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任务理解范文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任务理解范文(精选5篇)

任务理解 第1篇

1 任务型教学

任务式教学 (task-based teaching) 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 (transact) 某些任务, 使外语学习者自然地学习, 习得语言。它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1) 侧重语言的内容含义更甚于语言的形式结构, 因此课堂语言活动更接近于自然的习得。 (2) 执行任务或任务的结果都离不开表达技能, 即说和写的技能。 (3) 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标准, 并能使其产生成就感。因此, 任务式教学描述而非规定做事的方法, 教会学生怎样在完成一系列任务时运用自己的交际能力。这里, 英语只是作为一种完成任务的工具, 一种技能, 而不是仅仅作为一门知识来学习。任务式教学强调让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媒介来完成任务, 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句子的结构是否正确。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通过使用正在学习的语言来完成贴近自己生活的任务, 能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和基本技能、获得基本的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 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任务式教学基于苏联心理语言学家vygotsky及其 追随者Wertsch等人关于语言和学习的理论。Vygotsky 强调学习的社会性以及教师和同伴对促进个人学习所 起的重要作用。文化知识的获得首先是人们相互作用 (interpersonally) 的结果, 然后变为自己的知识 (in-trapersonal) “儿童知识的发展经历两个过程:首先在社会层面, 然后是个人层面:首先是人们之间相互 作用 (interpsychological) , 然后是个人的作用 (in-trapsychological ) 。 高级思维起源于人们之间实际的相互作用 (Vygotsky 1978 ) ”。Vygotsky认为, 儿童的语言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 发现语言。儿童在同父母不断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了声音的意义和作用, 此时语言成了控制活动和交往的主要手段。第二阶段, 儿童逐渐掌握了其周围的语言思考、表达自己的经历, 语言成为“思想的工具” ( Well 1981) 。再者, gotsky还强调这三个阶段都经过个人同其他更有经验的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Vygotsky的理论体现了认知和语言发展顺序, 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人们的相互作用。他的这种心理、社会、语言相结合的理论, 为“任务式教学”提供了 理论基础, 并对语言教学有着重要启示:个体是在社 会交往、相互作用中发现、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由此而言, 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规定教 学内容的教学观, 使学生在一种社会性环境中受教育。

2 任务式教学法与英语阅读理解

笔者在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内外有关任务式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中学英语任务式阅读课模式的基本思路:

(1) 教师通过“任务呈现”使学生置于需要完成任务的情景氛围中,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力, 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能动状态, 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此时学生就进人了教学模式的“参与任务”环节。

(2) 学生在具备了这种心理倾向后, 就进入了学习的第二环节, “执行任务”。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进行阅读:通过略读构建文意, 达到表层理解;通过深入篇章细读, 综合推理, 达到深层理解。教师应精心设计任务, 引导学生有目的、分步骤地进行学习, 帮助学生解决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这时教师就进行到“引导学习”的环节。

(3) 经过表层信息的捕捉和深层的理解, 学生对篇章的结构, 内容及融合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 教师应及时创设一些相关的具备新知识点迁移要求的活动情景, 即练习任务, 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交际活动, 去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如复述、改写、采访、角色扮演, 提出评价性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或围绕作者观点展开辩论, 或运用所学重点词汇、重点句型设置场景进行说话或写话, 在教师结合篇章话题而提供的语言或图文提示下进行说写活动等。

3 任务式阅读课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1) 内容:高中英语教材 (SEFC) 第二册Unit 8, Lesson30, First Aid。

(2) 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根据所学课文内容, 学习有关急救的知识和文化信息。

②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 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 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技巧, 用英语进行思维表达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的确切理解, 让学生了解急救的重要性, 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 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 让他们学会关注生命, 关爱他人。

(2) 教学过程:

①任务呈现。

任务:播放录像, 以一段纽约世贸大楼被炸的录像导入新课, 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

Q:if you had been in' the building, what should you' have done?

通过看录像、讨论, 让学生预测文章的内容, 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产生阅读的预期。

②引导学习。

任务1:听读课文阅读部分1录音, 要求学生听后, 回答课文分别讲述了几大方面的内容。

任务2:细读课文阅读部分1, 完成表格填空。

任务3:跳读课文阅读部分2 “Safety in the home”。学生观看图片, 找出其中的安全隐患, 分组讨论解决办法。学生用跳读的方式将课文作者的安全建议读出, 互相补充, 形成共识。

③整体评价。

任务1:动手实践。分组进行人口呼吸、包扎模拟演示,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会课文, 学以致用。

任务2:采访汇报。要求学生相互采访、汇报在各自的生活当中是否碰到过灾难、事故或意外伤害, 他们当时又是如何处理的。

任务3:作业。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 要求学生写出他们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命, 关爱他人, 思考人生。

任务理解 第2篇

民族学校教师 姚建国

一、引言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已逐渐被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熟知与接受。但究竟什么是“任务驱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应如何设计等,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中小学校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信息技术》作为选学课程内容设置,在教学内容上内容多,课时较少,学生为了分数不愿费力去学习的情况下,仍要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必须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我通过十多年的教学,结合新课标的教学方法,对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这样理解。

二、任务驱动型的含义

(一)、所谓“任务驱动”

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二)、基本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

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注重案例任务教学,理论精讲少讲。

任务阅读感知,探究理解生成 第3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任务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倡导“任务型”教学原则。任务型教学原则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的一种发展创新。该原则运用于阅读教学,能在明确学习目标方向和活化思维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任务问题更好地思考感知。该原则运用能体现“有效性”和“探究化”,让学生在一定学习问题任务的引导中深入感知,并通过自主理解感知、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对话等多样化的方式理解探究,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思维感知。

一、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的框架

任务型阅读活动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步骤设计中充分体现并融合了现代第二语言各种先进教学思想,强调了语言的交互性、语言交际学习的任务性、和语言教学的反思性。任务型阅读活动教学模式中的教材处理、教学内容重组和教学事件排序等都应用了以上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原理,并据此导出相应的阅读活动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该模式主要框架表述如下:任务型阅读活动多元教学目标的权衡——课堂阅读活动任务的设计——阅读活动层次与学习任务的有机结合——任务型阅读活动课堂教学的评估与反思。任务型阅读活动多元教学目标的权衡是指以加涅“教学设计原理”为指导思想,做好阅读教材所处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和目标迁移的分析工作,从宏观上划分、增减、重组教学内容,确立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目标,划定教学活动主线。阅读活动任务的设计是基于终点性目标和支持性活动目标的具体描述,我们设法把学习任务目标与阅读活动日标相统一。学习任务的设计涉及任务的选择和任务难度的确定。阅读活动层次与学习任务的有机结合是任务型阅读活动教学模式的核心,也是该模式教学程序的具体表现。该程序通过活动设计的层次性、链接性和多样性使得学习任务顺利完成。活动的层次性(Layers)是指整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应当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活动的链接性(Links)是指依照学习任务目标和活动的主线,使活动内容前后安排转承、连贯。从而使系列活动设计具有铺垫性、逻辑性和规律性。

二、任务型阅读教学策略

1.设计任务阅读要求,明确理解方向。任务阅读是进行阅读理解不可缺少的条件。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要求,既能够帮助学生明确理解方向,更能够体现阅读的差异性和多元化,让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学生有更为多样化的学习思维方式。突出任务设计阅读要求,为阅读打好基础。

2.关注合作理解交流,深化任务探究过程。在明确了任务学习目标基础上,对理解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思考探究,不仅是深化认知感悟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的需要。合作探究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情感不断丰富提升的过程。教师可根据阅读学习的知识要点和学生的理解感悟疑难来组织学生尝试运用多元化的方式理解探究,可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利用同学之间的学习互动来探索未知领域,利用自主思考、同桌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优化学习过程。这样的任务学习探究,更能够使得阅读学习理解深刻丰富。

3.注重阅读拓展重“运用”,提高语用技能。将任务型阅读作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综合运用能力的载体予以延伸,能使得学生掌握更为丰富的学习策略方法。在拓展延伸中,注重语言表达交际。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知体验,为他们提供实践运用的平台。如运用讲故事表达自己的语言才华、运用课文情景剧展现自己的独特理解,等等。这样的拓展延伸能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学习激情。

4.注重任务阅读总结反思,拓宽学生认知思维。任务阅读学习除了重视阅读学习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总结反思学习技能。学生在阅读反思过程中的认知,不仅能够起到总结积累的作用,增强知识底蕴,还能够有效培养其发展创新学习思维,提高阅读学习灵活性。教师在教学中,建议学生就任务阅读学习中的得失深入总结反思,特别是围绕英语知识积累、文化视野开阔、语言技能运用、结构体系安排等方面深入总结反思。特别是对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解题的思维方法全面总结,要求学生根据学习过程找出阅读学习的有效方法。同时,建议学生能够根据阅读总结,运用口语表达形式来阐述学习思维过程和收获,培养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正如前所述,有效任务型阅读学习能将学生阅读认知和思考探究融为一体,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和探究综合运用能力。根据阅读要求和学生学习认知规律,注重任务学习目标优化、任务探究过程、总结反思运用等,更好体现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秀娟.浅谈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J].新课程学习, 2011(5).

[2]周兰英.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与阅读策略指导[J].西南大学学報(社会科学版),2011(01).

任务理解 第4篇

一、“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调整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用意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有关教育方针的论述内容之一,意思是教育要把培养人塑造人放在最主要的位置,同时要把德育工作放在主要的位置,即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放在培养人的首位。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力军是教师。教师道德、品行、遵守公德的水平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想前提是教师都是道德品行水准高的人。而是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被育的人身上。认为教师都是合格的育人者。可现实是在数量庞大的教师群体中, 个别教师的个人修养道德品行还存在这样或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由此可见,要实现“育好人”的目标,首先要求教师队伍的道德品行必须过硬, 只有道德品行过硬的一流师资队伍才有可能培育出思想品德过硬的一流学生。“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十八大报告中,对德育这一块的要求作了修改,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调整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教师学生都要立德。教师首先立德,只有教师按照国家的要求立好德之后,才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想之人。

二、如何理解立德树人

立德,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一个人要建立树立起品德( 政治品质) 道德和公德。树人就是培养人的意思。

立德中的德有高尚的品德道德和良好的公德, 也有败坏的品德道德和公德。那么,我们所说的立德,立的是哪一种德呢?这里说的要立的德当然是前者了,即要求教师要树立建立起高尚的品德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立德要求谁立德?立德的主体是谁?这里所指的立德对象群体首先指教育者,其次是受教育者。也就是要把教师和学生都建立起高尚的品德道德公德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是先知者,是培育者、是教者,所以,教师首先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道德和公德,这样才有可能培育出具有高尚的品德道德和公德的学生,才有可能达到培养对国家、对民族有用之人的目的。

三、教师应建立树立起高尚的品德道德和职业道德

在现实工作中,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遵循爱国爱党这一道德的基本要求。教师不可利用教师的特殊身份,利用课堂的特殊场所,宣传不当的言论,使学生滋生有不健康的逆反思想。其次,教师要主动做遵纪守法之人。守法和守纪是教师进行有效育人的必备道德品质。要求学生守法守纪,自己却做不到,学生怎么看,又怎么有资格去教育学生?

高尚的道德还应包括讲文明重礼节、讲团结重友善、讲诚信重奉献等。

关于教师的职业道德,我们要努力践行“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精神。让我们静下心来教书,潜下身来育人。让我们每位教师时时教书育人,处处为人师表;让我们每位教师用高尚的人格塑造人,用渊博的知识培养人,用科学的方法引导人,用优雅的气质影响人。力争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成为家长称赞、学生爱戴的好教师。

任务理解 第5篇

【关 键 词】任务型阅读;命题特点;概念图策略;阅读策略;综合运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163-03

自江苏省2005年使用牛津英语课程以来,高考试题改革也是势在必行。2008年江苏省高考英语试卷体现了“稳中求新,以考查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为主,但更体现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检测学生在语境中使用语言,用英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试卷增加了任务型阅读试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中提供的信息用恰当的词语完成与短文相关的图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提出了更明确、更具体的要求:考生应能根据所读,用要恰当的词语补全文章提纲、概括关键内容或作关键词词语转换(江苏省教育考试院,2009)。因此,考试说明中明确的考查方式与形式使得教学目标更清晰,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要求更高,然而考生此得分率不高的事实是教师研究的动力和原因。因此,本文拟通过对该题型的理论基础及命题特点的分析、归纳,依托牛津高中英语课程,总结其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及解题策略,最终最大化地提高学生解答任务型阅读理解的能力。

一、任务型阅读的基本理论依据

1. 图式理论。图式是人储存在大脑中对客观世界的某种认识,是大脑储存以往经验和知识结构的立体网络。心理学家皮亚杰关注过图式理论,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鲁姆尔·哈特把图式概念理论化并引入到阅读理解的研究领域。而阅读是由感知、思维、推理、评价、判断、想象和解决问题一系列积极的心理活动构成的。图式理论认为,阅读是将语言材料的信息与大脑中原有的信息交互作用后对语言材料产生的一种解释。(转引自杨宝盈,2011)。国内外许多研究认证了图式理论应用于阅读理解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因此,本人认为读者能否理解作者传递的信息,不仅取决于文章本身的难易度,而且取决于他能否利用大脑中的内容、形式、语言图式及已有的知识来理解阅读的语言材料,同时要能够进行准确地、到位地输出和表达。

2. 任务型阅读教学理念。20世纪80年代二语教学研究者通过实践证明任务型教学理念在语言教学中的可行性,在国内新课程改革中也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围绕特定的语言项目及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参与、讨论、合作,充分调动已有的图式知识用英语来完成任务。(英语课程标准,2005)。因此任务型教学途径在阅读课中可通过设计任务来培养学生理解、归纳、判断的阅读能力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了“在做中学”、“用语言来做事”的语言教学目标。

总之,较传统的客观阅读理解,此项主观型阅读理解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理解阅读材料进行语言输入,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概括、整理、归纳、转换、科学表达的语言输出,最终完成一项“填写图表”的任务,更全面、深入、客观地体现了交际语言测试的特点,学生运用“语言”做事的能力。

二、任务型阅读命题特点的分析

2010年江苏省高考(英语科)说明中对任务型阅读理解(Task-based Reading Comprehension)有明确的限定:在限定时间内要求学生阅读指定的文章,以填空的形式考查学生用恰当的一个词语对文章与图表所示信息的捕捉与组织能力,和补全文章提纲、概括主要内容或作关键词词语转换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现对任务型阅读理解的命题特点及考生能力的考查分析如下:

1. 注重语篇分析,关注文章的脉络及结构。江苏省考试说明为任务型阅读提供了两种示例:表格式和树状式,题目都是根据文章结构而设计的,直观、形象地显示了文章主体结构以及各个段落之间的有机联系。它所采用的语篇都是有写作特点,框架层次清晰,因此新题型要求学生具备对文章结构的认知能力和语篇分析能力,能快速理清文章结构与层次,读懂图表上下栏和左右栏的逻辑关系——概括还是细节,准确定位文章中信息来源,然后进行语篇分析及比较,归纳概括,准确无误地完成读写任务。通常图表左列、第一行或者树干往往是对文章某一节或某几节的概括,而右列、或下面多个树枝是对左列或树干的细节分述和呈现,考生要把握住主体结构才能抓住解题的要旨,做到有章可循。

2. 题目设置多样,重视归纳概括能力的考查。任务型阅读不仅考查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文章中直接的信息,同时涉及对图表信息的比较和分析。读懂图表的内容是关键点,它要求学生不仅能够读懂图表,而且还要能迅速地把握文章脉络、正确无误地在文章中找到相匹配的段落、句子、词语,有时还要整合零散信息,分清主题句和支撑主题句的细节,筛选出关键内容,然后进行有条理地归纳和概括,这对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要规范、简练、科学地完成文字表达。任务型阅读属于主观阅读理解范畴,10个文字填空题设置旨在围绕不同的阅读技能和语言应用展开,要求学生对所获取信息进行深加工,然后选择恰当的词语进行表达。试题中所填写的一个单词不仅涉及词性转换、词语释义、同义转换,语法结构、归纳概括、细节理解,而且在关注图表中“隐性”的规范要求:如大小写、词性及形式一致(某一个小表格内)、结构匹配等等。因此,任务型阅读将语言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有机结合在一起,考查了学生在提供的文本语境中准确地、科学地表达文字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倡导的“任务型”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关注“语言在语境中使用”的语言学理念(英语课程标准,2005)。

nlc202309031947

三、把握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提升任务型阅读理解能力

近几年(2008-2012)笔者连续担任三年毕业班教学工作,如果纯粹通过高三一年的模拟练习来训练技巧,那么任务型阅读在高考中的平均分数高分很难突破,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基于对任务型阅读理解的理论基础和试题特点的分析,笔者认为教师不仅要在练习中训练学生对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准确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要善于在平时阅读和词汇教学中不断地、有意识地利用教材渗透解题策略和方法,夯实语言基本功,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1. 采用“概念图”策略,把握文章框架。文章的框架是出题者设置表格的主要线索,也是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重要支撑点。因此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reading and project)中,采用概念图策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与层次,抓住文章脉络,获取主要信息并能快速了解大意。

概念图理论是出J. D. Novak 和D. B. Gowin共同提出的。它是一种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显示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并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从而把不同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的空间网络结构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转引自袁成,2008)。概念图是语篇结构与语篇内容的有机结合,它能清晰地展示出文章的谋篇布局,使复杂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结构化、和图示化,层次清晰,是一种表示主旨内容的可视化方式(转引自黄群,2010)。因此在阅读文章时,采用此策略可以让学生不把注意力放在单个词汇、句型和段落上,而是把整体理解文章内容作为阅读的主要目标进行自上而下的阅读,强化学生的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改变以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阅读习惯。只有对文章内容进行概念图的绘制,学生才能在头脑中建立围绕“话题”的知识框架,进而对文章细节内容有更层次的理解,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及筛选。

例如:在教模块9第四单元的阅读课文时,可以绘制以下表格清晰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采用概念图策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终身学生能力,而且能培养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的效率。在阅读的过程中除了有篇章意识之外,对文章的体裁特征和篇章模式的了解也能准确快速地提取信息。因此平时教师要对不同体裁的文章写作框架进行总结,使其成为相对恒定的规律让学生在阅读时提取,有利于学生迅速归纳文章大意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利于学生理解阅读材料并处理任务型阅读题型中主题概括类题目的解答。如:说明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议论文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展开的。

段落的主题句通常位于段首或段尾,支撑句用来支撑主题句的事实、原因及细节。当然有时并非每段都有明确的主题句,相邻段落的主题句及however, but, also, not only,another等关键词也能起到暗示作用。如模块七U3 阅读教材中第四段落首句是“Another truly wonderful aspect of the Internet is the way people use it to build social ties.”学生就能推断出前一段落讲得就是另一个网络的优势。又如要模块模块七U2阅读教材中第三段落首句是“Not only has aspirin saved many people’s lives by reducing fever and helping stop pain, but there also other things aspirin can help with.”学生就能推断出上段的主要要点是“The function of aspirin is to reduce fever and help stop pain.”此段落的主要内容是“Aspirin can have other functions.”

2. 重视“阅读策略”,培养概括能力。任务型阅读试题考查侧重内容是学生的信息筛选与加工处理能力、信息的转换和概括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在平时教学中渗透并习得。牛津英语教材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让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它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如:M1U1的阅读策略是skimming and scanning,教会学生如何寻找主旨及用“key words”来快速找到细节内容;M1u3是understanding the use of however or but, 让学生抓住主要信息,分清主次,把握作者的态度;M2u1是reading a newspaper article,教会学生文章的主旨通常在段首,之后是次要的补充细节;M3U2是reading a history article, 教会学生用时间和事件来绘制表格;M4u1是reading expository writing, 教会学生说明文的框架:introduction of subject, supporting details and conclusion; M5U1是how to understand emotion; M6u1是guessing the meaning of a word from the context; M5u3 是understanding the use of examples, 教会学生理解细节内容是用来解释概念和观点、支撑论点;M7U3是reading an argument等等。

当然教师也要通过系统的训练来帮助学生积累一些概括性词汇,包括文章的结构、主旨的归纳等,提高学生答题的准确性。常见的概括性词汇有:表结果:results, consequences, effects; 表原因:reasons (for), causes (of);表观点:views or opinions(of), attitudes (towards), comments (on);表建议:suggestions, tips, advice;表文章结构:introduction, conclusion;表目的:purpose, aim;表异同:difference(s), similarities;表优劣: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等等。

3. 加强词汇教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任务型阅读理解的题目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文章主旨,而且要求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下(设空的题目),结合语篇中定位的信息作比较,表达最合适恰当的词语。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词汇的不足、信息转换的困难、答题的不规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多进行信息转换的操作,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词汇、积累词汇、扩展词汇和正确运用词汇。教师在教学中呈现新词汇时,要加强词形转换来延伸词汇,重视近义词、反义词的积累,侧重在情境、语境中使用词汇及词块搭配,同时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语法转换训练,让学生具备关注同一表格中词语的一致性、大小写、单复数的灵敏度及下意识,这样学生就具备了丰富的词汇和信息转换意识及方法,最终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四、结束语

任务型阅读理解新题型,作为英语试卷中半开放式作文外的又一个主观题,提高了测试的效度,增加了试卷的难度,更多地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输出。它同时也将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新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理念。只要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坚持采用概念图策略掌握框架大意、利用阅读策略进行归纳概括、强化语法和词汇教学提高语言的准确表达,相信学生的任务型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地提高和改善。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2009.《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5.《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袁成.概念图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

[4]黄群.任务型阅读试题命题思路及对教学的启示[J].基础英语教育,2010,(12:4) 81~84.

[5]杨宝盈.图式理论与“任务型”商务英语阅读图式构建[J].太原大学学报,2011,(12:2)97~99.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3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2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1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