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气管切开护理体会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气管切开护理体会(精选11篇)

气管切开护理体会 第1篇

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急症护理 感染 护理

气管切开是一种抢救危重病人的急诊手术,是保证病人呼吸道通畅的方法。气管切开后由于气道与外界直接相通,如护理不当,就会发生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做好气管切开的护理,往往对患者有起死回生的重要作用。我院内科病房自2008年1月至8月行气管切开共成功地抢救了7例危重病人,经过精心护理,无一例发生感染和死亡,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7例,均为男性,年龄20~70岁,其中脑梗塞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1

例,共济失调1例,脑干出血1例,急性酒精中毒1例,病毒性脑炎1例。气管切开留管时间最短3天,最长38天。

2.护理要点

2.1 心理护理 术前向病人和家属说明气管切开的目的和简单过程,说明切开后有失音情况,以使病人有思想准备,消除顾虑。气管切开留置,病人会感到不舒服和不适应,我们要耐心解释其对疾病恢复的意义。经常床边巡视通过语言或非语言抚慰病人,主动询问患者病情及关心患者的生活所需,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在采用各项医疗护理措施前,向病人做简要说明,并以同情、关切的态度和有条不紊的工作经病人以安全感,取得病人的信任和合作。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给病人温暖和精神支持。

2.2 加强预防感染的护理

2.2.1 减少陪护和探视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能陪护尽量不接触患者。

2.2.2 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温暖合适保持室内温度在22~25度,湿度70%~80%,每日用

紫外线灯消毒1~2次,1000mg/L的消佳净拖地板1次,以降低空气中的细菌密度。

2.2.3 气管内套管的消毒气管内套管每隔4~6h取出加2~3片碳酸氢钠煮沸后,将其内外

面彻底清洗干净,再煮沸消毒15min,待冷却干水后,即按无菌操作将内套管放回外管内,整个过程不宜超过30min,否则有致外套管被痰液堵塞、呼吸不畅的危险。取同套管时左手一定按住外套管托板,以防外套管脱出。

2.2.4 给予雾化吸入 给予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加庆大霉素雾化吸入,每天2次,每次

20min,以达到抗感染及保持呼吸道湿润,避免痰液结痂堵塞气管的作用。并按医嘱给予抗生素输液治疗,进一步控制感染的发生。

2.2.5 气管切口护理

2.2.5.1 气管口盖无菌生理盐水纱布,管内每2h交替滴入敏感抗生素和糜蛋白酶稀释液,如

痰液黏稠时可每1h交替滴入。气管内滴药最好现用现配,不超过24h。

2.2.5.2 气管切口每日换药,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按无菌技术更换纱布时,擦拭的生理盐

水棉球含水不宜过多,酒精棉球水消毒切口周围后,以两块开叉的小纱布相向放在气管套管两侧覆盖切口。注意无伤口感染、皮下气肿、肺部并发症等。

2.2.6 口腔护理 每日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2次,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黏膜感染。

2.3 基础护理

2.3.1 一般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口唇周围循环等,如出现呼吸困难,立即检

查气管套管是不是从气管脱出,管道是不是梗阻。注意进食有无呛咳。

2.3.2 吸痰 气管内吸痰要做到准确、快速、无菌、无损伤、每次吸痰都要换无菌吸谈管,每次时间不超过15s。若痰液黏稠,先滴入湿化液,然后才吸痰。并观察痰量、颜色、黏稠度,及时报告医师。

2.3.3 输氧 根据缺氧程度调节流量,不采用鼻导管吸氧,用一次性头皮针从内套管侧管给

氧。每日更换头皮针2次。

2.3.4 翻身拍背 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边拍鼓励排痰。

2.3.5饮食护理 给予患者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流质饮食,必要时给予鼻饲或静脉

高营养,增加营养摄入,提高机体抵抗力。

2.3.6拔管护理 拔管前先行堵管试验,先半堵,然后全堵,各观察24h如呼吸平稳即可拔

管。拔管后切口消毒后盖上无菌敷料,用蝶形胶布拉紧,不必缝合,2~3天即可愈合。3结论加强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预防感染、基础护理,尤其是加强预防感染的护理,极为重要。在预防感染的护理中,减少陪护和探视、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和温度合适、气管内套管的消毒、气管口盖无菌生理盐水纱布、给予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加庆大霉素雾化吸入、气管切口换药、口腔护理等各方面细心操作,可以帮助患者减少感染机会,提高康复、存活的概率。

参考文献

1张审泰 内科护理学M 3版 郑州 河南教育出版社,1996,161~163

2李平民 新编医护实习手册 M 海口 南方出版社,1999,141,175

气管切开护理体会 第2篇

摘要:我院ICU自1997年8月至2001年8月护理毕业论文共收治气管切开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126例,现将气道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ICU 应用机械 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10例中,男6例,女4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23岁,脑干损伤3例,电击伤烧伤呼吸骤停4例。气管切开应用机械通气的平均时间为5d。成活3例,2 呼吸道管理体会

2.1 正确的体位放置取半卧位,颈下略垫高,使颈部舒展。据统计,机械通气时9~70%的患者易发生误吸性肺炎,其原因与吸入胃内容物有关,取半卧位可以防止误吸性肺炎的发生。平卧位及保持平卧位时间的延长是引起误吸的最危险因素[1]。

2.2 套管的管理:①套管系带打手术结,松紧度以放入1指为宜;②气管套管与呼吸机管道连接要紧密,防止脱管;③为了避免口腔内分泌物、胃内容物误吸入气道,防止气体由上边反流,保证有效通气量,气囊应充气,充气压力要适度,采用最小漏气技术,2~4h放气1次,避免长时间压迫器官内壁,引起黏膜缺血坏死。

2.3 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呼吸监测①监测呼吸机性能,如声音、节律等,发现异常及时调整;②观察呼吸机工作参数是否正常,根据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保持各项参数在正常范围内;③随时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的变化以及胸腹部起伏情况,在异常时及时寻找原因予以排除。

2.4 呼吸道的湿化气管切开后应注意呼吸道黏膜的湿化,以利于痰液的排除。室内温度保持在18~ 20℃,湿度60%~70%。近端气道温度调节在32~35℃,气体湿度60%~70%,以保持纤毛运动的生理要求[2],使没有咳嗽反射的昏迷患者可依靠活跃的纤毛运动和积极的呼吸道吸引呼吸道分泌物引流。

2.5 呼吸道分泌物的清理正确的排痰程序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保证,临床中,我们总结了三步排痰程序,即:一吸、二拍、三吸。一吸:既通过雾化吸入、气管滴药,溶解、稀释干燥痰液,使痰液变稀易于吸出;二拍:既翻身拍背,吸入药物后协助患者翻身、扣击背部,使附着于肺泡周围、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易于吸出;三吸:既吸痰,由于危重患者咳嗽无力或咳嗽反射消失,不能有效排痰,应给予吸痰。吸痰指征为:①呼吸机高压报警。②患者呼吸时对呼吸机有抵抗,听诊肺部有罗音。③血氧饱和度下降。为防止吸痰时导致患者血氧分压降低,在吸痰前后可加大吸氧浓度。吸痰时应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1次1换,先吸气道内分泌物,再吸口腔,鼻腔内分泌物。

2.6 医源性呼吸道感染的控制①保持ICU病室空气流通,每日用0.5%的过氧乙酸拖地2次,保持室内温度20~22℃,湿度60%~70%,提高空气湿化效果;②加强口腔护理,充分吸引套管周围的分泌物,以免含菌的分泌物漏入下呼吸道;③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用具专用,严防交叉感染;④避免冷凝液吸入,由于气管套管附近存有大量细菌,致使机械通气环路中的冷凝液内有细菌定植的可能[3]。为了避免冷凝液的吸入,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并及时弃去积水阀内的液体。⑤呼吸机各管道用前进行严格消毒,使用过程中应每周更换。

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体会 第3篇

1 病室环境要求

保持清洁, 温度湿度适宜, 室温保持在18~21℃, 湿度保持在50%~60%;限制探视人员, 定时通风, 2次/d, 每次30 min;每日用紫外线消毒一次, 每次30 min, 以预防肺部感染。

2 术后护理

气管切开后应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和方式。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渗血和出血, 如有少量渗血及分泌物要及时吸出。观察有无皮下血肿及气肿, 有无气胸。保持呼吸道通畅, 术后患者取平卧或头高脚低位, 床头抬高30℃~45℃。及时清洁切口周围皮肤, 用2%碘伏消毒皮肤, 每日更换敷料一次。

3 内套管的护理

气管切开患者由于气管与外界直接相通, 易使气管内干燥、痰液黏稠、结痂, 因此内套管应定时取出清洗消毒。取出清洗消毒时间不超过30 min左右, 防止痰液阻塞和细菌污染, 我科均采用浸泡消毒法, 先用80℃~100℃热水浸泡清洗, 再用0.3%双氧水浸泡20 min, 2次/d, 浸泡消毒后用0.9%氯化钠彻低冲洗后重新放回内套管。

4 拔管护理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 第4篇

【关键词】气管切开护理

1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5~62岁,带管出院6例,气管留置时间10~75天。

2护理

2.1病室管理由于气管切开后,外界空气不再经鼻吸入,失去鼻腔对吸入空气的加温湿润、过滤等生理的保护作用。因此,病室应保持适当的温湿度,室温在以20℃~24℃左右,相对湿度50%~60%。每天自然开窗通风二次,每次30min,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进行机械式通气,因机械式通风换气效率高,空气净化效果好,可明显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使空气中自然菌落数达到Ⅱ类环境要求[1]。严格控制探视,探视者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对病人实行保护性隔离。每天用食醋蒸熏法进行空气消毒,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拖地消毒。

2.2体位及饮食要求一般可采取平卧或半卧位,同时要帮助其翻身,以利体位引流。饮食,一般给流质或半流质,昏迷病人给予鼻饲饮食,以牛奶、稀面糊、肉末羹、果汁等既营养搭配合理,又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宜,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3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首先要有高度责任感,密切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检查好各种抢救设备及药品,最好做到专人、专室护理。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呼吸、心率、血压、无创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出气二氧化碳浓度,根据需要随时监测血气分析,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发生。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1)皮下气肿:由于术中过分分离气管前筋膜,气管切口过长,套管脱出皮下,皮肤切口缝合过紧等原因引起,表现颈部增粗,触及有捻发感,严重的可延至头、胸、背部。轻度皮下气肿大都几天能自行吸收,无需处理,重者应拆除切口缝线1~2针,以利气体外逸。(2)出血:24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出血多因术中止血不够完善,分离组织时损伤太大所致,出血轻者可用纱布条粘血管收缩剂填入切口加压止血,重者需打开创口结扎止血。继发性出血,可因气管壁感染、损伤、肉芽增生所致,一般多为分泌物中带血,也可能是由于气管周围大血管损伤破裂引起大出血,后者虽少见,医护人员应有充分认识。(3)切口感染:消毒不严或全身抵抗力差等均容易导致创口感染。处置:术后每天更换气管垫纱布,对渗血或痰多者,更要及时换药,以保持创口干燥、清洁,如果局部皮肤已有糜烂、红肿、可针对性地使用药物性气管套管垫。(4)肺部感染:气管切开破坏了人体皮肤保护性屏障,气道形成开放性伤口,加之环境空气污染及许多侵入性操作,若护理不当,及容易造成肺部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转归。因此应注重加强基础护理,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患者免疫力,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定期留取标本做细菌培养,监控感染情况。

2.4保持气管套管通畅造成套管堵塞的常见原因及处理:(1)套管内分泌物干结,处理方法:采用注射泵将湿化液持续注入气道,每4~6ml/h[2],通过气管导管给病人经过湿化的氧气可以防止分泌物结痂所引起的气道堵塞[3]。(2)套管弯度太大与病员体位不对,头部过于后仰,使套管前端和气管壁相抵,疑者或改变体位,必要时更换套管,另外要防止脱管。套管带子注意固定松紧要适当,松紧度一般以固定后带子与颈部皮肤之间可容二个手指插入为宜,在发生明显皮下气肿患者中,要注意气肿吸收后,缚带逐渐变松的可能,应随时重缚,取内管时要固定好外管底板,以免将外套管一道带出。每6~12小时将内套管“浸泡―清洗―煮沸消毒”一次,浸泡―清洗―煮沸消毒内套管时最好用相同内套管换入,以防因时间过久使气管内分泌物结痂导致堵管。

2.5保持下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下呼吸道分泌物,做好消毒隔离,避免细菌经吸引管带入下呼吸道,把握吸痰的时机及方法,当病人出现咳嗽有痰,呼吸不畅,听诊有罗音,通气机压力升高或潮气量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时在进行吸引。方法是将吸痰管由浅入深徐徐插入,达到一定深度后缓慢吸引,不旋转头部,保持吸引负压低于120毫米汞柱,如果分泌物稠厚,难以吸出,可先滴入适当抗生素溶液后再加吸引,每次吸引持续时间不宜太长,因长时间吸引会使气管内产生负压。缺氧。从而加重心脏负担,一般以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0~15秒。按医嘱使用抗生素,可以控制下呼吸道感染,有利于消肿及减少分泌物产生。定时翻身拍背,叩背是要按自下而上,由外到内地顺序进行,手呈勺状以增加共振力量。

2.6拔管关于气管导管保留的时限,目前国内外看法不一。符合下情况可考虑拔管:原发病基本控制,呼吸平稳,体温正常,血氧饱和度正常,全堵管24~48小时,行动及睡眠时均无呼吸困难,发声响亮,下呼吸道分泌物不多,痰容易咳出,无干痂形成方可拔管。拔管时应注意的事项:(1)一定要先堵管,再拔管,拔管如有困难不要勉强拔。(2)堵管后要注意患者呼吸状况。(3)拔管后48小时内应密切观察呼吸变化。(4)拔管后如有呼吸困难,还是及早重新置入气管套为宜。(5)对因拔管困难暂时带管出院的病人,及时教会他们内管消毒的方法和防止脱管的注意点,并使他们懂得维持套管通畅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气管切开护理 第5篇

(一)术后护理

1、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21℃,湿度保持在60%,气管套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室内经常洒水,或应用湿器,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2、手术之初患者一般取侧卧位,以利于气管内分泌物排出。但要经常转动体位,防止褥疮并使肺各部分呼吸运动不致停滞。

3、备齐急救药品和物品,某些物品应置床头。同号气管套管,气管扩张器,外科手术剪,止血钳,换药用具与敷料,生理盐水和饱和重碳酸钠液,导尿包、吸引器,氧化气筒,呼吸机,手电筒等都应备齐,并妥为存放,以备急需。

4、谨防气管导管引起阻塞:阻塞原因一是气囊滑脱堵塞,二是分泌物粘结成痂阻塞,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病人烦躁不安,应立即将套管气囊一起取出检查。为预防气囊滑脱,应注意将气囊扎牢固,将线头引出气管切开伤口处,并经常牵扯检查是否牢固,及时清除结痂。另外,在更换导管清洗消毒时,防止将棉球纱条遗留在导管内。

5、及时吸痰:气管切开的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应随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观察。

6、充分湿化:气管切开的病人失去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常采用下列方法湿化:(1)间歇湿化,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2万单位,每次吸痰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也可间断使用蒸气吸入器、雾化器做湿化;(2)持续湿化法,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头皮针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6滴,每昼夜不少于200ml,湿化液中可根据需要加入抗生素或其他药物。

7、预防局部感染:气管内套管每取出清洁消毒2-3次,外套管一般在手术后1周气管切口形成窦道之后可拔出更换消毒。气管导管的纱布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更换。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导管先用0.5%新洁尔灭浸泡,然后煮沸消毒,用清水冲洗后煮沸消毒即可使用。蛇形管用0.5%新洁尔灭浸泡,每日更换。

8、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精神安慰:患者经气管切开术后不能发音,可采用书面交谈或动作表示,预防病人因急躁而自己将套管拔出,必要时可设法固定双手。

(二)气管切开常见并发症

1、脱管:常因固定不牢所致,脱管是非常紧急而严重的情况,如不能及时处理将迅速发生窒息,停止呼吸。

2、出血:可由气管切开时止血不彻底,或导管压迫、刺激、吸痰动作粗暴等损伤气管壁造成。患者感胸骨柄处疼痛或痰

中带血,一旦发生大出血时,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压迫止血。

3、皮下气肿:为气管切开术比较多见的并发症,气肿部位多发生于颈部,偶可延及胸及头部。当发现皮下气肿时,可用甲紫在气肿边缘画以标记,以利观察进展情况。

4、感染:亦为气管切开常见的并发症。与室内空气消毒情况、吸痰操作的污染及原有病情均有关系。

5、气管壁溃疡及穿孔:气管切开后套管选择不合适,或置管时间较长,气囊未定时放气减压等原因均可导致。

5、声门下肉芽肿、瘢痕和狭窄:气管切开术的晚期并发症。

(三)吸痰时的注意事项

1、吸痰动作要轻柔迅速,减少对气管壁的损伤。一般选用硬度适中、表面光滑、内径相对大的12或14号橡胶或硅胶导管,或用专制的吸痰管,也可将导管前端较厚的盲端剪去,使之成向内凹之月牙形,再将两侧剪两个小孔,以减少头端吸痰时的负压,增加吸痰面积。如患者感胸骨柄处疼痛及痰中带血,要警惕有出血的可能,一旦发生大出血,要立即实施气管插管,同时进行止血等抢救措施。

2、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操作前洗手,导管严格消毒,一根导管只用一次,吸痰时坚持由内向外的原则,先吸气管内分泌物,然后再吸鼻、口腔内分泌物。

3、吸痰前应深呼吸3-5次,使用呼吸机者,需过度通气2-3分钟,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然后快速、准确、轻柔地用吸

痰管抽吸分泌物。禁忌将痰管上下提插。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尤其是呼吸衰竭患者,较长时间的负压吸引,可引起缺氧、呼吸困难而窒息。如分泌物过多,一次吸不净,应再次行过度换气或深呼吸再吸引。

4、吸痰管一定要达到气管深度才能启动吸引器,或者启动吸引器时,用手将吸痰管与玻璃接头处反折,使之不漏气,将吸痰管伸入气管达一定深度再放开吸痰。

5、吸引负压以6.7kpa(50mmHg)为宜。

6、在吸痰过程中病人常有咳嗽反射,这有利于排痰和痰液的吸出。

(四)拔管的护理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 第6篇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急救手术,用于解除呼吸道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对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引起的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术为重要的辅助性治疗手段。可经气管套管将下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从而改善肺内气体交换。

一 并发症

1、皮下气肿: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2、气胸纵膈气肿:

3、出血:

4、脱管:脱管可引起患者呼吸困难加重皮下气肿、气胸及纵膈气肿等严重并发症。

5、感染:手术切口感染主要由于痰液污染。切口感染最大的危险是大量细菌自感染伤口入侵肺部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或其他耐药菌可能导致严重肺炎造成死亡。

6、拔管困难

7、气管食管瘘:少见

二换药

1、护理人员准备:护理人员应穿好工作服,戴好工作帽、口罩,洗手。

2、换药物品准备:无菌换药弯盘1个,无菌敷料2块(“Y”字形纱布辅料),按需备棉球数个。

3、清理切口:

1)携用物来到病人床前,站与病人右侧

2)揭除污染敷料:用一把镊子取下已被污染的敷料,注意动作要轻柔,对有粘连的切口,可用生理盐水棉球湿润后轻轻揭去,以免损伤周围组织。

3、清理切口:

3)用另一把镊子夹无菌棉球擦拭(由上至下;有外向内;擦拭范围距切口上至5cm下至10cm)轻轻拭去皮肤及切口的分泌物及痰液,分泌物较多且切口较深时,宜多次擦拭。

4)更换敷料:将新的灭菌敷料放入切口处即气管套管与切口之间(由下向上“Y”字形开口在上,两边重叠,必要时胶布协助固定)注意调节好气管套管固定带的松紧度,以能容纳一指为宜。

5气管与套管管理:保持内套管通畅,取出内套管的方法是:左手按住外套管,右手转开管上开关后取出,以防将气管套管全部拔出,内套管一天消毒2----3次.内套管脱离时间少于30分钟。

4、如切口处皮肤有红肿,可外涂金霉素软膏,然后将“Y”字形纱布气管垫至于气管切开处。注意事项

1、切口换药动作要轻柔。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3、根据切口的分泌物多少适当的增减换药的次数,一般来说,每日1次,随脏随换。

4、初次气管切开后的1-2天内,床边备好气管切开包,如出现气管套管脱出,应立即报告医生,不得擅自将导管送入。

5、更换体位时注意套管位置,避免牵拉刺激呼吸道或使套管脱出。

6、拔除气管套管后,切口可以用凡士林纱布换药,使其自内向外生长,切口皮肤处可用蝶形胶布固定,数日后切口即可愈合;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常规 第7篇

㈠观察要点

⒈注意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SpO2变化,特别是气管切开术后三天的患者应重点加强巡视,床旁应备气管切开包。

⒉观察气管分泌物的量及性状。

⒊观察缺氧症状有无改善

⒋严密监测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出血、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等。

㈡护理要点

⒈环境要求:病室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保持室温22~24度左右,相对湿度60%。⒉仪表要求:工作人员在护理患者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洗手,带口罩、戴手套。⒊正确吸痰,防止感染:

⑴首先要掌握好恰当的吸痰时机,一般是在床旁听到患者咽喉部有痰鸣音;患者出现咳嗽或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有报警;发现氧饱和度突然下降等情况时给予吸痰。

⑵先将吸痰管插入气道超过内套管1~2cm,再开启吸痰负压,左右旋转边退边吸,切忌在同一部位长时间反复提插式吸痰,吸痰负压不能过大,以防损伤患者气道粘膜;吸引时间一次不超过15秒。

⑶吸痰前后应充分给氧,吸痰管吸一次换一根,顺序为气道、口腔、鼻腔。

⑷遵医嘱配置气道湿化液,每24小时更换一次,气管内滴入水份约200ml/日左右,平均每小时约10ml,可在每次吸痰前后给予。

⒋手术创面的护理:在贴皮肤面以油纱布覆盖,常规每日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更换敷料两次,并注意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有无感染等征象及分泌物颜色,切口感染后分泌物多呈草绿色或铜绿色,一旦出现应及时进行分泌物培养,以便指导临床用药。

⒌使用带气囊的气管导管时,要随时注意气囊压力,防止漏气。

⒍每日检查套管固定是否牢靠,套管采用双带打手术结法固定,松紧以能容一指为度。随时调节呼吸机支架,妥善固定呼吸机管道,使气管套管承受最小牵拉,防止牵拉过度致导管脱出。

⒎保持内套管通畅(金属导管):是术后护理的关键。取出内套管的方法是,左手按住外套管,右手转开管上开关后取出,以防将气管套管全部拔出。

⒏维持下呼吸道通畅: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有条件者可用蒸汽吸入疗法。⒐保持口腔清洁、无异味,口腔护理每日两次。

⒑拔管:对于原发病以痊愈或减轻,喉梗已解除,作拔管准备工作——试行堵管,可先堵1/3-1/2,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现象,观察24小时,呼吸通畅,可行完全性堵管,观察24~48小时后拔管。对于因非喉部疾病行气管切开者,如无气管插管等喉部可能损伤的病史者,可于呼吸功能衰竭纠正后,直接全堵管进行观察,并于24小时后拔管。拔管1~2天内应严密观察。

㈢指导要点

⒈吸痰前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

⒉佩带气管套管出院者,应告之患者及家属:

⑴不可取出外套管,注意固定带是否固定牢固,以防套管滑出发生意外。

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护理体会 第8篇

1临床资料

80例患者中, 男38例, 女42例;年龄16~80岁, 中位年龄48岁。其中颅脑外伤50例, 脑出血30例。

2护理体会

2.1 病情观察

术后每15~30分钟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皮肤颜色及手术创面有无出血或渗血。如果手术创面有出血或渗血应及时清洗伤口和更换敷料, 切口少量出血属正常, 一般于手术24h后减少。若切口有活动性出血或出血量较大, 应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再次手术结扎止血, 以免流入气管增加感染机会。

2.2 病室管理

气管切开患者缺乏鼻道对空气的滤过作用, 空气中的细菌、尘埃可通过气管套管直接被吸入, 因此要保持室内温度20~22℃, 相对湿度80%~90%, 每天用紫外线消毒, 物品皆用消毒液擦拭, 并对探视人员予以限制。

2.3 气管套管的护理

气管套管固定牢靠, 防止脱落, 经常调节外套管系带, 其松紧以容留1指为宜。每例患者应有2套内套管, 每天更换3次, 内套管清洗时内外皆应刷洗干净, 然后送供应室给予高温蒸汽消毒。

2.4 设置气管护理盘

气管切开术后给患者设置气管切开护理盘, 每床1盘。其中配备:治疗碗, 内放无菌镊和无菌纱布若干;用于湿化气道的湿化液 (250ml) ;用于冲洗吸引管的生理盐水;吸痰管若干。外用无菌治疗巾覆盖。

2.5 呼吸道的管理

2.5.1 吸痰:

吸痰前患者取侧卧位, 沿内套管壁滴入湿化液3~5ml。吸痰时,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 戴口罩、手套。绝对避免用吸引口鼻腔的吸痰管再吸引气道。调节负压:吸引负压应≤19.6kPa。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外径应≤套管内径的1/2。吸痰管插入的深度视病情决定, 不能自行排痰者插入10~12cm, 咳嗽反射消失完全不能排痰者插入15cm或更深, 每次吸引时间≤15s。吸痰前后要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神志、面色及口唇颜色, 如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或心律失常应立即停止吸痰[2]。

2.5.2 分泌物的观察:

密切观察痰液的颜色、量、性质,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及时留取痰培养防止肺部感染。

2.5.3 气道湿化:

做好呼吸道湿化有利于稀释痰液, 使痰液及时排出, 防止呼吸道感染。严格遵医嘱给予超声雾化吸入。间歇湿化法:配制生理盐水250ml加庆大霉素16万U加糜蛋白酶2支的稀释液于床边的无菌盘内, 每小时沿气管壁缓慢滴入3~5ml。也可用持续湿化法: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头皮针缓慢滴入气管内, 滴速控制在4~6滴/min, 24h≥200ml, 湿化液中可根据需要加入抗生素或其他药物。还可用纱布湿化法: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湿化液均匀洒在覆盖在气管外口的湿化纱布上, 定时更换。

2.6 伤口护理

更换伤口敷料, 用乙醇棉球消毒切口及周围5cm范围, 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并围绕切口。每天3次, 动作轻柔, 随脏随换。严格无菌操作原则。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进行细菌培养。

2.7 加强基础护理,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鼓励患者咳嗽, 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协助患者排痰, 防止肺部感染。每天口腔护理2次, 进食后及时清洁口腔以防异物残留在口腔。

2.8 饮食护理

气管切开患者往往病情危重, 饮食护理是重要环节。根据具体情况分为:鼻饲, 喂养, 自理到普食的原则。进食前应先将床头摇高15°, 进食过程中如有食物从套管口咳出, 应考虑是否形成气管食管瘘。应先吸出气管内食物, 减慢进食速度并检查, 未发现气管食管瘘均为进食过快引起。鼻饲以牛奶、稀面糊、菜汤、果汁、肉沫羹为好, 同时注意维生素的补充, 提高患者抵抗力。

2.9 心理护理

气管切开患者易产生恐惧, 思想负担重。护士应细心与患者交流, 耐心解释气管切开的重要性, 写字或用手势与患者沟通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预防患者因急躁而将套管拔出, 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固定双手。

2.10 拔管护理

拔管前试堵管观察呼吸, 尤其在夜间观察有无呼吸困难, 待患者呼吸平稳、血氧饱和度正常, 观察48h后方可拔管。

3小结

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敏锐的观察力, 在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应沉着、冷静、果断处理。患者一般佩带气管套管时间较长, 护理人员会出现责任心麻痹, 故应严格按照气管切开的无菌操作规程执行,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向医师反映, 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取时间, 同时也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在每一项护理操作当中应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术后护理,呼吸困难

参考文献

[1]渠蔚, 刑英, 欣宗敏.脑外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J].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5, 6 (14) :256-268.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 第9篇

气管切开是解除危重患者呼吸道梗阻有效的治疗措施,而气管切开是一种人工气道,由于术后空气直接进入气管,加上此类患者抵抗力低下,若护理不当,极易引起呼吸道感染。气管或肺部感染可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加强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是防止感染、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行气管切开60例,通过加强术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5~62岁,带管出院6例,气管留置时间10~75天。

2 护理

2.1 病室管理:由于气管切开后,外界空气不再经鼻吸入,失去鼻腔对吸入空气的加温湿润、过滤等生理的保护作用。因此,病室应保持适当的温湿度,室温在以20℃~24℃左右,相对湿度50%~60%。每天自然开窗通风二次,每次30min,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进行机械式通气,因机械式通风换气效率高,空气净化效果好,可明显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使空气中自然菌落数达到Ⅱ类环境要求[1]。严格控制探视,探视者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对病人实行保护性隔离。每天用食醋蒸熏法进行空气消毒,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拖地消毒。

2.2 体位及饮食要求:一般可采取平卧或半卧位,同时要帮助其翻身,以利体位引流。饮食,一般给流质或半流质,昏迷病人给予鼻饲饮食,以牛奶、稀面糊、肉末羹、果汁等既营养搭配合理,又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宜,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3 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首先要有高度责任感,密切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检查好各种抢救设备及药品,最好做到专人、专室护理。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呼吸、心率、血压、无创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出气二氧化碳浓度,根据需要随时监测血气分析,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发生。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①皮下气肿:由于术中过分分离气管前筋膜,气管切口过长,套管脱出皮下,皮肤切口缝合过紧等原因引起,表现颈部增粗,触及有捻发感,严重的可延至头、胸、背部。轻度皮下气肿大都几天能自行吸收,无需处理,重者应拆除切口缝线1~2针,以利气体外逸。②出血:24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出血多因术中止血不够完善,分离组织时损伤太大所致,出血轻者可用纱布条粘血管收缩剂填入切口加压止血,重者需打开创口结扎止血。继发性出血,可因气管壁感染、损伤、肉芽增生所致,一般多为分泌物中带血,也可能是由于气管周围大血管损伤破裂引起大出血,后者虽少见,医护人员应有充分认识。③切口感染:消毒不严或全身抵抗力差等均容易导致创口感染。处置:术后每天更换气管垫纱布,对渗血或痰多者,更要及时换药,以保持创口干燥、清洁,如果局部皮肤已有糜烂、红肿、可针对性地使用药物性气管套管垫。④肺部感染:气管切开破坏了人体皮肤保护性屏障,气道形成开放性伤口,加之环境空气污染及许多侵入性操作,若护理不当,及容易造成肺部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转归。因此应注重加强基础护理,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患者免疫力,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定期留取标本做细菌培养,监控感染情况。

2.4 保持气管套管通畅:造成套管堵塞的常见原因及处理:①套管内分泌物干结,处理方法:采用注射泵将湿化液持续注入气道,每4~6ml/h[2],通过气管导管给病人经过湿化的氧气可以防止分泌物结痂所引起的气道堵塞[3]。②套管弯度太大与病员体位不对,头部过于后仰,使套管前端和气管壁相抵,疑者或改变体位,必要时更换套管,另外要防止脱管。套管带子注意固定松紧要适当,松紧度一般以固定后带子与颈部皮肤之间可容二个手指插入为宜,在发生明显皮下气肿患者中,要注意气肿吸收后,缚带逐渐变松的可能,应随时重缚,取内管时要固定好外管底板,以免将外套管一道带出。每6~12小时将内套管“浸泡―清洗―煮沸消毒”一次,浸泡―清洗―煮沸消毒内套管时最好用相同内套管换入,以防因时间过久使气管内分泌物结痂导致堵管。

2.5 保持下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下呼吸道分泌物,做好消毒隔离,避免细菌经吸引管带入下呼吸道,把握吸痰的时机及方法,当病人出现咳嗽有痰,呼吸不畅,听诊有罗音,通气机压力升高或潮气量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时在进行吸引。方法是将吸痰管由浅入深徐徐插入,达到一定深度后缓慢吸引,不旋转头部,保持吸引负压低于120毫米汞柱,如果分泌物稠厚,难以吸出,可先滴入适当抗生素溶液后再加吸引,每次吸引持续时间不宜太长,因长时间吸引会使气管内产生负压。缺氧。从而加重心脏负担,一般以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0~15秒。按医嘱使用抗生素,可以控制下呼吸道感染,有利于消肿及减少分泌物产生。定时翻身拍背,叩背是要按自下而上,由外到内地顺序进行,手呈勺状以增加共振力量。

2.6 拔管:关于气管导管保留的时限,目前国内外看法不一。符合下情况可考虑拔管:原发病基本控制,呼吸平稳,体温正常,血氧饱和度正常,全堵管24~48小时,行动及睡眠时均无呼吸困难,发声响亮,下呼吸道分泌物不多,痰容易咳出,无干痂形成方可拔管。拔管时应注意的事项:①一定要先堵管,再拔管,拔管如有困难不要勉强拔。②堵管后要注意患者呼吸状况,床旁常规准备气管切开包,嘱其不要做剧烈活动,不要到处活动。③拔管后48小时内应密切观察呼吸变化,拔管后颈部瘘口不必缝合,用蝶形胶布拉合后盖一块消毒纱布,1~2天内多能自行闭合。④拔管后如有呼吸困难,还是及早重新置入气管套为宜。⑤对因拔管困难暂时带管出院的病人,及时教会他们内管消毒的方法和防止脱管的注意点,并使他们懂得维持套管通畅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张翠芳,段淑敏.空气净化消毒对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的预防控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22(3):78-80

[2] 陈惠珠,郑全钗,郑小平.微量注射泵在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1,15(6):339-340

[3] Bruno F.Complications of tracheostomy perfomed in ICU[J].Clinical Investigation In Clinical Care,2003,7(3):151-158

临床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第10篇

结论:气管切开患者加强呼吸道管理,控制易患因素,对减少气道并发症和肺部感染的发生极为重要。

关键词:气管切开; 护理; 并发症

昏迷患者由于谈液、血液等分泌物滞留在气道内不能自行咳出,从而影响了自主呼吸,需行气管切开术。

气管切开作为创伤性人工气道,是临床抢救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的护理尤为重要,若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气道并发症和诱发肺部感染而加重病情。

我们对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的护理要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尤其重视呼吸道的湿化,为促进病情好转起到了关键作用。

~我科为70例昏迷患者实行了气管切开术,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加强了呼吸道的护理,有效减少了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7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20~75岁,颅脑损伤30例,高血压脑出血10例,其中56例处于深昏迷状态,患者胸腹式呼吸不明显,14例处于浅昏迷状态,咳嗽反射消失,术后多数双肺干湿音消失。

1.2方法

1.2.1气管切开患者的环境要求:气管切开患者由于与外界直接相通,所以必须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至少2次,每次15~30min。

空气消毒每日2次,保持室内温度18℃~20℃,相对湿度60%~70%。

1. 2..2呼吸道的护理:气道的湿化 正常的鼻腔、呼吸道黏膜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当建立湿化人工气道时,结果吸入气的湿化和加温功能由气管、支气管黏膜来完成,易引起气管黏膜干燥,分泌物粘稠,形成痰栓。

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降低而升高。

由此可见,人工气道的管理中,必须强调给于充分的气道湿化,防止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

临床上常采用的湿化方法有以下几。

1.2.2.1补液:每日液体入量保持在2500~3000ml,呼吸道湿化必须以全身不失水为 提,如果液体入量不足,即使呼吸道进行湿化,呼吸道内的水分也会进入到失水的组织中,呼吸道仍处于失水状态。

所以,必须补充机体足够的液体入量。

1.2.2.2加热湿化器:加热湿化器以物理加热的方法为干燥气体提供恰当的温度和充分的湿度,加热湿化能使湿化后的气体达到100%的湿度,气管切开的患者,湿化器的温度应控制在31℃~33℃。

1.2.2.3气管内持续湿化:给予0.45%盐水,用输液器连接静脉头皮针,去掉针头,固定于套管内0.5~1cm,在气管套管口覆盖1层纱布并固定,以0.2ml/min的速度持续滴注,有条件的可用输液泵或微量泵,以免意外,24h可给250~300ml。

1.2.2.4雾化吸入:般选择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根据病情加入化痰、抗菌药或支气管解痉剂,雾化吸入时应注意:(1)要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

(2)氧分压低的患者雾化与吸入同时进行。

(3)雾化器及管道易被污染,一次用后应清洗全套容器,管道要用消毒液浸泡30min后再用。

(4)雾化液应现用现配。

1.2.3吸痰:吸痰是保持呼吸道畅通的首要措施,但不应作为常规操作,当患者有气道分泌物潴留的表现时,才有指中征吸痰。

通常依据:①患者呼吸时有痰鸣音、咳嗽、肺部听诊有音。

②PaO2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等进行吸痰。

过多的吸痰反而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物增加。

1. 2.3.1掌握抽吸的技巧:①抽吸前,气道可注入无菌生理盐水,根据分泌物的.量、粘稠度及抽吸情况,决定注入生理盐水的次数和24小时的总湿化量。

左主支气管的选择性抽吸,由于左主支气管从气管发出的角度较小,吸痰管不宜进入。

所以应特别注意吸痰管的选择,弯头吸痰管较易进入左主支气管。

其次,患者头转向右侧,吸痰管容易进入。

②每次吸痰时间不可过长,不能超过15s,压力不可过高,间隔时间不能太短,以免造成气道黏膜损伤。

③严格无菌操作,采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时要先吸气道的分泌物,再吸口腔分泌物。

1.2.3.2气管内给药:气管内给药一般在吸痰后进行,且每次药量不宜超过1~2ml,给药的适宜位置在总支气管分叉之前用吸痰管从气管切开处插入8cm,且可根据肺炎等不同感染部位采取适宜的体位进行注药,这样一般药物容易达到肺内,起到控制肺部感染的作用。

1.2.3.3做好口腔护理。

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进行口腔护理2次,发现口腔黏膜发生溃疡时,应先用龙胆紫涂抹,口唇干裂者可涂甘油或防裂霜。

1.2.4气道管理

1.2.4.1内套管的处理:①选用银制套管,每天清洗煮沸消毒4次,目的是清除气管内套管中的分泌物,防止分泌物结痂堵塞及预防口腔和肺部感染。

②内套管取出时间不可超过30分钟,内套观取出前后彻底吸痰,擦拭套管内外,吸痰管每次用完后更换。

③堵管、拔管指导:呼吸困难已解除,痰液明显减少时,实行气管导管堵管24~48小时,以了解呼吸是否平稳,痰液是否能自行咳出。

如果呼吸平稳、夜间入睡安静,说明呼吸道梗阻已解除,可以拔管;如果出现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出冷汗,说明仍有呼吸道梗阻,气管导管暂时不能拔出。

1.2.4.2切口的护理:清洗消毒内套管时更换敷料。

切口及外套管周围碘伏消毒。

外套管周围皮肤以开口无菌纱布外敷,切口外有分泌物或感染时可用艾利可纱布敷在切口边缘,用无菌绷带固定纱布外套管,每日更换。

1.2.4.3由于气囊压力是决定气囊是否损伤气管黏膜的因素,故调整气囊压力就显得特别重要。

理想的气囊压力是为有效封闭气囊与气囊间隙的最小压力,常常称为“最封闭压力”,相应的容积为“最小封闭容积”,寻找最封闭压力或最小封闭容积的基本方法:①将听诊器放置于颈喉部及气管部位,给气囊冲气,直到气囊周围完全不漏气。

②正压机械通气时,逐渐从气囊抽气,每次抽0.25~0.5ml气体,直到吸气压力达到峰值时出现少量漏气为止。

然后再注入0.25~0.5ml气体,此时气囊容积为最小封闭容积,气囊压力为最小封闭压力。

气囊容积一般不需要再做调整。

定期放气囊问题 以往以为,气管切开管气囊应常规定期放气-冲气,其主要目的是防止气囊压迫导致气管黏膜损伤。

目前认为,气囊定期放气是不需要的,但临床上非常规性放气或调整,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1.2.5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

1.2.51术后并发症的观察:观察切口及套管内有无出血,皮下有无气肿,掏观是否随动脉搏动,吸痰时有无咖啡样液体4.1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观察切口及套管内有无出血,皮下有无气肿,掏观是否随动脉搏动,吸痰时有无咖啡样液体。

1.2.5.2呼吸音变化的观察:主要观察病理性呼吸音,如干湿音、痰鸣音,及时吸痰,调整雾化吸入量。

1.2.5.3留取痰液做细菌培养,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菌群失调。

3结果

通过对70例气管切开患者加强呼吸道的护理,降低了昏迷患者气道并发症和肺部感染的发生,减少昏迷患者的死亡率。

4讨论

气管切开后使气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特别是在易患因素的情况下,患者的正常细胞吞噬功能和呼吸道清除异物的机能受损,细菌很容易进入并留在下呼吸道引起感染,因此气管切开患者加强呼吸道管理,控制易患因素,对减少气道并发症和肺部感染的发生极为重要。

气管切开护理体会 第11篇

谢菲,吕玉明,陈之晔(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永和分院四病区,上海 200436)

中图分类号: R473. 6 文献标识码: A doi:10. 3969/J. issn. 1672-6790. 2013. 01. 046

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手段[1]。严格、有效、细致的气道管理,是疾病抢救成功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同行对气道管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对气道湿化、给氧、痰液抽吸、气道感染预防和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见解,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综述如下。气道湿化的管理

1. 1 人工气道的缺陷 正常时鼻、咽、口腔、呼吸道黏膜表面积大,血管丰富,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2]。但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湿化、过滤、清洁作用,且人工气道患者呼吸道失水增加,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结,黏膜上的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排痰不畅,导致痰液黏稠甚至痰痂形成,严重时出现窒息、炎症等并发症的发生[3]。可见,气管切开患者充分气道湿化极其重要,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关键。

1. 2 气道湿化方法 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是近年来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一大进步,它不仅优于传统间断湿化法,也优于静脉输液形式持续湿化法,能更有效地预防气道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为颅脑损伤昏迷期气管切开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4]。持续湿化符合气道持续丢失水分的湿化生理需要,使气道始终处于一种湿化状态,且近似生理湿化状态使痰液黏稠度降低利于排出[5]。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法可保证湿化液总量及推注速度,同时可以保证剂量准确、恒定、微量、持续,并可根据痰液黏稠度与室内相对湿度等因素随时调整湿化速度,而且使用方便节省人力[6]。杨有娟等[7]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用人工气道持续氧雾化法和持续滴注湿化法进行比较,认为持续氧雾化法优于持续滴注湿化法。

1. 3 湿化液的用量及选择 湿化液的用量应视室温、体温、空气湿度、通气量大小、患者出入液量、痰液量和性质适当调整[8]。国内湿化液常选择蒸馏水、0. 9%氯化钠注射溶液、0. 45% 氯化钠或 1. 25%碳酸氢钠等。黄燕萍等[9]认为,采用无菌蒸馏水和0. 45% 盐水效果优于等渗盐水。应用 0. 45% 盐水20 ml 加氨溴索 15 mg 用滴管形式输入或用 0. 45%盐水 30ml 加氨溴索 30 mg 雾化吸入,临床观察湿化效果满意。国外研究证明 0. 9% 氯化钠注射溶液不能和分泌物混合,滴入 0. 9% 氯化钠注射溶液对稀释或溶解分泌物是无效的,且易引起患者呛咳,甚至进入气道的液体可使痰液向深部转移至深部气道[10]。

1. 4 吸入气体加温方法 湿化液的温度应该保持在32 ~35 ℃,才可以保障进入呼吸道后逐渐升至体温水平,可使相对湿度维持纤毛活动的生理要求,若需要加强湿化,应相应提高吸入气体温度,但不应> 40 ℃。否则,即使水蒸汽饱和,纤毛活动也会消失,并有喉痉挛、发热、出汗、呼吸功能增加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气道烧伤,高热反应[11]。适宜温度的气体可使气管、支气管扩张,并有防止气道痉挛的作用。近年来临床使用的加热导线型湿化器,可以调节吸入气体的温度,避免气体在管道内形成冷凝液,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杨梅玉等[12]认为使用人工鼻时,呼出气体时带出的水分和温度可部分保留在人工鼻内,对吸入气体有加热、加湿作用。另外,增加室内空气温湿度也是非常有效的。吸氧、排痰的护理管理

2. 1 吸氧 应根据患者病情及血氧饱和度选择氧流量,以达到理想的氧合状态。常规选择

低流量持续从气切口进行供氧,一般以小于 5 L/min 为宜,以免持续高速气流损伤气管,建议在吸痰前、中、后采用纯氧吸入 3 min,以预防吸痰后氧分压下降。

2. 2 吸痰 适时吸痰指征为: ①呼吸音减弱;②呼吸困难;③在气管导管口内可以看到分泌物;④痰鸣音或呼吸哮鸣音;⑤人工呼吸时气道压力增加;⑥不明原因的血氧饱和度下降。现普遍主张必要时吸痰。采用软质、圆头、外径小于气管套管内径 1/2 的一次性硅胶吸痰管,将吸痰管插入人工气道下端1 ~ 2 cm,插入吸痰管有阻力时,向上提 0. 5 cm 开始吸引,由深到浅,不停转动,吸痰动作轻、稳、快,打开负压,缓慢回抽并左右旋转进行吸痰,不可上下反复提插,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 15 s,插管不应超过 3次,遵循“先气道后口鼻”的吸引原则,吸痰前后给予纯氧吸入3 min。过多的抽吸刺激呼吸道黏膜,使患者气道痉挛、出血、呼吸急促等。在吸痰过程中,负压限于 10. 64 ~ 15. 96 kPa,婴儿负压控制在7. 98 ~ 10. 64 kPa,较高的负压会加重肺不张、低氧血症和创伤的危险[13]。3 气道感染预防和控制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管直接向外界开放,失去了正常情况下呼吸道对病原体的过滤和非特异性免疫保护作用,可造成细菌随空气沿气管-支气管树移行,气囊上滞留物下流,加之吸痰等气道管理操作污染、呼吸机管道污染等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严格无菌操作规程,降低医源性气道感染的机会[14]。

3. 1 病室环境要求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保持室温 20 ~22 ℃,湿度 60% ~70%。每日用紫外线在晨间护理后进行全病室空气消毒,因为当晨间护理时床被抖动、工作人员走动、地面清扫均易造成这些微生物及携菌尘埃产生再生性悬浮而污染空气,导致晨间护理时空气中微生物含量最高[15]。必要时应把患者置于万级以上的层流消毒病房,以利于空气的消毒净化。限制人员的过多流动,进入ICU 要更换隔离衣、换鞋、戴口罩、帽子,空气消毒 2次/d,每月监测空气质量[16]。

3. 2 预防、控制感染传播(1)对有创性治疗器械、材料,如气管插管、深静脉插管、注射器、胃管、尿管、吸痰管等选用一次性物品,避免交叉感染。(2)若使用金属内套管,则必须严格消毒灭菌,常规 4 ~6 h 煮沸消毒 1 次,也可采用 3% 过氧化氢液、戊二醛溶液等浸泡消毒灭菌。但金属内套管在国外已不再使用,因其有严重致命并发症,在国内也将会被逐步淘汰。(3)严格无菌操作,气管切口护理、吸痰、更换气管套管等操作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细菌污染。吸痰时先吸净气管内痰液再吸口鼻腔内的痰液,吸痰用的无菌盐水也要准备 2 瓶,分别供吸气管和口鼻腔使用,以防污染气管造成感染。(4)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洗手,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的手是传播病原菌的重要途径。因此,对患者治疗、护理、检查前后必须洗手。(5)加强口腔护理,口腔分泌物进入下呼吸道是引起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必须加强口腔护理,每日3 ~ 4 次,根据口腔 pH 值选用口腔清洗液,减少口腔细菌的移位。常用 0. 9% 氯化钠注射溶液、1% ~3% 过氧化氢溶液、2% 碳酸氢钠、2% ~ 3% 硼酸溶液等。(6)控制胃内容物的反流,人工气道患者多数放置鼻饲管,当患者处于平卧位、胃内有大量内容物时,反流更易发生[17]。因此,病情允许时,应抬高患者头部 30 ~45°。至少在鼻饲后保持头部抬高 1 h,在非紧急情况下应选择餐前 15 min 彻底吸痰,进餐中、餐后 30 min 内避免吸痰,防止胃内容物反流。易呕吐者可使用微量泵控制速度给予 24 小时持续鼻饲或分少量多次缓慢注入,必要时改成胃造瘘管饲,适当可加用胃肠动力药物和止吐药物。(7)常规定期进行气管内痰液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监测,根据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控制气管感染[18]。(8)杨梅玉等[12]认为使用人工鼻可以对吸入的气体进行有效的湿化,减少痰痂的形成,降低痰液粘稠度,预防肺部感染。虽然每天必须更换一次人工鼻,但却能显著地提高人工气道的管理效能,应用人工鼻后减少了支气管吸痰,大大降低了感染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胡艳宁. 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管理的护理进展[J]. 护理研究,2005,19(8): 1507-1509.

[2] 章红萍.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J]. 护理与康复,2007,6(11): 734-736. [3] 黄竹影. 气管切开并发肺内感染的病因分析及护理体会[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5,14(6): 390.

[4] 杨福弟. 两种气道护理方法减少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并发症效果观察[J]. 华夏医学,2010,21(2): 351-352.

[5] 徐京,华杨敏. 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 40 例效果观察[J]. 延安大学学报,2009,7(1): 82.

[6] 乔引娟.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研究进展[J]. 护理学报,2010,17(12A): 27-29. [7] 杨有娟,谢佩珠. 人工气道持续雾化效果观察[J]. 南方护理学报,2005,12(9): 34-35.

[8] 张晴. 气管湿化护理现状与发展[J]. 现代护理,2002,8(11): 857.

[9] 黄燕萍,曹文峰,高鹏,等.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给氧方式对患者血气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8): 1.

[10] Ji YR,Kim HS,Park JH. Instillation of normal saline be-fore suctioning in patients with pneumonia[J]. YonseiMedical Journal,2002,43(5): 607-612.

[11] 张小群. 人工气道患者的气道护理[J]. 内蒙古中医药,2011,11(22): 160-161. [12] 杨梅玉,游淑钦,林美玉. 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中的作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 23-25.

[13] 程红缨. 气管内吸引合并症的发生原因及其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 536-538.

[14] 王雪,赵晓春,武艳宁. 气管切开术后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J]. 华北国防医药,2009,21(3): 81-83.

[15] 李有莲,郭楼英. 气管切开呼吸道护理相关因素的监测与管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2): 141-142.

[16] 程丽君,徐丽华,唐凤玲. 昏迷患者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与护理[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8):186-187.

[17] 张芝颖,王欣然,韩斌如. 胃-肺感染途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625-628.

[18] 王沁,朱惠莉,喻红之,等. 气管切开初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7):627.

[19] 胡哲清,许敏迪,方剑俊. 气道护理三级监控在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5): 591-593.

相关文章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精选6篇)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第1篇跳出健康、跳出风采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活动随着一生哨响,胶州市第六实验...

3
2025-09-23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精选10篇)艺术匠心 第1篇一篇文学作品的优秀,源于作者深邃而独特的见识,源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技巧,源于作者精准而细腻的...

1
2025-09-23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精选9篇)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第1篇Application Letter for AdmissionDear Sir or Madam,My name is ______...

2
2025-09-23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精选11篇)远程网络控制 第1篇1 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远程控制依附于网络技术, 其控制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

1
2025-09-23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精选5篇)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第1篇在准备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先明白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HR让你做自我介绍,...

1
2025-09-23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1篇近年来,分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2025-09-23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第1篇当我们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时,何不让一缕阳光走进我们的心里,晕开满心的疲惫...

1
2025-09-23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精选12篇)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2016年我院为进一步...

2
2025-09-23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