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成果展示(精选6篇)
任务型教学成果展示 第1篇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理论与实践》成果展示 陈俊老师提出《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以来,其“在趋于真实的任务中去做事、做有意义的事,在实际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主学习、感知体验、交流协作、张扬个性、实践提高、探索发展。” 的精髓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这种将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英语教学的研究,使英语教师有了展现自己生命意义的舞台,学生有了自主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
我校加入《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理论与实践》课题实验,并将“运用任务型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子课题实验任务。借助课题实验契机,我们力求以研促教,以教促思,立足课堂,着眼发展,更新理念,提高能力。
历经两年的试验,我校取得丰硕成果,顺利结题。,我们提交了成果主件《运用任务型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材料汇编集和成果附件教师,学生的证书及所开展的任务型教学活动的相关图片。
我们的材料汇编集含有课题实验报告,论文,任务活动案例,课题实验案例,教学记实,教学调研摘录,教学随笔,教师证书,学生获奖,活动记实等。
下面,就所开展的关于中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究课题《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理论与实践》子课题《运用任务型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实验和实验成果,我向大家作一个简要的汇报。
一、课题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鲜明地倡导了任务型教学途径。它指出“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简称TBLT)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语言教学方法。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认为,任务学习法比传统的“讲解—练习—运用(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简称3Ps)”教学法,更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语言。进入21世纪后,这种“用语言做事”的教学理念成为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从而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就是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为了运用而学。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成三大方面: 1.研发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形态
“形态”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时空观念,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中信息表达方式和信息交流方式,以及课堂上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所研究的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形态”是指我们在运用任务型教学进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研究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信息表达方式和信息交流方式。
2.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和影响 学生的发展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我们实施任务型教学,目的就是“以人为本”,让学生实现作为“完全发展的最大价值。
3.任务型教学的评价
实施任务型教学,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通过检查和交流,学生、同伴、教师的共同参与评价,建立一种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实现自我评价。
课题研究中突出了以下研究方法:
1.观察法: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我们观察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实验内容。
2.调查法:教师接触学生,搜集研究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实验效果。
3.比较法:我们用同教材不同方案的对比法;用同方案不同教学对象的对比,进行教学实验,对学生进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定量比较等。
4.实验法。我们提出一些任务设想,并进行分段实施,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实验过程
分层设计任务,发展学生能力。
在实验中,我们以年级为实验单位,以完成具体任务为教学目标实践途径,以兴趣活动为载体,进行任务分层实施。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我们设计阶梯型任务链,分级,分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小到大,从分散到综合,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在低年级,任务设计侧重于发展听说能力,促进口语交流能力。在中年级,听说到写的过渡学习,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引导探究,发展观察,思维等智能。
在高年级,任务设计从单项技能发展到语言综合能力的运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达到小学英语学习总目标。
2.重视活动多元化评价,推动任务实施 在教学中,教师是任务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在活动过程中,和任务展示中,重视积极性评价的作用,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评价可贯穿于任务的实施过程,有书面的,也有口头的,形式多样,以发展性的评价带动学习任务完成,以活动为载体,以教材为内容,以能力发展为目标,以任务评价为实施动力。
3.展示任务成果,体现活动成就
任务型教学就是要“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以做中学代替机械性操练。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活动展示空间,培养学生学习信心。在实践中,我们利用课堂演示,黑板报,英语角,广播站,校园网站,校园公示等彰显学生英语活动成果。
4.课内课外,齐进并举 任务型教学环节有:任务前(Pre-task)、任务中(While-task)和任务后(Post-task)。我们精心设计任务环节,辅以Pre-task 和Post-task方式,提前安排学生查阅了解信息,收集资料,布置任务后的拓展作业,以课外延伸任务,促进课内学习目标。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和合作,以课外带动课内。如三年级的实验教师,安排了读书情况家长联系本。督促和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学术价值 任务型教学是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英语教学模式,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展本课题研究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改革精神,能有效协调、平衡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发展语系统和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课堂教学与语言习得间的矛盾,从而推动小学英语教学更加健康、有效地发展。
1.开发信息收集任务,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信息收集是指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要求学生运用观察、询问等方法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活动。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思维发展并不完善。在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利用信息的收集,旨在拓展他们对社会和生活的认知。这种形态需要学生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形成初步的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种形态以一种开放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之贴近社会,接近生活,了解文化。如在认知职业词汇时,让学生作同学职业意愿信息调查收集,职业名人陈述等,形成学生之间的互动,用陈述方式作信息汇报,进行语言技能学习。
2.开发学科整合任务,发展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设计语言技能活动任务,激活静态的传统教学。
语言技能的学习是英语教学的根本和基础。任务型教学激活了静态的传统教学,引发了教学理念的改革,让语言的抽象思维呈现出形象思维的状态。在这层教学中,我们要分化语言教学难点,使任务目标层次化或循序化。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4.运用语言应用任务,发展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我校四年级学生全体进入英语投稿活动,初见成效。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实践。英语教学从输入到输出,是由认知到能力的转变。通过应用活动,培养学生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他们社会实践能力和同学间相互协作的精神。
5.发挥课堂合作学习,发展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加强学生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认识特点出发,巧妙运用生生之间的互动,将活动任务交给学习小组来完成。让学生在一起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可表现为拼图任务,猜词游戏,观点交换任务,创造性任务等等。
四、子课题《运用任务型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研究结论
1.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任务类型多元化,任务主题层次化。
2.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活动,发展了学生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具有学科融合性。4.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可激活静态的传统教学。
5.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有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6.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五、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深入研究的思考
1.任务型教学,教师具有指导意义。在活动中的学生的个别差异现象,因师生人数的不均衡,使活动效果打了折扣。
2.学生不能有效地把握任务活动与语言技能学习的协调关系。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一些活动外在因素,如手工制作材料,给语言学习带来负迁移影响。
3.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1)正确处理教师指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2)正确对待语言技能和学生能力发展的关系。3)正确处理“学”与“做”的课堂教学转换关系。
任务型教学成果展示 第2篇
高中英语课型探究---成果展示课
【 背景 】
早自习的取消,课时的紧张,使得课堂教学时间显得空前的紧张。09届的高一英语教学,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来不及。原本在早自习可以处理的单词必须用课堂时间来进行教学,很多的练习也得不到及时的讲解。也会因为舍不得时间减少听写的次数,减少让学生站起来朗读的时间。而这些都是学好英语不可或缺的因素。一周五节课,新课的教授,练习的讲解让我觉得我们老师能做的事情真的是微不足道。在这样的形式下我们应当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适应新形式下的教学呢?应当怎样去调整课堂时间,改变教学模式,探究出适合新形势的有效课堂教学呢?
【关键字】课时紧张“保姆式”的教学自主学习成果展示课
一,转型下,英语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英语是一门语言,但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所学到的又不仅仅是语言。英语的语音、词汇、短语、句型,都具有人文内涵,课文的内容更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在英语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异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了解到异国的社会生活、政治经济和科学教育等。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主要有两个目的,即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培养一定的英语语言技能。
1.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包括:掌握必要的语音知识、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了解其词性并掌握词性的特点、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语法规则、熟悉英语的基本句型、掌握一定的交际语和惯用语,等等。
2.培养英语语言技能
学英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使用,使用英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是口语表达能力、听力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也是学习英语的手段。能够通过对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听说读写的水平,从而提高综合英语水平。
然而,要实现以上的目的,基于英语这门学科的特点,我们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英语是一门实践技能很强的课程。这种实践性要求学生要大量地反复地模仿,训练运用。这是英语的特点,而事实上是大多数差生学习不主动,怕吃苦。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多和难度的加深,他们认为整天读英语,背英语没有意思,没有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而这往往是他们成为差生的起始原因。
在新形势下,我们“保姆式”的教学更受到了时间的挑战。以前学生课后在家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们老师就想办法改进课堂教学,改善教学模式,进行情感教育,反正是想尽了一切办法让学生能够多背,多记,多练习。不能否认,我们的付出的确换来了一定意义上的回报。然而,现在是什么形势? 是你想投入,想付出却没有这个平台和渠道了。因而,我们真的是时候去思考:如何从真正意义上去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习惯了。
二,检测学生自主性学习成果的必要
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呢?这个问题早就被提出,被思考过了。我们教师也具备了一套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和心得。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是:老师是否能对每个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指导时间能否落实?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兴趣是否能维持?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不难看出,学生初期的自主学习兴趣是有的,但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自主学习的成果得不肯定和展示,自主学习的兴趣会以减再减,最后成为一个空壳。恶劣些的情况是,学生甚至会失去对自己进行自主性学习的信心,失去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兴趣和信心。
因而,我们应该思考出符合学生兴趣和行之有效地检验方式。有了完整的检验方式,自主性学习才不会只成为一个口号,一个就连老师也只是口头上喊一喊得口号。有了合适的检测方式,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才有方向,才有目标,才有进行自主性学习的兴趣。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怎样去检验自主学习成果呢?
下面,我就自己在这条路上的探索和大家来探讨一下。
三,检测学生自主性学习成果的方式---成果展示成立学习小组,研究自主学习材料
按照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分成听说组合做题组。选择综合能力较强而且有热心的同学做小组长。小组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兴趣学习,分享学习资源,探讨共同兴趣下与学科相关的知识。相互帮助解决在自主性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分享在自主性学习中自己认为好的东西。每周利用周六时间进行小组成果展示。每组有两周时间进行准备,交叉进行,这样学生就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小组学习材料建议以课外知识为主,目的在与让学生能充分暴露在英语的学习环境下,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建议学生对该组材料有选择性的进行精学和泛学,这样既拓宽了知识面,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进而将学习兴趣维持下去。
自主学习性材料可以是文字的。如英语美文,诗歌,演讲稿等。也可以是有配音的。网络给我们便捷地提供了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我们可以在网络上下载
许多学习资源。如,新概念英语,李阳疯狂英语,总统演讲等。这些有文,有图,有音,甚至有视频的材料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维持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只要我们选好材料,把内容安排好,就不用过分去担心网络资源的负面效果。成果展示内容的确定和展示方式
展示的成果必须是该小组成员精心挑选的内容,所有成员必须在展示课前将展示内容熟悉,流利朗读,甚至会背诵。每次选一位或两位同学在周六的课上进行成果展示。负责本周成果展示的同学必须在周三前将成果展示的内容向老师简单汇报,以便老师能对合理安排一节课所能完成展示的小组。负责成果展示的同学在讲台上所讲内容必须是英语并且必须是脱稿,这样能保证讲授的流利度,达到真正训练口语的目的。
展示的方式可以是音频,视频,文档,PPT,磁带播放,习题讲解等,或是几种方式的结合。展示的过程并非简单局限于告诉其他组同学该小组在两周里面学了哪些东西,而是把整合各展示的过程当成一个教授过程。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所展示内容的内容和难度进行分析和教学,符合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学生学期来更有兴趣,而且难度也不高。不难发现,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潜力是我们想象不到的。
比如,在一次成果展示过程中,一同学模仿奥巴马的就职演说,真的是很精彩。他课前学习了演讲的所有材料,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演讲的大意压缩成部长的文字,模仿了奥巴马的口音和总统式的语音语调,一口气做完了进5分钟的演讲。那时我的感受就是:讲台时他的舞台,那是一场属于他的演讲。课后,我们有把该小组收集来的演讲视频在班里听了一遍,大家都觉得很有收获。
再如,解题组的成果展示主要以解题组在一周所做的题目中选择好的向老师推荐。老师在周六前将推荐材料打印并做为家庭作业。该小组成员自行批改,展示课上,负责本周展示的同学对学生的错误情况进行讲解。
当然,这是有声展示。我还开展了手抄报展示系列。学生可根据该小组特点,展示一周内所学精华,制成画纸大小的手抄报,内容不限。老师可以把很有全班学习价值的作品文印发给学生们学习,也可将较好的贴在教室,让大家观赏并相互学习。
3成果展示课的成效
实施成果展示课的教学已经有几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觉得虽然一节课的时间都花在学生展示成果上,但我还是觉得很值得。我们不难看到,学生在展示时所体现出的魅力和潜力,不难想象他们在成果展示前自主性学习的努力,不难体会到学生们每周对于成果展示课的热情和期待。自主性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事,是大家的事,是全班的事。自主性学习不再是个简单的口号,它可以被生动地展示出来,被别人去分享。当这种自主性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时,我们发现学生不仅能够合作进行自主性学习,也会很自然地借小组集体的力
量去解决书本里遇到的难题,我们会发现培养一个号习惯的力量。由于进行成果展示,学生们的自主性学习就更有了目标和动力,每周一次的汇总和展示不断刷新着他们的学习资料,不断增长着他们的课外知识,让学生被更多的英语环境围绕。这样,老师就可以对课本内的知识点性的和语法性的内容进行精讲,不求数量只求质量以此来帮助学习建立扎实的基本功。做到“把质量留在课堂,把数量交给课外”。成根本上解决时间带来的缺憾。
当然,这种成果展示模式下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的。比如说以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在展示课上的表现值得我们担心,他们的内向而带来的不合作情绪值得我们去思考。再比如说,展示课上,解题组同学对问题的阐述是否精准等问题。
然而,我觉得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教学的方式有很多种,没有那种时觉得对或绝对错的,我们只希望这些方式能做到互补,从而可以让我们全方位的帮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
任务型教学成果展示 第3篇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的展示更合理有效, 如何让学生真正有效地动起来。
一当少数学生展示时, 其余学生如何有效利用这段时间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发现, 部分学生在黑板上展示时, 下面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特别是课前已经完成的部分学生更不知道忙些什么才好。对此, 我自己平时的努力方向是: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积极思考, 锻炼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对自己的成果在组内进行展示探究, 相互探讨, 将自己的想法提出, 集思广益, 同时会的学生可以帮助不懂的学生解决问题, 让他们学会如何帮助别人, 这样既锻炼了他们表述与理解能力, 也锻炼了他们合作意识。如果组内人员对自己组在黑板上展示人员产生质疑, 可以主动替换下来, 这样一来, 首先体现小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其次在黑板展示人员可以回组在组员的帮助下解决疑问;最后教师在下面也可以指导组内产生的疑问。
二学生的学习成果如何展示
在听了很多教师探讨课与亲身实践时发现, 学生的展示无外乎两方面:学生口述与学生板书。对于板书, 首先就是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展示在黑板上, 然后其余的学生无外乎把黑板解题过程看一遍, 同学们只是在检验这位同学做的是否正确, 即使教师让学生解释展示内容, 学生也只是将解题过程读一遍, 这无疑和看答案没区别, 即使教师讲解一遍也是按照教师自己的认识与想法教学, 无法体现学生思维的变化, 这种教学模式无意义、很低效。这也不是驱动型课堂, 既耽误了时间又很低效, 与预想的教学效果相差太远。
学生口述, 如果利用不好还不如板书, 板书至少学生看到具体过程和解法, 无论效率怎样他们还是接受一些东西。而在平时的教学中, 学生口述无外乎报答案和读自己的解题过程, 会的同学一如既往地想着自己的方法, 不会的同学依然云里雾里, 没人知道他在讲什么。此时只有读题人自己能听懂, 有时教师都不是很清楚学生讲得是否正确, 甚至不知学生在讲什么, 最后只好把学生硬拉到教师自己的想法上。这种学习成果的展示有还不如没有。
笔者努力尝试的方法是:首先笔者不会让学生直接报答案或读解题过程, 而是引导学生讲解题思路与方法以及应用的知识点;笔者会征求其他同学意见:是否听懂?若不明白可以继续由其他学生解决;同样征求学生是否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在所有学生认可的前提下, 给学生一点时间动手消化;若学生无法解决, 教师不会第一时间给学生答案或解法, 而是引导学生审题:本题考什么知识、知识点是什么、常规方法如何利用、题目的条件你能得出什么?这样一点一点地引导, 有时发现在不知不觉中部分学生已经可以解决, 即使教师这时再讲解也是建立在学生有一定认知基础上的, 学生的思维、理解得到很好的锻炼, 这样既得到解法又锻炼思维。
三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有效的组织和培训是保障
展示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呈现, 因此小组是实现学习型展示的平台, 有效的小组建设是学习型展示的保障。首先, 小组的组织形式要有效。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四人一组, 组员的搭配呈“橄榄型”, 有利于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这个共同体一旦形成, 在一定时期内要相对稳定, 有利于磨合出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其次, 小组的展示程序有基本模式。教师要对组员和组长进行培训, 使他们明确在展示中各自的职责, 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不允许一个人包办全部任务。
2. 充分的自学或讨论是前提
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 才能有所展示, 特别是对展示的内容进行了初步的学习和讨论, 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见解, 这样的展示才能对别的学习者有借鉴性, 才能引发别人的思考、质疑、辩论。
3. 选择合适的展示内容是关键
展示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展示的积极性, 决定着展示的学习性。教师在选择展示内容时, 要立足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 应根据教学要求、学情实际, 着眼于学习型展示的若干特征, 选择和设计展示内容。
4. 教师及时质疑、点拨与评价激励
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导, 在展示的过程中, 教师有针对性的质疑、及时的点拨、有效的拓展与补充、对方法规律的归纳、及时的评价激励等, 是实现学习型展示的推动力。学生展示时教师应积极关注课堂中的每个细节。
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目标的设计 第4篇
一、任务目标的具体性、多层次性和科学性
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必须明确,任务的实施必须有清晰的步骤指引和操作指令。同时,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的任务目标;针对英语基础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缺乏具体性、多层次性和科学性。例如,有的教师所设计的目标不具体、不明确,学生在完成这些目标时心中不明,无所适从,其结果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教师所设计的目标没有层次,没有梯度,要么偏易,要么偏难,没有做到难易适度。有的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难度过大,超出了学生的语言能力,缺乏科学性。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设计任务目标时,要做到:1、任务目标明确,其中包括每个活动阶段的具体目标;2、目标的设计应该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推进,成阶梯状,形成由初级目标到高级目标的“任务链”;3、设计任务时教师要考虑学生想学什么,会学什么和该学什么,任务也不应超出学生的语言能力范围。只有这样,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才能够实现。
二、任务目标的互动性、合作性和均衡性
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每个学生都应该在其中担任一定的角色,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要在学生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受学生座位安排的限制,教师在进行分组活动时常常按学生的座位分布自然分组,很少考虑各个组员之间的组织能力、学习意识、学习品质、性格特征等个体差异,分工也很少采取轮换制。其结果常常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了主要角色,其他学生难以参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而教师则怕影响课堂教学气氛或者怕延误时间而忽视了学习困难的学生。从表面上看,在这样的任务型课堂教学中,学生们也完成了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学到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可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能力却没有得到同步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成功的。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就要根据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对全班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要确定好每个组员的分工,要让小组成员都能尝试每个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包括差生在内的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任务目标的现实性与真实性
有些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不切合学生实际,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亲身体验;有的目标学生不感兴趣,参与意识不强,结果没有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语言水平找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的最佳结合点,设计出具有真实意义的实际任务,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真正使用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四、任务目标完成的充分性
许多教师在布置活动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讨论空间,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这种现象:个别小组展示了自己的活动结果后,教师就匆忙地结束任务,进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许多差生只好被动地接纳别人的观点而无法阐述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会对任务型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该对小组之间怎样进行合作学习、合作的时间是多少、合作学习的方式怎样等问题都要周密考虑。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形成任务型学习的良好循环。
五、任务设计的延伸性
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任务的课外延伸。实际情况是,有很多问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是无法全部解决的。那么,为了更好地课堂教学任务,教师可以把一些相关的问题作为任务留给学生课外完成。同时,在布置任务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地确定任务的内容和形式,切实地把这些课外延伸的任务当作对课堂教学的延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目标。
任务型教学中不同的任务类型 第5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摘要:任务型教学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任务型教学中不同的任务类型。关键词:任务型教学;任务;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张筠,任教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中学。
任务型教学在国外中小学运用得比较普遍,在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在我国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开展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笔者运用下列六种任务型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列举型任务(listing tasks)
列举型任务就是围绕所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列出有关的任务,让学生来完成
例如,在教学“游泳”一词时,笔者提出任务(Task):List as many swimming related words and phrases as possible with the help of dictionaries or other references.(借助字典或其它参考书列举尽可能多的与游泳相关的词汇)
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是:(1)Work in groups of four, choosing one member as group leader.(组成四人合作小组,推选一秘书)(2)Choose one member to copy the group’s list on the blackboard.(推举黑板抄写员)(3)Every student is required to jot down all the words and phrases on blackboard after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m.(将黑板上的词汇在“去复存新”后抄录到笔记本上)(4)Stop at once when the teacher signals.(按教师指令停)(5)学生列举的词汇有:swim, swimming, dive, diving, scuba, surf, surfing, surfer, scuba-diving etc.在评价中词汇列举最多的为优胜组。
二、排序型任务(ordering, sorting, classifying tasks)
教师把课文段落或图片的顺序打乱,然后让学生重新按顺序排列,就是排序型任务。这种任务需要学生十分清楚文章和图片的内容,而且要把握课文和图片内容的逻辑性,才能正确排列顺序。例如,笔者在教 A TRAFFIC ACCIDENT一课时,将故事发展的主要内容打乱,将课文的第一段调到最后,将第二段与第五段对调,然后请同学按照课文实际的先后顺序重新排序。
三、比较型任务(comparing, matching tasks)
比较型任务就是从不同的材料或叙述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比如在学习there be句型时,教师可以提供给甲、乙两位学生两幅不同的画,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句型说出两幅画的不同点。甲学生用英语说出图画上的内容:“There are four cars in front of the house in the picture.”如果乙学生画面里的内容不同,那么他(她)就会说:“There are three trucks behind the house in the picture.”通过比较,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并使口、笔头表达更为准确。
四、问题解决型任务(problem solving tasks)
问题解决型任务就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推理能力,用英语解决现实生活中现存的或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如进行采访、调查、广告设计以及研究和解决具体事情等。以课文No Smoking, Please!为例,教师让学生设计一个调查表,调查一下自己的亲友中有多少人吸烟以及男女吸烟的比例是多少。方法是:学生分小组设计调查表,各小组调查后统计调查结
果。学生根据统计结果,用设计拼图、条形图、折线图或柱形图、展示调查数据,并用英语写出一份调查报告;报告的内容主要涉及如何看待这一调查结果和如何解决现存吸烟的问题。
五、分享个人经验型任务(sharing personal experience tasks)
比如说,旅游之后学生可以跟同学谈谈途中放入所看、所听、所想。植树之后,可以请他们谈谈植树的意义,都是分享个人经验型任务。例如,假期过后,在班上以两人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提问假期旅游或其它活动的经历,然后由通过提问获得信息的对方向全班汇报自己的经历。
What have you been during the holiday?
Who did you travel with?
What happened in your trip?
Can you tell 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stories in your trip?
分享个人经历的活动不但使学生开口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而且增加了交际性,通过提问获得信息,在学习语言中,从深层处理语言的问题,同时也复习巩固了间接引语的语法现象。
六、创造型任务(creative task)
创造型任务是由两人小组或多人小组合作完成的。它包括列表、排序与分类、对比和解决问题等类型的任务。此类任务一般要求学生课外完成。学生在对原有知识消化和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完成难度适中,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在这类任务中,团体合作和组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让学生自行设计有关同学间友谊的问卷作为任务。
方法是:(1)Discuss in groups of four and design the questionnaire with each member having a different job.(要求四人合作)(2)Sign name on the finished work.(成员签名)(3)Exchange the finished questionnaire with another group.Carefully review their work and write your comments on it.Be sure your comments are objective and encouraging.(交换审阅后写上评语,学生互评)(4)Award the group whose questionnaire wins most favorable comments.(受到好评的作品获奖)。
以上六种任务类型均反应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它们都是遵循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把这些任务类型作为依据,围绕课文的主题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任务的教学设计工作。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是行之有效的,而且从平时的课堂观察看,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高,合作意识较强,口语表达能力强,每学期布置的口语测试,学生由以前的紧张不安到现在的积极活跃,而且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经过平时的训练做到表情自然、声音洪亮、举止自然、语言流利。笔者认为,这得益于任务型教学的以下几点优势:
1.任务型的目标明确,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在完成任务中,需要学生的合作、团队精神。
教案 任务型教学 第6篇
用多媒体打开一个画面引出本节课的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助生动的画面和视觉信息进行导入的效果比教师的“独白”效果好。
T: Mike is an American boy.His father is a professor.He is invited to teach English in Ningde Teachers’s College.And Mike comes to China with his father.Now Mike is your new classmate.It is the first time for Mike to come to Ningde.What do you think he must know about Ningde?
(Get students to discuss in pairs.Then ask some pairs to report.Elicit “clothing, food, living and transportation” by discussing the question)
2.A further discussion(After eliciting “clothing, food, living and transportation’’, I divide the class into four groups, each group discuss one question.The group competition would encourage them to think creatively 引出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后,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讨论一个方面,活动性形式是小组竞赛,有利于调
动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1)divide the class into four groups and have a group competition.The first group has to discuss: Where do you think Mike can buy his clothes? Why? The 2nd group has to discuss: Where do you think Mike can eat? Why? The 3rd group has to discuss: Where do you think Mike can live? Why? The 4th group has to discuss: Where do you think Mike can go on weekends? Why?
(The teacher give each group their grade according to their performance.)
(2)Get the four groups to take out their maps(the teacher should ask the each student to bring a map of Ningde with them in advance)and discuss.Ask them to underline the most proper places they think for Mike to go to.Ask each group to choose one place and then report and explain the reason.Give each
group their grade according to their performance.(after setting the task , get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with English explanation in them presented by multimedia visual aids, the English words like ladies’room, library church, cafe)此任务布置后,让学生看并讨论由多媒体呈现的附有英文解释的图片,即表示某些地点的生词:ladies’room, library church, café、、、、、、、T:(show the slides of ladies’ room and men’s room on slides)Hers is a place.In it there are a lot of different kinds of books.We can borrow books from it.But we have to return them on time.We call this place “library”.(display the picture of church in slide shows to present the word)
T:(show the picture of cafe)Here is a place.We can drink coffe in it.we call this place “cafe”.3.Set up a new situation:
完成以上任务后,又设计一个新情景,目的是帮助学生复习
以前学过关于“问路”的表达。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above task, the teacher needs to set up a new situation to help the student review the useful expressions on how to ask the way)T: Mike is new in Ningde.So it is easy for him to get lost on his way to these places.(过渡)If he gets lost, what can he do?(help the students to answer: he can ask a policeman or a passerby on the way.)(get the students to review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bout asking the way.)
-----Excuse me, where is downtown library ?-----Excuse me, is there a police station near here?
(elicit the following sentence pattern through revision 在复习基础上,又引出两个新句型 ,)
T: when we ask the way , we can also say: Excuse me , can you tell ne the way to the men’s room?
Excuse me, which is the way to the hospital? 4.Introduce the main task:
有了前面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的主任务
(It is natural to introduce the main task of this lesson after finishing the previous task.The students have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learning.)
T: so today’s main task is to help Mike ask the way and tell him the way so that he can reach the places he wants to go in Ningde.5.Ask the students to listen to a model dialogue(Section 2 lesson 61)
T: now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way people ask the way and give the way in the dialogue.Listen first and try to answer the question:
How can A get to the library?
(the question is presented on slide)
Step 2 : Task cycle
(任务循环是任务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活动,她体现了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又通过引
入竞争机制反映出活动的真实性)
1.students work in groups and read the map
T: suppose Mike starts from our school, he wants to go to the place you discuss just now.give him the direction.The sentence patterns in section 3, lesson 61 can help you.Then each group will choose a member to get ready to report.The reporter should try his best to say it correctly and fluently.2.Get each reporter to report.T: Other groups check their presentation while they are reporting and write down their mistakes but don’t interrupt them.(the teacher gives them prompts if necessary, but doesn’t
interrupt them.After their oral presentation, the groups evaluate each other’s performance and correct mistakes.And then the teacher offers feedbacks, evaluating their performance, correcting their mistakes if there are some left and giving each group their grades.)(教师要求各小组成员听汇报的同时,要关注汇报者指路的用语是否明确,是否最终能帮助麦克到达目的地,是否有语
言、语法错误。等四组汇报完后,小组先讨论,得出结论,并向全班公布结果。此后老师做总结并按照情况结合各组打分。)
3.Set up four situations Mike may be in.(multimedia visual aids)(Get each group to choose a situation and make a dialogue.Then get each group to act out their dialogue)Situation1: one evening, after having dinner in a restaurant with his family , Mike wants to go to People’s Cinema to see a film, but he doesn’t know the way.What will he do? Please imagine and make a proper dialogue.Situation2: one day Mike goes to Nanji park((multimedia visual aids)by bike.but makes a mistake, he goes to Jintai mountain , what can he do ? Please imagine and make a proper dialogue.Situation3: one Sunday morning , Mike’s family want to go to the church(multimedia visual aids).Is there a church in Ningde? How can they get there? Please make a proper dialogue.Situation4: one day Mike and his mother are shopping in Walmart shopping mall.Suddenly Mike’s find her handbag is stolen.Her money ,mobile-phone and ID card are all in it.Mike
doesn’t take any money with him.what can they do? How can they get home ? please imagine what the situation is and make a proper dialogue.Step 3:post-task 一.language focus and summary 1.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words “cross, across and crossing”.(1)get the students to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three sentence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words(with the multimedia visual aids)1)turn left at the second crossing.2)go across the bridge.3)cross the bridge(2)ask the students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 of the three words based on their meanings, parts pf speech and usage.(I f one student gets the right answer, his group will get 10 points)(3)the teacher draw a conclusion Cross:v
Across: prep
Crossing:n 2.Ask the students to tell these building correctly ,quickly and fluently, then the teacher shows again the pictures of some places such as church……………
3.get the students to summarize the useful sentences about asking the way and giving the way.(if a student tells a right sentences, his group will get 5points)1)Excuse me, which is the way to the hospital?.Where’s the(nearest)…, please?
.Is there a … near here?
.Which is the way to …?
.How can I get to …?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
.Do you know the way to …?
.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
2)•Go along this road and …
•Go up this road to the end.•Go on until you reach the end.•Turn left at the … crossing.•Take the second turning on the left.•Go across the bridge.•It’s between the … and the …
•You will see … in front of you.•You can’t miss it.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se sentences correctly
4.Ask them to choose a place and work in pairs to ask and answer and make sure that they can further practice the useful sentence patterns.二 :Conclusion
Work out each group’s total grades to see which group gets the highest mark an give the winners some bookmarks as a prize.Meanwhile encourage other groups to work harder next time and not to be discouraged.Step 4: Home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