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园林工程范文(精选12篇)
热带园林工程 第1篇
1 灌溉
随着天气的转暖, 气温的逐步回升, 春灌就成为园林养护的重要一环。应依据热带的气候特点, 掌握林木灌溉3~6月、9~11月的两个关键期。当气温逐步回升, 林木逐步转入生长的旺盛期, 对于新种树木应及时浇水、施肥以及追施速效氮肥等。同时还应关注绿地的养护, 注意大型绿地内的杂草以及攀爬植物对于林木产生的不良影响。灌溉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树堰直径:有铺装地块以予留池为准, 无铺装地块, 乔木应以树干胸径10倍左右, 垂直投影或投影1/2为准。浇水树堰应保证不跑水、不漏水、且水量不应低于10cm。
(2) 对于新种植的树木, 应在连续5年的时间内适时的充足灌溉;但是对于土质较差或者树根生长较为缓慢的林木, 则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对灌水年限加以延长。
(3) 浇水车在对林木实施浇灌时, 应当接上胶皮管, 严禁用高压水流适时灌溉, 以免冲毁树堰;若实施喷灌方法, 应当有专人对其实施看护, 地面达到静流为止。
2 修剪
有关热带园林的修剪养护, 应针对林木的种类实施有区别性的修剪方式。
2.1落叶乔木
选择春季旺盛生长、秋季落叶时, 而不是在树木生长最脆弱的时候修剪、注射;选择适当的栽植地点, 避免不必要的机械损伤等。对于落叶乔木的修剪, 由于其属于主干轴较为明显的树中, 因此应保证主轴顶芽的完整性;一旦主轴顶芽或者是主轴出现受损情况, 则可以选择中央领导枝上生长角度比较直立的侧芽代替主轴顶芽。对于主轴不明显的树种, 为尽快的形成高大的树身以及丰满的树冠, 应当选取上部离中心比较近、比较直立的枝条作为领导枝, 对于不利于形成领导枝的并生枝、病虫枝应尽早的进行修剪。
2.2灌木类
对于热带园林灌木的养护, 主要遵从以下几个要点:首先, 应使丛生大枝均衡的生长, 保证植株内高外地, 形成自然的圆球形;其次, 尽早除去植株上的残花费果, 以免消耗整个灌木的养分;再次, 使灌丛持整齐均衡, 但对一些具拱形枝的树种 (如连翘等) , 所萌生的长枝则例外。
2.3绿篱
绿篱定植后, 每年最少修剪两次。应按照规定的高度、形状对绿篱进行及时的修剪。修剪表面枝叶, 注意绿篱表面 (顶部及两侧) 必须剪平, 修剪时高度一致, 整齐划一。与此同时, 为保证枝叶的生长以及一些较为粗大的剪口不暴露, 应将绿篱的主尖减去1/3以上, 剪口位于规定高度的5~10cm以下, 篱面与四壁要求平整, 发现缺株, 及时补栽。
3 施肥
3.1施肥的方法
施肥的方法包含了全面施肥与局部施肥两种方式。全面施肥是指在育苗、定植前, 在土壤上普遍的、大面积的施肥;局部施肥则是指依据园林养护的实际情况, 将肥料洒在局部地块上, 有沟施、穴施、撒施、环状施等。
3.2施肥的方式
施肥主要包含了基肥、追肥、种肥以及根外施肥四种施肥的方式。一是基肥, 在播种或定植前, 将大量的肥料翻耕埋入地内, 一般以有机肥料为主;二是追肥, 根据植物的生长季节和生长速度, 补充所需的肥料, 一般用速效化肥;三是种肥, 在播种和定植时施用的肥料, 称为种肥, 种肥细而精, 经充分腐熟, 含营养成分完全, 如腐熟的堆肥、复合肥料等;四是根外追肥, 在植物生长季节, 根据植物生长情况, 及时喷洒在植物体上, 如用尿素溶液喷洒。
4 病虫害的防治
气温的回升, 林木的生长速度逐渐加快, 也给病虫害的繁殖创造力条件, 到了6月的下旬, 诸如刺蛾、天牛、青桐木虱等逐渐进入孵化盛期。此时, 有关病害虫的防治逐步进入关键阶段。事先做好劳力组织、工具设备等方面的准备, 并随时派人检查, 把6月园林管理处养护工作重点放在病虫害防治、绿篱色块整形修剪、过长草坪修割、乔灌树木整形整枝、清理绿地杂草及卫生保洁等工作。有关病虫害的防治, 主要包含了以下几种方法:
4.1喷雾法
该方法主要是利用喷雾器械将一些溶液、乳剂或悬浮液状态的毒剂, 经过器械形成微细的雾点喷射在植物或害虫上, 起到较好的除害或预防作用。
4.2熏蒸法
主要是利用一些有毒的蒸汽或者是气体, 当害虫将这种蒸汽吸入呼吸器官, 就会杀死害虫。
4.3喷粉法
通过喷雾器械将粉状毒剂, 直接喷洒在园林林木或者是害虫的表面, 这种方法在不需要水的情况下也可以达到除灭害虫的目的。这种方法由于不用水稀释, 因此在林木表面停留的时间长, 药效保持时间长, 但是缺点就是用量太大, 不够经济实惠。
4.4毒环法
利用2~8cm的专门性粘虫胶带, 围绕在树干的下部, 将毒剂直接涂在树皮上或涂在紧缠在树干上的纸带或草把环上, 可以阻止或毒杀食叶昆虫爬到林木上, 从而起到保护林木的目的。
5 除草
为避免杂草与林木之间争夺养分, 减少病虫滋生的条件, 因此, 应保证园林绿地的整洁。根据园林树木不同的应用目的:首先, 野生杂草要不间断的进行, 调整树形, 协调地上地下部分之间的关系;其次, 除掉的杂草应尽快的运走;最后, 有条件的地区, 可在慎重处理的基础上, 采取化学除草方法。
6 树木损伤后有关伤口的处理
树木损伤后有关伤口的处理, 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林木的健康与旺盛生长。进行正确的整形修剪, 既能够促进园林林木的开花结果, 还可以及时的消灭病虫害。与此同时, 当树木出现损伤后, 还应对伤口进行及时的清理, 除去伤口以及周围产生的干树皮, 以减少害虫的隐生场所, 并对伤口表面进行及时的涂层防护以保证远离病虫害对林木产生的干扰。移植树皮。此技术近年来有用于古树名木的复壮与修复中。
总之, 有关热带园林的养护, 主要的就是以上六大方面, 但是对于日常园林管理中存在的树木死亡等情况, 也应尽早的伐除, 并补栽上相同规格的林木。同时, 有关杂草落叶的清除也是消灭病虫害的重要方法。把绿地中的杂草落叶清理干净, 集中处理, 既消灭了病虫源, 也消除了火灾隐患。
摘要:园林树木的养护管理, 在绿化建设中十分的重要。本文针对热带园林自身含有的特殊性, 就如何实施热带园林林木的防护提出可供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热带园林,林木养护,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晔.园林养护工作浅析[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 (15)
热带园林工程 第2篇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Green food―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fruits 【标准状态】被代替 【全文语种】中文简体 【发布日期】2003/12/1 【实施日期】2004/3/1 【修订日期】2003/12/1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10
关联标准
【代替标准】暂无 【被代替标准】暂无
【引用标准】GB/T 5009.11,GB/T 5009.12,GB/T 5009.15,GB/T 5009.17,GB/T 5009.18,GB/T 5009.19,GB/T 5009.20,GB/T 5009.34,GB/T 5009.102,GB/T 5009.105,GB/T 5009.131,GB/T 5009.145,GB/T 5009.146,GB/T 5009.188,GB 7718,GB/T 8855,GB/T 12295,GB/T 13867-1992,NY/T 391,NY/T 393,NY/T 394,NY/T 450-2001,NY/T 484-2002,NY/T 485-2002,NY/T 488-2002,NY/T 492-2002,NY/T 516-2002,NY/T 517-2002,NY/T 518-2002,NY/T 658
适用范围&文摘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热带和亚热带水果(荔枝、龙眼、香蕉、菠萝、芒果、枇杷、黄皮、番木爪、番石榴、杨桃、橄榄、杨梅、红毛丹和毛叶枣)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热带园林工程 第3篇
关键词 《热带农业工程》 ;科技期刊 ;科学
中图分类号 S21
Timely to Disseminate the Inform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with Precise Writing
-- Editing Experience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YE Qingliang SUN Jihua SHEN Defa ZHANG Haidong LIN Haimei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Danzhou, Hainan 571737)
Abstract From two aspects of writing and science, this paper gives a more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happy from engaging in Tropical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this paper also shows the attractive prospect of this job, hoping to start a type journal of popular science of Fabre of French writer.
Key words Tropical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 sci-tech journal ; science
不知何时开始酷爱文字,经常写点东西投往报刊。农业大学毕业时,结合专业,顺理成章成了一家科技期刊编辑。5年编辑工作后,因专业需要,又调到科研岗位专职从事农业科学研究。期间,经历了田间地头的生产实践,跑遍了大江南北收集种质资源,也曾长期留守实验室从事生物技术研究。经过8年的锻炼,最后又回到了科技期刊编辑岗位。这一进一出再一进,让笔者对科研工作和期刊编辑两方面都有比较深的了解,同时也增进了对二者的感情。科研令笔者从实际中掌握了更广泛的专业知识,从事编辑工作时更加得心应手;反过来,编辑工作令我享受优美的文字和意境,更加懂得如何用优美的文字准确地表达相应的科研过程和科研成果,不胜快哉!以下是笔者从事《热带农业工程》责任编辑过程中所遇到的“美事”,不忍独乐,盼与广大同行共享。
1 以《热带农业工程》为伴侣,向优美的文字要快乐
从事编辑工作,一直容易被人忽视,一句“为他人作嫁衣”尽在不言中。其实,无论从事哪个行业,只要真正入了门,喜欢了,不但可收获独特的快乐,还同样能做出一番事业来。编辑工作就是这样,以文字为伍,独享其乐,“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就是说不是个中人不解个中味。乐到极致时,甚至也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了!
1.1 以优美的文字作乐
各类科技期刊,均不泛有非常优秀的来稿。文中不但科技成果卓著,文字表达也极其优美;不但准确地叙述了科学内涵,还完美地表达了科学意境,言简意赅,画龙点眼,形准之至,传神之极。读者不但可从中学到丰富而深奥的科学知识,还可从阅读中享受传神文字带来的美感。它们通常都在尽量把科学和文学充分结合,融为一体。譬如,众所周知,这一文体最杰出的创作高手就是法国科普作家法布尔,他在创作《昆虫记》时,将科研成果和人生感悟融为一炉,采用文学的手法,把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读者在他的引领下美妙地享受着昆虫的种种奇闻轶事。他神笔所指,使虫性和人性交融,美不胜收,令人爱不释手。试想,作为科技期刊编辑,在阅读如此优秀的文章时,那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享受?因此,每当拿起《热带农业工程》的稿件时,都希望自己能像法布尔那样把稿件编得出神入化,以期让读者和作者都能无限接近这样一种意境。
1.2 以粗糙的文字砥砺
然而,就《热带农业工程》而言,其论文作者写作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作者文字功底上乘,文章写得漂亮;但有的作者却不善驾驭文字,词不达意,语句混乱。而作为科技期刊编辑,时常还会遇到一些更为棘手的文章,在加工稿件时,读来读去并不知作者所云,无从下手,颇为头疼,不由得会感叹比自己攒稿还难。不过,每当此时,都会静下心来,慢慢琢磨,摸清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然后,努力帮其组织文字,精确遣词,重新造句。极个别稿件,如因专业知识不足,虽经精心梳理后,论文仍达不到刊物发表的要求,我会打电话一边倾听,一边记录,然后去查阅相关资料,再帮助重新撰写,完毕后便发回给作者修改,并让作者请同行专家确认可行。如纯粹是因为文字表达含混,笔者更乐于敲打键盘,仔细推敲,细细编辑,努力帮作者准确地把意思表达清楚。想想能为作者把深奥的科研成果表达得美伦美奂,这个过程,真可谓其乐无穷,很有成就感。同时,又能在这个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进一步锤炼且提高自己的文字功夫。如此,难道不也是一件乐事吗?
1.3 以原创的文字为乐
在从事《热带农业工程》工作过程中,或在编辑之余,常常会有种种感想,或因作者而感,或为科技而发,或由时代而叹。原因种种,不一而足,时不时会燃起写作的冲动。于是,兴之所致,或散文,或诗歌,或杂文,挥笔而去,落笔成文,从容地享受着将科学和文章揉捏把玩的快感,科学也美,文章也妙,尽情地徜徉在科学和文学的世界里。就这样,在工作中创作作品,在兴奋中发表文章,取得的成果和收获的喜悦,竟然是无以言表!反过来,常写文章又可锻炼文笔,提高文学修养,享受艺术之美,诸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此,由是观之,从事《热带农业工程》编辑,能不快哉?
2 以《热带农业工程》为教材,向热带农业科研进军
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另一大享受就是可以见识更广泛的科技世界。农业科学给我们展示了无穷无尽的新天地,工程技术令我们无所不能。天上地下,宇宙万物,自然规律,宏观微观,农业科学发展到今天已展现出无穷奥妙,令人神往,引无数精英为之折腰。就是作为普通的科技期刊编辑,亦难免不受感染,常时也跃跃欲试,欲向农业科研进军。以下估且仅从4个方面作个简述,以飨读者。
2.1 科研不断,美味无穷
作为农业科技期刊,《热带农业工程》永远有介绍不完的玉米水稻红薯大豆,有海吃不完的瓜果蔬菜饯脯罐头。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从南国热带到北国温带,我国幅员辽阔,物产富饶。随着刊物逐期刊出,各色食物渐次推出,年复一年,推陈布新,琳琅满目,层出不穷,其色也佳,其香也浓,其味更纯。现代的科技神奇无比,通过农业工程技术,不但可以令其增大变甜,可以让其香浓色艳,甚至还可创造新物种变异优品系,不断满足世人猎奇求新的心里需要。尤其是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的转基因食品横空出世后,几乎颠覆了传统的食品世界。然而,这一切,是福耶?是祸耶?不仅拷问着所有的大科学家,同样也催迫编辑苦苦追问:科技是否是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极大满足之余,是不是同时也会带来等价的灾难?欲知答案如何,不得不再向科学求解!
2.2 农业世界,昆虫乐园
翻开《热带农业工程》,还能进入到昆虫世界,慢慢地就会像进了迷宫。汇总起来,各色昆虫,林林总总,红的黄的蓝的,褐的紫的黑的,色彩鲜艳,花样繁多。或艳或丽,或狰或恶,或香或臭,或大或小,扑面而来,应接不暇。细往下看,你会发现,千差万别的昆虫杂而不乱,有规可循,寻宗觅源,各归其类。万虫一纲,千虫一目,各朝一方,生生息息。它们的色彩万千,它们的气味各异;它们的结构精彩纷呈,它们的形态至善至美;它们的生活快乐无比,它们的世界无边无际!读着读着,你的思想会飞翔,你的世界会忘我,你的心态轻松,你的心情愉悦,你的一切——是何其妙哉!这,能不令编辑神往美妙的科学世界吗?
2.3 极目细看,病菌大观
《热带农业工程》,顾名思义,自然与农业有关。大凡农业,都离不开谈病论菌。因此,该刊自然也会涉及到作物病菌。所谓作物病菌,是能使农作物感病的致病微生物,又可以分为细菌和病毒,其形体微小,最小的病菌全长不足0.1 μm。科技论文作者忠告人类,病菌无孔不入,一定要讲卫生爱干净。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病菌世界,人类也不总是悲观,虽然病菌常常给人类带来痛苦,但不是所有病菌都对人类有害,相反,大多数可为人类所利用,从而造福人类。通过作者的显微镜,可以进一步看到种类繁多、数不胜数的病菌,其形态千差万别,五光十色;结构千奇百怪,五花八门。当读着作者娓娓道来农业病菌的稿件时,作为编辑,由不得会发出幽问:春种秋收何时了?病菌知多少?大田昨夜又起风,作物不堪病菌袭扰中。树干枝条应犹在,只是颜色改。科学能解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4 微观放大,基因世界
科技是日新月异的,其发展之迅猛,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在孟德尔首先提出了基因概念的一百年后,沃森和克里克终于找到了打开基因大门的钥匙,他们共同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从此基因的大门越打越开,像决了堤的洪水,一下子让世人看到了一个全所未有的新世界,而且,这个世界越来越大,越来越逼近揭示宇宙万物的起源和运行法则的真理。就那样一个似楼梯的东西,通过螺旋旋转,经过引力互作,编码了万事万物的信息。通过各类农业工程技术,就是那么小小的几个碱基对,像魔法一样,排来排去,衍生了地球生物,演绎了宇宙万物。如今的《热带农业工程》,时不时就会涉及基因论文,常常向读者展示了无穷尽的信息。基因早已像根魔棒,引领全球为其疯狂。当期刊编辑站在这基因大潮的浪口上,焉能不被科学的浪潮所裹挟?
3 结语
毫无疑问,《热带农业工程》作为一本专业性科技期刊,其目的是刊登科研成果和科研信息,为广大从事热带农业研究和生产人员提供科技信息交流平台。尽管也刊发了很多优秀论文,但无论如何,这些文章都无法与法国作家法布尔写的《昆虫记》风格相提并论,因此,它的读者注定只能限制在某些特定的范围内,影响仍不够广,未能深入到广大普通民众心中。
热带园林工程 第4篇
1 热带景观与棕榈科植物
1.1 热带景观定义及特征
热带景观 (Tropical Landscape) , 通常是指观察者对热带环境空间视觉的整体感受, 是从客观的角度表述热带地区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总体意象[3]。提到热带景观, 人们很容易联想到繁茂、热烈、神秘、灵性、火辣、明亮、粗犷等词汇。这些词汇是人们对热带景观意象和体验的反映, 同时体现了热带景观“热带天堂”的特征。
1.2 棕榈科植物概述
棕榈科 (Palmae) 又称槟榔科, 是一个大科, 棕榈目只有这一科, 目前已知有202属, 具2600多个种[4];是单子叶植物中唯一具有乔木习性的, 有宽阔的叶片和发达的维管束的植物类群。棕榈科植物 (以下简称棕榈植物) 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也有少数分布于温带地区。它们以其独特树冠、优美茎干、多姿叶片、奇异花果和顽强生命, 又对烟尘、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害气体的较强抗性等特点[5], 而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宾馆装饰和室内观赏等。
在热带城市园林绿化中, 棕榈植物以独特优美、丰富多样的形态影响着景观的营造。霸王榈的银灰色枝干给热带夏季灿烂的阳光注入一抹清凉;狐尾棕枝叶有如狐狸尾巴, 富有灵性;酒瓶椰子胸径膨胀成瓶状, 充满趣味;丛生灌木类如散尾葵、三药槟榔、琼棕、棕竹等清新雅致。此外, 有些棕榈科植物还具有一定的人文美, 如象征英雄骆王的椰子, 象征财富和爱情的槟榔等, 可以增添空间的文化内涵。在具体造景应用中, 它们或孤植、或对植、或列植、或丛植、片植、群植、混植, 孤植、对植、丛植或群植形成主景, 列植通常起到分隔、引导空间的作用, 群植、混植能很好衬托与协调景观环境, 统一景观空间和改造地形[6]。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海南岛位于3°30'~20°18'N, 108°37'~111°05'E, 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 土壤肥沃, 排水良好, 全年高温高湿, 自然环境条件极适合棕榈科植物的生长。岛内棕榈植物资源丰富, 经过多年的野生资源驯化及多种渠道引种试种, 海南岛已具有一定规模的棕榈植物的种植面积。
海南省省会海口市素有“椰城”之称, 是热带海岛旅游度假胜地和宜居城市, 近年来伴随国际旅游岛建设脚步, 城市公园的建设也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棕榈科植物得到了较普遍的应用, 如仅椰子树一种就占海口市市区绿化乔木总数量的1/3左右, 凸显椰城特色[7]。棕榈园、椰林大道等棕榈植物景观空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2.2 调查对象的选定
海口主要的城市公园有金牛岭公园、万绿园、海口火山口地质公园、西海岸带状公园、人民公园、世纪公园、中央生态公园、白沙门公园等。
金牛岭公园占地105hm2, 于1996年建成开放。园内设有金牛湖、综合性动物园、烈士陵园、专类植物园槟榔园等, 空间多样。园内植物的种类丰富, 应用形式多样, 热带风情浓郁。
万绿园占地约72.5hm2, 建于1994年, 1996年1月3日正式开放。园中栽种了近万棵以椰子树为主的热带和南亚热带观赏植物, 呈现出一派热带园林风光, 是海口市极具热带滨海特色的开放性公共绿地。
人民公园是海口市综合性的老公园, 面积约29hm2, 始建于1935年, 最后一次改造时间是2007年, 园内现设有东西湖游览区、烈士纪念区、热带植物标本区、兰圃等功能区, 形成了以热带乔灌木为主, 郁闭度高, 遮荫效果好的绿地空间。
白沙门公园是海口新型市级休闲娱乐公园, 占地60多hm2, 于2009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公园集生态教育、文化展示为一体, 是一极具文化精神内涵、热带风情浓郁的海滨休闲大环境。
这几个公园均为综合性公园, 使用者众多, 向公众免费、全天候开放, 具有一定典型性。结合公园性质、区位、建园年份及公园使用频率等因素, 最终选定金牛岭公园、万绿园、人民公园、白沙门公园作为调查研究对象。
2.3 分析方法
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 对文献内容加以深入解读, 理清热带景观、棕榈科植物相关概念及定义。
实地调查法———现场踏勘, 拍照取证, 对海口主要城市公园棕榈科植物景观进行对比分析。
归纳演绎法———根据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数据, 分析海口主要城市公园热带植物景观棕榈科植物的应用现状, 找出应用的规律, 并使之上升到热带风情景观理论体系的高度。
3 棕榈科植物在海口城市公园热带景观中的应用分析
3.1 海口城市公园棕榈科植物品种现状分析
谢国干等曾指出海南岛的棕榈科植物共有32属、68种, 其中自然分布的11属、32种, 引种的21属、36种[8]。本次调查结果表明, 海口市城市公园中应用的棕榈科植物约40种, 见表1。
其中, 万绿园中棕榈科植物种类约17种。大乔木有:大王棕、椰子、桄榔、老人葵、霸王榈、油棕;中小乔木有:狐尾棕、三角椰子、红领椰子、美丽针葵、酒瓶椰子、刺葵;灌木有:散尾葵、棕竹、琼棕、夏威夷椰子、三药槟榔。
人民公园中棕榈科植物种类约20种。其中大乔木有:大王棕、椰子、霸王榈、高干蒲葵、加拿利海枣、银海枣、皇后葵、油棕、红脉榈;中、小乔木有:狐尾棕、短穗鱼尾葵、美丽针葵、斐济榈、酒瓶椰子;灌木有:棕竹、三药槟榔、夏威夷椰子、散尾葵、矮桄榔、圆叶轴榈。
白沙门公园中棕榈科植物种类约16种。其中大乔木有:椰子树、大王棕、糖棕、斐济榈、皇后葵、董棕、团扇葵、油棕、槟榔;中小乔木有:狐尾棕、美丽针葵、酒瓶椰子、三角椰子;灌木有:棕竹、散尾葵、短穗鱼尾葵。
金牛岭公园中棕榈科植物种类约32种。其中大乔木有:大王棕、桄榔、椰子、加拿利海枣、银海枣、蒲葵、大丝葵、皇后葵、鱼尾葵、霸王榈、油棕、董棕、槟榔、国王椰子、斐济榈、糖棕等;中、小乔木有:狐尾棕、圣诞椰子、棍棒椰子、三角椰子、红领椰子、美丽针葵、短穗鱼尾葵、酒瓶椰子、团扇葵等;灌木有:青棕、琼棕、红槟榔、散尾葵、棕竹、细棕竹、圆叶轴榈等。
3.2 海口城市公园棕榈科植物园林应用分析
3.2.1 公园入口区绿化。
具有浓郁热带风情的棕榈植物常运用于入口空间景观的营造, 凸显海口城市热带风情。具体应用中, 结合入口区位、地形, 因地制宜, 综合运用障景、借景、框景等多种造景手法, 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营造景观。主要应用方式有自然式、规则式和混合式3种。
混合式的植物搭配见于金牛岭公园主入口区。公园入口空间呈长方形, 末端对景为高达6m的大型山石跌水和金牛雕塑。入口空间前段两侧规则列植油棕, 远处山石跌水景观前丛植散尾葵, 其后丛植金山葵, 列植油棕形成山石跌水的景框。该空间通过3种棕榈植物或列植、或丛植, 或作为主景植物或作为背景植物、或作为框景植物取得协调与联系, 同时辅以榕树和盛花花坛等 (图1-a) , 营造出灿烂热烈的热带景观氛围。
规则式的种植, 如万绿园公园靠置地花园处入口区时令花坛两侧列植大王棕, 在强调轴线的同时, 引导人们的视线, 营造出简洁大气、极富热带气息的植物景观效果。
自然式的种植见于白沙门公园主入口区。椰子树三五株一丛栽植于立面波浪形的圆形树池中, 底层辅以龙船花和鸡蛋花, 椰子树弯曲的树干形态与圆形的树池和曲线形的铺地设计互相呼应 (图1-b) , 突出热带繁茂的景观特征与海洋文化的意象。又如海口公园濒临明珠广场入口处, 以丛植蒲葵、椰子树结合旅人蕉的绿色背景作为斜面盛花花坛与题有“海口公园”的置石的背景, 既突出了入口标识小品及花坛, 又体现椰城主题 (图1-c) , 同时繁茂的植物形成背后广场的障景, 所谓一箭双雕。
3.2.2 道路绿化。
道路是公园的骨架和网络, 除了基本的交通功能, 也是人们游览、体验公园风情的主要空间。海口城市公园, 无论是金牛岭公园、万绿园、人民公园, 亦或是新建的白沙门公园, 公园道路两侧随处可见极具热带气息的棕榈植物, 它们或列植于笔直的道路两侧, 或沿着弯曲的小路蜿蜒排开, 与其他植物景观———花钵、花树坛、树阵等共同打造变化丰富的道路景观。大型棕榈科植物如大王棕、椰子等常列植于公园一级道路两侧, 营造出雄伟而整洁景观效果, 如金牛岭公园道路两侧以大王棕、油棕等 (图2-a) 。又如万绿园入口道路以大王棕作为行道树, 凸显热带特色;体育健身区道路两侧列植椰子树, 提供遮荫的同时, 营造出独特的南国风光 (图2-b) 。而假槟榔、美丽针葵、三角椰子、蒲葵等较小型的棕榈科植物常能创造出秀丽、雅致的景观[9]。如金牛岭公园游览步道穿过槟榔林, 底下配以各种花灌木、草本花卉, 别有一番情趣。 (图2-c)
3.2.3 广场绿化。
广场是公园里主要的集会空间, 可供人们开展聚会、社交、健身、休闲观光、组织交通等多种户外活动, 可以说是公园的重要造景区域。海口主要城市公园中, 常见的广场绿化形式有:排列式 (树阵广场) 、集团式、自然式 (草坪广场) 。
排列式种植方式主要用于广场周围或者长条形地带, 用于隔离或遮挡, 或作背景。如海口人民公园北入口处拱桥跨湖而过, 桥头为椰子树树阵广场。浓密的椰林营造出覆盖空间, 为人们提供休憩空间及遮荫的同时并保留出透视线, 线性的列植将人们的视线引向远方, 强调了公园的轴线感, 强化空间的功能性。
集团式种植是把几种树 (或花卉、灌木) 组成一个树丛, 有规律地排列在一定地段上。如海口公园沿道路两侧设置的休闲活动广场, 低矮的绿篱营造出广场半开敞空间, 椰子树、大王棕等棕榈科植物与其他园林植物散植于四周, 为空间提供了遮阴, 同时突显空间的热带风情。
自然式种植是在一个场地内, 花木种植疏落有序地布置, 尽可能地营造出自然感觉的种植方式。如万绿园开敞的草坪广场上的植物配置模式, 海枣、大王棕、散尾葵、椰子、霸王榈等棕榈科植物, 或孤植或丛植或群植, 与孤植的榕树、凤凰木、片植的美人蕉、羊蹄甲等共同营造或开或促、多变的空间效果。此外, 十分注重植物与城市建筑景观在立面、色彩上的联系, 如丛植的大王棕在浓密阔叶背景树的衬托下与远处高低错落的建筑物形成虚实并存的天际线效果, 孤植的灰绿色霸王榈与远处灰白的建筑色彩的呼应。
3.2.4 棕榈专类园。
专类园是在一定范围内种植同一类观赏植物供游赏、科学研究或科学普及的园地。当今在公园中建设专类园已成为植物造景的重要手段之一[10]。近年来海口加大了建设植物专类园的力度, 先后于金牛岭公园、万绿园、白沙门公园等公园兴建了棕榈园、热带植物展示区、滨海生态湿地区等园区。
以金牛岭公园为例, 园内的棕榈园植有红槟榔、斐济榈、美丽针葵、油棕、大王棕、细棕竹、酒瓶椰子、布迪椰子、国王椰子、大丝葵、圆叶轴榈、糖棕等多种棕榈科植物。它们或孤植、或丛植、或片植, 或作为主景、或作为背景, 或作为障景、框景, 景观效果丰富多样。如园区入口以规整的花灌木亮叶朱蕉、黄苞蝎尾蕉与“棕榈园”置石组景形成入口主景, 背景丛植美丽针葵———王棕, 与不远处园区内的众多棕榈科植物彼此呼应, 既突出了入口标识小品及花坛, 又体现棕榈园主题。专类园与花卉区间的过渡区片植槟榔林, 底层植以时令花卉, 色彩鲜艳热烈, 对比鲜明, 浓郁的热带气息扑面而来。
3.2.5 堤岸绿化。
海口城市公园滨水区绿化常见姿态各异的棕榈科植物, 特别是椰子树的踪影。沿着水岸列植或散植棕榈科植物, 不仅可以观赏树冠的天际线, 还可以形成向阳趋水而弯曲的奇特景观[11]。在白沙门公园中, 椰子树或丛植于滨水平台周围、或不规则列植于水体两岸、或几株丛植于桥头, 营造多样的景观效果, 充分展示出白沙门公园热带滨海的地域特色 (图3) 。
3.2.6“边界”绿化。
城市公园与城市相接的部分, 本文以“边界”定义, 也是公园重要的空间区域, 它是城市公园“自然”景观与城市人工景观的过渡区域, 在植物景观营造上, 如何使公园“自成体系”, 又与周边人工痕迹明显地城市空间有所联系是应着重考虑的。海口市人民公园与大英西路相接的“边界”空间区域依次是人行道、休憩性空间、运动空间, 人行道列植椰子树与城市椰子行道树取得呼应 (图4-a) , 游憩性空间以大王棕、酒瓶椰子、狐尾棕等丛植或列植与其他植物共同造景, 运动空间采用蒲葵为点缀, 其他多种植物为主的植物配置方式, 进而形成由“纯棕榈科植物椰子树”道路空间到“棕榈科植物为主”的游憩空间, 再到“棕榈科植物为点缀”的运动空间的过渡, 考虑景观联系性同时营造出浓郁的热带风情。又如万绿园与滨海大道相接的边界空间, 以椰子树为主干树造景凸显椰城特色, 其他棕榈科植物狐尾棕、美丽针葵、长叶刺葵、小蒲葵等或丛植、或孤植做点缀与其他阔叶乔灌木共同造景, 极具热带风情, 同时与滨海大道绿化取得呼应 (图4-b) 。而白沙门公园与海甸六西路相接边界空间, 主入口以椰子树池造景, 入口西侧与海甸六西路相接的带状空间则以椰子树林植造景 (图4-c) , 凸显椰城特色。透过椰林树干, 城市景观若隐若现, 城市“人工”道路景观与公园“自然”景观取得联系。
4 讨论
4.1 棕榈科植物在海口城市公园热带景观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棕榈科植物具有众多优点, 但其在海口主要城市公园热带植物景观中的应用仍有许多方面不尽人意, 如植物种类丰富度不够, 除了金牛岭公园外, 其他公园中棕榈科植物品种相对较少, 在展示热带地域特性植物景观及科普教育方面的功能不能充分展示;后期养护管理、凋落物的处理不及时;遮荫效果差, 生态效益不佳;造景手法单一, 难以体现海南地方特色景观文化。
4.2 棕榈科植物在海口城市公园热带景观中的优化建议
4.2.1 植物品种方面。
增加热带风情景观植物棕榈科植物的种类, 加强乡土树种的开发应用, 如琼棕;特别是注重一些新品种应用, 如红槟榔、霸王榈、糖棕等观赏价值高的品种, 丰富公园植物品种的多样性, 保证丰富的物种资源。
4.2.2 后期管理方面。
运用棕榈科植物进行园林造景时, 在注重符合景观美学原则的同时, 应考虑棕榈科植物巨型叶片凋落及落果的后期管理, 避免因凋落叶片处理不及时, 影响景观观赏效果;或是台风等恶劣天气状况下, 椰子果实掉落伤及行人等情况的发生。
4.2.3 造景形式方面。
目前在海口城市公园中除了棕榈园中可以看到多样的植物景观, 其他空间区域更多的以列植和丛植造景。建议采用多样化的造景形式, 以增强景观趣味性。如可加大对造型独特、有人文情感的棕榈科植物, 如红槟榔、糖棕、布迪椰子、霸王榈、棍棒椰子、槟榔等的栽植力度, 并以孤植、丛植、片植等多样化方式造景, 形成主景、或树林游憩空间, 充分发挥这些植物的观赏特性、丰富公园景观效果, 增强公园空间环境的生动性和文化韵味。
5 结语
作为热带地区的代表树种之一, 棕榈科植物在营造热带风情景观上有很大价值。但就目前海口主要城市公园的热带植物景观而言, 棕榈科植物的景观价值并没有完全展现出来, 无论是植物品种的丰富度, 还是在公园绿化中的应用方式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以充分发挥公园天然植物园的科普功能, 充分展示热带风情植物景观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十二五园林绿化规划
[2]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海南国际旅游岛风貌规划导则[M].海南出版社, 2007.1
[3]吴庆书.热带园林植物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9.6
[4]裴盛基, 陈三阳等.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13 (1)
[5]钟薇, 黄少锋.棕榈科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汕头科技, 2005 (4) :33-34
[6]邓武军.棕榈科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广东林业科技, 2007, 23 (1) :112-115
[7]董哲仁.河流生态修复的尺度格局和模型通过分析[J].水利学报, 2006, 37 (12) :1476-1481.
[8]谢国干, 黄世满.海南岛棕榈科植物研究[J].热带地理, 1994, 14 (1) :67-71
[9]谢雪华.棕榈科植物在海南园林造景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 40 (20) :10517-10519, 10522
[10]唐述虞, 毛志滨.南京中山植物园特色专类园设计[J].江苏林业科技.2000年S1期
热带水果:芒果 第5篇
阳春三月,在春姑娘的滋润下,芒果树开花了。一簇簇,一团团,一阵风吹过,淡黄色的小花随风飘落,真像下了一场“黄花雨”。同时,沁人心脾的花香扑鼻而来,引来了无数小蜜蜂来采蜜,它们穿梭在花丛中,忙碌不停;蝴蝶也被花香找来了,你瞧,它们正在和芒果花跳舞呢不久,花谢了,在花凋谢的地方,结出了一个个绿宝石般的小芒果,它们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穿着绿色的裙子,躲在绿叶丛中。七月份终于到了,芒果成熟了。金灿灿的芒果挂满了枝头。一个个芒果沉甸甸的,它们把树枝压弯了腰,远远望去,树枝好像在给人们鞠躬问好
芒果是呈椭圆形的,把芒果的皮剥开,金黄色的果肉露了出来,咬一口,香极了,让人回味无穷。
探秘热带气旋 第6篇
飓风和台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一热带气旋,这是个统称。但是,由于它们“产地”不同,所以,不同国家用了不同的称呼。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生成于大西洋、加勒比海以及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飓风”。所以,台风和飓风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发生地不同而采用了不同的名字而已。飓风有五个级别,台风有三个级别,分别是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台风的命名
台风和飓风都是热带气旋,只是生成位置不同而命名不同。飓风有自己的名字,为了避免名称混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即台风)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从2000年1月1日起正式使用。
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束埔寨、中国大陆、朝鲜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和地区提出10个名字。这些台风名字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供成员国年复一年地循环使用。
台风的命名,多用“温柔”的名字,以期待台风带来的伤害能小些。但是,世界台风委员会有一个规定,一旦某个台风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了特别大的损失,那么,它就会从命名表中被删除,空缺的名称则由原提供国或地区再重新推荐。这一点和飓风是一致的。
中国提出的10个名字是:龙王(由于这场台风给人们造成了特别大的损失,以致直接被剔除,后被“海葵”替代)、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
热带气旋都是可怕的吗
热带气旋听上去挺可怕,事实上它们也有优点,它们会带来巨大的能量,以飓风为例:
飓风是大自然在全球进行热量搬运的一种形式。热带地区的热量通过飓风到达地球的南北两端。植物种子和昆虫也被飓风吹到了新的地方。
飓风带来的能量是令人惊讶的。一场中等规模的飓风释放出的能量比原子弹的能量还要大。如果能将飓风在一天内的能量转化为电能,那么,这些电能足够全美国使用六个月——想想看,那要节省多少钱。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只是异想天开,因为没人知道如何将飓风能量转换成电能。但是,飓风会带来能量这个优点是毋庸置疑的。
台风也有同样的优点。
热带园林工程 第7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牛
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示范牧场的BMY、婆罗门、安格斯牛。繁殖母牛和成年公牛采用放牧管理, 实行轮牧制度, 每天安排技术人员巡查牛群和饲养员长期观察牛群。牧场为人工建植的豆科、禾本科混播多年生草地, 冬春季节 (枯草期) 补饲玉米青贮。断奶牛及育肥牛舍饲饲养。
1.2 牛子宫炎诊疗
(1) 诊断。
外部观察从阴门流有脓性或混浊的液体, 特别是牛卧地时流出的甚多;直肠触摸两侧子宫角, 有肥大变粗、壁增厚等现象, 有的子宫角内存有液体, 用手轻轻托起, 可感到液体明显流动, 有时可以从一侧子宫角流到另一侧子宫角内轻轻按压, 有的可从阴道流出脓性或混浊的粘性液体;用开膣器观察, 可见子宫颈口红肿、外翻、开张, 并粘有脓性、混浊的黏液, 有的阴道黏膜亦呈现红肿现象。
(2) 治疗。
药物洗涤子宫:用青霉素、链霉素各1 000104 IU, 加入0.9%生理盐水2 000 mL, 用子宫洗涤器进行子宫洗涤, 洗至流出的液体见清为度, 药液不足可再行配制, 为防止残留药液, 要用手在直肠内轻轻挤压子宫角, 直到把残液排净; 药物注射:肌肉注射青霉素500104 IU加链霉素200104 IU, 2次/d, 同时隔日肌注氯前列烯醇0.4 mg, 注射3~4次。
1.3 流 产
观察到流出的胎儿诊断为流产。以预防为主, 注意加强营养及加强饲养管理。
1.4 助产及难产
(1) 助产前准备:
将母牛处于前高后低的体位站立保定, 如不能久站可行侧卧保定。将胎儿露出部分及母畜的会阴、尾根洗净, 再用0.1%高锰酸钾液消毒。所需器械应做好消毒, 并备有2~3条长约3 m的柔软坚韧棉绳作牵拉胎儿用。
(2) 助产:
无力分娩的, 术者将手伸入产道, 按照助产注意事项, 强行将胎畜拉出。如果产道开张不良, 子宫颈紧张, 注射乙烯雌酚, 并用1%盐酸普鲁卡因在子宫颈口处分点注射, 刺激子宫颈, 使其扩张良好, 然后慢慢将胎儿拉出。胎儿姿势不正, 助产时应先把胎儿推进产道或子宫内, 纠正后再用力拉出胎儿。
1.5 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包括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 主要以直肠检查进行诊断。
(1) 卵泡囊肿。
未排卵的卵泡上皮发生变性, 卵泡壁增生变厚, 卵泡液增多, 卵泡腔增大, 卵泡直径超过4 cm。主要症状是性周期失去规律性, 呈慕雄狂症状 (发情期持续时间长、性欲旺盛等) , 在运动场内追逐爬跨其它牛, 引起全群不安, 病期长的被毛变得粗硬, 颈部肌肉发达, 外貌呈雄牛相。治疗:静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肌注黄体酮。
(2) 黄体囊肿。
性周期停止, 母牛长期不发情, 直肠检查黄体直径超过4 cm。治疗:肌注氯前列烯醇0.6 mg/次以溶解黄体, 根据溶解效果, 可重复注射几次。
1.6 卵巢静止
(1) 症状:
长期不发情。直肠检查卵巢体积偏小或正常, 有时不规则, 质地正常, 具有弹性。卵巢上无卵泡又无黄体, 有时伴有黄体痕迹。相隔7~10 d再做直肠检查, 仍无变化。
(2) 治疗:
FSH (宁波第二激素厂, 101010 IU, 批号:20001102) 肌肉注射, 总剂量为350 IU, 分3 d减量注射, 最后1 d注射时加注氯前列烯醇。
2 试验结果
2.1 牛群常见繁殖疾病发病率
研究发现, 牛的助产及难产率最高, 是牛群的常见病, 尤其是头胎牛难产率极显著高于经产牛。详见表1和表2。
2.2 效 果
治疗结果:子宫炎治疗后5例牛妊娠, 未治愈的淘汰。流产牛未进行治疗, 连续2年流产的淘汰。助产及难产未治愈的5例为胎儿死亡, 2例为母子死亡。卵巢囊肿治愈牛发情周期恢复正常并妊娠产犊。卵巢静止牛处理后2 d发情, 人工授精后妊娠、产犊。见表3。
3 综合控制方法
牛患病主要是由于机体功能损伤或因与外界环境失衡而引起, 其结果是导致牛生长受阻、生产性能低下或丧失, 严重的还会死亡。而饲养肉牛的目的, 是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产品 (主要是肉) 和保证产品对人的安全性 (无公害) 。因此, 牛场必须坚持“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 减少发病, 而一旦发病, 必须及时进行诊治, 特别是对使用价值的种牛, 使患病造成的损失与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3.1 放牧牛群
冬春枯草期要补饲, 特别要补充矿物质等营养, 提高抗病力。产犊季节, 每天巡视牛群两次, 要及时发现难产牛并及时助产, 尤其是对初产牛要重点观察。
3.2 舍饲牛群
舍饲牛群的营养供给要全面, 尤其是要提供充分适量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粗饲料要软硬搭配, 霉烂变质的要剔除, 定时定量饲喂优质饲料。繁殖牛保持中等体况, 确保充足的运动, 避免应激, 减少难产。
3.3 繁殖协助
助产要及时, 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执行, 防止继发感染;严格按照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严格消毒, 小心操作, 避免损伤生殖道;加强妊娠检查, 避免妊娠牛注射PGF类激素导致流产;不要长期大量使用激素;病牛要早发现, 早治疗, 防止继发病。
4 小 结
4.1 子宫炎
本研究中, 子宫炎8例为经产牛, 1例为初产牛, 初产牛子宫炎的原因不明。经产牛子宫炎的可能原因是:胎衣不下, 胎衣滞留致使细菌生长和繁殖加快, 子宫内异常发酵, 毒素增加, 对子宫黏膜造成毒害;助产及难产也可能引起感染;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时的感染或者精液污染。
预防:及时发现并治疗胎衣不下牛, 助产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执行, 防止继发感染, 严格按照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严格消毒, 小心操作, 避免损伤生殖道。
4.2流产
本研究中, 1例流产是因为冬季大雪, 妊娠牛应激引起, 2例为注射疫苗引起的流产, 2例为注射激素引起的流产, 其他可能为营养不足, 缺乏某些维生素、微量元素或者误食发霉、变质饲料引起的流产。
预防:营养要全面, 尤其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要适量, 加强饲养管理, 避免应激。加强妊娠检查, 避免妊娠牛注射类激素
4.3助产及难产
助产、难产发病率较高, 主要因为头胎牛难产率较高, 其次因为进行胚胎移植, 有的胎儿过大。预防:加强巡查力度, 及时发现难产牛、及时助产, 产犊季节, 尤其是对头胎牛要重点观察。
4.4卵巢囊肿
热带园林工程 第8篇
广西龙州热带亚热带经济植物园位于龙州县城西郊10 km处, 距离南宁市280多km, 地理区位较为优越, 交通便利。植物园主要以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依托, 整合该所丰富的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依靠其雄厚的技术优势与可靠的社会信誉, 建设集农业科研、科普实践、度假休闲、会议娱乐于一体的农业生态休闲园, 于2006年底被自治区旅游局评为“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1广西龙州热带亚热带经济植物园概况1.1优越的地理位置龙州县位于广西西南部, 与越南高平省毗邻, 面积2317.8 km2, 人口25.32万。龙州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古属骆越地, 早在3000多年前, 壮族的先民骆越人便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龙州于公元前221年开始建制。“镇南关大捷”、“龙州起义”这些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大事件更是为龙州这个边陲重镇添上厚重的一笔, 大大提升了龙州的地位和影响力。龙州作为广西“中越边关探秘游”黄金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国家级保护动物白头叶猴、花族皇后金花茶、有千年树龄的枧木王, 红八军司令部旧址、龙州起义纪念馆、龙州起义大会旧址、“南疆长城”小连城, 红八军纪念馆、中山公园、法国领事馆旧址等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均有较高的知名度。由此可以看出, 广西龙州热带亚热带经济植物园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潜力很大。1.2独特的文化底蕴龙州天琴天琴在壮语中称为“鼎叮”, 主要流行于龙州、宁明等地区。2003年起, 龙州县开始对天琴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进行全面挖掘、整理、创新, 成立“天琴女子弹唱组合”, 在当年第五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东南亚风情夜”上首次亮相, 获得一致好评, 天琴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2006年, 龙州天琴艺术被列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12月, 龙州又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天琴艺术之乡”。2008年4月25日, “中国天琴艺术之乡”龙州凭借天琴艺术评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2广西龙州热带亚热带经济植物园发展构想2.1准确把握自身优势, 找准发展目标农业旅游, 是指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动。根据其发展的不同特点可以分为传统观光型农业旅游、都市科技型农业旅游、休闲度假型农业旅游3种类型。根据龙州热带亚热带经济植物园自身的优势, 其发展的目标可以定位为传统观光型兼休闲度假型农业旅游。要实现这个发展目标就是要在传统观光型农业旅游的基础上, 搞好农业旅游相关休闲设施的建设, 发展休闲度假型农业旅游;就是要游客在摘果、赏花、采茶, 享受田园乐趣的同时, 还要整合自身的优势农业资源, 如鱼塘、果园、山林等, 吸引各方宾朋前去开展农业生产生活体验、自然生态领略、垂钓等各种休闲度假旅游活动。同时, 还要搞好道路、旅馆、餐厅、通讯、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 创造一个幽美、方便、整洁的旅游环境。2.2发展特色农业是根本作为“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 无论什么时候, 龙州热带亚热带经济植物园都不能把农业这个根本丢掉。龙州热带亚热带经济植物园要充分发挥依托农业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与科研实力, 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道路。而作为龙州热带亚热带经济植物园其出路在于搞出自己的特色。因此, 发展特色农业是根本。特色农业是指在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 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 优化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 突出地方特色, 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核心, 形成规模适中、特色鲜明、效益可观和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特色农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突出自己的特色。热带亚热带经济植物园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和自身的科技优势, 整合自己的地域优势,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人新我特”。首先, 充实热带亚热带植物圃。要广泛收集各种热带亚热带植物, 力争在品种和种类上有新的突破。其次, 搞好热带亚热带果园。果园要做好果树品种的搭配, 保证水果的长年供应。最后, 做好茶文化这篇文章。热带亚热带经济植物园要发挥“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优势, 发展茶园农家乐, 让游客能够领略茶园风光的同时, 还能体会现场手工制茶的乐趣。2.3发展民俗文化游民俗文化, 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 (相对于官方) 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民俗文化主要包括:民俗工艺文化、民俗装饰文化、民俗饮食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戏曲文化、民俗歌舞文化、民俗绘画文化、民俗音乐文化、民俗制作文化等。龙州作为广西“中越边关探秘游”黄金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热带亚热带经济植物园要立足于当地独具特色的天琴艺术, 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游。目前, 热带亚热带经济植物园已经成立了自己的龙州天琴表演队。该表演队在中国西部十二省 (区、市) 原生态山歌 (民歌) “金嗓子”赛歌会获得“最佳金嗓子个人演唱奖”、“最佳金嗓子组合演唱奖”、“最佳金嗓子风采奖”等所有奖项, 小露头脚。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是如何把这支队伍做得更好,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多出去走走, 向同行多学习, 取长补短, 同时请专家来指导, 让队员的表演技能与舞台感觉更加娴熟, 让古骆越民族神韵演奏得更加响亮。同时, 在文艺表演方面, 除了做茶艺表演之外, 还可以安排一些传统的活动项目, 如跳竹竿舞等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 让游客感受到当地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同时还要借助龙州天琴文化艺术节的大舞台, 向各界宾朋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2.4提高接待质量, 做好宣传与推销工作接待质量的高低是直接影响到旅游景点生存与发展的大事, 因此应予高度重视, 保证接待质量。提高接待质量, 应从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着手, 加强职业技能和公关接待礼仪培训, 增强服务意识, 为旅客提供热情大方、细致周到的服务。热带亚热带经济植物园建成时间还不是很久, 知名度还不够, 因此做好宣传与推销工作是极其必要的。植物园要主动联系当地旅游主管部门, 争取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 主动融入地方、主动融入市场, 力争纳入当地的旅游发展规划;要加强与媒体沟通, 把自己的最新动态及时发布出去, 让别人了解自己, 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把自己推销出去;还要加强与旅行社的交流与合作, 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发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项目, 全力打造自己的精品品牌。要通过富有成效的宣传与推销把植物园建成在区内外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农业旅游示范点。
热带园林工程 第9篇
1 热带、亚热带种质对玉米育种的贡献
热带、亚热带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性和特殊的抗逆性、抗病虫性;与温带种质地理远缘, 长期以来遗传交流少, 遗传差异较大。热带、亚热带种质导入温带种质, 可以拓宽遗传基础, 提高抗逆性, 创造新型种质, 建立新的杂种优势模式。因此应加强对这些重要基因的发掘利用研究。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 研究热带、亚热带种质抗逆性遗传, 寻找控制目标性状基因的标记, 建立高效率的定向改良技术, 鉴定和转移一批重要性状基因 (如抗病基因、耐旱基因等) 。
1.1 使育种时间段, 见效快
利用热带、亚热带具有外来种质的杂交种选育自交系时间段, 见效快, 育成的自交系具有温带种质不具备的抗病虫性和适应性等优异性状。
1.2 在生产上的应用
热带、亚热带种质可作中间材料选育二环系, 在生产上应用。如p138、87-1、齐319等优良自交系就是从含有热带、亚热带种质的杂交种中选育出来的。
2 对热带、亚热带种质的应用
杂交育种的首选技术路线是利用杂种优势。这是玉米种质改良与创新技术的特点与理论基础。利用外来种质, 不论是选育杂交种, 建立半外来群体, 或者是合成复合群体, 都必须依照杂种优势群的原理分别进行。这是改良利用外来种质的关键技术。在适应性改良的同时, 应开展温带与热带种质之间的杂种优势关系研究。
2.1 做配合力分析
用我国玉米标准测验种对引进的热带、亚热带种质 (自交系或群体) 做配合力分析, 检验杂种优势反应, 鉴别外来种质的利用价值和潜力。然后决定如何与温带种质杂交, 构建半外来种质或合成复合群体。
2.2 引进与改良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应注意的问题
引进与改良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同时, 应加强其在温带利用中的应用基础研究。用数量遗传学和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光周期敏感性状的遗传基础和生理机制, 探讨光周期敏感性状与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性, 研究其与环境的互作关系, 为有效改良热带、亚热带种质提供理论依据。一种方法是将热带、亚热带种质在过渡地区进行适应性选择。混合选择改良热带、亚热带种质光周期和温度敏感性;早熟性选择改良开花延迟, 贪青晚熟。构建温带与热带复合群体, 进行相互轮回选择 探讨两类种质之间的杂种优势关系。另一种方法是对不适应的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直接在温带条件下进行改良, 从中选择早熟、雌雄协调、抗病、抗倒单株组建新群体。从引进的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中, 直接或间接选获了一批新自交系, 并开始组配新杂交种这些杂交种既具有温带地区的适应性, 又具有热带、亚热带种质的抗逆性, 生态适应能力强, 稳产性高国内外应用进展。
国外首先通过对基础群体的改良驯化, 提高热带、亚热带种质群体中优良基因的频率, 然后从改良群体中选育优良自交系;美国进入80年代开始广泛征集利用多样性的玉米种质, 在利用热带、亚热带外来种质方面有突破性进展, 美国先锋公司对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利用起步早进步快。如美国先锋公司的玉米杂交种87001、78599等在生产上表现突出, 引入我国试种均表现茎叶青绿、保绿度好, 活秆成熟, 秆强不倒, 抗叶斑病和茎腐病, 明显优于美国玉米带种质和我国常规种质选育的杂交种。美国的其他公司和世界各国的育种机构都致力于热带和亚热带种质的利用, 美国先锋公司出巨资用于美国玉米种质创新项目 (GEM) 。 近年, 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主要通过组配地理远缘广基综合种来解决。美国已育成BSEL、BS7、Bsss、BSHQ等广基综合种。热带、亚热带种质与温带种质的遗传渐渗是当前国外选育突破性抗病品种及高配合力的重要方法。
我国则以直接导入, 直接选系, 连续自交为主。我国利用热带和亚热带种质方面起步较晚, 从80年代开始开展了热带亚热带种质的导入利用研究, 采用温带材料和热带材料杂交, 合成含有热带种质的群体对外来种质进行适应性改良, 现已取得很大进展。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所通过将热带种质直接导入温带骨干系中, 育成含25%热带种质的吉1037, 丰产性、抗病性、保绿度和配合力都好于Mo17。育成含有外来种质的4011杂交种产量高, 抗性好, 保绿度好。利用导入热带种质中7490、太系131、沈219、吉1037、CM1、CM2、CM5、8501、8502、BT1等一批含外来种质的优良自交系和SO3、SMo17等一批优异桥梁材料。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利用含外来种质的国外杂交种选育出优良自交系P138、87-1、齐319等, 这些材料的最大特点是一般配合力和单株生产力高, 杆强抗倒, 抗病, 叶片功能期长。近几年, 利用78599等热带、亚热带种质改良创新了一批玉米自交系, 如D183、四-144、吉1037、吉V022和吉8505等, 并组配了一批优良品种应用于生产,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 小结
Suwan1Reid模式已被国内育种家广泛应用, 并在生产上发挥了具大做用。利用78599等热带、亚热带种质改良创新了一批玉米自交系, 并组配了一批优良品种应用于生产。热带、亚热带种质具备许多优良性状耐旱、耐湿, 气根发达抗倒, 抗病性强, 叶片功能期长, 形成丰富的玉米种质类型。利用热带亚热带具有外来种质的杂交种选育自交系时间短、见效快。育成的自交系具有温带种质不具备的抗病虫性和适应性等优异性状, 也可作中间材料选育二环系, 在生产上应用。诸如P138、87-1、8501、8502、齐319等优良自交系就是从含有热带亚热带种质的杂交种中选育出来的 。 在种质资源的扩增改良方面, 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通过常规育种方法, 将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导入温带玉米种质, 获得了一大批含有不同比例热带、亚热带种质的玉米新种质, 育成了以齐319为代表的一批优良玉米自交系。齐319自交系含有丰富的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 配合力高, 多抗性强, 综合性状优良, 已成为国内众多育种单位利用的重要玉米种质之一。引进、驯化、改良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采用分子标记技术, 对热带玉米种质与温带种质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同时, 利用分子标记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对外来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与我国温带玉米种质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进行种质创新, 以此奠定了解决我国玉米生产中遗传基础狭窄这一重大难题的基础。
摘要:热带、亚热带种质经过系统改良有适合商业育种使用的较丰富的种质资源。且与温带种质在性状上有较大的互补性, 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和利用价值, 构建新的杂种优势模式。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 研究热带、亚热带种质抗逆性遗传, 寻找控制目标性状基因的标记, 建立高效率的定向改良技术, 创造一批优良育种材料。
关键词:热带亚热带种质,玉米育种,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维岳, 才卓, 赵化春主编.吉林玉米[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105-125
[2]曾三省.中国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中国农业科学[J].1990, 23 (4) :1-9
[3]董海合.吉林省玉米地区的热带亚热带种质利用[D].学术论文集, 1998:79-82
[4]王河成等.热带亚热带种质不同导入量对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的影响[J].玉米科学, 1996, 1.3 (3)
[5]崔良国等.热带玉米种质在美国的改良与利用[J].山东农业科学, 1998:46-47
热带园林工程 第10篇
随着园艺栽培技术的进步, 不少北方葡萄、红枣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引种成功, 而且发展迅速, 仅广西、云南、四川等地葡萄种植面积就达100多万亩, 红枣也达10多万亩, 引起人们的关注。
葡萄、桃、枣、李、梅、柿和杏等北方水果近20年来在热带、亚热带发展迅速, 产量迅速增长。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有些国家更加注重了果品质量和无公害化生产, 还出口到温带果树生产大国创汇。近年来, 南美各国温带水果产量稳步上升, 不少原来进口温带水果的国家如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和巴拉圭等都利用高山地区来发展温带果树。在秘鲁, 苹果主要栽在安第斯山脉西坡的沿海山谷和平原地带, 多数果园一年收获两次, 有的甚至达三次。泰国在北纬18度、海拔1400m的Angkhang研究站试种日本杏、桃、亚洲梨、红枣和柿等多种温带果树取得成功, 而葡萄已成功种植多年, 并育出一年两熟的品种。印度尼西亚在平均气温23℃~24℃, 年降水量800~2241mm的地区栽培红枣, 一年收两季, 全年产量达4500kg/666.7m2。
从生态地理上看, 世界多种温带果树栽培已不断向低纬度地区扩展, 例如, 苹果的栽培已从传统主产区所在北纬35度以北的温带地区迅速扩展到低纬度的亚热带、热带直至赤道, 在亚洲、中南美洲、非洲、大洋洲的20多个热带、亚热带国家和地区有经济栽培。中国海南、云南、四川、湖南近30年来大量引种葡萄、红枣, 均告成功, 海南三亚中国果菜专家委员会示范基地种植的红枣成功结二次果, 海南新科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文昌示范基地的红枣一年内第三次大量开花。
2 热带、亚热带地区温带果树栽培的生态适应性及理论基础
对果树生存起决定作用的环境因素是温度。为了解除芽的休眠, 温带果树在自然情况下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才能使芽发生质变萌芽, 进入新的枝梢生长和开花结果。这一定时间的低温称冷温需求量又称冷量, 有冷温小时数和冷温单位两种度量方法。果树需冷量具有遗传性, 不同树种、品种的需冷量存在差异, 同一树种、品种在年际间也存在差异, 不同纬度地区之间差异更大。这可能与植物本身的生态适应性有关,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气候环境, 环境因子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程度和进程, 影响树体内部的生理代谢, 进而影响植物体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对不同纬度地区的生态适应性。随着现代温带果树的栽培区域从温带推移到热带、亚热带生态区, 不同品种需冷量的生态适应性潜在基因作用得以表达或发生适应性变化。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讲, 苹果、桃等温带果树的冷温需求量是多基因控制的, 如“Anna”苹果的冷温需求量低, 由一个显性基因控制, 几个次要基因协控。
研究表明, 事实上果树生长发育自身并不绝对需要冷温, 如果在低温地区的生态环境下为适应低温而进入休眠, 就需要一定的冷温时数来解除休眠, 特别是需冷量强的品种则更需要较高的冷温时数。如果在没有低温的生态环境下, 植株无需用休眠来适应环境, 仍能正常生长发育。已知植物内至少存在两套对温度敏感的系统:其一可被5℃激活, 其二则在25℃左右。各种逆境胁迫 (如低温、高温、干旱、冷害、去叶等) 可代替或降低冷温需求量而解除芽的休眠。
2.1 休眠的机制
传统理论认为, 若温带落叶果树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栽培的需冷量不足, 则不能打破树体的休收藏 (dormancy) , 表现为:叶芽萌发延迟、雄蕊和雌蕊不能进行正常分化、授粉受精不良、大量落花落芽、开花期参差不齐、果实成熟期延迟等不良现象。这正是南方学术界共同的论调, 大大制约了“北果南种”。
休眠过程分为诱导、休眠维护、启动和萌牙四个阶段。休眠期各阶段不易区分, 因为不同阶段并无明显生理标志。对休眠的划分是人为的, 休眠并非必需, 如桃树、苹果、葡萄在低纬度地区保持常绿并可常年结果。通常认为, 休眠由激素控制, 休眠的起始、终止和调控以及休眠各阶段的转变受激素调节, 环境因素也通过影响激素的合成与运输来影响休眠。GAs可促进休眠的解除, 但不是解除休眠的必要因素而是芽生长的必需因素;CTKs能克服存在于芽内阻止萌芽的抑制因子, 并可促进芽的生长;ABA被认为是休眠激素 (dormancy hormone) , 但其对芽休眠的作用并未确定。一般认为, 芽深休眠期, 芽内ABA含量最高, 萌发时含量最低;乙烯被认为是影响芽休眠的主要抑制物质。高温热激、缺氧、二硝基化合物、矿物油等措施可能就是因抑制乙烯产生而有利于消除休眠。但是, 休眠现象或休眠解除与激素平衡有关, 而不是某一类激素单独起作用。另外, 短日照诱导休眠、抑制生长, 而长日照或边疆光照可解除休眠、促进生长, 由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具有相对较长的日照长度, 因而不会完全抑制树体的生长而进入休眠。研究发现, 高温也能打破树体休眠, 即热激效应。若平均最低温度不低于20℃, 则葡萄芽几乎不进入休眠, 即使进入也极浅, 在热带低纬度地区因气温较高葡萄保持常绿并可常年结果。苹果的芽8月开始进入休眠期, 气温若过高 (43℃) 可打破休眠, 把桃、苹果休眠短枝浸泡于45℃水浴中可解除休眠, 把葡萄枝条于50℃热水中放30min也具破眠效果。可见在赤道低纬度地区的高温国不仅不是温带果树休眠的障碍, 反而有利于其解除休眠。
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讲, 苹果、桃等休眠受多基因控制, 但有一个主要的控制基因触发休眠。总之, 温带落叶果树芽的休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 受许多相互交叉的途径控制, 而芽的萌发包含着极其复杂的生理过程, 涉及萌发的启动、贮藏物质的代谢及其产物的定向运输、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等。
不同的刺激 (包括低温) 可启动不同的基因组, 只要一条途径畅通, 萌芽即可启动。影响休眠和低温积累的因素主要有四个:芽体内的激素平衡、水分状态、生物膜的结构和生化合成势。如果在没有低温的生态环境下, 植株无需用休眠来适应环境, 仍能正常生长发育。
2.2 花芽分化理论
果树花芽分化历来是果树生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也是果树发育生物学的热点之一, 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生理生化和形态发生过程。花芽分化是果树开花结果的重要基础, 温带落叶果树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进行正常的花芽分化是其能在该地区进行经济栽培的必需条件。现代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花芽分化与体内各种激素、多胺类生理活性物质的含量及其比例有关, 是各穗激素在时间、空间上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综合结果, 而与低温几乎无直接关系。很多温带果树的花芽分化都在夏秋季节, 正值全年温度相对较高的时期, 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由于光、温、水资源丰富, 树体光合作用旺盛, 根系活动剧烈, 碳水化合物积累多, 苹果、葡萄等一年可进行多次花芽分化, 可见花芽分化不一定需要低温休眠。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讲, 花芽分化是植株在一定条件下, 接受环境信号产生信号物质, 运输到茎端分生组织, 启动成花控制基因, 并在许多基因的相互作用和许多代谢途径的制约下, 最后使茎端分生组织成花。
根据果树休眠和花芽分化的理论可知:果树休眠主要是对低温等不良条件的生态适应, 就果树的根、枝、叶、芽、花和果等器官生长发育的生理所需来看, 却是以较高的温度为适宜。如红枣、梨等的新梢生长、花芽分化、果实发育成熟等皆大体与年周期中的高温生长季相一致, 萌芽开花也要求达到一定的有效积温。温带果树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栽培正是适应当地的生态气候条件, 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光温水资源, 打破了休眠对低温的绝对需求, 并充分积累光和产物, 顺利进行花芽分化而开花结果。红枣在三亚市、文昌市表现极好, 因为它是边生长、边分化、边开花、边挂果。三亚春节前栽植枣树, 露地三月挂果, 五月成熟;文昌三月栽植, 六月底成熟, 二次果八月成熟, 第三次果正大量开花, 预计十一月上市。
3 热带、亚热带地区北方水果栽培主要技术
虽然多数温带果树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可不通过绝对的低温诱导解除休眠, 进入花芽分化而正常开花结果, 但结合该地区特殊的生态气候条件, 根据不同果树种类、品种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以获得温虽基醚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优质、高效栽培。
3.1 选择适宜的地区和树种
根据适地适栽的原理, 要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成功地种植北方果树就要选择适宜的地区和树种或品种。在低纬度低海拔地区种植较困难, 而在低纬度 (赤道) 高海拔、中亚热带地区种植相对较为容易。在埃及、南美的波利维亚、哥伦比亚、秘鲁和委内瑞拉高地、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泰国、菲律宾的碧瑶和棉兰老岛只能种植冷温需求量相对较低的树种和品种。目前栽植的有在热带、亚热带生态环境下培育出的新品种, 如苹果中的Anna, Ein, Shemer, Dorsett Golden, Delicia de vissas, Pachacamac等, 也有原产温带引到热带、亚热带表现良好生态适应性的老品种如瑞光、祥玉等苹果品种, 还有在热带、亚热带栽培产生的芽变新品种如元帅系苹果的Grower I、GrowerⅡ, Mercier Redchief, Dlxiered Die等, 以及利用低需冷量品种作亲本培育出来的热带甜桃、葡萄、油桃、山东红枣、油桃等。
3.2 破除休眠、促进花芽分化的措施
印度尼西亚在南纬8度, 生产苹果;委内瑞拉在北纬10度, 生产桃和葡萄;泰国在北纬14°, 和印度在南部生产葡萄, 这些商品性生产都是在缺少适当低温的条件下, 采取了特殊措施才取得成功的。其栽培措施的共同机理是:通过抑制营养生长来促进花芽分化;通过落叶来避免休眠和促进枝梢萌发, 并实现开花结果;通过对包括开花结果在内的生长周期的科学调节, 充分利用热带地区温度资源的优势来实现一年多次采收果实。
3.2.1 终止枝梢生长
营养生长的停顿或暂时停止是果树花芽分化的基本条件。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特别是在热带地区温带果树的枝梢整年都能生长, 无法积累足够的养分供花芽分化所用。生产上常用控制水分即干旱胁迫、施用生长抑制剂、培养合适的树形等来抑制树体营养生长, 促进花芽分化。ABA也可明显造成生长的停止。通过对氮肥适时和合理使用, 或用覆盖作物来抑制根的生长, 以达到抑制树体生长的目的。我们在文昌基地把红枣枝条拉至水平, 减缓生长, 促进侧芽萌发, 增加短果枝, 形成顶花芽而利于结果。文昌基地拉枝后挂果3~4次。
3.2.2 强迫落叶
热带地区, 在采果后3~4周采取强迫落叶的方法防止进入休眠, 回避对冷温的需求, 使芽立即转入新的生长周期。但落叶处理的时间十分重要, 过早不利于花芽分化, 过迟则对新梢萌发不利。落叶后芽组织内ABA (抑制物质) 含量下降, GA、CTK含量上升, 尤以GA含量上升最多。强迫落叶已是菲律宾、秘鲁、墨西哥等赤道热带生态型区苹果栽培广泛采用的技术, 并由人工摘叶发展到化学脱叶, 被认为是温带果树在热带地区栽培的重要措施。除叶可使葡萄在广西、云南地区一年多次结果, 红枣也可一年收获2季甚至3季。化学脱叶的树比人工摘叶的萌芽要早而整齐, 常用药剂有:10%尿素, 4%~6%硫酸铜, 1%~2%石灰氮, 二硝基一油剂化合物等。我们用2%的氯酸钠脱除枣叶片, 湖南用10%尿素脱除红枣叶片, 葡萄则在采果后4周进行修剪去叶, 保留基部侧芽。
3.2.3 促进萌发
如果落叶时间恰当, 一般落叶后1~4周就会萌发新芽, 若适当配以肥水供应则新梢萌发量多且同步。目前常用于既可打破休眠, 又能促进新芽萌发的化学药剂有:矿物油类、二硝基化合物类、硝酸钾、硫脲、氰酸化合物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BA和GA) 等。广西和云南高地红枣用天达2116油剂效果好;葡萄在修剪前10d喷乙烯或修剪后喷石灰氮均能促进芽的萌发;云南元谋县用它提前上市18~20天, 价格高一倍。近年来, 在多种海南枣树上喷施1%~3%石灰氮能有效地促进新梢萌发;硝酸钾对促进枣早发芽, 硫脲对促进枣叶芽萌发都有效。
在热带地区还采用除去芽鳞片来促进芽的萌发。一般认为, 萌芽抑制物质产生于叶片, 并输送到芽的鳞片, 在摘叶之前适当除去鳞片, 有利于芽的萌发。另外, 在生长季节适度控水可控制枝梢生长, 提高细胞液浓度、CAT及POD酶的活性和体内氨基酸水平, 有利于花芽分化和芽的萌发。
值得注意的是, 在亚热带、中亚热带地区 (如我国南方地区) , 对温带枣树不能进行脱叶处理, 而必须保叶。保叶是温带枣树在亚热带地区栽培必须采取的措施。大量功能叶和长的叶片保留期与光合生产期, 是落叶枣树早果丰产的基础, 是葡萄树利用超长枝、多次枝和腋花芽结果的基本保证。如果采取脱叶或由于病虫害或生理原因过早落叶, 合成的IAA量减少, 抑制了新梢的生长和芽的充实, 同时, CTK/IAA的比值增高, 利于花芽分化, 但此时碳水化合物积累不足, 而即将到来的低温不利于开花和果实的发育, 因而开出的秋花没有意义, 不仅不能获得收获, 反而浪费了树体营养, 降低了来年的产量。因此, 保叶成为亚热带区温带落叶果树优质高产的关键。
3.3 加强土肥水管理, 注重夏季修剪
在亚热带地区, 特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季雨林型区, 多种温带枣树生长旺盛, 根系活动剧烈, 新梢生长发育快, 易造成树体郁闭, 通风透光性不良。所以改革以前高稀栽培制度, 采取篱架密植、早果丰产、短周期栽培, 幼树以生长期修剪为主, 综合利用拉枝、摘心、扭梢等方法调节树体生产量、长势和节奏。并根据该地区的生态、气候条件, 加强土肥水、人工授粉、疏花疏果来管理, 特别是在湿热生态条件下, 容易滋生各种病虫害的防治尤为重要。坚持以防为重, 周期防治。海南文昌基地采用高度密植每亩种333株到444株, 还计划学习阿克苏地区经验每亩666株, 力争高产。
4 小结
北方果树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成功栽培是20世纪果树栽培在传统理论观念、产业技术、生态地理区域和市场格局上的重要变革。热带、亚热带地区发展北方水果不仅是对传统理论的丰富, 不但能减少对这些水果的进口, 而且还能利用热源上的优势使果实早成熟、早上市, 甚至一年多熟来调节市场。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 北方葡萄、枣树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种植前景看好。生产实践证明, 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温带落叶果树不仅能进行高产栽培, 而且具有产量高、鲜果供应期长 (有的甚至可周年供应) 、果实早熟、经济效益好等优势。我国拥有广阔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带, 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结合现代无公害果品生产的要求, 抓住入世契机, 大力发展温带果树栽培, 促进我国水果业发展。所以“北果南种”不仅成功, 而且要迅速发展, 广西葡萄发展已近20多年扩大到30万亩, 枣树由于管理粗放、市场价高、农民致富快, 预计3~5年可超过100万亩, 将来一旦上千万亩发展, 那是千亿收入, 将是东南亚、港、澳地区最大加工和出口基地, 是北方难以相比的。
摘要:本文概述了北方果树在热带, 亚热带地区的栽培现状, 从果树休眠、低温需求、花芽分化等方面分析了其能成功栽培的生态适应性及理论根据, 总结了北方水果在该地区栽培的重要技术, 为温带发展葡萄、大枣等北方水果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进一步加快发展提供了理论根据。
热带民族风 第11篇
Go Safari One!热带部族
在本季的safari元素中,以热带部族款最受注目,而当中不得不提获大牌如Junya Watanabe、Bernhard Willhelm等起用的非洲部族款。
大多走非洲风品牌所用的图案构思,源自真实的非洲部族图案,当中包括颜色非常丰富的几何图案,也有花花绿绿七彩缤纷的图案,更有部族风昧浓的图腾图案。
而要配衬这类夸张的部族潮物,最重要的是够大胆,不妨多试试撞色层层叠的配搭技巧,或在部族潮物中加少许扎染配件及夸张的饰物,再加上富民族昧的凉鞋款或modeI脚上的凉鞋,整体便会更有层次更突出。
Go safari Two!野性动物
要衬safari look,又怎少得大热、常青又富森林感觉的动物纹款式?一般来说,动物纹如豹纹、斑马纹及蛇纹等等,在秋冬季时会较受欢迎,但碍于本季safari风泛滥,以致一众动物柄也能顺利过冬,直热至这个夏季。
动物纹一向给人较野性较难掌控的感觉,搞不好的话,还会把自己穿得老土。要驯服难搞的动物纹柄,最好的方法便是有技巧地减低它的曝光率,如以动物纹衣饰衬底,或选用动物纹柄的小配件如围巾、紧身裤或腰带等等,再衬以较鲜艳的衣饰,那感觉便会青春之余又更抢眼。
Go Safari Three!森林色
在safari style中,最易入手又最易掌控的一定是safartone,即源于大草原和森林的啡啡绿绿色的衣饰是也。在一般人的衣柜中,要找出这类色调的衣服实在不难,而要以这类衣饰衬出safari味道,除了要注意两色并用外,亦要多注意层次,以令层次感更丰富。而在啡绿色调的配搭中,加上碎花的衣饰作点缀亦不错,亦可以令整体更女人更特别。
Go Safari Four!夸张民族饰物
民族色彩的饰物在safari Iook上起了很大作用,如果没有这些大堆头的民族饰物在身上出现,即使你着了一身民族装,整体效果还是会有差了点东西的感觉。而要令这些帮得手的“绿叶”更突出,身上所穿的就可以简单一点,如长长的民族连衣裙或露肩装也是不错的。
另外,所戴的饰物最重要是够多,颜色也要丰富,而各种不同物料的民族饰物亦可增强层次感。特别要注意如颈上的饰物已够多够夸时,那最好不要配同样夸张累赘的耳环,否则便会有over的感觉。
热带兰花栽培管理措施 第12篇
1、环境条件
热带兰花喜阴凉、耐干旱、宜通风、忌污染, 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如下。
1) 温度
适宜热带兰花生长的温度为18~25℃, 要有充足的室内散射光, 避免阳光直接暴晒, 以免影响生长和花期。在开花期, 要把植株放在弱光照的地方, 以便让花朵更加绚丽长久。越冬温度要保持在10℃以上。
2) 湿度
要使兰花正常生长, 必须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在兰花生长旺季气温高时, 其相对湿度一般保持在白天70%~80%, 晚上80%~90%;冬季休眠期只要在50%左右就行。平时土壤保持微湿状态, 不见土干不浇水。蝴蝶兰对水分和空气湿度要求较严, 一般晴天要保持较高空气湿度, 但长时间连续阴雨天很易出现烂叶、烂根, 要适当设置防雨措施。
3) 光照
热带兰花多为喜阴植物, 在栽培中应给予遮阴。在夏季早晨7点前可以让阳光直射兰叶, 7点后多使用50%~90%的遮光网遮挡阳光。
4) 水分
兰花是比较耐旱的植物, 兰叶质地较厚, 表面有角质层保护, 不消耗大量水分;兰花的假鳞茎和肉质根能贮藏一定的养分和水分, 因此较能耐旱。除生根期、发芽期、快速生长期需要较多的水分外, 其他时间土壤含水量为土重的15%~20%为宜。冬季兰花处于休眠状态, 生理活动接近停止, 需水分很少, 如培养土确已十分干燥, 可用喷壶略淋少量水, 土表湿润即可。
5) 空气
兰花喜欢空气新鲜、流畅且无污染的环境。养兰场所要远离煤气、油烟、尘土飞扬的地方。
2、日常管理
1) 栽培场所
多数热带兰都喜欢温暖、湿润、半阴的环境, 栽培场所最好是具有散射或树阴的光照条件。对土壤无特殊要求, 但排水要良好, 不易积水。
2) 栽培容器
多孔的瓦盆或塑料盆可用于多数附生兰, 如石斛兰、文心兰、蝴蝶兰、卡特兰等;椰子衣壳既可当盆具, 又是很好的基质材料, 把一个椰子衣壳分为两半就可种2株, 主要适用于种石斛兰、文心兰等;树蕨是栽种附生兰的好材料, 可加工成20cm30cm3cm的板块使用, 或用木条钉制成木框架, 上面加上一些椰子衣块做栽培器具使用, 适用于气根粗长发达的附生兰, 如万代兰、蝴蝶兰、安诺兰、火焰兰等。
3) 栽培基质
充分老熟的椰子衣壳, 可单独使用, 还可和碎砖搭配混用;蕨根、桫椤、苔藓、美国杉木皮等可单用或与碎砖块、水炭搭配使用。
上述材料都要经过清洗、晒干后, 再用0.1%高锰酸钾等药物消毒晾干后备用。
3、病虫害管理
兰花病害产生原因, 主要是浇水过多、排水不良、缺乏通风所致, 还有部分属于外来感染。
1) 炭疽病
受害叶片初期出现黄褐色下陷小点, 向外形成褐色斑。应清除病叶, 使兰棚通风;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或50%托布津500~600倍液喷洒。
2) 斑腐病
对许多兰花来说, 这是一种极严重的病害, 病从茎的基部开始, 很快扩展到叶片及根部。
3) 细菌性软腐病
该病是1种毁灭性病害, 极易传染, 首先在叶的末端出现水浸状的暗绿色斑点, 而后扩展开来。病菌从伤口侵入, 易感染的兰花有卡特兰、蝴蝶兰、虎头兰等。该病首先要搞好兰圃环境卫生, 及时清理枯枝落叶, 杜绝和消除病菌的来源;发现病株出现时, 立即剪除病时烧毁, 每7d喷1次50%代森铵800~1000倍液, 70%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 50%可湿性多菌灵1000倍液, 轮换使用。
4) 腐烂病
由腐霉菌引起, 一般危害幼苗, 用硫酸锕或其他灭菌药喷洒防治。
5) 黑斑病
叶面出现黑点, 逐渐扩大, 使大半叶子枯黑, 一般因浇水过多, 通风不良所致, 需改善通风排水条件, 并用杀菌剂喷洒。剪除病叶时, 刀具需消毒。
6) 病毒病
该病在兰花中相当普遍, 至今没有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 但采取综合的预防措施加以控制是十分有效的。应严格选用和栽种无病毒的组培苗及播种苗;及时消除棚内杂草, 防治病害;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接触病株, 工具和手应及时消毒, 栽种过病株的盆及盆栽材料不能再用。
7) 介壳虫
该虫是兰花最常见的害虫, 主要寄生于兰花茎和叶上。介壳虫卵孵化为若虫, 经过短时间的爬行, 即形成介壳。介壳虫因有一层蜡质外壳, 一般农药难进入, 防治比较困难, 最好在卵孵化盛期喷药, 可以用50%氧化乐果乳剂或50%马拉硫磷或25%亚胺硫磷乳剂或80%敌敌畏乳油等药配制为1000倍液, 每5~7d喷1次, 连续喷3次以上。
8) 红蜘蛛
在光线强、干燥和温度高的地方发生。在栽培管理中, 注意通风和增加湿度。药物防治, 可喷洒40%三氯杀螨醇或80%敌敌畏乳油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 连续喷洒数次。
9) 粉虱
粉虱体小, 全身有蜡质粉状物, 给防治带来困难。可喷洒2.5%溴氰菊酯或10%二氯苯醚菊酯或20%速灭杀丁等2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也可用40%氧化乐果或80%敌敌畏或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等杀灭成虫、幼虫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10) 蜗牛及蛞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