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版心肺复苏术范文第1篇
心肺复苏术又称CPR,是针对患者停止呼吸和心脏骤停时,用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进行抢救的一种技术。当人在心脏病、溺水、车祸、药物中毒、高血压、触电、异物堵塞时都会导致心跳骤停,呼吸停止,均可用心肺复苏术来抢救。 1. CPR操作顺序
2015(新):C-A-B
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先于通气。 2. 生存链
2015(新):(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激活EMSS(急诊医疗勤务体系是负责实施有效的现场急救、合理分诊、有组织地转送病人及与基地医院密切联系的机构。) (2)尽早实施CPR,突出胸外按压。 (3)快速除颤。
(4)有效地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3. 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2015(新):明确:如果旁观者没有经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可以提供只有胸外按压的CPR。即“用力按,快速按”,在胸部中心按压,直至受害者被专业抢救者接管。训练有素的救援人员,应该至少为被救者提供胸外按压。另外,如果能够执行人工呼吸,按压和呼吸比例按照30:2进行。在到达抢救室前,抢救者应持续实施CPR。 4. 胸外按压的变化
2010(新):以每分钟至少100次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100次/分;胸外按压的深度:至少5cm≥5cm。
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
一、判断意识
1. 拍打双肩,凑近双耳大声呼唤:“喂!喂!你怎么了?”。 2. 立刻激活急救系统或拨打“120”,携带除颤仪。
二、摆放体位
1. 仰卧位。
2. 翻身时整体转动,保护颈部。 3. 摆放于地面或硬板床。 4. 救护人员跪于病人右侧。 5. 于患者肩部平行。
三、触摸颈动脉搏动
1. 数数:100
1、100
2、100
3、100
4、100
5、1006。 2. 中、食指横放颈部中央,旁开2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向气管一侧轻滑2-3cm)时间<10秒。
四、立即开始胸外按压30次
1. 定位:乳头连线中央或剑突上2.5cm-5cm。 2. 按压频率大于100次/分,按压幅度大于至少5cm,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回弹恢复原状,保证松开与压下的时间基本相等。
3. 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 心肺复苏CAB 胸外按压(C)要点:
1. 按压频率:≥100次/分 2. 按压幅度:≥5cm 3. 按 压 后:胸廓回弹 4. 按压/通气:30:2
五、开放气道
1. 观察口腔有无异物,有异物立即取出。 2. 仰头举颌法,开放气到。
3. 成人头后仰90°(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地面)
六、人工呼吸
1. 通气时间:每次约1秒 2. 潮气量:(400-600cc) 3. 看到胸部起伏足够
七、再次评估
1. 操作5个循环后评估颈动脉搏动和人工呼吸。 2. 时间<10秒。
3. 如未恢复,继续操作5个循环后评估,如恢复,进行进一步的高级生命支持。
八、按压与人工呼吸的关系
1. 成人和儿童按30:2的按压/通气比进行CPR。 2. 实施高级气道管理后(机械通气),可继续进行胸外按压具不必与呼吸同步。
九、新生儿心肺复苏
1. 保留A-B-C复苏程序(按压与通气比率为3:1),但心脏病因导致的骤停除外(15:2)。 2. 评估心率、呼吸速率和氧合状态:最好使用血氧计而不只是评估肤色确定氧合状态。
按压复苏有效的指标
1. 2. 3. 4. 5. 按压时能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8.0Kpa 病人面色、口唇、指甲、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 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 出现自主呼吸
图文版心肺复苏术范文第2篇
A:患者的意识判断和打开气道。
B:人工呼吸。
C:人工循环。
步骤一:意识判断和打开气道。(1)意识判断:当发现一个到底的患者,首先必须判断其
是否失去知觉。有以下几种方法:喊话并排其肩膀;呼救(请现场的人或附近的人协助抢
救,打120急救电话或通知就近的医疗单位);患者体位(当患者呈俯卧状态时,应先将
患者双手上举,再将外侧(远离抢救者侧)下肢膝盖弯曲后驾在内侧(靠近抢救者侧)肢体
上,然后一手护着患者的颈部,另一只手置于患者的胸部,小心、平稳、慢慢地将患者转为
仰卧位,并将其双上肢放在躯干两旁;另一个方法是先将患者内侧下肢交叉在外侧肢体上, 再将外侧上肢抬肩伸直靠于头侧,一手绕过患者内侧的上肢托肩,另一手置于患者髋关节
处,将其整个地翻为仰卧位,并将其双上肢放在躯干两旁。)
(2)打开气道:患者心跳呼吸停止、意识丧失后,全身肌肉松弛,口腔内的舌肌也松弛,
舌根后坠而堵塞呼吸道,造成呼吸阻塞。在进行口对口吹气前,必须打开气道,保持气道通 畅。
打开气道的方法有:
仰头抬颌法;操作者站或跪在患者一侧,一手置患者前额上稍用力后压,另一手用食指置于
患者下颌下沿处,将颌部向上向前抬起,使患者的口腔、咽喉轴呈直线。再通过看(胸廓有无起伏)、听(有无气流呼出的声音)、感觉(面部感觉有无气流呼出)三种方法检查出患者是否有自主呼吸。如无呼吸应该立即进行口对口吹气。
.
.
. .
步骤二:人工呼吸 .
口对口吹气是向患者提供空气的有效方法。操作者置于患者前额的手在不移动的情况下,用拇指和食指捏紧患者的鼻孔,以免吹入的气体外溢,深吸一口气,尽力张嘴并紧贴患者的嘴,形成不透气的密封状态,以中等力量,1~1.5秒的速度向患者口中吹入约为800毫升的空气,吹至患者胸廓上升。吹气后操作者即抬头侧离一边,捏鼻的手同时松开,以利于患者呼气。如此以12分/分钟的频率反复进行,直到患者有自主呼吸为止。 .
. .
步骤三:人工循环 .
人工循环是通过胸外心脏按压形成胸腔内外压差,维持血液循环动力,并将人工呼吸后带有氧气的血液供给脑部及心脏以维持生命。方法如下: .
(1)判断患者有无脉搏。操作者跪于患者一侧,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头部保持后仰位,另一手以食指和中指尖置于喉结上,然后滑向颈肌(胸锁乳突肌)旁的凹陷处,触摸颈动脉。如果没有搏动,表示心脏已经停止跳动,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
(2)胸外心脏按压。 .
第一步:确定正确的胸外心脏按压位置。先找到肋弓下缘,用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肋骨下缘向上摸至两侧肋缘于胸骨连接处的切痕迹,以食指和中指放于该切迹上,将另一只手的掌根部放于横指旁,再将第一只手叠放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扣起,手指离开胸壁。 .
第二步:施行按压。操作者前倾上身,双肩位于患者胸部上方正中位置,双臂与患者的胸骨垂直,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力量,垂直向下按压胸骨,使胸骨下陷4-5厘米,按压和放松的力量和时间必须均匀、有规律,不能猛压、猛松。放松时掌根不要离开按压处。按压的频率为80-100次/分钟,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次数比率为:单人复苏15:2,双人复苏5:1.。 .
图文版心肺复苏术范文第3篇
为了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能力的成功率,医教科组织于2014年11月02日在宿舍楼地下室、示教室给全体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人员上了一堂生动有趣而实用的培训课。本次参加培训人员应到134人、实到88,病假1人、进修4人、培训率92%。 xx县人民医院医教科
2014年11月02日篇二:心肺复苏术培训小结 心肺复苏术培训小结
当各种原因引起心跳、呼吸骤停时,“心肺复苏术”是最有效的紧急救护技术。为了让医务人员能正确的掌握心肺复苏术,我院开展心肺复苏术的培训,在三楼会议室给我院全体医务人员上了一堂生动有趣而实用的培训课。
这堂课不仅让医务人员加强了医疗工作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生命第
一、健康第一”的全新理念,懂得了生命安全比什么都重要的道理。在学习过程中,全体医务人员听课仔细,操作认真,不少同志还在下课后自觉留下来继续练习,表现了高度热情的学习积极性篇三:医疗技能心肺复苏竞赛总结分析 xxxxxxxxxxxxxxxx医院 心肺复苏技能竞赛总结
为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
的抢救能力及抢救成功率,根据区卫生局《关于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确保亚运医疗安全的通知》文件精神和我院?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之开展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竞赛实施方案?的计划安排,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医务科组织全院医务人员举办了?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竞赛?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科室及卫生站积极响应
我院十分重视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竞赛工作,院领导密切关注竞赛工
作的进展,适时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及卫生站站长积极组织医务人员参加理论及操作培训,鼓励医务人员踊跃报名参加竞赛活动。医院从人、才、物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保证了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竞赛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培训,强化医务人员对心肺复苏技术的了解及掌握
2010年11月份,医务科先后举办了三次心肺复苏相关知识的培训,
培训对象为全院医务人员,培训内容从《2005心肺复苏指南》到《2010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重点为《2010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特别是针对两个指南的区别,医务科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理论竞赛结束之后,医务科于2011年1月3日再一次针对《2010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相关知识及理论竞赛试题进行了详细的解析,进一步强化了医务人员对心肺复苏技术的了解及掌握。参加培训的医务人员共有134人次。
三、全院医务人员踊跃报名参加竞赛活动
各科室及卫生站医务人员在科主任、护士长及站长的组织下,踊跃
报名参加竞赛活动。截止2010年12月20日,全院共有38名医务人员报名参加竞赛,特别是妇产科,报名人数达到了17人,玉树社区卫生服务站也是全员报名参加竞赛。38名参赛者中,单人组24人,双人组14人。医务人员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及进行操作训练,为心肺复苏竞赛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理论考核与操作考试公开、公平、公正
根据我院?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之开展心肺复苏操作
技能竞赛实施方案?的进度安排,医务科于2010年12月28日进行了理论知识竞赛。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试卷分为a、b卷,两人之间试卷交错,参赛者在一小时之内完成试卷,医务科长李永新及办公室主任黄恺监考。考试完毕,由医务科助理徐丽按照标准答案阅卷。2011年1月13日及14日两天下午,组织了心肺复苏技能竞赛,医务科长李永新及总护士长许荷丽担任评委,按照?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价标准?,现场考核,现场评分,取平均分值进行汇总。整个竞赛过程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接受大家监督。
五、竞赛结果
根据理论考核和操作竞赛成绩(见附件),评出获奖名单如下: 单人组:一等奖:尹秀英(奖金200元); 二等奖:冯志敏(奖金100元); 三等奖:曾晓燕(奖金50元)。
双人组:一等奖:李艳芳、郑 英(奖金300元); 二等奖:张贵娟、温晒红(奖金200元); 三等奖:郑凌波、曹演明(奖金100元)。 组织奖:妇产科(奖金500元)。
六、存在问题及现状点评
本次竞赛活动,充分体现了我院医务人员在心肺复苏方面的应急处
理能力,也体现了我院的综合急救处理能力。本次竞赛活动虽然圆满完成,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使人深思。虽然我院共有医务人员接近100名,但报名参加竞赛活动的人数仅占三分之一。医务人员报名参加竞赛的积极性不高,有些科室甚至没有医务人员报名参加竞赛。另外,医务科虽然先后举办了四次心肺复苏相关知识的培训,非常遗憾,有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一次也没有参加培训,甚至连参加培训的意识都没有。还有,参加理论竞赛考试的平均成绩仅为47.7。这些情况表明,一方面,医务人员学习积极性不主动,学习氛围及学习理念有待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医务人员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的理念也噬待提高;此外,全院医务人员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远远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进取,逐步提高自身的急救处理能力。
通过此次竞赛活动,我们从中找到了我院医务人员在心肺复苏过程
中的优点及不足,医务人员要不断地克服缺点,发扬优点,进一步规范应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应急处理工作,提高自身的应急处理能力,逐步提高我院的综合急救处理能力。 附件: 2010年心肺复苏竞赛考试成绩单
医务科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二日 附件
图文版心肺复苏术范文第4篇
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态度严肃、反应敏捷
2、物品准备:心肺复苏模拟人、治疗车、纱布2块、弯盘、抢救记录卡、洗手液、手电筒、脚踏垫。
二、操作流程
1、评估环境 现场环境安全
2、呼救、看时间
大声呼喊:快来人啊,有人需要抢救!报告抢救时间。
3、判断意识
快速跑到患者身旁,双手用力拍打患者肩部在两耳分别呼喊“你怎么啦?你怎么啦?”
4、判断呼吸心跳
右手食指和中指放于患者颈静脉搏动处(由喉结向右滑移2-3cm),同时头部伏在患者头颈部“眼视耳听面感”(眼视:胸廓有无起伏,耳听:有无呼吸音,面感:有无气体逸出),评估时间为1001,1002,1003,1004,1005,1006。
5、摆复苏体位
患者取取去枕仰卧位,身体保持平衡,两臂放于身体两侧。患者身下放硬板,医护人员放脚踏板。
6、人工循环(C)
解开患者衣服,松开腰带,找准胸外按压位置(剑突上两横指或两乳头连线中点),、一手掌根部按准位置,另一手交叉按于其上,用力按压30次。
7、开放气道(A) 判断患者颈部有无损伤,若无损伤,使其头偏向一侧,用纱布清理口腔及鼻腔异物,恢复体位。仰面抬颌法,左手小鱼际置于患者额头部,右手食指和中指提起患者下颌,开放气道。
8、人工呼吸(B)
5-10秒,计数:
取一无菌纱布盖在患者口唇部进行人工呼吸,捏住鼻翼快速吹入,随机松开,观察患者胸部起伏,吹2次。
9、四个循环
如此按压、人工呼吸共进行五组。
10、判断病人复苏效果(口述) 1)颈动脉恢复搏动 2)自主呼吸恢复 3)瞳孔缩小有对光反射
4)面色、口唇、甲床和皮肤色泽转红
报告:“心肺复苏成功,时间是某点某分”
1、 洗手 记录
1)整理用物 、洗手 、记录 2)报告操作结束
心肺复苏重难点
一、胸外按压注意事项:
1、颈动脉判断有无搏动,判断时间为5-10s;
2、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按压频率>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为1: 1,按压幅度>5cm,连续按压30次。
3、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无论单人或双人操作均为30:2.
4、若颈部无损伤,用压额提颏法,若已发生或怀疑有损伤,则用双手提颏法;
5、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
6、按压应稳定地、有规律地进行。不要忽快忽慢、忽轻忽重,不要间断,以免影响心排血量
二、心肺复苏成功指标
图文版心肺复苏术范文第5篇
目的:当病人呼吸停止、心脏骤停时,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以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
评估:
1.评估患者:
确认患者无意识、无颈动脉搏动、无呼吸。
2.有无禁忌症:胸部严重挤压伤、大面积肺栓塞、张力性气胸。
准备:
1.护士:着装整洁。
2.物品:急救车(内备各种急救药、物品),治疗车、复苏板、心电监护仪、简易呼吸器、湾盘、棉签、酒精纱布、手消液、电极片、污物缸
护理记录单。
3.环境:安全、宽敞、适宜操作。
4.体位:仰卧位。
操作流程
1、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2、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呼唤双耳,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没有意识。
3、检查呼吸及颈动脉搏动:
用左手小鱼际压前额以保持头后仰,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触摸颈动脉,同时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及胸廓起伏5--10秒(默念1001,1002,1003,1004,10051010)告知无呼吸,无颈动脉搏动。
4、呼救:来人啊!
请帮忙拨打120急救电话!
5,将患者放在硬板上,去枕平卧,使头,颈、躯干、下肢在同一直线上,上肢位于躯干的两侧,松解衣领及裤带,打开衣服,暴露胸壁。施救者位于病人右侧,靠近病人,双膝跪下,与肩同宽,左膝与病人肩部同一直线。
6、胸外心脏按压:
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双手重叠十指相扣,手指离开胸壁,双臂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快速、有力、均匀向下压,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成人按压深度5-6cm。按压与通气比为30:2)
7、开放气道:
仰头抬颌法、双手抬颌法(适用于颈、脊椎损伤时),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分泌物和假牙等异物.
8、人工呼吸:一手将病人的鼻孔捏紧,用口唇严密地包住昏迷者的口唇(不留空隙),注意不要漏气;连续吹2口气,每次缓慢吹气,
持续大于1秒,不要过分用力,吹气毕,松开口鼻,确保胸部升起,频率:成人8-10次/分,当口腔有伤时可行口对鼻人工呼吸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呼吸、心跳是否恢复,若未恢复自主呼吸及心跳,继续心肺复苏,往复循环,直至到达终止心肺复苏指征。
11、尽早电除颤,进一步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注意事项:
1.评估环境,确保安全。
2.患者需平躺在地板或硬板上,摆复苏体位,患者头、颈、躯千平直无弯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3.判断患者有无反应,有无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颈动脉是否搏动,判断时间5-10秒。
4.按压部位必须准确,胸骨中下1/3段(双乳头连线中点),避免压在剑突上。
理论提问:
心肺复苏有效的指针有哪些?
答:
能扪及颈动脉搏动;
自主呼吸恢复:面色由发绀转为红润;瞳孔由大变小,
有眼球活动;
图文版心肺复苏术范文第6篇
一、 物品准备:简易呼吸器一套(3件)、手电筒
1、快速手消
1、听诊器
1、弯盘
2、纱布2块、60ml注射器1
二、自我介绍:评委老师好,我是来自泌外三的,我今天操作的项目是:单人徒手简易呼吸器心肺复苏,这项操作的目的是:抢救突然发生的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恢复循环、呼吸功能和意识,保证心、肺、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用物已备齐,操作前准备已完成,是否开始,请指示。
三、检查用物:打开治疗巾,简易呼吸器一套,简易呼吸气囊,挤一下,“气囊弹性良好,无皱褶、无破损、无老化”。呼吸活瓣一个,无裂痕、无破损,连接,挤压,“活瓣开启良好”, 60ml注射器1个,麻醉面罩,“适量充气”,在治疗巾上试一下,“无漏气”。连面罩,在治疗巾上试一下,“连接良好”。快速手消,在有效期内。听诊器,完好无破损。手电筒性能完好(打开,光照手)。弯盘2个,纱布2块。必要时备氧气装置、储氧袋、四头带。
四、操作过程:推车至床旁,打开治疗巾,掀被子三折于床尾,将病人向床边挪,便于操作。
1、拍病人双肩(轻拍重唤),在病人脸部两侧唤“喂,喂,你怎么了”“病人无反应”喉结旁2cm食指中指由喉结滑动至,测颈动脉搏动“颈动脉搏动消失”颊部贴近病人口鼻处“自主呼吸消失”“快来人啊救人啊”
2、“去枕平卧于硬板床”, 解开上衣、松裤带。右手由肋弓向上,到胸骨尖,左手掌根放于胸骨,左手中指平病人左侧乳头,心前区按压30次,深度至少5cm。按压时观察病人反应。
3、头偏向一侧,“患者颈椎无损伤。”拿弯盘纱布放于口角,清理口鼻分泌物(纱布叩入口中再取出来)“有义齿者取出”。
4、打开气道,面罩完全盖住口鼻,充气一次,3秒后,再充气一次。充气时观察病人胸廓起伏,放气囊于患者头边,利于下一次操作。
5、5个循环后,呼吸器放于车下层。
6、触摸颈动脉,“颈动脉搏动恢复”,“自主呼吸恢复”,手电筒分别照两眼,从外到内“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恢复”。面色转红润。复苏成功。
7、头复位,再偏向一侧,纱布擦口鼻,摆好体位,穿好衣服,枕上枕头,盖好被子。给与保暖,继续给予生命支持。
8、治疗巾放于车下层,快速洗手。
9、口述复苏成功指征(5条)①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恢复;②自主呼吸恢复;③收缩压≥60mmhg;④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恢复;⑤肤色转红润。
五、整理用物:
1、推治疗车回治疗室,先上层,手电筒、听诊器、快速手消放于清洁区,治疗盘擦拭后备用。
2、下层,治疗巾、纱布放于黄色垃圾袋,弯盘冲洗后交供应室处理。简易呼吸器分离,初步清洁后交供应室处理。最后用小毛巾擦拭治疗车上下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