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死亡讨论记录范文(精选4篇)
肺癌死亡讨论记录范文 第1篇
死亡记录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的书写要求
1.死亡记录
病人住院期间因救治无效死亡者,应在死亡后立即完成死亡记录,由经治医师用红墨水笔书写在“死亡记录”专用单上。其内容与出院记录大致相同,但必须着重记述抢救亡情况,其内容包括:
(1)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入院科别、死亡科别、床号、门诊号、住院号、入院时间、死亡时间(注明时、分)、住院天数、入院诊断、死亡诊断、记录时间(注明时、分)。
(2)入院病历摘要。(3)住院经过摘要。(4)抢救经过。
(5)最后诊断及死亡原因。
(6)对死亡病例不论诊断明确与否,应努力说服死者家属,作尸体病理解剖,并将尸体检
查结果纳入病历中存档。
2.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凡住院死亡病例应在1周内由科室组织死亡病例讨论,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分析死亡原因,吸取诊断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用蓝黑墨水笔分别记入病历(另立专页,在横行适中位置标明“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中。其内容包括:(1)讨论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者的姓名、职务(职称)。
(2)病人姓名、科别、年龄、入院时间、死亡时间、死亡原因、最后诊断(包括尸检 和病理诊断)。
(3)参加人员发言纪要。(4)主持人的总结意见。
死亡患者的门诊病历附在住院病历后一并归档。
肺癌死亡讨论记录范文 第2篇
(1)讨论时间:2011-07-20 – 16:10(2)讨论地点:住院部医生办公室(3)主持人:XXXX院长
(4)参加讨论人员:①XXXX院长②XXXX副院长③XXXX主任④XXXX医师⑤XXXXX医生
患者因反复腹痛20多年,加重伴腹泻10余天,于2011-07-14入院。2011-07-19死亡。死亡原因:胃癌晩期致全身衰竭死亡。最后诊断:胃癌。
① XXX医师:介绍病历(略)
② XXXX副院长:患者男性,老年人,反复腹痛20余年,近10余天病情加重伴恶心、呕吐、腹泻,无粘液脓血便。查体:体温:36.7℃;脉搏:84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90/ 58mmHg 神志清,恶病质,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啰音。心率84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上腹部正中可见约15CM 纵行手术痕,左上腹部可见长约20CM外置营养管,营养管根部皮肤无红肿,腹壁静脉无怒张,未见肠型,全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触诊欠满意,肠鸣音活跃。患者病后,曾在湛江农垦中心医院诊断“胃癌并手术”外置营养管治疗。在院外做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本人认为该患者入院诊断明确,入院时已向患者家属告知病危,家属表示理解并鉴名。入院后予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抗炎、护胃等对症及支持治疗,用药合理,护理工作好,管房医生与患者家属沟通好。患者于2011-09-19 突然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抢救用药合理、及时。经30分钟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原因:癌症晩期,全身衰竭死亡。
③XXXX主任:患者老年人,病程长,病后曾在湛江农垦中心医院诊断“胃癌”入院时患者症状、体征、结合患者腹部B超检查示:肝内多发性实性肿物声像。综合分析,认为入院诊断“胃癌”治疗用药合理,护理工作好,死亡原因:呼吸、循环衰竭。
④XXXXX医生:该患者入院前,曾在湛江农垦中心医院住院诊断“胃癌”手术治疗好转出院。该患者病史明确,同意诊断“胃癌”治疗及时,用约合理,患者死亡原因是呼吸、循环衰竭。
⑤XXXXX院长:患者反复腹痛20多年病史,入院症状主要是: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泻、乏力为主。体查:上腹部胀痛,腹部外置营养管。腹部B超检查示:肝内多发性实性肿物声像。首先考虑消化道疾病。结合患者入院前在湛江农垦中心医院手术治疗并做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XXXX院长分析认为该病例症状典型,病史明确,同意大家的分析意见,入院诊断“胃癌”在我院治疗用药主要是对症及支持治疗,护理工作好,与患者家属思想沟通好。死亡原因:癌症晩期,全身衰竭死亡。
综合意见:该患者诊断明确,治疗用药合理,抢救及时,护理工作好,与患者家属思想沟通好。死亡原因:癌症晩期,全身衰竭死亡。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范例 第3篇
讨论日期:2012年12月22日
讨论地点:内科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凯沙(科主任 主任医师)参加者:古哈尔(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穆凯代斯(住院医师),陈光梅(住院医师),玛依拉(住院医师),玉素普江(住院医士)。
患者姓名:托合提如则
性别:男性
年龄:59岁
死亡时间:2012年12月21日
死亡原因:1。冠心病
缺血性心肌病性
全心衰
心功能4级
2.原发性高血压3级
极高危组
3.慢支合并肺部感染
最后诊断:
1、冠心病
缺血性心肌病性
全心衰
心功能4级
2、原发性高血压3级
极高危组
3.慢支合并肺部感染 讨论记录:
1、陈光梅主管医师汇报并是:
患者因“反复心前区疼痛10年,头痛8年心慌10天”为主诉于2012-12-18日入院。入院时查体:T:36.5C,P88次/分,R35次/分,Bp160/100mmHg,神志清,精神差,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乏力,扶入病房,半卧位,唇绀,咽喉充血,颈软,抵抗感,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左肺呼吸音底,右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大量干湿性罗音及哮鸣音,心率88次/分,可闻及早搏腹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剑突下有压痛,四肢无畸形,轻-中度凹陷性浮肿。入院后予以完善相并检查,血常规示:WBC 6.28×109/L,中性粒细胞83.4%,淋巴细胞12.7%,RBC5.65×1012/L,HGB165g/L,血沉52mm/h,,尿常规示:白细胞-,酮体+-,胆红素-,蛋白质3+,大便常规未见异常。肝功能示:Tbil 13.2umol/L,DBil 6.4umol/L, ALB 41g/L ,ALT 32U/L, AST 35 U/L;肾功能示:尿素氮 8.40mmol/L,肌酐76umol/L.心电图示:
1、窦性心动过速。
2、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胸部CT提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动脉高压,肺心病,肺间质改变,右肺慢性炎症或结核。予阿司匹林片抗血小板聚集;硝苯地平控释片及氯沙坦钾片以降压并延缓心室重构,降低肺动脉压力;头孢呋辛1.5g一日两次静点抗炎;布地奈德注射液1mg一日两次雾化吸入,氨茶碱+地塞米松静点以化痰,畅通呼吸道,改善肺通气。患者入院后经治疗病情有所好转,心慌呼吸困难症状减轻,下肢浮肿消退,于2012年12月21日改为2级护理,当天下午17点时患者下床大便后呼吸困难明显加重,意识模糊,全身湿冷,发绀,立即附上病床抢救体位,当时测血压160/100mmHg,心电监测示:HR158次/分
R14次/分
SPO268%,急予5%葡萄糖250ml+氨茶碱0.25+地塞米松10mg静点以扩张支气管,改善通气,硝酸甘油片2片舌下含以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冠脉血流,观察5分钟,患者神志未转清,呼吸困难未缓解,心率168次/分,SPO254%,予以纳洛酮注射液0.8mg 静推以呼吸兴奋,醒神;心电图提示:
1、窦性心动过速
2、完全性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前间壁急性心肌梗赛,17:10分呼吸困难无减轻,并昏迷,出现叹气样呼吸心电监测示HR105次/分,BP140/80 mmHg,SPO236%,立即予呋塞米20mg静推,于17:20分患者心跳35次/分,无呼吸,血压测不出,予以肾上腺素1mg静推,心电图上出现直线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吸痰等抢救,心跳呼吸未转复,瞳孔撒大固定大动脉搏动摸不到,患者家属拒绝继续抢救于17:35报死亡。
2、参加者参加者发表意见穆凯代斯住院医师:根据患者病史及结合临床,患者诊断明确,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
心功能4级合并有高血压及肺部感染,虽然经抗心衰,抗炎治疗病情好转但下床大便后心脏负荷急性加重出现心源性猝死。
玛依拉住院医师发言:患者下床后突然出现叹气样呼吸并在极短时间内呼吸衰竭而死亡,本人认为脑干梗赛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因为脑干主管呼吸中枢因此抢救无效而死亡。
古哈尔副主任医师: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辅查检查结果诊断明确,治疗措施及时合理。但因本病为心衰晚期,且出现肺部感染等合并症诱发和加重心衰,多器官衰竭,死亡不可避免,系心源性猝死。
3、凯沙主任医师的总结意见:
患者已明确诊断为 “1.冠心病
缺血性心肌病型2.原发性高血压3级
极高危组3.慢支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处于心衰晚期,一般原有的心脏病未被发现或已有明确的心脏病现处于病情稳定阶段突然因心脏病急性加重而死亡被称为心愿性猝死,虽然进行积极抢救,病情无法逆转,终致死亡。治疗措施及时合理,属正常死亡。
记录者签名: 时间:
术前讨论记录示例[范文] 第4篇
讨论时间:2010-03-12,09:00
讨论地点:胃肠外科医师办公室
主持人:李XX主任医师
参加人员:刘XX主任医师、郭XX主任医师、靖XX副主任医师、李XX主治医师、王XX住院医师、朱XX进修医师。
讨论内容:
王XX住院医师:汇报病例(略)。
李XX主治医师:患者中年女性,病史较为典型,肛诊可触及直肠质硬肿物,影像学检查发现直肠占位,结肠镜发现距肛门8~12cm直肠见一肿物,占据1/3管腔,表面糜烂,溃疡形成,质脆,病理示直肠腺癌,诊断明确,患者也未发现手术禁忌症。根据肿瘤距肛缘的位置,手术保留肛门的可能性较大,目前患者已进行充分的手术前准备,手术方式拟行低位直肠前切除术。
靖XX副主任医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可明显降低局部复发率。近年来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可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较好保留患者的泌尿功能和性功能。该患者术前检查显示无明显肿瘤外侵及淋巴结转移征象,且距肛缘5cm以内的肿瘤在临床上才会有显著的侧方淋巴结转移,因此,术中行扩大的盆腔侧方淋巴结清扫的可能性较小。患者肿瘤距肛缘约7cm,需应用双吻合器技术行低位直肠前切除手术,但因肿瘤位置较低,行低位直肠前切除手术后,其吻合口漏的几率增大,需向家属讲明。
刘XX主任医师:同意以上医师的意见,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手术原则是切除直肠和完整的直肠系膜组织,术中应于直视下用电刀在骶前筋膜的脏层与壁层之间的锐性游离,注意保证两层筋膜间的完整性,可有效减少出血,获得良好清晰的术野,并较好的保护盆腔自助神经。关于扩大的盆腔侧方淋巴结清扫术理论上可彻底清除侧方淋巴结的转移通路,降低局部复发率,但是临床上并未获得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
郭XX主任医师:同意以上医师的意见,自Heald提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以来,已成为直肠癌手术治疗的金标准,显著降低了患者的局部复发率。术中注意保护盆腔自主神经,避免泌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的发生,必要时可行直肠成形术改善患者排便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患者CT检查示肠壁局部增厚,未侵及周围组织,无明显淋巴结转移迹象,根据Theni的报道,可初步判断其术前放射学分期为Ⅱ期,若应用内镜超声技术则可更准确显示肿瘤侵犯层次。
李XX主任医师:同意以上医师的意见,患者术前检查尽管较为充分,显示肿瘤主要为局部浸润,未发生远处转移,但存在腹腔及肝脏微小转移的可能,术中应仔细探查,并根据术中发现的情况调整手术方式。若术中发现肝脏转移,肝转移灶能够一期切除,则可同时实施肝转移灶切除术,因为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切除直肠肿瘤的同时切除肝脏转移灶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同时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所上升。若术中发现肿瘤较大、明显外侵或肿瘤远端游离不充分则宜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若肿瘤已广泛腹腔内转移,则只能实施姑息性手术,大家意见基本统一,决定如下:
患者诊断明确,术前准备已较为充分,有手术指征,无明显手术禁忌,根据讨论意见拟实施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并根据术中探查情况调整术式。手术安排在3月13日8点进行,由靖XX副主任医师为手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