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效果范文(精选9篇)
润滑效果 第1篇
1 纯静压润滑方式原理
纯静压润滑原理是通过润滑站将润滑油以高压的形式注入托瓦静压腔内, 筒体滑环完全靠静压腔内的高压润滑油而浮起, 使托瓦与滑环间形成一定厚度的油膜, 起到润滑作用。在水泥磨运行过程中, 高压系统始终处于工作状态。从采用纯静压托瓦结构的5号水泥磨运行来看, 磨机筒体滑环油膜较厚, 润滑油量大, 对托瓦的冷却效果好, 实现全液体润滑。因此, 托瓦温度一直都是比较理想, 保持在63℃以下。
5号磨的单台稀油站主要参数:油箱体积2m3;高压系统油泵的工作压力12MPa, 流量2×30L/min (每块托瓦30L/min) , 电动机功率4×7.5k W (两用两备) ;低压系统油泵的工作压力0.4MPa, 流量80L/min, 电动机功率2×3k W (一用一备) 。
2 动静压润滑方式及缺点
动静压润滑方式的原理是筒体滑环在运转时, 产生油泵作用, 在筒体滑环与滑履瓦之间形成负压, 把润滑油吸入到滑履瓦上, 建立液压油膜。但该润滑方式下托瓦瓦面的润滑油量较少, 滑履处油膜比纯静压润滑方式的薄, 对托瓦的冷却效果也相对较差。在近几年的生产过程中, 水泥磨的出磨端托瓦经常会处于高温下运行, 经常达到报警值 (72~74℃) , 有时甚至会超出设定跳停值 (75℃) 而出现设备跳停。经采取多项措施处理, 如对筒体隔热保温、筒体洒水冷却, 托瓦本体的优化, 润滑站的改进等, 使水泥磨托瓦温度略有下降, 但仍偏高, 对水泥磨的安全运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在水泥生产旺季时期, 严重影响水泥的生产和销售。
3 改造具体方案
3.1 稀油站技改方案
改造后具体原理见图1。
1) 原油箱的容积1.25m3, 经分析能满足改造后的需要, 不需要增大油箱。目前的空间能满足改造的需要, 不需要移动任何设备或部件。
2) 原有的两台低压泵及冷却器可以满足改造后循环冷却的需要, 不需要更换新泵及对低压系统重新配管, 减少了工作强度。
3) 增加2台高压油泵, 工作压力12MPa;流量2×60L/min (一用一备) , 流量分配到两块托瓦上;电动机功率2×15k W (一用一备) 。将增加的高压部分管路现场法兰对接, 安装简单, 施工工作量小。润滑站的现场改造工作能在3天内完成。
4) 对原有的吸油侧观察门盖板进行改造, 将油箱内部高压泵的吸油管与盖板集合到一体, 外部采用法兰或螺纹连接。
5) 对高压部分进行优化、改造, 改造后的高压部分不仅可以通过分流马达实现左右管路流量的平均分配, 同时在分流马达后面的分支管路上增加了调节阀。如果在流量均衡的情况下, 左右浮起量不一致, 则会引起电流的波动较大, 调节阀将会通过旁路分流, 实现左右浮起量的一致, 减小电流的波动。
6) 高压泵采取卧式、外置方式, 出现问题易于发现和检修。
3.2 托瓦技改方案
为节约投资, 将拆下的4块旧托瓦发外加工改造为纯静压型的托瓦, 改造内容主要是重新浇筑巴氏合金和扩大油槽面积。这4台水泥磨依次进行技改, 即将拆下的旧托瓦发外加工完成后再进行下一台水泥磨技改。
3.3 改造投资
单台水泥磨改造费用概算见表1。
4 改造效果
润滑效果 第2篇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过:“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但是中华文明的再次腾飞,而且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商业机遇。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奥运营销之旅”都是其“处女航”,如何抓住家门口的营销良机,借助奥运平台实现品牌价值和业务的跨越式发展?作为半工业、半消费品的长城润滑油,要想借助奥运平台来实现品牌价值提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战略先行,提升品牌力
近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井喷”式发展。得益于此,润滑油市场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中国市场所蕴含的巨大市场潜力令埃克森美孚、壳牌在内的国际石油巨擘风云际会。一时间,中国润滑油市场战云密布。与国外品牌相比,本土品牌长城润滑油在性价比和销售渠道上都占据优势,但在品牌形象上尚有一定的差距。
中国石化如何将长城润滑油塑造成堪比壳牌、美孚的全球知名品牌,并借机打入国际市场?随着高端车用润滑油市场成为长城润滑油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市场,长城润滑油迫切需要一种更加大众化和情感化的品牌营销平台,实现与消费者之间情感互动。
北京奥运会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
2004年,中国石化与北京奥组委签约,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石化合作伙伴”,长城润滑油同时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正式用油”。这一年,中国石化“奥运营销战略”正式启航。
中石化长城润滑油期望在北京奥运会——这个家门口的世界级营销平台上,实现两大战略目标:一是迅速提升中石化和长城润滑油的国际化品牌形象,加速在全球市场布局:二是拉近长城润滑油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提升品牌美誉度和亲近感。
专注营销,与奥运同行
奥运期间,要在数十家奥运赞助商层出不穷的概念和活动包围下,借势奥运实现提升品牌国际化形象和亲近感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将营销资源集中到与奥运和长城润滑油品牌内涵关联最密切的焦点上。中石化长城润滑油有关负责人形象地称之为“攥起拳头集中出击,才能以最小的营销资源创造最佳的营销效果”。
长城润滑油奥运营销之旅的每一个重大举措,从成立“长城润滑油珠峰环保登山队”到“畅行2008”,无不紧紧围绕“绿色”和“交通”这两大主题。借助这两个与北京奥运会以及长城润滑油品牌内涵密切相关的主题,中石化长城润滑油得以完美实现与利益相关者进行品牌沟通的目的。
基于“绿色”和“交通”两大营销主线的选取,中石化长城润滑油对奥林匹克文化和奥运赞助商策略做了全方位的梳理。绿色这个主线,不仅完美呼应了北京“绿色奥运”的主题,而且与长城润滑油“贡献清洁油品”的使命一脉相承。纵观历届奥运会,随着上万名运动员和上百万观众拥入奥运主办城市,交通问题一直是考量历届奥运会主办城市智慧和管理能力的难题。而且,交通问题锁定的传播对象,与长城润滑油锁定的有车族这一目标顾客群高度一致。通过将营销资源集中到“绿色”和“交通”这两大主线上,长城润滑油将每个活动做深做透,形成了鲜明特色,以差异化和专注度,强化了目标客户对长城润滑油的品牌认知。
一方面,中石化长城润滑油通过大型公益活动,在品牌和消费者(车主)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另一方面,以实际行动为北京奥运作贡献,展现出蕴含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品牌内涵,大大拉近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构建良好的交通文明,是提升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形象的突破口。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北京的交通环境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倡导文明乘车,既契合长城润滑油的业务和目标客户群,又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中国石化准确地洞察到了全社会对文明行车的需求,携手在北京市民和车友群体中颇具影响力的北京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行了以奥运为主题,声势浩大的“长城润滑油——畅行2008活动”,得到了70万有车族的盛情参与。
除此之外,24小时往返于奥运村内和比赛场馆之间,车身喷绘有奥运祥云图案和“Beijing2008”字样的纯锂电池动力电动客车,也以零污染、零排放、低能耗的环保特性,而成为奥运中心区的“明星”。来自五大洲的运动员和新闻媒体亲身体验中,长城润滑油建立了良好口碑,这些“装备”了具有奥运品质的长城润滑油、舒适环保的“祥云车”成为跨文化的“使者”,迅速提升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石化合作伙伴”2008年中国石化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式用油”长城润滑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整合传播,润物细无声
奥运期间,各种广告借助各种载体进行全方位传播,消费者视听处于“饱和”状态。因此,传统的传播手段,极易淹没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之中。因此,只有采用整合传播体系,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2007年9月,中石化长城润滑油“畅行2008”活动正式启动,采用了“空地协同”的整合传播手段也随之展开。“空军”方面,中石化长城润滑油联合北京电视台公共频道《红绿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市之声》等媒体为活动进行宣传、造势。
进行高空轰炸的同时,长城润滑油没有忘记“地面推进”。中石化旗下116家加油站、1 3家汽车养护中心、多家4S店、车友会和300余名志愿者深度参与其中。从“畅行2008文明行车公约”发布到“拥抱2008,300名畅行车主摆五环”,从“明星集结倡导文明行车”到“畅行2008进社区”,再到“新浪、搜狐公益论坛”等网上活动。线上线下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短短数月,活动就得到70多万车主的热情响应和参与,网络点击量突破上千万次,70万张鲜艳醒目的活动车标变成了穿行在城市里的流动风景线。
借助平面、网络、电视、广播、车标、口碑等多元化传播手段,畅行活动的传播效果滚雪球似的膨胀,长城润滑油收获了广泛的关注和社会认同,体现出一个国际企业的社会责任。
在整合广告和公关手段的同时,长城润滑油还把促销打造为与目标受众沟通的重要平台,将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正式用油”而拥有的宝贵奥运门票资源用于促销,以各种方式回馈最终用户和渠道合作伙伴。这不仅强化了长城润滑油与奥运会的品牌关联,更建立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情感互动。
这些匠心独具的营销活动,确保了长城润滑油奥运营销活动的成功。业内人士表示,作为一家央企,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第一次大规模借势体育营销,就能如此驾轻就熟地运用整合传播手段实现品牌和业务的双重跨越,实属难得,并盛赞“长城润滑油的奥运营销向业界展示了中石化世界一流企业的风范”。
润滑效果 第3篇
关键词:注水,润滑油纳米添加剂,单耗,节电
近年来油田开发不断向纵深发展, 采油成本逐年提高, 各油田都在不断寻找节能降耗的新方法与新途径, 探索降本增效新领域。油田各单位都提出了各系统节能目标, 根据油田生产现状制定节能工作实施方案, 注水系统已经成为工作的重点。某采油厂在注水站应用了JPLUS—2000型高效节能润滑油纳米添加剂, 泵站电量消耗显著降低, 有效地节约了生产成本[1]。
1 技术理论
JPLUS—2000型高效节能润滑油纳米添加剂运用摩擦学声化原理, 以新生的金属有机物微粒作为润滑材料, 首创了磨粒修正理论及“共晶滚球”润滑机理[2]。其理论基础是:运动副在边界摩擦状态下, 相对运动瞬间所产生的超声波能量及运动副表面峰凸摩擦所产生的局部高温, 激活分散于摩擦副表面的超美润滑剂中的JIMTECH有机分子, 捕捉并与刚磨损产生的金属微粒在摩擦接触点上进行表面化合, 这一过程称之为磨粒修正。以金属为核, 经表面化合所形成的有机包裹物近似球体, 称之为“共晶滚球”, “共晶滚球”依靠物理的吸附力堆填在运动副凹凸不平的表面上, 这种堆填所形成的膜称为“共晶滚球膜”, 以“共晶滚球膜”作为润滑主体的润滑机理称之为共晶滚球润滑机理, 其技术核心就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在大大降低摩擦阻力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机械不受磨损, 并保护系统 (如发动机) 在最佳状态下发挥最大的机械效能[3]。
2 技术应用前期试验情况
注水站添加润滑油纳米添加剂技术在油田推广应用之前做了前期试验, 确保该技术能够在注水站实施中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为使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选择了机泵运行年限较长的A注水站和运行年限处于中等的B注水站进行试验。
两座注水站共用添加剂100 kg, 每公斤365元, 共发生费用36 500元。4台注水泵试验平均节能效果为6%, 日均节电0.45×104k Wh, 日均节约电费2450元, 添加剂发生作用后, 15天即可收回投资, 效果明显。
3 生产应用情况及效果对比
通过以上试验, 某厂陆续在23座注水站添加润滑油纳米添加剂, 单泵电耗平均下降0.17 k Wh/m3, 平均节电效果为2.84%。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操作简便, 未发现注水站生产运行出现不良反应。
3.1 2010—2012年节电情况
2010年在27座注水站添加润滑油纳米添加剂, 实际见效23座注水站, 最高单耗下降率11.13%, 最低单耗下降率1.05%, 平均单耗下降0.19 k Wh/m3, 下降率为3.22%。实现日节电3.66×104k Wh, 累计节电1 317.72×104k Wh。未见效4座注水站中3座站因导泵无法评定节能效果, 1座站因注水泵泵效较高 (78%以上) 等原因, 注水单耗没有下降。
2011年经过认真论证又在23座注水站添加润滑油纳米添加剂, 实际见效23座, 最高单耗下降率6.97%, 最低单耗下降率0.75%, 平均单耗下降0.17 k Wh/m3, 下降率为2.84%。实现日节电3.26×104k Wh, 累计节电1 172.13×104k Wh。
2012年继续在23座注水站添加润滑油纳米添加剂, 实际见效23座, 最高单耗下降率6.64%, 最低单耗下降率0.87%, 平均单耗下降0.18 k Wh/m3, 下降率为2.83%。实现日节电3.84×104k Wh, 累计节电1 382.87×104k Wh。
3.2 各站日节电效果对比
以2012年为例, 润滑油纳米添加剂使用前后机泵的单耗电量作如下对比 (图1) :
从图1可以看出, 每站的机泵耗电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即润滑油纳米添加剂的使用有效地降低了耗电量, 达到了节电的目的。
3.3 各站年度节电情况对比
以23座注水站3年内的年节电量进行对比 (图2) 。从图中可以看出, 不同的注水站节电效果不同, 甚至有较大出入, 这与该站机泵的运行年限、泵效、轴瓦间隙以及注水站规模等不无关系;但总体来说该技术的使用节约了电能, 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4 结论
1) 润滑油纳米添加剂在油田注水站系统实际应用中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2) 润滑油纳米添加剂针对高负载、高转速、摩擦阻力大的机械设备有较好的节能降耗效果。
3) 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操作简便, 未发现注水站生产运行出现不良的反应。
4) 通过应用可以看出个别注水泵应用效果不明显, 其主要原因是部分泵的运行状态较理想, 单耗较低, 在5.5 k Wh/m3以下, 对这部分机泵, 节能效果不明显。
参考文献
[1]胡道春, 孙冰.油田注水系统节能技术适应性分析[J].石油石化节能, 2013, 3 (6) :21.
[2]赵卫滨.润滑油改进剂注水泵应用效果评价[J].石油石化节能, 2013, 3 (5) :20.
用情感润滑管理 第4篇
情感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搞活企业,振兴企业,做强做大,虽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寻找出若干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但是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是人的管理。而人是有情感的。
情感是一种心理现象。正确的情感表现与引导,能促进人积极奋发的行为;错误的情感表现与引导,则会降低人的工作热情,导致错误被动的行为。譬如《三国演义》中,曹操为得到徐庶,采用了一种不光彩的手段去挖人才,结果激怒了徐庶,人才虽然得到了,但徐庶一言不发,没有热情和好感,不为曹操献一计一策。类似上述情形在一些企业中也屡见不鲜。
国外企业管理专家认为,情感管理应该是现代企业经营者的“必修课程”。如今世界500强是十分注意情感管理和情感投资的。他们把情感管理视作企业的“强身术”和立业之本。日本企业界开展的“一滴蜜”情感投资活动,就是有效协调现代企业人际关系的情感管理。他们通过开辟“人事恳谈屋”,建立“员工诉愿制度”,营造“以下克上”氛围,制造内部竞争压力,组织“增进健康运动”等形式,全方位、广角度、多层次、宽领域地开展“情感全面管理”。此举的核心内容就是将企业内部管理由以“作业为中心”转向以“人性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减少人际摩擦和人际冲突,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借以充分发挥职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情感管理的特点
情感管理的对象是人,人的情绪、人的需求、人的积极性则是情感管理的具体方面。认识和把握情感管理的特点,是正确运用情感管理,化解企业矛盾,促进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时间性
人的情感受时间制约,情感管理要以时间地点为转移。企业人员的情绪、需求、态度与特定的时间相对应,情感管理要把握时间性的规定,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错过了特定的时间,往往容易造成遗留问题,妨碍日后情感管理的实施。
指向性
企业人员情感的产生与变化,常与一定问题、一定愿望共生共存,体现出明显的指向性,忽视了这一点,情感管理将会是无的放矢,虚功虚做,结不出真正的果实。
连续性
情感管理不是阶段性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连续的工作。随着企业向前发展,企业人员也会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情感。从某种角度来看,现实的情感是过去情感的延续或发展,二者存在关联。在情感管理过程中,要坚持联系、发展的原则,注重情感管理的连续性,这对切实解决问题是非常有效的。
沟通性
传统的管理方式更多表现出上行下效,你说我听,呆板、机械、武断,而情感管理则表现出民主、平等、交流、沟通的特征。主要是通过不同的沟通途径、联络情感、交换观点、达成共识。这比传统的管理方式的成效更扎实、方法更易行。
滞后性
制度性的管理方式一般是见效迅速、立竿见影,情感管理则有一定的滞后性,不是很快见到效果的,这是因为人们的情感转化不是马上做到的。
情感管理的七个阶段
认识阶段。解决问题必从认识问题开始,有些矛盾可能已经存在,有些矛盾可能出现。对企业人员的情感状况达到清晰准确认识,是情感管理的起点。
沟通阶段。对想要解决的企业人员情感方面的问题,不能采取压制、轻视的做法,而应根据问题的性质、程度,与存在问题的企业人员进行合理沟通,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许一次沟通不行,可能要来多次沟通。
引导阶段。情感管理应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引导,尤其对不当的情绪、需求、态度,应在沟通的基础上指出错误、提出意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保证问题向好的方向转化。
协调阶段。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观念上的统一,并不能代替行为上的一致。彼此达成了共识,还得有一定的协调阶段,相互配合,做到言行一致,否则,仅仅停留在引导的结果上,情感管理是不会深入展开的。
转变阶段。通过工作实践,使企业人员的情感表现得到真正的转变,努力实现情感管理的具体目标。
检验阶段。企业管理者及时对每一个情感管理过程进行效果检验,认定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检验应把握正确的方法和合适的时机,盲目的检验是行不通的。
评定阶段。情感管理的主要阶段完成后,最后要对整个过程进行评定,分析各个管理阶段的表现,认真总结,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情感管理的水平。
情感管理的方法
情感管理的操作方法很多,适用于情感管理过程的不同环节,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恳谈法。企业领导与员工就彼此关心的话题,进行诚恳、平等地交谈,沟通感情,交换看法,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出路。
调查法。通过切合实际、简便易行的调查,从而掌握企业人员的情绪表现、需求构成、工作态度等情况,为制定情感管理措施、对策奠定基础。
观察法。采取直接或间接观察的方法,发现企业人员工作中的表现情况及心理状态。这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活动法。在企业人员中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了解反映出的职工精神状况,进而可掌握职工流露出来的消极情绪、情感。
对话法。部门的负责人员与企业职工定期见面直接对话,互通情况,增进了解,消除疑虑、误解,促进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倾诉法。可采取设立接待日、意见先导方式,及时听取职工的意见、批评、牢骚、怨言,给他们表达自己心愿的机会,减轻职工心理压力。对职工的问题要做到有问必答,有来有往,及时给予答复,不能置之不理。
评估法。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定期召集有关人员,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行为状态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出基本结果,找到差距,力求改变。
情感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方式,企业经营者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运用情感管理,就必须遵循情感管理的实践原则。
情感管理的原则
情感管理基本原则有三个方面:一是整体原则,“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企业人员众多,反映出来的情感千姿百态,理顺企业人员的情绪,培养健康的情感则需顾全大局,着眼普遍性问题,不能为某些少数人情感的满足而打击、压制多数人的积极情感。二是效益原则。情感管理的本质是促进企业发展,提高效率,不是只为了领导与职工,上下一团和气。实际情感管理的初级目标应是:职工的情绪比较良好,积极向上,职工的需求基本满足,安心本职;职工的热情十分高涨,干劲十足。这样无疑会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社会效益的提高。三是控制原则。这是可以运用的有效管理方式之一。在运用情感管理时,需对情感管理的范围、程度有所控制,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滥用情感管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应对管理对象的情绪、需求、积极性做准确分析,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该调整的就调整,不可失去控制,无原则地应付。
强化情感管理,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企业内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增强振奋动力,做到奖罚分明,有章必循,形成良好的企业学习、工作、生活氛围。
2.改变工作岗位“从一而终,永不变更”的做法,使职工有选择岗位的权利,适当变换工作岗位,能增加工作兴趣,锻炼职工的工作适应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3.在企业内部营造自由讨论和探索争鸣的氛围,让企业人员享有自主权,讲真话,叙实情,关心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4.尊重企业人员的人格,保护并维持企业人员的健康情感。企业决策和工作执行时都要充分重视企业人员的想法和愿望,尊重他们自身的人格,做他们愿做的事,做对他们有利的事。违背企业人员的意志,伤害他们的人格,任何工作都将无法顺利完成。
5.建立上下沟通制度,掌握企业人员的身心状况和情绪变化。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走出办公室,深入企业经营管理现场,加强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情感联系,可靠地掌握和引导事态的发展,超前引导,及时防范,使不良的因素得以及早消除,向良好局面转化。
6.对有困难有问题的企业人员做好帮助教育工作,以点带面,通过一件事影响更多的人鼓动众多的职工。
7.企业领导要身体力行,与下属人员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同甘共苦,不搞特权,平等相处,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形成良好和谐的干群关系,以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润滑效果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前列腺增生尿潴留病人136例,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68例, 年龄56岁~78岁, 平均67岁;对照组68例, 年龄54岁~82岁, 平均68岁。两组病人年龄、病程、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男病人导尿法, 观察组采用尿道润滑法导尿。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导尿治疗效果。
1.2.1 尿道润滑法导尿操作方法
常规消毒后, 在插管前垫纱布提起阴茎使其和腹壁成60°, 用注射器抽取10 mL~15 mL液状石蜡缓缓注入尿道口, 予轻微按摩尿道球部, 帮助液状石蜡充分润滑尿道。再将已用液状石蜡润滑全管的导尿管轻轻插入尿道口, 当遇到阻力时, 嘱病人缓慢深呼吸, 慢慢送管, 当尿管插不进, 也未见尿液流出时可用注射器向尿管内注入2%利多卡因5 mL, 轻按摩尿道球部片刻后再继续插入即可。
1.2.2 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病人诉插管时无疼痛能顺利引出尿液为;有效:能引出血性尿液, 病人诉疼痛;无效:导尿失败。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导尿是急性尿潴潴留时最常用的方法, 任何情况下膀胱高度膨胀时应立即导尿, 以免成为无张力膀胱。但由于操作不当极易造成膀胱、尿道黏膜的损伤及细菌侵入[3], 而增生的前列腺压迫使尿道狭窄, 尿管更不易插入。因此, 前列腺增生病人导尿时润滑尿管及尿道, 必要时行表面麻醉是导尿成功的关键。常规的男性导尿法是只润滑尿管前端, 而尿管中、后段是干燥的, 在进入尿道时中后段尿管因干燥而与尿道黏膜产生摩擦导致黏膜出血、水肿, 病人会因疼痛而影响操作的顺利进行。尿道润滑是先将尿管全段润滑后再将液状石蜡直接注入尿道口内, 使之与尿道充分润滑, 这样可减轻插管时对尿道黏膜的机械性损伤;当到达梗阻部位不能再送管时再在尿管内注入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梗阻部, 可减轻病人的疼痛, 取得病人的配合, 提高导尿的成功率。多数前列腺增生尿潴留病人年老体衰, 在导尿时必须同时考虑梗阻程度和全身情况, 尤其是有无利多卡因禁忌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避免带入细菌;导尿成功后应使尿液慢慢排出, 防止膀胱内压迅速降低而引起膀胱内出血。导尿时, 护士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及对病人的保护意识、娴熟的操作技术和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 这也是导尿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
[2]石传花, 孟钰.地塞米松在前列腺增生病人导尿术中的应用[J].南方护理学报, 2005, 12 (9) :47.
润滑效果 第6篇
关键词:变速器油轨,润滑,CFD,效果评价
0 引言
对变速器进行有效润滑, 不但能够减轻运动零件 (轴齿、齿轮、轴承、同步器等) 接触表面的磨损, 而且能够带走摩擦面上的杂质和热量, 起到清洗和冷却的作用。此外, 润滑油还有密封、防锈和减振缓冲的作用, 从而保证变速器的正常工作, 延长变速器的使用寿命[1]。
一般情况下, 变速器的润滑主要采用飞溅润滑和油浴润滑。但对于具有双输出轴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位于油液面之上的输出轴各运动零件无法通过上述两种润滑手段进行充分的润滑, 因而需要采用强制喷油润滑方式进行润滑[2]。强制喷油润滑是以变速箱体为油箱, 另附加一套润滑装置 (如油轨) , 通过润滑油泵控制阀体, 在一定压力的作用下将油池里中的润滑油经过滤器、冷却器供送到各润滑点, 从而实现各工作零件的润滑冷却[3]。目前对变速器油轨的流场研究甚少, 大多数是针对发动机喷油系统进行相关研究。王尚勇等[4]采用Flowmaster计算了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的喷油特性。蔡珍辉等[5]采用AMESim对高压共轨喷油器进行了模块化分析和仿真研究。张功晖等[6]使用ANSYS Fluent计算了管路流量。
强制喷油润滑是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润滑的重要方式之一, 因而使用仿真分析方法评价油轨强制喷油润滑效果, 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笔者采用ANSYS Fluent, 对某型号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油轨单体的喷油效果进行流场模拟, 得到油轨各出口油液的质量流量和油柱形状, 并将仿真所得各出口油液质量流量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在确认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的基础上, 分析了油温对油轨各出口质量流量分布的影响。最后以整个变速器为研究对象, 仿真研究了变速器的工作状况, 并对变速器油轨的润滑效果进行了评价, 说明了油轨喷油润滑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1 变速器油轨模型
某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油轨模型如图1所示, 包括1个入口和7个出口, 且出入口均为圆形, 各出入口内径和喷管长度如表1所示。
mm
2 油轨单体的CFD分析及评价
2.1 油轨单体的CFD分析理论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润滑油为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油 (以下简称变速器油) , 相比其他自动变速器油, 具有更好的润滑特性[1]。润滑分析中, 通常认为变速器油为不可压缩流体, 并忽略其热膨胀系数, 以20℃时的油液物理特性为标准[3]。考虑到油轨模型的内部扰动, 使用k-ε湍流模型进行仿真分析, 忽略能量交换等因素的影响[7]。
油轨单体喷油效果仿真计算中, 流体需满足连续方程 (质量守恒方程) 和运动方程 (动量守恒方程) , 采用RNGk-ε湍流模型模拟油轨内部的流动。由于RNGk-ε湍流模型只适于充分发展的湍流, 即大雷诺数的湍流计算模型, 所以近壁区内的流动及雷诺数较小的流动需要通过壁面函数法进行处理[8]。
2.2 油轨喷油效果CFD仿真与试验
油轨的工作环境是变速箱内油气混合的复杂两相流场, 为确认油轨喷油效果和仿真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在油轨出口方向建立图2所示的长方体空间, 各出口到壁面的距离与油轨在变速器整体模型中各出口到对应润滑对象的距离相近。初始状态下, 油轨内部为变速器油, 外部为空气。
采用Gambit对图2所示的两相流模型进行四面体网格 (Tetra4) 划分, 其中油轨的网格模型如图3所示。通过ANSYS Fluent完成相关定义并生成CFD计算模型, 进而进行瞬态仿真计算。20℃下, 变速器油的密度为839.7kg/m3, 动力黏度为0.0324Pas;对应的空气密度为1.225kg/m3, 动力黏度为1.78910-5Pas;油轨入口处的设计体积流量为4L/min。
t=0.02s时, 入口质量流量与各出口质量流量之和基本相等, 且之后保持不变, 说明油轨喷油系统开始进入稳定状态。稳定状态下各出口的质量流量分布如表2所示。其中, 出口1流量最小, 出口3、4、5、6流量较大, 出口2、7流量居中。图4所示为油轨单体喷油试验台 (在各出口处装有流量计) 。试验条件:变速器油温度为20℃, 入口的体积流量为4L/min (通过调节油泵压力获得, 与仿真条件相同) 。通过试验可以观察到各出口的喷油状况, 并获得各出口的体积流量。为便于比较, 将试验得到的体积流量转换为质量流量且列入表2。由表2可知, 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说明了仿真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图5为油轨部分出口在0.05s时变速器油液的体积分数云图。与图4所示的喷油试验效果相似, 各出口所喷油液均呈现连续柱状, 油柱能够到达长方体的壁面。
2.3 油温对油轨各出口质量流量的影响
为研究油温变化对喷油流量的影响[9], 笔者对两种极端温度 (-40℃、100℃) 进行仿真分析。不同温度下变速器油的相关材料物性值如表3所示[1]。
当油液进入喷油稳定状态后, 不同油温下各出口质量流量分布情况如表4所示。由表4的数据不难发现, 出口1的质量流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出口3、4、5、6则刚好相反, 质量流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出口2、7基本保持不变。这一仿真结果说明, 油温对油轨各出口流量分布有明显的影响, 所以在气温变化较大的使用环境下,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油轨喷油润滑效果。
3 油轨在变速器内的润滑效果评价
3.1 变速器整体模型
为评价油轨喷油的实际润滑效果, 需分析油轨在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内的工作状况及飞溅油液对喷油效果的影响, 因而需建立图6所示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结构的整体CFD计算模型。
CFD计算模型建立的基本方法:首先对结构模型进行大量的几何清理, 抽取零件表面, 然后形成由齿轮表面和箱体等构成的封闭容腔。
变速器工作时, 齿轮的动力传递通过齿轮对的啮合接触实现, 齿轮表面附着的油膜起润滑和散热作用。一对啮合齿轮的CFD计算容易实现[7,10], 但对如此复杂规模的变速器, 要描述多对齿轮对的啮合过程是非常困难的。因此, 本文采用切齿法以简化计算模型, 即在任何啮合齿对中切除一个齿轮的齿形, 如图7所示。在变速器整体模型中, 输入轴 (输入1轴、2轴重合) 上的主动齿轮同时要与输出1轴、2轴的多对从动齿轮啮合, 为减小切齿给油液飞溅效果造成的影响, 切除位于变速器油面之上的输入轴主动齿轮的齿形, 保留输出1轴、2轴上从动齿轮的齿形。采用切齿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啮合齿对中一个齿轮的齿形被切掉, 这导致无齿形齿轮表面上的油液流动情况与实际情况会有所差别, 所以仿真结果具有一定的误差。
几何清理和简化后的变速器的整体模型如图8所示, 变速器上部空间充满空气, 下部空间充满变速器油, 油轨各出口的方向正对着输出1轴上的不同齿轮和换挡同步器等, 对这些工作零件进行相应的润滑。各出口的喷油方向与啮合方向同向, 图8中的箭头为输出1轴的旋转方向, 其他各工作零件的旋转方向与之相对应。
3.2 整体模型CFD分析及油轨润滑效果评价
对图8所示的变速器整体模型进行四面体网格划分, 初始网格数目达到260万, 如图9所示。仿真分析条件如下:工作温度为20℃, 重力沿z轴负方向, 输入轴转速为1000r/min, 工作挡位为1挡, 油轨入口体积流量为4L/min, 油液面位于主减速器齿轮中心面以下36.8mm处。由于齿轮处于旋转状态, 因而采用RNGk-ε模型描述变速器油液的湍流运动[11]。齿轮的旋转运动会使流体区域发生变化, 这需要采用动网格技术进行模拟。通过动网格技术, 使旋转区域周围网格在计算过程中不断调整, 从而保证网格质量, 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8]。虽然采用切齿法最大限度简化了模型, 但由于研究对象结构的复杂性, 网格数量增加幅度较大, 从而影响计算效率。
针对最关心的齿轮润滑效果问题, 图10列出了t=0.024s时, 出口2、4、5、7的喷油情况。由图10可知, 各出口在油压的作用下, 都能形成喷射液柱并到达相应的齿轮表面, 这一结果在变速器样机试验中也得到了确认。
图11所示为t=0.024s时, 从变速器正面观测到的变速器油液分布情况, 油轨出口2、4、5、7喷出的油液清晰可见。由图11可知, 输出2轴上的齿轮及主减速器齿轮甩起的油液并不会打断油轨出口喷出的油液。图12所示为同一时刻, 出口2喷出油液与齿轮一起转动的情形。由图12可以看出, 到达齿轮的喷射油液能够克服齿轮旋转产生的离心力, 并同齿轮一起旋转至啮合处。
归纳以上仿真分析结果, 我们发现油轨喷出的油柱不受飞溅油液的影响, 能够顺利到达相应齿轮, 并与齿轮一同旋转至啮合点润滑啮合齿轮, 说明了油轨强制喷油润滑的有效性。
4 结论
本文运用ANSYS Fluent, 对某型号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油轨的喷油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由油轨单体的喷油效果仿真分析得到了油轨各出口油液的质量流量分布, 以及油温对质量流量分布的影响。由包含油轨的整个变速器CFD模型仿真分析, 得到了油轨在变速器内部的喷油状况及飞溅油液不会干扰油轨喷出油液的仿真结果, 验证了该款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油轨喷油润滑系统设计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说明了流体仿真分析可以在变速器润滑设计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 齿轮啮合部位的模型化方法显然是制约仿真分析精度和影响仿真计算效率的重要因素, 有待更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汤耿波, 陈勇, 罗大国, 等.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油的研究[J].润滑与密封, 2011, 36 (6) :107-110.Tang Gengbo, Chen Yong, Luo Daguo.Study on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Fluid[J].Lubrication Engineering, 2011, 36 (6) :107-110.
[2]徐晓春, 朱洪, 吴妙仙.汽车变速器润滑[J].汽车工程师, 2011 (6) :61-62.Xu Xiaochun, Zhu Hong, Wu Miaoxian.The Lubrication of Automotive Transmission[J].Auto Engineer, 2011 (6) :61-62.
[3]吴晓铃.润滑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4]王尚勇, 张晓力, 徐春龙.高压共轨电控喷油器的仿真模拟计算[J].车用发动机, 2002 (4) :16-19.Wang Shangyong, Zhang Xiaoli, Xu Chunlong.The Simulation of Electronic Control Injector for High Pressure Common Rail[J].Vehicle Engine, 2002 (4) :16-19.
[5]蔡珍辉, 杨海青, 杭勇, 等.基于AMESim的高压共轨喷油器的建模及分析[J].柴油机设计与制造, 2008, 15 (1) :4-9.Cai Zhenhui, Yang Haiqing, Hang Yong, et al.The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Injector for High Pressure Common Rail by AMESim[J].Design&Manufacture of Diesel Engine, 2008, 15 (1) :4-9.
[6]张功晖, 黎志航, 周志鸿.基于Fluent流场数值仿真的管路流量计算[J].液压气动与密封, 2010 (12) :41-43.Zhang Gonghui, Li Zhihang, Zhou Zhihong.Airpassage Structure Improving of Pneumatic Electromagnetic Valve Based on Flow Field Simulation withing Fluent[J].Hydraulics Pneumatics&Seals, 2010 (12) :41-43.
[7]江帆, 陈维平, 李元元, 等.润滑用齿轮泵内部流场的动态模拟[J].现代制造工程, 2007 (6) :116-118.Jiang Fan, Chen Weiping, Li Yuanyuan.Dynamic Simulation of Flow Field inside of Lubricate Gear Pump[J].Modern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2007 (6) :116-118.
[8]董春锋, 林腾蛟, 何泽银.基于动网格的齿轮箱内部流场数值模拟[J].机械研究与运用, 2011 (2) :17-19.Dong Chunfeng, Lin Tengjiao, He Zeyin.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Field in the Gearbox Based on Moving Mesh[J].Mechan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2011 (2) :17-19.
[9]Lemfeld F, Frana K, Unger J.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Unsteady Oil Flows in the Gearboxes[J].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 in the Thermodynamics and Fluid Mechanics, 2007, 1 (1) :1-5.
[10]Vande V J, Vierendeels J, Dick E.Flow Simulations in Rotary Volumetric Pumps and Compressors with the Fictitious Domain Method[J].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2004, 168 (1/2) :491-499.
润滑效果 第7篇
设备润滑的“五定”是润滑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而润滑油的“三级过滤”是保证润滑油质量的可靠措施, 因此说搞好“五定”、“三级过滤”是搞好设备润滑的核心。
设备润滑的“五定”, 即定点、定质、定量、定时、定人。
定点即按规定的润滑部位加注润滑剂。在机械设备中均有明确规定的润滑部位、润滑装置, 操作人员不仅要按规定加注润滑剂, 而且还要经常对润滑装置、润滑效果进行检查, 发现异常, 及时处理。
定质就是要按润滑卡规定的润滑剂品种牌号加注。在此常有人简单地认为加注了规定牌号的润滑剂就做到了定质, 而不注意油品的污染情况及加注过程中的过滤等问题, 常因油品中含有机械杂质, 加速了摩擦面的磨损。为了确保油品质量, 真正做到定质, 必须保证润滑工具清洁、专用, 防止润滑装置、润滑剂被污染, 对润滑油要严格按“三级过滤”要求进行过滤。
定量就是要按规定的油量加注。在润滑过程中, 有人认为润滑油脂的添加量越多越好, 即俗语所说的“油多省轴”, 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润滑油脂的添加量要适当, 过多, 增大阻力、增大动力消耗, 使润滑部位产生过热, 油脂过早劣化, 造成油脂外溢泄漏, 污染环境;过少, 则不能形成适宜的润滑油膜, 造成润滑失效, 所以必须定量加注润滑剂。
定时就是要定时加油, 定期添油, 定期换油。在此定期换油常被人忽视, 很多的是只顾添加。
润滑油的劣化变质速度是由工作条件、周围环境和油本身的质量决定的。根据经济合理与实际需要原则, 对用油量大的设备的换油周期应以化验结果, 对照用油标准认真加以确定, 既要保证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 又要充分发挥润滑油的使用寿命, 以达到安全经济的目的。
由于设备利用程度和开动台时有较大差别, 又难以准确掌握, 而其工作条件又变化很大, 对润滑油的使用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一般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中常规定有换油周期, 但这些都是一般规定, 未必都合理。我们如果机械地按一般规定的周期执行, 不是因油品使用过久, 失去润滑作用而使设备零部件过度磨损, 造成设备故障, 就是未能充分发挥润滑油的潜力造成浪费。为此, 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 作周密的调查研究, 通过化验分析, 比较合理地安排换油周期。
另外, 润滑系统的冲洗和净化是设备维护、润滑中的关键环节, 但在某些中小企业也常被忽视。新设备的润滑系统中, 难免残留加工屑末和外界杂质, 如不彻底清除, 会成为设备的长期隐患;运行中的设备, 还会从加油时带进尘埃和屑末沾污系统, 因此, 必须严格执行“三滤”。
定人即指定专人负责设备的润滑工作。前面所述的定点、定质、定量、定时均需由指定的人来完成, 所以说, 润滑工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有关人员的业务水平的高低。
具有高水平的润滑技术管理人员, 才能根据设备的具体工作条件、环境等实际情况制订出合理的设备润滑卡, 从而为搞好设备的润滑打下坚实的基础。
润滑操作人员是设备润滑的具体执行者, 所以他必须有一定的润滑知识, 懂得设备润滑的机理;懂得为什么要执行润滑的“五定”、“三级过滤”, 否则会产生什么后果;懂得润滑并非只是简单地在有关部位加注润滑剂。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按要求结合实际对设备进行润滑, 使设备润滑的“五定”、“三级过滤”在润滑过程中得到真正落实, 确保设备的润滑高效安全经济。
由此可知, 提高润滑技术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素质是搞好设备润滑的主要途径。
摘要:完善的润滑管理是设备安全平稳运行的基本保证, 对设备润滑管理工作中的“五定”、“三过滤”内容做了详细阐述, 使以往使用管理中存在的模糊认识及错误经验得到纠正, 对今后的设备润滑管理工作的提高有很重要的意义。
油气润滑的润滑油回收利用 第8篇
在实际应用中, 油气润滑也存在缺点。以1780生产线为例, 输出辊道采用油气润滑, 输出辊道共有345根, 机上辊道有13根, 每根辊子有两个润滑点, 总计716个润滑点。按设计要求每90s供油一次, 供油时间30s, 每点油量为0.23mL。由于润滑油随气流不断进入轴承, 进入轴承座内的润滑油从密封泄漏出去, 并不回收, 实际消耗在20桶以上。按目前使用的220号润滑油, 每桶2500元计算, 年消耗60万元。另外, 所耗掉的润滑油会进到层流冷却的回水, 给水处理系统增加巨额费用。
根据设备现状, 在非传动侧轴承端盖中心下50mm处打一M14螺纹孔用做回油;在传动侧轴承座侧面中心下50mm处也打一M14螺纹孔用做回油, 同时保持轴承座的润滑油液位, 使轴承滚动体完全浸泡在油液中。当轴承座内润滑油达到回油孔位置时, 润滑油回流到主回油管, 供给轴承多余的润滑油也不再从轴颈的密封处泄漏, 从而达到回收利用目的。单个轴承座的回油量并不多, 回油支管仅采用直径8mm的不锈钢管, 而主管路可采用直径65mm、76mm、89mm不锈钢管, 以递进焊接的方式铺设。回收回来的润滑油通过油水分离、过滤, 精度达到8级以上, 即可重新投入循环使用。
根据实际测定, 所使用的润滑油可回收90%以上。另外, 可提高水处理系统高速过滤器滤料的使用寿命。合计年节约85万元。
壳牌让科技润滑引擎 第9篇
随着一辆辆“科技堡垒”的性能不断提高,被誉为汽车心脏的发动机承担的负荷也不断加大,发动机的维护和保养也成为众多爱车人士永恒的话题。作为发动机的血液,润滑油是保持汽车巅峰性能,保护发动机健康运转的关键因素,润滑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车辆的性能和驾驶感受。
现在汽车发动机已经全面进入了燃油电喷技术时代,再加上涡轮增压、可变气门、可变压缩比等等,使汽车发动机在提升动力、节省燃油、延长使用期限等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这种机械和电子技术的革新,也对润滑油的品质和性能要求更加严格。
引领润滑油研究已超过百年的壳牌,科技优势在润滑油领域始终处于前沿,创造了多个第一,如第一个开发出多级发动机油,第一个在机油中引进清净剂,为第一架超音速客机——协和式飞机处女航提供润滑油,壳牌的润滑油被人类航空史上最大的客机A380所使用。在汽车领域,壳牌与顶级豪门法拉利有着长达60余年的紧密合作,以工况异常严苛的F1赛场作为研发平台,并致力于将F1赛道油品转化为民用。壳牌高端全合成润滑油超凡喜力,其95%的成分与法拉利F1车队用油相同,拥有优于普通矿物油五倍的清洁力,能够有效分散引擎内部积累的有害油泥和积碳。同时,在引擎运转过程中,有效阻止新的油泥、沉积物的再次粘结堆积,始终保持引擎清洁,其良好的性能使得引擎在运转的过程中受到的磨损减半,保护效果提升三倍,让民用汽车受益于最先进的润滑油技术,为爱车带来超强清洁保护,持久保持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