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头像素描范文(精选8篇)
人物头像素描 第1篇
头像素描教案
人物头像素描的教学目的和意义:
1、人物是素描研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很多专业画家研究的对象。我们可以从很多大师那里找到他们画的人像素描,并可见其所具有的艺术质量,那些充满魅力的人像素描大多是创作画中的设计稿,但是却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2、研究素描头像的作画技法应对有关艺术问题进行广泛的思考和研究,使之在提高技法的同时对艺术的思维、观点进行培养和锤炼。这样有利于在绘画成长的过程中发育健全。研究人像素描应该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练习程序。
教学过程:
一、人物头像写生
1、深入研究素描头像的一般规律
深入研究素描头像的一般规律,从头骨研究开始并借助头骨及肌肉解剖知识以及面部细节的帮助,大致掌握不同角度俯仰透视时头部的关系和表现方法。
2、掌握构图的基本原理
在画头像时要掌握基本的构图规律、原则,要看好纸的大小,而后开始定位、高低左右、中心线等辅助线的勾画,再确定头部的尺寸及比例和它的运动趋势,然后轻轻的定位描画。
3、头像的画法步骤
掌握画素描头像的方法和步骤,始终进行认真的观察、细致的比较,坚持从全局出发,从大处入手刻画,注意结构和比例关系。小的细节如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只用长短不一的直线表示则可。
确定脸部的大轮廓、体积特征和比例之后,标出明暗交界线的位置,要考虑面部的高点和低点,细部的加工要仔细研究形体。从各方面多角度观察模特。找到对象的面部特征和心理表情,在逐渐加重暗部颜色的同时,更加清楚地画出明暗面、中间色,并使色调从属于整体并去掉那些不必要的细节。
画素描的过程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比例关系、构图和模特的特征上,训练学习习惯,从不同角度观察模特儿,在任何时候都清楚头部各个面在空间中的状态,头部骨骼和肌肉、在脸部不同表情状态下其结构在细节上的相互联系,明暗和色调以及对细部造型研究,所以这些都必须统一于一个整体,做到画面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完整性。
二、头部造型结构
1、头骨的结构:
头骨是由呈球状的脑颅骨、额骨、颧骨、眼眶凹穴,以及连接牙齿的上下颌骨所构成。
2、简化头部的形体的观察方法:
头部的体积,可以借助最简单的立方体来理解,再进一步分析正面和侧面是不同方向的两个面。
3、头部的动势和透视:
找到头部的中心线与眼、鼻、嘴三条平行线成直角相交,头部倾斜时他们的关系不变。
三、头部的标准比例和五官的位置
1、标准比例:发际到眉毛为上停,眉毛到鼻底为中停,鼻底到下巴为下停。
2、三停五眼:正面看脸部最宽处为五个眼睛的距离。
3、不同角度的透视变化。
四、脸部的表情
1、重视五官的造型特征和神态:
要熟悉他们的形体结构,理解五官由于脸部表情的变化而形成的变化。
2、眉、眼、鼻、嘴、耳:
深入观察掌握结构,各角度的透视变化。
3、肌肉对表情所起的作用:
头部骨骼决定头的形状,脸部肌肉决定脸部的表情,学好解剖知识掌握脸部肌肉收缩对表情的影响。
五、素描头像的其他因素
1、头、颈、胸的关系:
要简单的理解成几何形体,掌握解剖知识,及前后关系。
2、头发的表现:
头发的不同样式,体现了人的各种身份和性格,表现时要注意大型和整体关系的把握,注意远近虚实的刻画。
3、头部质感和色感的表达:
认真观察每个人的不同的皮肤颜色和身份特征,年龄、性别等因素,依靠线条和明暗来刻画对象。
4、背景和头像的关系:
背景的刻画是为了更好的突出头像,起到烘托主题的作用。
六、素描头像的技法及工具
1、结构素描和全因素素描:
结构素描主要指以线为主的素描。全因素素描是包含光影反映真实的素描,三大面、五大调子。
2、工具:铅笔、碳笔、木炭条,专业的素描纸、绘图纸、宣纸、新闻纸等,画板、画架、橡皮、定画液等。
七、素描头像的三个阶段
1、大体阶段。,先观察,首先看对象的特征,主要任务是整体入手,安排构图、定位置、确定结构轮廓用长短不一的直线,要求动势、头、颈比例和基本型正确,画出大的明暗交界线及投影位置。
2、深入刻画阶段
深入刻画,是进一步地刻画对象,根据作业要求、时间长短来确定,刻画的细致程度,以长期作业为例,要更加细致地调整外轮廓线和内部结构线,达到造型精确,更加仔细地观察并牢记第一印象,理性的分析加上感性认识,表现对象的精神面貌及心理活动,做到画面人物形象生动,但深入刻划阶段要求从整体出发,分清主次,着重刻划和神态有关的部分(五官),所以,深入刻划阶段主要是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的过程。
3、调整完成阶段
调整阶段,主要任务是上大色调和整体到局部,局部到整体的这样过程,要多动脑,少动手,对画面进行全面检查,对画面黑、白、灰的调整统一的过程,不要进行大的修改,以观察概括和加强减弱等方法,突出主要五官刻划,屏弃琐碎的不必要的非本质的东西的描写,努力做到使形象准确、鲜明、生动、做到画面的完整和谐统一。
完成阶段,画到什么程度是一张素描头像的完成呢?一张完整的作品,要求画面色调统一,黑、白、灰安排合理,线条排列及轮廓线处理有虚实软硬的变化,并尽力做到自己极限,错的地方要及时修改,按步骤制作,要求到任何阶段画面需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一张完成的作品,跟人的个方面素质、修养密切相关,在一定时间里要多读、多看大师的作品,从中吸收精华。
作业要求 :
1、长期作业:时间要把握好,严格的按步骤要求进行,多些理论的分析,完成在解剖、透视、三大面、五大调子、结构等方面全因素的写实头像。
2、短期作业:时间控制在四课时左右,要求造型准确,结构严谨,线条流畅,作业具备完整性和可观赏性.3、时间安排: 短期作业:四—六课时一幅
男、女青年头像。
长期作业:十—十二课时一幅
中、老年头像。
2011-9-22 于兆泓
人物头像素描 第2篇
嘴——嘴是脸部活动范畴最大、最富故意情变革的部位。嘴有上下两片,分别叫“上口唇”和“下口唇”,分别是两个相对的“W”型,上口唇也像两个连着的小山或翱翔的燕子,它一样平常比力长,唇线比力明白,突出于下口唇,中心有一个上唇结节唇线将上口唇一分为二。下口唇近似一个半圆形。人中位于上唇结节线的上部,是鼻子与嘴之间的凹槽。这一部分的布局由凹到凸,使它的比拟变革较为突出。下口唇的变革比力油滑,分别由左右两个唇结节形成两个微突点。颏唇沟位于下唇的中心下部,是突出的口唇底部与下颏骨正面构成的弧形迁移转变线。口线是上、下口唇闭合后形成的波状线,两端是口唇终真个嘴角,笑的人嘴往上弯,哭的人嘴往下撇,语言的人嘴是上下一起弯。嘴但是刻画人物心情的重要部位。
根本练习:
(一)头部形体布局与比例的根本练习
1、眼睛——眼睛是画人物头像的重点,这不但由于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更紧张的还在于,构成眼睛的差别材质和眼睛巨大的布局变革。眼睛有上下两个眼皮,正式的名字叫上眼睑和下眼睑、着实就是分别向上和向下弯的两条曲线,它们越弯,人的眼睛就越大,双眼皮就是两道弯。两只眼睛的布局方向恰好相对,黑眼珠可不是一团黑,细致看,在玄色的瞳孔上有小而亮的高光,内里尚有一个小小的太阳在轻轻的放光芒。别的,千万别忘了眼睫毛,它呈轻轻的放射状长在上、下眼睑。上部的睫毛较为粗、密、长,并且能影响眼球的光照。眼睛的表现不但范围于眼睛本身,还包罗眼睛附近,影响最大的是眉毛和眼眶上缘。眼眶上缘是眼眶与额头连合处很显着的一处布局迁移转变。由于眉弓的穿插,再加上浓淡变革的眉毛,使这儿产生了富厚的变革特点。
以表现人的头部为例,起首就应该把握人的脸型特性。我国古代画家将人脸回结为“八格”,也就是雷同“田、由、国、用、目、甲、风、申”八个字型的脸型,并表明说:“面扁方为田,上削下方为由。方者为国,上方下大为用,倒挂形长为目,上方下削为甲,腮阔为风,上削下尖为申。”这种总结的目标就是为了资助把握人的脸型特性,然后将其表现出来。假如脸型特性没把握住,把方脸画成尖脸,“象”从何谈起呢?在把握住脸形特性之后就是捉住人的五官特性了。这着实也不算难,人们常喜好形容或人鼻子专长,或人眼睛特小,这是由于大家心目中都在用一个本身的“标准”举行衡量。这个标准着实就是“三停五眼”。从发际到眉,便是眉到鼻底,又便是鼻底到颌底,叫作“上、中、下三停”。脸的正面,眼睛处于头部长度的二分之一位置,脸宽为五个眼睛长,两眼之间为一个眼长,叫作“五眼”。“三停五眼”是古代画家根据成年人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回纳出来的。儿童与成人的五官巨细、比例、位置都不尽雷同,年龄越小,眼睛位置越偏下,五官位置显得越紧凑。“三停五眼”重要是用来资助观察比力人的五官巨细、比例、位置,如或人的五官或某一官差别于这一标定时就很轻易成为其显着的特性。观察并捕获五官的形象特性对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非常紧张。昔人就形容眼的外形有丹凤眼、杏核眼,眉有八字眉、剑眉、蛾眉、粗眉、细眉,鼻有高鼻、塌鼻、鹰钩鼻、蒜头鼻,嘴唇则有厚有薄,嘴角有垂有翘等。
小实行2:随机让差别的同砚为旁边的这些头像对应相应的形容词。看看差别的同砚对同一个头像所选择的雷同形容词有多少。
(二)五官特性的根本练习
活动目标:
3、手——人的手有五根指头,它们的黑白不一样,粗细也不一样,每一根手指头从上到下的粗细也不一样,它们也不总是直直的,常常弯曲起来,不外可不是任意什么地方都可以打弯的,只有有枢纽的地方才会打弯,并且只是朝着一个方向打弯。画手指头的时间,总会有这根指头挡住了那根指头,以是特别要看清楚手指头都弯向哪儿了,是谁挡住了谁。画完五个手指再画手掌或手背,它们的样子要比手指头好画多了。尚有指甲和手上的纹路别忘了画,手的纹路和衣服褶很相似,弯曲的地方褶就多。不外手上的纹路也不能画得太多,画得太多就不象人的手而象大猩猩的爪子了。
2、脚——脚和手不太一样,人的手一样平常都是露在表面的,戴手套的时间少,可人的脚光着的时间少,穿鞋的时间多,以是画人的脚着实重要是画人穿的鞋。假如是画真正的脚,既要留意脚的团体,又要留意脚趾、脚后跟和脚腕的变革特点。侧面看的脚近似三角形,脚趾占一个角,脚后跟占一个角,脚腕占一个角。正面看的脚近似一个不规矩的梯形。脚趾的变革和手指的变革一样,只是它短多了。假如是画穿鞋的脚可千万不能简单的画一个半圆形代表人们穿的鞋。画鞋的时间最好也是从鞋的中心开始画。先画鞋中心的鞋带、扣子什么的,系带的鞋鞋带穿来穿往的,好像比力难画,着实鞋带也不是胡乱串在鞋上的,它们也是善始善终的,可以象找朋侪那样,从这个鞋眼画到另一个鞋眼。直到把它们画好。然后再围绕着画好的鞋带画鞋的外形,鞋上的种种斑纹。
4、耳朵——耳朵的样子象个“了”大概象个“C”字,位于头部的两个侧面,由外耳轮、内耳轮、耳屏、对耳屏、三角窝、耳壳、耳垂几个部分构成。除耳垂是脂肪体之外,其他部分是软骨构造。一样平常来讲都是上边的弯大下面的湾小,内里尚有很多一环套一环的道道圈圈,外侧的是耳轮,最中心的小圈就是耳朵眼。它很象一座活动场从外向里一层层的看台,耳朵眼就是比赛场。耳部的形态比力好地表现了线的流畅和由线向面天然过渡的精美造型。
再进一步还应该把握人物面部喜怒哀乐的心情规律,由于人物画要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而面部心情和身材动态是到达这个目标的关键。人的一样平常心情可回纳为喜、怒、哀、乐,我百姓间艺人曾把这些心情特性编成口诀:“画人笑,眼弯嘴上翘;画人哭,眉掉眼垂口着落;画人怒,垂眼落嘴眉皱吊。”阐明面部心情重要表如今眉、眼、嘴等部位的外形变革上面。同样的喜、怒。哀、乐,不们的人有其特有的表达方法,并且和其性格、履历、修养等多种因素有接洽。因此特别必要对差别的人物作差别的具体阐发和差别的过细表现,千万不能如出一辙。
小实行1:随机地让差别的同砚为旁边这些头像对应相应的图形或汉字。看看差别的同砚对同一个头像所选择的雷同图形和汉字有多少。
孙上斐 《妈妈小的时间》2005(粉彩版画)天下中小门生绘画书法比赛一等奖
相识人物写生的要领,举行头像、半身像和手脚的绘画练习。学会写生观察,进步造型本领。作育精良的观察风俗,体验造型表现的爱好。
课题导进:
5、头部形体布局——为更好地明白头部形体,可以将人的头部举行多少化回纳。头部形体根本处在圆球体和立方体之间,从团体上可以归纳综合成一个圆球或立方体或楔形之间的复合体。头骨有几个突出的点,在美术表现上称之为“骨点”。这些点通过面部肌肉表现出来,它们构成了头部差别面的迁移转变。眉、眼、鼻、嘴等处在一个面上,耳朵则是长在两个侧面上。
6、五官位置和形态与脸形特性——常操持人像都是想表现出大表面,然后再添画五官细节。为了更好地认识五官位置和形态特点,最好用相反的要领举行表现,先画内里然后再画表面,就象写一个“国”字一样,先写“玉”再写大口框和下面的一横。人的眉毛、眼睛、鼻子和嘴等就是“玉”字,要先画出它们,此时重要观察它们相互间的巨细和各自的位置及根本的造型特性。别的人脸上的胡子、皱纹、痦子、斑点什么的就象“玉”字的那一点,肯定不要忘记了。耳朵画在和眼睛平行的靠两边的地方,千万不要画高或画低了。画头发和耳朵以及脸型就象是写“国”字的大口框。从耳朵根到下巴画人脸的外形就象添下面的一横,不外,这一横可不是直的,也不是半圆的,它和人的胖瘦可有干系,画得越圆人越胖,相反往画人就越瘦。把它们画好了,一小我私家的脸就画出来了。
这是俺为教诲部“体育艺术2+1工程”写的《造型底子》讲义。俺连续发出来供大家踩!
7、眉毛——一样平常来说眉毛都是弯弯的,眉头从眼眶上缘的内角向外延展,越眶而过成为眉梢,不外并不是一条线,它着实是由一大排倒着的“人”字构成的,“人”的一瞥一纳大眉毛就粗,一瞥一纳小眉毛就细。也就是说,眉毛分为上、下两列,下列呈轻轻的放射状,内稠外稀,上列覆于下列之上,起势向下,内侧直而刚,并且常因背光而显得深暗,外侧呈弧形,因受光显得柔柔弯曲。人的眉毛外形、走向、浓淡、黑白、宽窄都不尽雷同,是表现年龄、性别、性格、心情的有力标记。
8、头发——人的头发岂论黑白,它们都是一根一根长的,最好不要涂成黑糊糊的一大片,人的头发回都有肯定的次序,只要顺着头产生长的方向往画,长头发就画长线条,短头发就画短线条,弯曲的头发就画弯曲的线条。头发是反应人物性格的一个紧张方面。起重要留意头发与头部的重要形体特性的同等性,千万不要变成帽子一样的假头套。其次要留意头发与脸部的衔接,有的地方是渐渐变革的,比如鬓角部分,有的地方则是显着变革的。
人们常常说:“在全部的画里,画人物是最难的。”确实,比如画一棵树,多画几片叶子或少画几根树叉不是什么大标题吧?可假如是画一小我私家,少画了一只眼睛或多画个鼻子,人家干吗?并且,每小我私家大面上都差未几,可大家的长相又全都不一样。就算是画出了人的样子,画不出人和人之间不一样的地方也不算画好了吧?这么说来人物是挺难画的吧?可细致捉摸,一小我私家和另一小我私家不一样,并不是一小我私家比另一小我私家多长了一只耳朵或少了张嘴。正常的人都是两只眼睛,两双手脚,两个胳膊两条腿,一个嘴巴一个鼻子一个头,从这儿讲人差未几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是这些身材的零件上过细的区别,比如眼睛大或小,嘴巴厚或薄,胳膊粗或细等等。假如弄明白一小我私家标准的样子,然后再用这个标准的样子往看他(或她)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我们画人物不是就轻易多了吗?
9、鼻子——鼻子位于五官的中轴线上,是面部最突出的部位。鼻子上小下大雷同一个上窄下宽的梯形。鼻梁位于鼻子的中段,近似标准的梯形,有一正两侧三个显着的平面。鼻头分为鼻尖和鼻翼两个部分,鼻尖形似球体,两个鼻翼的样子有点象飞机尾巴上的小翅膀包着鼻孔,鼻孔大鼻子就大,鼻孔小鼻子也小,的是的鼻翼,它们的巨细和鼻子的巨细同等。鼻子是脸部最富有体积感的部分,它使脸部产生了较强的明暗变革。刻画这一部分的本领比力机动,既可夸大明暗的作用,也可夸大布局的作用;既可加强处理惩罚,又可减弱处理惩罚。鼻子的造型因人而异,是人物形体特性的一个紧张构成部分,表现时肯定要先把握它的团体形象特性,然后再举行局部刻画。
人物头像素描写生教学 第3篇
一、准确把握人物的形体结构特征
在人物头像写生训练中,人物神态刻画有赖于以形体真实为前提。所谓的“以形传神、寓神于形、形神兼备”,就是说必须以形体真实的真实感的表现为基础,否则,素描造型就没有说服力,人物的神态刻画也就无从说起。因此,必须准确地把握人物头像的形体特征。
在教学中观察形体,分析结构特征阶段,反复地强调,让学生认识到“形体的准确”,只有在从整体到局部的反复比较、逐步推移、调整的过程中,才能达到肯定。因此,在写生落笔的第一阶段,以直线作为造型手段,去把握形象的动态、比例、五官的位置,强调运用直线,其原因在于直线能明确显示比例的长短、线段的方向、倾斜的角度,以及形体轮廓转折的位置,等等。特别是线段与线段相切的点,即通常所称的“结构点”(骨点、窝点或高点、低点),是构成检查形体正确与否的基本依据。
在前期的第一阶段,切不可涉及过多的细节,而应有意识地排除五官细节,着重理解头骨、肌肉在外部造型上的规律。刻画时眼睛不能一直盯在某一个线段或某一个局部,要善于通过内外联系,左右照应,上下关联,反复比较、抓住大的比例、大的结构和基本形体,准确把握对象的形体结构特征。通过用这种方法找形体比例、结构特征写生的五组单纯训练,学生很快掌握了这种方法,能够围绕骨点、形体结构、透视变化画出对象的形体结构特征。
二、捕捉人物头部的动态变化
人物头部动态范围虽然较小,但它的微妙变化却与人物神态的刻画和性格特征的表现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分析前苏联画家波罗夫斯基的绘画作品《光荣属于列宁》一画中的仰头前看的青年妇女;表情深沉、目光锐利侧视的知识分子和向右仰望的男青年的动态,分析体会头、颈、胸的微妙动态和表情、神态的刻画。画家对于不同性别、年龄、经历的人物动态的准确把握,通过仰、俯、侧、转的微妙变化,生动地揭示了人物的不同神态与个性特征,以及惊喜、专注、怀疑、恐惧等复杂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饱满、生动、富有视觉冲击力。
在人物头像写生中,要想捕捉对象生动的神态与个性特征,必须从构图开始就准确把握,而不能仅仅寄希望于后来的深入刻画。可以多画几个小构图练习,研究人物的动态、结构特征,从中选取最能表现对象动态及特征的构图。有了好的开始,接下来才能顺利深入。捕捉人物动态的最好方法是“中线结构法”,依据人的头部结构原理和面部五官的相互关系,去把握处于相对活动中的头部动态,以及头部的形体结构与透视缩形。
三、生动地刻画人物的表情与神态
头像写生所表现的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人物形象,因此,在对写生对象的形体、动态和性格特征与精神面貌进行深入观察的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认识与感受,建立在对其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这将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充满激情地去表现对象。
以准确地把握人物头部的形体特征和动态变化为基础,对人物的表情与神态的刻画,重点应注意表现眉部、眼部、嘴部和鼻翼的变化。
眉和眼不仅在头部解剖关系有密切联系,在人物表情上也是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在我国关于眉与眼的文字描述中,就有所谓“眉清目秀”、“喜眉笑眼”、“横眉瞪眼”等说法。说明眉与眼对人物形象表现的重要,以及在人物表情神态刻画方面的密切联系。
四、写生与临摹相结合,提高造型能力
绘画艺术是直观的而非理念的艺术,艺术的学习过程,本质上是艺术表现方式的学习过程,亦即是如何将自然对象转换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学习过程,因此他人的艺术形式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任何绘画形式无一不是在他人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这也是美术史的价值所在。因此,多欣赏和研究优秀的艺术作品,是极为重要的。临摹作品,尤其临摹学习大师的优秀作品,是一种极好的学习方式,从中可获得表现方法和艺术效果的启示和滋养,从而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表现要求。我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向学生推荐中外绘画大师的优秀作品,例如,我国的绘画大师有:徐悲鸿、靳尚谊、陈丹青、陈逸飞、杨飞云等;西方的大师有:达芬奇、伦勃朗、鲁本斯、普吕东通过对大师作品的学习欣赏、讲析、研究性的临摹学习,学生体会到了大师技艺的精湛,准确流畅的用笔、虚实变化的微妙、造型的准确生动、整体的艺术感染力,以及精益求精、虔诚的艺术追求。在课堂素描头像写生中学会了认真观察分析对象,体会大师刻画对象的精髓。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劲头很足,互相激励,绘画水平提高很快,从表现对象的呆板、松散、结构不准到画面用笔松紧有度、结构准确、神态表情生动有了很大的飞跃。
人物头像素描写生的要点研究 第4篇
摘 要:人物头像素描写生是提高素描造型能力的重要训练课题,文章基于观察方法、形体结构和明暗调子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对于如何画好人物头像素描写生的明确观点和方法研究,为作画者特别是初学者掌握正确的认知方法和绘画技巧,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照。
关键词:人物头像 素描写生 观察方法 形体结构 明暗调子
素描是绘画的基础科目,而人物头像写生是素描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不仅作为高等美术院校的入学必考科目,更是许多专业画家进行艺术实践的基本形式,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要画好人物头像素描,作画者特别是初学者,应该通过什么样的训练方法,掌握哪些写生规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关于观察方法
作画者面对模特作画时,首要的步骤是“观察”,即解决如何“看”的问题。“观察”意味着在统一视域中,发现和辨别视觉对象的全部视觉秩序和特征,能否做好这一步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视域中的每一个视觉成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素,而是处在一个整体的相互关系当中,如果孤立地去看待它们,就会很难发现它们各自的固有特性及相互联系。①教育实践中常说“借艺术家的眼睛看世界”,即指作画者通过专项的培养和训练后,具备的“将事物放在整体联系中进行观察”的能力。
作画者在人物头像素描写生时,首先要着重观察模特头部的大的基本特征,包含形体、动势、比例、透视等各个元素,牢记人物所呈现出的最初的基本感觉。这个第一感觉能否把握住,对于后面画好头像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是人物“生动与否”的关键。因为随着作画者对画面的不断深入刻画,其往往过分注重画面人物的局部塑造而忽视、减少对于人物形象整体感觉的把握,造成作品“形似而神不似”的后果。因此,作画者要明确对于画面人物任何一个局部的塑造,都应始终贯穿在整体观念的制约下进行,做到在整体观察中塑造局部,在局部塑造中进一步突出整体。
在“起形”阶段,作画者可以运用一些辅助线,如使用水平线和垂直线校正形体,通过画面元素的反复比较来获得相对准确的形,包括确定人物头像的比例、透视、大小宽窄等。画面中所有的横向的线,如两个眼睛间的连线、鼻底线、口缝线、两个耳朵间的连线及两肩的连线等,都可以使用水平线进行比较,以便于确定人物头像五官之间的大的透视走向及比例关系。而使用垂直线可以比较人物头像五官之间的纵向位置关系,如从内眼角引出一条垂线,观察它穿过脸的哪些部位,明确它和鼻子、嘴巴、下颌及脖子之间的联系。运用辅助线来校正形体是非常有效的方法,适用于人物头像素描中各类关系的比较。
对人物头像大的基本形的把握,钱绍武先生讲:“任何时候都不要光看一条线,而要看两条线”。其意思是不要单看一件事物的一边的轮廓线,并依此照抄。相反,要同时看到这事物两边的轮廓线,要对称地观察,力求对称地画边线,以养成完整地画形体的习惯。②据此论述,就人物头像素描写生来说,人物头像两边的轮廓线构成了整个头部的基本形状。作画者在刻画人物头部左边轮廓线的同时,也要注重协同观察右边轮廓线,使对于“基本形”问题的认识贯穿于写生的全过程并加以解决,达到整体观察、整体作画的效果。
素描写生训练可以用几何形的观念来概括认识形象,构思立体的物象和画面,以形体的空间位置来认识物象动态和画面深度,以形体的透视变化来明确空间体积。③基本形状可以概括一切形体要素,将一个相对复杂的形简约成为一个有特征的形状,这是观察、认识物象最主要的一步。具体到人物头像素描写生的过程来说,是将人物头部先归纳成为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几何状形象,再去比较、分析面部与五官及头发间的透视关系、动势关系以及包含着长短、宽窄、大小的比例关系等。
作画者如何强化对模特基本形体和特征的把握,最简单易行且富有成效的方法是:面对模特,作画者不要着急进行写生,可以上、下、左、右打量模特,如同作文中的肖像描写一样,仔细观察模特是什么脸形、什么发型、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的鼻子和嘴巴,尤其是什么样的形体动势和神情特征等,将这些画面造型元素在脑海里来回过滤并牢记。进入实际写生描绘的阶段后,作画者脑海中要时刻保持住对模特造型特征的记忆认识,据此深入并加以强化,人物的基本形体和形态特征就比较容易把握了。
二、关于头部的形体结构
就内因决定外因这一哲学命题来说,结构是内因也是决定因素。作画者所看到的人物头部的外部形态都是由其内部的解剖结构决定的,是内部形体结构的外在反映。因而掌握必要的人体解剖结构知识,对于画好人物头像素描写生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短时间内想获得较大幅度提高的初学者来说,更应充分重视和强化学习。
何为结构呢?物体各部分之间穿插、榫合所形成的契合点为“结”,而每一部分的内部构造和组合、局部与体积之间联系成为一种架构的形式即“构”。④研究头部的形体结构,首先是找点,即结构点。“点”包含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肌肉的转折点,另一是骨点(如沈宗骞所说的“綮”者“中綮”,即抓住要点)。两者之间进行比较则后者更为重要,因为骨点(如额结节、眉弓、鼻骨、颧弓、颧突、下颌骨等)对人物头像外形的造型影响很大,把握稍有偏差,所刻画形体就会显得松散变形,使人很容易发觉;反之,如果能够准确地把握骨点,画面塑造结构严谨,形体便宛如使用钢筋连接起来一般,是完整而拆不散的。
头部的形体结构是人物头像素描写生中最基本、最重要且又是初学者最不容易掌握的知识和技巧。正确表现头部形体结构的关键,在于结构点找的是否准确,而寻找和确定结构点的过程,也是不断调整头部形体比例关系、位置关系、结构关系的过程。
在点基本确定之后,作画者要用线条和较轻的调子连接各点,使人物头部的形体结构逐步明确起来。这里所讲的线条,不是按人物头部的外轮廓描摹下来的线,而是随着人物头部形体结构的体积变化来穿插的具有虚实变化的线,必须符合人物头部形体结构变化的规律。作画者还要认识到线是面与面的转折以及线与面的关系,即哪些地方的转折是需要很明确地转过去,而哪些地方又是需要很平缓的转折,在描绘时要区别对待,该用线时一定要大胆肯定,不该用线时一定要用面来逐渐过渡。
弄清人物头部形体结构,还包括对五官及头发的具体研究。
对于眼睛部分,作画者要明确上下眼皮的体积、厚度、转折、透视等。对于眼珠本身的结构,要弄清楚眼珠是由瞳孔和虹膜两部分组成,瞳孔最重而虹膜(即玻璃体)是透明的,之所以上眼皮显得重而下眼皮显得淡,是因为一个是处在背光部分而另一个处在受光部分。高光往往在瞳孔上,因为色调最重的部分周围一定有非常亮的东西。作画者还需要明白眼睛是球体,一半露在外边,一半镶嵌在眼眶里,在作画时应重点强调眼球本身和眼眶的关系。对于嘴的部分,作画者可以概括成一个圆柱体,上下嘴唇是有弧度和体积的,千万不要画成一个平面。对于鼻子部分,作画者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梯形,要弄清楚鼻骨的位置、鼻头的体积、鼻孔的形状,鼻翼的厚度以及两个鼻翼是由两个小立方体组成。对于耳朵部分,作画者要明确是由外耳轮、内耳轮、三角窝、耳屏、对耳屏、耳垂组成,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体积及结构特点,都要认真对待和仔细研究,该卡紧的地方一定要卡紧,千万不要含糊。对于头发部分,作画者要根据头部本身的形体结构特点和发型特征来描绘,要通过画头发使头部的体积感更加强烈。要找出头发本身的亮面、暗面、以及明暗交界线,前面的头发一定要画的具体细致一点,而后面的头发要画的概括些,即所谓的“远观其势,近观其质”。再有就是对于颈部的处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胸锁乳突肌的描绘,胸锁乳突肌的前端和锁骨相连,后端在耳朵后部,左右两条中间部分是喉结,这部分结构在脖子的造型上十分突出,作画者一定要予以重视。
在写生的过程中,作画者要在脑海中构建一个立体的头部形象,依据解剖知识来理解其内部骨骼和外部肌肉的相互关系,通过线条和色调来表达人物头像的体积和质感。
三、关于明暗调子
画好人物头像素描写生,除了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头部形体结构解剖知识之外,明暗调子的作用同样至关重要。其作用不只为刻画表现空间中的人物头像,还可以依靠自身的丰富变化,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画面效果。
在具体上调子之前,作画者一定要明确人物头部大的明暗色调对比关系,即哪些地方最重、哪些地方次之、哪些地方又次之,由高光向浅灰、深灰、明暗交界线、反光等依次排序,做到心中有数。
明暗调子需要随着人物头部形体结构的变化而不断深化,具体步骤是先画暗部的地方,从明暗交界线开始画起,所有的暗部同时画,包括头发、面部、五官的暗部及颈部、肩部衣服的暗部,不要考虑太多的细微变化,先把大的明暗对比关系拉开,使人像具有了初步的立体感,为下面的深入刻画奠定好基础。同样,刻画亮部也是如此。大的明暗关系确立之后,还是从暗部开始,依照暗部明暗程度的不同,依次把头发、面部、五官及颈部、肩部的关系区别开来。明暗调子的画法要从画面整体出发,在上调子时,作画者特别要学会使用联系比较的观察方法来看待人物头部的明暗、虚实关系,不仅用暗部和暗部之间、亮部和亮部之间进行比较,亮部和暗部之间也要进行相互比较。这样不管深入到哪一步,画面大的关系始终正确。
在上明暗调子的过程中,作画者对明暗交界线的刻画应该是重中之重。由于明暗交界线正处于由亮部向着暗部过渡的地方,同时也是形体转折的地方,所以其明暗对比最强且形体变化最丰富。人物头部的形体结构及体积往往要通过它来体现,所以一定要着重刻画。有一点需要作画者特别注意,即明暗交界线往往随着人物头部形体结构的变化而产生微妙而丰富的虚实变化,是作品的耐看之处,也是精到之处。因此,对其处理绝不能简单化、概念化。
总之,观察方法、形体结构、明暗调子是人物头像素描写生的重要内容,是作画者一定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造型规律。作画者要注重发现、分析、解决、研究作画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总结形成更多系统化、理论化的绘画经验和技巧,并以此指导艺术实践活动,收获更多成功作品。
注释:
①宋思霖.浅谈素描的观察方法[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4,10:27.
②钱绍武.自己的话[EB/OL].http://art.china.cn/mjda/2009-06/15/content_2962336.htm.
③全香春.高校人像素描教学方法探究[J].大众文艺,2012,14:289.
④李冬梅.素描头像写生元素简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1,6:86.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第十七中学
高二年级人物头像素描教案 第5篇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较为复杂的人像比例、结构,提高对人物面部表情、头部结构的认识,从而达到刻划对象心理表情的高度,对日后进行创作有较好的帮助,并通过头像的训练,对事物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也是素描教学的较高级阶段。
【教学重点】:对人物头部结构及人物神态的刻划。【教学难点】:对人物头部解剖结构的表现。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直观与讨论相结合。
一、头部造型结构
1、头骨的结构:
头骨是由呈球状的脑颅骨、额骨、颧骨、眼眶凹穴,以及连接牙齿的上下颌骨所构成。
2、简化头部的形体的观察方法:
头部的体积,可以借助最简单的立方体来理解,再进一步分析正面和侧面是不同方向的两个面。
3、头部的动势和透视:
找到头部的中心线与眼、鼻、嘴三条平行线成直角相交,头部倾斜时他们的关系不变。1.脸型特征:
老师:对头部结构的了解和掌握是画好素面头像的关键。我们观察一张脸,首先得从他脸的轮廓开始,既人物的脸型特征,我们刚刚也看了这么多张脸,可是人物的脸有什么规律呢?大家都知道那些脸型啊?
学生:瓜子脸,圆脸,方脸„„
老师:对,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形容一个人脸型的时候说的。中国传统人物画论里把人的脸型大体上分为八格。所谓“相之大概,不外八格”就是指:申、甲、由、田、国、目、用、风。把这记下来对我们区别归纳人的脸型特别有帮助。2.五官特征:
掌握了人物的脸型以后,我们的人物画就迈出了第一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想像在画面中已经画了一个脸的轮廓了,哪么接下来又该画什么了呢?
眉、眼、鼻、口、耳。
眉:眉毛是沿着眉骨的走向生长的,所以,想画好眉毛,就不能只画眉毛,而应从本质入手,画好眉骨的转折,然后再画眉毛。眉毛是有空间的,而并非贴在皮肤上,因此,不能画的太死。还有要注意的就是眉毛的走向,眉心和边上的眉毛的生长方向是不同的,要仔细观察。
眼:眼睛是有瞳孔,角膜,眼角组成球形嵌在眼睛窝里,上,下眼睑包裹在眼球外,上下眼睑的边缘长有睫毛,呈放射状。上眼睑,睫毛较粗长向上翘,下眼睫毛细而短向下弯。
鼻:鼻隆起于面部,呈三角状,有鼻根和鼻底两部分组成。鼻上部的隆起是鼻骨,它小而结实,其形状决定了鼻子的长,宽等。鼻骨下边连接鼻软骨,包括鼻中隔软骨,鼻侧软骨和鼻翼软骨,鼻翼可随呼吸或表情张缩。鼻子的形状很多,因人而异,有高的,肥厚的,也有尖细的或扁平的等等,都是形象特征的概括。鼻孔的形状随鼻形而变化,特别与鼻翼有很大的关系。
嘴:嘴,就形状来说,是由覆于上、下颅骨和牙齿之上的双唇所决定的,颌骨和牙齿形成的弧度直接影响双唇的曲直。嘴形的不同,就是有颅骨和牙齿的弧线所定型的。嘴唇由口轮匝肌组成,上下牙齿生在半圆形的上下颅骨齿槽内,外部是呈圆形的体积。上唇中间皮肤表面有条凹,称人中。嘴唇的表面的唇纹,各人的唇纹形状不同。上、下唇的活动十分灵活,彼此呼应,不仅对发音有很重要的作用,对表情也有很直接的影响。
耳:耳朵有外耳轮、对耳轮、耳屏、对耳屏、耳垂组成,是软骨组织,具有一定的弹性,形似水饺。耳朵稍斜长在头部的两侧。在学习时除了弄清它的结构外,还应注意它的体积。
头部骨骼决定头的形状,脸部肌肉决定脸部的表情,学好解剖知识掌握脸部肌肉收缩对表情的影响。3.面部比例:
头部的标准比例和五官的位置
1、标准比例:发际到眉毛为上停,眉毛到鼻底为中停,鼻底到下巴为下停。
2、三停五眼:正面看脸部最宽处为五个眼睛的距离。
不同角度的透视变化。
老师:那么这些器官在脸上的位置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大家先想一下,哪个器官可以把头部分为上下两个相等的部分啊?
学生:眼睛。
老师:所以说,眼睛在整个头部的1/2处。当然除了这个,最基本的就是“三停”“五眼”,请大家看图:
三停就是①上停:发际到眉毛②中停:眉毛到鼻底③下停:鼻底到下巴颏
五眼就是指以眼睛为长度单位,来测量两鬓之间的距离:两个内眼角之间有一眼宽,从外眼角到鬓角之间又有一眼的距离,加起来共有五个眼宽。
素描人物头像五官绘画分步教学 第6篇
五官是人物的主要特征。如眼睛,是传达内心情感、感知外来事物最敏锐的器官。所谓“洞察秋毫”,在这个意义上说,人的眼睛非常微妙,具有探幽入微之特点。因此描绘人的眼睛就显得非常重要。眼睛一般是由这几部分组成:上眼睑、下眼睑、眼裂、眼白、瞳孔、虹膜。其眼形又可分为方形眼、圆形眼(虎眼、杏眼)、丹凤眼、三角眼等。由于眼睛的无限丰富的变化与活动,它在人物脸上表演出一幕幕“生动的活剧”来。
如老年人的眼睛,大都阅历丰富,风霜饱经,呈现出老人特有的坚毅、稳重、智慧的神态,富有亲切、慈祥之特点;而年轻人的眼睛,大都是风华正茂,奋发向上,表现出年轻人特有的朝气,活泼、开朗、热情、坦诚;有的潇洒、帅气,有的文静、娴淑也有的豪爽、热烈等等。
分析、研究这些不同人物、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风格的眼睛,对于把握整个对象,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成败之举。初学者还可以参考其他优秀作品是如何描绘人物的眼睛的,如绘画大师达.芬奇、列宾等的经典之作,会对自己有帮助的。
还有要熟悉眉毛,它在很大程度上能配合眼睛,传情达神,表现出一个人的气质和个性。眉的形状有剑眉、柳叶眉、八字眉、卧蚕眉、蛾眉、寿星眉等等,有的表现英武、温柔,有的表现凶狠、狡猾等等。
鼻子在脸上的表现也是很重要的,对刻画人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鼻子分鼻骨、鼻球、鼻翼,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将人物的气质和个性表现出来。鼻子宽大,表现出人物的敦厚老实;鼻子狭窄,给人一种精明、自私的感觉。鼻子又是在脸部的正中,因而要注意它的长短体积、形状特征在脸部的表现。
嘴是刻画人物表情的又一重点。眼的上方有人中,接下来依次有上唇、上唇结节、嘴角、唇侧沟、下唇、颏唇沟。作为表达人物表情的一个器官,它的形状总是呈孤型趋势。在每个人的表现又各具丰采,有的以丰厚为美,热情大方;有的以娇小为美,优雅秀美;有的以唇薄为美,显得能言善辨。因此刻画嘴及其周围部分,在素描头中是一大难点,初学者要细心体会和观察。画嘴要注意它的形状结构、转向,画好上下唇的唇线,两唇间的唇缝曲线,画好嘴角,还有人中和颏唇沟的表现是十分微妙的,而略加表现,却显得神来之笔,韵味无穷。
怎样画好素描人物头像? 第7篇
素描人物的表情主要体现在脸部,脸部能够轻易迅速地变换表情,这点非常有趣,这个需要我们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和洞察力,我们能够从他人的脸上观察到这些变化,也正是这些表情透露出了我们的亲戚朋友正在思考的问题以及他们对我们的看法,而画出不同表情的人物给人不一样的感觉,下面看分析几种比较常见的面部表情
微笑:微笑是最美的语言,也是最具魅力的一个表情,然而画他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其实这个表情是比较微妙的,过犹不及,如果你处理过度了,可能成了捧腹大笑了,微笑是含而不露,这就要适度原则了,只需要使嘴角微微上扬,使上下眼睑间的距离略微缩短即可。
惊讶:惊讶是比较好明显的表情,那么表现起来也会比较简单,首先使眼睛睁大,嘴巴张开呈圆形。在眉毛上方画几道拱形短线,在下巴和鼻孔附近添加阴影也有助于营造整张脸的惊讶表情。
生气:生气也是比较好刻画的表情,因为和微笑相反,你可以尽可能的使嘴唇的弧度下拉,让眉毛挤在一起,你也可以让眼睛睁大一点,鼻孔角落以及最下面画一些弧度线条更有助于表现气愤的表情。
恐惧:恐惧是在画表情中比较难得一种,因为人们很容易把他画成一张笑脸。眼睛要睁大,眉毛呈拱形,拱形的弧度越大越好,眉毛上方的前额部分也要画些线条。
人物头像素描 第8篇
首先先看头骨塑造。头骨与颈椎相连, 变化最为丰富的五官面部肌肉都依附与它, 而且相对于肌肉和皮肤的变化多样而言, 骨骼的变化基本是不可见的, 可以称其为“钢架”, 所以在表先不同年龄段的人要注意骨骼的不同, 如老人头部就要表现的较对于年轻者来说要更显得坚实。同时, 在五官变化的塑造方面也同样需要注意的内在骨骼的运动, 不能只看到表面的肤浅变化, 如要注意到眉弓、颧骨、上下颌骨等。往往设计出来的人物头部造型不准确就是因为对这些细微之处观察不细。此外还要注风格表现出来的作用性也不尽相同, 在不同历史阶段中, 合唱风格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而正是这些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的合唱风格将当时的社会文化特点有效的反映了出来。比如:西方世界在二战时候的合唱风格、我国在抗美援朝时期的合唱风格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当然, 这种不同风格表现出的作用是不同的, 不同风格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我国人民在总结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时, 就考虑到了当时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精神建立, 认为与当初遍及全国的合唱歌曲的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前苏联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候所进行的合唱活动鼓舞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当美国科学家意识到在航天技术方面一直难于超越前苏联是因为合唱原因时, 对合唱便有了新的理解。合唱能够使得互不相识的人们在演唱时候达成默契、团结一致。正是这种积极向上的胶合作用使得合唱具有独特的魅力, 此种积极向上的风格不胜枚举。合唱风格使得大家在演唱和欣赏中产生了无穷的想象, 这种想象并不是原始思维对具体物体形象的表象思维展现, 而是一种摆脱思维束缚走向自由的人类高级思维之一的活动。合唱能够改变人类的灵魂, 能够促成了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 所以可以这样说, 社会的发展与合唱的发展密不可分, 社会的发展促进合唱艺术的发展, 而合唱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二者互进互利、相辅相成。
合唱风格涉及领域多、牵扯面广, 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研究, 有时不同区域的合唱风格也可能会存在相同的特性, 这和意的是, 头骨以下部位, 诸如锁骨、颈椎, 它们是头部转动的轴心, 也需要重视, 否则会出现头部安放错位的现象。在具体到五官塑造表现时则是需要更加精细, 譬如塑造眼睛时要明白其骨骼构造, 它由眼窝、眼眶、眉弓等组成, 分为七个转折面, 表面看是菱形型, 其实它是锥体, 在表现眼瞳时要塑造成晶体状, 在按骨骼构造的基础上结合表情肌、笑肌、皱眉肌的变化, 就能表现出眼睛各种神情。在表现鼻子、嘴巴等其他部位时也是如此。再看对面部表情的刻画。喜怒哀乐等皆是不同的, 如“笑”的特征有眉宇间的舒展、眼睛由于眼轮匝肌的收缩而呈弓型变得细小、笑肌和鼻子附近肌肉上提等;再如“疑惑”, 皱眉肌的收缩、双眉的拉近、眼轮匝肌的扩张、笑肌和鼻子附近肌肉放松、鼻翼两侧线条和嘴角都呈向下垂的趋势这些都是它的典型特征, 也是能和其他表情区分的表现方法。面部的表情变化多样且很微妙, 每一个表情都需要细心揣摩其骨骼和肌肉的变动, 如同样都是“笑”, “大笑”和“微笑”“苦笑”等就不相同, 那么怎样才能掌握这种表现技能呢?可以一方面增加对面部解剖图的了解, 理解骨骼和各个肌肉群的作用,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些小实验, 对着镜子自己做出不同表情, 观察每个表情和那些肌肉有关系, 这样长时间坚持下来就会对面部表情的刻画做到心中有数, 做到塑造准确, 从而使塑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在表现人物头部还有一个常碰到的问题, 就是发型的塑造, 由于对结构不清楚往往设计的发型感觉很生硬, 与头骨无法完美衔接到一起, 这也是人物制作时一个困难点。制作者常无视发型的塑造, 我们要意识到不同发型往往让同一个人会展示出不同的精神面貌。在发型的塑造表现上要与头骨骨骼中的头颅顶骨密切相连, 要能透过头发看到头型, 现在很多人物发型制作不按骨骼构造去塑造没结果像一顶帽子很死板的盖在头上, 我们要引以为戒。另外有时还会接触到下巴胡须的表现, 我们也要慎重不可随意, 胡须分为许多种, 恰当的表现可以完美地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在表现上要与下颔骨相联系, 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壁画中的人物形象中获取灵感, 如永乐宫和敦煌壁画。
当然, 强调对头像素描学习的重要性, 其最终目的不是要求在动画人物设计中做到完全忠实地表现一个写实性头像, 而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想象, 创作出既有艺术美感又符合人体结构的艺术形象。这些地方的历史演变、民族斗争、交通问题等因素有关。而还存在一些仅仅一山之隔、一河之遥却因交通问题不同、生活风俗互异、语言不通以及信仰不同使其风格迥异、特色鲜明。当今社会中, 有些合唱风格的表现过于倚重器乐, 如:某些难度较高的变化音、较快速度下的复杂节奏、半音阶、全音阶以及大跳音经等等。合唱风格以人声来表现, 虽然造成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是这样却使得合唱更具生命力。“合唱正是由于不存在纯机械的完美性, 而只存在那些人性化的和不可预卜的因素, 才使表演更具鼓舞性和令人信服。”[4]
笔者通过上述几个方面对合唱风格的形成原因进行了一些研究分析, 但上述的这些只是冰山一角, 仅当抛砖引玉, 而真正影响合唱风格的因素还有很多, 仅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王耀华编著.世界民族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3.[2]王骥德著.曲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58.
[3]修海林著.古乐的沉浮[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326.
[4]阿特达维逊著, 秦西炫、杨儒怀译.合唱作曲技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