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说课稿范文第1篇
一、 说教材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七律.长征》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让学生去感受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接下来我谈谈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在这堂课中,我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游山西村》总结出学习律诗六步法,紧接着运用六步法学习新知《七律 长征》,感受毛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另外,利用创设情境法,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再利用相关影片和图片,让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的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说学法
在研读诗句,体会情感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长征的艰辛和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精神;通过搜集材料和影像资料感受长征的艰辛和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结合时代背景理解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本堂课我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下面我重点谈谈本课的教学设计
四、说教学设计:
(一)、抛出案例,汇报预习 出示案例资料《游山西村》 1.课件出示七律诗的定义。 2.汇报学习单预习情况。
(二)、讨论案例,小组探究
1.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七律诗的学习方法。
(三)、总结案例,拓展思维
1.学习律诗六步法: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释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四)、延伸案例,探究新知
小组合作根据律诗六步法探究新知《七律 长征》 (1)知诗人:说说你了解的毛泽东?
(2)解诗题:师解说长征路线图(点击课件,出示长征路线图)。 (3)读诗文:读通顺,注意韵律和节奏。
(4)明诗意:探究诗中出现的字词的意思。(等闲、逶迤、磅礴)
(5)入诗境:将诗中提到的地方圈起来。(生汇报探究的材料) (6)悟诗情: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说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说课稿范文第2篇
学为主体 细读品味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学习目标】
1.正确拼读本课词语,会写"崖、岷、丸"三个生字,借助相关的资料理解诗句意思,背诵全诗。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领会对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和效果。
3.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的高昂气概。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本文中生字、词的含义及关键词饱含的感情。
2.体会伟人的胸怀,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1.同学们,课前我们阅读了单元导语,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毛泽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5课《七律-长征》,去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情怀。
请大家齐读课题。中间的这个小点叫做间隔号,读的时候也要稍作停顿,来,请大家再读一遍!
2.这是我们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七律这种格律诗,谁来介绍一下你对七律的了解?(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毛泽东写的这首长征就是按照七律的格式来写的,全诗共8行4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这是一个知识点,请大家在书上做上标注。
二、预习展示 初学交流
1.七律的格式大家都了解了,那本课的生词你会读吗?
①谁来领读
②读的真准确,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解释重点词义:逶迤、磅礴、云崖
三、初读全诗 整体感知
1.好,生词大家掌握了。接下来,让我们到诗中去感受诗歌的魅力,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2.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请你来!
你读的很通顺,节奏掌握的也很准确,读诗呀,讲究平长仄短,停而不断,听我来读首联(师范读),谁来像老师这样读读全诗。
3.这样一读,我们就体会到了七律诗的韵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4.那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在这首诗中,哪一句概括了全诗的主要内容?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等闲"什么意思?那这句诗的意思是?(生说)
请大家再看首联,诗中有两个字写出了长征的真实情况,是什么(远、难),读读首联,有多远?(万水千山)这是一个虚词,他指的是红军长征中翻过一座座山,跨过一条条河,我们再看看137页的资料袋,它详细地介绍了"万水千山"(出示路线图)
5.二万五千里,如果把这条路线拉直,那就相当于跨越了半个地球呀!所以长征,我们用诗中的三个字概括真是"远征难"(板书:远征难)。
6.那红军是如何看待这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呢?"只等闲"(板书:只等闲)。
把跨越万水千山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等闲小事,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呀?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怕困难)
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不怕困难的勇气,(齐读首联)
四、小组交流 精读文本
纵观全诗,你还从哪些诗句中看出红军把艰难险阻当做平平常常的事?
1.学生交流颔联,并说说诗意
点拨:这个同学很会学习,通过结合注释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五岭的图片)大家看这就是五岭群山,它纵横四省,绵延千里,用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逶迤)。如果让你跨越这样的五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预设:可能会肚子饿、路不好走、有敌人的围追堵截)
师:可在红军眼里这连绵起伏的五岭却是细小的波浪。
师:(出示乌蒙山的图片)这是乌蒙山,它海拔3000米以上,比两个泰山加起来还要高,而且悬崖峭壁,山势险峻,用诗中的一个词说那就是(磅礴),可在红军眼里这高大磅礴的乌蒙山却是(脚下的小泥球)。
那颔联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呢?(预设:比喻、对比)
师:还有一种修辞手法,那就是夸张。夸张可夸大,比如燕山雪花大如席。也可夸小,把五岭夸小成细浪这一句巧妙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这也正是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魅力。
让我们男女生合作读一下这一句,(男蓝女红)。
通过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不怕困难)让我们一起再来读(齐读颔联)
2.学生交流颈联,并说说诗义
①师:刚才这个同学的表述中有一个地方不太准确,谁听出来了?(灵活处理)暖不仅仅是天气暖,寒也不仅仅是铁索寒冷,那这一暖一寒究竟意指的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巧渡金沙江"这一段资料,(出示课件:1935年5月,金沙江沿岸悬崖峭壁,敌人重兵把守并扬言:一只鸟也休想飞过!我军巧施妙计,利用7只小船和37名船工,神不知鬼不觉地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就夺取了敌军阵地。)
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回想我军不费一枪一炮巧渡金沙江时,你心情如何?(激动 喜悦)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暖。让我们一起读出内心的感受来。(齐读:金沙水拍云崖暖)
③大家看,结合背景资料能帮助我们把诗读懂、读透。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插入微视频:(红军过泸定桥的时候年,当时的敌人为了阻止红军前进,抽去了桥上所有的木板,只剩下13根铁索,这些铁索长103米,高30多米,更为惊险的是,红军的头顶上有敌人的枪林弹雨,脚下还有水流湍急的大渡河。所以过大渡河这一段路程,我们经常用"飞夺泸定桥"来形容当时惊心动魄的场景。)
你能从中理解"寒"字所蕴含的情感了吗?
④是呀!这是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一句诗呀(生读这半句)这也是毛主席缅怀战友的一句诗呀(生②读这半句)
两场战役、两种心情,一暖一寒,两种感叹,让我们再来齐读颈联。
3.交流尾联。抓关键词、谈体会。
补充:过雪山的故事:长征苦,最苦是雪山草地。提到雪山,几乎每一位经历过长征的人,都用了一个"苦"字。92岁的张绍全至今记得很清楚,"来自南方的红军战士身着破烂的单衣,布满血泡的脚上缠着干树皮""实在冷得不行,大家就人靠人挤在一起。继续行军时,总有一些战友冻得再也不能起来。
师: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战士们伤的伤,死的死,翻越这样的雪山喜从何来呀!(提问)
师:翻越了岷山,长征的胜利就近在眼前,指日可待了。红军战士们历经无数艰难坎坷,枪林弹雨,终于看到成功的曙光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
②此处"更喜"这个词更让我们体会到红军什么样的精神?积极乐观(板书)
③是啊,看见了雪山,就如同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就如同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于是坚强的信念,坚定的决心全都化为一句话:齐读尾联。
五、学以致用 感悟精神
1.面对千难万险,红军的回答是"只等闲",他们的表情是"尽开颜".由此同学们想想,当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办?(请2-3位学生回答)
2.一首诗、一段历史,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难万险,包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学习长征,不仅仅是在回顾一段历史,更要铭记长征精神给予我们的力量和启迪!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再次感受一下毛泽东诗歌的魅力吧。齐读全诗。
3.作为诗人,毛泽东一生写过100多首诗,在诗中看不到"小桥流水"、"莺歌燕舞";看不到愁思哀绪,看到的是"气壮山河"、"豪迈情怀",看到的是浩然磅礴之气。(出示:《清平乐。六盘山》)这是在长征翻过最后一座山写下的《清平乐。六盘山》,请大家齐读一下。课后请大家积极搜索毛泽东的诗词。口语交际课中,我们将进行毛泽东诗词朗诵活动。
板书: 25 七律 长征
25 七律 长征
长征难 五岭 细浪 不怕困难
乌蒙 泥丸
金沙 暖
大渡 寒
七律长征说课稿范文第3篇
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课堂指南(A卷)
课题:《七律 长征》
备课人:黄静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中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预习课(40分钟)
流程:
一、安排基础过关任务,利用评价机制激发学习欲望。(3分钟)
二、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在课本上完成即可)(34分钟)
1、轻声朗读课文。(4分钟)
2、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多音字。(10分钟)
3、扫除字词障碍(查字典完成),并作上批注,给生字组词。(8分钟)
4、再读课文,归纳课文内容。(5分钟)
5、找出文中重点句子,并作好批注。(5分钟)
6、找出文中疑难句子,并作好批注。(2分钟)
三、检测。(3分钟) 基础过关课
一、 激趣导入(1分钟)
1、 关于长征,你知道哪些?(让学生交流已有的资料)
2、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
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亲自率领红军长征的毛泽东主席,刚到陕北的第二天,就在全军排以上的干部大会上,满怀激情地朗诵了这首诗。“长征”是本诗的题目。
二、 爬板(6分钟) 内容:默写《七律 长征》 方法措施:(1)所有C类生爬板。
(2)组长批改点评
奖罚:过关的同学每人加2分,未过关的抄写2遍,下午第三节课后找组长
过关。
三、字词过关(检测题) 内容:
音: 岷mín山 难 nán 困难,难能可贵 横 héng 横竖
nàn 苦难,难兄难弟 hèng 蛮横
更 gèng更加 蒙méng 乌蒙,蒙昧,蒙混过关
gēng更新 mēng 蒙骗,欺上蒙下
měng 内蒙古 磅 páng磅礴 尽 jǐn尽管
bàng磅秤 jìn尽心 形:崖 悬崖 岷 岷山 逶 逶迤
涯 天涯 泯 泯灭 诿 推诿
睚 睚眦必报
萎 萎缩
义: 等闲--(把困难、复杂的事物看得)平常、寻常
腾细浪--像小波浪一样地翻腾
方法措施:(1)各种形式的诵读记忆
(2)所有C类生爬板。 (3)组长批改点评
奖罚:过关的同学每人加2分,未过关的抄写2遍,下午第三节课后找组长过关。
三、 朗读训练(10分钟)
内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方法措施(1)听范读朗诵,划分朗读节奏、停顿、重音;教师出示节奏表,供学生修正 (2)齐读、对子读、开火车读等 奖罚:诵读有情感的加2分。
四、 理清层次(5分钟) 内容
(1)、律诗分五言和七言两种,限定一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或长律。
(2)、律诗八句,两句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律诗格律较严,偶句要压韵,颔、颈两联要对仗/对偶(即两句中的词组结构和词性要相同,相互成对),字的平仄(平[阴平、阳平]、上、去、入[仄])也有规定。 方法措施 (1)、对子互学 (2)、查阅工具书 奖罚:先完成的加2分
五、 检测(5分钟)
内容:内容:默写《七律 长征》 方法措施:(1)所有C类生爬板。
(2)组长批改点评
奖罚:过关的同学每人加2分,未过关的抄写2遍,下午第三节课后找组长过关。
六、 布置作业 内容:背诵课文 方法措施:独立完成
奖罚:完成的加2分,未完成的课外时间完成。
阅读指导课
一、 激趣导入(1分钟) 今天我们具体来学习这首诗。
二、 复习爬板(6分钟)
a) 内容:默写《七律 长征》 b) 方法措施:(1)所有C类生爬板。
(2)组长批改点评
3、奖罚:过关的同学每人加2分,未过关的抄写2遍,下午第三节课后找组长过关。
三、 出示目标(1分钟)
1、理解诗歌中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独立思考(3分钟)
内容:这首诗展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精神? 方法措施:独立思考 奖罚:认真的同学加2分
五、合作探究(6分钟)
内容:
1、用现代汉语翻译这首诗。
2、全诗的总起句是哪句?具体写了哪些山和哪些水?
3、请你用” 图”的表述形式概括一下颔联、颈联、尾联中展现的红军征服困难的场景,并选其中你
最喜欢的一幅谈谈感受。
4、怎样理解诗中的“暖”和“寒”?
5、整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方法措施:小组讨论
奖罚:按完成的先后顺序分别加61分
六、阅读交流(20分钟)
内容:
1、用现代汉语翻译这首诗。
2、全诗的总起句是哪句?具体写了哪些山和哪些水?
3、请你用” 图”的表述形式概括一下颔联、颈联、尾联中展现的红军征服困难的场景,并选其中你
最喜欢的一幅谈谈感受。
4、怎样理解诗中的“暖”和“寒”?
5、整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方法措施:小组展示
奖罚:按各组的表现具体加分
七、 课堂小结,谈收获。(2分钟)
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七律长征说课稿范文第4篇
在读过了《七律长征》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了红军那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每每读过此诗,脑海里便会浮现出红军战士们那令人震撼的革命精神!红军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不怕”表明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凭此精神,战士们把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看得极为平常。
红军战士们在长征途中遇到的种种困难都被他们克服了。一路上,他们击溃了敌军的无数次的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绵延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跨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爬岷山,经历了千辛万苦,才取得了胜利。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为的就是后代们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