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红色文化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动力机制视角下的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
3、大数据时代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传承研究
4、基于扶贫视角的胶东红色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5、关于红色旅游文化文本翻译的几点思考
6、试说发展红色旅游对红色文化的渗透、宣传和补充作用
7、“香港秘密大营救在惠阳陈列展”开展
8、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红色文化传承
9、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的传承
10、社区背景下右江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
11、全域旅游下红色旅游发展探析
12、对红色旅游文化的探究
13、浅谈浏阳市红色旅游资源价值的开发
14、红色旅游移动电子商务探究
15、全国红色旅游工作会议召开
16、河北省红色旅游的跨越式发展对策研究
17、四川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对外传播研究
18、探讨红色文化在海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及实践
19、建筑叙事视野下的红色旅游形象塑造与传播
20、关于发展红色旅游文化的思考
21、黎平:传承红色文化 发展红色旅游
22、侣太行山高速沿线区域红色旅游发展探析
23、井冈山“红色旅游”发展对策探讨
24、桂林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5、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26、红色文化传承的基本规律
27、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策略
28、隆化县 苔山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园红色旅游迎接休闲时代
29、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探究
30、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传承
31、公共艺术在四平市红色旅游中的重要地位研究
32、公共艺术介入红色旅游情境构建初探
33、黄冈红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34、历史视阈下长株潭红色旅游发展的解读
35、红色军工走红2020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
36、区域文化与红色旅游发展研究
37、新时代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红色旅游发展路径探析
38、湖北红色旅游资源的现状与对策
39、红色旅游中的导游讲解与红色文化传承策略研究
40、江西赣州红色旅游翻译现状与对策研究
41、红色动漫产业对旅游文化与公共艺术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42、革命文物遗址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发展的关联研究
43、精准扶贫背景下红色旅游如何助推扶贫攻坚
44、对黑龙江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45、基于SWOT分析的江苏红色旅游研究
46、利用红色旅游文化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探讨
47、浅析红色旅游纪念地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
48、结合红色旅游文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
49、江西省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泰安红色文化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2、论齐齐哈尔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运作方式
3、延安时期陇东红色歌曲历史地位研究
4、关于发展红色旅游文化的思考
5、利用川东红色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探索
6、借鉴经验做法 推动内蒙古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7、公共艺术介入红色旅游情境构建初探
8、川陕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及应用策略研究
9、河西红色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路径探析
10、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策略
11、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汕尾海陆丰地区红色旅游宣传资料翻译的实践研究
12、大别山地区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探究
13、华南教育历史红色基因传承研究
14、北京红色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15、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内涵刍议
16、塞上江南的明珠——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馆
17、邵阳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与思考
18、创设情境教学,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19、南京地区红色资源利用与保护情况研究
20、基于四平地域文化特色的人文素质建设
21、赣东北红色旅游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22、论陕北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与对策
23、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探究
24、新时代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现状与发展路径调研
25、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中部崛起战略实现
26、中共满洲省委机关刊《满洲通讯》研究
27、广西边境地区中学历史课程渗透民族团结教育的策略研究
28、南京美丽乡村建设中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29、江西红色餐饮文化的商业化开发研究
30、内蒙古红色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分析
31、酒泉地区红色资源在新课程标准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32、陕南地区民俗文化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表现与运用
33、反思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校本课程中的开发运用
34、党史教育融入民族高校思政课的价值与途径
35、山西红色文化在理工院校思政育人的路径探究
36、东北三省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发展探析
37、红色纪念馆研学文创产品开发思考
38、前门历史街区建筑与“五行五色”色彩学
39、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价值及路径研究
4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桂西北地区传播的特点探析
41、连州红色资源转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2、张家口地区红色家风家训文化资源的调研和开发利用
43、赣州养生旅游开发研究
44、大思政背景下,边境地区高校本土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究
45、少数民族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启示
46、新时代四川省红色旅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问题研究
47、湘南地区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现状及策略探析
48、引导中职生传承弘扬沂蒙红色文化的活动策略研究
49、红色文化融入民族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泰安红色文化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关键词】红色文化 社会价值 社会主义 【中途分类号】B824
红色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展现着思想价值、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
当代政治发展深刻凝结着红色文化的思想价值。这首先表现在红色文化能够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有利于推动整体持续改革创新。目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是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红色文化的宣传能够推动党员先进意识的形成,这是红色文化政治价值的重要体现。其次,红色文化包含了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的主要政治文化,如井冈山文化、延安文化、东北小延安文化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先进思想与中华民族革命历程紧密融合而形成的优秀文化。此外,红色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取得胜利起到了精神引领的作用,这也是其政治价值的主要体现。红色文化中蕴含着革命必胜的政治思想价值。在这种思想价值的驱动下,中华民族在每一个关键时期,总能凭借着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夺取最后的胜利。
当代经济发展以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为指引。从理论角度出发,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红色文化作为优质的文化思想,更能助推经济的发展。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民族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过程中凝聚而成的重要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在革命时期给予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支撑力量,在改革开放之后,这种精神仍然发挥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引导着我国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红色文化的挖掘与利用应当受到更广泛的重视,因为从市场经济的道德标准出发,红色文化所宣扬的精神与之不谋而合,并且同样推崇诚实守信、以人为本的道德准则,这是红色文化经济价值的重要体现。
当代文化发展传承了红色文化的优良基因。红色文化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思想变革,不同时期的德育教育需要不同的载体,而红色文化的本质就是革命精神,它能够与不同时代的精神文明进行碰撞,最终实现融合,具有与时俱进的永恒价值。对于德育而言,红色文化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此外,红色文化也是当今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其中包含的红色精神是我们应当学习与遵循的道德与行为准则,是广大群众共同认定的崇高理念,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不可忽视。
政府应在红色文化价值的开发过程中承担主导角色
政府应当在红色文化价值的开发过程中承担主导角色。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弘扬红色文化,政府应当充分履行其职责,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有效推进红色文化价值的开发进程。
政府应当在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的同时,广泛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在各地区不同的红色文化基础之上,进行有针对性地合理规划和全面统筹。督促各地区政府积极制定红色文化开发计划书,广泛听取学术界的建议,寻找第三方机构进行可行性分析,为红色文化的挖掘与传播制定科学的参考依据。此外,还要强化品牌特色,塑造品牌形象,进一步开发各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
政府应当为各地区红色文化的挖掘提供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尽力满足各市、县推广宣传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需求,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还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通过高等教育投入,不断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专业化人才,通过基础建设投入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配套设施。
政府应当在各级机关和相关执行机构中扮演好协调监管的角色。红色文化价值的开发涉及到教育、文化、旅游等诸多领域与部门,各级行政部门应当明确各自的分工与职责,强化各区域间的联系与合作,推动管理体制的完善,制定一系列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强化地区资源的优势互补,合理分配参与方的利益,提高红色文化价值的利用效率。
政府应当制定、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国家立法部门应当充分听取不同建议,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制定有利于红色文化发展的法律法规,优化各地的文化传播环境。
丰富文化传播方式,全方位展现红色文化魅力
当前,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文化资源的开发离不开传播方式的创新,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相关部门应当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文化传播,构建红色文化传播的广阔平台。
利用大众传媒和各种新媒体手段来展现红色文化的魅力。我们既可以通过电视广告的方式进行舆论引导,为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开发奠定良好的市场环境,也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网站,借助网络传播的便利性,将红色文化分门别类地展示给群众,提高传播效率。
教育主管部门可将本地区的“红色故事”整理后纳入教学计划,将其编制成爱国主义教育教材,从而有效弘扬红色文化。
文化部门可以通过编排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戏曲和舞蹈、定期出版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各类刊物等形式,来体现红色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交相辉映,加深人们对红色文化的了解,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促进红色文化的大众传播。
各地还可以根据自身的财政能力,不定期举办一些弘扬红色文化的展览活动,加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度。展览应当注意动静结合,既要有主题鲜明的宣传图片和脉络清晰的文字故事,也可以放映具备感染力的影片,还可以准备一些互动体验项目,进一步加深群众对红色文化的体验和认知。
注重人才建设,为弘扬红色文化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
红色文化的专业人才是传播和开发红色文化的主力军。因此,培养一批道德水平高尚、专业素质出色、业务技术精干的人才队伍,是弘扬红色文化的关键。
政府应当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足够支持,保障红色文化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同时,也要鼓励文化学者、红色文化传承者进入基层宣传红色文化,给予在红色文化领域做出特殊贡献的杰出人员奖励,调动文化工作者的参与热情。
此外,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要突破现有模式,制定高级文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文化人才的终身学习平台。有针对性地在多方面进行改革,创造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外部环境。再次,吸引更多高校参与到红色文化人才的培养工程中来,利用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办红色文化培训课程,实现红色文化专业人才的批量培养,保证红色文化人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
红色文化在当代社会具有思想、经济、文化等多重价值,在民族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对红色文化当代社会价值的研究意义重大。红色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价值也在发生着相应的改变,这就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和创新,为社会价值的实现贡献力量。
(作者分别为黑龙江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黑龙江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龙江丝带’建设背景下佳木斯红色文化资源对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软实力及路径选择研究”(项目编号:2016D083)和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一带一路’戰略背景下黑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研究”(项目编号:2015A02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李向飞:《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以山西左权红色文化建设为例》,《山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
②曹玉章:《延安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开发利用途径初探》,《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③易丹妮:《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实现途径以贵州省红色文化进校园为例》,《学园》,2014年第19期。
④杨建辉:《试论红色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11期。
责编/王妍卓 刘芋艺 美编/宋扬
泰安红色文化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2、江西发展旅游业的思考
3、文旅融合发展的文化阐释与旅游实践
4、基于SWOT分析的张掖红色旅游发展探析
5、中国红色旅游研究述评与展望
6、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
7、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新路径:数字赋能、多元认同与价值共创
8、顺义红色旅游业及旅游产品的开发
9、文旅融合背景下革命博物馆的发展定位与方向
10、浅谈浏阳市红色旅游资源价值的开发
11、红色旅游文化对外传播的现实考量
12、战争纪念馆游客旅游动机对体验的影响研究
13、四川区域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思考
14、新疆红色旅游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5、标准化助力文化旅游提升工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16、国内博物馆旅游研究述评与展望
17、黑色旅游地游客动机对目的地形象的影响研究
18、安徽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19、黑色旅游:沉重的缅怀之旅
20、关于“精神旅游”概念的探讨
21、邓小平旧居与劳动车间旧址保护与利用的思考
22、关于红色文物保护的几点思考
23、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模式的选择
24、陕北区域旅游资源的优势与发展策略
25、赣南地区旅游扶贫典型模式比较及启示
26、旅游广告设计中的人文创意
27、东兰红水河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28、基于内容分析法的老年人旅游动机研究
29、善造情境:快速点燃购买热情
30、青年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研究
31、上海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32、黑亦非黑:基于线上数据的黑色旅游体验及群体比较
33、临沂市旅游商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34、论工业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
35、城市旅游品牌问题研究
36、旅游资源视角下漳州研学旅游发展前景研究
37、旅游体验的类型与境界
38、蔡伦竹海旅游资源等级评价探讨
39、沪杭甬居民旅游偏好及产品开发策略
40、基于RMP分析法下的井冈山红色旅游优化提升策略
41、社会学视角下的旅游文化现象
42、试论江西红色旅游产品营销中的心理效应
43、神奇若尔盖,湿地大草原
44、关于天津教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45、基于IPA分析的浙西南红色研学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
46、基于游戏化思维改善红色文化型旅游体验策略
47、试论红军长征旅游资源在高校旅游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48、体验经济下的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研究
49、自然主义视角下旅游者幸福感的构成要素研究
泰安红色文化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2、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研究(1)
3、如何在学前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
4、“八个统一”视角下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课的思考
5、传承与发展: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6、立德树人视域下红色体育文化融入体育教育探究
7、职业教育中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8、黑龙江优秀精神资源融入思政课的载体研究
9、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
10、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
11、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探析
12、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学生党建的现实需求与实现路径
13、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实践
14、基于涉县红色资源谈红色校本课程的开发
15、高校红色文化铸魂育人模式的创新途径探析
16、浅析红色廉洁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17、把胜战基因融入官兵血脉
18、供给侧视域下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职资助育人的价值与路径
19、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的意义
20、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
21、“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研究述评及思考
22、“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研究述评及思考
23、雷锋精神融入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探究
24、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初探
25、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26、“红色文化+”小学英语教育融合研究
27、在小学思政课中渗透红色文化资源教育
28、依托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29、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文化作用研究
30、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教育红色化与志愿服务专业化融合的几点思考
31、关于高校思政课融入红色文化教育的路径探讨
32、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路径
33、让红色文化成为青年群体的流行文化
34、新时代外语院校进行“文化自信”教育的几点思考
35、浙江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及实现路径
36、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红色基因传承功能
37、湘江战役红色文化基因与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探究
38、以德树人更需“红色引擎”驱动
39、让红色基因融入少先队教育
40、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基点
41、高校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研究
42、小学课堂教学中红色文化理念的教育现状和对策研究
43、红色资源融入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探析
44、高校思政教育与红色资源的融合研究
45、重庆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
46、黔东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的实践路径探究
47、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党史教育管理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48、长征精神融入中学思想品德课问题研究
49、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地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研究
泰安红色文化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 要:红色文化旅游景区的发展依托于独特的红色文化,因此,具有无可替代的旅游意义,相比较其他自然与人工风景区而言,红色文化旅游景点更能带给人心灵上的启迪,给人以直接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培养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而言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景区对游客的吸引作用,也制约了红色文化的传播,需要引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旅游
红色文化旅游由于其在爱国主义精神方面的教育意义,使其在旅游领域占据着独特地位。但是近两年,随着红色景区不断的扩大开发以及过度宣扬红色文化等现象的不断出现,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而且旅游景区的功能开发较为单一,加之其地理位置的偏僻与地理环境的区位弊端,也对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形成了不小的阻碍。接下来,笔者主要谈论一下我国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为我国红色文化旅游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一、中国红色旅游发展中的问题
(一)红色旅游产品内涵不够,参观方式静态为主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红色旅游景点在进行产品设置时,不能很好突出产品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对红色文化认识不足,且对当地民风民俗挖掘尚浅,无法将红色文化与当地风俗文化进行很好地结合,使得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在展示红色文化时显得突兀且呆板,不具备独特之处。加之景区带领游客参观红色旅游产品的形式过于单一,大都局限于利用红色名人故居、红色文化博物馆等相对静态的参观方式,游客只能远远进行观看,或者听取导游程序化的讲解,极易使游客产生疲劳感,最终对景区的口碑传播形成不良影响,也很难吸引游客实现故地重游。而且,一些景点设置的红色旅游产品并不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使得游客在进行参观考察过程中无法获得红色文化体验,因此降低了游客的参观热度。比如,一些景点会将红色名人生前使用过的东西作为景点展出项目,但是并没有赋予其过多的文字说明,更加没有带有文化内涵的故事叙述,游客在看到这些红色名人用物后,并不能产生过多心灵上的触动。
(二)红色旅游景区缺乏综合功能
我国当前的红色文化旅游景区的建设总体缺乏综合性,只是单纯突出红色文化景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没能对景区进行进一步的良性开发,使得景区建设缺乏活力。游客在景区内只能接收到一些与红色文化有关的旅游信息,相应的餐饮娱乐设施缺乏,无法彰显景区深层次的旅游价值,因此景区能够吸引到的参观人群主要以学生为主,且多是由学校统一进行安排,无法真正显示出景区对学生个人的吸引力,更无法吸引到非学生人群主动前去参观,最终造成景区的经济收益偏低的现象。红色景区的建设虽然不应该过多渗入商业性因素,但是在红色景区的外延,建立一些供游客休闲娱乐的设施,可以有效增强游客的游览体验。
(三)红色旅游景区所在地区位条件差且经济薄弱
我国的红色景区一般都坐落于偏僻的山村中,这是由于当时我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革命政权”的道路指向所决定的,所以导致了当前红色景区地域环境较差的现象,而且经济基础薄弱,景区的开发和治理落后于其他非红色文化旅游地。虽然红色旅游地主要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主,但是过于艰苦的旅游环境以及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于吸引游客来说还是会存在较大的阻碍作用。景区没有实现有力的开发,也就不能实现其带动景区周边发展的功能,最终会导致景区的发展与周边区域的发展状况存在较大差别,削弱游客的游览体验,
(四)红色旅游景区管理者尚未完成角色转换
在我国,红色文化旅游区由于其独特的属性特征,只是在发挥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其教育功能,因此,多数红色文化旅游区域并未作为旅游资源面向全社会开放,因此也未对红色文化旅游区域进行相关开发,没有将其作为地区经济效益的创收项目。所以,多个管理部门对于红色旅游景区的定位尚未明确,不知如何对其进行角色定位,因此,诸如旅游局、文化部以及文物部门对于管理红色文化景区的角色转换未能实现良好准确的完成,这也影响了对红色文化旅游景区的管理以及红色旅游景区的持续性发展。
(五)红色旅游资源缺乏有效保护
近些年由于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旅游景区的发展也因此被激发,我国的旅游业呈现出炽热的发展态势,但是在旅游景区在寻求进一步发展的当下,红色文化旅游景区的发展却未能表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这主要是由于红色旅游景区无法向其他景区一样实现高度娱乐性和盈利性,因此,当地旅游管理部门对于开发红色旅游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当地管理部门以及群众缺乏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没有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适当的维修与保护,致使红色旅游资源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比如,在一些以窑洞作为红色文化标志的红色文化景区,由于窑洞在当地存在的普遍性,使得当地政府或者居民对于窑洞的保护工作存在懈怠,没有定期对窑洞进行检查与修复,因而使得窑洞遭受到自然与人为破坏,变得破败不堪,使得其参观考察的价值消失,最重要的是随着窑洞的逐渐衰败,其本身负有的红色文化象征也会大打折扣。这种对待红色旅游资源不作为的管理方式,会严重红色文化景区的后续发展,很可能会使红色旅游景区失去红色文化载体,最终归于普通。
二、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措施
(一)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相结合
红色文化旅游作为一种具备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特殊旅游项目,在对其进行开发建设时必须要保证其红色文化的正宗性,不能为了攫取旅游效益而以牺牲文化建设为代价,最终使得红色文化旅游的意义与价值被泯灭。对红色文化旅游活动的建设应该在保证完整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寻找新的文化呈现形式,使其与当前时代的发展特色相结合,也与人们接受信息的习惯向贴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红色文化走入人心。另外,红色文化旅游景区的建设应该秉承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略对生态文明的建设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承担,相反,作为红色文化的积聚地,红色文化旅游景区更应该以身作则,为全国的旅游景区做好模范作用。比如,当前手机成为人们接收信息的主要载体,那么在进行红色景区建设时,可以在景区陈列的物品上面设置二维码,游客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了解有关陈列物品的相关信息,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改变了原来那种依靠导游进行讲解的单一模式,使得游客的参观自主性增强,还有效实现了生态景区建设,减少了景区内通过发送宣传单来宣传景区文化的纸张浪费。
(二)全面、系统、协调的综合开发
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具备文化与旅游的双价值,更应该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开发的综合性。比如,红色旅游地区多坐落在偏僻的山区,虽然其经济发展受限,但是也正是由于没有过多的经济建设的干预,使得红色旅游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所以,红色旅游地区可以在开发红色文化旅游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旅游建设,努力实现对景区的综合开发建设。对于红色景区的综合开发还可以基于当地的文化特点来进行,比如,对一些红色景区来说,其防空洞建设在战时为军民发挥了重要的保护功能,那么,景区便可以基于这一文化特色,定期举办防空洞演戏活动,通过模拟战时情景来让游客体验战争时期的生活状况,激发游客的爱国情感。
(三)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
对于红色文化地区来说,想要得到快速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国家的政策支持,最主要的是当地相关部门能够自行发现本地区的红色文化旅游优势,进而依靠政府的带领,通过对景区的开发建设、吸引资金投入以及相关宣传,拓宽本地区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格局,使红色文化旅游朝着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不断延长红色文化旅游的产业链,延长红色文化旅游的生命周期,最终实现红色文化旅游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对于红色文化景区而言,在保证红色文化景区健康化运营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景区周围进行产业化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游客提供能够满足其需求的设施及场所,让游客在参观之余能够得到身心的放松。由于红色景区多坐落于偏僻的山村中,没有得到及时的开发治理,虽然景区可以依靠红色文化获得相应的盈利,但是红色景区却没有发挥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的功能,其影响的辐射范围仅限于景区范围内,因而也就将红色景区的长足发展禁锢到一个固定模式,无法真正扩大景区的影响力。所以,红色景区当地政府应该正视红色景区对于带动地区发展发挥的重要功能,不仅要重点开发景区,还要对景区周边区域实现同步开发,可以通过生产制造红色文化的衍生品来凸显红色文化特色,实现红色文化地区的产业化与市场化发展。
(四)加强对红色文化旅游景区管理
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监督管理,因此,当地的各部门应该明确红色文化景区的基本属性,明确自身的管理责任,依法对红色景区进行管理和保护,制定相关管理条例与保护措施并严格执行。对于红色文化旅游景区的管理不仅要重视景区的经营管理,还要加强对于红色景区纯洁性的管理,确保红色文化旅游景区的红色文化的真实性,避免出现对红色文化进行捏造或者随意更改红色文化现象的发生。除此之外,对于红色景区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应该责任到单位甚至个人,以防止在管理工作出现问题时各管理部门间相互扯皮推诿状况的发生。对于红色景区当地政府而言,也要结合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制定相适应的红色景区管理条例,以便于红色景区的发展能够有据可依,对于景区的管理监督工作也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三、结语
想要实现红色文化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使其不断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就应该明确当前红色文化景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问题找出解决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红色文化景区的发展能够实现可持续性。红色景区的发展必须依托于一定的红色文化,但是在建设景区时,必须保证景区依托的红色文化的真实性,避免对一些红色文化进行人工加工,失去真实性的红色文化也不能实现长久的传播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椿陶.井冈山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6).
[2]黄文胜.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J].生态经济,2014(11).
[3]石仲泉.土地革命时期的苏区和苏区精神[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4(04.
[4]刘正芳.试析政府促导红色旅游的着力点[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5(03).
[5]贾浩华,张英明,方淑婷.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增加[J].党史文苑, 2015(16).
[6]苟自钧.深度开发旅游商品 拉长我国旅游产业链[J].经济经纬,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