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读后感(精选7篇)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读后感 第1篇
19世纪初,人们大多使用油灯,但这种灯不但光亮度不够,还极容易引发火灾,这勾起了天才发明家爱迪生的兴趣,为了把人类从黑暗中解放出来,爱迪生开始了整整30年的研究。
爱迪生发明电灯做了1500多次试验,都未找到合适的材料做灯丝,为此他绞尽脑汁。一天,他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灵感,于是他就采用日本竹子里的碳丝做为灯丝,出乎意料的是用这种材料做成的灯泡居然亮了1200小时,这使灯泡初具了实用性。爱迪生并没有止步,为了灯泡能达到更长的使用寿命,之后,他又研究出在灯泡中充进一种惰性气体,这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灯泡。
爱迪生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是他一生奋斗的总结。在学习中,我常常遇到困难就打道回府,把逃避作为首选,害怕错误,害怕失败。想着书中爱迪生对6000多种材料细致分析的介绍,我心中充满羞愧,他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深深地感动,也让我知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才会有收获。
当爱迪生发明竹丝灯后,他不满足灯泡1200小时的使用寿命,又对灯泡进行改进,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当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发明后,爱迪生并未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而是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一个目标达成时,我们也不应松懈下来,而应该像爱迪生一样,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
我要学习爱迪生,学习他那热爱科学,顽强拼搏的精神;学习他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勇气;学习他对自己严格要求,精益求精的态度,时时激励、鞭策自己,让自己有所作为。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读后感 第2篇
爱迪生并不气馁,继续着自己的试验工作。他先后试用了钡、钛、锢等稀有金属,效果都不很理想。
接下来,他与助手们将这1600种耐热材料分门别类地开始试验,还是采用白金最为合适。由于改进了抽气方法,使玻璃泡内真空。灯的寿命已延长到2个小时。但这种由白金为材料做成的灯,价格太昂贵了,谁愿意化这么多钱去买只能用2个小时的电灯呢?
爱迪生看到这用棉纱织成的围脖,爱迪生脑海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
对!棉纱的纤维比木材的好,能不能用这种材料?
他急忙从围巾上扯下一根棉纱,小心地把这根炭丝装进玻璃泡里,效果果然很好。
爱迪生非常高兴,制造了很多棉纱做成的炭丝,进行多次试验。灯炮的寿命延长13个小时,后来又达到45小时。
“我希望它能亮1000个小时,最好是16000个小时!”爱迪生说道。
最后,爱迪生终于选择了竹子。他先取出一片竹子,装进玻璃泡,通上电后,这种竹丝灯泡竟连续不断地亮了1200个小时!
有人质疑爱迪生邱少云的故事 第3篇
据《新京报》报道, 近日一些民间人士对中小学语文课本提出质疑, 指出一些内容不符事实。如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纯属虚构, 因为那时还没有阑尾炎手术。又如邱少云的故事, 从医学常识判断, 他不可能在烈火中坚持半小时。该文认为, 这些被编造或被删改的中小学课文, 都是为了某种需要而改变了事实。就“实事求是”的古训而言,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 它都是虚假的。这些违背事实的内容, 反映了现代教育理念的缺失, 使得教材中充满了太多不真实的东西, 教育者总想将固定的东西灌输给孩子, 而不是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我判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 这种教育注定会失败。如今新一代成长起来的学生, 他们最大的道德困扰, 仍然是面对现实与言说之间的巨大反差, 不知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还是该相信课本里的谎言?因为少数想要说出真相的人, 往往会付出代价, 命运都不会太好。大多数人则习以为常, 不想费神去纠正事实, 给自己找麻烦。其结果是, 我们越来越不善于独立思考, 听任谎言盛行, 而无动于衷。
电灯不是爱迪生发明的吗 第4篇
谁才是白炽灯之父
其实,远在爱迪生之前,很多人就开始研制电灯。英国化学家戴维,早在1801年就将铂丝通电发光。他还在1810年发明了“电烛”,利用两根碳棒之问的电弧照明。
美国人亨利·戈培尔在1854年,使用一根炭化的竹丝,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电发光。他的发明在今天看来,是首个有实际效用的白炽灯。他当时试验的灯泡已可发光400小时,但是他没有及时申请设计专利(没有专利意识害死人啊)。
到了1874年,加拿大的两名电气技师在玻璃泡中充人氮气,以通电的碳杆发光。但是,他们没有足够的财力继续进行这项发明,便把专利卖给爱迪生。爱迪生购下专利后,尝试改良使用的灯丝。
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爱迪生终于有了重大发现——抽真空,并以钨替代碳作为灯丝。这种方式不仅廉价而且照明时间长。遗憾的是,这种电灯泡最大的问题就是灯丝易烧断。后来又发现里面充人情性气体(氮、氩或氪气)可以减慢钨丝的升华、变细。从此,钨丝电灯泡(白炽灯)一统天下!可以说,从白炽灯第一次作为商品在19世纪70年代出售以来,这130多年期间,灯泡一直都是由玻璃和灯丝构成,只在尺寸和形状方面经历了一些微小的变化。
一场我们引起的战争
这可是我们白炽灯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事实上,这不仅仅是两个人的“战争”,还是当时两个最强大的国家——英国和美国的“战争”。
直到今天,美国和英国还认定白炽灯的发明人并不是一个人。在英国,电灯发明100周年纪念于1978年10月举行,而美国则于一年后的11月举行。
要想知道真相,还得从头说起。话说英国人斯旺也一直在研究电灯,而且比爱迪生还早。
1878年,他以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取得英国的专利,并开始在英国建立公司,给各个家庭安装电灯。
而精明的爱迪生呢,自从从加拿大那两个电气技师手上购买了专利后,就一直尝试改良使用的灯丝。到了1880年,他造出的炭化竹丝灯泡曾成功在实验室持续发光1 200小时。然后,他准备开厂大卖。
不过,英国人斯旺改变主意,他控告爱迪生侵犯专利,并且获得胜诉。后来,两人达成协议,合资组建了电灯公司,在英国生产白炽灯。再后来,斯旺把他的权益及专利都卖给了爱迪生。在美国,爱迪生的专利亦被挑战。美国专利局曾判决他的发明已有前科,属于无效。最后经过多年的官司,爱迪生才取得碳丝白炽灯的专利权。虽然我们已经活了999个小时了,即使电老大给了我们最大的支持,即使我们已经竭尽全力,发出的光依然暗黄暗黄的。我们知道,我们随时将会熄灭,结束这光明的一生。我们还知道,我们这个家族都将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必然的结果,不管曾经的我们有多么辉煌,多少人因为拥有我们而矫傲……那我们的接班人会是谁?
我们的接班人
能点亮黑暗,这是多么诱惑人的活呀。所以,我们的接班人也不少哦!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其中的几个吧。
有毒的水银灯
在1902年,美国的黑维特将耐热玻璃制成灯管,抽出灯管内的空气,然后往里面充入水银和少量氩气,发明了水银灯。这种灯比白炽灯亮,能量利用率也较高。缺点是,辐射出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而且光线太亮、太刺眼,因此不能得到广泛应用。
多彩的霓虹灯
受水银灯的启发,法国科学家克劳特在抽掉空气的玻璃灯管中,分别充入氖、氩、氦等情性气体,并在灯管内壁涂上不同荧光物质,结果灯管发出了不同的光。这就是霓虹灯。虽然霓虹灯能发出色彩丰富的光,可惜亮度不够,不能作为照明灯用,只能用来做广告牌或装点夜景。
节能的荧光灯
在1938年,美国的伊曼终于制作出与水银灯性能截然不同的灯。他在玻璃管内,充进一定量的水银,管的内壁涂有荧光粉,管的两端各有一个灯丝做电极。通电后,这种灯就会发出可见的光(荧光),它比白炽灯更亮,且省电。因此,它一诞生,便很快进入了普通家庭。由于荧光的成分与日光相似,因此人们也叫它“日光灯”。
我们为什么长了一个“大肚子”
我们也希望拥有像节能灯一样苗条的身材,可我们不能。这是因为我们的材质所决定的,因为在高温下一些钨原子会蒸发成气体,这些钨原子气体如果在灯泡的玻璃表面沉积下来,很容易使灯泡变黑,为了尽量避免灯泡很快被熏黑,就得让沉积下来的钨原子在一个比较大的表面上散开。因此,我们就有了这个甩不掉的大肚子。
我们最感谢的人
我们最应该感谢的人不是爱迪生,而是富兰克林!正是173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探索出了电的存在,随后,法拉第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才使得我们的家族得以产生、发展和壮大!
我们最对不起的人
一直以来,我们都觉得对不起电老大,因为它给予的电其中的90%都被我们转换成了热能,只有不到10%被我们用来发光了。事实上,一只点亮的白炽灯的灯丝温度高达3000℃。不过,正是由于炽热的灯丝产生了光辐射,才使得我们发出了明亮的光芒。
我们的退休表
由于我们不够节能,并且使用寿命短。古巴、委内瑞拉、瑞士和爱尔兰等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已经禁止使用白炽灯。而在中国,我们也有了一个明确的退休表:
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为过渡期;
2012年10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
2014年10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6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
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为中期评估期;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第5篇
在电灯问世以前,人们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灯或煤气灯。这种灯因燃烧煤油或煤气,因此,有浓烈的黑烟和刺鼻的臭味,并且要经常添加燃料,擦洗灯罩,因而很不方便。更严重的是,这种灯很容易引起火灾,酿成大祸多少年来,很多科学家想尽办法,想发明一种既安全又方便的电灯。1878年爱迪生宣称要解决电照明的问题。爱迪生经数千次的挫折发明高阻力白炽灯。改良发电机。设计电流新分布法,电路的调准和计算法。发明电灯座和开关。发明磁力析矿法。12月21日《纽约快报》报道了爱迪生的白炽电灯。12月25日对来自纽约市的3000名参观者在门罗公园作公开电灯表演。爱迪生成功了。
看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我们要从小学会细心观察,观察能积累知识扩宽视野,增长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第6篇
很久以前,人们用火来取暖照明。
有一个聪明,爱动脑筋的人,偶然间知道有些金属导体通电后可以变红,发热。他被这个事情所吸引并一直思考。他想金属导体可以变红,发热,这不是和火很像么?那么是否可以有一种金属导体通电后,发出像烛光一样的光芒呢?就是这样的一种想法,这个人失败了近万次后终于制造出了,价格低廉,使用成本低廉,照明效果理想,使用寿命长的钨丝灯。
这个人就是爱迪生,他在不断的失败中总结着经验,只为了他心目中的成功。事后他说了一句名言:“天才是99%,加上1%的灵感,但是这1%却大于一切。”
我们在感慨成功者的成功之时,是否也能想想成功者,为了成功而不断付出的努力呢?
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
在瓦特故乡的小镇上,家家户户都是生火烧水做饭。对这种司空见惯的事,有谁留过心呢?瓦特就留了心。一天他在厨房里看祖母做饭。灶上坐着一壶开水,开水在沸腾,壶盖啪啪啪地作响,不停地往上跳动,瓦特观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这是什么缘故,就问祖母:“什么玩艺使壶盖跳动呢?”
祖母回答说:“水开了,就这样。”
瓦特没有满足,又追问:“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跳动?是什么东西推动它吗?” 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没有功夫答对他,便不耐烦地说:“不知道,小孩子刨根问底地问这些有什么意思呢?”
瓦特在他祖母那里不但没有找到答案,反而受到了冤枉的批评,心里很不舒服,可他并不灰心。
连续几天,每当做饭时,他就蹲在火炉旁边细心地观察着。起初,壶盖很安稳,隔了一会儿,水要开了,发出哗哗的响声。然后壶里的水蒸汽冒出来,推动壶盖跳动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壶盖也不停地跳动着,好象里边藏着个魔术师,在变戏法似的。瓦特高兴了,几乎叫出声来,他把壶盖揭开盖上,盖上又揭开,反复验证。他还把杯子、勺子遮在水蒸汽喷出的地方。瓦特终于弄清楚了,是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这水蒸汽的力量还真不小呢。
水蒸汽"对瓦特有很大的启示!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的物理现象,正是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认识源泉。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第7篇
在电灯问世以前,人们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灯或煤气灯。这种灯因燃烧煤油或煤气,因此,有浓烈的黑烟和刺鼻的臭味,并且要经常添加燃料,擦洗灯罩,因而很不方便。更严重的是,这种灯很容易引起火灾,酿成大祸多少年来,很多科学家想尽办法,想发明一种既安全又方便的电灯。1878年爱迪生宣称要解决电照明的问题。爱迪生经数千次的挫折发明高阻力白炽灯。改良发电机。设计电流新分布法,电路的调准和计算法。发明电灯座和开关。发明磁力析矿法。12月21日《纽约快报》报道了爱迪生的白炽电灯。12月25日对来自纽约市的3000名参观者在门罗公园作公开电灯表演。爱迪生成功了。
看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我们要从小学会细心观察,观察能积累知识扩宽视野,增长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