不助五国”有关,但处于“五国既丧”时期的齐国,势单力孤,终究也是“以赂者丧”。燕国和赵国,“始有远略,义不赂秦”,奈何“用武不终”,难逃灭亡悲剧。若要追根溯源,和两国“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大有关系,实际上也是“以赂者丧”。苏洵以事实说话,对每个对象进行考察后,又用假设推理——“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从反面说明用武力抵抗侵略,才能救亡图存。这样的分析,既使“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分论点无懈可击,同时也增强了“弊在赂秦”这一中心论点的深刻性。
妙用修辞 让文章充满感染力
周国平说:“家无鲜鱼,就不要宴客。”倘若有了“鲜鱼”,还得讲究烹调的手艺。烹“鱼”的调料有很多,“修辞”是其中的一种。比喻、对比、排比、引用……这些修辞手法如果得到恰当的使用,不仅能让文章变得生动活泼,在述事实、讲道理时也更容易让人理解信服。反之,则如鲁迅在《致李桦》中所言:“因为不能修辞,于是也就不能达意。”倘使不能达意,又如何指望文章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呢?
孟子是位名副其实的烹调高手。长于比喻的他,根据梁惠王“好战”的特点,提出“请以战喻”,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启发梁惠王说出“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的结论,使之认识到“移民移粟”的治国方法与邻国相比并没有质的区别。这种不动声色的说服,比气势凌人的诘问更有力,比喋喋不休的说教更令人印象深刻。
马丁·路德·金亦是此中能手。不论是陈述事实还是畅想未来,他的演说都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这位伟大的演说家,同时也是一位灵活运用各类修辞的高手。“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这一比喻通俗恰当,让听众清楚地认识到政府的虚伪以及不守承诺,促使他们放弃幻想,清醒警觉,投入战斗。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这里,演讲者运用比喻和对比,生动而直观地向听众传达了黑人当前备受摧残如置身“酷暑”般的生活状态以及通过奋斗后达成的目标——黑人迎来“凉爽的秋天”,即真正享有自由平等、摆脱贫困、享受教育。前后互相映衬,更有感染力,更具说服力。
再来看一组排比:
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起来……我有一个梦想,从前奴隶的后嗣和奴隶主的后嗣,有一天……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再没有人以肤色来评价我的孩子……
丰富的想象,美好的憧憬,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听众。他借助排比与反复,以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吹响了迈向自由的号角。诸如此类的排比在文中不止一处,尤其是在文章的高潮部分,更是随处可见:
凭借这信心,我们能够把……凭借这信心,我们能够将……凭借这信心,我们可以……让自由响自新罕布什尔州高耸的山巅,让自由从纽约州的雄峰响起,让自由响自宾夕法尼亚州的亚力恒山……
感情之充沛,气势之恢弘,鼓动之强烈,令人叹为观止。一位有正义感的人,听到这样的呼喊,怎能不为之动容?怎能不被说服?
《超级说服》的作者戴夫·拉克哈尼说,好的说服是一出介于说服者和被说服者之间精致和谐的管弦乐伴奏的舞蹈,如果我们能够像马丁·路德·金那样,将逻辑、事实、修辞这三样法宝运用得得心应手,那么又何愁跳不好这出舞蹈呢?
传播过度时代的营销说服与说服路径 第4篇
一、消费者态度的改变一一营销说服
本研究把企业通过营销传播而使消费者态度做出相应改变的一系列活动称为营销说服,营销说服的界定会使企业的营销活动更具目的性和操作性。而作为消费者,我们每天都在接受不同程度、不同内容的企业说服信息,这些信息的量足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于是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信息环境,企业便竭尽全力使自己的产品形象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使自己的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独树一帜,因此才会陆续出现独特的销售主张(USP)、品牌形象论(BI)、定位论(Positioning)等理论。诚然,这些理论在一定时期的确给企业的营销传播注入了催化剂,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营销效果,可以说,世界500强中某些企业的成功也标志着这些理论的成功。但是,如今的消费环境日新月异,各种影响因素错综复杂,特别是消费者的营销免疫显著增强,同时伴随着消费的个性化以及显著的自我意识,那么在该环境下,一些营销传播理论只是为改变消费者心智模式和行为模式提供一种可能,距影响和改变消费者态度仍有一段距离。
因此,一方面我们应该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探寻有效的产品信息传播的途径;另一方面从消费者态度的作用机理和特性来分析其改变的方式,也就是既要站在传播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又要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分析问题,那么在传播过度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研究方式才有可能达到营销说服的效果。
二、营销说服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企业营销说服的效果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最为重要和敏感的就是营销说服工具和消费者态度。如今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企业的营销说服工具提供了多种选择,诸如户外电子媒体、互联网、手机视频等,使得企业可以随时随地向消费者进行信息传播;同时一些专业传播机构的迅速发展也给企业的营销说服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智力支持,例如一些顶级的广告公司以及传播咨询机构,随着该类机构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企业的营销说服工作开展变得相对容易。然而,媒介的专业化和多方占有使得说服工具对于营销说服的效果影响不大,而消费者态度则是营销说服效果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企业营销说服效果的晴雨表。消费者态度的某些因素影响了企业的说服效果,具体如下:
(一)消费者的认知和情感
消费者态度是一种内在的稳定的心理状态,解剖来看也就是态度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者关系内在的稳定性,特别是认知和情感。认知是指消费者了解的事实、知识以及持有的信念;情感是指消费者的情绪和感情,尤其是正面和负面的评价。有许多学者把认知和情感作为消费者态度改变研究的落脚点,Lutz(1975)通过实证研究证明改变消费者的认知结构能够有效改变消费者的态度,而John Kim(1998)的研究证明情感要素对消费者态度的改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消费者的认知和情感是态度改变的关键,而企业的营销说服工作的落脚点便是对消费者的认知和情感的影响和左右,而不是单纯的产品信息的堆砌和加工。
(二)时间
除了认知和情感要素以外,时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人们在研究广告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和销售促进、公共关系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时发现都会出现一定的“时滞”,那么这个时滞效应就是时间作为变量对于消费者心智模式和行为模式的干扰,对这种时滞效应最具解释力的是Hovland(1953)的“睡眠者效应”,即信息来源的可信度高会引起态度更大的改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无论信息来源的可信度高还是低,态度改变的效果是一样的。为什么会发生睡眠者效应,目前还不清楚,但是时间绝对是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变量(Taylor,2004)。该时滞效应给予我们的启示是:通过大众传媒对消费者态度进行影响和说服一定要有系统性、周期性,同时在不同的周期必须改变信息特征,使说服信息在不同周期实现多样化,借以消除时滞效应,以达到最大的说服效果。
(三)既有态度
消费者既有态度(先前态度)对于营销说服也有重要影响。Chris Janiszewski(1988)通过实验证明认知当中的先前意识(preconscious)对消费者态度的形成和改变有显著影响。此外,个体的态度形成后持续的时间越短,其态度越容易改变;相反个体的态度形成后所持续的时间越长,其态度越不容易改变。同时,企业在第一时间也很难掌握消费者既有态度的情况(积极正向还是消极负向),由于该情况很难界定,便给企业的营销说服设置了障碍。因此,一定要对目标消费者既有态度界定清楚之后再实施营销说服。
综上,如今的营销说服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仅仅依靠“量”的(大量广告、宣传、促销等)投放已经很难达到目的,同时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会带来负效果;因此有效的营销说服应该在“技术”上下功夫,确定产品信息传播的方式并结合消费者态度改变的特性,试图建立消费者态度改变的技术路径,由营销传播的泛化向精益传播转变,在企业营销成本最低的情况下达到营销说服的目的。
三、营销说服的路径
虽然大众传播技术手段飞速发展,但是并不意味着改变消费者态度变得相对容易。本研究认为传播资源的相对过剩,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效传播相对较少,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通过大众传播都会取得预期的说服效果,具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不是所有主流媒体的广告都会实现预期的目标,传播效果要么时滞,要么收效甚微,甚至没有效果或负效果,因此与其说传播资源过剩,不如说传播方式与方法略显盲目。
当然,传播效果的大小既有传播者的原因,也受接收者的影响。多年的社会经验塑造了人们对于传播信息的免疫,这种免疫的表现形式就是心理和行为对于传播信息的抵触。Joseph(1960)在《大众传播的效果》中指出,人们对于大众传播普遍有很大抵制力量,这种抵制力量是由几个因素造成的,包括个体从其它方面接收的对其不同观点的支持消息,和人们在接收信息时的各种心理过滤机制。
于是为了达到说服目的我们必须通过一定的传播手段有效地打破消费者的心理过滤屏障,使企业传播的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左右消费者的认知和情感,改变消费者的态度,因此结合以上的研究,我们试图建立改变消费者态度的技术路径:
(一)对目标消费者的信息接触情况进行准确评
若使营销说服更有效,必须做到信息的精确打击,以此来防止营销说服的盲目性,同时也减少了与传播有关的各种资源的损耗,因此该项工作是企业在进行营销说服时的首要工作,也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标消费者信息接触情况评估有两点:
1. 信息获取的渠道偏好
人们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经历的不同,其信息获取的渠道偏好是不同的。例如互联网、手机媒体成为80后年轻人接触信息的主要渠道,与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信息渠道相比,该类人群更倾向于网络。而对于一些高端商务人士,财经类报纸和杂志则是该类人群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
2. 信息获取的基本面分析
具体包括信息获取的集中时间、场所、信息类别、信息量等。信息获取的集中时间和场所很重要,我们必须清楚说服对象在哪个集中时间段内获取大量信息。信息获取的场所很多,家里、上班路上、甬道、橱窗、广场、户外媒体等等。信息类别和信息量在不同的时间和场所有不同的偏好,人们在路上主动摄取和消化的信息量很少,因此该情况下的信息传播力求精炼;综上,对消费者的信息接触情况进行准确评估不是十分复杂,只要企业明确说服对象与目标,该项工作的开展会很顺利。
(二)对大众传播的信息进行营销学加工
这是每个企业最擅长的,或者说如今企业的传播工作都集中在这个环节,也就是如何通过大众媒介传播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如何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激发消费者的兴趣与欲望,如何在传播的信息中表达产品的诉求、特性以及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和价值等等,而有了前面的工作作为铺垫,那么营销学加工的效果会更好。
企业营销工作经历了满足消费者需求、创造消费者需求到如今的为顾客创造价值,以上这些工作的立足点便是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最基本的需求,而若干企业在满足消费者需求、创造消费者需求到创造顾客价值的路上做得非常出色,同时也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但是在目前的信息社会中,他们还忽视了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信息需求。很多企业很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对产品最原始的需求,但是没有较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需求,也就导致了如今的传播过度和传播效果不尽人意。
因此,企业营销说服工作在树立满足消费者产品需求理念的同时,还必须践行满足消费者信息需求的理念,像满足消费者产品需求那样去满足消费者的信息需求,这会使企业的营销说服更有效。
(三)对大众传播的信息进行心理学加工
若要进行有效的说服,达到说服的目标,必须对大众传播的信息进行心理学加工,也就是说科学地分析消费者接受说服信息的心理过程和特点,使说服信息的内容和传播范式与消费者的心理特性相契合,以撼动消费者的心理防线,最终使消费者的态度发生改变。如前所述,改变消费者态度的落脚点便是改变消费者的认知和情感,如何设计传播信息中的信息形式和信息内容,以影响和改变消费者态度中的认知和情感要素,是对大众传播信息进行心理学加工的意义所在和营销说服的关键。如今,社会心理学飞速发展给企业的营销说服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智力支持,我们完全可以借鉴社会心理学的若干研究成果来完善企业的营销说服工作,使企业的营销说服工作在面对消费者复杂的心理时能够减少阻力,复杂的问题能够迎刃而解。
以上的三个步骤组成了消费者态度改变的技术路径,该路径以信息传播为依托,分别从消费者和企业的立场上明确营销说服的方向,以及营销说服的顺序和关键点,相信这一研究能够提高企业营销说服的效率,并能有效地影响和改变消费者的态度,以实现营销传播的目标。
四、结论
在传播过渡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企业的营销传播活动,基于消费者的心理特性和说服路径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各种传播资源,在分析消费者需求的同时着重分析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需求,会让企业的营销说服更有效率。□
参考文献
[1] 里斯,特劳特,著,王恩冕,于少蔚译.定位[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 申荷永.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M].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3] S.E.Taylor,L.A.Peplau,D.O.Sears著.社会心理学[M].谢晓非,谢东梅,张怡玲,郭铁元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4] Richard J.Lutz.Changing Brand Attitudes Through Modification of Cognitive Structure[J].Th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75,Vol.1,No.4.
[5] John Kim.The Role of Affect in Attitude Formation:A Class ical Conditioning Approach[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1998. Vol.26,No.
[6] C.I.Hovland,I.L.Janis,H.H.Kelly.Communication and Persuasion[M].Yale University Press,1953.
[7] Chris Janiszewski.Preconscious Processing Effects:The Independence of Attitude Formation and Conscious Thought[J].Th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Vol.15,No.2. (Sep.,1988) .
说服自己 第5篇
2、孤单不是因为没有朋友,而是没有人住在你心里。
3、你无法真正忘掉那个打动你内心的人,无论他是那个伤害你的人,还是治愈你的人。
4、美好的日子给你带来快乐,阴暗的日子给你带来经验。所以,不要对生命中的任何一天怀有遗憾。
5、有些记忆,注定无法抹去;就好比有些人,注定无法替代一样。
6、拥有了一颗赤城的心,便拥有了朋友;拥有了一颗善良的心,便拥有了友爱。
7、爱情就是一个转身的距离,看起来很接近,却又遥不可及。
8、关键不是别人够能给你什么,而是自己内心想要什么。
9、必须重新站起来,告诉自己,继续走吧,路途尚未结束,即使重新捡起的东西已被踩得粉碎。
10、不要怕路途遥远。走一步就有一步的风景,进一步就有一步的欢喜。
11、累了,那就停下来,拍一拍灰尘,让心灵重归洁净。
12、一生中有很多事情足以把你打倒,但真正能把你打倒的是你的心态。
13、当你不能够再拥有的时候,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14、要求别人是很痛苦的,那改变自己应该很快乐。要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
15、等待的时候,时间照样过,但却被我们的思念给拉长了。
16、你一个人自以为刻骨铭心的回忆,別人也许早已经忘记了。
17、有时候,我们明明原谅了那人,却还无法真正快乐起来,那是因为,你忘了原谅自己。
18、最固执的,是你自己。你可以说服所有人,却说服不了自己的心。
19、做人最忌的就是无休止抱怨,招人讨嫌。爱自己,就如同朝阳升起。
20、真正的勇气,就是不断的去经历失败,但是从不丧失热情。
21、走出第一步,下一步就变的简单。想做的事,就在今天做吧,不要在未来遗憾。
22、人生,就是淡然过着自己的生活,不要轰轰烈烈,只求安安心心。
23、不要说机会从没出现,它曾出现过,只是你舍不得放下自己拥有的东西。
24、若能时时保持察觉,那我们就可以在痛苦中找到恩典,少一些怀疑,多一些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