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天然建筑材料论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莲生三十二
2025-09-19
1

天然建筑材料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药物筛选技术;天然产物;微流控芯片;细胞培养;高通量;高内涵

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可将样品预处理、反应、衍生、分离、检测等分析步骤微型化到一个芯片上,以流体和阵列多通道的形式缩短分析时间,在低耗样量的状态下提供一个进行细胞生理、生化分析的微环境,具有快速分析、信息量大、制作成本低等优点[12],为大规模高通量药物筛选提供了绝佳的实验和检测技术平台,其优势在药物和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高通量高内涵筛选研究中尤为突出。

1 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筛选方法与技术

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活性成分,进行物质结构的分离和鉴定、有效成分筛选以及中药药理的建立,一直是天然产物研究领域所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筛选方法的不断进步,已由传统的宏观水平的筛选逐步发展到细胞分子水平的筛选,同时,一些新的筛选技术如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与虚拟筛选、药物基因组学等也获得逐步应用和实践。其中,基于药理、药效的活性成分筛选一直是研究的重点[34]。目前,用于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筛选的方法主要是传统宏观水平的筛选以及细胞分子水平的高通量与高内涵筛选,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筛选方法也逐步被用于天然产物的研究。

1.1 宏观水平的筛选方法

进行天然药物及传统中药的快速筛选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最初方法是采用体外试验(如动物试验),这种方法虽然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动物的特殊性,决定了药物筛选过程主要依赖于手工操作,而且动物对药物的反应时间较长,只能对有限的样品进行筛选,使动物试验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效率低、成本高[5]。随着现代医学和药理学的发展,采用以动物的组织、器官为对象的药物筛选方法越来越多,如采用离体血管试验[6]、心脏灌流试验[7]、组织培养试验[8]等方法。这些筛选方法弥补了动物试验的劳动强度大、周期长、效率低等缺点,而且应用组织器官培养的筛选方法可以模拟体内药物与组织的相互作用,得到的结果客观有效。但是,用此方法进行药物筛选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如对组织的培养有较高的要求(无菌条件等),筛选规模小、反应药物作用有限、用于筛选的药物有限等。

1.2 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筛选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细胞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分子药理学研究也不断深入,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功能蛋白质、基因表达的变化,为药物筛选提供了大量新的靶点,如新的受体、酶等[9]。这些新的靶点为新药筛选提供了新的信息和机会,使得基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的高通量、高内涵药物筛选方法大量涌现,并逐步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技术。

高通量药物筛选所采用的主要是分子、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10],以微孔板(如96孔板)为实验工具载体,以自动化的操作系统执行实验过程,使药物筛选由传统的手工筛选形式转变为由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大规模筛选的新技术体系,配以快速灵敏的检测仪器(如荧光检测等)采集实验数据,实现了药物筛选的规模化,通过使用计算机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同时对数以万计的样品进行检测,较大限度地利用了药用物质资源,提高了药物发现的概率,是目前应用较多,研究较成熟的技术[11]。高内涵药物筛选是针对高通量药物筛选结果单一的不足,从设计方法和技术层面进行提升,从而使筛选结果多样化的一种筛选技术手段[12]。

1.3 基于微流控分析系统的筛选

微流控芯片筛选技术以微流控芯片为载体,将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及细胞培养、分选、裂解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或基本集成到芯片上,通过在设计有不同功能的芯片上培养细胞,对细胞施加药物刺激,并配合自动化的检测装置,采集药物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的信号或采用荧光数码摄像系统,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从而分析药物所具有的作用,进行筛选并得到筛选结果[1314]。该方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对样品全分析过程的缩微化和集成化,可达到高灵敏的快速检测,高通量输出以及在线自动化操作且样品耗量低,非常适合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筛选。典型的实例是Chen等[15]设计了基于水凝胶的三维微流控芯片,该芯片具有细胞培养腔和浓度梯度产生装置,通过将肿瘤细胞封装在充满藻酸盐凝胶的三维微流控芯片中进行培养,测定不同浓度的阿霉素对肿瘤细胞生存状态和增殖量的影响,结果证明该芯片成功的培养了肿瘤细胞,并筛选出了阿霉素对肿瘤细胞的最佳抑制浓度,显示出其在抗癌药物的筛选方面具有可行性。

微流控芯片筛选技术较以往的筛选技术体现出较大的优势,但是仍处于发展阶段,还有大量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如常用的荧光蛋白灵敏度尚需提高。可以预见,随着显微荧光标记、数码影像分析、图像数据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药物筛选检测方面的广泛应用,使以高通量方式对细胞的多个生理环节同时进行检测成为可能,也会弥补微流控芯片筛选技术现有的不足,有力推动其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现代药物筛选技术发展的方向。

2 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筛选技术

2.1 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药物筛选的技术平台

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药物筛选的技术平台主要包括芯片的设计[16]、试样引入及驱动系统[2]、芯片上细胞培养技术和高效在线检测技术[18]。微流控芯片是微流控芯片筛选技术实现的载体,采用MEMS的设计技术和加工方法,可以有效地将微通道、微反应室和其他功能单元集成到一块微流控芯片上,配合微流控芯片上的微流体控制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及在线检测技术,通过模拟体内环境,分析药物与细胞的相互作用,从而达到筛选的目的。

2.1.1 芯片设计 目前,用于药物筛选的主要有2种构型,单通道设计和阵列式通道设计。前者最简单的通道设计是十字型通道[19],在通道两端施加电压,微量进样后即可实施试样中待测物电泳分离,结合激光诱导荧光法进行在线检测。随着芯片加工技术的发展和材料的多样化,芯片微通道的设计变得多样化,出现了许多不同微管道结构和功能的芯片设计,如高灵敏度的抗寄生虫药物筛选芯片[20],采用电驱动药物(左旋咪唑)与线形虫相互作用,检测线形虫的运动状态,从而筛选出适宜的药物剂量与药物作用时间,通过与常规的试管培养试验对比,发现用该芯片筛选得出的结论有效可靠,且在药物筛选方面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这类芯片更多应用于理论研究和目标性强的指标测试。

阵列式通道设计的芯片在药物筛选中的使用更为普遍,通常由细胞芯片裸片、封装盖板、底板构成,细胞芯片裸片上设置许多高密度的不同细胞阵列,封装于盖板和底板之间[21]。细胞微阵列芯片能通过控制细胞培养条件使芯片上所有细胞处于同一细胞周期,使得不同细胞株间的生化反应及化学反应结果可比性强,一块芯片上可同时进行多信息量检测,更能体现药物筛选中所追求的高通量和高内涵筛选的宗旨。Hsiung等[22]设计了一种基于细胞微阵列的介电泳芯片,用于筛选顺铂与紫杉萜对人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浓度,通过荧光染色法对作用后的细胞进行检测,其特点在于细胞用量仅为96孔板的1/3,且可产生稳定的浓度梯度。Kwon等[23]在细胞阵列培养芯片的基础上,拓展了细胞培养腔并设计了具有2 100个培养腔的细胞阵列式筛选芯片,利用化学物质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死亡原理,进行抗肿瘤药物的筛选,该装置较传统的高通量筛选更省时省力,易于使用。

2.1.2 进样及驱动 基于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的筛选技术平台中,高通量进样的技术主要包括阵列储液池式、流通池式、取样探针式试样引入系统[2,24]。目前实际中多采用基于固定储液池接口的手工间歇式试样引入方法[2425],该方法操作简单且无需外加装置。在微流控芯片上进行药物的筛选还涉及到药物的运送,细胞的接种,药物与细胞的混合等操作,这些操作都离不开对微流体的控制与驱动过程。

流体驱动方式可分为2类[2]。一类是利用自身机械部件运动或压力作用来达到驱动微流体的机械动力驱动方式,这类方法包含能运动的机械部件,如流动注射泵、气动微泵、电磁微泵等,这在芯片加工和集成方面具有较高难度,并非主流模式。非机械驱动方式包括重力驱动、表面张力驱动、电渗驱动等,主要靠外场效应实现微流体的驱动,这是目前采用的主流技术。Huang等[26]建立了一种可连续进样的集成化重力驱动微流控芯片流动分析系统,可实现连续高通量引入试样,换样时间仅为15 s,还采用了水平贮液池和出口引流管等重力驱动流体控制技术,显著降低了试剂和样品的消耗,提高分析速度,增加系统连续工作时间。Ling等[27]采用静压力与电渗驱动相结合的方式,以TOPRO3为核酸标记荧光染料,在微流控芯片上实现了流式细胞计数和单细胞荧光检测。

2.1.3 芯片上细胞培养 这是微流控芯片筛选过程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之一,通过在芯片上模拟体内环境,实现细胞的片上培养,使用荧光显微等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LIF荧光分析技术分析测试药物与细胞的相互作用,从而获得相关信息,进而筛选出具有药理活性的药物组分。微流控芯片为细胞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平台[28],芯片上多种功能单元的灵活组合和集成使得细胞培养和分析芯片系统成为可能,这样细胞的进样、培养、裂解、分离检测等过程都可在芯片上完成,而且可满足高通量和高内涵的药物与细胞作用的分析和监测[29]。如Culbertson等[30]报道在微流控芯片上高通量操纵单细胞进样、快速电溶胞、电泳分离、荧光检测,并将其应用于分子细胞学研究。

在芯片细胞培养中,PDM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对气体有一定的通透性,成为采用较多的一种芯片材料[31]。在细胞培养方面,Lin等[32]借鉴通透性水凝胶材料的微加工技术,研制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功能的二维和三维微结构水凝胶芯片,并将其用于多种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细胞定位培养,如悬浮白血病细胞(NB4)、贴壁肝癌细胞 (HepG2)、纤维细胞 (L929)等,同时还实现了对不同种细胞的共培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Wang等[33]设计了具有5组平行浓度梯度网络和30个细胞培养池的微流控芯片,该芯片集成了细胞接种、培养、梯度浓度化学刺激、标记、检测等功能单元,研究了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内谷胱甘肽(GSH)水平的变化与刺激药物浓度呈剂量效应依赖关系,这种阵列微流控浓度梯度网络可以用于高通量细胞化学刺激反应研究,有潜力成为细胞水平大规模药物筛选的技术平台。Adrian等[34]设计了一种链式细胞培养高通量芯片系统,该芯片具有96个细胞培养腔,通过荧光显微镜法检测细胞活力及细胞增值量,对作用于人表皮细胞的化学物质的毒性及浓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芯片使用96孔细胞培养腔的高通量筛选具有更低耗和高灵敏度的优点。

2.1.4 芯片检测技术 高效的检测手段是基于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的筛选技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检测器的特殊要求包括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微型化、集成化等[2]。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中常用的检测器有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质谱检测器等,目前,荧光检测系统最为常用,可以在生理条件下对特定分子结构和活性进行大规模筛选,跟踪大分子在执行生理功能时的结构变化,实现分子层上的高灵敏度的检测。Xu等[35]设计了一种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该系统将线光源通过微加工的一个槽,使光源垂直与微管道。该装置的优点在于可以使线光源对准微通道,减小偏差;与共聚焦激光诱导荧光相比具有检测限低、误差小等优点。Fukuda等[36]设计了一种球状细胞培养腔的细胞培养芯片,将肝癌细胞固定于培养芯片上,通过对肝癌细胞P450酶荧光分析筛选出适宜的药物抑制浓度,该芯片的优点在于肝癌细胞易于培养且荧光标记方便,可用于药物筛选系统中。Chandra等[37]采用安培检测法对柔红霉素、多柔比星、伊达比星、米托蒽醌4种抗癌药作用后的残留量进行检测,该装置简单、方便,已成功对人尿样中的痕量残留药物进行检测。Huang等[38]将在线标记、化学发光检测与芯片结合,可在90 s内对含有硫醇类的卡托普利、巯基丙酰甘氨酸、6巯鸟嘌呤和6巯嘌呤4种药物进行分离检测。Popovtzer等[39]设计了一种电化学检测芯片装置,通过电化学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羟基异丁酸对结肠癌细胞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水平的影响,结果证明这种检测装置快速、灵敏、微型化,适合高通量的分析筛选。

2.2 应用特点

近年来,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正在逐步向生物和药物研究和应用领域渗透,并显示出了许多典型的实例和成果。如微流控芯片这个微小平台可以集成256个或更多的细胞培养腔微阵列,其改变了常规细胞培养方法,实现了细胞药物筛选的高通量化,而且芯片微纳升级体积大大减少了试剂消耗量,降低了药物筛选成本,显示出极大地应用前景[40]。Ruan等[41]设计了一个可以产生不同药物浓度梯度的细胞培养芯片,细胞可以直接在芯片上接种和培养,即通过细胞体外药理试验筛选出药物浓度的有效范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的集成化优势非常明显,在芯片内可以集成微阀、微泵、微电极等器件,将药物的合成分离富集、实验细胞培养、药物效果检测等多个步骤集成到一块芯片,实现药物筛选的自动化分析[4243]。Amirouche等[44]设计了一种具有内部微泵和外部电磁驱动器的PDMS微流控芯片,它的优点在于利用了平面喷嘴、蜗壳等要素,利于整合其他微流控装置,具有不受流体密度、离子强度、工作介质的影响的优点,该装置的优点在药物传递方面体现尤为突出。

微流控芯片设计二维或者三维的微结构区域可产生低剪切力,使多种化合物进入、混合,形成浓度梯度,观察细胞对不同浓度药物的反应,从而进行药物对细胞的毒性分析,将微流控技术与细胞培养技术相结合,构建药物筛选的细胞微系统平台是目前的研究热点。Kim等[45]设计了一种新颖的3D细胞培养微流控芯片,采用生物相容性好的缩肽水凝胶模拟人体内环境将HepG2细胞封装在芯片中,成功的通过了药物浓度梯度测试及细胞毒性实验,该芯片对于药物的高通量筛选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3 微流控芯片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实例

3.1 基于活性成分化学性质的筛选

天然产物提取物大多为成分多而复杂的混合物,不同结构的活性成分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以液相色谱光谱联用为代表的现代分析化学技术应用于天然产物的分离提取和分析研究,可以为活性成分的筛选提供必要条件,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与色谱光谱的联用为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快速分离检测及筛选提供了新的途径。

Lin等[46]将一种多孔高分子聚合物整体微柱融入到一块简单微流控芯片中,通过芯片上的固相微萃取与化学发光检测相结合,用于分离和测定绿茶中的儿茶酚。该微流控芯片可实现在线富集检测而无需梯度洗脱,具有可重用性、灵敏度高、极低的试剂消耗等优点。Zhao等[47]设计了一种高容量的高效液相芯片联用装置,该芯片中装有微小分析柱,利用物质极性的不同实现分离,利用紫外检测并被证实其灵敏度是LCMS的4~30倍,为天然成分的复杂化合物,工业中的降解产物等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离检测方法。

Cheng等[48]将流体注射(FI)与毛细管电泳(CE)相结合,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原理,设计一种H型的微流控芯片,并成功用于分离和检测苦豆碱、槐豆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4种生物碱类物质,具有分离度高、快速准确等优点,为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快速分离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可靠的手段。

3.2 基于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的筛选

在微流控芯片技术与高通量结合的基础上,Wu等[49]设计了一种具有“三明治”夹层结构的、细胞水平的阵列式高通量筛选芯片,通过荧光检测药物与乳腺癌细胞(MCF7)的相互作用,筛选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并用9羟基喜树碱进行实验,证明其有效可行,该方法为筛选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提供了一种快速、低成本的筛选途径。Liu等[50]设计了一种具有平行细胞培养腔的微流控芯片,它含有4个相互平行的细胞培养腔和独立的样品入口、出口和通道,这样的设计使实验结果更有专一性、可靠性。该课题组成功的在细胞培养腔中培养大鼠的C6胶质瘤细胞7 d,在此基础上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采用荧光法标记细胞,通过观察药物与细胞相互作用后细胞的形态变化,得到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对细胞的影响,及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的起效时间。结果证明该细胞培养芯片可以为肿瘤的研究、癌症筛选、抗肿瘤药物的筛选等提供可靠的研究方法。Zheng等[51]在传统芯片的基础上,加入微阀控制微流体,并利用SU8负性光刻胶模具和PDMS制作双层结构的微流控细胞阵列芯片,该芯片通过C型的坝结构将进样细胞拦截在芯片的细胞培养的固定区域,键合双层PDMS构成阀控制层,阀网络的开关作用成功实现了芯片通道内对微流体的操控,同时芯片设计了药物浓度梯度网络,产生 6 个不同浓度的药物刺激细胞。通过对芯片3种共培养细胞活性的检测和药物伊立替康(CTP11)对肝癌细胞的浓度梯度刺激等实验结果验证该芯片在细胞研究和药物筛选等方面的可行性。

3.3 基于活性成分细胞毒性的筛选

细胞药效检测、细胞毒性等已成为新药开发过程中化合物被筛选的主要观测指标,近些年制药开发企业和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新型技术,使人们在药物的发现和研发的过程中尽早确定化合物的安全特性与功效。

林秉承[52]设计了非常紧致的微流控药物高通量筛选芯片,该芯片由8个对称的细胞培养区和药物浓度梯度形成区组成,在该芯片上可以一次完成对多种药物和不同药物浓度梯度的高通量药效试验,并且以抗肿瘤药物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为模型,将肝微粒体固定在芯片上,药物通过芯片固定化的肝微粒体进行代谢,与下游的芯片电泳和细胞培养单元相集成,构建了一种基于细胞水平的高内涵药物筛选芯片。利用该芯片可同时完成对药物代谢物检的测和代谢物的细胞毒性评价,显示了微流控芯片研究药物代谢等复杂过程的能力,为新药发现、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以及细胞水平药物筛选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技术平台。

Wang等[53]设计了多层次的橡胶阵列式(2424)微流控高通量筛选芯片,用荧光标记哺乳动物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通过药物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利用3种不同细胞(BALB/3T3细胞、HeLa细胞、牛内皮细胞)筛选了洋地黄皂苷、皂角苷、丙烯醛等毒性物质,观测了毒性物质对细胞的形态和生存能力的影响,提供了一种高密度平行的药物筛选方法。

Sugiura等[54]设计了具有85结构的阵列式细胞培养芯片,该芯片的特点在于采用了独立的灌注通道及压力驱动流体传输系统,使得每一个细胞培养腔都有一个独立的灌注通道,从而避免了相邻通道之间的相互影响, 可以进行平行实验及药物的筛选,通过对HeLa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及显微观察细胞的状态,对卡铂、顺铂、阿波糖苷、阿霉素(多柔比星)、依托泊苷、紫杉醇、他莫昔芬7中药物进行细胞毒性测试,成功观测到细胞对药物的反应。该芯片可以使空气泡沫容易排出,进样均匀,定量的细胞增殖分析,为候选药物的筛选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该装置的集成化与流动液体压力注入可以使其达到大规模高通量药物筛选。

4 展望

目前,用于细胞培养、药物检测等的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已有较多研究和开发,基于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的筛选技术正逐步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热点,而将其用于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筛选的研究和应用相对较少。通过调研可见,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用于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筛选是可行的并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尤其是将微流控芯片设计和微流道阵列设计、微流体控制技术、芯片上细胞培养技术以及高效在线检测技术等技术相结合,构建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筛选的微系统硬件平台,其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与发展空间,也将会成为药物筛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据此,对于微流控芯片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对以相互作用为基础的药物筛选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而基于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的高内涵药物筛选技术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还有大量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如常用的荧光蛋白灵敏度尚需提高。可以预见,随着显微荧光标记、数码影像分析以及图像数据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药物筛选检测方面的广泛应用,使以高通量方式对细胞的多个生理环节同时进行检测成为可能,有力推动了药物筛选技术由高通量筛选向高内涵筛选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 Weigl B H, Bardell R L, Cabrera C R. Labonachip for drug development [J]. Adv Drug Deliver Rev, 2003, 55: 349.

[2] 方肇伦. 微流控分析芯片[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3] 张志琪, 张延妮, 田振军. 药物筛选模型和技术及其在中药活性成分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 2003, 28(10):907.

[4] 蒋滢, 张波, 府伟灵. 药物筛选模型的分类及应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7, 28(10):918.

[5] 司书毅. 药物筛选方法与实践[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6] 李中齐, 史占军, 郝文波, 等. 人离体骨肉瘤组织血管噬菌体肽库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J].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2, 22(3):212.

[7] 匡荣, 朱社敏, 倪维芳, 等. 离体心脏灌流技术在抗心绞痛中药生物活性检测中的应用初探[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8(9):66.

[8] 赵锦, 代丽, 薛陈心, 等. 离体条件下进行治疗枣疯病药物筛选的可行性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9(1):70.

[9] Connick J H. A flexible technology platform to explore valuable drug targets [J]. Biochem Soc Trans, 2002, 30(4): 786.

[10] Mishra K P, Gan J L, Sairam M, et al. A review of high throughput technology for the screening of natural products [J]. Biomed Pharmacother, 2008, 62:94.

[11] Battersby B J, Trau M. Novel miniaturized systems in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J]. Trends Biotechnol, 2002, 20(4):167.

[12] 张莉, 杜冠华. 高内涵药物筛选方法的研究及应用[J]. 药学学报,2005, 40(6): 486.

[13] Michelini E, Cevenini L, Mezzanotte L, et al. Cellbased assays: fuelling drug discovery [J]. Anal Bioanal Chem, 2010, 398:227.

[14] MarkovitzBishitz Y, Tauber Y, Afrimzon E, et al. A polymer microstructure array for the formation, culturing, and high throughput drug screening of breast cancer spheroids [J]. Biomaterials, 2010, 31:8436.

[15] Chen C W, Gupta M, Cheung K C. Alginatebased microfluidic system for tumor spheroid formation and anticancer agent screening [J]. Biomed Microdevices, 2010, 12:647.

[16] Sun Y, Lim C S, Liu A Q, et al. Design simulation experiment of electroosmotic microfluidic chip for cell sorting[J]. Sensor Actuat A, 2007, 133(2): 340.

[17] Castel D, Pitaval A, MarieAnne D, et al. Cell microarrays in drug discovery [J]. Drug Discov Today, 2006, 11(13/14):616.

[18] Sun Y, Yin X F. Novel muftidepth microfluidic chip for single cell analysis[J]. J Chromatogr A, 2006, 1117(2):228.

[19] 林炳承. 功能型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的高通量和规模集成[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4, 25(增刊):121.

[20] Carr J A, Parashar A , Gibson R , et al. A microfluidic platform for highsensitivity, realtime drug screening on C. elegans and parasitic nematodes [J]. Lab Chip, 2011,11: 2385.

[21] Torisawa Y, Shikua H, Yasukawa T, et al. Multichannel 3D cell culture device integrated on a silicon chip for anticancer drug sensitivity test [J]. Biomaterials, 2005, 26:2165.

[22] Hsiung L C, Chiang C L, Wang C H, et al. Dielectrophoresisbased cellular microarray chip for anticancer drug screening in perfusion microenvironments [J]. Lab Chip, 2011,11: 2333.

[23] Kwon C H , Wheeldon I, Nezamoddin N, et al. Drugeluting microarrays for cellbased screening of chemicalinduced apoptosis [J]. Anal Chem, 2011, 83: 4118.

[24] Ong S M, Zhang C, Toh Y C, et al. A gelfree 3D microfluidic cell culture system [J]. Biomaterials, 2008, 29: 3237.

[25] Wu M H , Huang S B , Cui Z F, et al. Development of perfusionbased micro 3D cell culture platform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high throughput drug testing [J]. Sensor Actuat B, 2008, 129:231.

[26] 黄艳贞, 方群, 李丹妮, 等. 连续进样的重力驱动微流控芯片流动分析系统[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4, 25(9):1628.

[27] 凌姚波. 微流控芯片系统流式细胞术及单细胞荧光检测[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5, 26 (1):43.

[28] Mohana M, Sanghyo K. Microfluidic cell coculture methods for understanding cell biology, analyzing biopharmaceuticals and developing tissue constructs[J]. Anal Biochem, 2011, 413:81.

[29] Zhong C G, Hong Z, Zhang T H, et al. Drug effects analysis on cells using a high throughput microfluidic chip[J]. Biomed Microdevices, 2011, 13:215.

[30] Culbertson C T. Microfluidics and miniaturization chemical cytometry on microfluidic chips[J]. Electrophoresis, 2008, 29: 1775.

[31] 肖丽君, 陈翔, 汪鹏,等. 微流体系统中微阀的研究现状[J]. 微机电系统器件技术, 2009, 46 (2):91.

[32] 林秉承. 微流控芯片实验室及其功能化[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3, 34(1):1.

[33] 王丽辉, 刘大渔, 王波, 等. 阵列微流控浓度梯度网络用于细胞化学刺激反应研究[J]. 分析化学, 2008, 36(2):143.

[34] Adrian T, Nancy A, Riviere Mo, et al. Microfabricated curtains for controlled cell seeding in high throughput microfluidic systems[J]. Lab Chip, 2009, 9:1756.

[35] Xu B J, Yang M, Wang H, et al. Line laser beam based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detection system for microfluidic chip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J]. Sensor Actuat A, 2009, 152:168.

[36] Fukuda J, Nakazawa K. Hepatocyte spheroid arrays inside microwells connected with microchannels[J]. Biomicrofluidics, 2011, 5(2):2205.

[37] Chandra P, Abbas S Z. Separation and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anticancer drugs in a microfluidic device with an amperometric biosensor[J]. Biosens Bioelectron, 2011, 28: 326.

[38] Huang Y, Zhao S L, Shi M, et al. A microchip electrophoresis strategy with online labeling and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 for simultaneous quantification of thiol drugs[J]. J Pharm Biomed Anal, 2011, 55:889.

[39] Popovtzer R, Neufeld T, Popovtzer A, et al. Electrochemical lab on a chip for highthroughput analysis of anticancer drugs efficiency[J]. Nanomedicine, 2008, 4:121.

[40] Lee P J, Hung P J, Rao V M, et al. Nanoliter scale microbioreactor array for quantitative cell biology[J]. Biotech Bioeng, 2006, 94(1): 5.

[41] Ruan J, Wang L H, Xu M F, et al. Fabrication of a microfiuidic chip containing dam, weirs and gradient generator for studying cellular response to chemical modulation[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 2009, 29: 674.

[42] Ye N, Qin J H, Shi W, et al. Cellbased high content screening using an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device[J]. Lab Chip, 2007, 7: 1696.

[43] Cynthia S, Martinez C, Nuria G, et al. Miniaturized total analysis systems:integration of electronics and fluidics using low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s[J]. Anal Chem, 2007, 79(21):8376

[44] Amirouche F, Zhou Y, Johnson T, et al. Current micropump technologies and thei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J]. Microsyst Technol, 2009, 15(5): 647.

[45] Kim M S, Yeon J H, Park J K, et al. A microfluidic platform for 3dimensional cell culture and cellbased assays [J]. Biomed Microdevices, 2007, 9:25.

[46] Lin L, Chen H, Wei H B, et al. Onchip sample pretreatment using a porous polymer monolithic column for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chemiluminescence determination of catechins in green tea [J]. Analyst, 2011, 136:4260.

[47] Zhao C X, Wu Z M. Ultrahigh capacity liquid chromatography chip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for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J]. J Chromatogr A, 2011, 1218:3669.

[48] Cheng Y Q, Chen H L.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aloperine, sophoridine, matrineand oxymatrine by combination of flow injection with microfluidic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J]. Talanta, 2004, 63:491.

[49] Wu J H, Wheeldon I , Guo Y Q, et al. A sandwiched microarray platform for benchtop cellbased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J]. Biomaterials, 2011, 32:841.

[50] Liu W M, Sun P, Yang L Y. Assay of glioma cell responses to an anticancer drug in a cellbased microfluidic device [J]. Microfluid Nanofluid, 2010, 9:717.

[51] 郑允焕, 吴建璋, 邵建波, 等. 用于药物筛选的微流控细胞阵列芯片[J]. 生物工程学报, 2009, 25(5): 779.

[52] 林秉承. 集成化微流控芯片用于高内涵药物筛选研究[J]. 分析化学, 2008, 28(3):1.

[53] Wang Z H, Kim M C, Marquezc M, et al. Highdensity microfluidic arrays for cell cytotoxicity analysis [J]. Lab Chip, 2007, 7:740.

[54] Sugiura S, Edahiro J, Kikuchi K, et al. Pressuredriven perfusion culture microchamber array for a parallel drug cytotoxicity assay[J]. Biotechnol Bioeng, 2008, 100(6):1156.

天然建筑材料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改革得到不断的实施,企业制度的建设也越来越完善,油田工会管理对油田企业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对油田工会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有利于油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工会工作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就油田工会管理工作展开研究,在阐述工会管理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油田;工会管理;有时俱进

在企业各项部门中,企业工会是企业管理人员与员工交流的重要平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油田企业为提高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不断加强企业各项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为使油田企业工会管理效率得到提升,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明确当今油田工会管理的实际情况,使油田工会管理工作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与需要。

1 油田工会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

根据有关调查统计表明,我国大约有27个石油天然气集团,存在较多数量的油田,油田工会组织也逐渐建立与完善。工会组织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交流的平台,是保护工人合法权益的重要部门,对良好劳动关系及稳定局面的建立意义重大。油田工会服务于企业员工,使油田工会管理的效率得到提升,能够有效促进油田企业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良好劳动关系的构建,对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要使油田企业得到更好更快发展,油田工会群众化及民主化管理的建立必不可少。

2 油田工会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思想观念落后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市场经济已经得到较大的发展,企业也越来越强调人本管理。然而部分油田工会没有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在管理方面缺乏民主,导致工会管理仅仅是表面形式,缺乏实际效益,未结合广大员工的利益进行考虑。例如涉及到企业员工切身利益的时候,工会不按照规范进行处理,未通过代表大会表决就擅自决策,体现出较强的专制性,使广大员工的意见与建议得不到反映。

2.2 缺乏完善的工会管理机制 部分油田企业未建立完善的工会组织制度,在工会制度编制方面存在问题。由于《新工会法》的规定比较灵活,导致企业工会干部中全职较少,以兼职为主,不利于工会人员工作时间的安排,造成工作秩序的混乱,对工会管理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2.3 工会管理工作缺乏有效落实 就宏观角度而言,我国大部分油田工会管理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得到了一定的建设与发展。然而,与此同时,也存在部分企业工会管理仅仅流于形式,只是片面地进行理论政策研究,传达会议精神以及解读思想教育文件,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其不仅与实际相离,并且没有真正体现工会管理工作的实际作用。

2.4 工会维权更加困难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实施,年薪制及股权制等一系列制度逐渐建立,使企业员工之间的收入差异更加明显。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对人才的挽留给予更高的重视,尤其是部分油田企业为挽留先进技术人才,给予升职加薪的特殊待遇,然而普通员工的收入水平却一直较低。这种问题的存在需要工会组织努力寻找对策,使员工的收入及上岗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 加强油田工会管理的相关措施

3.1 健全工会的民主管理制度 在2012年,政府颁布实施《企业民主管理规定》,规定企业事务必须要公开透明,支持员工企业管理的积极参与,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建立良好的劳动关系,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民主管理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民主是全体员工的民主。油田工会组织时时刻刻需要体现工会管理的民主性,使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完成民主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提升工会管理的公正性、民主性、公开性。

3.2 加强工会管理人才的培养 油田工会管理要想实现高效管理,企业工会管理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工会管理人才的培养,有利于组建强大的工会管理队伍,提升工会管理的水平。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企业工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企业工会管理人才的竞争。所以,必须加强工会管理人才的培养,通过培训等方式,提升工会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从而使工会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在工会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3 注意与实际相结合,坚持创新的原则 结合实际出发是油田工会管理的重要原则。油田工会管理应明确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结合企业员工的特征进行考虑,构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加强与员工的交流与沟通,充分关注员工的切身利益,通过结合实际、提升管理效率,使工会管理工作得到好评。并且,企业工会管理还应坚持创新的原则,与时俱进,采取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工会管理的效率,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实现共同发展。

3.4 加强油田工会管理的维权力度 就目前而言,企业工会管理的维权存在较大的困难,然而油田企业并不能因此而放弃。油田企业应积极争取,将帮助员工进行合法权益的维护作为自身工作的本分,战胜职工维权的困难,对每一位员工给予充分的尊重,使员工的薪酬、上岗等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为员工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帮助。加强企业工会维权的力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倡以企业员工为本,鼓励员工采取合法的途径进行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使企业工会的维权力度及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油田工会管理的建设与发展对油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油田企业要想实现进一步发展,必须提高工会管理的质量。在新时代背景下,油田工会管理应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坚持先进的理念及原则,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积极探索,寻求发展。本文就油田工会管理工作展开研究,基于与时俱进的角度,在阐述工会管理的重要性及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为今后油田企业工会管理的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油田企业工会管理水平的提升,对工会组织自身的发展以及油田企业的发展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纯刚.油田工会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J].中外企业家,2013,07:107-108.

[2]石金晔.油田工会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J].东方企业文化,2014,01:111.

[3]安晶晶.试论油田工会参与企业管理具体表现[J].企业研究,2014,08:41-42.

[4]冯建伟.浅谈新时期油田企业工会工作[J].企业导报,2015,16:34+31.

[5]赵健杰.试论工会文化建构——以中原油田工会“动车文化”建设为例[J].工会信息,2013,12:7-10.

天然建筑材料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能源的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对中国这个正处于从前工业化社会到工业化社会转型和高速发展时期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更是面临的重大课题。近些年中国经济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增量也迅速攀升。中国能源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依赖全球化的能源配置与合作方式得以解决。另一方面,也需要警惕其它国家制造的种种不安定因素的干扰。能否更多的依靠自给自足的方式使我国的能源瓶颈问题得以解决,南海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蕴藏量或许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出路。

关键词:南海;能源地缘政治;强而不霸;中国石油安全;战略

1 南海对实现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意义

近些年来我国的石油需求日益增高,由于产能不足并且还将保持不前的态势,使得供需求口呈现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对于国外的石油进口愈发依赖,原油产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被经济发展的速度所抛下,原油工业生产异常的波动,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是否能持续且稳定的增长,还使得原油安全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挑战。因此,对于海洋石油的开发,就为保障中国能源供应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选择。

一方面,由于南海油气资源储量相当丰富,使得中国未来路上石油和海外进口石油的传统战略可以进行调整。来自联合国的一份资源报告指称,南海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其中油气资源初步估计为250至300亿吨,这基本上等于阿拉伯地区和委内瑞拉加上墨西哥海湾附近与美国沿海油藏之总和,有着“第二个波斯湾”的美誉。经过中国石油企业的多年调查,相继在冻傻、珠江口等海域发现了大面积的可燃冰蕴藏带。随着内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量的逐年递减,可燃冰这一新型的清洁能源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南海地处亚太经济要道,中国进口石油的交通咽喉,并且还是连接世界两大经济中心的枢纽。中国的南大门坐落于南海海域,我国每年从中东和非洲进口的原油必须经过此海域。南海由于其得天独厚的位置成为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重要的海上通道,并且它的延伸到马六甲海峡。从而控制了南海海域,就可以为一个国家提供监控水域船只的便利,自然也就能成为军事基地。

2 中国南海油气开发的困境和风险

2.1 油气开发面临的经济风险

海洋石油作业环境恶劣,对于技术的精确度要求严格且复杂。而对于石油企业来说投资巨大,并且风险也很大。因此,海洋油气田的开发首要任务是考虑经济效率。对于开发建设海上油气田所需投资及经济效率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就企业来说,油气田的规模、单井产量、井数、井深等都是制约因素。而离岸的距离、海面情况、气象预报等海洋环境的勘测也是影响因素。海上工程建设的费用相当高,这就要求海上建设设施必须从简,并且对于经济效益的要求要高,回收投资并获得利润是最终目标。

2.2 美日区外大国介入引发的政治风险

在中国对外战略关系中,中美关系的地位举足轻重。目前来说两国之间总体上发展的态势良好,但导致两国之前摩擦的问题并未因此而减少。南海问题上,美国扮演的支持者和支持的角色,使得某些东南亚国家挺直了腰杆和中国对抗。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并非一朝一夕,只有我国快速且稳定的谋经济促发展,将综合国力上升一个新的高度才能解决。而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会从始至终来防范和遏制中国的发展,从而维护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干预南海争端的意图充分说明了美国的战略意图。当前美国亚太战略核心原则就是遏制地区大国的崛起,防止地区战略均势被打破,因此南海问题国际化、复杂化、长期化的态势在短期内是很难改变的。

中国和日本由于在地缘上相邻,使得两国的竞争关系难以避免。近年来由于日本领导层以历史等问题为手段不断肆意挑衅邻国,中国和日本的关系跌至建交以来的最低水平。日本在南中国海地区拥有庞大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利益,因此日本相当重视同南海周边国家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其利用经济上强大的影响力,密切关注南海周边国家的关系,将南海地区视为介入东盟事务的突破口,加强对亚太事务的影响力。

3 构筑“强而不霸”的中国石油安全南海战略

3.1 明确海洋强国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目标,这表明“海洋强国”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了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南海能源,确保中国石油安全,必须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背景下,加快构建“强而不霸”的中国南海海权。第一,坚决维护中国南海领土主权。2013年7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建设海洋强国研究的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我们爱好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要统筹维稳和维权两个大局,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相统一,对于任何侵犯中国南海海权的行径,都必须坚决反对,并给予必要反击。第二,要建立一支可以用于南海的地区性海上力量。这支力量的存在,能够谋求南海中国主权范围内的有限制海权,并在政治及经济影响力的协助下,维护拓展中国在南海的能源利益和其他实际利益。第三,提高对南海海岛的管控力度。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加强行政管理与证券建设,扩大中沙和南沙各群岛的对内对外开放,让海岛享受更加优惠的开放开发政策,并引入国内外各种力量和积极因素参与南海开发,从而强化中国对南海的实际管控效果。

3.2 建立区域合作共赢的安全机制

第一,突破南海传统的安全形式,以建立互信为基础点,突破中国与东盟传统经济贸易,深化战略沟通与战略互信。2010年1月1日CAFT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以来,包括经济贸易在内的各领域双边关系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中国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建立与东盟的能源安全与合作安全机制。长久以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我国对于南海问题的一个积极信号,本着和平相处的原则,为六方七国参与能源联合创造有利条件,以实现全方位的利益共赢。第三,加强对于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之间的合作。在解决南海分歧的过程中,进行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合作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以在安全威胁问题中的合作为基石,才有可能在和谐状态下赢得各方得共赢局面。而以此基石为出发点,推动共同发展这一美好愿望,进行全方面的合作,能源合作这块“坚冰”也会随之融化。

3.3 大力开发南海资源

当前,我国的海洋意识较弱,增强国家海洋意识,加大对于南海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国际专家们对于海洋资源的未来有过统一的共识,那就是随着陆地资源的逐渐开发和消耗,海洋是未来人类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如何更好的利用海洋资源来解决陆地资源开发殆尽的问题是一条长远的路。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对于海洋的重要性一直处于忽视的状态。但是,进入人类新纪元21世纪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对于这种情况有了新的认识和部署,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力度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自2004年以来我国陆续调整石油战略部署,把海洋石油的开发利用列为石油战略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困扰我国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的因素除了资金以外,海洋科研和勘探技术也和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在对南海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科学技术的运用程度不高,在这其中世界领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更是凤毛麟角,与在开发利用的需求当中存在着较大差距,并且开发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使得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如何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来开发南海资源已经迫在眉睫。

其次,要在海峡两岸共同开发海洋资源问题上进行密切合作。海峡两岸在南海问题上具有共性的地方比较普遍,完全可以进行合作互补。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举行的“南海问题研讨会上”,众多台湾学者就曾指出,维护南海主权是海峡两岸共同的责任,建议进行切实可行的合作来共同开发利用南海的油气资源。南海的主权属于中国,切实维护好南海主权的完整性是整个华夏民族的共同责任。因此,从长远看,海峡两岸完全可以携手合作开发,不仅是能源资源,渔业、观光旅游等也是很好的合作项目。

参考文献

[1]舒先林,龙隆.海洋强国背景下中国石油安全的南海战略[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2).

[2]王小聪,孙慧霞.南海石油开发两难[J].国土资源导刊,2011.

[3]徐洪峰,李林河.美国的中亚能源外交[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4]朱伟林,张功成,钟锴等.中国南海油气资源前景[J].中国工程科学,2010.

天然建筑材料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通过探讨国有企业创新意识的现状与提升路径,先分析了国有企业创新的现状、作用以及相关的问题,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分别从改善创新环境,拓宽人才培养,打破国外技术壁垒等角度,提出了国有企业创新意识提升的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创新意识;路径

一、国有企业创新意识的现状

我国国有企业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创新意识急待加强,就目前来看我国R&D的经费投入数量来看,还处于远远不足的状态。国家统计局做过相关的统计指标分析,他们认为,每万人的R&D投入份额,我国仅占德日两国的九分之一到十分之一。企业技术投入不足,企业缺乏自主创新产品和创新意识。综上来看,我国国有企业的创新明显不足,提高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創新意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1.创新意识有利于企业增强竞争力。创新意识的不断提升与扩大,不仅能够塑造企业良好的发展形象,增加企业发展动力,营造企业发展氛围,最重要的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国有企业要想在诸多企业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不断地培养企业自身的创新意识,实现企业的产品创新、品牌创新、策略创新、定位创新、市场创新。

2.创新意识能够带动产业发展。国有企业经过长时间运行之后难免会存在技术落后、管理怠慢、资源浪费等现象,甚至会出现产业结构萎靡等。创新意识的不断培养与提升,宏观上带动了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微观上调整了企业的战略布局。只有不断的提高国有企业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实现产业调整、产业升级。

3.创新意识能够实现企业制度的优化。国有企业的创新意识培养应该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包括技术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而且还应该包括制度创新。通过技术手段使得落后技术淘汰先进技术引用,通过文化引领,灌输先进文化,淘汰陈旧思想文化。通过创新意识提升,优化管理方案,实现管理高效化。通过创新相关制度,从而达到实现人与人的和睦共处。

三、国有企业创新意识的主要问题

1.企业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由于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商家为了夺取市场份额,将国有企业产品定位的重点放在了价格方面,从而忽视了产品本身技术创新等。同时,技术创新的保护与技术创新的实践仍然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约束,法律体系与政策导向仍有待加强。这样的外部环境不利于国有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加大了创新工作的阻力,屏蔽了创新工作的视野。

2.国有企业创新人才不足。在我国的现有体制下,国有企业领导通过中央组织任命,缺乏必要的组织管理经验,不具备企业家的开拓精神与创新精神,思想大多成保守派。而国有企业创新工作的发展,需要国企领导具有独特的创新眼光和精准的创新方向。这一点国有企业稍显不足。另外,我国国有企业目前的创新人才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国有企业创新人才数量严重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直接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创新工作。第二,国有企业创新人才质量不高,站在国际化大背景下,不能够提出审时度势,独一无二,高瞻远瞩的创新思想。

3.国际技术壁垒的垄断制裁。由于我国国有企业不能够实现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数量较少,所以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我国国有企业必然需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因为政治体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思想文化的差异等因素,所以国外发达国家一直对我国实行技术壁垒政策。加之生产经营的需要,国有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用于生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先进技术逐步落后,国有企业将再一次向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当技术不能够满足当下生产需要时,还是会遭到淘汰。这样,我国的国有企业就形成了“引进、淘汰、再引进、再淘汰”的模式。

四、国有企业创新意识提升路径

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着诸多不足,国外又采取技术壁垒政策。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升级、效能提升,就需要不断的强化企业的创新意识,接下来我们从三个维度进行探讨。

1.完善国有企业外部创新环境。实现外部创新环境优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国有企业创新的背景环境问题。我们若想改善企业创新的外部环境,就需要规范市场竞争,防止恶劣竞争事件的发生。完善法律制度,确保技术创新的落实和技术创新的保护。外部环境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创新工作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因此,我们应着眼于外部环境工作的具体落实。

2.建立完备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对于企业发展与企业创新工作的运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国有企业在创新意识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因此更需要不多的扩充完备的创新型人才,不仅要在创新性人才数量的培养上作出努力,更应该在创新性人才的质量上下足功夫,实现创新型人才数量与质量的双重提升,为国有企业的创新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3.加快技术推进与内部治理。国有企业应该加大技术资金投入,实现技术的自主生产、自主落实、自主保护。摆脱依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窘境,在R&D经费投入上,我国应下足功夫,延长自主研发时间,拓宽经费资助范围,提高经费资助金额。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问题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领导人的选举、任命,工作的具体年限,员工的升迁与甄选,企业家精神的培养等。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内部治理问题。

国有企业创新意识的提升,需要政策引导,创新性人才培养,更需要企业的不断努力。企业创新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只有常抓不懈才能够实现创新意识落实,只有不断的营造创新氛围,才能够将国有企业的创新工作做的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1]张冠男.当代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哲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2.

[2]赵秀丽.国家创新体系视角下的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3.

[3]寇琳琳.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及测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作者简介:涂蓉(1981.10- ),女,四川南充人,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固井公司对外合作项目组副经理,工商管理学学士,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硕士,经济师,从事项目管理,企业管理等问题研究

天然建筑材料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石油化工也在高速发展,使大量化学品的生产从传统的以煤及农林产品为原料,转移到以石油及天然气为原料的基础上来。石油化工已成为化学工业中的基干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作为石油化工产品的经营企业,找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选择合适的产品,组建稳定的经营销售团队是石油化工经营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关键词 石油化工 企业管理 经营 销售

石油化工的发展伴随着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在其产品的深度以及广度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除了为社会提供能源之外,石油化工提供的高分子复合材料是现代三大材料之一,石油化工产品在各个化工领域都大显身手;石油化工产品为农业提供了化肥资源,尤其是以氮肥为主,另外还有农膜,农药等等均来自与石油化工产业;在建筑,轻工纺织,交通运输等等诸多部门都有石油化工产品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可以说石油化工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做为石油化工企业的经营和销售要做好如下的工作:

一、找准适合本企业经营的石油化工产品

石油化工产品的种类非常广泛,涉及到诸多领域,作为石油化工产品的经营企业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本企业经营的化工产品。首先要根据自身所处的市场特点分析市场的主要需求,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公司的主要经营产品的品种,然后根据所经营的产品的特点来确定主要的运输途径以及储存方式。

二、寻找经济的运输路径,优化仓储布局,设计合理库存

石油化工产品同其余的大宗商品相比,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更多,很难通过把握其价格,因此对于石油化工产品的经营中就要求经营企业对销售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准确的预估。现代客户对物流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除原来的高速低成本外,客户越来越多的关注货物的实时信息。作为石油化工产品的运输一般采用公路干线或者铁路干线运输。在选择合理的运输途径的同时,还要根据选择运输方式,选择合理的仓储。例如我们确定了以铁路为主的运输方式,我们要在铁路货运站附近选择合适的仓储库房,选择那些有铁路的仓储中心,这样符合铁路装卸车对速度的要求,也就有利于降低或者说减少短途运输的费用。除了在销售地设置仓库意外,我们还可以在货源地设立中转库,在货源地的中转库同样需要考虑是否有利于装卸等等。除了考量长途运输外,石化产品的短途运输同样是控制成本非常关键的一项。

三、组建一支过硬的销售队伍是成功完成销售目标的保证

找准了合适产品,选择了合理的运输方式,以及储存场地以及储量之后,建设一支高效的销售队伍就是石油化工产品销售企业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石油化工的产品的销售有别于其他产品的销售,不是简单的知道自己销售的产品,了解自己的产品就可以的,因为石油化工产品的衍生或者说相关产业众多,这就要求石油化工产品的销售是一个杂家。要了解自己送销售的产品在石油化工领域所处的行业地位,要了解其上游产品是什么,生产此类产品有哪些衍生产品或者说附属产品;要了解我们的销售竞品的优缺点;要知道我们产品的品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此类产品的价格波动的因素。只有做到了这些,我们在和客户的交谈过程中就会有话说,就会对自己所经营销售的产品充满信心。就可以在同客户介绍产品时知道哪些是该强化的那些是该弱化的,避免盲目的推销。在选择石油化工产品的销售人员时,要有针对性的选择那些熟悉石油化工领域,或者有实际有化工产品知识的一线销售人员,但就目前来看一线石油化工产品的销售人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差异,不论从文化水平以及社会阅历上来说都存在很大的差别,这就要求企业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将不同层次销售人员的素质进行提高。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培训一些精细化工的基础知识,还要有针对性的分析行业内的主要竞争产品的特性,更重要的是要培训一线员工与人沟通的能力,使一线销售人员的素质有整体的大幅度的提升。还要树立服务意识,真正做到用产品为用户服务。

四、建立健全完善的销售制度是销售成功的有力保障

对于石油化工产品的经营企业来说销售管理的制度化是企业运作成功的关键。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石油化工企业要想进步,就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来约束员工,管理企业。销售管理也如此。销售管理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而这些要依靠销售管理者去实施,要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加以保证。销售管理制度化是销售管理的基础。销售管理制度化,企业或组织就要制定一套高效、系统、完善的制度,使销售管理者与业务员有“法”可依,才能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销售管理制度化才能保证企业适应市场环境高效运转起来。

当然管理制度并不代表着制度的数量越多越好,石油化工企业的制度要力求精简,有效,有针对性。在程序上往复循环,在时间上大量浪费,在成本上居高不下, 不能简单化就谈不上科学管理,就不会出效益。销售管理简单化是可行的。由于人性的复杂性,造成销售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在石油化工领域的销售管理中要尽量体现人性化。由于销售人员水平的多样性,阅历的多样性,单纯依靠死的,冰冷的制度很难起到制度约束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让销售人员对制度有逆反心理或者约束了销售人员的发挥。在销售管理人性化的实施和手段上采取“人性”的方式、方法,尊重个人、个性,而不是主观的以组织意志或管理者意志来约束和限制业务员。在实现共同目标的前提下,给业务员更多的“个人空间”。而不仅仅是靠理性的约束和制度的规定来进行管理。

在现代社会中,国家不是实行愚民政策而是开发民智,人类的价值得到普遍尊重,销售管理者采取不合理的管理策略收到的效果肯定是事与愿违。销售管理工作要力求合理化。

工作评估最重要的不仅在于检查销售人员工作指标的完成情况和销售业绩,更重要的是要检讨销售策略和计划的成效,从中总结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成功的经验和事例应该向其他销售人员进行推广,找出的失败原因也应该让其他人作为借鉴。对销售业绩好的销售人员应当给予适当奖励,以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做好工作,对销售业绩差的销售人员,应当向他们指出应该改善的地方,并限时予以改善

五、石油化工企业要重视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尤其是中层销售管理人员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石油化工行业同其它行业一样进入了激烈竞争的时代,伴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人员的频繁流动现象逐渐显现,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发现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行业内部彼此都在搜寻可用之才,一线操作人员或者说一线业务人员的流动很难杜绝,并且这一级的人员的流失对企业的经营影响不大,最为关键是企业要有一支稳定的中层管理人员,尤其销售的中层管理人员,这些人员是企业方针的有力贯彻者,这是通过这些人的管理才能使企业的营销策略得以体现,才能使一线人员趋于稳定,才能使公司有一个稳定的构架。并且这些人是真正掌握公司销售业绩的,这些人员的流动势必会带来客户的流失,企业有一批稳定的中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稳定发展的真实体现以及衡量标准。石油化工领域更是如此,石油化工领域的产品趋于同质化,人的因素在销售中还占有很大的比重,就更要求企业有针对性的稳定中层管理人员。

结束语:石油化工产品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石油化工产品的经营企业要想在行业中生存发展就要在经营管理方面上,打造一支过硬的管理队伍,尤其注重加强销售队伍的管理,通过精细化、人性化、制度化等一系列的管理,保证公司销售渠道的高效畅通,并且加强在产品选择,货物运输,仓储等方面的管理,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使企业立足于行业的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钊谦,夏涛,张海峰,牟善军,姜春明,吴重光.基于世行标准的石油化工安全评估软件.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

[2]张飞,李红民.东明科技创新推进石油化工基地建设.菏泽日报.2010.

[3]刘春宇.新疆石油产业发展研究.新疆农业大学.2007.

[4]姜孔桥.基于循环经济的石化园区发展模式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09.

[5]王英霁.石油化工行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实施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新疆医科大学.2005.

[6]梁冰.天津石油化工公司发展战略研究.天津大学.2005.

天然建筑材料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在我国重要的能源种类里, 石油天然气是人们日常生活和正常生产必不可少的能量来源。自从石油天然气在社会生产生活广泛应用后,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就越来越被重视。近年来,在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方面并不容乐观,管道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了保证石油天然气管道有效并且安全的长期运行, 必须加强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本文就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初探讨论,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一、概述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

随着现代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人们日常生活与石油天然气的关系日益密切,石油天然气及其产品的需求与日递增。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归纳分析我国目前石油天然气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科学的探索出预防问题发生的措施与相应问题的解决对策方法, 对于实现安全生产和生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更是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要求。石油天然气采用管道运输是既经济又合理的运输方式,石油天然气管道是国家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运输的安全性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能源安全。石油天然气运输的安全性极为重要,确保石油天然气管道能够在长期运行中做到安全管理,是保障运输安全的必要。

二、探析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石油天然气管道的腐蚀问题

随着社会的繁荣和农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石油天然气管道沿线的环境变化较快,又使部分石油天然气管道存在着安全隐患。由于多数石油天然气的运输管道是埋设在地底下,管道极易受腐蚀,长时间运行造成管道内外发生腐蚀,这给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工作的缺失

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工作的缺失,一方面体现在石油天然气的运输管道的安全监管部门存在职责定位混乱以及职能交叉的局面,在制定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方面的策略上仍存在较大的问题。部分地方有关部门受利益驱使,负责相关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工作有所缺失,进而导致石油天然气管道隐患众多。另一方面,没有加强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定期检查检测, 没有及时发现和整改事故隐患。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工作,需要进行进一步科学有效的完善。

(三)石油天然气管道违规占压问题

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治理石油天然气管道违规建筑问题,但是由于新石油天然气管道还在不断建造,无法做到从根本上对违章石油天然气管道进行治理。石油天然气管道建筑管理的不规范,使得石油天然气管道违规占压问题始终难以解决。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建筑工作,应该找到更加科学合理的途经,实现规范有效的石油天然气管道的管理。

三、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预防石油天然气管道的腐蚀

石油天然气管道腐蚀的预防工作主要包括管道内和管道外两个方面。管道内壁的预防工作首先要求净化运输的石油天然气,管控石油天然气的质量以延长管道的使用时间。石油天然气质量的监管必须根据国家相关标准严格执行,不达标的石油天然气严禁输送。此外,还要在管道的内壁进行涂层的涂刷以有效防止其腐蚀,对于管道外壁要进行绝缘层的涂刷。埋于地下的管道容易受到土壤中某些介质的腐蚀作用,因此管道的防护要更加的严谨。聚乙烯胶带的防腐效果较好,而且其成本低、快速安全、施工也比较简便,是目前来说非常不错的选择。

(二)加强管道的完整性管理

目前全球管道安全管理的最先进模式就是完整性管理,其可以利用完整的信息数据库对管道进行实时的动态的管理,从而降低安全问题的发生率。完整性管理是对已有的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危险的发生,使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加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不仅能够降低运营成本,减少管道安全事故的发生,还能够保证人员、财产以及环境的安全。与传统管理模式的事后被动抢险相比,完整性管理模式事前维护的管理方式更为有效、合理。

(三)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

在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方面,首先,沿线地方政府的工作要开展到位,比如通过定期举行安全管理会议等方式对相关部门的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综合协调。其次,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对于违规占压、威胁管道安全的行为要及时治理,并且对相关责任部门或者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通过事前管

理机制的建立以及管道设施安全管理责任的加强来完善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将预防和治理有效结合,对于没有执行相关规定导致严重后果的单位或者个人要严格按照法律追究相关责任,绝对不能迁就姑息。

四、结束语

石油天然气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 具有可观的发展前景,天然气对于环境的危害小,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随着石油天然气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掌握好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对我国经济能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要全社会努力, 石油天然气管道一定能够实现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周彬.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08).

[2]史革章.关于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科技与企业;2012(03).

相关文章
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

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

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第1篇财务自查报告本学期,本人担任学校财务及报账员,为了严肃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监督和管理,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

1
2025-09-19
纯文本外链的作用范文

纯文本外链的作用范文

s("wzfz");上一篇: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下一篇: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

1
2025-09-19
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

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

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第1篇前 言为加强公司正规化管理,强化对员工的管理,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特制定本《内部规章制度》,各...

1
2025-09-19
村务公开内容目录范文

村务公开内容目录范文

村务公开内容目录范文第1篇2、党组织任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3、党组织班子成员责任分工情况; 4、党费收缴情况; 5、发展党员情况;6、党员示...

1
2025-09-19
餐厅经营工作计划范文

餐厅经营工作计划范文

餐厅经营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在筹备期的前10天里,请保持清晰的头脑,将组织形态(预计是多少人的组合)、组织名称(就是贵公司宝号)、股东人数...

1
2025-09-19
初三语文综合训练范文

初三语文综合训练范文

初三语文综合训练范文第1篇第一阶段:9月-10月本阶段约2个月,主要进行速度、力量、弹跳、耐力和灵敏等身体素质的全面综合训练,为形成较全...

1
2025-09-19
长途运输工作计划范文

长途运输工作计划范文

长途运输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2 汽车司机应持有有效驾驶证、行车证;不得驾驶与证件不相符合的车辆。不得私自将车辆交给他人驾驶。3 车辆不得...

1
2025-09-19
财务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财务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财务个人事迹材料范文第1篇XXX同志,男,现年XX岁,大学学历,XX职称,现任XXXX,主要负责XXXXX。该同志自2014年8月份进入该岗位工作以来,...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