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六上教学计划(精选6篇)
人教语文六上教学计划 第1篇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本组教材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安排了五篇课文及“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教学本组教材,尽可能让学生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进行合作探究,通过整合,使教学内容有详有略更简约;先扶后放简化教学环节;品读课文。深入研究,紧扣语言文字,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简便教学方法,追求实效。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
2、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
4、通过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我”与山林的朋友的亲密无间,感受山雨和张家界独特的美。
5、通过学生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领悟课文内容,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
2、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课时安排:
1.《山中访友》 „„„„„„ 3课时 2.《山雨》 „„„„„„„„ 2课时 3.《草虫的村落》 „„„„„„3课时 4.《索溪峪的“野”》 „„„„ 2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6课时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1.学会本组生字词。其中会写19个生字,26个词语,并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要挟、怅望灰天、寝不安席、莽莽”等词语。
2.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摘抄喜欢的语句,积累语言。
5.结合单元主题,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搜集、采访、参观、阅读等方式,进一步深化“祖国在我心中”的认识。
6.能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7.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方面的作用。
2、能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3、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为学习做准备。课时安排:
1、《詹天佑》„„„„„„„„2课时
2、《怀念母亲》„„„„„„„„2课时
3、《彩色的翅膀》„„„„„„„„1课时
4、《中华少年》„„„„„„„„„„1课时
5、《口语交际习作二》4课时、《回顾拓展二》2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本组教材以“真情“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和”口语交际·习作三“以及”“回顾·拓展三“。在本组课文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信,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二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的美好心灵。特别注重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教学目标:
1、学会18个生字,并能掌握由1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生字。
2、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4、合作探究,联系生活,领悟文章的中心。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5、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信,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别人的风尚。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
2、通过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体验,领悟文章的中心。
课时安排:本组教材计划用10课时安排教学。其中精读课文4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三”3课时,“回顾·拓展”1课时。9.《穷人》„„„„„„„„2课时
10*.《别饿坏了那匹马》„„„„1课时 11.《唯一的听众》„„„„„„2课时 12*.《用心灵去倾听》„„„„„„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三;回顾·拓展三》„„„4课时
人教语文六上教学计划 第2篇
【教材分析】
《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课文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接着概括地说明,从理论上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有生命的星球;然后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先研究了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再根据这些条件对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然后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又让宇宙飞船在火星登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测试);最后说明,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因此,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谜。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阅读理解,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会写“迷、尚”等14个生字,会写“发达、理论、类似”等22个词语。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了解宇宙生命之谜,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能围绕课文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并提取有效信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宇宙生命之谜,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难点:
能围绕课文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并提取有效信息。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文共14个生字,有学生会认的词语,例如“嫦娥”“揭开”“干燥”。教学时,注意“燥”字的偏旁部首,可借助形声字中形旁表意的特点来进行识记,可通过肢体表达来理解“揭开”这一动词。在本篇科普文中,一些生词是科学名词,例如“倾角”“磁场”“陨石”,要注意“磁”字的读音,将“磁”和“滋”两个形近字进行区分识记。并通过引入相关科学知识和图像介绍,使学生理解这些科学名词,也能更好地为深入文本服务。另外,要注意“抵御”一词中“御”的写法。将形、音、义相结合指导识字词教学。
2.阅读理解
本篇文章围绕“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一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经过一系列的分析与研究,得出结论: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首先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理清文章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再来进一步思考要了解这一问题,需要着重关注文本中哪些与之相关的内容,将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提取关键信息,从而得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高年级的学习,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梳理、提取、整合信息的方法。
3.表达运用
学会表达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对于这类科普性的文章,应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能向他人表述相关的科学知识,并形成一定的科学思考,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能根据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1)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认识本课中的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通过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中你不理解的或感兴趣的天文知识。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谜、嫦、娥、尚”等13个生字,会写“发达、理论、类似”等22个词语。
2.朗读课文。根据文章阅读提示,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1.在进入今天的课文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对宇宙了解多少呢?老师这里有几个圆圈,把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宇宙填入相应的圆圈内,试试看吧!
(课件出示:先出示图,再出示答案)
课件出示:
2.找一位学生上台来写出自己的答案。
3.宇宙是浩瀚无边,而地球只是其中的一粒微尘。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宇宙生命之谜)
4.生齐读课题。
5.我们要探索宇宙生命中的什么谜题呢?同学们预习过课文,知道吗?
预设: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6.是的,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究这个谜题吧!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对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的大小进行区分,让学生对宇宙的浩渺有清晰地认识,导入本课的课题之后,要让学生清晰地知道这篇科普文是要探究什么,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自读提示:
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围绕“宇宙生命之谜”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学生按提示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2.检查预习:(1)指生读生词,注意纠正字音。
课件出示:
发达
理论
类似
猜测
起源
适当
氧气
提供
能源
昼夜
神秘
观测
拍摄
斑点
枯萎
干燥
沙漠
磁场
抵御
因素
考察
培养
(2)重点理解:
读音:抵御(yù)。
词义:“起源”意为“开始发生;事物发生的根源”。
字形:“干燥”与“急躁”的区别。
【设计意图】
这篇科普文中有不少科学术语,例如“倾角”“陨石”等。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这些专业术语的正确读音,其次,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会读上,还需要会理解。对于科学术语,可由教师做出适当的解释,让他们对天文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3.这篇文章围绕“宇宙生命之谜”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课件出示:
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围绕“宇宙生命之谜”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生1: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生2:从理论上来说,宇宙是无限的。但是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生3:还写了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生4:还有火星是否存在生命。
4.同学们刚才的概括很完整,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是如何概括出来的呢?
生:阅读提示告诉我们,每个自然段都有概括主要意思的一句话。
师:是的,每个自然段都有概括本段主要内容的句子,找出它们并进行整合,就可以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
【设计意图】
通过思考老师给出的问题,从而完整地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在梳理完之后,还要深入思考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概括和梳理文章主要内容,这是在教授学生阅读方法,是高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方法。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找到每个自然段的总起句并进行整合,梳理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围绕宇宙生命之谜,分析了宇宙中哪些天体可能有生命存在,生命存在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火星是否存在生命,从而得出“宇宙是否存在生命还有待探索”的结论。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围绕课文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并提取有效信息。
2.了解宇宙生命之谜,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授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宇宙生命之谜》,大家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作者围绕宇宙生命之谜,分析了宇宙中哪些天体可能有生命存在,生命存在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火星是否存在生命,从而得出结论:宇宙是否存在生命还有待探索。
2.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的一个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吗?
每个自然段都有概括本段主要内容的句子,找出它们并进行整合,就可以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是六年级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要多训练,多巩固。
二、理解课文,寻找答案
1.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找出解答这一问题的相应段落。
第2~9自然段在回答“宇宙有没有生命”这一问题。
2.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怎么做呢?
与这个问题相关的内容我们要仔细读,着重阅读第2~9自然段,其他对这个问题帮助不大的内容我们可以略读。
【设计意图】
文本是一个载体,不能为了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读课文,而是学会解决问题时的阅读方法。高年级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教内容,更要通过文本教方法。
3.朗读课文,找出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生交流,多媒体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是:
①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
②必要的水分。
③适当成分的大气。
④有足够的光和热。
4.科学家是怎么分析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通过与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符合条件的,就是可能有生命存在;不符合条件的,就是没有生命存在。
课件出示:(用动画一一排除以下行星)
课件出示:
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三百至四百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
金星:缺氧、缺水、表面温度极高。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氏度。
5.了解火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第5自然段中作者说“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作者用了“唯一”一词,说明太阳系中除了火星之外,没有别的星球还可能存在生命了。如果去掉“唯一”,意思就大不相同。这体现了科普文语言的严谨性。
【设计意图】
科普类文章往往较为直接,我们可以从标题,甚至从文段的开始或结尾轻易发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但是如何科学有理地完成论证过程,则是重点。本文中,我们发现通过排除、比较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支撑论据。而通过句首以及句中的关键性词汇“理论上”“至少”“可能”“唯一”可以加强文章语言的严谨准确,符合科学精神。
三、引导质疑,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1.质疑释疑。
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呢?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相关的论据,证明你的观点。
课件出示:
观点一:有生命存在。
观点二:没有生命存在。
观点三:未证实。
观点一:有生命存在(第5自然段)。
(1)从理论上说,宇宙无限,地球不是唯一。
(2)火星与地球相似:
①自转时间相似。
②有昼夜、昼夜长短相近,有四季更替。(作比较)
(3)科学家的两种猜测:
①火星表面的黑色线条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
②火星表面颜色随季节而变化,是火星表面植物在变色。
观点二:没有生命存在(6~8自然段)。
(1)科学家的两种猜测不成立。
①拍摄的火星照片证实火星上没有运河。
②近距离观测证实火星表面颜色的四季变化不是植物在变色。
(2)火星上水分少、大气稀薄、温度低、无磁场,“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作比较、列数字)
(3)飞船着陆火星,两个重要结果:
①火星的土壤未检测到有机分子,没有有机分子,植物就不可能生长。
②火星表面未发现微生物存在。
观点三:未证实。
生命物质也许存在于火星的岩层之中,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师小结:同学们能通过仔细阅读,提取与问题相关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和论证,有理有据,整合有效的信息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是学习科普文恰当的阅读方法。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人们能否移居火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提取、整合有效信息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严谨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
2.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课件出示: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师小结:你们的分析都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和道理,通过第2~9自然段的仔细分析,作者得出了“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的结论。科学家们经过理论上和实际上的种种考证,尚未得出明确结论。但我们仍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有生命存在的可能,而这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四、总结全文
1.学到这里,我们再来梳理一下文章行文思路,你们知道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行文的吗?
课件出示:
文章写作顺序:
提出问题——分析探究——得出目前的结论
2.学习完这篇科普文,你们有什么启发吗?
生1:要学会针对相关问题,寻找有效的信息,把细读与略读相结合,提高阅读效率。
生2:科普文是在向我们传授科学知识,这种文章的特点是语言非常的科学严谨,也值得我们学习。
生3:我们要有“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学习态度,课文中有的信息也可能不准确,要查阅相关资料再加以判断。
3.师小结:在这堂课中,我们发现科普类文章往往结构明了清晰,我们可以从标题、文段的开头、结尾发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但是如何科学、有理有据地完成论证过程,则是学习的重点。本文中,我们发现通过排除、比较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支撑论据。而通过句首以及句中的关键性词汇“理论上”“至少”“可能”“唯一”可以加强文章语言的严谨准确性,符合科学精神。另外,还要培养自己乐于思考、勤于质疑的学习态度。
【设计意图】
学习完本文,梳理清这篇科普文的写作思路,以及在探究问题时需要掌握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态度,实现文本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升华。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宇宙生命之谜》是六年级第三单元的一篇科普类文章,其中科学术语比较多,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难度。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并最终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记叙类文章更容易理解,而对科普类文章则稍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调动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这篇文章,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逐渐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人教语文六上教学计划 第3篇
生:孔老师, 校长老师。
师:应该是老师校长, 不是校长老师。非常感谢你!老实“坦白”, 我是一名校长, 但是, 今天在课堂上, 是你们的什么?
生:老师!朋友!
师:对。今天我和你们在课堂上是朋友。是朋友你们对我应该怎么样?
生:热情。
师:对, 把你们所有的热情都释放出来。这堂课, 我相信会给你们一辈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昨天有一位同学和我拉钩了, 他说今天这堂课你们一定能上好。昨天是你们委托他和我拉钩的, 那说明这堂课大家一定能上得好。是不是啊?
生:嗯。
师:大家说相信不相信他?
生:相信!
师:我也非常相信他!男孩子就要有这种志气!做好准备了没有?
生:做好了。
师:我们就不起立了, 因为座位拥挤, 起立很困难。同学们, 我们开始上课了, 好吗?
生:好!
师:上课要做到眼到、耳到
生:心到。
师:同学们, 你们已经学过了第五单元所有的课文, 你们也开展过这个单元的口语交际。据我了解, 大家在口语交际的时候说得非常热烈。 (随机请一生) 你在口语交际的时候介绍的是哪位同学?
生:我介绍的是我外地的一个好朋友。
师:哦。当时介绍的情况怎么样?
生:很好。
师:她介绍得怎么样?
生: (齐声) 很好。
师:今天你有表现的机会了。口语交际啊, 的确为我们下面要做的工作做了很好的准备。下面要做什么工作?
生:写事情、写人、习作。
师:你们看到黑板上的板书了。下面, 我们要开始作文了。作文你们怕不怕?
生:不怕。
师:不怕!六 (3) 班的孩子真的很不错啊, 你们都不怕作文啦!同学们, 不怕并不是口头说的, 我要看你们真正的表现到底是怕还是不怕。我们来看一看第五单元的作文要求, 给你们30秒快速浏览的时间, 想想看, 从这个要求里面你们读出了什么样的重要信息。选择最重要的句子, 好好地读一读。
(生浏览作文要求)
师:好了吗?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说。
生:这个单元的习作要求是通过写一件或两件事情来突出一个人的特点, 就是他的形象、个性什么的。
师:同意的举手。不同意的有吗?有吗?你们看我手举得这么高, 还有谁不同意?
生:你! (笑声)
师:为什么我不同意?
生:写作文不仅要通过一两件事来写, 而且要写具体, 写完整, 不要写得零零散散的, 那样很难让人读懂。
师:嗯, 你把她的话给深化了一下。我还是不同意!这次作文就是她讲的这个内容吗?
生:这次作文她说的只是第一个题目, 我们还有第二个题目, 就是根据这个故事续写下去。
师:眼睛都不到, 你还学什么?那么大的字摆在这儿, 除了第一个还有第二个, 尤其是第一句话:本次作文可以选择一个角度完成。大家以后在审题、读文章的时候一定要用心啊!听懂的用眼睛告诉我!眼睛要放出你的光芒啊!
师:但是, 我们这堂作文课时间有限, 我不能把两篇、两个角度都给指导好!根据我这么多年的经验, 第一个角度拿捏起来可能还是有一点难度, 所以我打算选第一个角度和大家进行讨论。
师:在座的有没有选择第二个角度的?有没有?选择第二个的勇敢地举手。孔老师绝对不会一定要你写第一个。
师:有两个人。很好。写第二个角度也可以, 为什么呢?它和第一个还是有一点区别。第一个是写我们现实中的真人真事, 第二个写的是什么?
生:续写。
师:续写其实就是写想象作文。用一件事写想象作文你们过去也写过, 你们两位如果觉得这堂课不能满足你们的需要, 孔老师会委托你们的语文老师再给你们单独就第二个板块的内容进行指导。但是我相信, 通过第一个角度的指导, 对你写第二个也是有帮助的。这样, 我们大家一致了, 共同来讨论第一个角度, 同意吗?
生:同意。
师:再给大家30秒的时间, 透过这么短短的几句话, 你能够看出对我们这次作文提出哪些重要的要求?这回要心到。
师:请这位没有发言的女生。
生:我们要用一两件事情来写小伙伴, 还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师:两个, 两个句子, 那么第一个句子主要是提示我们什么?用什么来写人?
生:事情。
师:用几件事?
生:一两件。
师:用一两件事来写一个人。我们把它称之为“以事记人”。第二句话告诉我们写这篇文章要注意抓住人物的什么?
生:特点。
师:其实我们小学生写以事记人的文章最难的就是抓不住特点, 而抓住特点以后怎么去表达其实也是有难度的。在这里我想追问一下, 这个小伙伴我们能不能随便去选?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
生:因为我们不了解他。
师:对。我听说有一位同学想写鲁迅, 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因为我们不了解他。
师:一定要注意, 你写一个人要抒发出你对这个人的特殊情感, 这也是这一单元带给我们的重要信息。所以, 我们学了一组课文, 要知道从这一组课文中能够学到一些最有用的东西。听懂了没有?在你们的记忆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
生:有。
师:熟悉, 印象深刻, 又跟他相处过, 有着特别的情感, 有没有这样的人呢?
生:有。
师:不要急。给大家一分钟时间, 闭上眼睛, 不想闭上眼睛的, 可以盯在一处, 定神去想一想, 这个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特点是什么。还要拿出“证据”, 你说他有这个特点, 你有哪些事情可以证明他有这个特点?准备开始。
(1分钟后)
师:时间到, 请大家睁眼, 可别睡着了。想说吗?
生:想。
师:好, 想说不要急, 请同桌之间把你们刚才的思考说一说, 给你们的时间仍然是一分钟。
师:有没有哪个同桌同时想汇报?没有啊, 看来还没有习惯这种方式。我们请一位勇敢的男孩子, 说一说:你选的是谁?他有什么特点?你打算用哪些事例来证明他有这个特点?
生:我选的是我过去学校的班长。有一天, 我们去爬山, 我们到树林里面, 他就跟着我们, 要去追我们, 老师讲过不能走到树林里面。我们穿过树林, 出去的时候身上被划了几道口子, 班长就准备了几块纱布。
师:这件事已经足以证明了, 有没有第二件事?
生:有。有一次, 他跟同学玩, 他摔倒了, 皮碰破了, 同学们要送他去医务室, 他说, 不用。当同学们开心玩的时候, 他自己一个人才去医务室。
师:尽量不打扰别人, 不麻烦别人, 是吧?这两件事, 足以证明你对他有很深的印象。他的特点是
生:乐于助人。
师:不麻烦别人。很好, 给他掌声。我还想请一位同学。
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班的同学王祝瑾。
师:在哪里?哦, 在这里, 好的。
生:第一次认识她的时候, 她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两个特点, 有没有两件事呢?
生:有。第一件事就是我第一次去她家玩的时候, 看见她在玩滑板, 我就跟她玩, 但不怎么熟练我就摔倒了, 旁边的伙伴都嘲笑我, 然而她却没有, 反而跑过来鼓励我。
师: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 她鼓励别人。有没有第二件事?
生:第二件事是我跟她一起在学校门口玩, 忽然来了一个乞丐问我们要钱, 我们身上只有几块钱, 而且都是想去买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我当时心里很犹豫, 心想要不要给呢。但是她却很果断地把钱给了乞丐。当时我那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师:乐于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非常好, 给她掌声。短暂的几分钟时间, 大家把自己记忆的仓库打开了, 能够发现其中最有价值的几颗“珍珠”, 很不错。下面, 我想这样, 个个都说可能没时间, 但是每个人都必须要思考, 给你们一个热身的时间, 请大家拿出发给你们的这张纸。在纸上面写上是谁, 用什么样的事情来证明他具备什么样的特点。我请一位同学上来, 把自己的想法写在黑板上。谁愿意?今天你表现特别好, 我回去以后, 十年都不会忘记你。其他同学准备, 给你们的时间是3分钟, 到时间就结束。预备开始。
师:写好了示意一下, 用你的姿态、用你的眼神告诉我, 我已经做好了。黑板上写字的同学也落笔了, 全班抬起头来。眼、耳、手、心, 四到了没有?
生:到了。
师:现在我们先看黑板上这位同学她所列出来的非常详细的清单。请你自己介绍一下。
生:这是我在军训时认识的一个很漂亮的女生, 她善良、活泼可爱, 也非常乐于助人。
师:非常好, 用了几件事?
生:四件事。
师:因为时间关系, 我们就不一一地读了, 你可以读第一件事。
生:在夏令营里她非常乐于助人, 就像我的大姐姐一样, 经常照顾我们。
师:同学们, 你们看黑板上的板书, 再对照自己写的东西, 作文其实很简单, 只要把我们写的内容再放大, 每一件事情都放大了, 就变成一篇文章了。不过, 话又说回来, 过去我们通常都是用一件事完整地去表达一个人物, 今天, 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就是用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来写这个人。写过吗?
生:写过。
师:在写的过程中有没有掌握其中的一些窍门?好像不太好掌握吧?我们学过的两篇课文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想不想看一看?
生:想。
师:《少年闰土》写了四件事, 记得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也写了四件事。那么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 《少年闰土》为什么写这四件事?
生:因为闰土的这四件事留给鲁迅先生的印象很深刻。
师:再进一步, 有没有给他补充的?
生:因为要突出闰土的优点, 所以才写了这四件事。
师:这是最能突出少年闰土特点的, 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事情。给他们掌声, 这就叫合作学习, 一个人说, 后面的补充, 多好!而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 作者为什么也要写这样的四件事?
生:可以突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的品质。
师:别人, 在这四件事情中可以看到是哪些人呢?
生: (齐声) 车夫、女佣、青少年
师:当然“碰壁”这件事主要反映的是什么?
生:对旧社会黑暗与不公的痛恨。
师:这四件事都有代表性, 都能反映出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面对那样一种黑暗社会, 他却能勇敢面对。四件事放进一篇文章里去写, 能不能像平常一样把每件事写成一整篇文章?
生:不能。
师:怎么做?其实课文就是最好的例子。《少年闰土》这篇课文, 四件事就在这么一个不太长的篇幅里全部写得那么清楚、那么生动。怎么写的?
生:先总写, 然后再分写。
师:好, 我还没有看出来, 课下可以交流一下。
生:每件事都要有中心。
师:第一件事情你看出什么中心?
生:第一件事以雪地捕鸟为中心。
师:这件事就是它的中心。
生:这四件事都有过渡句, 把这四件事联系起来。
师:所有的事情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把它们表述出来的?
生:语言。
师:对!是通过闰土的语言写清楚的, 这四件事中间还有小的过渡。四件事就这么巧妙地在不长的篇幅里写出来了。多好的例子啊!我们如果能够像这样写, 文章水平就高了。
师:再看一看第二篇文章, 他又是怎么去做的呢?四件事都是独立呈现的。 (出示“谈碰壁”这件事)
生:是对话。
师:有人物对话, 给他掌声。除了对话还有什么?
生:动作描写。
师:你举个例子, 哪个地方是动作描写?
生:鲁迅先生摸了摸鼻子笑着说。
师:假如只有说, 没有动作, 如何?
生:不生动、不形象。
师:这个描写突出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特点?
生:写出鲁迅先生的和蔼。
师:这就是动作描写所蕴含的人物特点。还有什么?有没有心理活动?它是蕴含在作者的语言中, 用他的自言自语表达出内心的活动。这段话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是通过语言叙述事情, 运用人物动作、神态描写来记事的。这样一件事还具备哪些特点?
生:写的事情不长, 但是很完整, 人物形象很具体。
师:写的事情不长称为短小精悍。所以用多件事来写人, 跟我们用一件事来写人是不一样的。每一件事情的要求在写作上是不一样的写每一件事都必须做到短小精悍, 同时过程要完整, 人物活动要具体。给我们六年级的同学在以事写人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没有信心写好?
生: (齐声) 有!
师:自信满满, 自信还要用你的行动证明。请你选择一件事, 思考一下怎么写, 写好一件事就能看出你能不能写好四件事。大家需不需要交流?给大家两分钟时间选择一件事, 互相交流一下。
(生同桌交流, 师巡视点拨。)
师:满足了大家交流的愿望, 这回能写好了吧?给大家五分钟时间, 把自己选择的事情写下来。
(生开始写)
生:题目是什么?
师:《少年闰土》就是题目,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就是题目, 想一想你的题目是什么。
(生点点头, 继续写。)
师:先请两位同学分享一下自己写的事情, 请大家注意听。
生1:我的作文题目是《我的小伙伴》。有一次上课时, 我忘了带笔。当时的我心里很着急, 没有笔写不成字该怎么办啊?谢思懿看到我无助的样子, 就问我:“怎么了?什么东西忘带了吗?”我说:“我忘了带笔。”谢思懿二话不说, 就从她的文具盒里拿出一支笔来给我, 并对我说:“没事的, 还来得及, 快写吧!”当时, 我立即对谢思懿产生一种敬佩之情。是啊, 一个人做出这样的决定是不错的。
师:有问题想提吗?如果没有问题就夸夸她, 哪个地方写得好?
生:她做到了写一件事情要简短、精练。
师:多么简短、多么精练。具体不具体?清楚不清楚?而且里面有人物的什么?
生: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师:表示一下。
(众生鼓掌)
师:非常感谢你, 你的名字我一定要记住, 回去向我的学生介绍你。这么短的时间, 写得这么好。
生2:在一个夏日炎炎的夏天, 我和好朋友一起去玩。走到路上我热得半死不活, 喝了许许多多水, 我才觉得不怎么热。可是后来玩着玩着比原来还要热, 我看看水只剩下一口了, 实在舍不得喝, 他毫不犹豫地给了我, 而他自己却是满头大汗。回来的路上, 他没有说一句关于很热的话。回到家后他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 他就是这么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师:一路上他给别人喝水却没说热, 回家以后热得已经不得了了。有没有要给他提意见的?
生:第一句话“在一个夏日炎炎的夏天”, 既然用了“夏日炎炎”就不要再写夏天, 可以改为“中午”。
师:你真的用耳朵听了!你对他说一句话吧。
生2:谢谢!
师:谁给他再提一个宝贵意见?想想在这段话中有没有人物的动作?人物的语言?
生:当时天气非常热, 可以用动作表现出来。
生:用更多的修辞手法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出来。
师:人物的动作、神态还是有一点的, 但是人物的语言少了些。可以再修改、完善。
师:两位同学展示的文章还是不错的, 都可以打上优秀。好文章是怎么出来的?
生:改出来的。
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探究 第4篇
【关键词】人教版教材 小说教学定位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60-01
一、基于年段特征的小说教学定位
(一)七年级侧重养成阅读习惯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掌握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方法,并且可以了解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及通过复述的方式整体把握故事情节,但是对小说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的阶段,没有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此时的小说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养成阅读小说的习惯,通过质疑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在阅读,圈划等学习活动中感受小说的魅力。
(二)八年级侧重掌握知识结构
八年级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学习阶段,也是学生个性化转折的初始阶段,学生欣赏能力和美感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同时还要意识到学生对小说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还处于比较肤浅的认识。因此,此时的小说教学应该是侧重用已有的小说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来分析小说中心人物的性格,从而激发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和思考,并初步向鉴赏层面过渡,增强学生对美感的提升意识。
(三)九年级侧重掌握鉴赏方法
九年级时,通过两年的小说阅读和学习,学生不仅积累了一些小说阅读的知识和方法,同时也学会了初步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方法去解读新小说,但是与此同时所产生的变化是读小说的需要和期待产生了差异,更多的以消遣为目的的阅读就应运而生,学生的鉴赏品味和能力明显不足。因此,此时小说教学的侧重点就集中在让学生初步掌握小说的鉴赏方法,并为审美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二、初中小说的学习策略探究
(一)教师的教学策略
1.改变教学模式,增强自身的阅读意识,关注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动机,同时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阅读小说的自主性和探究性,鼓励学生有独到的见解,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感受和体验。切忌用解数学题的方式,设置标准答案。当然,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还要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能够以文本的深刻理解为前提,及时指出解读文本的明显错误和控制游离文本的不着边际的讨论。
2.注重课后指导,推荐优秀的小说,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发掘潜在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适当的推荐,或根据课本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课外延伸。在平时的学习和阅读中,可以鼓励学生多进行文学的创作,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发掘学生的潜能,体现学生对原著的解读赏析能力、想象和联想的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写作能力。
(二)学生的学习策略
1.扩大阅读量,合理制定阅读计划。
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和《变色龙》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阅读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等,学生通过自行对比与学习,既扩大了阅读量,又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计划的制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要与语文的教学目标相结合,同时兼顾到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同时,阅读计划要详细,及包括阅读时间,阅读数量,阅读目标,阅读范围,还要包括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如每天阅读时间至少30分钟;每天阅读时间至少 30 分钟等,都是有助于语文学习的方法。
2.读与思结合,培养学习兴趣。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习与思考是不可分割的,并且只有经过自己独立思索的知识,才能形成牢固的记忆。虽然有时仅靠自己的独立思考是不能解决所有疑问的,但是有了思考的阅读和学习要比“走马观花”有益的多。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的时候,务必要求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逐渐上升为拥有独立的见解。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因此,阅读兴趣的培养就对语文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回到小说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不仅爱上“看”,更要爱上“学”。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于漪.语文教学要讲求综合效应.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曹海明,陈秀春.语文教育文化学[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4]陈琦.小说教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6 年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简介:
人教六上语文总复习教案 第5篇
内容:复习汉语拼音知识。
目标:复习汉语拼音知识,并进行相关练习。重点:能辨别多音字。过程:
一、明确本节课的复习要求。
二、复习汉语拼音。
1、指名背声母,并在练习本上默写。(注意字母的占格要求)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2、投影出示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指名读,分角读,小组读)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an yin yun yuan ying 韵母:
a o e i u û ai ei ui ao ou iu ie ûe er an en in un ang eng ing ong
3、复习字母表,掌握字母的大、小写。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三、练习:
1、写出下列字母的大写字母。
a()
q()
l()
h()y()
b()
j()
g()
2、给下列汉字加上声母或韵母,再标上声调。
j()()ou j()p()()ue()uang 敬
瘦
纠
攀
阅
撞
()uan zh()
x()z()()ou()ai 缘
挣
藓
扎
兽
寨
3、给多音字组词:
露lîu()模 mï()兴 xÿng()lù()mú()xìng()差 chüi()扎zü()几jÿ()chü()zhü()jǐ()chà()zhà()系 jì()恶â()重chïng()xì()wù()zhîng()
4、看拼音写词语。
zhì huì chïnɡ ɡüo zhüo xiá pí juàn háo bù sōng chí()()()()()gǔ lì ɡuün shǎnɡ zhào yào chãn liâ zuün xÿn zhì zhì()()()()()
三、小结:
1、汉语拼音要加强掌握,特别是声韵母的区别,有部分学生分不清,辨别多音字要正确区别读音,以音定词。
2、抓住汉字的一些规律,辨别前后鼻音......四、作业: 补充音节。
()ÿ()ū()ì()ÿ()ì 姿 书 地 七 戏()ÿ()îng()uÿ()ÿ()ǎn 吃 从 堆 私 伞
第二课时
内容:多音多义字训练 目标:掌握常见的多音多义字 重点:掌握本册中的多音字 过程:
一、多音字(由学生自由合作,先练后讲)
1、载:据史书记载(zǎi),王昭君多才多艺,每逢三年五载(zǎi)汉匈首脑聚会,她都要载(zài)歌载(zài)舞。
2、和:天气暖和(huo),小和(hã)在家和(huï动词)泥抹墙;他讲原则性,是非面前从不和(huî)稀泥,也不随声附和(hâ动词)别人,更不在麻将桌上叫:“和(hú)了。”
3、丧:他穿着丧(süng)服,为丧(süng)葬费发愁,神情沮丧(sàng)、垂头丧(sàng)气。
4、差:他每次出差(chüi)差(chà)不多都要出点差(chü)错。
5、扎:鱼拼命挣扎(zhá),鱼刺扎(zhü)破了手,他随意包扎(zü)一下。
6、埋:他自己懒散,却总是埋(mán)怨别人埋(mái)头工作。
7、冠:他得了冠(guàn)军后就有点冠(guün)冕堂皇了。
8、干:穿着干(gün)净的衣服干(gàn)脏活,真有点不协调。
9、巷:矿下的巷(hàng)道与北京四合院的小巷(xiàng)有点相似。
10、薄:薄(bî)荷油味不薄(báo),很受欢迎,但要薄(bï)利多销。
11、恶:这条恶(â)狗真可恶(wǜ),满身臭味,让人闻了就恶(þ)心。
12、号:受了批评,那几名小号(hà)手都号(háo)啕大哭起来。
13、卡:这辆藏匿毒品的卡(kǎ)车在过关卡(qiǎ)时被截住了。
14、模:这两件瓷器模(mǘ)样很相似,像是由一个模(mï)型做出来的。
15、舍:我真舍(shþ)不得离开住了这么多年的宿舍(shâ)。
16、系:你得系(jì)上红领巾去学校联系(xì)少先队员来参加活动。
17、间:他们两人之间(jiün)的友谊从来没有间(jiàn)断过。
18、劲:球场上遇到劲(jìng)敌,倒使他干劲(jìn)更足了。
19、颤:听到这个噩耗,小刘颤(zhàn)栗,小陈颤(chàn)抖。20、散:我收集的材料散(sàn)失了,散(sǎn)文没法写了。
21、数:两岁能数(shǔ)数(shù)的小孩已数(shùo)见不鲜了。
22、参:人参(shýn)苗长得参(cýn)差不齐,还让人参(ün)观吗。
23、好:好(hào)逸恶劳、好(hào)为人师的做法都不好(hǎo)。
24、缝:这台缝(fãng)纫机的台板有裂缝(fâng)。
25、得:你得(dþi必须)把心得(dã)体会写得(de)具体、详细些。
26、屏:他屏(bǐng)气凝神躲再屏(píng)风后面。
27、卷:考卷(juàn)被风卷(juǎn)起,飘落到了地上。
28、了:他了(liào)望半天,对地形早已了(liǎo)如指掌了(le)。
29、畜:畜(xù)牧场里牲畜(chù)多。
30、称:称(châng同“秤”)杆的名称(chýng)、实物要相称(chân)
31、露:小杨刚一露(lîu)头,就暴露(lù)了目标。
32、空:有空(kîng)闲就好好读书,尽量少说空(kōng)话。
33、膀:膀(páng)胱炎会使人膀(püng)肿吗?
34、强:小强(qiáng)很倔强(jiàng),做事别勉强(qiǎng)他。
35、塞(sài)外并不闭塞(sâ),塞(süi)子塞(süi)不住漏洞。
36、辟:随意诬陷人搞封建复辟(bì)可不行,得辟(pì)谣。
37、都:大都(dū名词)市的人口都(dōu副词)很多。
二、多义字 详见资料
第三课时
内容:复习生字词语。
目标:进一步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生字词,弄清字词写法及意思,并能正确运用。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投影出示本册部分生字词,让学生拼读,让学生说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词义。
2、说说哪些字比较容易写错,哪些较难写,让学生数数笔画多的字。(例子见生字表中,学生易错的生字)
3、弄清下列汉字的字形结构及偏旁部首。常见字型 例子 练习
4、出下列各字的笔顺。
(例子见生字表中,学生易错的生字)练习:
1、补充词语。
()世()名()()自如 形神()()()()纸上()()有礼()()命笔 含()()放 小巧()()()不松()一本()()连()()断()()不已
五彩()()千()百()()()不断
2、根据句子意思,写出词语。A、自己不能控制自己。()B、形容经受很多饥饿和寒冷。()C、形容很有滋味或趣味很浓。()D、比喻眼前充满了好物品。()
3、比一比,组词。
纷()荒()讶()睬()羞()
份()慌()芽()踩()差()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生字词语,同学们课后要认真复习所学的生字词语。四作业:
复习生字表,练习给生字组词。
第四课时
内容:复习各种类型的句子,修改病句,造句.目标:复习巩固本学期学过的各种类型的句子,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会用部分词语造句。过程:
一、揭示复习内容。
二、复习各种类型的句子。
指名说说反问句、疑问句、陈述句各有什么特点?说说怎样改写把字句、被字句。
三、练习
1、改写句子: ⑴小明完成了作业。把字句: 被字句: 反问句:
(2)这没什么可怀疑的了。反问句:
(3)你把这本书拿给老师。改为有礼貌的句子: 2扩写句子:
①()沙滩上有()的贝壳。②()公园里有()花。③()同学们()玩游戏。
3、修改病句:
(1)报名参加“卫生突击队”。(2)朝霞把大地染得(3)厚厚的白雪一大片庄稼
(4)你是中队长,应该严肃要求自己。(5)奶奶常谈起过去的往事。(6)那达慕大会上那场景可真热闹。(7)参加联欢会,心里真高兴。
4、造句: 余音绕梁
像„„像„„(造比喻句)自豪
灿烂
5、按要求写句子(反-陈/双重否定-陈/修辞句子/扩-缩/转述句/仿写句子)详见资料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哪位同学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什么?
五、作业: 完成练习。
第六课时 内容:阅读部分
目标:进一步掌握分段的方法及归纳段意。重点: 掌握分段的方法及归纳段意。难点: 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过程:
一、复习几种常见的分段方法。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板书)
2、按时间的推移。
3、按地点的转移。
4、按材料的不同性质。
5、围绕故事的主要事件划分。
二、自由读课文,说说下列课文是按哪种方式分段: 1《山雨》 2《索溪峪的野》 3《老人与海鸥》 4《少年闰土》5《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三、找一篇短文,练习分段。
1、学生自由读,讨论如何分段。
2、指名分段,师生共评。
3、讨论说说给文章分段应注意什么问题?
4、小组交流后指名说。
5、教师小结分段的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
四、复习归纳段意的方法。
1、找中心句或重点句。(板书)
2、找过渡句。
3、用自己的话概括。
4、串字连词。
五、练习:
1、练习阅读短文,完成短文后的练习。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指名汇报。
六、小结:
“阅读”重点在于“读”,我们在给短文分段,概括段意时,应该把短文多读几遍,在理解短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段和概括段意。
七、作业:
读作文选,摘录好词佳句。
第七课时 内容:阅读训练
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
2、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3、能够抓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能在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正确、完整、明白地回答问题。重点:
1、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2、能够抓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在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正确、完整、明白地回答问题。复习难点: 1.揭示阅读过程中的一些典型的规律,让学生理解并能运用。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过程:
一、复习有关知识:
1.揭示阅读过程中的一些典型的规律,让学生理解并能运用。
(1)观察的顺序——从左到右、从内到外、从中间到两边、整体到部分;
(2)写作的顺序——时间先后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地点的变换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几个方面来写;
(3)文章的结构安排: 总—分—总、总—分等安排材料的。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经常以这样的形式呈现:
(1).从这件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这篇文章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3).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3.查阅资料训练。
查阅资料能力是对学生一生发展都有重要影响的一种能力,必须在复习中加强培养。可以通过下述步骤来培养:
第一步,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料,然后,提出明确要求,引导学生从这些资料中把符合要求的内容筛选出来。
第二步,先提出明确的要求,再指出查阅资料的渠道和书目,请学生自己去查找。第三步,只提出要求和完成的时间,由学生独立去查找。通过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训练,使学生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的能力切实有所提高。
二、阅读分析: 大自然的声音
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ní)喃(nán)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丁丁冬冬„„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拉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动物也是大自然的歌手。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蝈蝈的歌唱。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
1、大自然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仔细地读读课文,你能在文中找到许多表示声音的词。请任选五个认真抄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篇文章都是围绕的“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从___、____、____ 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3、读完这篇课文,你同作者一块儿走进大自然,感受美妙的声音,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在阅读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让我们知道了阅读一篇文章要在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正确、完整、明白地回答问题。
四、作业: 熟读教材课文。
第八课时 内容:阅读题训练
目标:掌握一些常见的方法,提高解决阅读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方法 过程:
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学生回顾自己所常用的方法
2、小结一般方法:如要素法,主干法......3、练习用自己掌握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总结出现的问题和快速的方法
写人的文章用(谁+干什么+怎样+表达了什么情感)写事物的文章用(什么+怎样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联系短文理解词语
1、出示句子由学生先做
2、由学生讲方法
3、小结一般的方法:
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先搞清句子写什么
这个词语是形容什么(人/事物),(人/事物),(有什么特点/做什么)整理句子,检查
三、主观问题的回答
1、熟读短文:第一次读是略读,第二次是带问题读,最后一次是检查读
2、思路:结合短文中的语句思考,回答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回答 综合短文和生活实际思考,回答
3、整理语句
4、检查
四、总结本课和布置练习详见资料
第九课时
目标:进一步巩固通知、书信的写作知识,要求学生写出内容具体、通顺的文章。重点:使学生巩固好通知、书信的写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哪些应用文?(通知、书信)
二:你还记得“通知”的写法吗?
1、通知包括哪几部分的内容?格式怎样的?(1)第一行中间写“通知”
(2)第二行空两行写通知的正文。(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事件、请谁参加、注意事项)(3)在正文的右下角写发通知的单位。
(4)发通知的单位下面注名写通知的时间。
2、练习写一份通知。
三、这学期我们还学了哪种应用文?(书信)
1、书信有固定的格式,它包括哪些内容?(称呼、正文、敬祝语、署名、日期等五项)
2、同桌交流:书信的格式。
3、汇报:(1)第一行的顶格写称呼。
(2)第二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
(3)正文左下角空两格写“祝你”,转行顶格写祝语。
(4)祝语右下方写写信人的名字,再下一行写日期。
4、练一练:
(1):以书信的格式把你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写下来。
(2):写一封信给你远方的亲友,谈谈你近来的学习情况。
四、小结:这学期我们学了通知、书信两种应用文,同学们要巩固它们的写法,还要根据题目选材完成。
第十课时 内容:作文部分
复习目标:进一步巩固写作知识,要求学生写出内容具体、通顺的文章。重点:指导学生审清题目要求,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难点:培养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过程:
一、揭示复习内容。
二、指导写作方法。
1、审题: 即把握作文题目的具体要求。
2、确定作文题目的重点。
学会确定题目的重点是审题过程的重要一步,因为只有确定了题目的重点,才能更好地选取材料,突出文章的重要部分。
3、复习记叙文的六要素。
指名说,板书: 时间、地点、人、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4、习作开头的方法:(1)开门见山。(2)提问式开头。
5、习作结尾的方法:
⑴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⑵照应开头。(首尾呼应)
⑶抒情结尾(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或敬佩之情)
6、复习本学期要求写作的几作文。a写一个人(赞扬某方面的优秀品质)b记一处景物(抓住特点表现出“美”)c写一件物品(抓住形状、特点、用途来写)d写读后感。e介绍我们的学校。f谈压岁钱的用法。
三、练习:
1、我敬佩的人。
A、要求用一件典型事例赞扬他某方面的优秀品质。B、小组内练习说话。指名说话,师生共评。
四、小结:
写作文要靠平时积累材料,多练习,多动笔,才能提高作文能力,希望大家多观察,多练习。
五、作文:
以《XXX让我感动》为题,写一篇作文。
人教语文六上教学计划 第6篇
抓主线展开教学,理清思路,感受快乐与幸福
一、感受快乐与幸福。
1、感受汤米的快乐与幸福。
通过苏珊对“我”儿时的帮助的几件事,感受这位从未见面谋面的母亲为“我”排忧解难,使我感到幸福与快乐!
2、感受苏珊的快乐与幸福。
“我”这个调皮的孩子给她带来了快乐,说明苏珊在用心倾听。
二、感悟写法
课文多处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小练笔
假如你是汤米,你想对苏珊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2教学目标
1、通过重点句子,感悟汤米、苏珊的幸福与快乐。
2、感受真情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情感。
3、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3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问讯处比较陌生,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孩子,结合本课,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到车站的问讯处,实地感受一下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给人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4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和苏珊交往的过程,感受真情的美好。难点: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他们的幸福与快乐。
5教学过程
5.1 第一课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用心灵去倾听
设疑导入。
活动2【活动】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安徽省萧县龙城镇郝店小学 田翠英 质疑,导入新课。
什么是“倾听”? 我们用什么倾听? 除了用耳朵倾听,心灵也能倾听,你相信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心灵去倾听》。
感受幸福与快乐。
(一)、感受汤米的幸福与快乐
1、大屏幕出示: 为什么这样说?
我对她讲了这些年来我的情况,并告诉她,她为儿时的我所做的一切有多么重要。
“我”指谁? “她”指谁?
2、文中哪几自然段写她为儿时的我所做的一切?(1至11自然段)
3、指名读1至11自然段,思考: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当“我”的手指被砸伤时,她用悦耳的声音帮助“我”消除恐惧,指导“我”实施自救。当我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她耐心地帮我解决。
当“我”因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去而伤心时,苏珊宽慰“我”,消除了“我”对死亡的恐惧。
4、品读感悟。
故事中的哪些内容感动了你?请默读1—11自然段,用“——”画出感动你的句子,并多读几遍,和大家一起交流。
5、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1)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这哭既是 的哭,更是
的哭。
(2)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体会“总是”、“耐心”、“一遍遍”。
(3)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是什么原因让苏珊说这番话的?
6、汤米从苏珊的话中感受到了幸福与快乐。
汤米快乐、幸福,是因为有了像苏珊这样未曾谋面的慈祥的母亲在成长的路途中为她排忧解难。
(二)、感受苏珊的幸福与快乐 大屏幕出示: 为什么这样说?
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苏珊快乐、幸福,是因为汤米这样调皮的小鬼让她感受到母爱给孩子带来的好处,而这一切都是用心灵去倾听的结果。(三)体悟:
你爱别人,别人就会爱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帮助你,你待他情同手足,他对你就会亲如兄弟.——卢梭 感悟写法。
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
1、第14自然段“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第7自然段“‘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照应。
2、第15自然段“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第5自然段“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照应。
3、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第10自然段“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照应。
四、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