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和狼的故事》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2篇)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第1篇
《鹿和狼的故事》
教者:张改梅
2011.10.0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
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教学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鹿和狼的图片
问:对于这两种动物,你喜欢谁?为什么?
(是啊!鹿通常是美丽善良的化身,而狼却凶恶残暴,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披着人皮的狼”等,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
2、导题:但在凯巴伯森林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个鹿和狼的故事。(课件出示:14鹿和狼的故事)
请大家齐读课题。在读课文之前请你们先看两张图片
二、对比质疑,确定重点
1、多媒体出示图片(茂盛的森林),教师讲解:这就是美国亚里桑那洲的凯巴伯森林,在20世纪初期,这里还是松衫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鹿在林中出没。而到了1942年,这里却成了这幅光景(出示荒凉的图片)那里只剩下 1
一些病鹿在苟延残喘。
2、质疑
看了这些画面,听了老师的讲解,现在你心里面最想知道什么呢?
(总结学生质疑:为什么会弄得鹿死林毁的结局?)(板书:鹿死林毁?)
三、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当读到你觉得想说些什么的或要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你就停下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哪些地方不懂的,你就在那里写上批注,等一下我们一起来讨论。
3、下面,把你的想法和感受与你的小组成员分享。
四、张扬个性,深入评明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重点指导:
(1)鹿成了凯巴伯森林的“宠儿”,它们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生活。
A、假如你是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鹿,相遇后你们会说些什么?
B、指导朗读(个别读,女生读,齐读)
(2)鹿毁灭了森林,你从那个语句读出来的?
A、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B、指导朗读
(3)鹿死的原因:饥饿、疾病
A、假如你是凯巴伯森林中的病鹿,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
B、指导朗读
2、过渡探究
鹿们不知道“鹿死林毁”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讨论知道吗?(指两个学生回答)
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请再仔细读课文,找一找。还有,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方式来汇报你的答案。
(1)边画图边讲解;(2)生物链;(3)生态平衡„„
3、师小结: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凯巴伯森林六千只狼先后毙命,而鹿大量繁殖,过多的鹿超过了森林的供养限度,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系统,所以森林被毁了,鹿得不到食物,再加上疾病的蔓延而逐渐死亡。
4、指导朗读(个别读,指导后个别比读,齐读)
5、学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吗?(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到底错在哪里?)
五、深究课文,突出重点
那他到底错在哪里?下面,请你精读第8、9小节,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狼和鹿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尽管狼吃鹿,它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鹿的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
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没有了危害鹿群的狼后,森林中的鹿就增多了,大量的鹿群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鹿群也大量死亡,疾病流行,鹿群数量骤减„„)
3、练习说话
你能根据课文的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吗?
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因为————————————————————。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因为——————————————— —————。
六、拓展迁移,大胆实践
1投影出示《蛇与庄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2、设计说的练习:假如现在老师是一个美国某报社的记者,想采访一下在座的你——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行吗?“总统阁下,听说您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中的鹿,而下令捕杀森林中的狼,结果却弄得鹿死林毁的结局,对此事,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3、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4、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老师想让你们去告诉全人类要尊重动物、植物、微生物„„请你们结合自己的理解、材料,写一则保护生态平衡的公益用语,看谁写得最吸引人,最能令人震撼,好吗?(“还动植物一个宁静的家园”、“朋友,请别让小草流泪”、“关爱一棵小树,成就一片绿荫”、“绿色的希望,绿色的家,绿色需要你、我、他”、“地球是我们的妈妈,我们都是他的孩子,请热爱妈妈吧!”。)
5、一种生物的存亡或数量发生变化,常常会通过这种错综复杂的依存关系影响到其他生物和整个自然界。这就是鹿和狼等动物带给我们的启示。学完了课文,你知道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个启示吗?
6、最后,老师也有一句话送给大家:尊重动物,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自己。
七、作业布置
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讲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听。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第2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4.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三、媒体运用
1.课前查阅有关生物链的资料。
2.大屏幕演示总结语,引起学生注意。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由生活导入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狼呢?学文,增加是啊,鹿通常是美丽善良的化身,而狼却凶恶残暴,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学文兴趣《鹿和狼的故事》(板书课题),看看课文又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
1.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理解“苟延残喘”、“罪魁祸首”。
3.指名说主要内容。
〈三〉理解
1.导言
是啊,昔日的森林松杉葱郁,而今却面目全非;原来的鹿群活泼自由,现在却苟延残喘。这严重的生态灾难不能不使我们感到痛心疾首。然而,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杀的恶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如果有人能够劝阻他不再继续这个错误的决定,必将会挽救森林,挽救鹿群,挽救整个生态系统,可惜,罗斯福身边没有这样的人。同学们,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向总统先生进见直言吧!我们来以形式的创给他写一封信,好吗?新达到激发要想使这封信更具有说服力,我们需要以课本为依据,可以用事实说学文欲望话,可以讲明道理,可以引用身边的例子,要有理有据的阐明你的观点。
2.自由研读课文,思考如何写信。体现自主与
3.小组交流。合作
4.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信的内容适时小结出:生物之间的关系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不要以惯有的眼光片面的认识事物)
〈四〉总结
同学们一封封发自肺腑的信,不仅使罗斯福醒悟,也会使更多的人警醒。
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这个惨痛的教训不要再重演。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 第3篇
课前谈话:
1、“从你知道我是谁吗?”引出评价和价值观的问题。
2、因为用的是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学生,引出汉语和英语的关系问题。
一、导入
1、课件出示课题《鹿和狼的故事》,齐读,听音乐(开阔的、舒服的)。
2、这音乐给你什么感觉。
3、看画面,“凯巴伯森林”。先看整个森林的全景图,再看特写:小花、小蜜蜂、蝴蝶、蒲公英)
在看蒲公英画面时,师问:给你什么感觉: 生:飘飘然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蒲公英自由地飞,这就叫飘飘然。
师:不过,现在,飘飘然有不同的解释。谁知道还有什么解释? 另一生:骄傲。„„
二、练习:填充词语、理解词语。松杉()郁 生机()()„„
(词语来自课文,既是好词,也是帮助理解课文的关键词)
1、学生填空,不懂的看书。
2、看给出的答案,纠正自己的错误,提醒要注意的生字。
3、再看图,用上刚填的词语形容。
4、图1:松杉葱郁 生机勃勃
5、图2:到了晚上怎样? 松柏挺秀 星光灿烂
6、图3:雾中的森林 薄雾如纱 恬静幽美
如果我们在这里散步,会有什么感觉?(舒服、优美)
7、传出狼声,月光下一匹狼出现,学生说词语:阴森恐怖 凶恶残忍 读这两个词语、读出害怕。
出示与狼有关的成语: 狼心狗肺 豺狼之吻 „„
8、如果用其中一个词语来形容你,你愿意吗?
9、出示小鹿图。找一个词语形容。
师小结:鹿美丽善良,狼凶恶残忍,这就是千百年来人对这两种动物的看法。
三、课文学习
1、自由读课文,看能否改变你对鹿和狼的印象,找出句子划起来。(老师指导学生如何作批注,并不时发现好的感想在班内交流)
2、出示毁灭森林图,用一个词形容。出示词语:面目全非 森林毁灭 生态灾难
仔细看画面,把画面记在你的脑海。
3、看鹿图 把词语送给鹿
罪魁祸首 苟延残喘 生态灾难 用“罪魁祸首”、“生态灾难”说一句话。
4、出示狼图。(狼露出哀怨的眼神)师在哀怨的乐曲中说:这是森林中剩下的狼,出示狼说的一段话:人类总说我们凶残,可是,对森林来说,谁凶恶?
5、再出示狼悲惨图。齐读:枪声在森林里„„
现在,你还能用哪些词送给他们?
四、练习填空
狼是凶残的,所以要消灭;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护。——罗斯福总统用找个习惯看法和原则制定政策,下命令消灭狼。总统先生下这个猎杀命令的时候,没有弄明白 „„
五、拓展 介绍罗斯福
六、作业
1、用狼或者鹿的口吻给罗斯福写一封信。提醒信的格式,语气要委婉。
鹿和狼的故事 教案 第4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请你说说你心中的狼是什么样的?鹿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多媒体出示有关狼和鹿的图片)
生答,狼是凶恶的,残忍的。。。。鹿是温顺的,可爱的。
师:从大家的回答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狼的厌恶,以及对鹿的喜爱。在美国凯巴伯森林,那里居住着鹿,也居住着狼。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凯巴伯森林,看看在那里鹿和狼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板书:鹿和狼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朗读词语。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同时幻灯片展示)
2.学生动笔写词语。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要求都准字音。
2.勾画不懂的地方。
四、深读课文,解决疑惑
1.阅读1-6自然段
1)完成填空:人类(罗斯福)为了护鹿--(杀狼)--(鹿增)--(林毁)--(鹿死)
2)思考: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措施:一是,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
二是,政府雇请猎人去消灭狼
结果:鹿大量增加,森林生态遭到破坏。
3)读了故事之后,你有何感受?
2.阅读7-9自然段
1)边读边思考:罗斯福错在那里?为什么?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罗斯福错在不该下令捕杀狼。因为一个方面是:狼吃鹿,“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森林也就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另外,“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另一个方面:他制定这项政策是根据习惯看法和童话原则。道理: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
2)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事例,你还知道哪些?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 第5篇
1、透过学生自学,采用不同的形式汇报自学的成果。
2、在汇报自学成果中培养学生的朗读潜力、口语交际潜力、小组合作学习潜力。
3、透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以及学生自编课本剧。
教学方法:
自学汇报。
教学手段:
透过学生自学汇报到达口语交际以及演课本剧。
教学课时:2课时。
一、导入:
1、师生问好。
2、同学们前段时间已经对《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进行了自学,并且作了充分的准备,此刻你们已经自由的组合成了四个组,那么你们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
(学生派代表回答)
(生汇报:有的组透过朗读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有的组透过与别的组合作表演童话剧的形式汇报成果。)
3、老师相信每个组的同学都作了精心的准备,那么对于朗读得好的同学,我们这天将评选出今日朗读之星,对于表演得棒的同学,我们这天将评出表演之星,并且还有环保小卫士奖,最佳组织奖。
应对这么多的奖品等着你们来拿,你们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4、有没有信心?(有)用声音来告诉大家,准备好了吗?那么哪个组先来汇报?
二、朗读:
1、我们首先请第三组的同学。
(我们这组采用朗读的形式来汇报我们的学习成果)
2、第三组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的听,仔细的听,当好评委,听听他们哪些地方读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读得不好,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读?
3、第三组汇报。
4、第三组精彩的朗读深深的感染了我们每个人,我们将在第三组评选出今日的朗读之星。
学生(第四组):老师。
师:你有什么事?
生:我觉得我们这组比他们读得更好。
师:第四组的同学已经向第三组的同学发起了挑战,我们来看看这两组同学中哪组的朗读之星产生得更多!听众当好评委哦!有请第四组的同学。
由本组代表组织本次汇报。
(老师参与学生中,精彩的自发鼓掌)
评价:
1、三组四组的朗读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评委们,朗读之星就要产生了。
学生自由评。
2、同学们,其实第三、四组的同学朗读得都很棒,但是同学个性突出,我们推选同学为朗读之星,你们同意吗?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同学比同学朗读得好,读出了,我觉得朗发给她。
3、那么有请同学上台,老师给你们颁发朗读之星的奖品!(鼓掌鼓励)期望你们以后朗读得更好。
4、他们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这天的朗读之星,期望我们班上的朗读之星越来越多。
童话剧:
1、一、二组的同学,三、四组的同学透过自己精彩的朗读,捧走了这天的朗读之星,那么你们愿意透过自己的表演赢得表演之星吗?朗读组的同学可要当好评委哦!他们哪些同学表演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同学表演得不够好,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表演?那么,一、二组的同学上吧!
(教师到座位上,适时参评鼓掌)
2、同学们你们觉得一、二组的同学表演得怎样?(好)(掌声)好在哪里?
3、我们的表演之星即将产生!
4、经过同学和老师的意见,我们这天将评选出同学为最佳组织奖,同学为今日表演之星,并且我们还要评选出贾婷同学为今日朗读之星。
5、看来我们的同学不仅仅会表演,而且还会欣赏,老师相信不久的将来,著名的主持人、著名的演员、著名的导演都会在我们班上诞生。
三、感悟:
1、三、四组绘声绘色的朗读,一、二组深情并茂的表演,我们听了看了,在同学们的内心必须产生了许多的想法,你们下去也收集了许多的资料,那么请同学们自由而大声的交流,选取你喜欢的方式来谈谈你的感悟,你的联想,你的收获。
(评出环保卫士)
(发环保小卫士奖)
2、同学们的感悟、联想、收获还有很多,下来的时候我们再交流。
3、同学们收集整理了许多的资料,采用了不同的形式,汇报了你们的学习成果,你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在座的热烈掌声,在同学们内心深处已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从我做起,从你做起,从他做起,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这一刻起,你们就是环保的小卫士,让我们共同努力,与动物和平相处,让它们成为我们永远的朋友,愉快的生活在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板书:
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鹿和狼的故事》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推荐) 第6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听过哪些有关狼的故事?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狼”给你留下的印象。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板书:狼
2、你鹿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鹿”给你留下的印象。板书:鹿
过渡: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板书课题:鹿和狼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学生接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评价。
3、指名学生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2、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此时的鹿群真的是无忧无虑吗?请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3节。
3、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用自己的话说说。
4、在文中找出罗斯福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5、讨论:指名读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⑴ 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⑵ 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⑶ 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
四、体会升华
1、为什么鹿会“饿”、“痛”直至从10万只只剩下8千只?
2、这是“狼”的错吗?“狼”难到就该杀吗?
3、狼倒在猎枪下的一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你知道它想说什么话吗?
4、鹿是毁灭自己的“祸首”。鹿它想毁灭自己吗?真正的“祸首”究竟是谁?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作业
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写从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并请你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 板书:
14*《鹿和狼的故事》
狼 鹿
猎人
(道理)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预习: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初读课文,标出段序,圈出不认识的生字查字典解决。
2、读熟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试着解决课后思考题。
4、探究课文的写法。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教学《鹿和狼的故事》这课,我注重培养学生大胆质疑、阅读感悟,采用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策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按我校打造高效课堂“三学三探”的教学模式教学,注重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策略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由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问题:简要讲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中关于鹿和狼的故事,并说说你从中懂得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小组讨论,课上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情感朗读表达。合作学习中不但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往的合作精神,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2、注重阅读感悟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以“读”贯穿始终让学生从“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解决问题,在“读”中感悟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对鹿和狼已有的认识与课文的描述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对课文讲述的“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们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的认识更加深刻。既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3、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结合单元的训练要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修改 教案《鹿和狼的故事》 第7篇
一、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以罗斯福总统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自然界里的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不同生物之间互相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本课的写作思路是先叙述具体事例,再分析这一事例产生的 严重后果的原因,最后从教训中概括出人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的道理。本–课书为自读课,所以“‘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能快速阅读课文并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事例。
2.能准确、简洁地概括出凯巴伯森林大批的狼被猎杀后,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 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三、教学活动
⒈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师(出示投影):鹿是一种温顺、善良、惹人怜爱的动物;而狼在人们的心目中则凶狠、残忍、在童话故事中几乎永远担着欺负弱小的恶名。如果这两种动物遭遇,人们自然会保护鹿消灭狼,然而这样做一定是对的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走入《鹿和狼的故事》。师板书课题(鹿和狼的故事)
⒉回顾学习自读课文的方法。
师:这篇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谁能给说说一般学习自读课文的方法是什么?(指名一人回答)
生:学习自读课文分为三步:①阅读课文导语,明确学习任务。②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③精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
⒊读课前导语,明确自学目标。
师:好,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方法独立学习。谁能为大家读一读课文导语,请大家找到我们的学习任务。
生:一人朗读课文导语。
师: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导语,并画出本课的学习任务。
(预设一)生:本课的学习任务是:①用较快的速度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凯巴伯森林大批的狼被猎杀后,造成了怎样的后果。②认真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师:你为大家提炼的学习任务准确、清晰。(投影出示学习任务)(预设二)生:本课的学习任务是:①用较快的速度读读下面的课文。②想一想凯巴伯森林大批的狼被猎杀后,造成了怎样的后果。③认真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师:你们同意他的回答吗?为什么?
生:导语中使用了一个“;”说明有两条学习任务。“①用较快的速度读读下面的课文。”和“②想一想凯巴伯森林大批的狼被猎杀后,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应该合并为一条。
师:你读书非常仔细,值得大家学习。(投影出示学习任务)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几位同学分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文章为我们讲述了一
个什么故事,哪一段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生分读课文。
师:谁能回答刚才的问题。
生:这篇课文讲了罗斯福总统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的故事。最后一段告诉我们其中的道理。
师:请学生读文章最后一段。
师:谁和他找的一样?请举手。
师请学生说说对这段的理解。(可以有自己的见解,要不偏离主题)指名再请同学读一读。
⒌精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
⑴师:我们初读课文理解了文章大意,现在来完成第一个学习任务。
谁来再为大家读一读第一条学习任务。
生看投影朗读第一条学习任务。
师: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那几个段落具体写了“凯巴伯
森林大批的狼被猎杀后,造成了怎样的后果”的内容。
或2.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那几个段落具体写了“凯巴伯森
林大批的狼被猎杀后,森林的情形”。
(预设一)生:文章是从第四到第六自然段具体写这一内容的。(预设二)生找到的内容不完整。
师点拨:①谁还有补充。②请你们仔细读题是“凯巴伯森林大批的狼被猎杀后,造成了怎样的后果”,还有补充吗?
(预设三)生找到的内容多。
师点拨:①谁还有不同意见。②请你们仔细读(多找的段落),看看
这段话与我们的问题有关吗?
⑵师:请大家默读第四到第六自然段,请边读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
出了凯巴伯森林大批的狼被猎杀后,造成的后果。请你
用概括的语言说一说。
学生默读,边读边用铅笔在书上作出批注。
师:找完的同学把意见在小组内交流、补充。一会我们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汇报。
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指导中注意点拨学生对答案的把握)
师:哪个组愿意来汇报?
生汇报师板书。
1鹿的数量巨增。
2森林遭受严重的破坏。
3剩下八千只病鹿。
师板书后,问学生从哪些语句中找到的答案,请读一读。
小结学习方法
师: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概括的。
生:找出相关段落,再找到分别写了什么内容(重要的语句),再用
自己的语言提炼概括,是一种好的方法。
师:通过我们对后果的分析,你有读懂了什么。
生:结合中心段说一说(我们必须认识到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
生物之间都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要维护生态平衡。)
师:(播放幻灯:生态灾难,音乐起)的确,由于狼被猎杀,给给凯
巴伯森林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灾难,令所有的人都心痛,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在生态的舞台上……(引读中心段)
师:(播放幻灯:书信)正是罗斯福总统的片面认识造成的严重后果,请你根据下文的内容以书信的形式给罗斯福总统写几句
话,在信中向他阐明他决策失误的原因,并帮他想想办
法,看怎样才能挽回损失,找回昔日的凯巴伯森林。
生在音乐生中写信。
师:谁来给大家读读你写的信。
师评价:1·你的信不仅能紧扣课文内容,条理清晰的向罗斯福总统
阐明他决策失误的原因,而且使我们在座的所有人都获
得了启迪。
2·你给罗斯福总统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播放幻灯:生机勃勃的凯
巴伯森林)正是用“引狼入室”的办法使凯巴伯森林又恢
复了往日的生机。鹿和狼的故事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自
然之道,让我们牢记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
平衡。(板书中心内容)
让我们一起记住凯巴伯森林的故事,一起记住:在生态的舞台上(引
鹿和狼的故事 教案和反思 第8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林间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鹿在快乐地嬉戏。可是,在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凶恶残忍的狼,一只只鹿接连遭受毒手。为了保护鹿群,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消灭狼。
2、结果是否如他所愿,鹿群是否得到了保护。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鹿和狼的故事》,了解一下他们的故事吧。
二、出示自学提示(课文导语部分)边读边想: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朗读词语。出示
狩猎 宠儿 厄运 维持 控制 相悖 葱郁 凶恶 承载 疾病 几乎 糟蹋 苟延残喘 罪魁祸首 面目全非 一命呜呼
2、学生说主要内容。
3、汇报自学提示问题2(美国总统罗斯福,他为了保护鹿,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概括地说他采取了两项措施:①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②雇请猎人捕杀狼。
结果(1)对狼来说:生读第二段说理解
师小结:这项决定的结果是使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多么可悲啊,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多。“25年,六千多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
指导读第三自然段,品味森林里狼群的悲哀。
结果(2)对鹿来说:学生汇报鹿数量变化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①20世纪初叶,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
②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了十万只。③两年之后,鹿群的总量由十万只锐减到四万只。
4、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
(1)、出示鹿变化的数字加以体会。
四千只(活泼美丽)十万只(鹿的王国)四万只(饥饿疾病)八千只(病鹿)。①将表示鹿群数量变化的数词找出来;②4000只鹿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③为什么鹿的数量很快就超过了十万只?④后来鹿怎么又只剩下不到8000只了呢?⑤老师深情描述:4000——10万——8000,不仅仅数字在变化,还有很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狼死了!林毁了!本想保护的鹿也挣扎在死亡线上!这些森林的“宠儿”数量锐减的原因是什么?(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别下降。)
小结:狼被枪杀后,鹿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这个“自由的王国”中,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2)、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3)、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结果(3)对森林来说:
凯巴伯森林以前的面貌和25年后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生读句子汇报
森林:原来松杉葱郁 生机勃勃;25年后绿色减少 枯黄扩大。
过渡:是啊,同一座森林25年间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为什么?
4、课上到这,我想问同学们,作者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板书: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出示句子: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作者用什么方来说明这个道理呢?(对比、数字、举例)
这就是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齐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五、总结扩展
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
结语:同学们,任何生物体都有生存于自然界的道理,我们千万不能随意性地加以破坏,从而使生态失去平衡,这样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齐读最后一段,谈理解;罗斯福错在哪儿?
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情境:
给美国已故总统罗斯福写一封信,告诉他错在哪儿,应该怎样 做才能挽回损失。
(凯巴伯森林的现状:美国政府为挽救护鹿灭狼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的计划。而当时该项计划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未及时实施。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提高,“引狼入室”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到实施。当年美国从加拿大运来首批野狼放生到落基山中,从此凯巴伯森林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鹿和狼的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学来达到教学目标的。因此,这课时我着重从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感悟,构建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策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注重学法的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1、注重阅读感悟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于是,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以“读”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从“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解决问题,在“读”中感悟表达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对鹿和狼已有的认识与课文的描述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对课文讲述的“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们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个生物界都有这种相互关系。人类所要做的不能一厢情愿地改变它,而是尊重。”并结合科学所学的知识,有效地将这个道理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角度,既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2、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自主、探究方式学习策略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由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学生质疑和老师设计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自己去找答案,并在旁边批注,读、圈、点、勾、画等方法融汇其中,使学生在最大限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小组讨论,课上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情感朗读表达。合作学习中不但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往的合作精神,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3、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根据单元的重点要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主题,我觉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参与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教师以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出现。要做到这些,我们所设计的问题很重要。因此,我认为“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应该从我们所设计的每一个问题出发。我们提出的问题能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能不能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目前我在教学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的一个问题,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地一个方向。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第9篇
《鹿和狼的故事》是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导致巨大生态灾难为例,阐述了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这一客观规律。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狼和鹿的故事。第二部分讲鹿和狼与森林的关系。第三部分讲人们对狼与鹿的认识同现实相悖,告诫人们要尊重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增强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 阅读文章
1、回顾本单元学习主题《珍爱我们的家园》。
2、默读课外拓展文章《生命之网》,思考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3、过渡语: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今天我们要读的这个故事却告诉我们另一种看法。让我们一起走进《鹿和狼的故事》吧。
二、收集成语 梳理积累
1、多媒体出示鹿和狼的图片,问:你喜欢谁?为什么?
2、你能说几个带“鹿”和“狼”的成语吗?
3、学生交流:群雄逐鹿、獐麋马鹿、逐鹿中原、鹿走苏台、秦失其鹿、鹿死谁手、指鹿为马;杯盘狼藉、鬼哭狼嚎、狼心狗肺、如狼似虎、狼狈不堪、狼狈为奸、声名狼藉。
4、学生开火车读成语卡,要求都准字音。
5、出示ppt,认读成语,强化巩固。
6、出示ppt,积累有关狼的歇后语。
7、请同学们默读这些歇后语,你发现了什么?
8、学生归纳:这几条写狼的歇后语都是贬义的。
9、老师归纳:看来人们对狼这种动物真的没啥好印象。狼在人们心中是凶残的,但在森林的眼里狼是什么样的呢?
三、默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老师提示:要说清谁、干什么、结果怎样。
3、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指名回答,同桌练说,训练到位。)
四、自读自悟 明白道理
1、自读课文,思考:罗斯福保护鹿的政策为什么会失败?
2、合作交流:把你的想法和感受与小组成员分享。
3、老师小结: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凯巴伯森林六千只狼先后毙命,而鹿大量繁殖,过多的鹿超过了森林的供养限度,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系统,所以森林被毁了,鹿得不到食物,再加上疾病的蔓延而逐渐死亡。
4、造成这样的局面并非罗斯福总统所愿意的,现在他想听听大家的建议。(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
5、研读末段,划出几层含义。
6、读一读所划句子,说一说故事道理。
7、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8、老师梳理观点并板书:不可或缺、尊重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五、拓展阅读 强化认知
1、狼是罪恶的化身,我们一厢情愿地把狼赶尽杀绝又会猛然发现还得“引狼入室”!这是怎么回事?请打开资料袋,阅读凯巴伯森林的现状。
2、读拓展文章,谈切身感受。
3、老师小结:“事物本无尽恶,也无全善。”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大家应该告诉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要尊重动物、植物、微生物请你们结合自己的理解、材料,写一则保护生态平衡的公益用语,看谁写得最吸引人,最能令人震撼。
4、拓展阅读《澳大利亚的蝴蝶》。默读短文,思考交流:
读了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5、归纳总结:自然界中动植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我们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自觉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六、延趣拓展 升华主旨
1、讲一讲生活中动、植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例子。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第10篇
1,打死狼保护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破坏了生态平衡,而我们经常打死老鼠,这是不是破坏了生态平衡
2,生活在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是不是各种动物之间的数量一定要相等为什么等等。
面对这些经过学生讨论也不能得出理想答案的问题,我课前也没有预料到,仓促间只好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总结归纳,总算是结束了这节课,课堂气氛与刚开始相比逊色了很多。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第11篇
在同学们一鼓作气、兴致盎然地读完《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通过讨论交流弄明白了美国总统罗斯福错在哪儿、为什么错、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等问题后,我又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另一个我自认为令学生感到棘手的问题:你还知道类似鹿和狼的事例吗?试着讲一讲。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略为沉思以后,有许多同学不约而同地举起手来,我为之一震,知道同学们已胸有成竹了,欣喜之情不言而喻,看来今天不用老师抄黑板,满堂灌了。
看着同学们跃跃欲试的劲头,我不敢懈怠,连忙点平时不爱发言的张**回答,他站起来就说:“比如对麻雀的看法,大家都认为它是四害之一’,大量捕杀的结果是麻雀少了,但相应的许多植物、庄稼的害虫就会迅速繁殖,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活、生产。这说明人类自身的认识是片面的。”同学们对他的精彩发言报以热烈的掌声;紧接着发言大王田野站起来说得头头是道:“比如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能处理好孩子学习与玩的关系,一味逼孩子埋在作业堆中,最后反而导致孩子学业荒废,一事无成。”对他的这一番高谈阔论,同学们都频频点头称赞;此时林钦也不甘示弱,还没等我点他发言,他就主动站起来说了:“比如地球为人类慷慨地提供了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可人们还是贪心不足,人为地破坏生态环境,最后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灾难,这和鹿和狼的故事是一样的”。听了前面几位同学的精彩发言,有些没有发言的同学坐不住了,这个也想说,那个也想说。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只好让同学们在小组里去交流。同学们一下子忙开来。我在小组参与讨论时,同学们的答案真可谓丰富多彩、五花八门,比我预期的结果不知好了多少倍。最后我问同学们怎么知道这么多类似的事例时,有的告诉我是从书本上知道的,有的说是自己学了课文后归纳总结出来的,还有的说是听家长说过突然想到的。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构建活动化的语文教学,首先要开放人文环境,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无所畏惧的,独立的探索心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空前高涨;其次是开放文本的内容,使课堂教学的触角伸到课外,学生的个性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口、用手、用脑,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取知识与经验,激励学生在实践中独立思考,从而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第12篇
这是一节略读课文,学习主要是采用通过学生的自学,老师引导为辅的原则进行学习:
我首先让学生根据平时对“鹿”和“狼”的了解,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对这两种动物的印象,为学习下文,改变对这两种动物的一般认识做好铺垫。再结合同步学习的课前自学,通过自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最后通过自学理解提示,明确造成凯巴伯森林几乎毁灭的根本原因。在文中勾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和“有这些措施导致的后果”。并让学生在文中进行标注,明确捕杀狼之后所造成的四个连续性的后果。在学生小组交流后,进行全班汇报交流,再让学生明确这些措施所导致的恶果之后,让学生想象怎样做才能挽回损失。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罗斯福总统决策的错误根本,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