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期末(精选8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期末 第1篇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3、杠杆的应用
省力杠杆:L1>L2 F1
费力杠杆:L1F2 费力省距离;
等臂杠杆:L1= L2 F1= F2 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第2节 滑轮
1、滑轮分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定滑轮在使用时,轴固定不动;动滑轮在使用时,轴随物
体一起运动。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故定滑轮不省力,但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故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R>2、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组成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重物,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体重的几分之一。且物体升高“h”,则拉力作用点移动“nh”,其中“n”为绳子的段数。
绳子段数的判断:在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划一横线,只数连接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
3、使用轮轴时,如果动力作用在轮上则能省力,如果动力作用在轴上,则能省距离。
使用斜面时,斜面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就会越省力。
第3节 机械效率
1、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有用功是必须要做的功。例:提升重物W有用=Gh。
额外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例:用滑轮组提升重物W额=G动h(G动:表
示动滑轮重)。
总功:有用功加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即动力总共所做的功。
W总=W有用+W额,W总=Fs
2、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用W总表示总功,W有用表示有用功,η表示机械效率:
W有用η= 总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说明: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表示,有用功是总功中的一部分,有用功小于总功,所以机
械效率总小于1。
Gh3、斜面的机械效率:η= Fs
式中:G物体重,h物体被升高的高度,F拉力,s物体沿斜面上升的距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期末 第2篇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
。另外还有7个单位。
1k m=
m,1m=
dm=
cm=
mm=
um=
nm。光年是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
的工具;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测量时的方法: “
” 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 刻度面
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
和
组成。多次测量取
作为测量结果,这样可减少误差。
3、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2)1h=
min =
s;1min=
s;30min=
h(3)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三恢复。
4、误差是
与
之间的差异。误差与错误不同,能消除,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的变化叫做。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
的世界。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3、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
的物体叫。
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
为参照物。
4、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5、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 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 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的。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
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
的物体运动得快。
另一种是经过相同
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所花的时间的物体运动得快。(2)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速度值
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1)定义:
。(2)公式:。
(3)速度的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 内通过的路程。
(4)速度的国际单位:,交通中的常用单位:
。速度的单位是由
的单位和
的单位组合而成的。1m/s=
km/h(5)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
3、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
运动和
运动。
4、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变化 分为
直线运动和
直线运动
5、(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是
,这种运动叫做
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
速度来表示。
6、在匀速运动中速度的公式是,公式中V的大小是的(不变、变化),路程与时间成比。变速运动中求平均速度的公式为 v=
。平均速度的大小反应了运动的程度。变形公式有:路程s= ,时间t=
第4节
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
2、实验时用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车的平均速度。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2、传播:声由 介质传播的,一切、、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
作介质传播的;
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交谈。声音以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15℃空气中的声速为
m/s。在不同介质中声速
(同、不同)。声在 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
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
、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
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使声音更响亮。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
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个特性指的是、、①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②
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③
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用
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它的单位是。
3、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
HZ~
HZ。人们把高于
HZ的声叫做
波;把低于
HZ的声叫做
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
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
声。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
(广、窄)。
4、音乐委员起的音太高我唱不上去,指的是声音的,夜晚有一个人在操场上引吭高歌指的是声音的;我们能辨别是数学老师的声音还是语文老师的声音是用
辨别的。
第3节 声的利用
声作为一种波,利用声既可以传递,还可以传递。
利用声来传递
的例子很多:蝙蝠利用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和鱼群;医生借助B超获得体内器官的信息。利用地震发出的次声波,确定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3、利用声可以传递
。超生洗碗、超声碎石,都是利用声来传递
的例子。
第4节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1)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
(2)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看:凡影响人们
的声音为噪声。
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人们以
为单位 来计量噪声的强弱。
db是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
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眠噪声不应超过
分贝。
3、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声源的 产生声音---空气等
传播声音---鼓膜的 引起听觉。
4、控制噪声的途径:(1)三方面着手控制噪声:1)防止噪声的2)阻断噪声的 3)防止噪声进入。
(2)如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是在 处减弱 噪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
。(3)在人耳处减弱 如用手指堵住耳朵。
5、右图是的标志。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温度
1、温度:物理学中把物体的叫做温度。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t):温度计上的符号0C表示的是
温度。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0C和1000C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个等份代表1 0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4.70C”读作
或读作。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2)认清它的 和
;
3)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
被测液体中,不接触
,待温度计示 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
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
相平。
4、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每10格是
,分度值为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读数时体温计可以,第二次使用时要。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指的是
、、。物质处于何种状态
决定。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
2、熔化和凝固:物质从
变为
叫做熔化,要
热;从
变为
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
热。
3、晶体:冰、海波、各种金属,在熔化过程中
热,温度却保持,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在熔化过程中
热,温度却不断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 叫做熔点,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
叫做
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
6、熔化
热,凝固
热。北方的冬天,地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
时放热,温度不会太低。夏天冷却饮料,用冰块比冷水好是因为冰
成水时吸收更多的热量。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时要
热。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2、(1)沸腾: 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但要持续的热。水沸腾时的现象: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
(同否?)(3)沸腾的条件是:液体的温度达到,必须继续
热,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3、蒸发:(1)是在 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温度下发生。(2)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
热,液体本身温度降低(蒸发致冷)
(3)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4、液体蒸发时温度要
,它要从周围物体 吸收 热量,因此蒸发具有
作用。
5、液化: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做
。所有的气体,在 降到足够低时,都
液化;而有的气体
单靠
使它液化,必须使它温度降到一定温度以下,才能设法使它液化。气体液化时要
热。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
直接变成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
热;物质从
直接变成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
热。
2、判断物态变化:(1)碘变为碘蒸气是
,冷却后又变为碘粒是
;冰冻的衣服干了是
;北方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是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是
;冬天树枝上出现“雾松”是
。早上打霜是
;白炽灯灯丝变细是
;舞台上的雾景是利用干冰
吸热降温,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雾。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
吸热,空中的水蒸气
成小冰晶,遇暖气流
成雨水。(2)雾、露的形成是
现象;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口腔中的 水蒸气 遇冷
而成的;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是
;夏天早晨自来水管外在“冒汗”是
;游泳上岸后觉得冷是因为
。烧红的铁放进水里“哧”的一声见一股“白烟”上升,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先、后
。装冰琪淋的杯底附着一层水珠是
现象。
(3)北方的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
时
热,不致使菜窖温度过低而冻坏菜。擦酒精觉得凉快是因为
吸热;吃冰棒凉快是因为
吸热。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放入空气中示数为先
后
;对着干燥的温度计扇扇子,温度计的示数。
第四章 光现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直接发光的物体叫
。月亮
(是、不是)光源。
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
和,这条直线称为光线。
2、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中传播最快,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 是
m/s。在水、玻璃中逐渐
(变大、变小)。
3、应用: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值等,都用光的 传播来解释。
4、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这表明
比
快。光年是
单位。
第2节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
遵循反射定律。
(1)入射角: 指的是
与
线所成的夹角。反射角 指的是
与
线所成的角。
(2)光的反射定律:
光线与
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光线与
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角等于
角。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
2、反射类型:
(1)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平行,是定向反射(如镜面、水面);
(2)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这也是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的原因。两类反射都遵循
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3、光垂直射入镜面时,反射角为
度,入射角为
度;
4、能从各个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因为发生了
反射。光滑的铜镜,镜子,平静的水面发生的是
反射。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
立的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体大小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
。即平面镜所成的是
、、。成像原理:根据
成像。
成像作图法:可以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光的反射定律两种方法作图。平面镜的应用:一是可以
,二是可以。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的大小 相同
,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所成的是
虚
像。像和物关于
镜面
对称。
第4节 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折射初步规律:(1)入射线、折射线分居
线两侧。(2)入射角增大,折射角
,但增大的度数不等。空气那面与法线的夹角
些。(选“大或小”)(3)光线垂直射入界面时,光的传播方向,折射角等于
。在折射时光路也是
的。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于入射角。
3、折射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向 上 弯折,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玻璃砖后的笔“错位”,这些都是光的现象形成的。
4、看见水里的鱼是鱼的 像,是经光的 形成的。看见水里的“月亮”“白云”是
(选“实物或虚像”),是经光的形成的。水中的倒影是
,是光的 形成的;小孔成像是
像,是光
形成 的。
5、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
的。
光的色散
1、三棱镜把白光分解成红、橙、、、、、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太阳光(即白光)是由多种色光
而成的。这是英国
发现的。
2、彩虹是光的 现象,海市蜃楼是光的 现象。
3、色光的三原色是指
、、。
4、物体的颜色:应用:绿光照到一个穿白上衣红裙子的人身上,看见的是
色上衣,色的裙子。(反射与物体颜色相同的色光,不同颜色的就被吸收而成黑色)
5、看不见的光:是指红光之外的辐射叫
和在光谱的紫端以外的看不见的光叫
。(2)、红外线的作用:(1)
(2)
(3)
(4)
。(3)、紫外线的作用:(1)有助于人体合成。(2)杀死
灭菌。(3)能使
物质发光来识别钞票的真伪。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透镜
1、透镜的概念: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
。主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
光心:光线通过透镜上某一点时,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做。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经凹透镜折射后要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轴上一点)这一点叫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用
表示。
2、凸透镜的光学性质: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
;图一
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图二
3)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图三
3、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所以又叫
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所以又叫
透镜。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
镜。照相机成的是
、的像 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
镜。投影仪成的是
、、的像 放大镜的镜头是一个
镜。放大镜成的是
、、的像
2、实像和虚像:
实像:是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像;光屏
(能否)承接到所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或两侧)。能成实像的光学元件有:、、。虚像: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汇的位置;光屏
(能否)承接到所成的像;
物和实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或两侧)。能成虚像的光学元件有:
镜、镜,还有看见水里的鱼也是经折射形成的 像。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用到的实验器材有:
、、、、。
(2)实验过程:①、、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的中心大致在;②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中央,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即像距),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情况,测出物距和像距;③调节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操作。(3)物距和像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u);像到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v)。
2、凸透镜成像规律小结: 物距(u)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 像的位置 像距(v)应
用
u>2f
f u=2f v=2f------ f v>2f u=f 不成像 u 像 3、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一倍焦距分 ,二倍焦距分 ;物近像 像变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1、眼球相当于一架 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 。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 上,再通过 把信息传入,从而产生视觉。眼睛的视网膜上成的是一个 、的像。 2、近视眼,像成在视网膜的方。可以戴 镜来矫正。因为它具有 光线的性质。使清晰的图像略向后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3、远视眼(又叫老花眼)像成在视网膜的方。可以戴 镜来矫正。因为它具有 光线的性质。使清晰的像略向前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由 镜和 镜组成,都是 透镜。 2、物镜:作用相当于 的镜头,成。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成。显微镜把物体所成的像两次放大 3、望远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 镜头,使远处的物体成 的实像;目镜相当于 镜,目镜成 像。它有拉近镜头,增大视角的作用。 4、成实像的光学元件有:照相机、投影仪、小孔成像 ; 成虚像的光学元件有:平面镜、放大镜、凸凹面镜 利用反射的有:平面镜、水下的倒影、所有面镜; 利用折射的有:所有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近视镜、老花镜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1节 质量 1、质量:(1)定义: 叫做质量。用字母 表示。质量的国际单位是,1t= kg,1kg= g= mg.一个中学生的质量50 (2)实验中常用 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各种秤也是测 的工具。 2、天平:天平是测的质量的工具,天平的使用的方法如下: 首先把天平放在的桌面上,之后把 放在标尺左端的处,调节,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 处,表示天平已调平衡。若指针左偏,左右两个平衡螺母都像 调。平衡后才能称量质量。称质量时,物体放在天平的 盘,砝码加在盘,加砝码时先加质量的后加质量的,最后加,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读数时物体的质量= 质量 质量。 3、使用天平称质量时应注意:不能用手拿砝码,应用 加减砝码,;不能把化学药品或液体等直接放在砝码盘里称质量,要用烧杯等装起来称量;加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如何称小瓶中水的质量? 瓶和水的总质量—空瓶的质量 4、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它不随物体、、、的改变而改变。 1kg的冰化成水后质量为,2kg的面拿到月球上质量为,一铁丝把它弯成铁环质量 (变、不变)。 第2节 密度 1、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 2、密度:(1)定义、叫做密度,用字母 表示密度。密度的公式是 ; (2)单位: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为 ,密度的单位是由 的单位和的单位组合而成。换算1g/cm3= kg/m3 2.7×103 kg/m3= g/cm3 3、水的密度为 kg/m3,读作,它表示的物理意思 ;一桶水的密度与一滴水的密度那个大?答。 4、密度的大小由 决定,还与物质的有关。同种物质的密度同否?答 一般相同 。一般有:固体的密度 液体的密度 气体的密度;铝的密度 铁的密度 铜的密度 水银的密度;盐水的密度 水的密度 冰的密度 木块的密度。(填大于活或小于) 5、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 ;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 (有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不同物质密度 (同否),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 6、图象:右图所示:ρ甲 ρ乙 7、一块砖切去一半,质量变为原来的,密度 ;但气体的密度要变化,如一瓶氧气用去一半,体积 ,密度变为原来的;一个乒乓球踩瘪了但没破,质量、体积 、密度。 8、一块冰化成水后,质量 ,体积,密度。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1、测定物质密度,首先要用 测出物质的质量,用 测出物质的体积,用公式ρ= 算出物质的密度。 2、量筒:用途:用量筒测,(量筒上的标度单位是 毫升(ml) 使用方法:首先要观察量筒的 和 值,读数时视线要与 相平。m3 = dm3(升)= cm3(毫升)= mm3。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1、鉴别物质:方法是求出物质的密度ρ,再查密度表,与那种物质的密度相同就是那种物质。 2、间接求物质的质量:如求天安门纪念碑的质量,先量出长宽高,求出体积,查出密度,用公式m=ρv求出质量。 3、间接求体积:质量方便测,而体积不便测时,用v=m/ρ求得 4、同种物质意味着 密度 相同;谈到样品意味着 密度 相同;谈到先制一个模型意味着 相同;谈到给飞机减轻重量意味着飞机的体积不变。 变小 5、一定质量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后,密度 。密度小的上升(在上面) 6、水在℃有反常膨胀现象,即在这个温度下水的密度最大;密度大的总在 层,所以较深的湖底水温 【例题1】:△ABC中,高AD和BE相交于H, 且BC=AH, 求∠BAC的度数? 【分析】:由七年级学习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可知,三角形的高有三种可能,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钝角三角形的两条高在三角形外,直角三角形的两条高恰好是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所以例题的作图显然排除直角三角形的可能性,作图时应该分为两种情况讨论:当∠BAC为锐角时(如图1)可证△AHE≌△BCE,得AE=BE, ∵∠BEA=90°, ∴∠BAC=45°;当∠BAC为钝角时(如图2)同样可证△AHE≌△BCE,得AE=BE, ∵∠BEA=90°, ∴∠BAE=45°, ∴∠BAC=135°。同学们,从这个例题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解下面练习时就得注意这个问题。 【相关练习】:(1)△ABC中,高AD和BE相交于H, 若∠BAC=45°,讨论BC与AH的数量关系。 (2)△ABC中,高AD和BE相交于H, 若∠BAC=135°,讨论BC与AH的数量关系。 【例题2】:(八年级上册P27第11题)已知:△ABC中﹙如图3﹚,AD是△ABC的角平分线,试说明S△AB-D∶S△ACD=AB∶AC 【分析】:求S△ABD∶S△ACD有多种途径,但我们观察到可能以AB、AC为边,所以过D作DE⊥AC, DF⊥AB, 垂足为E、F﹙见图3﹚, 由角平分线性质,可知DE=DF, ∴S△ABD∶S△ACD=﹙DF×AB×?﹚∶﹙DE×AC×?﹚=AB∶AC. 在这个例题中,必须由角平分线的性质想到常用的辅助线,过角平分线上的点作角的两边上的垂线段;同时比较面积关系时,常用等底或等高的思想。下面解决相关练习时同学们着重体会辅助线的思想。类比角平分线,中线常用的辅助线是将中线延长一倍,即倍长中线,在练习6中,同学们要体会一下哦! 【相关练习】: (3) △ABC中,AD是△ABC的角平分线,AB=6, AC=4,求BD∶CD (4) △ABC中, AD是△ABC的中线, 试说明S△ABD=S△ACD 【例题3】:(八年级上册P42探究活动)如图4,要在燃气管道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两镇供气。泵站修在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 【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这类问题利用的道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具体要求就是将题目中涉及到的线段利用对称变换“接”成一条线段。例题中先假设在L上有一点P,连接PA, PB, 发现PA+PB的和是一条折线,不是线段,所以下一步将点A轴对称变换到L的下侧点A′,此时连接A′PB, 就“接”成一条线段,泵站P找到了。 【相关练习】:(5)∠AOB=30°, P是∠AOB内的任意一点,OP=8, 在OA与OB上分别找到点M和N, 使得△PMN的周长最小,并且求出△PMN的周长。 【例题4】:A城有肥料200吨,B城有肥料300吨,现要把这些肥料全部运往C、D两乡。从A城运往C、D两乡的费用为每吨20元和25元;从B城运往C、D两乡的费用为每吨15元和24元:现C乡需要肥料240吨,D乡需要肥料260吨,怎样调运总运费最少? 【分析】:我们可以按照书中的方法画出线性规划图,按照书中的例题设A城运往C乡的吨数为x吨,则运往D乡的吨数为 (200-x) 吨,B城运往C乡为 (240-x) 吨,B城运往D乡为[260- (200-x) ]吨,写出总运费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20x+25 (200-x) +15 (240-x) +24 (60+x) 。关键是向同学们介绍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如何得到的: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意义知道,运往各乡的肥料不能是负数,列出不等式组 解得。后面的解题略。在解决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时,必须全面分析变量与函数的实际意义,列出不等式组,求出解集。 【相关练习】: (6) 从A, B两水库向甲,乙两地调水,其中甲地需水15万吨,乙地需水13万吨,A, B两水库各可调出水14万吨,从A地到甲地50千米,到乙地30千米:从B地到甲地60千米,到乙地45千米。设计一个调运方案使水的调运量 (单位:万吨×千米) 最小。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现象中属于平面镜成像的是 () A、阳光下地面上有物体的影子 B、夏天树荫下有圆形的光斑 C、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景物的倒影D、小明看见水池中红色的金鱼 2.以下温度中接近23℃的是 ()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B、重庆冬季的最冷气温 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3.如图所示是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其中表示晶体凝固过程的是() 4.夏天用电风扇吹风时, 人会感觉凉爽, 这是因为 ()A、电风扇吹的是冷风B、吹出的风使室内的温度降低了 C、风加快了身上汗液蒸发, 蒸发有致冷作用D、这只是人的一种错觉 5.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 室内玻璃镜面会产生水雾, 过一段时间后, 镜面又会变得清晰.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C、都是液化 D、都是汽化 6.在通常情况下, 下列物体属于导体的是 ()A、玻璃 B、橡胶C、食盐水 D、陶瓷 7.如图所示的电路图, 哪个是完整的()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开关S闭合后, 发现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但两盏灯都发光, 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A、电流表损坏了, 电流无法通过B、电流表的接线柱接触不良 C、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D、电流表被短路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9.小明同学配戴的近视眼镜是________透镜, 他爷爷的老花镜(远视眼镜)是_________透镜。 10.斜插入水中的一支筷子, 从水面看起来, 插入水中的部分是向__________弯折了, 这是光的_________________现象。 11.照像机底片上成的像是倒立、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像。 12.如图所示是体温计的一部分, 完整体温计 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示数为____________℃ 13.在熔化、凝固、液化、汽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中, 吸收热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出热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下列自然现象中各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雾:________________露:______________ 霜: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表是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 根据下表回答, 制作能测量开水温度的温度计应选哪种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寒冷的地区最低温度可达-50℃以下, 能在这一地区使用的温度计又应选用哪种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 水 水 银 酒 精 乙 醚 凝固点/℃ 0-39-117-114 沸 点/℃ 100 357 78 35 16.如右图所示, 在装水的大烧杯中, 浮着一个盛适量水的试管, 对大烧杯持续加热, 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温度达100℃, 则试 管中的水温度__________达到100℃, 试管中的水_____________ 沸腾。(填“能” 或“不能”) 17.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_____.18.电荷的__________________移动形成电流, 在金属导体中, 自由电子实际移动的方向与导体中的电流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 19.如下图左所示的电路中, 要L1和L2组成串联电路, 应闭合开关_____________;要L1和L2组成并联电路, 应闭合开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上图右所示, 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1的示数为0.5A, 则通过灯L1的电流为__________A, 电流表A2的示数为____________A。 三、实验作图题(共26分) 21.(6分)使用温度计时, 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认清零刻线。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 读取了四次数据, 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A、B、C、D所示,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图甲、乙是小强用正确的方法分别测得的冰和 水的温度, 则冰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_℃, 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_℃。 22.(6分)给某物体加热,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右图所示: ⑴该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______________℃。⑵该物体熔化过程共用了____________分钟,熔化过程物体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23.(8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⑴ 电流表是测量灯_______________中的电流, 图乙是该电流表的示数, 则该灯中的电流是___________A,⑵ 请按照甲图中的电路图把实物图连接起来。 24.(6分)小玲同学为了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之间的关系,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⑴闭合开关S后, 他发现电流表A1的指针向“0”刻度线 的左边偏转, 则故障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排出故障后, 小玲记下了三个电流表的示数, 然后换上另外两个灯泡, 重做了一次实验.两次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A的示数 A1的示数 A2的示数0.8A 0.3A 0.5A 2 0.7A 0.4A 0.3A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 可得出的结论是: 四、计算题(5分) 25.某家庭电路中有冰箱、彩电、洗衣机各一台、两盏灯,这些用电器之间都是并联的, 工作电流分别为2A、500mA、1.5A、0.3A、450mA。若干路总电流不允许超过5A,通过计算回答, 这些用电器能否同时工作? 初二物理上期末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1C 2A 3C 4C 5B 6C 7D 8D 二、9.凹、凸 10.上、折射 11.缩小、实 12.35℃--42℃、37.3℃ 13.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 14.液化、液化、凝华 15.水银、酒精 16.能、不能 17.排斥、吸引 18.定向、相反 19.S2、S1S3 20.0.5、0.5 三、21.D、-22℃、38℃ 22.⑴晶体、80℃ ⑵ 5、固液共存 23.⑴L1、0.32A(各2分)⑵(电源、电流表连对各1分, 组成并联2分) 24.⑴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 ⑵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 、关节和 肌肉组成的,骨和关节构成骨骼。 3、人的骨骼由206块骨连接而成,约占提供的20%。骨连接包括不活动的连接,半活动的连接和活动的连接(即关节) 4、关节组成:关节面(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腔、关节囊。 5、关节囊 及其外面的韧带有增强关节牢固性的作用;关节腔内的滑液和关节软骨 具有增加关节灵活性的作用。(关节软骨可起到缓冲作用,并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6、脱臼是指 关节头 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 7、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骨骼起杠杆作用;骨骼肌起提供动力作用。 8、骨骼肌的组成: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 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一块骨骼肌两端的肌腱 着生在至少两块骨上。 9、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原因。 10、骨的运动靠 骨骼肌的牵拉,骨本身不能运动。 11、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12、屈肘时,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手体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收缩状态;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 舒张状态。 人体任何动作的产生都需要多组肌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而且要通过神经系统 的调节作用。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13、动物运动的意义(了解) 14、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15、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多,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16、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学习行为能让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17、观察动物行为的方法:观察法和 实验法。不同动物的学习行为不同,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因素等的影响,即使条件一样,学习速度也会有差异。 18、“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 19、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 20、蚁王:与蚁后交配。蚁后:产卵。工蚁: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兵蚁:保卫蚁巢。 21、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是群体分工合作的必要条件。 动物的 声音、气味和动作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蚂蚁靠气味进行通讯) 蝶蛾类雌雄虫之间利用 性外激素交流信息,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易挥发的物质。 可以用来诱杀农业害虫的原理: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交流,使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无法交配。 22、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正是由于物质流 、能量流 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 “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各种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 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动物与植物之间存在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 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4、物质循环:(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 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返回无机环境 的过程。 (植物的光合作用)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5、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 6、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使植物顺利的繁殖后代; 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1.右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中的第一幅浮雕,这一浮雕再现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A.鸦片战争 B.虎门销烟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2.“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这是在面临边疆危机时清朝一位爱国将领说过的话,这 位将领是 A.张之洞 B.李鸿章 C.左宗棠 D.洪秀全 3.有一位外国人手中有四部反映清朝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他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是 ①《鸦片战争》 ②《末代皇帝》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4.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展了洋务运动。这场运动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使中国富强起来 C.推翻了清朝统治 D.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5.革命党人秋瑾(1877~1907)曾作《宝刀歌》:“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诗中“把我江山又赠送”指的是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哪一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6.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 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请你说说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A.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7.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8.下列一组词反映了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进步主题:①国民革命;②民主、科学;③维新变法;④三民主义。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是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 9.右面是一部反映中国革命影片的宣传画,你认为以下 选项中最符合这一片名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D.红军长征 10.1927年,毛泽东写道:“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他赞颂的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 D.井冈山会师 11.据报道右图这一影片在长征始发地首映引起巨大反响,使当地 人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该影片的首映地点是 A.遵义 B.瑞金 C.吴起镇 D.会宁 12.某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周恩来见到蒋介石后称他为“校长”,并让他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该影片再现的是 A.创办黄埔军校 B.第一次国共合作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13.“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罢课,庆贺商店开门。”这首打油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4.1937年4月,国共两党都派代表祭黄帝陵。毛泽东亲自撰写了祭文,写道:“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此文中倡导的“民族阵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爆发 D.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15.有这样一幅对联:“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它应该指的是下图哪一事件后的局势? A B C D 16.说“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辱,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这句话的人的主要成就是 A.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B.提出地质办学的理论和方法 C.建成了钱塘江大桥 D.修建了京张铁路 17.在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同一年,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发生的一件大事是 A.京师同文馆成立 B.京师大学堂创办 C.科举制度废除 D.《奏定学堂章程》颁布 18.2008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闯关东》中有一个宣传队到关东村镇宣传,并当场为青年剪辫子的情节。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应是 A.辛亥革命爆发 B.五四运动发生 C.新文化运动兴起 D.九一八事变发生 19.你经常使用的《新华字典》,它的出版社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 A.三联书店 B.商务印书馆 C.同文出版社 D.外文出版社 20.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一批进步文学艺术家以此为背景创作了大量激励民族精神的文艺作品。下列作品,属于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是 A.《在松花江上》 B.《义勇军进行曲》C.《黄河大合唱》 D.《李有才板话》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2分,第25题8分,共6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改良主义运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旧式农民战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新的社会力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先进理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10分) (2)概括指出“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得以完成的最主要原因 。(2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日本法西斯对我国发动了惨绝人寰的侵略战争,给我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勿忘国耻,以史为鉴,绝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材料二 1940年8月,八路军攻打正太铁路时,战士从战火中救出两个日本小女孩。一女仅五六岁,一女尚在襁褓中。八路军将两名女孩收容抚育后,聂荣臻司令员写信给当地日军司令部,要求他们把我军救出的日本女孩接回,转送其亲属抚养。1980年,当年被八路军救出抚育的日本女孩美穗子专程来华向聂荣臻元帅致谢。她饱含热泪地说:“40年前,充满人类友爱精神的中国人民拯救了我的生命。” (1)请写出日本在20世纪30—40年代对我国人民犯下的法西斯暴行(至少三项)。(6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说明了哪些重要问题?(4分) (3)对今天的中日关系你是如何看待的?(4分) 23.长征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史诗,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今年是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73周年,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工农红军长征展开“主题学习活动”。 (1)下列四幅图片记录了长征的经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2分) ①乌蒙磅礴走泥丸 ②大渡桥横铁索寒 八年级历史新思维·随堂练45 ③更喜岷山千里雪 ④四渡赤水出奇兵 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2)根据上题,分析红军长征过程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困难?(4分) (3)红军长征途经的许多地点,也是今天西部大开发的省份。你能说出这些省份吗?(4分) (4)今天这场西部大开发,还需要发扬当年在这片土地上流血牺牲的红军战士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 富吗?为什么?(4分) 24.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们时,提出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是“八荣八耻”的核心。 (1)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写出至少四位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4分) (2)选择其中的一位你最敬佩的民族英雄,谈谈你为什么敬佩他(她)?(4分) (3)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你打算怎样去学习他们这种热爱祖国的精神?(4分) 25.2009年既是清政府甲午中日战争战败114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4周年,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哪一条款对中国社会生产造成的危害最大?为什么?举例说明由于《马关条约》签订而加剧的民族危机催生了哪些重大斗争?(4分) (2)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由局部进攻到全面进攻的标志事件分别是什么?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哪一点?(4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3)一.选择题 1—5 BCCDC 6—10 CCDAB 11—15 BCADD 16—20 DCABC 二.非选择题 21.(1)依次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无产阶级和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2)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2.(1)南京大屠杀;细菌战;慰安妇制度等。(2)说明: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和八路军的人道主义精神;中日人民都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受害者。(3)中日关系应当友好相处;中日关系友好有利于两国人民的往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中日友好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我们应当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参考答案(第7页,共8页) 23.(1)B。(2)军事上,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自然方面,恶劣的自然环境。(3)陕西、甘肃、云南、贵州、四川和西藏。(4)需要。今天的西部地区还比较落后,因此,开发西部还需要发扬当年红军战士们那种充满理想信念,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于战斗,顽强拼搏;求真务实,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善于团结长征精神。 24.(1)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张学良、杨虎城、赵登禹、佟麟阁等。(答出4个即给4分)(2)答案略,言之有理即可。(3)答案略,言之有理即可。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Unit 3 I’m more outgoingthan my sister. 中的Section B 1a—1e. 本节课是 一节听说课, 从整体上看, 是在sectionA部分的基础上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拓展和延伸, 1a-1e是一组完整的听力训练, 围绕“my best friend”这一话题展开, 1a-1b在听前让学生谈论好朋友应具备的特质, 1c-1d让学生听一段关于好朋友的访谈, 听后1e要求学生利用所听信息重新组织语言编新对话。 二、学情分析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一系列的听、说训练,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新单词:talented, truly, care about. 并能运用本单元的语言结构——比较级, 展开对好友标准的讨论及朋友之间的对比。 (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课听力部分多层次, 对角度的挖掘, 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捕捉重点信息, 通过设置“interview”这一环节提升学生的对本课内容的语言输出能力。 (三) 情感与态度 树立正确的对待友谊的态度, 培养朋友间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听力和对话的训练, 让学生熟练掌握形容词、副词比较级的用法, 将听力中使用的对比方法移为己用。 教学难点:通过熟练掌握本课语言结构, 使学生能够对朋友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描述。 三、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s and warming up Make the students get interested in this classand reduc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tudentsand the teacher. Sing a song about friendship and talk something about friends. Talk with the teacher. Step 2 Vocabulary M a k e t h e s t u d e n t s g r a s p t h e n e w w o r d sthrough creating the situations. Use different situations to show the new items. Answer the questions “ Is she a good friend?”to know the new items. Step 3 Presentation of material Make the students express their ideas aboutfriends. Show new items, ask the students to exchangethe ideas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then present. Step 4 Listening practice Make the students get familiar with the targetlanguages, complete the listening material. Ask th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to the recreated chart. Listen and fill in the chart. Step 5 Presentation of conversations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to expressthe ideas about Molly’s and Mary’s best friends. 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Molly、Maryand their best friends. Talk in pairs. Step 6 Interview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language in real situation. Ask the students to interview their classmates Interview the classmates and write down theinformation, then give a report. Step 7 Homework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in the life.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例题探讨 第3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期末 第4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期末 第5篇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提纲 第6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 第7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期末 第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