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人性化护理效果妇产科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人性化护理效果妇产科(精选12篇)

人性化护理效果妇产科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妇产科患者86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已婚25例, 未婚18例;年龄17~54岁, 平均 (27.9±1.4) 岁;体质量41~67kg, 平均 (51.7±3.5) kg。观察组中已婚26例, 未婚17例;年龄19~55岁, 平均 (27.7±1.5) 岁;体质量43~68kg, 平均 (51.6±3.4) kg。患者在婚姻状况、年龄、体质量等方面有均衡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模式实施护理, 基本内容为: (1) 术前常规探视患者, 介绍手术情况; (2) 常规配合手术操作; (3) 统一模式的饮食和心理护理, 常规病房巡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实施护理, 具体内容为: (1) 通过人性化方式, 及时有效的与患者进行沟通, 在护理服务的整个过程中, 要对患者的实际需求给予高度的重视, 术前开始进行沟通与交流, 保证患者对医护人员有足够的信任感, 使其对手术治疗所产生的担心明显减轻甚至消除, 以最佳的精神和身体状态接受进一步的手术治疗[2]。 (2)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 护理人员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严格执行与手术操作和护理服务有关的各种规章制度。不得与操作者或其他护理人员谈论与手术毫无关系的事情, 要经常对患者的感受进行耐心的询问, 对患者的一些疑问, 要及时给出准确合理的回答, 交流过程中语言要轻柔[3]。 (3) 术后提供人性化病房环境, 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处理, 适当通风, 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 对室内的温湿度进行调节, 对导致并发症出现的各种不良因素进行认真分析, 加强自检, 保证患者术后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及时将手术结果告知患者, 为其讲解术后恢复治疗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 使患者能够充分配合进一步的恢复治疗, 争取早日康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观察时间、护理满意度和手术成功率, 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进行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观察时间的比较

对照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观察时间均高于观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手术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中37例手术治疗成功, 成功率为86.0%;36例对护理感到满意, 满意度为83.7%。观察组中42例手术治疗成功, 成功率为97.7%;42例对护理感到满意, 满意度为97.7%。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通过与患者的人性化沟通和护理中, 让患者不但了解疾病知识, 更好地配合治疗, 还可消除患者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 让患者“心有所依”, 促使患者能更加坚强、坦然地接受治疗, 从而显著提高护理和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妇产科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 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观察时间明显短于妇产科常规护理;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妇科常规护理。这一结果充分证明,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妇产科手术护理中实施的必要性, 在今后的妇产科手术护理中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 进一步丰富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刘婷.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药使用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14) :137-138.

[2] 叶丽萍, 魏超容.舒适护理影响妇科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临床观察[J].现代护理, 2011, 12 (18) :101-102.

妇产科人性化护理研究论文 第2篇

1人性化护理的内涵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使患者在就医全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满意的一种护理方法。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人性化护理更注意给予服务对象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具体到临床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更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为核心,以真心、爱心、责任心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患者在就医全过程中有温馨感、亲近感和家庭感的一种护理方法[2]。人性化护理要得到护士的认同并自觉付诸与行动,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具有人性化服务的意识,在护理过程中,必须把“以患者为中心”作为自己的理念和行动准则。讲究护理服务艺术,除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服务外,还要提倡微笑服务、礼貌服务、舒适服务。

2实施要求

2.1改进护理工作模式,转变护理服务理念

当前医学模式已经实现了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新的医学模式强调精神与疾病不可分割,这就要求所有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不仅要看到疾病本身,更要看到患者这个有血有肉的精神主体,要了解患者内在及外在的各种需求,人文护理不再是被动而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一种积极、主动、不断延伸的服务理念,是要将人性化护理融入其中,把自己置身于患者的角度,让患者真正感到亲人般的照顾,天使般的关怀。这也就要求所有护理人员不仅要加强服务技术及沟通技巧的训练,还要掌握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及现代护理服务的运作方式和技巧,培养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协作配合。

2.2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护理是关于人的科学,护理是对人的工作。所以要求护士在言行上、态度上、服务上让患者感到更多的体贴和关爱,因此我科注重提升护士的整体素质,加强护士在职培训,包括业务培训、实践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支持并鼓励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高等护理教育。并根据护理人员不同职称、不同学历,利用各种途径、采取各种形式,加强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医院也有计划地招聘一部分高学历、工作能力强的护士,从而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是我们的人性化护理更迅速有效的开展起来。

2.3规范的职业形象和护理用语

工作服和被服体现人性化护理的色彩,护士服应不再是千篇 一律的白色,不同年资及职称的护士应穿戴不同颜色的服饰以便于患者有问题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护士进行咨询,并且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也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妇科患者以年轻女性为主,可以选择柔和的粉色,产科可以选择明快的嫩黄或浅蓝。彩色的工作服和病人小花或色彩各异的被服,可以使病人感到亲切舒服,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护士淡装上岗,仪表素雅,举止端庄,态度亲切和蔼,语言坦诚可信,精神饱满。使病人易于接近,产生信任感。

3具体护理方法

3.1主动和患者沟通

在临床工作当中,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相对较为频繁,每位临床护理工作人员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沟通方式,积极主动的和患者进行充分交流。语言交流是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较为详细了解的主要方式,有效的交流往往能够使得患者与临床医护人员达成诸多共识,对于顺利的开展临床医疗服务工作,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妇产科往往会涉及到生殖、性等比较私隐的话题,不少患者尤其是农村的患者,在患上妇科病以后因为怕被误会而显得非常的紧张,甚至有的患者选择不就诊;入院后显得更加的紧张,不愿意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即使有了疑问也不向医护人员咨询。此时有效地沟通就显得更为重要,它不仅能增进护患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双方的信任感,营造出和谐、友善的护患关系。护士一句温柔的话语就可能激励起病人战胜病魔的信心。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把与患者的沟通作为重要的工作来做。对患者要用情与其交流,用心与其沟通。一个人感情和人性的释放,是需要听众的,护理人员不但是忠实听众,还要通过沟通不断地引导患者将其所有的喜、怒、哀、乐全部释放出来。这不仅满足了患者交流的精神需求,情绪的稳定,而且更有利于护患关系的融洽。因此每个护理人员都应该学习和研究人性化护理,真正体现护士职业的神圣所在。

3.2加强妇产科手术前、后的人性化护理及心理指导

在临床妇产科各项实际护理工作当中,诸多临床护理相关性操作,比如手术、分娩之前会阴部位的清洁处理、灌肠、尿管导入以及手术、分娩之后的填塞阴道、留置导尿等,大部分患者均会接触相关操作。由于受不同文化理念、传统思想的较大影响,部分患者存在心理上难以接受的情况,通常需要临床护理人员对其做出合理的解释,从利于疾病治疗、病情康复的角度对患者予以耐心的劝慰,同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护理操作人员要在保证操作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动作轻柔,减少不必要的暴露,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的痛苦,帮助患者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使患者充分体会到人性化护理服务,并积极配合临床医护人员的相关治疗。临床妇产科手术以及手术室的陌生治疗环境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心理带来不良影响。因而临床护理工作人员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特殊心理因素,积极主动的对患者予以相应心理指导,关怀、安慰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相关操作以及手术室环境,尽量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耐心询问患者的不适及顾虑;在手术之后,要主动满足患者相应的术后需求,合理应用各种沟通方法,时刻以人性化护理理念规范自身的临床护理行为。

3.3积极落实预约服务

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现代人们快速化生活节奏的要求,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体现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医院预约诊疗模式已经逐渐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提高医院的临床诊疗工作效率,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减少患者的就诊等候时间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实行预约服务,如电话预约,可以更好的.为患者进行周全的护理服务,符合多数患者的生活节奏,较好的体现了人性化护理服务。

3.4及时进行随访调查

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及时有效的随访调查对于观察患者的愈后生活质量,分析临床长期疗效,充分提高临床护理服务水平,从细微处实施人性化护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患者出院之后,依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制定随访计划,采取电话、通信等随访方式,对患者康复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予以记录,并及时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充分做好患者的康复指导工作,努力提高人性化护理服务水平。并且定期召开医患交流座谈会,倾听来自患者的心声,加强医患沟通,征求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总结,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认真改进,对合理化建议及时采纳,以提高服务质量。

3.5努力创造良好的医院护理环境

患者来到医院后首先会对这种特殊而陌生的环境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很容易产生恐惧感和没落感。所以医院自身环境建设,特别是病房的布置,对于患者的心理往往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造成影响。为此我们设立了一系列人性化服务设施,例如走廊内温馨的宣传贴画,报纸、书刊,病房内便利粘钩,晾衣架等,这些细微之处的关怀投入并不大,却实实在在的体现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一份爱心。温馨、轻松的病房氛围可以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有利于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形成。

4小结

人性化护理效果妇产科 第3篇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模式;常规护理;妇产科;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27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32-0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的先进医疗卫生水平也同步发展,许多的患者及患者家属在对医院医疗水平有更高期待的同时,对护理方式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逐渐的从单纯性的基础护理逐步转变为综合护理模式,从而体现出来以人为主体的先进的护理模式[1]。妇产科是诊断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病因、病理、妊娠、分娩等的生理及病理变化的科室,将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应用于妇产科临床工作中,对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等具有正重要的实际意义。因此,我院自2012年5月——2012年12月,对妇产科接收的82例患者采用了人性化的护理及常规的护理模式,以观察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2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82例患者,患者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298±36)岁,其中剖宫产21例,自然分娩30例,卵巢囊肿23例,子宫肌瘤8例。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人性化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1例。人性化护理组中,患者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291±33)岁,剖宫产11例,自然分娩15例,卵巢囊肿11例,子宫肌瘤4例;常规护理组中,患者年龄21-41岁,平均年龄(290±32)岁,剖宫产10例,自然分娩15例,卵巢囊肿12例,子宫肌瘤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的类型、手术方式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组 41例患者均与术后给予常规化的护理模式。

122 人性化护理组 41例患者在常规护理条件下,给予人性化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①树立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人性化的护理主要起源于整体的护理模式,强调了“以患者為中心,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在注重患者疾病的同时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的满足和人格尊严的完善”[2];②注重护理人员的仪表,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该着装整齐、动作轻柔、举止稳重、护理过程果断有序[3],可以对医师的医嘱作出正确的反应,使患者及患者家属具有亲切感,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③完善沟通技巧,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语言占据主要的地位,在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注意语言的技巧,配合真诚的服务态度,观察患者的各个动作,主动的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措施,注重自身的语言、行为举止,站在患者的立场考虑问题,避免因言语的不恰当对患者的身心带来负面影响。

13 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护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采用妇产科自制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即(χ±s)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人性化护理组的效果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t=241,P<005),心理状态、焦虑状态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文献资料中表明[4],妇产科科室是医院临床中的四大科室之一,主要是针对妇女的相关性疾病以及分娩,在科室临床中的作用显而易见,与其他科室的相关性较为密切。妇产科中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保护隐私性较强、严重的焦虑心理、恐惧心理等表现明显。近年来,报道中表明妇产科的疾病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5]。各种炎症、内分泌失调、妇科肿瘤等出现一定的上升趋势,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对患者的心理及经济负担也是较为严重的,从而影响了妇女正常的工作、生活。

人性化护理模式主要经过整理护理模式发展而来,在妇产科中应用,丰富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提高了护理技能,改进了常规化的护理模式,以团队的护理合作模式取代了以前个人的护理,从而显著性的提高了对患者的服务质量。在科学高速发展的新时代[6],护理学科和生命科学一样,人性化的护理主要在1971年有美国的护理理论家提出,人性化的护理主要是以患者为本位,充分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以及人格尊严,从最为普通的常规护理上升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护理,将患者的生、老、病、死亡的全过程均进行关怀护理,主动为患者的各项生活指标着想,增强对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换位思考[7],使以患者为本的人文关怀贯穿于整个的护理过程,提高了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我院通过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组比较,患者的护理质量明显提高(P<005),护理人员通过注重自身仪表,给予患者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印象,建立了对护理人员的信心,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建立了护患之间的有效的沟通模式,是护理人员的健康及人性化护理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通过对妇产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采用效果质量评分进行评估,护理模式取得了较高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人性化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于今后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秀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2,33(35):7760-7761

[2] 谢明月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3):273-275

[3] 张素钦23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的人性化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6):164-166

[4] 娄丽艳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9):96-98

[5] 史仁慧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0):74-76

[6] 刘文娟人性化服务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28(12):2823-2825

人性化护理效果妇产科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3 年2 月-2014 年9 月笔者所在医院产科收治的2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1~44 岁, 平均 (29±3) 岁。其中, 自然分娩者120 例, 剖宫产者40 例, 卵巢囊肿者30 例, 子宫肌瘤者10 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 各100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结合两组患者具体病情给予对应治疗, 其中, 甲组给予常规护理, 如协助检查、术后或分娩后的体征监测等, 而乙组则给予人性化护理, 主要有人性化沟通、营造人性化病房环境、人性化健康教育等。

1.3 观察指标

按照笔者所在医院自制护理质量评分准则, 有效评定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满分为100 分, 评分越高, 表示护理质量越好。同时, 采取统一问卷调查形式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统计内容包括:治疗效果、护理质量、服务态度以及其他等。满分100 分, 大于90 分者视为满意, 反之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人性化护理后, 乙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5%, 显著高于甲组的67%, 且乙组护理质量评分也显著高于甲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3.1 提供人性化沟通服务

构建良好护患关系, 对提高妇产科护理效果非常重要。为此, 护士不仅需有一个关爱患者的心, 而且还需主动学习相关的专业技能与心理知识, 逐步提升自身素质, 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同时, 护士需从小事做起, 学会换位思考, 主动同患者交流, 并在沟通中, 注意言语礼貌温和, 尽可能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 以此来稳定患者的情绪。若产妇感到焦虑、不适, 需给予其适当安慰鼓励[2];若产妇感到紧张, 采取音乐疗法等引导其放松, 切记不可使用刺激性语言, 以免出现医源性伤害, 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3.2 营造人性化病房环境

对于产妇来说, 环境对其影响很大。故为迎合产妇需求, 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改变了传统以大病室为主体的病房布局, 分别设置了一些普通病房与单间病房, 并在每个病房内配备电视机、卫生间等基础设施。其中, 普通病房根据床位数配备部分微波炉, 而单间病房则主要将其设计为家庭环境格局, 大小适中, 配备全套设备, 让产妇感受如“家”般的温暖。同时, 为迎合产科特殊需求, 还可专门开设人性化新生儿盥洗室, 并控制好室内温湿度与舒适度, 确保宝宝在一出生就能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关爱[3];而且在产科走廊, 也可布置一些绿色植物, 在墙壁上张贴宝宝照片, 营造一个人性化的氛围;床上用品也可换成粉色调, 让产妇自己悬挂一些自己喜欢的小物件, 为产妇创设一个温馨、自然的病房环境, 有效缓解产妇分娩前的焦虑、紧张, 帮助产妇树立分娩的信心, 消除产妇内心的负面情绪。

3.3 手术治疗人性化

对于妇产科手术患者, 首先需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即术前准备好相关手术用品, 行备皮、外阴冲洗与灌肠、插导尿管等处理, 并确保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展开手术治疗[4]。同时, 在手术视野足够暴露的情况下, 尽量减少产妇其他位置的暴露, 并在手术过程中, 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 一有异常情况, 就需立即停止, 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3.4 人性化健康教育

在护理实践中, 护士还需做好对孕产妇的保健教育工作, 强化对孕产妇精神的关怀, 借助孕妇学校、产前产后的一对一教育等多种形式, 来向孕产妇讲解同妊娠与分娩知识, 告知孕产妇各孕期应注意的事项、新生儿护理与母乳喂养等相关知识, 以此来逐渐缓解孕产妇的产前紧张情绪[5]。同时, 护士还可引导孕产妇前往产房与住院病房进行参观, 使产妇产前便接受系统的保健知识, 并感知到来自医护人员的人性化关怀, 从而在增进护患双方信任感的同时, 消解产妇的紧张感。此外, 护士还可向产妇宣传一些妊娠分娩知识, 引导患者选择正确分娩方式, 降低剖宫产率。

3.5 出院前的人性化指导

出院前, 护士需具体结合患者病情展开对应的出院指导工作, 告知患者出院后相关的注意事项, 引导患者合理调整生活饮食习惯,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如告知患者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与富含丰富蛋白的食物, 注意主食类型的多样化, 合理搭配饮食;引导患者养成积极心态, 便于身体的恢复、乳汁的分泌与乳腺炎的并发, 并告知产妇产后不可久坐久站, 以免影响到子宫复旧[6]。此外, 护士还需做好产妇产后随访工作, 科学评估产妇产后健康状况, 详细了解新生儿生长情况, 引导产妇坚持4~6 个月的母乳喂养, 告知其定期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接受疫苗接种, 以此来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 临床妇产科疾病发病率正不断提高, 各种妇科炎症、妇科肿瘤与内分泌失调等发病率均有所上升, 这些不仅给患者身体带来痛苦, 而且还给患者心理带来巨大冲击, 极大影响到妇女的日常生活与工作。近年来,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妇产科疾病患者中广为应用, 且效果理想。人性化护理模式和其他护理模式相比优势较多, 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 其在临床妇产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转变了传统护理模式, 提高了护士的护理水平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整体效果显著[7]。同时, 人性化护理的实施能够推动患者和护士间的联系和沟通, 为患者病情的治愈和康复做好基础, 能够促进护士提升护理质量, 能够根据每一位患者病情变化、生活习惯等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法, 使得护理更加人性化, 为患者提供科学、舒适的优质护理, 使得患者能够保持最佳状态接受治疗。但是, 人性化护理实施过程中对护士的专业技能相对较高, 护士在制定人性化护理护理方案时应该善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且护理方案制定后能够根据临床实施情况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 使得对患者的护理更具针对性;此外, 护士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加强自身专业技能学习, 不断拓展和更新自己的知识领域, 使得不同学科之间知识能够相互融合, 提高护士综合技能, 从而更加准确的进行预见性护理[8]。而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 乙组患者在结合实际情况被给予人性化护理后, 该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仅接受常规护理的甲组, 且该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5%, 也显著高于甲组的67%。由此可见, 针对临床上妇产科患者的实际特点, 给予其人性化护理服务, 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沟通服务, 为患者营造人性化病房环境, 给予患者人性化的健康宣教与出院指导, 对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 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意义重大, 效果显著, 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 结合临床妇产科患者实际情况, 给予其人性化护理, 可明显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提高护理效果, 整体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胡晓梅.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 (中旬版) , 2014, 8 (1) :281.

[2]李亚玲.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应用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 2014, 20 (10) :1738-1740.

[3]李爱红.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6) :662-663.

[4]杨玲.妇产科护理中人性化服务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 (33) :4514-4515.

[5]薛花, 王萍, 徐润华, 等.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产科护理中运用的临床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7) :1598-1600.

[6]唐玉萍.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34) :9-11.

[7]Wolf A M, Wolf D, Steurer M, et al.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puerpera anxiety:A meta-analysis[J].China Modern Doctor, 2013, 51 (7) :31-32, 41.

人性化护理效果妇产科 第5篇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社区门诊输液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本社区进行输液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其护理均采用常规管理模式,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本社区进行输液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其护理均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本社区在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之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8.0%,而在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之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5%,经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门诊输液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其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社区门诊输液护理;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效果;护理满意度

以往,社区门诊护理以常规管理模式为主,护理观念落后,护理效果不佳,容易引起护患纠纷。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各医院及社区都更加重视护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其中人性化护理以其独特的优势赢得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和青睐。本社区也于近年开始实施人性化护理,为进一步明确其应用效果,特此展开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本社区进行输液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36例,女64例,年龄5~77岁,平均年龄(41.2±6.5)岁;选择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在本社区进行输液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38例,女62例,年龄6~76岁,平均年龄(41.9±6.3)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护理均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护理均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具体措施为:1)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治疗的目的和方法、正确用药、饮食指导等,使患者了解疾病、常见症状以及并发症,消除或缓解紧张或担忧情绪;2)加强沟通: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态度应亲切、温和,向他们讲解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叮嘱家属多关注患者状况,若发生不适则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予以相应处理;3)护理规范化管理:门诊输液室要求护理人员应统一着装,态度落落大方,在输液过程中应面带微笑,动作轻柔,与患者沟通时语气要温柔,为患者留下良好形象,使其感受到人性化的关怀。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评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行评分制,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级别,其中评分高于80分为非常满意,评分在60~80分之间为基本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1],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病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计数资料以(%)描述,然后行检验。若结果显示P<0.05,则表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即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统计结果,由表可知,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8.0%(156/20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5%(197/200),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社区门诊输液是患者预防保健和输液治疗的主要场所。现在,社区医疗设施越来越完善,更多的人开始首选在社区医院接受相关治疗,不仅更加方便,同时还可以降低疾病治疗成本。社区门诊所接诊的患者大多为慢性疾病,其中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为静脉输液。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护理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与当前人们的心理需求发展趋势相符,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2]。人性化护理应用于社区门诊输液护理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通过健康宣教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知晓治疗目的及治疗方法,在输液过程中能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并定期输液,以保证疗效;2)可以帮助加强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医护人员也可通过心理疏导消除或缓解患者的紧张或担忧心理,使其治疗依从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提高[3];3)更加注重对患者的关怀需求,在社区营造一种温暖、和谐的医患氛围,有助于改善社区门诊环境,提高其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提高服务效能,对于促进医护人员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具有积极意义。有不少相关研究已经证实[4-5],人性化护理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本社区自2015年5月开始实施人性化护理,以此为背景此次研究特对比实施人性化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其结果显示,本社区在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之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8.0%)明显高于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之前(98.5%),表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社区门诊输液护理中有良好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并且通过人性化护理的实施,可以提高护士的责任感,减少医疗纠纷,使患者就诊中更加放心,有助于帮助社区医院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经济效益。总的来说,社区门诊输液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其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在社区门诊护理中推广使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李文华,李小婷.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的运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s1):287-288.

[2]陈波,邹萍.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在社区门诊输液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s1):161-162.

[3]周敏.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干预[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288-289.

[4]孙海芳,俞晓红.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90-91.

浅析妇产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服务 第6篇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人性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30-02

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妇产科的患者数量却在不断增多,传统的护理方法不能适应新型的护理要求,妇产科护理工作形势日益严峻,因此,要使用新型的护理方法帮助妇产科的患者早日康复[1]?本文将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至妇产科进行治疗患者200例,将20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人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疗效,内容如下?

1?相关资料与方法

1.1相关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至妇产科进行治疗患者200例,年龄在25至34岁之间,阴道炎患者34例,宫颈糜烂患者23例,子宫内膜炎患者47例,宫颈炎患者16例,乳腺癌患者58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22例?

1.2方法 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使用人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数据差异,主要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治愈率?满意度,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调查患者满意度时使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回访患者,并收集患者的护理意见,完善人性化护理[2]?

1.3观察标准 调查200患者住院时间?治愈率?满意度,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到出院的一段时间为住院时间,治愈率是指进行人性化护理后,病情好转的患者在100例患者中的比例,满意度是指对护理感到满意的患者在100例患者中的比例?

1.4统计学 使用SPSS17.0对100例妇科病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将两组妇产科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制作了表一?

观察研究组100例患者在人性化护理后住院时间为10.12±2.1d,因此疾病有所好转的患者94例,治愈率为94%,因为人性化护理而感到满意的患者90例,满意度为90%;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00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4.34±3.5d,因此疾病有所好转的患者81例,治愈率为81%,因为人性化护理而感到满意的患者74例,满意度为74%通过观察表一,使用人性化护理后,妇产科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治愈率较高,满意度较高?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对妇产科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的对象主要是产妇与婴儿,要求改变护理方法,摒弃落后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人性化的护理,主要做好○1贯穿整体工作,认真的对患者进行教育指导,帮助患者了解妇产科疾病,并对患者进行护理教育[3]?○2在患者分娩前后,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疼痛对患者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指导患者或者家属服用药物,做好医疗保健?○3协调医生与护理人员的工作,护理人员主要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观察患者的表情?动作与神态,分析患者的疼痛状况,分别定为A?B?C级,并将患者的症状等级与临床表现制作成表格,把表格提交给专业医师进行分析,推断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措施[4]?○4保证患者良好的休息环境,确保环境无噪音,并且在走廊与其他显眼的场所处,放置专业医师或者护理人员的简介表,主要简介医护人员的擅长应对的疾病,还有医护人员的联系方式,在简介表下方还可以简介一些疾病的相关知识?○5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增进两者的感情,加强医患关系;在与患者进行交谈过程中,一定要以肯定的语气与患者交谈,充分尊重患者的态度,并且对患者进行全程护理,观察患者的症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5]?

本文分别对200例患者使用人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妇产科患者的数据差异,发现研究组妇产科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治愈率较高,满意度较高?由此可知,使用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进行产后恢复,帮助患者了解护理常识,避免因护理不当等原因造成患者的损伤,有效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还能够引导患者的心理,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丰富患者的护理知识,能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将护理内容明确化,将护理责任具体化,将护理措施简单化,并且能够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做好妇产科患者的护理工作[6]?

综上所述,使用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的辅助治疗妇产科疾病,可以极大的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减少患者的负担,所以,理应推广[7]?

参考文献

[1] 娄丽艳.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9):96-97.

[2] 郑桂荣.妇产科患者40例人性化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1):55-56.

[3] 李道莲.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门诊手术中的运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1):85.

[4] 谢巧芳,王宝君,朱运添等.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6):90-91.

[5] 吴惠.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0,31(8):1101-1102.

[6] 琚金梅,唐会枚,刘华莉等.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1,07(5):207-207.

妇产科护理中人性化服务的效果观察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妇产科2012年2013年收治的56例患者, 患者年龄最小21岁, 最大64岁, 平均年龄为34.9岁;病程最短1个月, 最长24个月, 平均为13.2个月。56例患者中慢性宫颈炎21例, 慢性盆腔炎16例, 子宫肌瘤8例,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例, 多囊卵巢综合征3例, 流产4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均分成2组, 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年龄、病程以及病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 具体的护理措施为:按照医生的医嘱按时给患者用药、换药, 并且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定时检查, 同时指导患者如何做好个人卫生, 促进疾病尽快康复[1]。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人性化服务, 具体的护理方案为: (1) 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在治疗过程中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人, 在护理的过程中积极地与患者沟通, 使患者能够与医护人员达成共识, 积极配合治疗。 (2) 加强手术前后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患者在接受手术前、分娩之前都需要进行会阴清洁、灌肠以及留置导管等护理工作, 在分娩之后也会接受阴道填塞等护理工作,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患者在心理上通常难以接受。护理人员在进相关操作之前向患者介绍操作的目的和作用, 采取措施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 克服患者心理上的障碍, 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医生开展相应的治疗。 (3) 积极的落实预约服务。为了充分体现人性化护理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减少患者就诊的等待时间, 采取多种方式开展预约服务, 满足患者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以及人性化护理的需要。 (4) 及时开展随访调查。在患者治疗结束之后, 定期对患者开展随访, 了解病情恢复状况, 对患者遇到的问题及时解答, 指导患者采取适宜的康复活动, 努力提高人性化护理的效率和效果。 (5) 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 对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医院环境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应该营造一种温馨和轻松的病房环境, 使患者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治疗[2]。同时, 应该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后心理变化的情况, 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消除其心中的各种疑虑。总之, 护理人员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时刻以人性化服务的理念约束自己的行为, 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患者及其家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观察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体有效率为92.8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4%,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及其家人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4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1%,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于各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护理作为治疗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以及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妇产科作为一个特殊的科室, 其护理操作经常会涉及到患者的私密部位,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患者经常会出现心理上的不适, 不能积极配合医生开展各项治疗工作。在护理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服务, 一方面能够提高护理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本文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 开展全面细致的人性化护理服务, 对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临床意义[3], 值得在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爱萍, 张绍果.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门诊的运用[J].全科护理, 2010, 9 (15) :236.

[2]郑凤香.妇产科人性化护理实践与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0, 12 (1) :70.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应用的效果评价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80例妇产科患者, 年龄20~5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人性化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人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2组患者的护理方法,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治疗, 人性化护理组患者接受人性护理治疗。将两组接受护理前后的HAMA评分。出院时妇产科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

1.3 数据处理

将调查所得的数据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 组妇产科患者, 不同护理前后的HAMA评分情况比较见表1。出院时2 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比较见表2。

注:与常规护理组护理后比较:P<0.05

3 讨论

当今社会人们对卫生保健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 护理人员面临着越来越繁重的工作[1]。人性化护理在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大坏境下被越来越多的提出, 它不仅体现在护士仪表的整洁, 举止的优雅, 更体现在对护理工作的责任感[2]。护士利用所学专业的技术, 利用各种方式为患者缓解痛苦。人性化护理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尤其强调以人为中心力求在护理过程中让患者感觉到舒适。妇产科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患者群体, 一般心理上会比较脆弱, 比较容易产生紧张焦虑以及恐惧等多种不良的情绪, 所以护理人员要将“以人为本”这一人性化护理理念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的始终, 作为护理的主导理念[3], 医务人员要做到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 及时发现患者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与护理常识。进而达到对患者消除恐惧心理的治疗目地, 使患者能够重新树立治疗信心, 配合治疗,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体现人性化护理。如在为患者做手术前的灌肠, 插导尿管, 冲洗外阴等操作时, 由于患者的文化水平以及心里思想观念存在着差异, 所以要对患者进行耐心安慰, 减少外界刺激, 坚持从患者的意愿出发, 保持手术过程的舒适让患者感觉到安全, 当患者出院后, 做好电话随访。

人性化护理是一个充满创造的个性化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新型护理模式, 可以在生理心里社会精神等方面满足患者需要的舒适程度。因为妇产科患者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临床护理群体[4], 所以也要对患者进行特殊的护理, 人性化护理更适合与妇产科的患者。

参考文献

[1]刘允英.453例刨宫产围手术期临床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29) :78-80.

[2]赵月英.刨宫产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J].当代医学, 2008, 14 (22) :153-154.

[3]甘元琼.心理护理在当代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和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5) :117-118.

人性化护理效果妇产科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妇产科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60例。实验组年龄23~45岁, 平均年龄 (28.4±4.09) 岁, 其中多囊卵巢综合征18例, 妊娠合并症16例, 子宫肌瘤2 0 例, 妊娠高血压6例。对照组年龄25~80岁, 平均年龄 (46.8±7.03) 岁, 其中盆腔炎16例, 子宫内膜炎23例, 多囊卵巢综合征8例, 妊娠高血压5例, 附件炎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 包括用药、日常护理等。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使用人性化护理模式, 具体包括:①环境护理:保证患者具有良好的室内环境, 空气状况良好, 避免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加强沟通, 在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同时告知患者有效的自信心对疾病的愈合有促进作用, 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避免患者出现恐惧、焦虑心情, 护理人员需要耐心、详细的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解释疾病的相关知识, 提醒患者配合医护人员, 护理人员须在精神上支持患者, 采用和蔼的态度解答患者与患者家属的疑问, 适当安慰患者, 让患者放松心态。③加强健康教育:为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以及患者的护理配合度, 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将相关知识告知给患者, 尽可能解答患者存在疑惑的地方, 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同时还应该不断的鼓励患者, 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与信心。④加强沟通, 因妇产科的特殊性, 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家属交代清楚疾病的严重性, 同时要求患者家属充分配合护理人员, 避免在患者面前表现出不良情绪。⑤加强饮食指导:护理人员需要考虑到饮食对患者病情的积极作用, 因此不同疾病的患者需进行针对性的饮食指导, 需要在遵守基本饮食指导原则的基础上强化针对性引导。

1.3 评价指标

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分析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 评价等级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l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为51.67%, 明显低于实验组的91.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我国妇产科疾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各种妇科疾病严重困扰着我国女性, 不仅影响女性的正常工作, 对生活的影响更是明显[3]。目前, 针对妇科疾病的治疗与护理已经成为了医疗领域中的一个重点[4]。从目前紧张的护患关系、医患关系现状来看, 采用更加人性化的护理工作是改善这种局面的有效途径。常规护理模式由于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有限, 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 加上妇产科护理工作繁重, 引发护患纠纷的频率较高。与以往的常规护理不同, 人性化护理充分体现以患者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为妇产科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有效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减轻疾病痛苦、加强疾病预防是护理工作的重点。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患者不仅希望能够得到疾病上的护理, 更加需要从心理、精神的角度被护理。人性化护理工作就是从这样的角度出发, 充分评估了患者疾病程度以及其他个人情况后实施的护理工作, 更加具有针对性、有护理效果的康复护理计划[5]。想要有效、顺利的进行人性化护理工作, 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水平的理论基础以及良好的专业技能, 甚至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以及心理学基础[6]。只有这样才能从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健康教育、加强沟通、饮食指导5个方面全面深入的进行人性化护理, 才能够在改善患者生理疼痛的同时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以及精神压力。与常规护理模式最大的不同, 是人性化护理模式充分体现出以人文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将护理角度上升至一个更高的层面。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其护理总满意率为51.67%, 明显低于实验组的91.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使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 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联合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 改善护患关系,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司娥, 赵在玉.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 2014, 7 (20) :170-171.

[2]潘玉红.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 2014, 12 (22) :5036-5037.

[3]孙彩霞.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 2013, 4 (30) :178.

[4]李卫萍.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手术室中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5, 19 (03) :404-405.

[5]李梅.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2 (14) :2825.

人性化护理效果妇产科 第10篇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妇产科,应用效果

人们对于护理工作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而越来越高。人性化护理主要是给予有护理需求的人们的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 属于创造性的整体有效护理模式, 其主要目的是使患者不仅能够在生理上, 同时也在心理以及精神上得到满足。在如今的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 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 同时更需要能够将“以人为本, 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回顾分析我院妇产科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临床护理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妇产科2011年1~8月收治的200例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 各10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3~54岁, 平均年龄为29.8岁, 病程5d~10个月, 其中有24例宫颈炎, 14例月经失调, 16例盆腔炎, 20例子宫肌瘤, 16例妊娠合并症, 10例其他妇科病。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4~56岁, 平均年龄31.2岁, 病程4d~11个月, 其中26例宫颈炎, 12例月经失调, 14例盆腔炎, 18例子宫肌瘤, 16例妊娠合并症, 14例其他妇科病。对2组患者年龄、病程以及病情进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观察组:给予本组患者人性化护理, 即是根据患者个人情况而制定各不相同的护理方案, 需要对患者的饮食起居方面进行护理, 并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护理, 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使患者不良情绪能够减轻, 以此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与医护人员的治疗进行配合。对照组:本组患者仅给予常规的护理, 即是根据患者的病症进行护理评估, 以此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进行对症护理治疗,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 对出现的问题立即给予解决。

1.2.2 评价方法

采用自制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采用汉米尔顿焦虑量表 (HAMA) 对2组患者前后的心理变化进行检测比较, 焦虑:总分>14分;可能存在焦虑:7总分14分;没有焦虑:总分<7分。

1.2.3 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 13.0软件包,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2组患者进行分别的护理后, 对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 观察组护理前护理质量评分为86~98分, 护理后为96分, 对照组护理前为64~86分, 护理后为82分,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患者汉米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在护理前比较, 观察期护理前有90例>14分, 6例7~14分, 4例<7分, 对照组有88例>14分, 8例7~14分, 4例<7分,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组患者汉米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在护理后比较, 观察期护理前有6例>14分, 24例7~14分, 70例<7分, 对照组有30例>14分, 44例7~14分, 26例<7分, 评分分别为70%和2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社会的发展导致人性化护理的必然出现, 随着人们越来越深刻对人性化的理解, 使医护工作进入到一个全新层次, 这就导致护理工作需人性化。促进患者恢复健康、痛苦减轻并对疾病进行预防是护理工作的目的。社会的发展使患者不仅要求健康、保健, 同时也希望在医院期间能够感受到一种自然、亲切、和谐的服务。人性化护理相比常规护理在对患者的人性化关怀及照顾中更为注重。据有关报道, 如月经不适、内分泌不调、妇科炎性反应等妇产科疾病, 呈逐年上升趋势, 这些疾病不仅为患者带来的是身体上的病痛, 同时给患者的心理和经济造成压力和负担, 对患者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在临床中, 医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治疗并护理好这些疾病。在临床妇产科中, 人性化护理随着多种护理模式的发展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 其主要是由生物模式转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 这一模式的转变体现了“人性化”理念, 以人为本, 此护理模式不仅需要对患者的生理疾病的痛苦和需求进行注重, 同时需要对患者的人格尊严需求进行满足。全方位护理评估患者, 并根据对其的评估诊断结果制定有效的康复护理计划。人性化护理的实施, 要求护理人员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水平和娴熟专业技能, 同时要求其多方面学习知识以及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技巧。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发现, 相比常规护理组, 人性化护理组效果更佳, 由此表明人性化护理的优势, 为新的护理服务理念的提升以及护理模式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 在妇产科护理中, 人性化护理具有较高价值, 对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郑云娣, 王菊吾, 陆彩萍.人性化护理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护理研究, 2008, 22 (3C) :824.

人性化护理效果妇产科 第11篇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妇产科手术患者,应用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0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29-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的先进医疗卫生水平也同步发展,许多的患者及患者家属在对医院医疗水平有更高期待的同时,对护理方式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的改善妇产科患者手术前的不良情绪,对于保证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具有着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2]。基于此,笔者采用舒适化护理方式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70名,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7.5±3.9岁。这70名患者中,其中35名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作为对照组,剩下的35名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作为观察组。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组 35例患者均与术后给予常规化的护理模式。

1.2.2 人性化护理组 3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条件下,给予人性化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①树立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人性化的护理主要起源于整体的护理模式,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在注重患者疾病的同时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的满足和人格尊严的完善”;②注重护理人员的仪表,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该着装整齐、动作轻柔、举止稳重、护理过程果断有序[3],可以对医师的医嘱作出正确的反应,使患者及患者家属具有亲切感,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③完善沟通技巧,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语言占据主要的地位,在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注意语言的技巧,配合真诚的服务态度,观察患者的各个动作,主动的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措施,注重自身的语言、行为举止,站在患者的立场考虑问题,避免因言语的不恰当对患者的身心带来负面影响。

1.2.3 术前护理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将要接受手术的具体情况,认真的术前准备工作,同时对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手术指征等信息进行充分的了解。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的语言、行动及工作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大致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遇到心理状态异常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谈,诚心诚意的为患者进行心理开导,同时热情的解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平稳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以一个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1.2.4 术中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护理人员应该将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调节至适宜条件,使患者感受到手术室的舒适宜人,同时将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手术仪器、器械及所需物品准备完备;术前准备就绪后,由前一天患者病房的巡回护士陪同患者至手术室,巡回护士在接患者时应亲切自信,热情大方,营造轻松的环境,以缓解患者术前的紧张感,同时对患者的家属告知手术过程,并与患者一同向家属告别;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士应帮助患者摆好手术体位,并与患者交流,通过拍肩、握手等动作安慰患者。

1.2.5 术后护理 患者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用温水擦净患者身上残留的血迹和消毒液,并帮助患者穿好衣服,盖好被褥,以防止患者伤口出现冻伤,在搬运患者回病房时,护士应轻柔舒缓的移动;患者回到病房后,应协助病房内医护人员,将患者放置于舒适的休息体位,同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患者在术后康复过程中相关注意事项。手术后的2d-3d,手术护士至患者病房对患者进行回访。

1.3 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护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采用妇产科自制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即(χ〖TX-*3〗±s)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将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价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进行比较评价,具体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人性化护理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值得临床护理的应用及进一步探讨。

3 讨 论

近年来,很多报道显示,妇产科的疾病患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各种炎症、月经方面的不适、内分泌不调、各种妇科肿瘤等呈现出一种上升的趋势,这些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而且对于患者的心理和经济压力也是很大的,严重影响着广大妇女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如何治疗护理好这些疾病成为摆在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將人性化护理理念和措施应用到现代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把传统医学—生物模式逐渐转变为现代化的社会—生物—心理医学模式,从而形成全新的妇产科临床护理模式,以实现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逐步提高。在妇产科患者的人性化护理过程中,不应仅仅关注护理工作本身,而更需要以患者为核心,从患者的基本需要出发,真正做到人性化护理理念与护理实践相结合,从而建立和谐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尹华商.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8):133-134.

[2] 李智明.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3):116.

[3] 林娜.40例手术患者于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8):132-133.

人性化护理效果妇产科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2月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90例, 其中初产妇75例占83.3%, 经产妇15例占16.6%。年龄20~36岁, 孕周37~41周。将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对2组产妇分别采用人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2种不同的护理方法, 2组产妇年龄、孕周、孕产次、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式, 观察组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治疗。常规护理。产妇入院后, 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产妇的生理、心理状况并做出评估, 按时听胎心及认真观察宫缩的强度和频率, 及时记录产程进展情况, 并嘱产妇注意休息, 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饮食。人性化护理。牢固树立以产妇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树立正确的职业形象, 注意言谈举止、服务态度, 言语温柔, 态度和蔼可亲。病房和产房墙面色调温暖, 室内光线柔和, 走廊上贴着健康宝宝的照片, 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产前积极主动与产妇及其家属进行交流, 热情介绍床位医师、责任护士、病房产房环境及分娩知识, 详细讲解自然分娩及剖宫产的利弊, 消除其孤独、焦虑和恐惧情绪, 树立顺利分娩的信心。实行“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 持续给予全面的生理、心理、情感的支持和帮助, 除认真观察产程进展、监测胎心外, 主动用鼓励性、安慰性的语言与产妇沟通, 让产妇了解整个分娩过程, 给予按摩腰骶部以缓解宫缩疼痛, 指导做深呼吸, 正确使用腹压[3]。当产妇在潜伏期或活跃期因子宫收缩增强而难以忍受时, 尊重产妇的意愿, 给予镇痛分娩[4], 以便舒适、安全地度过分娩期。产后密切注意产妇精神状态、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 鼓励并指导产妇母乳喂养, 指导家属为产妇准备合适的饮食, 学习护理产妇及婴儿的方式, 提供给产妇产后功能锻炼措施。给予详细的出院指导。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每位产妇的情绪状态。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率。比较2组产妇自然分娩、剖宫产、母乳喂养情况。护理服务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价2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等级, 以非常满意和满意计算满意度。

1.4 数据处理

将调查所得数据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产妇焦虑程度比较见表1。

对照组患者中度和重度焦虑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2组产妇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率。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及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3 讨论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知识的不断提高, 护理人员面临着越来越繁重的工作, 人性化护理在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大环境下被越来越多的提出, 它不仅体现在护士仪表的整洁、举止的优雅, 更体现在对护理工作的责任感[5]。所谓的人性化护理就是将以往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比较传统的护理方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现代的、新型的护理方式[6]。人性化护理强调以人为本, 核心内容是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 护士必须提高自身修养, 将医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知识综合应用于患者的护理上, 利用各种方式为患者缓解痛苦。

产妇是特殊群体, 对分娩过程的安全性最关心, 能否顺利分娩及剖宫产是否成功, 母子能否平安, 加上对医护人员的技术存在疑惑。为此, 我院将人性化护理模式运用于自然分娩中, 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服务, 在实施过程中确立以产妇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主动为产妇提供人性化的关怀, 使产妇及家属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焦虑、恐惧情绪, 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护士要通过尊重人、关心人, 建立充满信任、互相尊重的护患合作关系。对产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方法, 可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一系列治疗, 能够保证实现治疗的最佳效果。临床护理工作中一定要深化“以人为本, 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提升医院的服务品质。

参考文献

[1]骆春柳, 何金爱.台湾花莲慈济医学中心.人性化护理的启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9) :93-94.

[2]黄俊.人性化服务—现代护理的发展趋势[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5) :391.

[3]李美德, 方辉荣, 贾幼明, 等.指压穴位减轻分娩阵痛及缩短产程的效果观察[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9) :26.

[4]余江, 殷红梅, 张文珂, 等.笑气吸入与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J].山东医药, 2009, 49 (10) :55-56.

[5]王庆华, 刘化侠, 杨新芳, 等.华生人性照护理论[J].护理研究, 2004, 18 (23) :2071.

相关文章
微博运营详细方案

微博运营详细方案

微博运营详细方案(精选7篇)微博运营详细方案 第1篇/ 14目录一、微信的定义 „„„„„„„„„„„„„„„„„„„„„二、微信的发...

1
2025-09-19
我该学会接受的人生哲理

我该学会接受的人生哲理

我该学会接受的人生哲理(精选13篇)我该学会接受的人生哲理 第1篇学会接受自己的人生哲理人有一种奇怪的心理,那就是往往容易站在自己的...

1
2025-09-19
网站策划与运营方案

网站策划与运营方案

网站策划与运营方案(精选6篇)网站策划与运营方案 第1篇如何撰写网站策划方案与网站运营方案最近有很多人和KEE讨论网站的策划方案和运营...

1
2025-09-19
文学语言研究范文

文学语言研究范文

文学语言研究范文(精选12篇)文学语言研究 第1篇有人认为文学语言在先,电影语言在后,也有人认为文学和电影互相干扰影响、甚至伤害,更多的...

1
2025-09-19
五一假期日记小学作文

五一假期日记小学作文

五一假期日记小学作文(精选12篇)五一假期日记小学作文 第1篇我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到了五一长假.长假的第一天,天气还算好,我们来到了美...

1
2025-09-19
五年级竞迭生活委员作文

五年级竞迭生活委员作文

五年级竞迭生活委员作文(精选14篇)五年级竞迭生活委员作文 第1篇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发言是为了竞选班...

1
2025-09-19
网络销售代理协议

网络销售代理协议

网络销售代理协议(精选8篇)网络销售代理协议 第1篇网络代理协议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025-09-19
文秘工作范文

文秘工作范文

文秘工作范文(精选11篇)文秘工作 第1篇关于文秘的工作职责文秘工作内容关于文秘的工作职责 1 1.协助运营及维护公司微信公众号,提升微...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