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名师感受魅力范文第1篇
《第十六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随着火车的渐渐入站,进入我眼中的南京阴雨连绵,空气中弥漫着这座历史名城博大精深的气息,“现代与经典”的魅力,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小学英语教师齐聚东南大学,共赴这一教育盛会。
我作为新西关小学的一名英语教师有幸参加了在南京召开的的第十六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英语教学研讨会。聆听了林丽,顾洁,田湘军,鲍当洪,主维山,朱悦等老师的课和著名特级教师沈峰和朱善萍等老师的报告,感受着大师们的魅力课堂,享受着三天华丽的视听盛宴。回想这短暂的观摩学习,几位名师驾轻就熟的课堂技巧和扣人心弦的精彩报告还历历在目。
记得刚入会场时,空中就一直弥漫着一首歌---《飞得更高》。激昂的旋律、铿锵有力的歌词,敲打着我那颗疲惫抑或可以称之为在麻木中沉睡的心灵。是啊,我恍然大悟,身为人师的我一直在忽略着那日益增高的教育的地平线。 也正是抱着这种时时都可能会掉队的危机感,我对每一老师的课和教授的报告都认真听,用心体会。
此次研讨会,各位老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名家的研究领域和风采,而他们对于小学英语教学的热情、执着、专注和感悟给我们与会老师带来深深地震撼。很多老师地精彩演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朱悦老师充满生机和活力地为我们演示了Sam和Bobby的故事,两首chant运用得惟妙惟肖,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并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阅读和表演。顾洁老师大气、幽默,课堂开放、自主,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基于学生的成长”。注重文本的泛读,朗读,精读,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提升阅读能力和运用能力。主维山老师不愧于“北京市魅力男教师”称号,以其纯正流利的口语,亲切自然的教态,多才多艺且精湛的教学技艺赋予英语课堂新的生命和活力,展现了学生与教师的完美结合。特别是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布置不同任务读、唱、跳和画,进行分层学习,使每个孩子都有选择性地在愉快的环境中度过。田湘军老师以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吸引了所有听课老师和上课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层层递进be going to的时态用法,融合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和方式来表演和运用,让他们在快乐的情境中学习英语。道不尽,说不完,给予我们无限思考和启迪。
而每个中场休息,我们也舍不得浪费一分一秒地进行讨论,并将自己深刻的感受发到,就在即将离开这座历史名都的那天让我又体验了一把惊喜我中奖了,在短信抽奖中,我有幸获得了二等奖,可以得到任意两天的学习光盘。
在这次名师课堂教学观摩会中,我们感受到名师们不一样的教学风采。就像沈峰老师在讲座中说的:英语教师的风格形成与风度品质、特长与个性、生活经历、立场观点、语言素养、教学能力等相关,而我们最可以通过修炼改变的是风度品质和语言素养,要注重语言的互动和运用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全身心投入,基于学生的成长,与学生一起入情入境,心中有爱,真情交流!
走近名师感受魅力范文第2篇
学生是自愿选择这门课程的,其中有极少一部分英语水平还可以,大多数都是喜欢唱歌但英语基础较差的。他们说高中学习压力大,希望在音乐中能暂时地得以放松。
一、英文歌曲欣赏校本课程的展开
学校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末安排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并让学生自主选课。每期校本课程20个学时,也就是说,一学期有两次选修校本课程的机会。我的英语歌曲欣赏第一期的报名人数25人,达到了学校的要求。(有的老师的校本课程所报人数太少,就不能开设)因此,在寒假期间,我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并考虑我校的学情,制定出了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的计划方案。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后第一周星期五下午,我的英文歌曲欣赏课正式拉开了帷幕。第一次我选择了稍微掌握一点单词就能欣赏的英语歌曲Big big world,这首歌旋律优美,歌词通俗易懂,再加上Emilia 略显沙哑而不失青春活力的嗓音,使得学生非常投入。 在最后一堂课上,我进行了调查问卷,主要就这门课对他们究竟有多大的帮助进行了了解,得出的结论是肯定的。100%的学生对英语歌曲选修课的态度(非常)欢迎,95.3%的学生对英文歌曲中的新单词新句型新短语会做摘要总结,85.7%的学生认为英文歌曲中的单词短语句型对平时的英语学习有帮助,87.6%的学生会因英文歌曲的学习而去喜欢英语这门功课。
二、英文歌曲欣赏校本课程的感悟
2.1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音乐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我们周围无时无刻不充满着音乐。通过调查我发现有部分学生虽然英语成绩差,但却非常喜欢听英语歌曲,同时也因为他们受发音及词汇量的限制,想学唱却唱不好,所以跟我提及能否给他们教授英文歌的事。我在选择校本课程的时候,就考虑能否以英文歌曲欣赏作为突破口,唤起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2通过歌词的朗诵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
众所周知,歌词是诗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言简意赅却又充满诗意。而无论是学唱歌曲前对歌词的朗诵还是在歌唱过程中对于歌手的模仿都是训练语音语调的最佳时机。为了唱好一首英文歌,学生会认真模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语言的训练效果更佳。 2.3在轻松的氛围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许多英语老师最头疼的就是学生不背单词,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有学生就是不愿背单词,并且最大的问题就是背了就忘。但我发现在学习英文歌曲时,有些平时不爱背单词的同学为了把某一句歌词唱好会主动问我这个单词的发音及意义,并且记得很牢。比如《you belong with me》这首歌节奏明快,很受学生喜爱,其中有两句She’s cheer captain, and I’m on the bleachers. cheer captain(啦啦队队长)、 bleachers (看台)这两个词平时见得少不常用,但出现在歌曲里,学生反而轻松的就掌握了。因此,学生的词汇量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得以增长。
2.4在歌唱中掌握语法知识
走近名师感受魅力范文第3篇
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探索的魅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充分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发展数学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很重要的作用。游戏让生注意力更持久,游戏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更要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使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游戏中来,在游戏中学习,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创设现实情境,体会数学价值。
许多数学知识学起来比较枯燥,很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但如果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化枯燥的知识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也就高了。如: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后,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小小购物能手”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在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践购物活动中,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索。
问题是认知情感的源泉和动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主探索,提出问题,形成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
(1)揭题提问。出示课题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这样的提问,一能使学生从一上课就能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也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让学生在观察水桶时思考:如果我们用白铁皮做这只水桶,做前应如何预算材料?从而使学生产生探索“侧面积”这一问题的欲望。
(2)联系实际提问。即结合某一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这样提问,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应用知识。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学生在掌握公式后,可让他们计算自己面前课桌面的面积,书本的面积等。
二、重视动手实践,注重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实现,因为这种发现让学生理解最深,也容易让学生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感知,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如:让学生估计一个2分的硬币的重量,可能学生的估计各不相同,这时,教师并不急于说出答案,而是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启发他们动手操作,最后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经历了探索的过程,就会对这一知识有特别深的印象。
三、灵活使用教材,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要使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不断地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必须要有熟悉的、可接受的、有趣的学习素材作为媒介。而现行小学课本中并非所有题材都适用于当地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要善于领会和发掘教材意图,要尽量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
关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可不用书本上的例题,而让学生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来帮助编口诀,记口诀;再通过小组合作,概括整理出5的乘法口诀。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加强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体现人文关怀,激活学生自主探索的动力。
1、发扬民主,面向全体。教师要民主,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偏爱一部分优生,而对另一部分差生漠不关心。要鼓励每一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见解。要让优生跃跃欲试,发展个性特长;让中等生能积极地思考,让差生“跳一跳”也能“摘到桃子”。
2、鼓励启发,及时评价。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提问、做作业和其它数学活动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创新的火花,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上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不断增强他们学习的成就感,使他们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比如当某差生回答问题得比较好时,可让其他同学对他进行评价,对他的优点进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