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一上语文期中测试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1.用看偏旁、古字溯源等方法认识 “蓝、笑、贝”等7个生字和禾木旁1个偏旁;会写“白、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3.想象感受大海、沙滩、海浪的美,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积累“蓝 蓝的、又宽又远”等好词。
教学重点
识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想象感受大海、沙滩、海浪的美,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写好“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读字谜猜字谜
金光闪闪一个圈,终天戴在脖颈间。 2.认读词语“项链”。 3.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11课《项链》,齐读课题。让我们赶紧去读读课文,看看发生在大海边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 1.出示朗读小提示。 2.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 3.课文分了几段?交流分段情况。 4.检查第一段的朗读。 (1)学会分句,反馈标句子。 (2)请3生按句子接力朗读第一段,其他学生仔细听,他们把字音读准确了吗?根据学生朗读相机指导把句子读通顺。
3.句子对比,读好逗号。
这里有两个句子,大家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应该怎么读呢?是啊,看见小逗号,我们得停一停。
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
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
三、研读第一段,感受美
(一)师范读第一段,让学生倾听,初步感受画面美
(二)学生模仿朗读,自由练习
(三)选一句最美的句子和同桌分享朗读
如果你觉得同桌读得特别美,送个大拇指为他点赞。
(四)展示朗读,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1. 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
(1) 指名读,想象画面: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大海? (2)学习“蓝蓝的”。
读好轻声“的”,认识“蓝”。展示蓝蓝的大海图片后感情朗读,随机评价,哇,大海好美啊,就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
(3)学习“又宽又远”
站在海滩上,我们往左右两边看看,看到大海的尽头了吗?大海真宽啊! 我们再往前看,看到尽头了吗?大海真远哪!
指名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带上动作比画“深、远”。评价:你的手这么一比画,让我仿佛看到了又深又远的大海。大海真是无边无际,一眼看不到边啊!
分大组赛读。哇,这声音好像海浪一样,一浪更比一浪高,真好听! 2. 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
(1)黄黄的,读好轻声,黄黄的沙子像金子一样美。 (2)又长又软。
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沙滩的软和趣:谁去过沙滩,说说踩在什么是什么感觉?你想在软软的沙滩上做什么?自由练习朗读,男女生赛读。 3.对比前两个句子,发现语言规律并仿说。 (1)出示前两句,请学生找相同点。 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 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 (2)美读前两句。
(3)仿说:浪花,( )的,又()又()。
4.学习第3句:雪白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
(1)读准带读字,学习生字“和”,认识禾木旁。学习“笑”,认识偏旁,吹过竹林的声音很像人的笑声,积累“笑”的词语。
(2)指名朗读,采访小浪花的心情,引出“雪白雪白”的词语学习。 哇,我听出来了,小浪花你穿着雪白雪白的衣服,多漂亮啊,怪不得那么高兴。
雪白的浪花 雪白雪白的浪花 雪白雪白的( )
(3)小浪花们,你们哗哗地笑着,想去干什么呀?感情朗读,读出快乐的感觉。
(4)教学“贝”,古字溯源,扩词。出示贝壳、海螺图片,激发朗读兴趣。 (5)表演读,读出小浪花的快乐。 5.整体朗读第一段。
四、巩固复习,学写生字 1.复习生字,出示字卡认读。
小朋友读得真好,生字宝宝都变成了一首小诗啦! 蓝蓝的大海宽又远。
黄黄的沙滩长又软。
雪白的浪花哗哗笑,
小小的贝壳沙里藏。 2.体会“的”的妙用,这首小诗里有个字特别有本事,很多时候我们都要用到它。圈出“的”,找找一共有几个?
3.指导书写“白、的”。 观察“白、的”,你发现了什么? 白:日上加一撇。日字写得上宽下窄。
的:白字变成偏旁后有什么变化?瘦瘦的,挪到田字格左边。整个字左窄右宽,左低右高。
部编一上语文期中测试范文第2篇
1. 认识a o e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 认识四个声调符号,能正确地读出a o e的四声。 教学重难点:a o e的读音,正确书写。
课前预习:1. 读课文,编歌谣记字形。
2. 描写3个字母各一遍。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a o e 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 认识四个声调符号,能正确地读出a o e的四声。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出示卡片认读a o e,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习单韵母:
1、看图说图意。教儿歌:公鸡喔喔啼,白鹅呃呃叫。小学生,上学校,见了阿姨问声早。
2、学习a o e的音和形。
1)学习a读音:范读。生仿读。顺口溜:嘴巴张大a a a。 2)自主学习o和e:看图试读,同桌互读,编顺口溜,书空。 3)指名读a o e ,顺着读一遍,再倒着读一遍。分组读,齐读。
四、学习a o e的四声。
1、认识声调符号和名称。
1)每个字母都有四个声调,学儿歌记调号: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2)出示:ˉˊˇˋ(四种声调写在字母的上端,分别是一声、二声、三声、四声)
2、学习a o e的四声读法。
1)我们给a戴了四顶小帽:ā á ǎ à。师边做手势,边示范读。 2)学生练读a的四声:按顺序读、抽卡认读。
3)自主学习:o和e的四声,试读音,互读,组词说句子。 4)开火车读,分组赛读,齐读a o e的四声。
五、巩固练习。
1)游戏:“看口型,猜发音”。
2)抽读a o e的四声卡片。
六、指导书写。 1)认识四线格。
2)a o e住在哪一格?指名说。师依次范写a o e,边写边让学生书空字母笔顺。
七、课堂检测:小状元
板书设计:
汉语拼音1.
a
ā
á ǎ
à
o
ō
ó
ǒ
ò
e
ē
é
ě
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复习单韵母a o e的读音及四声。 2. 默写a o e 3个单韵母。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默写单韵母a o e。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复习单韵母儿歌:
张大嘴巴aaa,圆圆嘴巴o o o,扁扁嘴巴e e e
四、练习读 ɑ o e 的四声: 1)认读4个声调。
2)按顺序读四声,读音要准。打乱顺序练读四声。 3)二声和三声对比读:á ǎ
ó ǒ
é ě 4)联系日常生活,用带调的ɑ o e组词、说句子。
五、课中操:
做一做手指操:圆圈加尾aaa,一个圆圈o o o,白鹅倒影e e e。
六、游戏巩固:
1)老师发音学生举卡认读a o e。同桌互练。 2)看口型,猜一猜老师读的是哪一个单韵母写下来。 3)和同桌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准又快。
ā
á
ǎ
à ō
ó
ǒ
ò
ē
é
ě
è
4) 看图给字母标调,加上动作读给伙伴听。(或我读你标调)
ā
ō
ē ǎ
ǒ
ě á
ó
é
七、课堂检测:听写单韵母a o e的四声。
部编一上语文期中测试范文第3篇
教学目标
1.用看偏旁、古字溯源等方法认识 “蓝、笑、贝”等7个生字和禾木旁1个偏旁;会写“白、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3.想象感受大海、沙滩、海浪的美,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积累“蓝 蓝的、又宽又远”等好词。
教学重点
识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想象感受大海、沙滩、海浪的美,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写好“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读字谜猜字谜
金光闪闪一个圈,终天戴在脖颈间。 2.认读词语“项链”。 3.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11课《项链》,齐读课题。让我们赶紧去读读课文,看看发生在大海边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 1.出示朗读小提示。 2.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 3.课文分了几段?交流分段情况。 4.检查第一段的朗读。 (1)学会分句,反馈标句子。 (2)请3生按句子接力朗读第一段,其他学生仔细听,他们把字音读准确了吗?根据学生朗读相机指导把句子读通顺。
3.句子对比,读好逗号。
这里有两个句子,大家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应该怎么读呢?是啊,看见小逗号,我们得停一停。
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
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
三、研读第一段,感受美
(一)师范读第一段,让学生倾听,初步感受画面美
(二)学生模仿朗读,自由练习
(三)选一句最美的句子和同桌分享朗读
如果你觉得同桌读得特别美,送个大拇指为他点赞。
(四)展示朗读,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1. 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
(1) 指名读,想象画面: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大海? (2)学习“蓝蓝的”。
读好轻声“的”,认识“蓝”。展示蓝蓝的大海图片后感情朗读,随机评价,哇,大海好美啊,就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
(3)学习“又宽又远”
站在海滩上,我们往左右两边看看,看到大海的尽头了吗?大海真宽啊! 我们再往前看,看到尽头了吗?大海真远哪!
指名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带上动作比画“深、远”。评价:你的手这么一比画,让我仿佛看到了又深又远的大海。大海真是无边无际,一眼看不到边啊!
分大组赛读。哇,这声音好像海浪一样,一浪更比一浪高,真好听! 2. 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
(1)黄黄的,读好轻声,黄黄的沙子像金子一样美。 (2)又长又软。
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沙滩的软和趣:谁去过沙滩,说说踩在什么是什么感觉?你想在软软的沙滩上做什么?自由练习朗读,男女生赛读。 3.对比前两个句子,发现语言规律并仿说。 (1)出示前两句,请学生找相同点。 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 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 (2)美读前两句。
(3)仿说:浪花,( )的,又()又()。
4.学习第3句:雪白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
(1)读准带读字,学习生字“和”,认识禾木旁。学习“笑”,认识偏旁,吹过竹林的声音很像人的笑声,积累“笑”的词语。
(2)指名朗读,采访小浪花的心情,引出“雪白雪白”的词语学习。 哇,我听出来了,小浪花你穿着雪白雪白的衣服,多漂亮啊,怪不得那么高兴。
雪白的浪花 雪白雪白的浪花 雪白雪白的( )
(3)小浪花们,你们哗哗地笑着,想去干什么呀?感情朗读,读出快乐的感觉。
(4)教学“贝”,古字溯源,扩词。出示贝壳、海螺图片,激发朗读兴趣。 (5)表演读,读出小浪花的快乐。 5.整体朗读第一段。
四、巩固复习,学写生字 1.复习生字,出示字卡认读。
小朋友读得真好,生字宝宝都变成了一首小诗啦! 蓝蓝的大海宽又远。
黄黄的沙滩长又软。
雪白的浪花哗哗笑,
小小的贝壳沙里藏。 2.体会“的”的妙用,这首小诗里有个字特别有本事,很多时候我们都要用到它。圈出“的”,找找一共有几个?
3.指导书写“白、的”。 观察“白、的”,你发现了什么? 白:日上加一撇。日字写得上宽下窄。
的:白字变成偏旁后有什么变化?瘦瘦的,挪到田字格左边。整个字左窄右宽,左低右高。
部编一上语文期中测试范文第4篇
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本课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展开想象,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古诗是识字的载体,识字始终是教学的重点。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来识字。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让识字与阅读、看图、游戏整合在一起。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忄”和“辶”。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意思相反的词。
3、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课前预习:
1、读课文。
2、认生字、注音。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忄”和“辶”。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听字、读词、读句子。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1、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难记的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它。(编字谜、组词、书空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课文;做识字游戏:你读我指。 2)指名读课文。
3、交流识字方法:
1)加一加:云去
米来
月有
减一减:坏不
比一比:远运
声生
换一换:近听
天无
爸色
2)拆分识字法:口斤(听)听话的听
一米(来)来到的来 3)识记多音字,并请学生给多音字组词。
还 :huán还书
Hái 还有
四、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在格中的位置,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2、生说师板书,生描红再仿写。
五、课后检测:听写4个生字。
六、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意思相反的词。
2、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抽卡认读生字。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
2、自学提示:再读课文,提取信息: 1)这首诗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 2)这些景物与生活中为什么会不同呢?
3、交流汇报:
1)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诗中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课文题目。 2)画出文中的反义词: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 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2)有──无 表演相反意思。
(3)远──近 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演一演表现相反意思。 (4)从自己认识的字中找一找意思相反的。
我会说:出 高 天
笑
白 晚
长 小
多
还 美 胖
四、指导朗读、背诵儿歌。
1、“远看”稍停顿,“听”要拉长,“春去”和“人来”也稍停顿。
2、自由读课文,同桌互读,背诵课文。
五、课后检测:
六、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6、画
山
水
花
鸟
部编一上语文期中测试范文第5篇
教学目标:
1、学会bpmf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ɑ拼成音节的方法。
3、学会带调拼读音节及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4、认识3个生字,正确读词。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教学重点:
1、bpmf的发音方法。
2、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bpmf。
3、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难点:
1、区别bp两个声母的认读和书写。
2、声母和韵母的拼读。
课前准备:1.字母卡片、带调音节卡片。(师生) 2.画有四线格的小磁力贴、配有课文插图的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年级语文上册
129班
第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游戏找朋友:10名同学书桌里藏有ɑ、o、e、i、u、ü和ɑ的四声卡片各一张,找到卡片的小朋友领读相应的拼音。
2.看图引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插图)今天,我们随小明一起去爬山。请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指学生回答。
预设:小明和爸爸正在爬山。爸爸背着一个大背包,手里拄着一根拐杖。山顶上有一尊大佛,山下有两个小朋友在门洞里做游戏。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结合情境,学习b和p (一)学习声母b。
1.课件出示菠萝图,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什么?你吃过吗?
2.教师出示声母卡片b,指导学生:我们今天要学的b和“菠萝”的“菠”发音是一样的,不过它是声母,发音的时候要读得轻些、短些。
(1)老师示范发音,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双唇紧闭,然后嘴唇突然张开,吐气成音,读时要轻而短。
(2)学生指名读,师正音。 (3)学生思考:b像什么?
(4)教师引读“听广播”,学生接读b、b、b。
3.学习b和ɑ的拼读。
(1)教师用卡片演示两音相碰过程,学生拼读,体会“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拼成一个音节:bɑ。
(2)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对读音节bɑ。
(3)教师把教材第25页四幅插图贴在黑板上,学生观察思考:图上画了什么?(猪八戒手里拿着数字8,小白兔正在拔萝卜,一个箭靶,一座大坝。)
(4)教师出示bā、bá、bǎ、bà四个音节卡片,指一名学生把它们放到合适的图画下面。
(5)学生看图自由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bā、bá、bǎ、bà四个音节。
(二)学习声母p。
1.课件出示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小明和爸爸正在干什么。(他们在爬山坡。) 2.教师出示声母卡片p,告诉学生上坡的“坡”读得轻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声母p的音。
3.师范读,学生认真看口形双唇先紧闭,然后被气流冲开,听发音。
4.学生领读、分男女生读,体会读时,要往外送气,气流较强。
5.b、p对比读。教师用一张白纸放在嘴前,读b时白纸不动,读p时气流吹动白纸。让学生口对着手心试读,体会送气和不送气的不同。
6.学生记忆形状,教师启发学生想象p像什么。
7.学生自由回答。 8.教师引读“上山坡”,学生接读p、p、p。
9.游戏:猜口形。(同桌两个人,一个读声母,但不能出声,另一个通过口形、气流辨别读的是哪个声母。)
三、仔细观察,学习书写
1.过渡: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b和p的读音,与它们交上了朋友。现在,我们来练习写一写,比一比谁写得漂亮,好吗?
2.指导书写b。
(1)引导学生先观察书中字母b的笔顺,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范写b,强调第一笔在上格的二分之一处起笔到第三条线停笔,第二笔占满中格。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3)学生仿写一个b,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教师选择一位同学书写的字母b在投影上进行展示,全体同学观察,说说有哪些地方写得好。
3.指导书写p。
(1)引导学生先观察书中p的笔顺和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然后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预设:p的竖占中格和下格;p的半圆占中格。 写声母p时先写竖,再写半圆,两笔完成。
(2)教师范写p,强调第一笔竖从第二线处起笔,到第三格中间收笔,第二笔半圆与竖连接,占满中格。
(3)学生仿写一个p,教师巡视。
(4)教师选择一位同学书写的字母p在投影上进行展示,全体同学观察,说说有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
(5)学生结合点评再仿写两个p,争取写得比第一次好。
4.比较观察声母b和p有什么不同,完成学生活动卡。 预设:声母b的半圆在右下角,声母p的半圆在右上角。
5.引导学生用打手势的方式表示两个字母,深入领悟二者在形上的不同。 预设:学生把左手掌展开作为两个声母的竖,右手握拳当做半圆。
6.课件出示儿歌“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学生齐读,结束全课。
四、小组合作,学习音节
1.4人一组,组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bǎ、bō、bǐ、bù、pá、pò、pí、pǔ八张卡片,组织小组成员练习拼读。
2.拼读比赛。教师任意拿出一张卡片,小组代表谁先读出就可给本小组加分,分数最多者获胜。
3.学生开火车读。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音节说一句话。
一年级语文上册
129班
第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游戏《花儿朵朵开》,课件出示花朵图,学生认读花苞上的音节,每读对一个,花苞就变成一朵盛开的花。
2.教师引学:这节课我们用上一节课学习b、p的方法认识声母m、f。教师板书课题m、f,学生齐读。
二、借助图画,学习m、f 1.学习m的读音。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思考: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游戏?姐姐藏在了哪里?(两个门洞后面。)
(2)课件出示m,认识的学生领读。
(3)教师根据学生认读时口形情况,示范读,重点强调:发m音时,先把双唇闭拢,把气堵住,舌后缩,气流从鼻子里出来,然后张开嘴,声带有些颤动。
(4)学生根据教师讲解,抓住要领自由练习读m,体会发音方法。
(5)学生开火车读m。 2.记忆m的字形。
学生齐读儿歌:两个门洞m m m。
3.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基本笔画:右弯竖,学生跟着老师书空两遍,然后在四线格里仿写三个。
(2)学生观察书中字母m的笔顺,弄清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
(3)教师范写,强调m占中格,注意左边和右边的门洞要一样大。
(4)学生练习书写两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学习声母f的音。
(1)课件出示教材中山顶大佛的插图,学生观察思考:图中有什么?(山顶上有一尊大佛。) (2)学生借助“佛”的音练习读读f。指名认读f。
(3)教师重点强调:上牙轻轻地放在下唇上,让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一下发出音。
(4)学生根据教师讲解,抓住要领自由练习读f。
(5)学生开火车认读f,教师个别指导。
5.学习声母f的形。
(1)同桌之间交流记忆f的方法。
(2)课件出示儿歌:一根拐棍f f f,学生齐读。
6.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基本笔画,学生跟着电脑书空两遍,然后在四线格里仿写三个。
(2)学生观察书中字母f的笔顺,弄清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
(3)教师范写,强调第一笔在上格的三分之一处起笔,写到第三条线停笔,第二笔横写在第二条线下边略低一点的位置上。
(4)学生练习书写两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三、同桌合作,学习音节
1.教师课件出示mǎ、mō、mǐ、mù、fā、fó、fǔ七个音节,同桌之间一个同学拼读,另一个同学认真听,把有错误的地方纠正过来。
2.指2~3名学生领读七个音节。
四、看图说话,学习生字
1.教师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了谁? 预设:图上画了爸爸、妈妈,陪着小女孩玩儿。
2.教师出示“爸爸、妈妈”词语卡片,学生个别读,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
3.识记“爸、妈”两个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爸爸”“妈妈”两个词语第二个字读轻声。
五、学习小结,课后激励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它们分别是b、p、m、f。同学们学习的可认真了!回家以后读给亲人听,好吗?
部编一上语文期中测试范文第6篇
教学目标:
1、学会bpmf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ɑ拼成音节的方法。
3、学会带调拼读音节及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4、认识3个生字,正确读词。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教学重点:
1、bpmf的发音方法。
2、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bpmf。
3、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难点:
1、区别bp两个声母的认读和书写。
2、声母和韵母的拼读。
课前准备:1.字母卡片、带调音节卡片。(师生) 2.画有四线格的小磁力贴、配有课文插图的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年级语文上册
129班
第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游戏找朋友:10名同学书桌里藏有ɑ、o、e、i、u、ü和ɑ的四声卡片各一张,找到卡片的小朋友领读相应的拼音。
2.看图引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插图)今天,我们随小明一起去爬山。请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指学生回答。
预设:小明和爸爸正在爬山。爸爸背着一个大背包,手里拄着一根拐杖。山顶上有一尊大佛,山下有两个小朋友在门洞里做游戏。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结合情境,学习b和p (一)学习声母b。
1.课件出示菠萝图,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什么?你吃过吗?
2.教师出示声母卡片b,指导学生:我们今天要学的b和“菠萝”的“菠”发音是一样的,不过它是声母,发音的时候要读得轻些、短些。
(1)老师示范发音,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双唇紧闭,然后嘴唇突然张开,吐气成音,读时要轻而短。
(2)学生指名读,师正音。 (3)学生思考:b像什么?
(4)教师引读“听广播”,学生接读b、b、b。
3.学习b和ɑ的拼读。
(1)教师用卡片演示两音相碰过程,学生拼读,体会“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拼成一个音节:bɑ。
(2)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对读音节bɑ。
(3)教师把教材第25页四幅插图贴在黑板上,学生观察思考:图上画了什么?(猪八戒手里拿着数字8,小白兔正在拔萝卜,一个箭靶,一座大坝。)
(4)教师出示bā、bá、bǎ、bà四个音节卡片,指一名学生把它们放到合适的图画下面。
(5)学生看图自由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bā、bá、bǎ、bà四个音节。
(二)学习声母p。
1.课件出示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小明和爸爸正在干什么。(他们在爬山坡。) 2.教师出示声母卡片p,告诉学生上坡的“坡”读得轻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声母p的音。
3.师范读,学生认真看口形双唇先紧闭,然后被气流冲开,听发音。
4.学生领读、分男女生读,体会读时,要往外送气,气流较强。
5.b、p对比读。教师用一张白纸放在嘴前,读b时白纸不动,读p时气流吹动白纸。让学生口对着手心试读,体会送气和不送气的不同。
6.学生记忆形状,教师启发学生想象p像什么。
7.学生自由回答。 8.教师引读“上山坡”,学生接读p、p、p。
9.游戏:猜口形。(同桌两个人,一个读声母,但不能出声,另一个通过口形、气流辨别读的是哪个声母。)
三、仔细观察,学习书写
1.过渡: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b和p的读音,与它们交上了朋友。现在,我们来练习写一写,比一比谁写得漂亮,好吗?
2.指导书写b。
(1)引导学生先观察书中字母b的笔顺,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范写b,强调第一笔在上格的二分之一处起笔到第三条线停笔,第二笔占满中格。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3)学生仿写一个b,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教师选择一位同学书写的字母b在投影上进行展示,全体同学观察,说说有哪些地方写得好。
3.指导书写p。
(1)引导学生先观察书中p的笔顺和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然后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预设:p的竖占中格和下格;p的半圆占中格。 写声母p时先写竖,再写半圆,两笔完成。
(2)教师范写p,强调第一笔竖从第二线处起笔,到第三格中间收笔,第二笔半圆与竖连接,占满中格。
(3)学生仿写一个p,教师巡视。
(4)教师选择一位同学书写的字母p在投影上进行展示,全体同学观察,说说有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
(5)学生结合点评再仿写两个p,争取写得比第一次好。
4.比较观察声母b和p有什么不同,完成学生活动卡。 预设:声母b的半圆在右下角,声母p的半圆在右上角。
5.引导学生用打手势的方式表示两个字母,深入领悟二者在形上的不同。 预设:学生把左手掌展开作为两个声母的竖,右手握拳当做半圆。
6.课件出示儿歌“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学生齐读,结束全课。
四、小组合作,学习音节
1.4人一组,组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bǎ、bō、bǐ、bù、pá、pò、pí、pǔ八张卡片,组织小组成员练习拼读。
2.拼读比赛。教师任意拿出一张卡片,小组代表谁先读出就可给本小组加分,分数最多者获胜。
3.学生开火车读。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音节说一句话。
一年级语文上册
129班
第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游戏《花儿朵朵开》,课件出示花朵图,学生认读花苞上的音节,每读对一个,花苞就变成一朵盛开的花。
2.教师引学:这节课我们用上一节课学习b、p的方法认识声母m、f。教师板书课题m、f,学生齐读。
二、借助图画,学习m、f 1.学习m的读音。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思考: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游戏?姐姐藏在了哪里?(两个门洞后面。)
(2)课件出示m,认识的学生领读。
(3)教师根据学生认读时口形情况,示范读,重点强调:发m音时,先把双唇闭拢,把气堵住,舌后缩,气流从鼻子里出来,然后张开嘴,声带有些颤动。
(4)学生根据教师讲解,抓住要领自由练习读m,体会发音方法。
(5)学生开火车读m。 2.记忆m的字形。
学生齐读儿歌:两个门洞m m m。
3.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基本笔画:右弯竖,学生跟着老师书空两遍,然后在四线格里仿写三个。
(2)学生观察书中字母m的笔顺,弄清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
(3)教师范写,强调m占中格,注意左边和右边的门洞要一样大。
(4)学生练习书写两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学习声母f的音。
(1)课件出示教材中山顶大佛的插图,学生观察思考:图中有什么?(山顶上有一尊大佛。) (2)学生借助“佛”的音练习读读f。指名认读f。
(3)教师重点强调:上牙轻轻地放在下唇上,让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一下发出音。
(4)学生根据教师讲解,抓住要领自由练习读f。
(5)学生开火车认读f,教师个别指导。
5.学习声母f的形。
(1)同桌之间交流记忆f的方法。
(2)课件出示儿歌:一根拐棍f f f,学生齐读。
6.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基本笔画,学生跟着电脑书空两遍,然后在四线格里仿写三个。
(2)学生观察书中字母f的笔顺,弄清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
(3)教师范写,强调第一笔在上格的三分之一处起笔,写到第三条线停笔,第二笔横写在第二条线下边略低一点的位置上。
(4)学生练习书写两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三、同桌合作,学习音节
1.教师课件出示mǎ、mō、mǐ、mù、fā、fó、fǔ七个音节,同桌之间一个同学拼读,另一个同学认真听,把有错误的地方纠正过来。
2.指2~3名学生领读七个音节。
四、看图说话,学习生字
1.教师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了谁? 预设:图上画了爸爸、妈妈,陪着小女孩玩儿。
2.教师出示“爸爸、妈妈”词语卡片,学生个别读,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
3.识记“爸、妈”两个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爸爸”“妈妈”两个词语第二个字读轻声。
五、学习小结,课后激励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它们分别是b、p、m、f。同学们学习的可认真了!回家以后读给亲人听,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