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曹冲称象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几处内容进行对比。(1)官员们和曹冲的对比(2)曹操前后态度的对比(3)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的对比。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两段。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让学生抓住“直摇头”的“直”字来强调曹操对这些办法是不满意的。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用称象课件演示称象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注意指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然后再最后”,描述称象的过程,为复述课文作准备,也为练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某件事情的口语练习做了准备。然后我又指导孩子根据课文的介绍做试验:我用水盆模拟河面,用纵剖的旷泉水瓶做小船,分别用橡皮代替石头用转笔机代替大象。在实验中,我还请了几个孩子自己来动手试一试。通过亲手实验,孩子们比较形象地理解了曹冲称象的原理。
部编曹冲称象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曹冲称象》是一篇老课文了,学过文章的学生都会身深深记住这位聪明机智的孩子,会被他的聪明所折服。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力图让“趣”贯穿始终,让学生乐在其中,思在其中,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下面是我教后的几点反思:
一、我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发学习资源,营造了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生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二、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让他们从感兴趣的话题中产生浓厚的阅读欲望,把课文学习作为自主探究的需要。例如:课文伊始,从曹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入手,让同学们到课文里找一找。当同学们对曹操的表情产生兴趣后,我有效地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满怀兴致地朗读课文,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三、 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时间归还给学生
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
四、我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进而有条理地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借助FLASH动画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帮助学生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样称出来的,有效地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六、“奇思妙想”“有计可施”环节的设计,发散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学生勤于动脑、富于联想,用智慧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
部编曹冲称象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曹冲称象》是一篇老课文了,学过文章的学生都会身深深记住这位聪明机智的孩子,会被他的聪明所折服。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力图让“趣”贯穿始终,让学生乐在其中,思在其中,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下面是我教后的几点反思:
一、我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发学习资源,营造了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生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二、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让他们从感兴趣的话题中产生浓厚的阅读欲望,把课文学习作为自主探究的需要。例如:课文伊始,从曹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入手,让同学们到课文里找一找。当同学们对曹操的表情产生兴趣后,我有效地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满怀兴致地朗读课文,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三、 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时间归还给学生
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
四、我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进而有条理地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借助FLASH动画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帮助学生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样称出来的,有效地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六、“奇思妙想”“有计可施”环节的设计,发散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学生勤于动脑、富于联想,用智慧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
部编曹冲称象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几处内容进行对比。(1)官员们和曹冲的对比(2)曹操前后态度的对比(3)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的对比。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两段。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让学生抓住“直摇头”的“直”字来强调曹操对这些办法是不满意的。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用称象课件演示称象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注意指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然后再最后”,描述称象的过程,为复述课文作准备,也为练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某件事情的口语练习做了准备。然后我又指导孩子根据课文的介绍做试验:我用水盆模拟河面,用纵剖的旷泉水瓶做小船,分别用橡皮代替石头用转笔机代替大象。在实验中,我还请了几个孩子自己来动手试一试。通过亲手实验,孩子们比较形象地理解了曹冲称象的原理。
部编曹冲称象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
14
个生字,会写“称、柱”等
l0
个字,会写“别人、一同”等
12
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必备品格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重点】
】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难点】
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图片:
教师口述:
1.象,通称大象,是目前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
大象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栖息群居性哺乳动物,通常以家族为单位活动。大象的皮层很厚,但皮层褶皱间的皮肤很薄,因此常用泥土浴的方式防止蚊虫叮咬。象牙是防御敌人的重要武器。
2.同学们,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在古时候,要称一头活着的又高又大的大象真是一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课文,看看七岁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板书:4曹冲称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引出对大象的介绍,再引导课文的学习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1-4)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识记。
①“杆”的发音要注意,在这里读“ɡǎn”。“柱、秤、称、站、船、重、止、然”是翘舌音,“做、岁、曹”是平舌音。“杆、论、砍、线”是前鼻音。“量”是后鼻音。
②识记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曹”字。先请学生想一想:身边有没有姓“曹”的同学或小伙伴;
形近字比较识记“重、量”。两个字中都有“里”字的字形。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一些东西的重量,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实物演示法:学习“秤”可以实物演示“一杆秤”,说说“秤杆、秤砣”。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曹操
天曹
队员
官员
一根
根据
议论
提议
议论
论文
重要
举重
砍树
砍柴
画线
直线
停止
阻止
重量
大量
(2)学习多音字:“重、杆”
练
①读句子,找发现。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这一杆秤称东西特别准。
在这里,“重”读“zhòng
”,意思是“分量大,与轻相对”,还有一个读音是“chóng”,意思是“再,层”;“杆”读“gǎn
”,意思是“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部分;量词,用于有杆的器物”,还有一个读音是“gān”,意思是“较长的棍”,组词如下:
重
zhòng
(重量)(质量)
杆
gǎn
(一杆秤)(杠杆)
chóng(重复)(重新)
gān(旗杆)(电线杆)
②读一读:
这些蔬菜的重(zhòng)量,没有必要重(chóng)复来称了。
学校的旗杆(gān)上有一面五星红旗在飘扬?
(3)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看谁摘得多。(读对一个,苹果就被摘下。)
(4)理解词语
练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官员
船两侧的边儿。
议论
经过任命的、担任一定职务的政府工作人员。
船舷
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
(5-6)
(7-16)
(5)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提醒学生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读顺,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3.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课文讲(
)的故事。
(学生填“曹冲称象”正确,填“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更好,应给予充分肯定)
【设计意图:以填空的形式,整体感知课文,降低了难度,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称
柱
底
杆
秤
做
岁
站
船
然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多元识字
实物演示法:学习“秤”可以实物演示“一杆秤”,说说“秤杆、秤砣”。
形声字结构特点:“柱
站
杆
底”。
形近字比较:秤-称
故-做
船-沿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多元识字,交流不同的识记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我的能力和喜欢识字的兴趣。】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然、岁”,上下结构,上下等宽。
“秤
称
柱
杆
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做”左中右,“船”左右结构,左右等宽,半包围结构“底”。)
(2)
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晨、装”和左右结构的字“然、底”,学生练写。
“然”上下结构,四点的大小位置要注意,拉开适当的间距,首尾两点稍大一些,右上“犬”字,最后一点不能忘记。
“底”字,半包围结构,“氐”字的一横收笔在横中线上,向右上倾斜,落笔比第一横长。斜勾要舒展,与左边的横平衡。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直
才
果然
到底
(2)表示序数的词语:先
然后
再
(17-26)
(27)
(28-30)
2.练习运用:练习用“
先
然后
再”说话。
(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然后)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再)称称船上的石头。
六、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认识了聪明的小朋友曹冲,了解了他称象的故事,学会了很多生字新词,学会用多种方法识记,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从称象这件事上,你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二、品读释疑
1.自由读文,思考:课文中有几种称象的方法?
预设:文中有两种称象的方法,一种是官员们的造一杆大秤称大象;一种是曹冲的赶象到大船上的方法。
2.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好?(曹冲的更好)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看看,官员们主张怎么称大象的,曹冲又是怎么称象的呢?为什么曹冲的方法就好呢?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3.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
(1)曹操和大臣们看到的大象什么样?大象_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1-3)
(4-18)
练一练: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两把大扇子,鼻子像一个长长的钩子,尾巴像一根小小的辫子。
(2)官员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3)照样子,写句子。
例: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红红的太阳像个大火球。
闪闪的星星像明亮的眼睛一眨一眨的。
【设计意图:通过仿写训练,锻炼了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4.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
文中官员们是怎样讨论称象的方法?
预设:
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板书:官员们造大秤树做秤杆曹操摇头)
5.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1)曹冲是如何称象的?曹冲称象的办法分为几步?读一读,圈画出来。
预设:
第一步:赶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板书:赶上船象
画线)
第二步:把大象牵上岸,
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板书:赶象上岸装石头)
第三步:称出每块石头的重量。
第四步: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等于大象的重量。(板书:称石头知象重)
(2)练一练: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的过程。
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
)。再把大象(牵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
)船上的石头。这样,就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6.比较官员和曹冲称象的方法,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呢?
预设1:曹冲把“大船”当作大秤,用来称象,解决了没有大秤的问题;
预设2:曹冲想到用石块和大象进行等量交换,让大象丝毫无损。
7.阅读方法解密:理解对比手法
概念:把两个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想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式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方法叫对比,也叫对照。
作用:运用对比可以使形象更加鲜明,达到表达思想、说明问题的目的。
8.从称象这件事上,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
(从称象这件事上,我觉得曹冲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聪明又大胆的孩子。)(板书:爱动脑筋,善于观察)
9.称象的事对你有何启示?
(我认为曹冲很聪明,我也要向曹冲学习,遇到问题善于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板书:善于思考)
【设计意图:运用画一画的方法,从文中寻找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学会运用序数词复述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了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三、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儿歌《大象》、《人有两个宝》。
听读《大象》、《人有两个宝》,了解大象的特点,明白只有既动手又动脑,才能把事情做好的故事。跟着录音多读几遍,试着背诵《人有两个宝》。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一个7岁的孩子曹冲,想出了比官员更好的称象方法,从而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可见曹冲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聪明又自信的孩子。
五、学习写话方法
学一法:用“,再,然后”写句子。
本文曹冲称象的办法是: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的地方为止。再把大象(牵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举一例:小狗吃饭的时候,先看一看四周有没有人来,再用鼻子闻一闻,然后用舌头舔一舔,最后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
练一练:用“,再,然后”练习写一句话。
示例:做香蕉奶昔很简单,先把香蕉去皮,再放入榨汁机中打碎,然后加入牛奶搅拌,最后用碗盛出来,香蕉奶昔就完成了。
六、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通过故事告诉我们平时要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七、主题延伸
小朋友,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不会退缩,我会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
八、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九、课后作业
(19-20)
(21)
(22)
(23)
(24)
(25-26)
(27)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中的习题。
板书设计(课件25)
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们去看大象
官员们造大秤树做秤杆曹操摇头
爱动脑筋
曹冲
赶上船象
画线
善于观察
称象
曹冲
赶象上岸装石头
曹操笑着点头
富于思考
课后反思
称石头知象重
成功之处:
1.在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我先指导孩子多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先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其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强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透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和口头表达潜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2.读文质疑,合作解疑,课件突破难点
阅读课的教学是语文科教学的重点,《称象》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然后,梳理学生的问题,循着学生的问题,逐个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最后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
部编曹冲称象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曹冲称象》是一篇老课文了,学过文章的学生都会身深深记住这位聪明机智的孩子,会被他的聪明所折服。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力图让“趣”贯穿始终,让学生乐在其中,思在其中,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下面是我教后的几点反思:
一、我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发学习资源,营造了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生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二、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让他们从感兴趣的话题中产生浓厚的阅读欲望,把课文学习作为自主探究的需要。例如:课文伊始,从曹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入手,让同学们到课文里找一找。当同学们对曹操的表情产生兴趣后,我有效地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满怀兴致地朗读课文,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三、 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时间归还给学生
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
四、我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进而有条理地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借助FLASH动画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帮助学生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样称出来的,有效地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六、“奇思妙想”“有计可施”环节的设计,发散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学生勤于动脑、富于联想,用智慧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