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霸王别姬唱词(精选4篇)
梅兰芳霸王别姬唱词 第1篇
京剧《霸王别姬》全本唱词
刘邦:〔引子〕运筹帷幄,韩信:〔引子〕掌兵符,刘邦:〔引子〕决胜策,刘邦、韩信:〔引子〕神出鬼没。
众汉将:(白)参见主公!
刘邦:(白)平身!见过元帅!
众汉将:(白)参见元帅!
韩信:(白)众位将军少礼!
众汉将:(白)啊!
刘邦:(白)啊!元帅!
韩信:(白)主公!
刘邦:
(白)孤与项羽征战十数余载,累累不能取胜。今番对敌,不知元帅何策安出?
韩信:
(白)臣启主公:那项羽虽恃其勇,如今势孤力弱,坚守不战,四处求援。倘若救兵到来,我军恐难取胜。
为此,须派一能人诈降项羽,诱他出战。为臣在九里山设下十面埋伏,项羽可灭也!
刘邦:(白)嗯!如此就请元帅传令!
韩信:(白)领旨!
韩信:(白)李左车听令:
李左车:(白)在!
韩信:
(白)命你诈降项羽,诱他出战之后,乘机转回汉营,另有差遣!
李左车:(白)得令!
韩信:(白)陈平听令:
陈平:(白)在!
韩信:
(白)将此檄文抄写数百余份,四面张贴,不得有误!
陈平:(白)得令!
韩信:(白)众将官!
众汉将:(白)有!
韩信:(白)兵发九里山,操练十面大阵去者!
众汉将:
(白)啊!【泣颜回】羽檄会诸侯,运神机阵拥貔貅。须要同心戮力,斩权臣拂试吴钩。
项羽: 〔引子〕英雄盖世无敌,灭嬴秦,废楚帝,争掌华夷。
项羽:
〔定场诗〕嬴秦无道动兵机,吞并六国又分离。项刘鸿沟曾割地,孤霸东来汉占西。
项羽:
(白)自与刘邦鸿沟割地,讲和罢兵,接回太公、吕后,谁知他反复背盟,会合诸侯又来寻战。也曾命人四路搬兵,未见回报。
虞子期、周兰:(白)走哇!
周兰:(白)忙将搬兵事,虞子期:(白)报与大王知。周兰:
(白)臣启大王:臣今各路搬兵,唯有周殷抗拒王命不遵,请主定夺!
项羽:
(白)啊!大胆周殷!
竟敢抗拒孤命,誓先灭却此贼!
虞子期:
(白)启奏大王:刘邦乃我心腹之患,周殷不肯发兵何足为论,望大王三思!
项羽:(白)嗯!容孤思之。
项伯:
(白)走哇!【西皮摇板】左车背汉来降顺,把本奏与圣明君。(白)启奏大王:今有李左车背汉来降,大王做主!
项羽:
(白)噢!李左车?久慕此人谋略智广,只恐此来有诈。孤用言探其真假,宣他上殿!
项伯:(白)大王有旨:李左车上殿!
李左车:(白)领旨!大胆闯虎穴,引龙入沙滩。
李左车:(白)难臣李左车见驾,大王千岁!
项羽:(白)平身!
李左车:(白)千千岁!
项羽:(白)李左车!
李左车:(白)臣!
项羽:(白)闻你在韩信帐下为谋士,今忽背彼来降,莫非是诈?
李左车:(白)臣启大王:想臣在韩信帐下虽为谋士,怎奈他自恃其能,言不听,计不从,如若久随,决无出头之日。
愿投大王帐下,以效犬马之劳,焉敢行诈?
项羽:(白)哼!两国交兵,诈谋甚多,汝此来定是诈降,探孤虚实,是与不是?
李左车:(白)哈哈……大王此言差矣!想臣不过一谋士耳,不能披坚执锐,冲锋破敌。
随大王左右出谋划策,听与不听尽在大王。
大王若疑臣此行有诈,不如死在大王台前,以晓名节!
项羽:(白)且慢!哈哈……孤特用言相戏耳!某久慕先生之名,今得来降,乃楚国之幸。孤定与先生讨论这破汉的高策!
李左车:(白)噢!大王留臣,愿为陛下效死!
项羽:(白)卿真社稷之臣也!
钟离昧:(白)走哇!臣启大王:今有韩信,四面张贴榜文,辱骂大王。榜文在此,大王请看!项羽:(白)呈上来!
项羽:(白)“倡议会诸侯,先将无道收。
人心咸背楚,天意属炎刘。顷刻亡垓下,临时丧沛楼。剑光生烈焰,馘斩项王头。”哇呀呀……
【西皮摇板】咬牙切齿骂韩信,拿住胯夫碎尸分。(白)众卿传旨:即日起兵破汉!
周兰:(白)且慢!如今敌众我寡,难以取胜。
依臣之见,待等援兵到此,再与刘邦决一死战,望大王三思!
项羽:(白)哎!这个!
李左车:(白)啊!大王!大王如不发兵,韩信必攻彭城。倘不能守,大王则无家可归。不如亲自出战,胜,汉兵必破;败,可以退守彭城。
此乃是进可以战、退可以守之策,还望大王思之!京剧霸王别姬唱词
项羽:(白)好!先生之言正合孤意,明日发兵,起兵破汉!
虞子期:(白)且慢!启禀大王:刘邦奸诈,韩信多谋。倘若发兵,必中奸计。望大王三思!
钟离昧:(白)大王三思!
项羽:(白)嗯!哎呀!孤心已定,众卿不必多奏。正是:今得先生必制胜,李左车:(白)指日兴兵破汉军!
项羽:(白)退班!哈哈……
李左车:(白)哎呀!妙啊!项羽执意出战,待等发兵之后,我寻个机会回转汉营,报与主公与元帅知道便了!正是:满江撒下金丝网,哪怕鱼儿不上钩!呵呵…… 虞姬:〔引子〕明灭蟾光,金风里,鼓角凄凉。虞姬:〔定场诗〕忆自从征入战场,不知历尽几星霜。何年遂得还乡愿,兵气消为日月光。
虞姬:(白)想我虞姬,生长深闺,幼娴书剑。
自从随定大王,东征西战,艰难辛苦,不知何日方得太平也!
虞子期:(白)走哇!忙将发兵事,报与娘娘知。来此已是,待我叩环!宫女:(白)何人叩环?参见国舅!
虞子期:(白)罢了!烦劳通禀:虞子期求见!
宫女:(白)是!
宫女:(白)启娘娘:国舅求见!
虞姬:(白)宣他进宫!宫女:(白)国舅进宫!
虞子期:(白)领旨!
虞子期:(白)臣虞子期见驾,娘娘千岁!
虞姬:(白)御弟平身!
虞子期:(白)千千岁!
虞姬:(白)御弟进宫何事?
虞子期:(白)启奏娘娘:今有刘邦、韩信统领大兵前来讨战,我军寡不敌众。怎奈大王听信降臣李左车之言,冒险进兵,只恐此去凶多吉少!
虞姬:(白)群臣何不阻谏?
虞子期:(白)群臣阻谏,大王不听也是枉然!
虞姬:(白)哎呀!这便怎么处?
虞子期:(白)少时大王回宫,欲请娘娘再劝一番。倘若大王收回圣命,乃我楚国之幸也!
虞姬:(白)御弟暂且退去,待等大王回宫之时,待我再劝一番!
虞子期:(白)多谢娘娘!
虞姬:(白)且住!适听子期之言,大王出兵,甚为不利。怎奈大王性情刚猛,不纳忠言,恐日久必败于刘邦之手。思想起来,好不忧虑人也!
【西皮散板】大王爷他本是刚强成性,时常里忠言语就不肯纳听。怕的是我楚地被人吞并,辜负了十数载英勇威名。
项羽: 【西皮散板】今得了李左车楚国之幸,此一番破汉军大功必成。
二太监:(白)大王回宫啊!
虞姬:(白)妾妃接驾!
项羽:(白)哈哈……
虞姬:(白)大王!今日回宫,为何发笑?
项羽:(白)孤与刘邦交战,正少谋士,今得汉臣李左车来降,乃楚国之幸,孤破汉无忧矣!
虞姬:(白)如今楚汉相争之际,汉臣李左车来降,只恐有诈,忘大王不可不防!
项羽:(白)左车背汉来降,孤已查明并无奸诈,妃子不必多虑!适才传旨,明日发兵破汉,妃子随孤御驾亲征,此去定然一战成功!
虞姬:(白)大王之言虽是有理,怎奈汉兵势众,韩信多谋。
以妾妃之见,只宜深沟高垒,等候救兵。不然恐寡不敌众,反中他人之计。
项羽:(白)妃子哪里知道:可恨韩信四面张贴檄文,辱骂孤家,不敢出战。孤纵横天下,未尝一日受辱。今被胯夫辱骂,若不出战,岂不被人耻笑!
虞姬:(白)大丈夫能屈能伸,又怕何人耻笑?况这用兵之道,贵在知己知彼。若因一时气愤,不能自制,终非大王之福。还望大王三思!
项羽:(白)哎!这个!哎呀!孤此番出战,若不取胜,纵然战死沙场,又有何惜? 妃子!不必多奏了!虞姬:(白)王心已定,妾妃不敢多言。愿大王此去,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后宫备酒,与大王同饮!
项羽:(白)好!有劳你了!【西皮散板】此一战一定要旗开得胜,虞姬: 【西皮散板】灭刘邦擒韩信共享太平。
项羽:(白)哈哈……
刘邦: 【西皮导板】九里山前风云骤,【原板】高屋建瓴统貔貅。运筹帷幄显身手,十面埋伏鬼神愁。
笑看那楚项羽【快板】如同困兽,匹夫勇怎敌得妙策机谋? 围项垓下风云骤,江山已是属炎刘。整顿坐骑长驱吼,众汉将:(白)李左车挡道!
刘邦:(白)人马列开!
众汉将:(白)啊!
李左车:【西皮散板】鳌鱼已在釜中游。(白)参见主公!京剧霸王别姬唱词
刘邦:(白)平身!先生诈降如何?
李左车:(白)诈降依然成功,那项羽发兵来了!
刘邦:(白)噢!好好好!先生之功也!
啊!先生!元帅命你去往九里山,哎!附耳上来!
李左车:(白)噢!是是是!遵旨!
刘邦:(白)众将官!
众汉将:(白)有!
刘邦:(白)迎敌者!
众汉将:(白)啊!
刘邦:(白)项羽请了!
项羽:(白)刘邦!前在固陵免汝一死,今又整兵而来。五年之间未尝与你亲自交锋,不知你的武艺如何?
刘邦:(白)项羽!我与你斗智不斗勇,今日一战,管叫你全军覆没,死无葬身之地也!
项羽:(白)啊!好匹夫!看枪!
樊哙:(白)看枪!
刘邦:(白)奋勇当先!项羽:(白)杀!
项羽:(白)哈哈…… 项羽:(白)吁!吁!
项羽:(白)且住!刘邦败进山口。嘚!众将官!
众楚将:(白)有!
项羽:(白)随孤入山!追!
周兰:(白)且慢!大王进山,恐中韩信诱兵之计!
项羽:(白)呀!【西皮散板】被他一言来提醒,险些中了巧计行。传令收兵休前进,(白)收兵!
众楚将:(白)啊!
李左车:(白)大王请转!大王!【西皮散板】我有一言大王听。
(白)大王!只因汉室当兴,楚国当灭,听臣之言,不如归降我主,臣愿做引荐之人!
项羽:(白)搭话者何人? 李左车:(白)李左车!
项羽:(白)李左车!前者误听汝言,中贼之计,恨不得将尔碎尸万断!众将官!
众楚将:(白)有!
项羽:(白)随孤追呀!
众楚将:(白)啊!
韩信:(白)好一场厮杀也!【西皮散板】楚项羽中计谋已入阵道,众诸侯齐奋勇争立功劳。只杀得血成河尸如山倒,灭项羽收楚地就在今朝!
项羽: 【西皮导板】越杀越勇心暴躁,(白)吁!哇呀呀!啊!【散板】只见汉兵如涌潮。不见周兰接应到,周兰: 【西皮散板】营救大王出虎巢。众汉将:(白)那贼已去!
众汉将:(白)项羽被困垓下!
韩信:(白)紧紧围住了!
众汉将:(白)啊!
韩信: 【西皮散板】再与张良把计定,吹散八千子弟兵。
虞姬: 【西皮慢板】自从我随大王东征西战,受风霜与劳碌年复年年。何日里消却了这兵戈战乱,也免得众百姓困苦颠连。
虞姬: 【西皮散板】一阵阵战鼓声令人心颤,实难料胜与负我坐立不安。
项羽: 【西皮散板】枪挑了汉营中数员上将,虽英勇怎提防十面埋藏!传将令休出兵各归营帐,二太监:(白)大王回营啊!
虞姬:(白)大王!
项羽: 【西皮散板】这一阵连累你多受惊慌。(白)唉!
虞姬:(白)大王!今日出战,胜负如何?
项羽:(白)唉!枪挑汉营数员上将,怎奈敌众我寡,难以取胜。此乃天亡我楚,唉!非战之罪也!
虞姬:(白)兵家胜负乃是常情,何足挂虑?备得有酒,与大王多饮几杯,以消愁闷!
项羽:(白)唉!如此酒来!
虞姬:(白)宫娥们看酒!
众宫女:(白)是!
项羽:【西皮原板】今日里败阵归心神不定,虞姬:【西皮原板】劝大王休愁闷且放宽心。
项羽:【西皮原板】怎奈这十面敌难以取胜,虞姬:【西皮原板】且忍耐守阵地等候救兵。
项羽:(白)唉!【西皮原板】无奈何饮琼浆消愁解闷,(白)唉!
虞姬:【西皮摇板】自古道“兵胜负乃是常情”。(白)大王身子乏了,请到帐内歇息片时如何?
项羽:(白)好!妃子!你要警醒了!
虞姬:(白)妾妃遵命!
虞姬:(白)看,大王睡卧帐中,我不免去到帐外闲步一回。【南梆子】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白)看,云敛晴空,冰轮乍涌,好一派清秋光景。
众楚兵:(白)苦哇!
虞姬:(白)唉!月色虽好,只是四野俱是悲愁之声,令人可惨!可恨秦王无道,兵戈四起,使那些无罪黎民远别爹娘,抛妻弃子,怎的叫人不恨!正是:千古英雄争何事,赢得沙场战骨寒。
众汉兵:【山歌】田园荒芜不能归,千里从军为了谁?
楚兵甲:(白)哎!伙计们!你们听见了没有?
三楚兵:(白)听见什么哪?京剧霸王别姬唱词
楚兵甲:(白)四面敌营之中所唱的歌,都跟咱们家乡的腔调一个味儿,这是怎么回事情啊?
二楚兵:(白)是啊!怎么回事啊?
楚兵乙:(白)噢!我明白啦!
三楚兵:(白)明白什么啦?
楚兵乙:(白)这定是刘邦占了楚地,招来的兵啊,都是咱们的乡亲。所以唱的歌儿,都跟咱家乡的腔调儿一个味。哎!你们说是不是啊!
三楚兵:(白)是!有道理!
楚兵甲:(白)这可怎么办哪?
楚兵丙:(白)咱们呀,散了吧!
楚兵丁:(白)哎!小声点儿!
楚兵丙:(白)怎么?
楚兵丁:(白)这要是让人家听见,那还了得?
这个事事关重大,咱们哪,找个地方,好好地商量商量去!
三楚兵:(白)对!商量商量!商量商量!走走!快走!快走!
虞姬:(白)唉!只因救兵不到,大家俱有离散之心。哎呀!大王啊!大王!只恐你大势去矣!
【南梆子】适听得众兵丁闲谈议论,口声声露出了离散之心。
众汉兵:【山歌】家中抛得双亲在,朝朝暮暮盼儿回。
虞姬:(白)呀!【西皮摇板】我一人在此间自思自忖,又听得敌营内有楚国歌声。(白)哎呀!且住!怎么敌营寨内尽是些楚国歌声?这是什么缘故哇? 我想此事定有跷蹊,不免进帐,报与大王知道。
虞姬:(白)啊!大王醒来!大王醒来!
项羽:(白)看剑!
项羽:(白)噢!妃子何事惊慌?
虞姬:(白)妾妃正在营外闲步,忽听敌人寨内,尽是些楚国歌声,不知是何缘故哇?
项羽:(白)噢!噢噢!有这等事?待孤听来!
众汉兵:【山歌】倘若战死沙场上,父母妻儿依靠谁?
项羽:(白)喳喳喳!哇呀呀……妃子啊!
虞姬:(白)大王!
项羽:(白)为何敌营寨中尽是楚国歌声?想是刘邦已得楚地,孤大势去矣!
虞姬:(白)此时逐鹿中原,群雄并起,偶遭不利也属常情。
稍挨时日,待等江东救兵到来,那时再与敌人交战,正不知鹿死谁手。
项羽:(白)妃子!想孤出兵以来,大小七十余战,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未尝败北。今被胯夫用十面埋伏,困孤于垓下粮草俱尽,又无救兵。纵能闯出重围,也无面目去见江东父老。哎呀!妃子!
虞姬:(白)大王!项羽:(白)据孤看来,今日是你我分别之日了!
【西皮散板】十数载恩情爱相亲相依,今日里一旦间就要分离!(白)乌骓长嘶,马童!
马童:(白)在!
项羽:(白)将宝马牵上帐来!
马童:(白)啊!
项羽:(白)乌骓呀!乌骓!你自跟随孤家出兵多年,百战百胜。今被困垓下,你,唉!无用武之地了!
【西皮散板】乌骓马它竟知大势去矣,故而它在帐前长嘶叹息!(白)吁!
虞姬:(白)大王!
项羽:(白)唉!
虞姬:(白)好在垓下之地,高岗绝岩,不易攻入。候得机会,再图破围求救,也还不迟呀!
项羽:(白)唉!
虞姬:(白)噢!再备得有酒,与大王多饮几杯!
项羽:(白)唉!如此酒来!
虞姬:(白)大王请!
虞姬:(白)大王请!
项羽:(白)唉!想俺项羽呵!【山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白)大王慷慨悲歌,使人泪下。待妾妃歌舞一回,聊以解忧如何?
项羽:(白)唉!有劳妃子!
虞姬:(白)如此妾妃出丑了!【西皮二六】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解君忧闷舞婆娑。嬴秦无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干戈。自古常言不欺我,成败兴旺一刹那。宽心饮酒宝帐坐。
项羽:(白)啊!哈哈……有劳妃子!
马童:(白)报!启禀大王:汉兵从四面杀来!
项羽:(白)分头迎敌!
马童:(白)啊!
项羽:(白)妃子啊!快快随孤杀出重围!
虞姬:(白)大王啊!妾妃岂肯牵累大王?也罢!
项羽:(白)啊!
虞姬:(白)愿以大王腰间宝剑,自刎君前,项羽:(白)这个!
虞姬:(白)哎呀!以报深恩啊!
项羽:(白)妃子你……你不可寻此短见!
虞姬:(白)大王啊!
项羽:(白)哎呀!
虞姬: 【山歌】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项羽:(白)哎呀!
虞姬: 【山歌】君王意气尽,项羽:(白)这个!
虞姬: 【山歌】贱妾何聊生?
项羽:(白)喳喳喳!哇呀呀……啊!
项羽:(白)不、不、不可!万不可!哎呀!
虞姬:(白)大王!项羽:(白)啊!
虞姬:(白)汉兵他……他杀进来了!
项羽:(白)好!待孤看来!
虞姬:(白)罢!
项羽:(白)啊!哎呀!
梅兰芳霸王别姬唱词 第2篇
《霸王别姬》取材于京剧传统剧目《霸王别姬》, 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 讲述了清末时期, 妓女之子小豆子被母亲卖到梨园行, 与师哥段小楼因唱一出《霸王别姬》而名震京师, 最后却因性别意识错乱, 浮浮沉沉几十载, 最终自刎于舞台的悲剧故事。而《梅兰芳》则取材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唱戏的人生经历, 讲述了梅兰芳先生一生的传奇故事。两部电影都大量地运用戏曲元素将不同的人物命运呈现在观众面前。除了这两部影片之外, 2010年上映的《赵氏孤儿》也是取材于元代著名戏剧作家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因此, 陈凯歌的这类来源于戏曲题材的电影, 有着“戏如人生, 人生如戏”的法则, 将一个个故事在“虚”与“实”的交汇中不断升华。
一、主观与客观:影片中的戏曲人物形象
电影中的戏曲人物包括两种, 一是电影中以戏曲作为职业或者曾经以戏曲为职业的角色;二是根据戏曲故事改编的电影中出现的人物。陈凯歌电影中的戏曲人物也有着将这两种人物融为一体, 在主观与客观的交汇中完成对人物命运的塑造。
《霸王别姬》中, 程蝶衣一角无疑是这部影片的灵魂, 其宿命性的性格设定、戏剧性的命运转折、悲剧性的人生信念在张国荣的演绎下熠熠生辉。程蝶衣是以梅兰芳和程砚秋为原型进行创作的, 影片中, 程蝶衣的扮相及唱腔大多借鉴梅兰芳, 但在人物经历上, 则更多借鉴程砚秋。程蝶衣的童年与程砚秋的经历更为相似, 程砚秋六岁被家人卖入梨园行, 拜在荣蝶仙门下, 小名唤“小豆子”, 而影片中程蝶衣幼时也叫“小豆子”;现实中, 程砚秋与晚清名士罗瘿公相交匪浅, 折射到《霸王别姬》则是戏霸袁四爷对程蝶衣的赏识。
演员张国荣的扮演, 除了外形俊美的高度贴合外, 对于程蝶衣气质及性格的把握更是无可挑剔, 除了“美”以外, 更赋予了一种纯粹, 这种纯粹融于京剧浓墨重彩的脸谱勾画下, 显得无限风情。因此电影中袁四爷才会赞叹程蝶衣的虞姬恍如真人在世, 快入“纯青之境”。“虞姬”和《贵妃醉酒》的“贵妃”皆是至情至性之人, 一个为情死, 一个为情醉, 程蝶衣在舞台上扮虞姬是自己, 扮贵妃也是自己, 他带着孩子般的天真性情在唱戏。但现实的无情却一步步将他推入了深渊, 舞台上是“真霸王真虞姬”, 现实中却是“假霸王真虞姬”, 程蝶衣此生之悲就在于人戏不分, 最终走向自我毁灭。张国荣的程蝶衣是集大成者, 梅派的华丽尊贵、程派的落寞哀思都在他身上可寻踪迹, 这一扮演使程蝶衣这一角色人物得到了超越。
而作为传记式的影片《梅兰芳》, 在演员的选择上, 陈凯歌也同样有着其独特的眼光。黎明不仅有着形似梅兰芳先生的身影, 而且能说一口标准的京片子。事实证明, 黎明对梅兰芳这个角色的演绎, 还是很成功的。配之章子怡与孟小冬神似的眼神, 孙红雷身上邱如白的影子, 陈红与福芝芳类似的气质, 更是锦上添花。
而作为影片中初次亮相戏台的少年梅兰芳 (余少群饰) , 本身是梨园中人, 相貌英俊, 演技突出, 演绎起梅兰芳来无论从身材或者身段还是对人物感情的把握上都相当到位。这个出生浙江青年越剧团的演员, 在广德楼上, 一改苏三的委屈哀怨, 带伤亮相京剧《穆柯寨》, 展现了一个英姿飒爽的穆桂英巾帼英雄形象。梅兰芳先生曾在1959年排演《穆桂英挂帅》时曾回忆到:“这虽是写她恋爱故事的戏, 但却表现了她的聪明、天真、勇敢而且富有爱国思想, 我非常喜爱这个人物, 不断演出, 因而和她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所以这出戏是必须的, 因为戏中穆桂英的英雄形象, 激起了梅兰芳的爱国主义情思。从成名作《玉堂春》到《穆柯寨》, 基本可以看到梅兰芳戏里戏外都是一个人。
中国的戏曲像是主观的内在诗歌, 只是外界的自然不是化到诗人的情志中去了, 而是化到剧中人物的情志中去了。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和《梅兰芳》正是具有这般诗意的性格, 才会将剧中人物的命运演绎地淋漓尽致。
二、是相与非相:影片中的戏曲造型设计
电影导演在使用戏曲元素时, 常常离不开运用戏曲造型这一重要的元素。通过戏曲中的人物造型、场景设计来帮助塑造人物形象, 在是相与非相中, 给观众留下深刻的思考。陈凯歌亦是如此。他充分运用戏曲的特有造型, 来营造出充满“东方韵味”的民族文化时空。影片《霸王别姬》和《梅兰芳》正是通过对京剧全方位立体式的展现, 充分吸收和利用京剧的各种元素, 营造出特有的造型感, 在是相与非相中, 将戏曲中的人物与电影中角色人物相对应, 揭示出电影复杂的人性。
服装道具是电影中最直观的戏曲造型。《霸王别姬》的开头, 程蝶衣挽着段小楼缓缓走进大厅, 此时程蝶衣身穿鱼鳞甲, 头戴如意冠, 肩披金色霞帔, 手持宝剑, 段小楼则是身穿战袍, 头顶将冠, 长髯飘飘, 这样的造型开门见山的表明了两人的身份特征, 程蝶衣是“女性”, 段小楼是“男性”, 暗示着他们的关系始于唱戏, 结束于唱戏。“虞姬”复刻了梅兰芳独创的虞姬造型身穿“鱼鳞甲”, 头戴“如意冠”, 梳“古装头”, 英姿飒飒中透着娇柔婉转, 将“虞姬”这位随楚霸王东征西战情深意重的女子在外形上得到了最大的还原。《梅兰芳》当中涉及到一部著名剧目《三堂会审》, 里面的苏三带着枷锁, 需要演员跪着唱完全部内容。影片中专门设计这一出戏, 来体现梅兰芳对艺术细节的执著。梅兰芳在表演时, 舞台上使用的是真的钉子, 唱完一折戏下来, 膝盖都往下淌血, 用镜头来展示这一震撼效果, 观众在内心纠结的时候, 对梅兰芳的严于律己而心生敬佩。再有, 影片中邱如白初次看到舞台上的梅兰芳, 是通过一出昆曲《游园惊梦》。戏中, 梅兰芳饰杜丽娘, 扮相出众, 华丽却温婉的装扮不仅表现出杜丽娘的娴雅贞静的性格, 还把这位深锁幽闺的少女心灵深处的寂寞又仿徨的心情恰如其分地表露出来。
脸谱是戏曲中重要造型之一。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化妆方法, 是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的一种谱式和指代。观众认同了这种指代, 则脸谱可以进一步指代这个类型的现实人群。《霸王别姬》中尤为体现, 导演选取了中国戏曲中的男旦脸谱形象展开剧情, 但影片着重表现了一个男同性恋者的现实人生。从被迫接受男旦“脸谱”到最终主动认同“虞姬”这一脸谱, 混淆了自己的真实性别。同时, “虞姬”脸谱与“霸王”脸谱既符合了传统京戏的扮相, 又辉映了舞台下人物的感情与命运。程蝶衣的“虞姬”有着丹凤眼、柳叶眉、面粉腮红, 和历史人物“虞姬”侠骨柔肠的人格非常吻合, 暗示了他最终自刎的结局。而段小楼的“霸王”勾画得刚强勇猛, 霸气无双的黑色花三块瓦脸, 寿字立眉和如斗星目掩盖不了眉宇间的愁肠百结, 带点哭相, 表现出超凡的伟力和气质, 正暗喻了段小楼最终会失去妻子菊仙和师弟蝶衣的凄凉结局。
念白在电影中配以表情和身段造型, 传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的性格。在戏曲表演中, 念白常与唱腔部分互相衔接、陪衬、对比, 是戏曲中最能表达人物的内心独白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霸王别姬》巧妙运用了这一重要元素, 既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又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剖析了内心。片中, 小豆子 (程蝶衣) 不管师傅如何惩罚, 都将《思凡》一出中的“我本是女娇娥, 又不是男儿郎”错念成“我本是男儿郎, 又不是女娇娥”, 为此小石头 (段小楼) 用烟斗暴力地戳伤了他的嘴, 这一段将程蝶衣性别意识转化时的被迫和痛苦赤裸裸的展现在了观众面前。这种残酷的身份设定, 是他敬重的大师哥帮他完成的仪式。令他成了真正的“虞姬”, 依附他这个“霸王”, 最终却又背叛了他, 戏外也如此。而《梅兰芳》中最出彩是梅兰芳和孟小冬演出的《游龙戏凤》, 同样的一段戏, 有清唱和彩唱两段演绎。彩唱部分, 导演用了整整一分多钟的时间表现这一段, 通过“戏中戏”的结构表现了梅兰芳与孟小冬对彼此的那份欣惜。“孟:来来来, 为君的一双粗手如此, 我就着, 着, 着, 啐。”一个是旦角之王, 一个是须生之后, 台上阴阳颠倒、钗弁互易、假凤虚凰, 演出一段真实的《游龙戏凤》, 顾盼生辉, 眉目传情。章子怡扮演的孟小冬, 摘下苒口的一瞬令人惊艳;黎明的李凤姐扮相清秀, 微笑自然。
无论是《霸王别姬》, 还是《梅兰芳》, 导演在舞台造型艺术的设计上同样都跟观众造成一种是相与非相的错觉。戏曲的歌舞造型, 在人物的行动中、性格中。正是因为许多戏台空间的设置, 配以演员在舞台上的歌舞演绎, 才会使观众在电影院看电影时, 还有在戏院看戏之感。因此, 观众拥有双重视觉的观影体验。
三、有形与无形:影片中的戏曲音乐
电影将戏曲音乐渗入到影片中, 增强了电影的文化历史感和地域色彩, 陈凯歌将戏曲音乐运用在电影中, 让电影在有形与无形中达到一种现实与精神的完美统一。
影片《霸王别姬》以程蝶衣演出京戏《霸王别姬》为线索, 整个音乐设计自然会引入京戏音乐的元素。影片中的音乐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作曲的, 他紧扣戏曲《霸王别姬》曲调曲牌, 让程蝶衣与段小楼的悲苦命运在京戏的鼓乐中展开。“影片的音乐运用了一把京胡, 一支箫, 一个大型交响乐队, 京胡的悦耳、箫声的凄凉、交响乐的宏阔, 几种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元素相互碰撞和映衬, 深刻而丰富地表达了人物命运与心境, 营造出情感氛围的跌宕起伏。”在京胡、箫的悲凉和京戏鼓乐的紧凑中展开了旧社会梨园行艰难生活的描绘, 并融合了交响乐, 结合影片的不同画面, 缓缓道来程蝶衣段小楼所代表的“迷恋”和“背叛”的主题。从程蝶衣抱着剑出现在轿子里开始, 急促的鼓乐声响起, 音符衬托着程蝶衣复杂的情感, 宿命的沧桑与无奈动人心魄。就像陈凯歌导演自己所谈及的那样:“人生不完美, 但人如果想在人生中去实现戏剧的理想, 这就会出现问题, 会有一点麻烦, 所有《霸王别姬》有一个悲剧性的结局, 这个悲剧性往往给人一种崇高感, 一种美。”
而影片《梅兰芳》则渗透着浓郁的、带有中国特色的京剧声腔。梅兰芳经典戏曲的唱腔片段主要有《贵妃醉酒》、《汾河湾》、《一缕麻》、《定军山》、《黛玉葬花》、《游龙戏凤》, 《虹霓关》等。这些片段不仅表现了京剧的美, 同时也将电影中的人和情节串联在一起。影片中梅兰芳与十三燕对决的第一回合, 十三燕演出《四郎探母》, 戏还没开始, 一阵阵激烈的堂鼓声就响彻在观众耳边, 一时间锣鼓声、欢呼声齐鸣, 这般气势竟让梅兰芳吓得忘了词儿。这锣鼓阵阵, 与十三燕的胸有成竹相辉映, 与后面十三燕第一回合取得胜利做了铺垫, 但是又于最后两人对决梅兰芳的胜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两人第二回合梅兰芳演的《一缕麻》中, 几乎没有什么背景音乐, 舞台上的梅兰饭, 大多是念白, 这与梅兰芳当时的淡然态度恰好吻合。影片中的这些戏曲音乐, 使整个电影的节奏在起伏中给人留下意外的惊喜。在有形的现实与无形的精神世界中, 传递给观众影片角色人物纠结的内心世界, 发人深省。
总的来说, 陈凯歌电影《霸王别姬》和《梅兰芳》中选用的京剧片段, 都是极具魅力的戏曲元素, 这些戏曲元素在电影中的运用不仅具备它原有的功能, 更被赋予了刻画人物, 传达情感的重要作用, 丰富着电影作品的文化内涵。在传播过程中, 拉近了戏曲艺术与观众的距离, 起到了其他电影手段所不能表达的独特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戏曲, 在时光的长河中, 沉积的不只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 更是一枚悠久的历史瑰宝。
参考文献
[1]冉常健:《戏曲电影导演技法教程》,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年4月第1版, 208-233页。
[2]潘先伟:《论电影中戏曲元素的运用及审美意义》, 《四川戏剧》2008年第1期。
梅兰芳霸王别姬唱词 第3篇
关键词:霸王别姬 梅兰芳 电影美学表达
电影《霸王别姬》和《梅兰芳》拍摄的时间整整相隔了十六年,十六年时光流转,物是人非:陈凯歌的导演梦在《霸王别姬》之后起起伏伏,甚难出彩;“哥哥”张国荣斯人已逝,百转千回的程蝶衣只能在银幕上反复品咂;2008年《梅兰芳》的上映让影界认为陈凯歌想要回归《霸王别姬》的辉煌与艳丽,演员黎明的启用又让多数人不自觉地和张国荣进行戏里戏外的比较。其实,经过十六年的岁月风华,陈凯歌似乎有意在让两部戏拉开距离。本文意从几个角度对两部电影中展示京剧大师戏梦人生的美学表达进行对比,以期从两部题材相似的影片中探讨导演的电影艺术思维的变化。
一、暴力规训向平常人生的转向
电影《霸王别姬》在经过了二十年的沉淀后,今天再次回味仍然让人惊心动魄,百转千回。除却演员忘情精湛的表演之外,几十年的风云际会中,每个时代都有伶人与时代和命运的决绝抗争,而这种抗争在导演的镜头中又经常是以一种“暴力美学”的方式呈现的。戴锦华认为,“影片《霸王别姬》几乎成了一座历史暴力的魔影出入其中的迷宫,这一次陈凯歌似乎痴迷于历史的暴力情景,并将其视作老中国和谐、迷人的风景线上的一处不可或缺的景观,同时又似乎难以舍弃第五代及大陆知识分子的经典立场,对历史暴力的控诉、反思。”[1]
从幼年的蝶衣被切掉胼指,到京剧科班动辄非打即罚的“规矩”;从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集训,到蝶衣的绣口被小豆子的烟袋锅捣的鲜血四溅,继而遭到张公公的猥褻。不断的身体和心灵的暴力折磨在逐步升级。蝶衣就在这不断被合法化的暴力下一步步成长为风华绝代的名伶。当张国荣扮演的程蝶衣首次出现在镜头上的时候,那份旦角的娇羞与自负印证了暴力规训的成功。
“文革”时期的到来是暴力的完全裸露登台展示:打砸抢烧,斑斓的戏衣被烧得火光冲天,穿着五彩辉煌的戏衣,被油彩弄花脸庞、显得落魄又狰狞的蝶衣成了牛鬼蛇神,火光冲天中他哀怨地控诉,他“以暴制暴”,让这场已经妖魔化的批斗变成了魑魅魍魉的鬼魅世界。
陈凯歌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经历过“文革”等一系列社会运动,他们这代知识分子的“集体无意识”即对“文革”具有难以解开的心结。陈凯歌用美学暴力方式展现的电影手法,应该说是陈凯歌少年梦魇的异化。他在著作《少年凯歌》中以电影镜头的手法还原了“文革”中的许多鲜活场景,让人读起来感觉历历在目。其中平静而沉痛的情感又让人久久不能自已。陈凯歌在这小本书中对“文革”的讲述采取了既不是完全否定,又不是完全肯定的态度。他说:“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毛泽东是我们生活中天然的一部分。我们对他的爱,与其说是一种感情,毋宁说是一种习惯。”[2]“文革”对于陈凯歌的历史伤痕记忆是抹不去的。其实,这种个人崇拜何尝不是一种“规训”呢?
而电影《梅兰芳》里面对梅兰芳成长历史的展现,就显得温柔了许多。导演按照时间顺序将人物与时代对接起来,但是没有了时代对于人物的挤压。影片一开始畹华收到大伯的信中就提到,大伯希望他离开梨园行,不想让他再带上纸枷锁。这明显和《霸王别姬》中展现京剧科班中关师傅教导弟子“从一而终”“人得自个成全自个”的严规戒律形成了对比。十三燕与梅兰芳两人以打擂的方式展现新旧时代更迭,十三燕的死去是一个旧时代符号的终结,而他又终结得无怨无悔,亲手开启了梅兰芳的时代,这里没有了《霸王别姬》中关师傅轰然倒地的无奈。
梅兰芳作为一代京剧大师,其成长必然会经历坎坷和磨难,但是电影中是以一种写实的、平淡的叙述来展现人物及其生活,没有了蝶衣曲折坎坷的戏梦人生,这也可以说是导演个人心态的一种明显的转化。
二、繁复的隐喻叙事手法到平铺直叙的回归
电影《霸王别姬》里面隐喻众多,京剧唱段、捣嘴的烟袋锅、冰糖葫芦、宝剑、弃婴小四,这些在电影里都被赋予了事物本身以外的意蕴。仅《霸王别姬》这个京剧曲目唱段在影片中铺垫演绎的桥段就可见一斑:程、段两人发迹之时、决裂之时、蝶衣和袁四爷媾和之日,每个情节的转折总有《霸王别姬》不同唱段的铺设;张公公堂会上的宝剑也是两人分离、决裂的信物,是蝶衣用一生去践行艺术的一个指引物。成角后的蝶衣和小楼出场,远处飘来悠远的冰糖葫芦的叫卖声,让蝶衣不禁怅然若失。这是他从戏班离开——回归——成名的标志物。显而易见,所有的这些是导演传达剧情的需要,也是影片在戛纳电影节上讨得好彩头的中国标识。
电影《梅兰芳》里面少了这些具体可感的事物铺陈,只有“纸枷锁”作为贯穿影片的线索。梅兰芳的一生都在这个纸枷锁的里外徘徊,不论是他的事业还是感情生活,都没有撕开过纸枷锁。影片中福芝芳说;“从我进了梅家,我就没见过畹华干什么事是自由自便的。”在整个影片的展示中,“纸枷锁”就成了讲述梅兰芳一生的一个叙事线索,也成了梅兰芳整个人生、事业、感情的寄托物。但是在整个电影这一个事物的设置并没有让一代大师的成长与历史的冲突及感情的冲击充分展现的,这也是为什么一般认为《霸王别姬》比《梅兰芳》意蕴深厚的原因。
三、从多元主题到单一主题
两部电影的主题都围绕着主人公的成长展开。然而《霸王别姬》的主题是多元的。它可以说是一部京戏的电影,亦可以说是一部人性的电影,还可以说是关于爱恨情仇的电影。这部电影在筹拍之际,导演就下了很大的工夫,甚至自己的父亲也充当了本片的艺术指导。香港作家的故事蓝本,加上两代导演对艺术的理解,演员们倾力精湛的表演,让影片大放异彩。《霸王别姬》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展示的程蝶衣和段小楼的成长经历以及成年后蝶衣对小楼戏里戏外的情意及菊仙的闯入,让整部电影的张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和《霸王别姬》多层意蕴主题相比,《梅兰芳》的主题就单薄了很多。这是因为《梅兰芳》的创作不仅仅是导演的意图,梅兰芳的后人也参与其中,这或多或少会让导演的创作受到一定的限制。电影也就看上去更像一部比较规矩的人物传记片,失去了一定的艺术价值。这样的影片让观众很难像喜欢程蝶衣那样去喜欢梅兰芳这个人物角色。
两部电影都在时代的背景下展示艺术大师的成长经历,陈凯歌将程蝶衣这个形象赋予了更多的艺术可感性,尽管他的结局是悲愤与无奈的;梅兰芳的塑造是陈凯歌对艺术的部分妥协,影片在他最为辉煌的时候就戛然而止,给了我们一个光明振奋的结尾,但是这只能让人物具有了一定的缺憾和观众对观影的遗憾。
参考文献:
[1]戴锦华.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98.
[2]陈凯歌.少年凯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23.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