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艾滋病高危干预工作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漫步者
2025-09-16
1

艾滋病高危干预工作范文第1篇

【摘要】 目的 了解男男性接触者(MSM)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探索适合MSM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的有效措施。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采用艾滋病哨点监测统一设计的《MSM健康调查问卷》, 通过自愿者招集MSM在歌厅开展活动,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对MSM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前后MSM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从84.94%提高到91.94%;最近六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率从32.64%提高到51.47%,最近一次与男性发生肛交时使用安全套的率从70.29%提高到82.43%;最近六个月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率从42.31%提高到84.00%,最近一次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率从61.54%提高到92.00%。结论 通过同伴教育、外展服务、专题讲座、赠送宣传品和安全套的推广与正确使用等综合措施进行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后, 该类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使用安全套的频率都有显著性的提高,其措施有效。

【关键词】 男男性接触者; 艾滋病(AIDS); 干预效果;

MSM是艾滋病高危人群之一,该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以及态度和性行为的规范,对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为阻止艾滋病在MSM中的传播, 武陵区从2009年开始对MSM人群进行艾滋病宣传、检测和高危行为干预,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现就2012的干预效果评估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武陵区辖区男男性接触者239人。

1.2方法

1.2.1抽样方法 干预前后均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1.2.2调查方法 采用艾滋病哨点监测统一设计的《MSM健康调查问卷》,通过常德蓝蓝爱心工作站等男男同性恋组织招集MSM在歌厅开展活动,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对MSM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安全套使用等情况。①基线调查,按照调查方案于2012年4月份在MSM中开展,②干预,对MSM整群实施干预,③终末调查,干预6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估。

1.2.3干预措施同伴教育、外展服务、专题讲座、赠送宣传品和安全套的推广与正确使用等综合措施。

1.2.4知晓率判定标准知晓率=被调查者合计答对题目数/被调查者应答题目总数×100%

1.2.5统计分析所收集的数据采用Epi 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双录入,应用卡方检验计算器V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

2.1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变化情况 干预前后各获得239份问卷,艾滋病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分别为84.15%、91.94%(P﹤0.01),干预前后之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调查对象对多数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均有显著性提高,如“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共餐是否会感染艾滋病”、“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是否会得艾滋病”、“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是否会得艾滋病”、“女性感染艾滋病病毒生下的小孩是否会得艾滋病” 、“正确使用安全套是否会减少艾滋病的传播”等(P值均﹤0.01)。但是对“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从外表上是否看得出来”、“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 、“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是否可减少艾滋病的传播”等方面的正确认知情况提升幅度不大,干预前后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表1)。

表1干预前后239名MSM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变化情况n(﹪)

调查内容

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从外表上看得出来吗?

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共餐会感染艾滋病吗?

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得艾滋病吗?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会得艾滋病吗?

女性感染艾滋病病毒生下的小孩会得艾滋病吗?

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吗?

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可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吗? 平均知晓率

干预前 199(83.26) 170(71.13) 181(75.73) 224(93.72) 217(90.72) 209(87.45) 206(86.19) 203(84.94) 1609(84.15)

干预后 211(88.28) 186(77.82) 221(92.47) 238(99.58) 234(97.91) 231(96.65) 228(95.40) 209(87.45) 1758(91.94)

X值 2.47 2.82 25.03 12.67 11.34 13.8 12.12 0.63 55.17

2

P值 >0.05 >0.05 <0.01 <0.01 <0.01 <0.01 <0.01 >0.05 <0.0

12.2使用安全套的变化情况

2.2.1 与同性使用安全套的改变情况 干预前后各调查239名对象,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率由干预前的32.64%提高到干预后的51.47%(P﹤0.01);最近一次与同性发生肛交时使用安全套率由干预前的70.29%提高到干预后的82.43%(P﹤0.01),干预前后之间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但干预后还有部分调查对象最近六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时从未使用安全套(表2)。

表2干预前后239名MSM与同性发生肛交时使用安全套的变化情况n(﹪)

调查内容 最近六个月从未使用 最近六个月有时使用 最近六个月每次使用 最近一次使用安全套

干预前 20(8.37) 141(58.99) 78(32.64) 168(70.29)

干预后 10(4.18) 106(44.35) 123(51.47) 197(82.43)

X值 3.56 10.26 17.39 9.7

52

P值 >0.05 <0.01 <0.01 <0.01

2.2.2 与异性使用安全套的变化情况 干预前后调查对象中,近6个月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的人数分别是

26、25人。最近6个月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率由干预前的42.31%提高到干预后的84.00%(P﹤0.01),最近一次使用安全套率由干预前的61.54%提高到干预后的92.00%(P﹤0.01),干预前后之间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但干预后还有各别调查对象最近六个月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时从未使用安全套(表3)。

表3干预前后MSM与异性发生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变化情况n(﹪) 调查内容

最近六个月与异性从未使用 最近六个月与异性有时使用 最近六个月与异性每次使用 最近一次与异性使用安全套

干预前 6(23.07) 9(34.62) 11(42.31) 15(61.54)

干预后 1(4.00) 3(12.00) 21(84.00) 23(92.00)

X值 2.47 3.62 9.48 7.90

2

P值 >0.05 >0.05 <0.01 <0.0

14.讨论

MSM人群隐蔽性强,对社会相对封闭,是外界难以介入的一个群体。本次通过常德蓝蓝爱心工作站等男男同性恋组织招集到239名MSM,由防艾专业技术人员逐个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本次干预前的调查显示MSM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在84%以上,最近一次与同性或异性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率分别在70%、61%以上,说明近几年来对MSM人群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收到一

定的效果。本次干预后的调查显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平均晓率达到了91.94%,调查对象对多数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均有显著性提高,但也有部分内容知晓率提高幅度不大,部分人员的相关知识仍然偏低;干预后最近一次与同性或异性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比例有显著性提高,分别达到了82.43%、92.00%,但还有部分调查对象最近六个月与同性或异性发生性行为时从未使用安全套,多性伴行为变化不明显。

综上述,在以后的干预活动中,应选择更具有针对性的知识和相应的宣传材料,注意知识点的干预力度与深度,在提高该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的同时,应着力于增强该人群对艾滋病的防护意识,使其彻底改变艾滋病高危行为。

艾滋病高危干预工作范文第2篇

1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

1.1糖尿病高危人群

第一种是与糖尿病患者有血缘关系者的亲属,尤其是指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即父母、子女。第二种年龄在40岁以上,而且体重指数>25的肥胖者,极有可能会出现糖尿病。第三种有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者、冠心病在以上的病症中,只要符合一条,患者就很可能会得糖尿病。

1.2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

根据医院专家人员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研究,结合当前医院治疗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各项临床工作,发现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多数是患者对日常饮食的不注重以及不经常锻炼所致。比如,经常饮食含糖量高且高脂肪的食物以及静坐少动,睡眠时间不固定等原因造成。其次,当前人们的生活饮食结构的不规律,比如一些上班族,为了节约时间只是在上班前购买一些简单的食品,但是这些食品中不仅糖分丰富,而且是一些高热量食物,饮食者就有可能出现糖尿病[1] 。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满足,人们热量摄入逐渐增多、体力活动逐渐减少。具体表现为摄入的糖、蛋白质、脂肪越来越多,运动量少,能量消耗减少,从而导致肥胖,长此以往很容易发展为糖尿病。其次,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还包括不良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环境污染现象的日益严重,不良环境刺激诱发幼年型糖尿病的病例日益增多,导致糖尿病患者增加,这些患者中感染其他并发症的概率也随之增多。

2健康管理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干预的临床研究

2.1糖尿病高危人群前期自创性危险因素

健康管理是针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群体的一个管理活动,它需要对整个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监测,包括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病情分析、评估,并对其提供必要的健康咨询和指导,帮助患者抵御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侵害。健康管理糖尿病危险因素的评价结果有三种,分别是低危险性、自创性和难以改变性。健康管理干预的目的是降低糖尿病高危人群已经存在危险因素,根据医学人员对糖尿病患者以及以往糖尿病的诊断资料研究,发现造成自创性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主要是因为患者的饮食习惯不规律,缺乏体力劳动,过度饮食造成的肥胖[2] 。

2.2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的健康管理干预

近些年来国内外很多糖尿病临床研究证实,加强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生活干预是将其糖尿病风险降低的一个重要方式,而且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还能逆转糖尿病高危人群体内的血糖,使其恢复正常值。有调查结果显示,大约25%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为糖尿病,仅仅不足1/3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可以转化为正常血糖,由此可见,健康管理中生活干预模式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的控制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健康管理的生活干预措施包括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膳食指导、体力劳动、减肥和糖分控制[3] 。除此之外,医院健康管理人员还需与糖尿病高危人群家属达成一致,通过家庭监督方式,让糖尿病高危患者能够听从医嘱,并与患者家属协商制定家访计划,便于医院人员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病症现状的了解。控制饮食是健康管理生活干预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的一个重要关键。糖尿病高危人群之所以出现糖尿病,大部分情况是饮食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因此合理的膳食是糖尿病预防和管理的重中之重。

2.3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的临床控制

健康管理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干预中,临床药物控制也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干预的有效手段。为保证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安全,避免危险因素对其的侵害,健康管理的人员应定期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血糖、血压以及血脂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诊断患者的病情蔓延情况,然后为其配置专门的降糖药物,以此缓解糖尿病高危人群受到糖尿病的危害[4] 。此外,定期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身体检测,若是3个月内血糖没有出现明显变化,但6个月内血糖出现其他症状,很可能是因为糖尿病高危人群临床干预时间过短,对此,可以通过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判断健康管理的干预模式。

3健康管理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干预的效果的重要措施

3.1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前期预警

糖尿病前期,是指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水平介于正常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它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为糖尿病患者的必经之路。根据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可能出现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就如同处在十字路口上,此时只要这些人稍加注意,积极采取一些措施,就能与糖尿病分清界限,阻止糖尿病的发生[5] 。对此,健康管理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干预应该着手于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血糖、血脂控制上,并对其饮食方面进行健康指导,做好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前期预警工作。

3.2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对糖尿病前期的干预,首选生活方式干预。进行生活干预,主要是指养成良好的饮食及运动习惯。糖尿病高危人群饮食习惯是以碳水化合物来提供能量,这种饮食方式使人体摄入能量时产生的代谢产物都是无毒的水和二氧化碳,但是食物中的糖分摄取应适当的减少或者给糖尿病高危人群食用无糖食物[6] 。另外,坚持适当的体育运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跑步、游泳、打球、骑自行车等,每天运动活动控制在30~60 min之间,一周5次以上,当然,为有效控制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起到健康管理的干预作用,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运动方式应该按照其具体的身体状况决定。最后,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还包括不良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环境污染现象的日益严重,不良环境刺激诱发幼年型糖尿病的病例日益增多,导致糖尿病患者增加,这些患者中感染其他并发症的概率也随之增多。针对这个大范围的环境因素,需要全社会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共同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进行改善,并加强,针对糖尿病高危人群有条件人员可以选择移居到环境优良、空气清新的地区居住或者是购买空气净化器,在室内为糖尿病高危人群提供一个清新的“环境”。

4结语

综上所述,健康管理模式的出现,弥补了临床护理不足的这一弊端,而且能给患者带来一体化的高效医疗服务。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是由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造成患者器官或者组织的功能障碍和衰竭[7] 。医院健康管理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干预的有效方式,根据当前健康管理在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干预方式调查,发现生活干预是避免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入侵的绝佳途径,生活中让糖尿病高危患者能够听从医嘱,并与患者家属协商制定家访计划,便于医院人员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病症现状的了解。同时,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血糖、血脂控制上,并对其饮食方面进行健康指导,做好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前期预警工作。

摘要:糖尿病致病病因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是胰岛素作用障碍造成的高血糖代谢性疾病。在糖尿病的临床诊治中,根据糖尿病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可以将其分成两大类:一类是1型糖尿病,另一类是2型糖尿病。根据糖尿病里临床病症的反应不同,其临床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典型的表现是“三多一少”。针对当下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加强健康管理干预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至关重要。

关键词:健康管理,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田惠光,窦若兰,郝淳敏,等.健康管理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3,7(5):300-303.

[2] Chao Chen,Deqing Gan,Chaoqun Yu et al.Study on Cover Backfilling of Open Pit to Underground Basing on Natural Classification[C]//Advances in civil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V:Selected,peer reviewed papers from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vil Engineering,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Materials(CEABM 2014),May 24-25,2014,Haikou,China,2014:830-833.

[3] 安芳,崔明亮,赵玉娟,等.健康管理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0):1121-1123.

[4] 赵伟,吴国华,王鹏,等.家庭参与式健康管理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行为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4):4062-4064.

[5] 邓世敏,梁艳,蒋明争,等.知己健康管理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中的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1):3649-3653.

[6] 王惠丽,梁宗桦,张丽,等.个案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血糖不达标患者健康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35):4299-4302.

[7] 周浩,唐景霞,郭淑霞,等.石河子市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健康管理项目的成本测算[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9):3461-3463.

艾滋病高危干预工作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148例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患者, 76例高危因素的剖宫产孕产妇设为观察组, 其中, 子宫过度膨胀 (羊水过多、巨大胎儿、双胎或多胎) 45例, 疑子宫肌细胞水肿 (子痫前期血压已控制, 或中重度贫血, 或第二产程延长) 20例, 疑胎盘粘连 (≥4次孕产史, 或有胎盘前置) 11例, 进行早期干预, 年龄23~36岁, 平均年龄27.5岁, 孕周32~42周, 平均37.5周, 其中初产妇55例, 经产妇21例;传统方法的72例孕产妇为对照组, 其中, 子宫过度膨胀44例, 疑子宫肌细胞水肿18例, 疑胎盘粘连10例, 年龄22~35岁, 平均年龄26.5岁, 孕周34~42周, 平均38.5周, 其中初产妇50例, 经产妇22例;2组孕产妇在年龄、孕周等各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本组72例孕妇行剖宫产术, 胎儿娩出后, 静滴缩宫素, 有产后出血表现时立即给予舌下含服卡孕栓, 本组孕妇中有11例出血超过1000mL的孕妇采用B-Lynch外科缝合术。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

本组76例孕妇在行剖宫产术前进行提前干预。方法: (1) 10%葡萄糖酸钙10mL静推; (2) 入腹腔后即舌下含服卡孕栓50μg; (3) 娩胎头后立即静滴缩宫素10单位; (4) 胎儿娩出断脐后术者即一手握着宫体进行按摩, 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本组孕妇中有2例出血超过1000mL的孕妇采用B-Lynch外科缝合术。

2 结果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早期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具有显著的影响, 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 观察组76例患者剖宫产术中、术后24h总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 且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剖宫产术中出血特别是术前即有高危因素者是剖宫产最常见的术时并发症, 往往在发生时来势凶猛, 宫缩乏力1min出血量可达500~800mL, 可使孕产妇在短时间内因失血过多而发生微循环障碍, 组织灌流不足而发生休克, 若不及时抢救可导致脏器损害及发展为难以救治的休克[3], 危及孕产妇的生命, 孕产妇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卫生水平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文明建设的综合性指标之一。据各地孕产妇死亡原因看, 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而造成剖宫产术中因宫缩乏力、胎盘粘连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有很多, 主要是产妇子宫过度膨胀、子宫肌细胞水肿、精神过度紧张、产程延长、精神疲惫以及麻醉剂的使用等;胎盘因素中最常见的原因为前置胎盘、多次孕产史。因此, 在行剖宫产术时对有易宫缩乏力、胎盘粘连致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孕妇进行提前干预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从本院2种不同方法治疗结果看, 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且无一例孕产妇给予输血。药理作用: (1) 缩宫素是一种多肽激素,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合成纯化缩宫素后, 一直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药理作用为能兴奋子宫平滑肌, 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增加子宫收缩力和频率。临床上小剂量 (1~5μg) 的缩宫素主要用于催产、引产、产后子宫复旧等, 大剂量 (6~10μg) 的缩宫素可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 适用于产后子宫出血[4]。 (2) 10%葡萄糖酸钙:钙离子能增加子宫平滑肌敏感性, 减少缩宫素的用量;钙离子是凝血因子4, 有促凝作用;拮抗镁离子, 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收缩偶联的作用[5]。多用10mL缓慢静推。 (3) 卡孕栓, 通用名卡前列甲酯栓:塞于阴道前壁下1/3或舌下给药, 约2min即起效, 对子宫有较强的收缩作用, 可持续作用4~6h。急性盆腔感染、胃溃疡、哮喘、严重过敏禁用, 糖尿病、高血压、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6]。我院对观察组76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在剖宫产术时进行提前干预, 术前采用10%葡萄糖酸钙10mL静推;进入腹腔后舌下含服卡孕栓50μg;娩胎头后静滴缩宫素10μg;胎儿娩出断脐后即予徒手按摩宫体等。可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综上所述, 早期干预可有效减少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 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有易发生宫缩乏力或胎盘粘连的孕妇在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我院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148例有上述高危因素可能致产后出血的孕妇进行比较, 其中76例进行提前干预, 本组患者设为观察组, 另72例患者为对照组, 对2组产后出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采用早期干预的观察组76例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20mL, 对照组为471mL;术后24h内出血量为180mL, 对照组为214mL, 2组比较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早期干预可减少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量, 减少输血, 降低因产后大出血造成子宫切除率, 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剖宫产,高危因素,产后出血,早期干预

参考文献

[1] 南京市围产期保健协作组.1999年南京市剖宫产产后出血情况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1, 36 (12) :731~733.

[2] 林萍.早期干预对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影响[J].河北医学, 2006, 12 (12) :1233~1234.

[3] 郝敏, 王志莲.髂内动脉结扎在晚期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1, 17 (2) :76~78.

[4] 张渺, 金燕志.前置胎盘剖宫产时环形间断缝合止血方法的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1, 17 (2) :93~94.

[5] 胡金英, 梁桂娇.静滴葡萄糖酸钙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 2011, 2 (10) :35~36.

艾滋病高危干预工作范文第4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在四平市市中区境内随机抽取全日制中学15所 (重点初中、普通初中、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各2所) , 将抽取的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1798名中学生作为此项调查的对象, 其中男生973名 (54.13%) , 女生825名 (45.87%) ;年龄为16~20岁。

1.2 方法

采用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由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设计AIDS相关知识态度。按随机抽样原则确定调查班级, 由专业人员说明调查目的及意义, 以班为单位现场发放调查问卷, 匿名独立答题, 在调查表中共有5道题涉及AIDS相关知识。

1.3 资料分析

采用EPI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 经逻辑检错后, 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高中生AIDS知识知晓率为93.17% (1676/1798) , 从学校相关AIDS教育占54.15% (974/1798) , 正确知道AIDS病原体的占为72.27 (1300/1798) , 认为不应隔离患AIDS学生的占56.65% (1019/1798) , 会和感染AIDS的学生交往的占56.26% (1012/1798) 。

2.2 不同性别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表1)

2.3 不同类型学生对AIDS相关知识的撑握情况及态度 (表2)

2.4 母亲不同文化程度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表3)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 四平市高中区学生对AIDS知识的知晓率及关爱态度与性别、学校类型、母亲文化程度有关, 说明母亲文化程度越高, 其子女接受相关知识教育的机会越大, 但对AIDS病人的关爱态度越低, 与各地报道一致。广大中学生对AIDS三大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 (包括输血、共用不洁针具) 、母婴传播不清楚, 故而产生惧怕, 说明学生对AIDS蔓延存在很强的危机感和和片面的恐惧心理。

注: () 内数字为百分率%

AIDS对人类的危害程度取决于青少年对AIDS的认识和行为取向, 如何更有效地预防HIV在青少年中传播已是摆在流行病学家、社会学家及国家政府面前的重要社会问题。我认为:应建立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体系模式, 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AIDS及其传播途径, 让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AIDS患者: (1) 家长首先先应通过各种有效的信息资源正确认识AIDS及其传播途径, 将自已所获得的相关知识教给子女, 让他们从小就知晓艾滋病, 并知道其是如何传播的, 让他们认识到我们的敌人是AIDS病毒而不是感染者。 (2) 学校应开设AIDS相关健康教育课。此课的开设既经济又实惠, 可以通过广播、课本、电视媒体、网络等多种形式, 将AIDS的相关知识编与成不同的教材, 针对不同年令, 屋次的学生开展诸如讲演、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同伴教育培训、大众健康宣传等, 让学生了解并撑握AIDS的传播途径入手, 规范献血, 加强对AIDS患者及感染者的管理, 根据情况对吸毒人员设立针具交换点等, 防止AIDS蔓延。同时, 充分利用媒体宣传, 让青少年法洁身自好, 远离各种不良因素, 远离AIDS, 并正确对待AIDS患者。从而使我们的国家尽早地控制艾滋病的疫情蔓延。

摘要:目的 了解四平市高中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为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形式, 对四平市境内不同类型的高中生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对1798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四平市高中区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关爱态度与性别、学校类型、母亲文化程度有关。结论 四平高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关爱态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应从多方面、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艾滋病。

相关文章
2月计划范文

2月计划范文

2月计划范文第1篇一、经营情况本月计划销售收入172.77万元,实际销售收入151.03万元,完成比例87.42%.其中散客收入136.22万元,团队收入6.6...

1
2025-09-19
8月诗歌范文

8月诗歌范文

8月诗歌范文第1篇向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好干部杨善洲、吴孟超、庄仕华同志学习敬爱的党组织:近期我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了解到国家正在...

1
2025-09-19
3级证明范文

3级证明范文

s("wzfz");上一篇:星星班范文下一篇:双十禁范文

1
2025-09-19
9字对联范文

9字对联范文

9字对联范文第1篇陆震纶中国的悠久文化,主要依靠汉字流传至今。汉字是华夏文化的载体,没有汉字,中华民族的普遍认同感,炎黄子孙的强大凝...

1
2025-09-19
学生毕业典礼演讲稿范文

学生毕业典礼演讲稿范文

学生毕业典礼演讲稿范文第1篇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毕业典礼。同学们经过勤奋的...

1
2025-09-19
形容精神风貌的句子范文

形容精神风貌的句子范文

形容精神风貌的句子范文第1篇2、行化如神:形容行动变化快得出奇。3、今非昔比:昔:过去。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

1
2025-09-19
形容天气很好的句子范文

形容天气很好的句子范文

形容天气很好的句子范文第1篇1、隆冬,北风凛冽,银灰色的云块在季空中奔腾驰骋,寒流滚滚,正酝酿着一场大雪。2、冬季来了!冬季来了,也就...

1
2025-09-19
新入职社工培训心得范文

新入职社工培训心得范文

新入职社工培训心得范文第1篇我于2014年8月开始,到中学参加工作,从来学校的第一天起,我就把自己融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中,不知不觉已经三...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