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散文诗范文(精选6篇)
儿童散文诗 第1篇
《雨》——金波
窗外,已经下起了雨。
可是,妈妈,你不要阻拦我呀,我要到雨中去。
我戴上草帽。
我跑到雨里。
我变成一把伞。
伞在风雨里飞着,给没带伞的行人遮雨。
当雨停了,我就又飞走了,飞进雨后翠绿的树林里。
妈妈,也许你不见了女儿,你很着急,你怕我淋湿了雨。
你跑到街上,问雨后的风,问天上的虹,问每个行人:
我的女儿,她在哪里?
你来到林中,问小鸟,问花朵,问叶子上滴落的雨滴:
我的女儿,她在哪里?
它们都说:
那可是个淘气的小姑娘呀,她又在和我们捉迷藏吧,谁知道她会藏到哪儿呢!
雨后。
林中。
蘑菇洒了一地。
它们最喜欢在雨后游戏。
妈妈,当你伸手刚要采下那个最白,最胖的蘑菇时,忽然,它变了,变成了你的女儿,她眨巴着眼睛,笑眯眯地望着你
——妈妈,我又回来了!
你看,我仍戴着草帽呀,草帽上还挂着彩色的雨滴。
《狗尾草》——金波
那些红的野花。
紫的野花。
蓝的野花,都没有了。
这儿,只剩下一片青草。
别人都采到了花儿,老师,我呢?
怎么,您就给我揪一把狗尾草?
我撅着嘴,望着那一把狗尾草,只见它在老师的手里,扑棱棱,摇一摇,扑棱棱,跳一跳,一会儿,变成了一只小狗,送给我,我抿嘴笑了;
一会儿,变成了一只小猫,送给我,我拍手跳了;
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只毛茸茸的小鸟,送给我,我举着它到处飞跑!
……从那天起,我们也都喜欢狗尾草,因为我们的小手呀,也变得和老师的手一样灵巧!天和海 张歧
蓝色的雾,蓝色的云; 蓝色的波纹,蓝色的潮声。无边的海,像一面大玉镜,映着天,天变蓝了; 映着鸟,鸟也变蓝了。仰头看,天变成了海。那云,就是翻滚奔腾的波流; 那鸟,就是来往穿梭的鱼群。
我真希望 我真希望,烟囱里飘出来的 不是浓浓的黑烟,而是轻盈洁白的云彩。我真希望,烟囱里喷出来的 不是灰灰的粉尘,而是清澈晶莹的泉水。我真希望,烟囱里吐出来的 不是难闻的气味 而是淡淡的芬芳。我真希望啊,我真希望,我们居住的地球上,树更绿,花更红,小鸟的歌声更动听更悠扬。
我想/高红波 我想把手儿 变成桃树的枝,带着一串串花苞,随着风儿飘荡。飘哇,飘
飘出布谷鸟的声声歌唱。我想把脚丫 变成柳树的根,伸进湿软的土地,吸取甜美的营养。长啊,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我想变成一只风筝,飘在高高的天上,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望啊,望
望见了大自然这神奇的课堂。
儿童散文诗 第2篇
小燕子,飞在春天里。
飞暖了阳光,飞暖了春风,飞暖了小溪淙淙的琴声。逗得柳条、鲜花、小草都张开翅膀,也想飞翔。
小燕子,飞在春天里。
儿童散文诗 第3篇
乔传藻1939年生于云南东北农家。196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 留校任教至今。他是教授, 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课余时间, 热心为少年儿童写作, 创作以少年散文为主, 已出版散文集多种, 单篇作品曾被选入数十个选本。多年来, 他致力于边地密林少年儿童生活散文创作, 作品多次在全国和云南省获奖, 其中《醉麂》荣获中国作协首届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散文《望天树》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散文《大象树》、《森林黑土》、《绞杀树》等多篇作品入选小学生语文阅读教材。
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 乔传藻就一直生活在昆明, 七彩云南给他带来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也一再牵引着他的情思。在他的笔下, 这片神奇的土地是绚丽多彩, 天高地远的。他的散文融合情趣和理趣为一体, 既能拓展儿童的视野, 也能增长他们的智慧。
如在《醉麂》中, 为了充分表现出这种特点, 他塑造了深远的意境。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采用多种叙事声音, 丰富视听空间。文中既有小麂子的内心话语, 也有来自周边动物、人的声音。小麂子第一次在文中出镜时, 作者写道:“贪玩的念头灌满了它的心窝。”“一门心思追着阳光和春风游逛”“任凭什么都拴不住它了”。这看似是作者的描述, 实际上是小麂子自己的想法, 不然作者何以知道小麂子的心理活动呢?接下来作者赞美小麂子“大眼睛甲壳虫那么闪着光。”这是用旁观者的口吻写的。然后迅速切回小麂子的视角“它多想把看到的景象都记在心头啊”。
而小麂子贪吃草莓酒时, 长尾鸟和绿斑鸠站在好朋友的角度上对它发出了好心的劝告“够!够!”和“少吃一点!”。这些树上的声音和小麂子的内心声音高下相应。
小麂子不听劝告, 终于喝醉了, 跑到了卡色村小学, 那里的女教师满脸笑容, 并不意外。她“知道”这是常见的事, 每年都会发生。到这里转为了女教师的心理声音。小学生也争着从家中带食物来喂小麂子, 还为麂子爱吃什么争了起来。此时, 叙事声音又变为了学生们的。
文中叙述声音交织, 形成小说一般的复线结构, 让文章的视听空间更加丰富, 好像回荡在美丽山间的交响曲一般。
其次, 作者还多次变换视角, 让空间更加立体。在这两点上作者借用了小说的技法, 让作者营造的散文意境非常深远, 回味无穷。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郭风生前曾经说过, 一个作家要在文学上有建树, 一个作家要在文学上有建树, 一是要在文体上有独创性, 二是在表现形式上即作家的用语方式要独到。这两点乔传藻都做到了, 而且是一直在实践。除了在文体上借用小说技法以外, 他对文字的锤炼几近苛求。他处处精炼动词和表现手法, 笔法多样, 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样是麂子吃东西, 在《醉麂》里就是“叼”, 在《龙胆花》里就是“逮”。同样是描写动物心理, 《醉麂》中使用起兴“森林峡谷灌满了风, 贪玩的念头灌满了它的心窝”, 《袖珍小鹿》中使用拟人“你是一棵会喘气的蕨树, 还是一尊有体温的岩石?”在人称的选择上, 有时使用第一人称, 有时又使用第二人称。作者对这些技巧运用起来娴熟恰当, 得心应手, 这也归功于他长期观察和实践的结果。
最后, 作者还选用“高”、“远”意象, 拓展空间。作者偏爱那些“高”、“远”的意象, 通过对云南特色景物的精心选择, 营造一种“飞流直下三千尺”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大大拓展了空间。如峡谷山坡上的“花云”, “风一吹, 一阵一阵花雨从花云里飘落下来”, 简直是铺天盖地, 极言云南花开的壮丽;“站在枝头的鸟儿”“太阳”这些意象也把读者的目光牵引往高处。而小麂子四处游荡, 从家中来到“酿了酒”的山坡, 再跑到森林边缘人类居住的地方, 可以说是极言其远。并且沿途换景, 每一次景色、人事的变化都带给读者美的惊异与享受。奇特美景、和谐人情, 怎不让人陶醉!作者的笔触所及之处, 像立体画儿一样幽深壮丽, 有限的空间被大大拓展了。这样的描写在作者的其他作品中也很常见, 特别是《望天树》, 望天树长到了最高处, 听到了“云彩擦拭星球的声音”, 这是多么撼动人心的联想啊!相信孩子们读了这些作品, 心灵也会被其深深吸引, 受到启发。从中获得的“正能量”, 可能还会持续地影响他们很久呢!
由此可见, 《醉麂》是非常适合儿童阅读的一篇儿童散文精品。儿童散文这种文体出现较晚, 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冰心、郭风为了倡导儿童散文的创作做出了很多努力, 也写出了如《寄小读者》、《木偶戏》等很多经典名作。但是当代创作儿童散文的作家已经不多了, 希望有更多的儿童文学作家、爱好者重视儿童散文对儿童的益处, 在欣赏的同时投入到创作中来, 振兴儿童散文事业。
摘要:儿童散文虽不如童话普及, 但对儿童心性的塑造作用不可忽视。在儿童散文《醉麂》中, 作者乔传藻采用多种叙事声音和多视角变幻的技法, 丰富和拓展了空间;并选用“高”、“远”意象, 塑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 让儿童在阅读时回味无穷, 并给他们带来了足够的“正能量”。建议更多的儿童文学爱好者学习这样的经典, 投入到儿童散文领域的创作中来。
关键词:乔传藻,儿童散文,叙事声音,叙事视角,意境
参考文献
[1]吴然、乔传藻儿童散文之比较。马亚琼。昆明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
吴然儿童散文创作探勘 第4篇
关键词:吴然 儿童散文 创作特点
儿童散文出现在“五四”时期,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云南儿童文学迎来了繁荣,涌现出以沈石溪、吴然、乔传澡等为中心的“太阳鸟”儿童作家群。其中吴然的创作颇具艺术魅力,冰心评价到“朴素自然,我很欣赏。”[1]吴然作品常聚焦于儿童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些简单、平凡的事物来描写云南诸多自然环境和各民族的风俗人情,在对自然、人文、爱的主题的表达中,营造出一个和谐、广博、充满爱的儿童世界,是献给小读者的一部部小百科全书。
一、和谐自然——儿童成长的天然花房
自然是吴然儿童散文关注的焦点之一。儿童对自然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亲切感和好奇感,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和渴望在自然中奔跑、玩耍。吴然的散文营造出了一个和谐得可让儿童放飞心灵的自然山水世界,并用原生态的、隐含了作者甚至是全人类保护大自然的“完整性”[2]的愿望和态度。他从平凡之中取材,细微之处落笔,把自然比拟为一个个儿童形象,在孩子的感觉感受中呈现理想化了的自然。让这充满童稚、童趣的自然陪伴着儿童的成长,并表达着作者对和谐自然的追求,对纯真童年的追忆。如《珍珠雨》《翠湖》《一碗水》《高黎贡山的声音》《小凉山的风》《草地上的联欢会》等。最具代表性的是《珍珠泉》,他用充满色彩的语言饱含深情地介绍珍珠泉,其周围环境是清幽的,清澈凉爽的泉水从潭底冒出晶亮、饱满、五彩的水泡,在对珍珠泉的喜爱之情的抒发中,将一个好奇于山水、想象力丰富的儿童形象塑造出来。
二、淳朴而多彩的人文——儿童成长的摇篮
吴然的儿童散文常在边地各民族的节日风俗民情、乡村日常生活的背景中,展露云南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淳朴善良,孩子们快乐和健康的成长,既抒发着浓厚的乡情和亲情,又呈现出独特的边疆少数民族异域风味。如散文《彩蛋节》《鲜花节》《尝鲜节》《火把节》等是直接以民俗节日命名的。有一些散文则把民俗情节自然穿插在故事叙述中,如《在美丽的大理》中的“葛根会”等。他以儿童的视角把孩子真切、生动的生活情境与那些古老的节日节庆场面结合在一起,描绘得生动而又独特。如红河哈尼族的“长街宴”,是经过一个有着成年人思维的少年形象“我”讲述出来的,通过“我”的视角,穿插进少年眼中的爱情——“我”的姐姐和阿迪哥的爱情,一种美好、淳朴的民风民俗悄然流露,让儿童在作品阅读中既获取了独特的人文知识,又满足了探寻新奇的阅读心理。
三、无私的爱——儿童成长的精神平台
爱是文学创作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吴然散文创作关注的又一焦点。吴然是一位满怀爱心的作家,他以“成人对于儿童的眼光”表达母爱、父爱,传达亲情、友情、师生情,使其作品有一份浓浓的爱意。如《妈妈教我一个字》通过儿童“我”的回忆来讲述母爱的伟大,读起来朴素亲切,字里行间满蕴着“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在《梧桐树》中儿童对梧桐树充满关怀和爱,感谢它夏天带来的浓荫、秋天带来的阳光;《爸爸的相册》里表达着儿童与同龄人、长辈之间愉快地交流沟通,萍水相逢时一见如故,分别时依依不舍;此外还有对年少读书时光的经久犹新的同学情谊的追忆(《老陀轶事》《铜墨盒》);有以温馨的亲情为主旋律的(《我捧起了珍珠》《玉》《书包》《走月亮》《女儿高考》)等。
四、吴然儿童散文的艺术建构——多元性
吴然就是一位充分发挥精神主体性进行创作的作家。他用仅属于自己的语言和修辞、独特的叙述方式和视角来构筑其散文世界,并在艺术方法上呈现出开放式的多元性特征。
首先,他将儿童视角、第一人称、故事性的叙述方式融合于一体进行叙事。第一人称的儿童叙事身份,使主人公与叙述者保持了统一,叙述者的“经验”自我与“叙述”自我交叉统一,并尽可能地使自己“回到”童年,使自己沉潜于儿童的心灵世界之中。《表哥家的燕子》开篇先以“我”的称谓向读者传递出故事发生的时间(春天)和地点(表哥家),接着“我”开始了具体的描述,通过“我”与表哥的对话及和表哥看小燕子的事情,最终说“我记不得老燕一天来来回回飞多少次。为了它们的小宝宝,它们是多么辛苦啊!”[3]类似的作品还有《和花朵说悄悄话》《我的小马》等。这些作品和特定的读者取得了某种心理上的一致,拉近了读者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无形中产生的亲切感吸引着儿童的目光和心灵。
儿童散文的写作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年龄。吴然从儿童的感觉出发,注重对语言的锤炼,加上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的运用,在质朴的语言中透露着灵动。《歌溪》采用比喻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上着手,在神奇、俏皮、欢快的情感体验和优美朴素的描写里,展现出一个聪明、活泼的儿童形象,透露出对歌溪的喜爱、赞美之情。《学校旁边一条河》用反复、排比等手法,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三幅不同的画面,将西洱海的功能展示出来。《快乐的夏令营》中的“圆弧形的树冠,美丽如同一柱绿色喷泉……投下巨大的浓郁。”[4]一颗壮大、葱绿、挺拔的龙血树便立于读者眼前。《哭泣的昆虫》在毛毛虫们与人类的对话中融入了拟人、象征、夸张的手法。多种修辞与形象性的语言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使散文灵动、清丽、有趣。
吴然对儿童散文的艺术建构还体现在他糅合了诗歌、小说、童话等多种文体的写法。在《珍珠雨》中融入了诗的笔致,“天多明净,遍地阳光,珍珠般,一颗颗,挂在草叶上,挂在花瓣上,挂在柳条上……哦,下了一场太阳雨,下了一场珍珠雨呵!”既充满了诗意,又创造出鲜明欢快的节奏。类似的还有《三月,我们去植树》《春娃娃》《蓝色泸沽湖》等,这些作品充满了诗歌的节奏、韵律和诗意。而在《踩新路》中,有人物、情节、环境等小说三要素。《小霞客游记》突破了儿童散文的惯有格局,吸纳了小说创作的手法。他还师承郭风,在作品中大量使用了童话的写作方法。《哭泣的昆虫》则讲述了哭泣着的毛毛虫、蛇、蜻蜓与人类的对话,通过昆虫们的自述,传递出了作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忧虑,激起儿童对生命、对环境的一种思考,激发了儿童的环保意识。《伞花》《小鸟和守林人》等散文中也有童话的色彩,这是吴然丰富散文表现方式的成功尝试。他常在民情风物的描写中,插入神话、传说,这是他在创作上的一种超越和突破。
吴然从事散文创作已经20多年了,纵观他的创作就会发现,他一直在努力寻找“回到”童年的路,“回到”童年。吴然的儿童作品是用真、善、美孕育的:美丽和谐的自然、质朴善良的人类、精彩淳朴的民风民俗,儿童在作品里收获了爱,得到了理解与认同,满足了内心体验的需求,获得了精神的富足。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对真情的赞美,蕴含了对生态自然的渴望和呼喊,对纯真、明净的童年的呼吁,呼吁保护自然的“完整性”,保护儿童的“完整性”。
(指导教师:邓家鲜教授)
注释:
[1]曾扬:《浅析吴然儿童散文的美学特质》,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第1期。
[2]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09页。
[3]吴然:《我和鸟丽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版,第27页。
[4]吴然:《春天的拜访》,昆明:晨光出版社,2012年版,第34页。
儿童散文诗 第5篇
《小时候》
小时候我不认识字。妈妈是图书馆我在读妈妈――有一天,这个世界太平人会飞。小麦从雪地里出来。钱没用。金子是用来做房子的砖的。钞票是用来造纸的。银币是用来放风筝的。我要成为一个流浪少年。带着镀金的苹果一根银发蜡烛来自埃及的一只白鹤,童话王国之旅,去向糖果城的公主求婚。然而,母亲说:“你现在必须工作。单击
儿童散文诗 第6篇
《雨后》
浅绿色的树枝末端闪耀着金光。广场变成了一片汪洋!一群赤脚在水里的孩子,像神仙一样快乐。小哥哥使劲踩着水。水花炸得多高。他大喊大叫。“弟弟,又细心又滑!”说到自己就滑倒!他轻拍着湿透的泥裤子。嘴里写着“太糟糕了,xx太糟糕了!”说。”“。还有他那红润而高兴的脸散发出兴奋和自豪感。妹妹伸出两个又短又粗的辫子。紧紧跟在这条泥裤子后面,她咬着嘴唇,拿着裙子,轻轻地细心奔跑,心里期待自我就这样痛快地摔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