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如何用英语解决“尬聊”问题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如何用英语解决“尬聊”问题(精选10篇)

如何用英语解决“尬聊”问题 第1篇

In Chinese, these moments are known as 尬聊 (gàliáo), literally “embarrassing chat”, with 尬 (gà) from 尴尬 (gāngà, embarrassment) and 聊 (liáo) meaning“chat.”

One famous offender is Chen Luyu(陈鲁豫), one of several TV hosts dubbed by some as “China’s Oprah” due to her popular talk show “A Date With Luyu”, but who might as well be well-known for her regular 尬聊 (gàliáo/embarrassing chat) moments. Once, when her guest Zhang Chaoyang, CEO of Sohu, described being “on a plane, watching the moon in the night sky, full of emotions” Chen interrupted to ask, “How could you see the moon in the plane?” “Because the plane has windows,” Zhang politely explained, after a meaningful if brief pause. Viewers remarked:

主持人又在尬聊了。

Zhǔchírén yòu zài gàliáo le.

The host is embarrassingly chatting again.

“Embarrassing talk” doesn’t have to be one-sided: It can refer to any conversation that takes place in an awkward atmosphere. This might be a bad date (“我们完全就是在尬聊。Wǒmen wánquán jiùshì zài gàliáo. We were totally embarrassingly chatting.”) or an unsuccessful negotiation. (“什么也没谈成,就是在尬聊。Shénme yě méi tán chéng, jiùshì zài gàliáo. Nothing was settled, just an embarrassing chat.”)

With the term so commonly used, some people have begun to reflect on the fact that they feel embarrassed so frequently,

But unlike real cancer, there are straightforward cures to embarrassment, such as thinking before you speak, or just finding a new circle of friends.

公众号:HanFan汉风

如何用英语解决“尬聊”问题 第2篇

a)什麽是産地證?

産地證是當要把貨物出口時,必須向進口國的海關展示證明進口貨物是出口國的廠商製造。所以産地證一般就是出口貨物的原産地證明。

b)什麽是第三國產地證?

第三國產地證是本地出口製造商爲了要將其貨物出口到目的國時,利用了第三國家的原産地證明。例如 : 馬來西亞原産地證明,印尼原産地證明,孟加拉原産地證明等等

c)在中國爲什麽要用到第三國產地證

第三國產地證的用途有以下:

1)避免讓最後買家知道貨物是中國製造

中國製造被認爲是價格便宜。也因此利潤小。中間商利用第三國產地證,把賣價擡高,賺取更大的利潤!

2)第三國有進口稅優惠

歐門或美國給予某些國家的貨物進口時有優惠的進口稅。中國製造和出口就享受不到這樣的優惠。利用第三國產地證就可以享受到低進口稅,節省成本,創造更大的利潤!

3)中國的配額制

中國輸往鷗洲和美國的紡織品是採取配額制,也就是有限定的出口權。中國廠商欲出口到歐美必須花錢買配額。但配額費用高,數量有限。利用第三國產地證,可以正常生産和出口,解決了配額帶來的高成本和限制生産的問題!

4)進口地禁止入口

有些地方或國家完全禁止中國的某些産品進入當地。通過第三國產地證,這些中國的産品,就能順利進口。

請參考(Copy and Paste 到 IE)以下網站,有關中國出口配額的詳情:

d)如何運用第三國產地證

一般來說,由於東南亞國家越來越抓緊對産地證的管制,所以不能夠直接買賣産地證,而且一套産地證要配合相應的文件才能夠在目的港清關,我們的運作如下:

1.貨物從中國港口發送到馬來西亞。

2.我公司馬來西亞的代理公司會將貨物提出,在保稅倉內將貨物卸出,裝到另外貨櫃中。

3.用更換後的貨櫃將貨物運送到目的港,並出具馬來西亞起步的提單和原産地證。優勢:

1.運作完全合法,屬於合理規避對原産地於中國的配額等限制。

2.相比昂貴的配額費用,此種操作成本低廉,而且不受限制。

3.馬來西亞爲航運中心之一,船期較多,航運成本較低。

如何用英语解决“尬聊”问题 第3篇

关键词: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问题解决

在平时的教学中, 起初学生在没有理解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时, 就会产生困惑, 还有些数学应用题, 不具备常规的解题条件, 在解答时会感到无从下手, 因为这类题的特点是没有直接告诉求最大公约数还是求最小公倍数, 而是让你对题意的条件与问题通过阅读做出全面的分析, 找出几个关键性的词, 比如:最长 (或最多) 是多少, 最少、最短 (或至少) 是多少等等, 才能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 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新课标设计理念强调数学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 数学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用途与日俱增。例如:在做手工时把不同长短的几根木条截成长短相同的木条, 还不能有剩余;又如两辆公交车同时同地发车, 经过多长时间两车又相遇了;还有常见的在装修房间时要将长方形瓷砖铺成一块正方形瓷砖地板, 至少要用多少块瓷砖;人数不同的教学班, 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 等等。用“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时就会变得容易许多, 同时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下面举几例加以分析。

一、用最大公约数解决日常实际问题

例1.同学们用长28分米、42分米、56分米的三种颜色的彩条, 截成同样长的小段, 围成一个学习园地, 不能有剩余, 问每段最长多少分米?

分析:要求截成的彩条的长度都相等, 必须找出28、42和56的最大公约数, 因为问题是“每段最长多少分米”, 所以就是要求28、42和56这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解答:每段最长为多少分米为:[28、42、56]=14 (分米)

例2.木工师傅要从长28厘米、宽42厘米、高56厘米的长方体木块中, 截出15块尽可能大的正方体木块。请帮木工师傅算一算, 这个木块够截吗?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首先要算出最多能锯成同样大小的木块多少?这就首先求出长方体木块的长、宽、高的公约数;题中还要求尽可能大的正方体, 所以截成的正方体的棱长应该为长方体木块的长、宽、高的最大公约数。一旦求出长方体木块的长、宽、高各锯成的份数, 就可以求出锯成的块数。最后与15比一比便可知晓够不够截了。

正方体木料的棱长为[28、42、56]=14 (厘米) , 锯成正方体的块数为 (28÷14) × (42÷14) × (56÷14) =2×3×4=24 (块)

因为, 24>15所以能截出15块

例3.现有252个红球, 396个篮球, 468个黄球, 把它们分别装在若干个袋子里, 要求每个袋子里都有红、蓝和黄三种颜色的球, 而且每个袋子里的红球数相等, 篮球数相等, 黄球数相等, 问最多需要袋子多少个?每个袋子里各有红球、篮球和黄球多少只?

分析与解答:要求最多需要袋子多少个, 实际上是求每个袋子中最多能装相同数量的三种球各为多少只。因为252=2×2×3×3×7=36×7;396=2×2×2×3×11=36×11;468=2×2×3×3×13=36×13, 因此可得, 最多需要袋子36个。每只袋子里有红球7只, 篮球11只, 黄球13只。

二、用最小公倍数解决日常实际问题

例题1.五年级二班表演广播操。每行6人、8人或9人都正好排完, 五年级表演广播操的学生至少有多少人?

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可知, 表演广播操的人数必须是6、8和9的公倍数, 要求学生至少有多少人, 所以是求6、8和9的最小公倍数。

表演广播操的学生人数至少有[6、8、9]=72 (人)

例2.用长方体石料堆积成一个正方体, 长方体的长32厘米、宽12厘米、高24厘米。至少需要这种长方体石料多少块?

分析:用长方体石料堆成一个正方体, 这个正方体的棱长分别是长方体石料的长、宽、高的倍数。因为题目中要求堆成一个最小的正方体, 所以正方体的棱长是长方体石料的长、宽、高的最小公倍数。因此正方体的棱长分别包含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份数, 这样就可以求出长方体石料的块数了。

解答:堆成的正方体的棱长为[32、12、24]=96 (厘米) , 长方体石料的块数就为 (96÷32) × (96÷12) × (96÷24) =3×8×4=96 (块)

例3.甲、乙、两艘轮船都来往于上下两港之间, 每往来一次, 甲需要6天, 乙需要8天, 两轮船同日同时从上港出发后, 两船相遇最少需要几天?

分析:甲船和乙船同日同时开船, 以后同时开船时, 所经过的时间必须是6天的倍数, 同时又是8天的倍数。因为题目中要求至少再经过多少天又同时开船, 所以是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解答:再次两船相遇最少需要的天数为:[6、8]=24 (天)

例4.一间屋子的地面是正方形的, 需要用长50厘米, 宽26厘米的长方形瓷砖, 来铺这间屋子, 至少要用多少块瓷砖?

分析:用长方形瓷砖铺一个正方形地面, 这个正方形地面的边长分别是长方形瓷砖的长、宽的倍数, 因为问题是至少要用多少块瓷砖?所以正方形地面的边长是长方形瓷砖的长、宽的最小公倍数。

解答:铺成一个最小的正方形瓷砖边长为:[50、26]=650 (厘米) 长方形瓷砖的块数是: (650÷50) × (650÷26) =13×25=325 (块)

如何用坐标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第4篇

关键词:坐标法运用

平面几何中有关证明、计算等问题,除能运用平面几何的知识去解决以外,还可以根据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平面图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先用坐标和方程表示相应的几何元素:点、线、圆,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然后通过代数运算解决代数问题;最后解释代数运算结果的几何意义,得到几何问题的结论,这就是用坐标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部曲”:

第一步: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示问题中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第二步:通过代数运算,解决代数问题。

第三步:把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

下面试举几例加以说明

例1:已知内接于圆的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求证圆心到一边的距离等于这条边所对边长的一半。

分析:如图,选择互相垂直的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本题关键是求出圆心O′的坐标,过O′作AC的垂线,垂足为M,M是AC的中点,垂足M的横坐标与O′的横坐标一致。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出O′的纵坐标。

证明:如图,以四边形ABCD互相垂直的对角线CA,DB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A(a,0),B(0,b),C(c,0),D(0,d).

过四边形ABCD外接圆的圆心O′分别作AC、BD、AD的垂线,垂足分別为M、N、E,则M、N、E分别是线段AC、BD、AD的中点。由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得:

xO′=xM=a+c2,yO′=yN=b+d2,xE=a2,yE=d2

所以 |O′E|=(a2+c2-a2)2+(b2+d2-d2)2=12b2+c2

又 |BC|=b2+c2

所以,|O′E|=12|BC|

因此,如果内接于圆的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圆心到一边的距离等于这条边所对边长的一半。①

例2: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证明:如图,以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顶点C为坐标原点,两条直角边CB,CA所在的直线为x轴、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有C(0,1),设B(a,0),A(0,b)

根据线段中点坐标公式可得D(a2,b2)

|DC|=(a2)2+(b2)2=12a2+b2

|AD|=(a2-0)2+(b2-b)2=12a2+b2

|DB|=(a2-a)2+(b2-0)2=12a2+b2

所以有:|DC|=|AD|=|DB|

因此,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例3:证明三角形两边中点所连线段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证明:如图,以ΔABC中顶点A为坐标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B(a,0),C(b,c)

根据中点坐标公式可得D(b2,c2),E(a+b2,c2),由于D、E两点纵坐标相同,所以DE平行x轴。

|DE|=(a+b2-b2)2+(c2-c2)2=a24=a2

|AB|=a

所以|DE|=12|AB|,

因此,三角形两边中点所连线段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综上,用坐标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其基本步骤概括为

第一步:建立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有关的量

第二步:进行有关代数运算

第三步:把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总之,平面几何中有关证明、计算等问题,除能运用平面几何的知识解决以外,还能运用坐标方法来解决,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渗透了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参考文献:

如何用英语解决“尬聊”问题 第5篇

2018农信社招聘考试:【行测】如何用比例法解决数

量关系中的工程问题

在农信社的考试中,行测数量关系中的工程问题一直是一个高频考点,是每年必考题型之一。而对于多数考生而言,工程问题是有些难度的,令人望而却步。今天小编跟大家一起来学习用比例思想巧解复杂的工程问题,考生们可以跟费时费力的方程法去告别啦!工程问题的基本公式是工作总量(I)=效率(P)×时间(t),当I一定时,P和t成反比;当P一定时,I和t成反比;当t一定时,I和P成反比;这就是工程问题中最基本的比例关系。如一项工程量不变,甲效率加快20%,那么所用的时间会节省百分之多少?这是个很简单但是很有迷惑性的问题,但其实用比例法很容易解释。其前提条件是工作总量不变,新旧效率比就是6:5,根据反比关系,新旧时间比就是5:6,那么时间节省六分之一,而不是大家臆测的20%。

【例题1】某鞋业公司的旅游鞋加工车间要完成一出口订单,如果每天加工50双,要比原计划晚3天完成,如果每天加工60双,则要比原计划提前2天完成,这一订单共需要加工多少双旅游鞋? A.1200双 B.1300双 C.1400双 D.1500双

【答案】D。中公解析:前后的效率之比=50∶60,则工作时间之比=6∶5,时间相差1份,1份=3+2=5天,则效率为50时,所需时间为6份=5×6=30天,则总量=30×50=1500。因此,答案选择D。

【例题2】王明抄写一份报告.如果每分钟抄写30个字,则用若干小时可以抄完。当抄完40%时候,工作效率提高40%,结果比原计划提前半小时完成。问这份报告共有多少字? A.6025字 B.7200字

http://hb.jinrongren.net/

C.7250字 D.5250字

如何用英语表达“纠结” 第6篇

1. be in a dilemma

Mary was in a dilemma as to whether to stay atschool or get a job.

玛丽很纠结,不知该留在学校读书还是找份工作做

2. You just can't get over...(you can't forget...)

If you can't get it over,it's ruined.

如果你过不了这道坎,那你就完了

3. dwell on something

You may dwell on past regrets.

您可能纠结于对过去的悔恨。

We shouldn't dwell on someone's past.

我们不该总抓住一个人的过去不放

4. prey on somebody's mind

The decision prey on his mind.这项决定折磨着他。

The thought that he could have helped more preyed on his mind.

他本来可以多帮些忙,这个想法使他一直耿耿于怀

5. take something to heart

Don't take such small things to heart.

别为这点小事想不开

6. be torn

Robert was torn between the two choices.

罗伯特在这两项选择之间无所适从。

7. on the fence

I'm on the fence.

我举棋不定。

Mrs.Jones has decided to vote for the Democrats,but Mr.Jones is still on the fence.

琼斯太太已决定投民主党的票,但是琼斯先生仍在犹豫之中

8. the lesser of two evils

It was considered that this alternative would be the lesser of two evils.

人们认为这种选择的害处小一些。

Neither candidate seemed capable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People voted for him as the lesserof two evils.

这两位候选人看起来都无力管理好国家,大家投他的票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浅谈如何用数学思想解决物理问题 第7篇

关键词:数学思想;物理问题;方法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最充分、最成功的一门科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要想成为一名物理学家,首先必是一名数学家。物理学的发展与数学息息相关,数学是物理学发展必要的工具,如果将数学方法和物理学思想有效结合就会很巧妙地解决很多物理问题。可以做这样一个比喻,数学是组成人体的骨架,而物理却是由这副骨架组成的血肉丰满的人。可见,如果物理学的发展离开了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应用,就会影响物理学的持续发展。然而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观察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不会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解决问题,尽管他们已经学习掌握了很多数学知识与方法且能解决比较困难的数学问题。对于出现的这些问题和现象,笔者经过多年研究认为,用数学思想解决物理问题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很有必要性的。

一、当前学生用数学思想解决物理问题的现状分析

1.数学物理分离

在很多学生中,存在着不会将数学方法和思想用在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中的现象,尽管他们已经掌握了很多数学知识与方法,但是在解决具体物理问题时却不会或不能熟练应用这些数学思想与方法。而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大纲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中的第四条就明确指出对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的要求:结合题目所给具体信息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能顺利进行推导、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近几年这种情况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2014年全国高考Ⅱ卷理综试卷中的第25题,这一题如果用平常的方法去解有些学生没时间去解,有些学生根本就不会解,但是如果用数学中的定积分去解就简单了。可见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将数学思想贯穿在物理教学中。

2.没有养成用数学思想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

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只是从物理学科的角度去解决物理问题,在思想意识中没有意识用数学思想解决物理问题。当教师用数学方法巧妙地解决问题时,能力较弱的学生表现出不可思议的表情,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表现出一副相见恨晚之意。课下和学生交流,很多学生则会提出还能用数学思想解决物理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和问题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养成用数学思想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

3.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

有很多物理教师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只是将结论告诉学生,不给学生进行推导。比如,在解决物理中的追击问题时只是告诉学生两物体相距最远、最近、一次相遇、两次相遇的条件是两物体速度相等。其实这些问题依据题意列出目标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数学中的配方法、函数单调性、求根公式去解决。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是有些物理教师将数学中的这些知识忘记,有些物理教师觉得这样做很麻烦不如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简洁,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教师,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失去了最直接的思维培养。

4.初高中知识衔接问题大数学工具跟不上

相比初中教材,高中物理教材在难度、广度、深度、空间思维上都存在突然拔高和扩张的现象。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过渡。第一,从标量直接上升到矢量:如初中速率、路程高中速度、位移;学生刚接触矢量总是感觉一头雾水,明知道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可解决问题时就是不会用。第二,从简单到復杂:如初中仅仅是二力平衡而高中多力平衡甚至涉及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第三,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讨论,而且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也从通俗易懂到科学严谨。初、高中物理中都包含力、热、光、电等部分,但初中仅仅涉及皮毛;初中物理教材难度小,比较有趣,多与实验或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就能得出物理规律,形象具体,易于接受;而高中教材着重于理论上的分析推导,几乎都要定量研究,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应用明显加强,不仅仅停留在算术法、代数法的层面,而且常要运用斜率的概念、三角函数、几何图形法、正余弦定律、均值不等式求极值、数学归纳法等数学方法来研究物理现象和过程,这些数学工具学生在初中接触应用的少,甚至有些数学工具根本就不知道,这些都是造成学生感到抽象难学的原因。

二、在教学中注重用数学思想解决物理问题的对策

1.注重用数学思想解决物理问题

物理中有很多地方的知识都可以用数学思想去解决,因此从学生刚进入高一,教师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解决物理问题的意识。比如,追击问题可用一元二次方程,位移时间、速度时间可用建立s-t、v-t图像的方法,在解决力学问题时可用三角函数法、几何图形法、正弦定律、余弦定律甚至均值不等式等方法,在电学中求电压、电流变化范围我们可以构造出不等式等目标函数,在解决某个变量随某个变量变化的图像时用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去解决。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游刃有余,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成绩,开拓学生的思维,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用数学思想解决物理问题是很必要的。

2.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

首先,教师应该熟悉数学工具及思想,如果教师对数学工具及思想不熟悉,何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次,尽管数学工具跟不上物理教学进度,但是平时所应用的数学知识及思想却是很容易理解的,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涉及运用数学知识或思想解题时,应该向数学教师请教或先于数学教学进度将这些数学工具及知识介绍给学生。再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数学知识及思维在物理学习及思维能力培养上的重要性。笔者发现,如果从高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解决物理问题,那么用不了多长时间,学生的这方面能力都比其他学生强,这里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来形容“地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总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对学生在教学中主动的行为参与、合理的认知参与和积极的情感参与至关重要,对学生进入大学深造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至关重要,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更加关键。

参考文献:

[1]钱佩玲.中学数学思想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谢柏芳.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6(11).

[3]董艳红.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培养[J].广西物理,1998(2).

[4]秦江川.中学物理教学中数理结合的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8).

[5]别良浩.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1).

如何用英语解决“尬聊”问题 第8篇

评价具有激励、导向、调整、反思、选拔、诊断等多种功能。我想探讨的就是其激励功能, 简称为激励性评价。如何使评价真真正正地发挥其激励促进的功能。下面从教师评价, 小组互评, 学生自评三个方面谈谈在英语课堂中如何进行激励性评价:

一、教师评价

教师的评价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而有几年教龄的老师都知道, 一个学生对一个老师的感情, 直接影响着这名学生对这位老师所教学科的情绪。喜欢你这个人, 就喜欢听你的课, 喜欢学你这一科, 相应的, 这一科的学习成绩就好。那我们也就成功了一半。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老师的爱可以感染学生, 让学生也爱自己的老师, 这种情感流动一旦形成良性循环, 学生的人格品质就会不断地上升, 一个和谐的、积极的、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就会形成。

一个平时很少说话的学生在被老师指名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 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但如果说:“It doesn’t matter.I think you will be able to do it, Please think it over”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既是一种信任, 是一种关爱, 也是一种激励, 学生可能会由此而敢于发言了。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往往是在我们教师多用激励性的评价、交流、反思中共鸣而生发的, 因此教师的浅浅称赞、淡淡描述, 无形的大爱是学生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动力。

要让学生感受到学英语是快乐的, 教师的评价才能起良好的激励作用。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 教育上的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 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 学而忘我, 乐此不疲。

例如教了“head, shoulder, hand, arm, knee, toe”等身体各部位单词后, 我编了一套游戏操, 让学生们结合英文歌曲, 跟着歌曲的节奏, 拍拍身体的各个部位。做得好时, 老师在旁边竖着大拇指说着“perfect, Well done”, 表扬学生, 学生被老师的关注激励着, 被成功的快乐鼓舞着, 自然就很轻松地学好英语单词了。

教师要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

(1) 教师要多用赞赏性或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 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 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一句鼓励的话语也许就是“兴奋剂”使学生精神振奋, 学习信心高涨, 如同一股暖流, 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情, 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使课堂气氛热烈。如在教学中可用“Please take it easy, speak slowly”, “try it again, I believe that you can do it better”, “Could you repeat it again?”……通过这些尊重期盼的语言, 渗透着老师浓浓的爱, 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树立勇气和信心, 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成功的强烈愿望, 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2) 教师可妙用身体语言激励学生。人们常说:某人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课堂上, 教师的眼神犹是如此。一个伸出的大拇指、一副真诚的笑脸, 一个信任的眼神, 一次理解的微笑, 一回亲切的扶摸等都是教师评价的有效方式。都会让学生感到无声的鼓舞和振奋。例如, 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 由于害羞、紧张或心里没有底答不上来, 若老师用期待的目光看这学生, 微笑着向学生提示其中一些词, 或建议学生跟着一起答, 学生的紧张感很快就会消除。

(3) 教师用奖励激励学生。奖励性评价可用于平常的听写, 作业, 甚至是各种规格的竞赛。在学生的作业敲上不同的印章贴上不同的图案以资鼓励。如可爱的小熊威尼、大红笔、苹果奖章、红旗、星星等, 对于各类进步的学生, 以发放奖状、书签的形式给学生以及时的激励。也可以送学生出去参加各类高规格的等级考试如“全国奥林匹克英语竞赛”, 获奖了, 这就是一种记忆一生的无上荣耀, 给予学生学习的动力可是源源不断的。如何让评价对学生产生更持久的影响, 就是要把评价结果直观化和形象化。

(4) 教师要激励学生质疑并主动学习。“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作为老师应努力创造一种宽松、民主、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 激励学生多提问, 让学生知道能够提问是一种认真学习英语的表现。如学习“Let′s go to…”句型, 教师让一名学生扮成导游, 挥着小旗戴着旅游帽到学生中去招揽游客, 边走边说边问let′s go to Mount Tai.Would you like to go with me?What will you take?所学的单词、句子套入歌曲, 或编成小歌谣, 让学生边学边演.同一语言项目安排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 教师借助玩让学生在情境中质疑, 在玩中进行适时的激励表扬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其求知欲, 使之产生热爱学习的内在动力

(5) 用改作评语激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群体, 不可能面面俱到地逐一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 而作业批改评语弥补了这一不足。对于那些优生的作业评语是:It’s good to be right, but try to be creative.如对得满分学生的评语是:Fantastic!I’m very proud of you.对进步学生的评语是:You’re making progress./You’re on your way.I can see your progress.。对成绩退步的学生, 我的评语是:Come on!Try again./Try harder等等。

二、小组互评

教师的评价固然有巨大的影响力, 但是作为同龄人, 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可以使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竞争、取长补短。比如让设计者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一张有关The Modern Olympics的报纸, 让同小组别的学生来评价报纸制作得如何, 评价就要从作品是否能体现设计者的巧思和制作的精致程度, 作品的内容有没体现奥运精神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反观自己就很容易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这样一来, 被评价者不仅“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我们要让学生明白, 评价同学的时候, 不能仅仅从一个角度出发, 而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 也养成了正确看待一件事, 一个人的良好习惯。

三、鼓励学生对自我进行激励性评价

找出别人身上的优点和不足容易, 而能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却相对困难。如在一节课上, 一个学生在对一般现在时转化为一般过去时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后, 我让他说一说对自己回答的评价, 这个学生愣了一会儿, 最后鼓起勇气说:“我觉得自己的回答很好, 但是为了表示自己的谦虚, 我认为说得很不好。”学生的回答是真实的, 这也是我们成人在评价自己时的想法, 明明说得不错, 但硬是要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 说到底就是怕别人说自己自以为是, 这是对自己人性的极度压抑。我们倡导张扬学生的个性就应该让学生说自己的心里话, 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最棒的。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这也是我们让学生自我评价的主要目的。

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下, 抓住学生出现的兴趣点、兴奋点、感怀点、疑问点、变化点, 切入后进行适时、适度、经常性地激励, 能使学生把心中的全部能量都投入到学习中去。使英语之魂牢牢进驻于他们心间, 经久不忘。

总之, 有教学就有评价, 评价是一种激励。英语教学的评价是以激励学生和促进学习为目的的, 对学生的评价不应着眼于学生英语知识获得的量, 而是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学习是否有自信心、学习情感是否有变化、学习技能是否有提高等等。评价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其形式多种多样, 不应该拘泥于一种, 要将各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实践中灵活变通、创造性地使用。

摘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激励性评价, 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获得进取的力量, 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激励性,亲其师,乐之者,奖励,取长补短,自我意识

参考文献

[1]苏德宏.发挥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1, (2) .

[2]尚凤祥.现代教学评价体系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如何用工程师思维解决难题? 第9篇

2009年秋天,在伦敦举行的世界科学、技术和商务领域的一个颁奖典礼上,两位腼腆的工程师握手,其他人用手机为他们拍照留念。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因为两人分别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珀和数码相机的首创者史蒂夫·萨松。他俩的工作毫不相关,但最终融合为一种革命性的产品。

史蒂夫·萨松读过天才发明家、柯达公司创始人乔治·伊士曼的传记。萨松不仅信服伊士曼的工程哲学,而且还加入了这家公司。萨松的工作并不重要,甚至没有考核指标,即根据贝尔实验室开发的光电传感器来研究潜在应用。1976年,萨松设计出一个笨重古怪的装置,即原始形态的数码相机,他将此成果向柯达公司的领导人展示。但伊士曼之后的柯达公司,早已失去了创新的勇气,尽管勉强支持萨松探索这样的新奇产品,却为了避免数码相机业务侵蚀利益丰厚的胶卷及冲印生意,进行了种种限制。萨松不断改进数码相机,至1990年已经推出设计复杂的原型,可以通过储存卡将图像下载到电脑进行处理。这时的柯达公司事实上已经走到了数字摄影时代的门槛之前。

但短视的柯达公司却赶走了萨松。这个决定十分愚蠢,等于拱手将掌控未来的机遇毫无保留的释放给其他大公司。当然,数字摄影时代也未受阻遏的如期到来了。

萨松为什么能够制作出第一款数码相机呢?他又为何能在非常粗糙的初始发明基础上进行不断改进,将数码相机的功能不断改良,并使之使用更加简便快捷?服务于美国国家科学院的生物医学工程师古鲁·马达范的看法是,萨松遵循了典型的工程师方法,即首先推出原型,然后寻求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这种做法将避免过早的锁定某一种特定形式,通过突破定势和偏见,找到需求与技术的契合点;而在市场环节,“原型创造新能力,促使人们适应技术的新形式、新期望和新分支”。

马丁·库珀20世纪60年代起在摩托罗拉公司工作。这家公司已在车载电话领域领军发展了20多年。车载电话在那个时代是身份地位的重要象征,在技术上其实不过是升级版的对讲机,频段数量很少。这意味着安装车载电话的人越多,要拨通电话需要等待的时间就越长。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1968年开放了额外的频段,这使得扩展无线频谱变得可能,将每个地区分割为“蜂窝”(编码区),就可以时限几百名甚至几千名呼叫人同时分享频段。从一个蜂窝网络移动到另一个蜂窝网络,信号的切换自动、快捷,但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使得移动网络与接收通话装置能够高效率地时限动态适配。1973年,库珀的团队推出了第一款具备动态适配全面积覆盖的手机原型,在这之后,手机网络与接收发射装置都在不断改进,终于在1980年代,让商业无线服务开始在全球一些国家和城市成为可能。

如果我们再回顾具有革命意义的智能手机iPhone的研发过程,就可以发现,无论是萨松、库珀,还是乔布斯当初统领的iPhone研发团队,都遵循了原型改进模式。这类似于DNA演化的方式——没有初始就完美无缺的设计,革命性的创意需要不断的优化改进,才能臻于至善。

古鲁·马达范在其所著的《转向:用工程师思维解决商业难题》一书中提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创新竞争,无论是大公司的领导者、管理者、技术人员,还是创新创业者,都应当更多地具备工程师思维来破解难题。这本书给出并剖析了常见的工程师思维类型,均加入了覆盖不同行业、产业领域的商业案例,具有较强的启发性。

书作者在书中首先以18世纪法国、奥地利炮战改进专家格里博瓦尔的事例分析指出,工程师思维的核心其实就在于模块化系统思维,让纷乱无序的事物变得更具系统和条理性。常见的模块化方法是先行解构,将较大的系统打散为细小的模块,然后再实现重构(功能性组合)。美国国家安全专家鲁思·戴维曾指出,工程意味着系统思维,是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

工程师思维具有三个基本特征,首先是要在没有结构的情况下预见结构的能力。乔布斯的扭曲现实,其实就是这种能力的特殊实现方式。一位优秀的工程师可以通过组合规则、模型和直觉,想象和生成结构,不仅能够将已知、看得见的部分和元素审视清楚,进行优化改善,也能够在思维世界中不断调适未知的、看不见的事物和元素。

第二个基本特征是能够熟练地在约束条件下进行设计。理论设计总会趋近完美主义,但任何具体的现实场景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阻碍因素,一个科学家很可能会想方设法去破除障碍,但工程师则会设法先在已有资源情况下制成试用品(即原型),然后再一步步破解谜题,进行动态调整。

我们仍然以iPhone的创建为例,2007年1月9日,史蒂夫·乔布斯发布的第一款iPhone,其实是款缺陷产品,《移动风暴:苹果与谷歌的科技之战》(弗雷德·沃格尔斯坦著,中信出版集团2014年1月出版)一书援引苹果公司iPhone产品团队成员的话说,最初发布的iPhone,样机屏幕和塑料边框之间的缝隙清晰可见,屏幕上有磨损的痕迹;可以播放歌曲或视频的其中一个片段,却不能毫无中断地放完整段内容;更让人抓狂的是,iPhone无线通信模块的软件非常不稳定,以至于开发团队最终只能把天线焊在样机上,在台下沿着投影调控台的电缆走线……但这些都没有影响iPhone成为有史以来最为伟大的电子产品,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大概只有几十年前问世的彩色电视机,以及马丁·库珀和史蒂夫·萨松各自的发明。

书中指出,工程师思维的第三个属性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对解决方案和备选方案做出决断的能力。工程师必须扮演不是完美主义者的理想主义者,在设计等环节,要确定设计重点,合理安排资源分配,要对次要的性能指标作出取舍。

《转向:用工程师思维解决商业难题》这本书还以瑞典斯德哥尔摩引入优化策略改善城区拥堵、Piggly Wiggly首创自选超市拉开现代零售革命序幕、美国公众活动家戴维·孔在女儿被歹徒伤害后介入政界推动美国军方和情报部门向民间开放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案例,阐释了不同的工程师思维和应用方法。书作者也提醒指出,工程师在处理系统开发、环境保护、社会工程或是一般的商业项目时,都应当时刻记得突破本位主义,要积极接纳文化人类学等学科,以普通用户的视角更好地了解需求、洞察社会、理解事物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不断的突破商业等多个门类的难题,为社会创造福祉。

如何用英语表达喜悦? 第10篇

相关文章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精选13篇)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第1篇清涧分部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理科实验操作、体育考试安全工作预案为...

1
2025-09-19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精选9篇)2024国培总结 第1篇2017教师国培学习总结当今社会,教事业迅猛发展,各类培训数不胜数,而“国培”对于我们教育发...

1
2025-09-19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精选5篇)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第1篇2018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

1
2025-09-19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1篇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1
2025-09-1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3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六年级...

1
2025-09-19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精选12篇)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第1篇2011公考备考:《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2011-0...

1
2025-09-19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精选4篇)以案促改主持词 第1篇主持词同志们:根据市委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局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动...

1
2025-09-19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精选5篇)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第1篇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以下是...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