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阿片类镇痛药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3
1

阿片类镇痛药范文(精选3篇)

阿片类镇痛药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来自我院药品网络管理系统2005~2009年阿片类镇痛药的应用情况,包括规格、单价、使用数量、金额和阿片类药物应用总金额等。

1.2 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药物统计方法合作中心推荐的以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计算各镇痛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日限定费用(DDDc)等,并进行排序分析。WHO未给出DDD值的,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新编药物学》(第16版)[1]、药品说明书等确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分析比较各种阿片类镇痛药的应用情况。计算公式:DDDs=用药总量/该药的DDD值;DDDc=该药年销售总金额(元)/该药的DDDs值。

2 结果

2005~2009年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情况、金额比例及各药品DDDs排序、DDDc排序等情况见表1~3。

由表1可见,各品种的销售金额排序自2006年以后变化不大。吗啡缓释片的销售金额呈上涨趋势,已连续4年位于第1;芬太尼注射液的销售金额趋于稳定,保持在第2位;这两种镇痛药的销售金额逐年上升,共占据阿片类镇痛药总金额的70%~80%。哌替啶注射液的销售金额则逐年下降,所占比例由2005年的45.25%到2009年的3.25%。

由表2可见,哌替啶注射液2005年与2006年DDDs排序为第1,但呈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和2009年则排名末位。阿桔片一直在我院保持良好的应用频度。哌替啶注射液及芬太尼注射液、可待因片各年用药总金额排序与DDDs排序比值接近1,说明这几种药品的用药金额与用药频度同步性较好,尤其是哌替啶注射液与芬太尼注射液市场占有率较大。

结合表3及表2可见,各类阿片类镇痛药DDDc变化不大,5年间趋于稳定,吗啡缓释片由于DDDc较高,尽管DDDs排序较靠前,销售总金额仍从2006~2009年均保持在领先地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阿桔片为复方镇痛制剂,DDDc值最小,价格低廉,DDDs排序位于2005~2006年第2位,2007~2009年均为第1位,显示其在我院临床应用广泛,需求量大。

3 讨论

从表1、2中可以看出,哌替啶注射液五年中用量和DDDs都逐年下降。哌替啶止痛作用仅是吗啡的1/10~1/8,持续时间2~4 h,作用维持时间短,长期用药可能发生其体内代谢物去甲哌替啶的蓄积,从而引起神经中毒症状,而且皮下或肌肉注射可引起局部发炎和组织硬化,因此哌替啶不宜长期用于癌痛或其他慢性疼痛,WHO推荐的“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对癌痛治疗不推荐使用的药物第一个就是盐酸哌替啶[2]。现我院的哌替啶注射液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外科手术后镇痛,在癌痛和慢性疼痛中的使用数量很少,符合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基本原则和国家麻醉药品管理政策。

从表1、2中可以看出吗啡缓释片用量和DDDs呈逐年增长趋势,吗啡注射液5年内都相对稳定。吗啡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对一切疼痛均有效,对持续性钝痛比间断性锐痛及内脏绞痛效果强,单次给药镇痛作用持续4~6 h[3,4]。吗啡注射液主要用于外科术后疼痛。吗啡缓释片释药曲线平稳,其释放无峰谷现象,只需12 h口服1次就可以有效控制疼痛[5]。WHO和欧洲姑息治疗学会推荐,口服吗啡是治疗晚期癌症疼痛的金标准用药,吗啡的医疗消耗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癌痛控制状况的重要指标[5,6]。吗啡缓释片用量和使用频度的增加,反映了我院在控制晚期癌症疼痛和癌痛患者临终关怀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吗啡缓释片的DDDc相比其他几种镇痛药而言较高,对于长期口服吗啡的癌痛患者仍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我院还需引进更多的镇痛药品种和剂型如芬太尼贴剂等,以满足临床不同患者和病情的用药需求。

可待因片和阿桔片镇咳作用强而迅速,但镇痛效果弱,临床上主要用于镇咳、祛痰。这两种药品DDDs每年都比较大,临床应用较多,可能与镇咳效果好且价格都比较低廉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临床在镇咳治疗上目标简单、选择药物单调,为避免不合理用药,应在今后加以控制和改进。

从表2中可以看出,除哌替啶注射液外,其他几种阿片类镇痛药的DDDs值从2006年开始均呈快速上升趋势,主要是自2006年实行新农合医保政策以来,我院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数都大幅提高,特别是癌症等重病大病患者住院人数快速增加,反映出新农合医保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切实地解决了“看病贵”的难题。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阿片类镇痛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金额比例排序、用药频度(DDDs)、日限定费用(DDDc)等指标,对我院2005~2009年阿片类镇痛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来我院吗啡缓释片的用药频度和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吗啡注射液和芬太尼注射液保持相对稳定,哌替啶则逐年下降。结论:我院阿片类镇痛药使用基本合理,口服吗啡已成为镇痛类用药主流,还应引进芬太尼贴剂等更多品种和剂型以满足临床用药需求。

关键词:阿片类镇痛药,癌症疼痛,限定日剂量,用药频度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6.

[2]孙燕,顾慰萍.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M].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66-70.

[3]郑敏仪.532张麻醉药品处方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7):113,116.

[4]陈小红,廖红娥.某院门急诊麻醉药品应用分析[J].现代医院,2009,9(6):76-77.

[5]曾向东,向芳,刘亚利,等.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1):38-41.

阿片类镇痛药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入选标准 选择辽宁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全麻手术患者, ASAⅠ~Ⅱ级, 年龄35~65岁, 体质量40~70 kg。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和血生化检查, 心电图, 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性炎性反应及创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代谢紊乱。选择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病例作为对照组。

1.2 患者分组 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咪唑安定组 (M组) 和异丙酚组 (P组) 。

1.3 研究药物以及试验设备 10 mg/支咪唑安定注射液 (江苏恩华药物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 1 mg/支瑞芬太尼 (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200 mg/支异丙酚注射液 (Astrazeneco S.P.A) , 生理盐水500 ml/袋 (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 。迈瑞监护仪, Ohmeda麻醉机, 全麻气管插管。

1.4 麻醉方案及给药方法 所有患者入室后监测血压、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开放静脉通路, 给予长托宁0.5 mg, 30 min内输注生理盐水500 ml, 麻醉诱导M组为芬太尼3 μg/kg, 咪唑安定6 mg, 万可松0.10 mg/kg;P组为异丙酚2.0 mg/kg, 余同M组。二组患者去氮给氧, 待肌松充分后行气管内插管, 麻醉维持M组为咪唑安定0.05 mg/ (kg·h) , 瑞米芬太尼0.8 μg/ (kg·h) , P组为异丙酚8 mg/ (kg·h) , 余同M组。万可松根据监测给予。术中采用控制呼吸, RR为10~12次/min, I/E为1:2, VT 10 ml/kg, PCO235~45 mm Hg。拔管条件为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平顺后给予新斯的明1 mg并加用阿托品0.5 mg拮抗残余肌松药, 使患者未吸氧时SpO2≥94%或维持到术前人室水平, PCO2≤ 45 mm Hg, M组术毕给予氟马西尼拮抗, 患者唤之睁眼并能听指令, 充分吸痰后拔管。

1.5 观察项目

1.5.1 一般情况 年龄、体重、身高、历时, 完成病例数以及各类手术所占比例。

1.5.2 生命体征监测 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 (入室时、诱导时、插管刻、切皮时、术毕) , 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

1.5.3 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肌松药的各自用量以及术后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回答时间并作统计。

1.5.4 镇静状态评分 采用Ramsay评分法:Ⅰ级, 清醒、烦躁不安;Ⅱ级, 清醒、安静合作;Ⅲ级, 欲睡, 仅对指令有反应;Ⅳ级, 入睡, 对呼唤反应敏捷;Ⅴ级, 入睡, 对呼唤反应迟缓;Ⅵ级, 嗜睡, 难以唤醒。从Ⅰ~Ⅵ级, 相应地设定为0~6分。

1.5.5 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 术中知晓、低血压、心动过缓或过快、寒战、恶心、呕吐、寒战、瘙痒、嗜睡及躁狂等。

1.6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一般资料中的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以P<0.01表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完成患者例数及相关临床资料完成病例90例, 各45例,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全程咪唑安定在全麻术中的镇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两组比较, 镇静前以及诱导期Ramsay评分, P>0.05, 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和术毕Ramsay评分,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M组术中镇静效果优于P组, 术中知晓发生率低, M组术毕给予氟马西尼拮抗后, 镇静的残余效应减轻, 可以避免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见表2。

注:M组术毕给予氟马西尼拮抗, 两组比较, *P<0.05

两组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和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全程咪唑安定镇静, 术毕给予氟马西尼拮抗后, 两组的肌松药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能与镇痛药物的用量有关, 而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回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3。

注:M组术毕给予氟马西尼拮抗, 两组比较, P<0.05

两组患者循环、呼吸的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明全程咪唑安定镇静在全麻术中对呼吸循环的影响轻, 和经典的异丙酚镇静效果相似, 见表4。

注:M组术毕给予氟马西尼拮抗, 两组比较, P>0.05

注:M组术毕给予氟马西尼拮抗, 两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综上分析, 全程咪唑安定镇静辅以镇痛药物在全麻手术镇静效果满意, 顺行性遗忘效果好, 围术期患者生命征平稳, 内环境稳定, 尤其是术后特异性的拮抗药氟马西尼的应用, 术后并发症大大减少。意识的消失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 即从外显记忆到指令反应, 最后到内隐记忆的消失。外显记忆是指机体需要有意识地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的记忆。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识的情况下, 机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其特点是机体没有觉察到这种记忆, 也没有下意识的提取这种记忆, 但它却在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表现出来。全麻术中既要保证呼吸循环系统等稳定又要将记忆彻底消除比较困难。但使患者的认知功能处于无有意识的知晓且无外显记忆或有意识的知晓而无外显记忆这两个层次上是有一定意义的[1]。

异丙酚、咪唑安定都是临床常用的短效静脉麻醉药, 异丙酚是一种快效、短效静脉麻醉药, 苏醒迅速而完全。异丙酚的初期分布半衰期为2~8 min, 异丙酚的消除动力学是三房室模型, 以代谢清除率快为特征, 其代谢产物无药理学活性[2], 本研究也发现异丙酚自身复合诱导的麻醉苏醒较为快速, 清醒时间为 (10.03±4.53) min, 而且清醒程度较高, 异丙酚对循环和呼吸均有抑制作用 [3,4]。咪唑安定是水溶性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可迅速通过血-脑屏障, 在水溶液中稳定, 起效快, 消除半衰期短, 给药后具有良好的镇静、催眠、抗焦虑、肌松、抗惊厥作用, 咪唑安定大部分和血浆蛋白结合。在肝脏和肠内被微粒体酶转化为a-OH-咪达唑仑和4-OH-咪达唑仑而代谢[5], 且分布半衰期和消除半衰期不受持续给药时间的影响[6]。单次静脉注射后分布半衰期为 (0.31±0.24) h。咪唑安定通过占领苯二氮卓受体调节脑中的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而产生作用。GABA有两种受体, GABAA受体激活时, 氯离子通道的门控被启动, 神经元细胞发生超级化后对兴奋不敏感, 而咪唑安定的催眠作用是由电压依赖性钙离子流所介导。由于GABA受体功能的调节程度有限, 所以咪唑安定的安全性相当高。咪唑安定长期给药可产生耐受, 可能是由于长期应用此类药物导致受体结合减少, 受体功能减弱, 但机制不明[7]。文献报告咪唑安定可以减少脑血流量和降低颅内压, 降低脑的氧代谢率, 对脑缺氧有保护作用。而且还可替代硫喷妥钠用于颅内肿瘤患者。咪唑安定有一定的呼吸抑制作用, 其程度与剂量有关, 主要表现为呼吸幅度减弱、频率变慢、SaO2 测定降低。咪唑安定对正常人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 表现为心率轻度增加, 平均动脉压、体循环阻力、左室充盈压、每搏出量均轻度下降[8], 有文献报道, 此药用于缺血性心脏患者是安全的, 亦可安全地用于低心排量患者, 但低血容量患者用此药后由于充盈压和外周阻力下降, 血压可显著下降。咪唑安定可以用于心脏快通道麻醉[9]。还有文献报道术中使用咪唑安定可降低患者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产生良好的镇静和遗忘.使用咪唑安定后患者皮质醇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 血压轻度下降, 心率基本稳定, 提高适当的镇静后患者机体应激水平降低[10]。

综上所述, 全程咪唑安定镇静具有极高的安全性以及效果较好, 尤其是其特异的拮抗剂-氟马西尼的出现以及应用于临床, 可以大大弥补苏醒时间较异丙酚长的缺点, 因其应用可以减少肌松药物的用量, 减轻患者肺部并发症的罹患率, 缩短住院时间, 从而减轻患者住院的费用, 值得在全麻术中推广, 尤其适用于医疗保险患者的手术。

参考文献

[1]马剑峰, 连庆泉, 秦培顺, 等.不同镇静药物复合镇痛药物对颈椎手术患者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插管时记忆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7, 27 (1) :32-35.

[2]P Favetta.CS, Degoute, JP Perdrix, et al.Propofol metabolites inman following propofol induction and maintenance.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2002, 88 (5) :653-658.

[3]Reinhart DJ, GmmDR, Berry J, et al.Outpatient gener al anaesthesia:a comparison of a combination of midazolamplus pmpofol and pmpofol alone.J Clin Anaesth, 1997, 9:130.

[4]陈进华, 陈学新, 雷庆红.异丙酚与咪唑安定联合诱导麻醉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6, 28 (2) :156-157.

[5]Tsutomu Kotegawa Bart E, Laurijssens, Lisa L, et al.In Vitro 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 Interactions of Ketoconazole and Mid-azolam in the Rat.Pharmacology, 2002, 302 (3) :1228-1237.

[6]David J, Greenblatt Bruce L, Ehrenberg Kerry E Culm, et al.Kinetics and EEG Effects of Midazolamduring and after1-Minute, 1-Hour, and3-Hour Intravenous Infusions.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2004, 44 (6) :605-611.

[7]Ronald D.Miller Editor ANESTHESIA Fifth Edition.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228-272.

[8]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500-502.

[9]刘多辉, 韩曙君, 雷志礼.咪唑安定、依托咪酯、芬太尼复合用于心脏手术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武警医学, 2002, 13 (6) :345-346.

阿片类镇痛药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 年7 月~2013 年6 月入住我院肿瘤科的恶性肿瘤并且伴有不同程度疼痛的患者120 例, 其中男57 例, 女63 例;年龄26~84 岁, 平均 (59.2±20.8) 岁;其中肺癌26 例, 原发性肝癌12 例, 食管癌11 例, 胃癌24 例, 卵巢癌5 例, 肠癌21 例, 乳房癌21 例;使用弱阿片类药+非阿片类药+辅助药33 例, 使用强阿片类药+非阿片类药+辅助药87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 岁。②至少在24 h内有疼痛发生。 ③意识清楚, 能正确理解和回答问题, 正确表达疼痛感觉。 ④正在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或服用阿片类镇痛药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 例。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按肿瘤护理常规及疼痛护理常规予以治疗及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专人负责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 具体为:

1.2.1 认知干预

1.2.1.1 护士认知干预虽然阿片类药物规范的按时给药不会导致成瘾, 但部分护理人员仍对此认识不足, 传统的观念认为癌症患者疼痛是难免的, 非阿片类药物较之阿片类药物更安全, 阿片类药物仅限制性使用在终末期癌症患者, 为了避免阿片类药物引起成瘾性, 给药也以患者的耐受为主, 尽量减少用药剂量, 延长给药时间, 且在非阿片类药物不能达到止痛效果时才予以阿片类药物, 一般医务人员仅在患者感到疼痛难忍, 要求使用止痛剂时才会进行疼痛的评估及处理[3]。 如果护理人员对药物的选择与使用认识不足, 必然会影响到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使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止痛治疗及护理。 如何有效控制癌痛, 为癌痛患者提供良好优质的服务, 不仅需要护理人员技术上的提高, 更需要护理人员认识上的更新。 只有按时给药, 在疼痛刚刚开始或尚未发生前给药才能使疼痛更好地得到控制, 帮助消除大脑对疼痛的记忆, 不仅能避免剂量的逐渐增大, 还能减少患者心理上的恐惧感, 取得治疗的最大效果。

1.2.1.2 患者认知干预由于缺乏癌症疼痛及镇痛治疗的相关的知识, 患者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误区:①担心使用阿片类药物会“成瘾”;②担心过早使用阿片类药物, 今后无药可用;③担心向医务人员汇报疼痛后, 医务人员会把重点放在止痛治疗上, 而忽视了癌症的病因治疗;④误认为接受阿片类药物治疗就是开始吸毒;⑤误认为疼痛加剧就是疾病已发展至晚期, 拒绝承认病情加重, 不愿接受止痛治疗;⑥宗教信仰、社会观念的影响认为应该忍受疼痛。这些因素常常导致患者不愿意主动报告疼痛或有意减轻自己的疼痛评分程度, 擅自减少药量或停服药物, 从而误导医务人员对疼痛的评估, 影响疼痛的控制效果。 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时应告知患者药物滥用行为确实容易导致成瘾性的发生, 但阿片类止痛药作为医疗用药并未增加药物滥用的危险[4], 患者不必过分担心药物导致的成瘾性, 同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镇痛方法很多, 如自控镇痛 (PCA) 、神经阻滞疗法等, 不必过分担心今后无药可用。应教育患者癌症疼痛的镇痛药物应根据疼痛程度按时给药, 而不是待疼痛不可忍受时再给药, 也不可疼痛稍有缓解即停药, 以确保患者能正确、合理的使用止痛药。

1.2.2 疼痛评估干预

疼痛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受, 相信患者的主诉是疼痛评估的先决条件, 医务人员对疼痛程度评估不足是导致疼痛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 医务人员评估疼痛时往往加入患者的客观表现, 不能充分相信患者的自评, 使评分低于患者自评。 进行疼痛程度评估的同时注重疼痛评估的全面性, 包括了解患者的肿瘤病史及疼痛史, 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患者的心理变化以及镇痛治疗史。 正确和成功的评估还有赖于护士、患者和家属三者建立一种正性的合作关系。

1.2.3 药物应用干预

药物镇痛是癌症疼痛的主要治疗方法, 在进行给药护理时护理人员应掌握药物的剂量, 用药的时间, 注意观察并做好护理记录。 根据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指南熟练掌握三阶梯药物止痛的实施原则。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原则:①口服给药:用药尽量选择口服给药, 可免去患者长期注射带来的痛苦, 又便于患者服用, 安全经济, 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无法口服时选用透皮贴剂。②大部分出现疼痛加重或反复爆发痛的患者, 其原因多是自行停服、漏服或没有按时服药[5], 因此在个体化护理干预过程中, 针对患者的心理及认知情况进行解释和宣教, 向患者说明止痛药应规律地按规定时间服用, 而不是等疼痛发作或加剧时再服用, 下一次剂量应在前一次药效消失前给予, 才能保持疼痛持续缓解。 ③个体化给药:阿片类药物无饱和剂量限制, 无标准用药剂量, 能使患者缓解疼痛的剂量就是正确剂量, 所以, 用药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实际疗效, 从小剂量开始, 逐步增加至理想缓解疼痛并无不良反应发生的剂量。 ④及时评估止痛效果:按各种制剂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及时药物的疗效, 在初始治疗的滴定阶段, 需密切评估疼痛程度的变化, 出现爆发痛时按需给予止痛药解救。

1.2.4 药物副作用干预

阿片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嗜睡、恶心、呕吐、便秘、尿潴留, 过量使用可引起急性中毒:昏迷、呼吸抑制、瞳孔缩小呈针尖样的三联症候群。研究显示, 阿片类药物使用者中约有63%出现不良反应, 其中, 使用即释剂型者中恶心、呕吐发生率占78%, 使用缓释剂型者中便秘发生率占64%[6]。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多发生在用药初期, 是暂时性或可耐受的, 头晕、嗜睡无须特殊处理, 适当饮用咖啡、绿茶等可减轻症状。恶心呕吐一般在4~7 d内可自行缓解, 严重的患者可给予止吐药物。便秘则是不可耐受的症状, 一旦出现不会自行缓解, 因此, 预防便秘较治疗便秘更为重要, 在开始使用阿片类药物时, 先制定一个个体化的通便方案, 对平时排便规律者注意调整饮食,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保持情绪稳定。有便秘者在服用阿片类药物同时服用缓泻剂, 多饮水, 多食粗纤维食物, 腹部顺时针按摩, 以利于肠蠕动和排便[7]。尿潴留的发生率较低, 一旦发生可采取诱导排尿及导尿术。呼吸抑制的发生与首次用药量过大或调整剂量时加量过快有关,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呼吸抑制的症状及表现, 制定阿片类药物引起呼吸抑制的应急预案, 抢救车备好拮抗剂—纳络酮, 以便出现呼吸抑制时及时抢救。

1.3 评价指标

1.3.1 疼痛评分标准

采用的疼痛程度的评估方法为数字分级法 (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 , 即用0~10 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 患者入院时即向患者解释疼痛评估的方法:0 为无痛, 1~3 分为轻度疼痛;4~6 分为中度疼痛;7~10 分为重度疼痛。 让患者自己指出疼痛的分值。

1.3.2 效果评价指标

1.3.2.1 疼痛缓解程度未缓解指疼痛无减轻;轻度缓解指疼痛减轻25%;中度缓解指疼痛减轻50%;明显缓解指疼痛减轻75%;完全缓解指疼痛消失[8]。疼痛缓解=明显缓解+完全缓解。

1.3.2.2 副作用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便秘、头晕、嗜睡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的比较

结果显示,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为:对照组轻度疼痛11 例, 中度疼痛41 例, 重度疼痛8 例;观察组轻度疼痛12 例, 中度疼痛39 例, 重度疼痛9 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为:对照组无疼痛2 例, 轻度疼痛32 例, 中度疼痛25 例, 重度疼痛1 例;观察组无疼痛8 例, 轻度疼痛44 例, 中度疼痛8 例, 重度疼痛0 例。 对于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比较, 明显缓解和完全缓解分别为对照组9 例 (15.00%) , 观察组40 例 (66.67%) , 对两组疼痛缓解程度的分级利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 (U = 5.12, P < 0.01)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 0.0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对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结果显示, 恶心呕吐和便秘的发生率分别为对照组50例次 (83.33%) 和33 例次 (55.00%) , 观察组23 例次 (38.33%) 和14 例次 (23.33%) ;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为90 例次 (150.00%) , 观察组为39 例次 (65.00%) , 两种护理方法比较, 观察组的个体化护理干预方法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学的进步, 癌症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 如何使癌症患者无痛, 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其意义显得更为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已把癌症疼痛提到优先解决的重要地位, 然而, 临床上对癌痛的控制却不尽人意, 我国有研究[9]显示, 癌痛患者中有52.9%疼痛没有得到缓解。另有研究表明[10,11,12,13], 在对癌性疼痛管理影响因素看法的调查中担心镇痛药的不良反应、担心镇痛药会成瘾、认为病人应该尽量忍耐疼痛排列医护人员因素中的前三位;而担心药物会成瘾、担心镇痛药的不良反应、认为应该尽量忍耐疼痛排列病人因素中的前三位。个体化护理干预能使护理人员及患者正确认识到癌症疼痛镇痛治疗的重要性, 理解疼痛对癌症患者是无益的, 免除疼痛是癌症患者的权利, 只要规范用药, 成瘾性是极低的。 患者对疾病知识和药物知识了解得越充分, 遵医行为就越好, 疼痛缓解也越明显。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干预对提高癌痛缓解率、减轻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具有重要意义。

在对癌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过程中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 观察组发生的恶心呕吐、便秘、头晕、嗜睡等症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中4 名患者未出现副作用, 27 名患者同时出现恶心呕吐及便秘, 5名患者同时发生便秘、头晕, 其中2 名发生嗜睡。总的不良反应发生90 例次, 观察组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的有21 例, 总的不良反应发生39 例次。 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常见的恶心呕吐及便秘, 对于少见的不良反应如头晕、嗜睡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中共有5 例出现头晕, 2 例出现嗜睡的症状, 其中1 例老年患者在如厕时跌倒, 立即停药并给予安全措施, 观察组中因及时干预, 患者在发生头晕时及时调整药量, 未有嗜睡现象的发生。

相关文章
保安签订劳动合同范文

保安签订劳动合同范文

保安签订劳动合同范文(精选13篇)保安签订劳动合同范文 第1篇安 保 合 同甲方:江苏天泰阀门有限公司 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

1
2025-09-15
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

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

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精选6篇)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 第1篇(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第四单元学案按住ctrl键 点击查看更多初中...

1
2025-09-15
贝壳的阅读答案

贝壳的阅读答案

贝壳的阅读答案(精选5篇)贝壳的阅读答案 第1篇1、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什么?你对结尾句怎样理解的.2、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什么?你对结尾句怎样...

1
2025-09-15
班级年度综治总结班会

班级年度综治总结班会

班级年度综治总结班会(精选5篇)班级年度综治总结班会 第1篇班级综治总结班会时光荏苒,眨眼间又一年生活。为了能更好的发现班级工作中的...

1
2025-09-15
比喻力量的成语

比喻力量的成语

比喻力量的成语(精选9篇)比喻力量的成语 第1篇一、含有比喻的成语洞若观火 柔情似水 恩重如山 健壮如牛 胆小如鼠 大巧若拙 大智若...

1
2025-09-15
保证担保借款合同(样式)

保证担保借款合同(样式)

保证担保借款合同(样式)(精选13篇)保证担保借款合同(样式) 第1篇()农银借合同字第号经中国农业银行___(下称贷款方)与___(下...

1
2025-09-15
《别云间》 的阅读答案分析

《别云间》 的阅读答案分析

《别云间》 的阅读答案分析(精选3篇)《别云间》 的阅读答案分析 第1篇夏完淳《别云间》阅读答案《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

1
2025-09-15
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

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

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精选2篇)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 第1篇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新校...

1
2025-09-15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