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公开课反思范文第1篇
(本教案有配套视频,教学PPT)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纸箱的多种玩法,体验一物多玩的乐趣。
2.发展跨越、曲线跑、持物平衡、躲闪等技能,提高身体的耐力和协调性。 3.锻炼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品质,提高合作活动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小纸箱若干。 2.动感和舒缓的音乐。 3.平衡木两条,大体操垫六块。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师:孩子们,跟常老师一起随音乐动起来! 1.绕场跑步两圈 2.徒手操四节
师:两臂伸平,转一个圈散开,找一个碰不到别人的地方站好。跟我一起做运动,看谁的动作最有力量,加油! 3.持物操四节
师:你们也像我这样选一个适合自己的纸箱,拿好后回到原位,现在拿上纸箱做运动。
二、自由玩纸箱。
师:今天有几个艰巨的任务需要你们来完成,有信心吗?在接受任务之前,我们先来练一练本领。
1.幼儿自由探索纸箱的多种玩法。
除了和纸箱做运动以外,还能和它怎么玩?四处散开,和新朋友玩一会儿!
提醒幼儿玩时要保护好纸箱不破坏它。 2.分享玩纸箱的经验。
三、穿越纸盒阵。
师:你们的玩法真不少!现在把纸箱轻轻放下,看看刚才玩的纸箱变成了纸箱阵。今天的第一项挑战就是穿越纸箱阵。
过纸盒阵时要注意:必须从纸箱当中穿过去,不能碰到纸箱,从两边直接跑过去就犯规了。
1.集体同向徒手穿越。
请一名幼儿向同伴交流自己快速穿越纸盒阵的经验曲线跑。 2.男女两队相向徒手穿越。
想想有什么办法既不撞到同伴也不碰到纸箱? 3.两队相向持箱穿越。
不但要像刚才那样不碰到纸箱和小朋友,还要特别保护好手中的纸箱不掉下去。提醒拿大纸箱的小朋友找同伴帮忙合作。 4.小结
把刚才拿纸箱的动作摆出来顶着的、抱着的、夹着的、搂着的、抓着的、举着的------办法真多!恭喜第一项挑战成功!
四、运纸箱过障碍。
师:你们顺利完成了第一项挑战,接下来的第二项挑战是把这边所有的纸箱一次性全部拿起来,然后通过障碍物运送到对面去。 1.交代运纸箱的任务,看清路线走法。 2.思考并尝试一次运更多纸箱的办法,要拿稳。 3.持箱过路障。
提醒幼儿遵守规则,运过去的纸箱两队各自放在一边。 4.小结。
大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开动脑筋解决了很多困难,第二项挑战胜利完成!
五、盖新房。
师:下面要大家用智慧来一起完成今天的终极挑战每队要用运来的纸箱盖一座又高又结实的新房子。 1.集体讨论怎样盖房子才结实。 2.小组商量分工。 3.小组合作盖新房。 巡回指导,强调分工与合作。 4.小结两组盖新房的情况。
五、放松活动: 1.垫上放松活动。
体育课公开课反思范文第2篇
小學體育籃球課教案
教學內容:
1、趣味小籃球(行進間運球)
2、運球接力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行進間運球の動作方法。
2、通過練習能夠基本掌握行進間運球の重、難點。
3、在練習の過程中提高運球の熟練性及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
4、培養學生積極動腦,主動參與學習の良好習慣。
5、培養良好の組織性、紀律性,提高小組長の管理能力。
教學器材:籃球
教學過程:
一、教學常規 2分鐘
1、體育委員集合整隊並報告人數。
2、師生問好,教師宣佈本課教學內容、目標並提出教學要求。
3、安排見習生。
二、8分鐘
1、韻律球操 3分鐘
A、教師向學生講清要求。
B、學生隨著音樂在教師の帶領下進行韻律。
組織:四列體操隊形
2、熟悉球性練習 5分鐘
Fpg
Fpg A、運球報數
B、高拋球擊掌
組織:同上
三、12分鐘
1. 運球互指。
在一塊長、寬各 5米 左右の籃球場上,裏面站三至四人,每人一球。在此場內運球,運球の同時去擊拍別人の球。
A、教師向學生講解遊戲の方法、規則並提出遊戲の注意事項。
B、教師找學生配合一起示範。
C、學生自由結合在規定の區域內進行遊戲。
D、教師巡迴指導。
E、找學生示範,並點評。
F、學生相互交換進行遊戲。
2. 搶運球。
把整個球隊分散在球場內,先指定二至三名隊員擔任徒手“搶運球者”,其餘人每人一球。遊戲開始,持球者在場內任意運球,在運球過程中要躲閃“搶運球者”の搶球,“搶運球隊者”則利用合理の動作進行搶打球,一旦打掉運球者の球,兩人互換。 遊戲規則:
(1)“搶運球者”不得用推、拉等犯規動作搶球,違者搶到球不算; (2) 如果發生被迫運球出界、持球移動或二次運球等違例等情況,則按被打掉球論處。
Fpg
Fpg A、學生明白遊戲方法規則。
B、分組進行遊戲,教師參與其中。
四、運二球接力 12分鐘
在一個籃球場進行。將球隊分成人數相等の若干組,分別以縱隊形式排至端線外,排頭各持二個球。中線處放幾個旗竿,每隊對一個旗竿。遊戲開始各排頭每只手運一球前進,到中線後繞過旗幹回端線,把球交給下一個隊員。除了用運球方式外,也可用兩手推滾前進,然後再推回,但必須使兩球同時到達目の地。先完成隊為勝。
A、教師向學生講清遊戲の方法、規則。
B、組織學生進行運球接力遊戲。 遊戲規則:
(1) 運球時,必須兩手運兩只球,不能一只手運球,一只手推滾球; (2) 如是推滾球時,規定雙手都不能離開球,要做到人球一起到達; (3) 違反以上規定者,重做一人次。
五、6分鐘
1、放鬆整理活動
2、學生交流學習體會,教師進行講評。
3、師生再見
組織:自然圍坐在教師身邊
体育课公开课反思范文第3篇
叶老先生说:“一语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纵观公开课,从多层面展开教学,引导孩子们反复品味、涵咏语言,时而让孩子们在感性画面中感受语言,时而让孩子们在诗性飞扬中触摸语言,当然,更不乏让孩子们在理性讨论中体味语言。文中的一个标点,一个字词,一个语句都能蹭出火花。深挖文章内涵,体悟作者文中所寄托的真情,拓展学生感悟文字背后的真情。这正是“细节决定成败”的最佳体现。
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决定着课堂效率与质量。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高品位,就是追求教学的智慧;把握细节,更是提升教师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
我想,一节好课,要经常反躬自问:“我们还没做到什么”吗?它意味着运用自以为“非”的思维方式自觉反思那些自以为“是”的课堂教学。譬如,在向度上,对于一味关注学业成绩,相对于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底子与后劲,就要经常反思“我们还没有做到什么?”;在长度上,对于损伤学生胃口的大剂量应试训练,相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对未来、对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就要经常反思“我们还没有做到什么?”;在广度上,对于唯考是教的功利壮举,相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就要经常反思“我们还没有做到什么?”;在深度上,对于基础教材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复杂与玄深,相对于顺应学生天性喜欢简洁、明快、自然、感性的教材与教学,就要经常反思“我们还没有做到什么?”。
体育课公开课反思范文第4篇
对于参加工作只有两个月的我,第一次上公开课,心里难免有些担心,有些紧张。但是,更多的是高兴,那会使我更快的成长,积累更多宝贵的经验。对于这次公开课上什么,我思来想去,教案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最后根据我班小朋友的情况,最终设计了这个教案。但由于修改后,事先没有试教,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好多细节方面没有想好。我的教学目标是能两手较协调地搓泥团,尝试用橡皮泥制作不同形状的棒棒糖。培养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现如果能展示更多的棒棒糖(实物),小朋友们的兴奋状态会更加热烈。在示范制作棒棒糖的过程中,我想达到幼儿对做棒棒糖的兴趣,从而喜欢泥工。在幼儿操作部分,我想达到让幼儿基本上都会制作棒棒糖,让他们慢慢制作,而不是比谁做的多,随便搓一搓就插上小棒完工。但想
其实,我认为这堂课大体上,初步的完成了教学活动的目标,孩子们还是很喜欢制作棒棒糖的。整堂课的活动流程还是比较清晰的,教学目标还是很明确的。总体上,小朋友们还是跟上了我的教学思路的。
体育课公开课反思范文第5篇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性质,初步学习摘果子的动作和踵趾小跑步。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总结并归纳出与动作相一致的语言提示,并根据语言提示模仿学习舞步。
3.积极参与活动,感受摘果子的乐趣。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重、难点:
初步学习摘果子的动作和踵趾小跑步。
活动准备:
《摘果子》的音乐、动作图谱、PPT(果园丰收视频)、一篮水果
活动过程:
(一)看果园丰收的视频,引起活动兴趣。
1.幼儿围坐成半圆,教师播放果园丰收视频。
(1)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都怎么样了啊?(播放PPT图片)
(2)师:农民伯伯想请小朋友们去帮忙摘果子,你们愿意吗?怎么去?
(二)学习、掌握踵趾小跑步的动作要领,能跟着音乐节奏合拍的表现踵趾小跑步的动作。
1.教师示范踵趾小跑步,幼儿说一说、学一学。
(1)教师示范,幼儿说一说、学一学。
(2)出示图谱1,看图谱分析动作。介绍这叫"踵趾小跑步"
(3)教师小结:原来是脚跟、脚尖、跑、跑、跑,跑着去的,一共跑三下。
(4)师幼一起看图谱练习踵趾小跑步。
2.师幼一起听音乐练习做"踵趾小跑步"。(前奏及第一段)
(1)师幼听音乐练习做"踵趾小跑步"。
(2)再请两名幼儿上前做一做"踵趾小跑步",再次播放音乐,师幼再来一边。
(三)学习拿篮子,找果树;摘果子的动作。
1.学习拿篮子,找果树的动作。图谱2
2.学习摘果子的动作。图谱3
(1)提问:我们要去帮农民伯伯摘果子了,怎么摘?
(2)幼儿自由练习,教师重点提示:眼睛看着手摘果子、放果子。
(3)教师示范正确动作并总结。
(4)师幼共同练习摘果子的动作。
3.师幼听音乐练习拿篮子,找果树;摘果子的动作。
(四)学习展示成果,擦汗;跑去送果子的动作。
1.学习转一圈展示成果,擦汗的动作。图谱4
2.学习跑去送果子的动作。图谱5
(1)师:我们摘了这么多的果子,那我们把果子去送给农民伯伯吧。可以怎么去?最后可以怎么送?
3.师幼听音乐练习展示成果,擦汗;跑去送果子的动作。
(五)出示完整的图谱,一起说一说图谱内容。
1.师幼共同完整的说一说做一做图谱内容。
(六)幼儿学习表演摘果子。
1.播放音乐:听音乐,完整做律动。(第一遍音乐完了后:这边的果子摘完了,那边还有很多果子,我们再到那边去摘一摘吧。第二次音乐教师可带领幼儿往相反方向去摘果子)
结束活动
1.教师出示农民伯伯为感谢小朋友们帮忙摘果子送的水果。
2.回教室品尝水果。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利用了直接进入主题的方式,幼儿对内容感兴趣,能够完全跟着老师的思维,积极回答问题,其中大部分孩子思维活跃,为小动物找出了很多摘果子的方法。最后的模仿小动物时,孩子们更是兴趣浓厚,把浅显易懂的故事内容用运作表示出来,更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加深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本次活动做到了有效性,师幼互动非常好。如果再让我上这次活动,我会更放手地让孩子们去理解看图,读故事,给孩子更大的空间。
体育课公开课反思范文第6篇
一、 说教材
今天我所选用的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小调集萃》。本单元涉及了多种不同风格的小调音乐,根据教学内容,我确定第一课时的内容为两大块:1是学唱歌曲《无锡景》,2是欣赏《一根竹竿容易弯》。
《无锡景》是一首典型的江苏民歌,生动的介绍了无锡城的历史、风光及特产,歌曲为民族五声调式,旋律细腻秀美,具有江南小调特点。在演唱时要注意吴侬软语的方言特点,尽量唱出“字领腔走,腔随字行”的效果,把江南歌曲曲折婉转、优美动听、清丽流畅的感情抒发出来。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江南民歌和民间音乐,增强对江南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2、知识目标:能用亲切、柔和的声音准确的演唱《无锡景》,把江南民歌旋律优美、细腻的特点唱出来。
3、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用亲切柔和的声音准确演唱《无锡景》。
教学难点:让学生唱出《无锡景》的细腻柔美的音乐特点,并准确把握歌词中的衬词,尝试用方言演唱片段。
二、说教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面谈谈。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7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 集体讨论法:只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最后我具体来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 说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4个环节:
图片导入学唱歌曲创编活动拓展延伸
(一)图片导入(2-3分钟)
多媒体展示一组江南风景图片,播放背景音乐江苏民歌《茉莉花》 【本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希望通过利用图片的直观演示法和音乐的律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唱歌曲(25分钟)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我将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学生模唱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新歌。
1、聆听音乐
完整聆听《无锡景》思考:歌曲的情绪怎样?旋律和歌词各有什么特点?
2、歌曲简介 分析作品并了解小调音乐的特点
3、教师范唱
指导学生注意聆听倚音、切分的特点,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
4、跟琴学唱
【要求学生本环节吐字清晰,在学唱中巩固波音、倚音的唱法及知识,注意曲调与歌词的紧密结合】
5、解决难点
指导学生从衬词、节奏等方面,分组讨论对歌曲的处理意见。【本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总结衬词及切分节奏对乐曲的重要性,从而吸收掌握】
6、聆听方言版本并学唱
【本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希望学生通过对比普通话版,感受吴侬软语演唱的独特魅力,从而进一步喜欢民族音乐,喜欢民族音乐文化】
7、聆听《一根竹竿容易弯》感受异同之处
(三)创编活动(5-7分钟)
在同学们能够有感情准确演唱歌曲的前提下,以小组为单位,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并展示效果。
【本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希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并在合作中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3-5分钟) 常言道:“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在这节课的最后,我采用了归纳式的结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谈谈对歌曲的理解及感受。
【本环节我的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拓展和积累音乐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业:能用方言背唱一段《无锡景》
以《青岛景》为内容,对歌词进行二度创作,下节课展示。
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