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筹办计划书(精选6篇)
科技公司筹办计划书 第1篇
一、小额贷款公司筹办流程
1.确定小额贷款公司地点
2.主发起人召集发起人(出资人)会议,确定公司组建事宜并成立小额贷款公司组建。
3.小额贷款公司筹建小组制定筹建方案。
4.小额贷款公司筹建小组确定委托银行代理结算业务。
5.小额贷款公司筹建小组向所在地区市政府提交筹建申请。
6.市政府初审并明确初审意见、承诺风险处置责任以及确定集体负责部门后,报市政府金融办复审。申报文件主送市政府,抄送市政府金融办。
7.市政府金融办复审,并提出意见。经领导小组审定后,报省金融办。
8.省政府金融办审批。
二、小额贷款公司开业阶段工作流程
1.小额贷款公司筹建小组凭省政府金融办出具的筹建批复文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企业名称预先审核申请书》。
2.小额贷款公司筹建工作小组就公司董事和高管人选与市政府进行沟通。
3.小额贷款公司筹建工作小组起草公司章程及各项规章制度。
4.召开小额贷款公司创立大会等有关会议,确定开业前有关重大事项,如通过公司章程,选举董事等,向市政府提出开业申请。
5.市政府、小额贷款公司、银行签订资金托管三方协议。
6.市政府对小额贷款公司开业申请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报市政府金融办验收(申报文件主送市政府,抄送市政府金融办)。
7.市政府金融办会同市政府进行开业验收,并提出意见,报领导小组审批。
8.小额贷款公司凭省政府金融办批准筹建、市政府金融办批准开业的有关批复,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
9.小额贷款公司在领取营业执照后5个工作日后向当地主管部门、公安机关、银监会派出机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报送相关资料备案。
三、申请材料总结
1.筹建申请书
2.市金融办审查意见和市人民政府的承诺书
3.可行性研究报告
4.筹建工作方案
5.发起人协议书
6.发起人会议决议
7.筹建组成员名单及简历
8.发起人的无犯罪记录证明
9.发起人的信用记录
10.发起人承诺书
11.《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12.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13.开业申请书
14.小额贷款公司承诺不进行非法集资、吸收公众存款的承诺书。
15.16.17.18.19.20.股东名单(企业法人、自然人、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及机构设置。营业场所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证明材料。公安、消防部门对营业场所出具的安全、消防设施合格证明。筹建批复的复印件。律师中介机构出具发起人和出资人关联情况的法律意见书。
科技公司筹办计划书 第2篇
2008年11月23日,华东电网公司围绕“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的目标,认真落实公司“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启动会”会议精神,研究讨论和编制完善科技信息2008-2010年3年行动计划。
2008-2010年,华东公司将以高级调度中心和一流信息化企业建设为工作重点,完善“十一五”后3年规划,将规划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年度行动计划中,明确公司科技信息工作的年度任务和重点工作安排:围绕公司高级调度中心发展目标,建设一流信息化企业,继续深化和提升EIS系统的应用和创新,建设覆盖企业生产、安全和管理的信息支撑平台;率先在国内开展大电网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加强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力争获得国家电网公司首批创新性企业命名,继续保持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的领先优势。
大三女生筹办“伴娘公司” 第3篇
“在校大学生兼职伴娘,身材高挑,气质好,经验丰富。能从容应对婚礼过程中的突发情况,愿意为新娘提供优质服务。”不久前,这样一条“另类”的帖子出现在本市某知名论坛中,网友觉得这是有人在“恶搞”,但事实上,该帖子是天津市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女生徐莉莎打出的第一个招聘广告。
别看她年龄不算大,可已经当过三次伴娘了。她说,前三次给亲戚朋友当伴娘时发现,伴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花瓶”,还承担着照顾指导新娘、化解“危机”、烘托婚礼气氛等作用。比如,典礼前要帮新娘了解婚礼流程,告诉她怎么坐怎么站,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话,教她如何捧花以及要注意的礼仪等;典礼时要帮新人递戒指、递花、递酒。做好“二传”工作;典礼结束要帮新娘换衣服,简单补妆,帮新娘敬酒。她的观点是,优秀的伴娘不仅能起到“绿叶”的作用,关键时还得给新娘当“军师”。
伴娘这个职业,是整个婚庆市场中的冷门,那么,小徐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职业呢?她解释说,司仪、摄像师、化妆师,这些原本由新人亲戚朋友或同事担任的角色,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上述人群甚至已经专业化、职业化。“既然这些角色能够发生质的转变,相信伴娘这个重要的角色。也会向这个趋势发展。所以,我打算抢先一步。”
科技公司筹办计划书 第4篇
该项目研究并解决了基于IGCT的高电压三电平变频调速系统中安全封脉冲方法、适用于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的高性能光纤CAN通讯系统、应用于三电平变频调速系统起动过程中的直流预励磁方法、基于IGCT的高压三电平机械结构及工艺设计等关键问题和难点, 填补了我国在基于IGCT的高压大容量三电平变频器产品生产上的空白, 产品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并形成相关企业标准。该项目的顺利实施, 能有效地提高国内器件厂商的研发生产积极性, 打破国外器件公司的技术垄断, 推进IGCT国产化事业, 降低高压大容量变频调速产品的应用门槛。
该项目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市政、冶金、石化、煤炭等工业部门的风机、水泵、压缩机、搅拌机等高压电机的调速运行, 节能效果显著, 同时极大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和智能化水平,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产品已在多家电厂现场安全运行, 平均节电率为30%左右。项目研究期间, 共发表论文45篇, 其中EI源刊22篇, SCI收录2篇;申请并获得受理发明专利13项 (已授权9项) , 申请并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荣获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
试论民国初期杭州大学的筹办 第5篇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肇始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清末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则是中国近现代大学的开始, 最终“壬寅癸卯”学制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从制度体系上确立, 其重要做法之一就是由各省份设高等学堂作为大学预科。1912年10月, 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先后颁布《大学令》和《专门学校令》, 就高等学校的设立等问题做出具体规定, 浙江的高等教育也因此从裁撤、新建、升格等方面做了相应调整。经过调整, 浙江的高等学校在数量上有所增加, 除当时的之江大学外, 共有医药、法政、工业、农业、体育5种专门学校, 并且专业化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民国初年浙江高等教育的提高与同时期浙江基础教育的发展相比则相对薄弱。19161920年间浙江高等学校的学生数为514人, 少于直隶、山东、山西、江苏、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福建、四川、广东等省, 居全国第12位。之江大学虽然是浙江最高学府, 称得上综合性大学, 但是它向美国政府注册, 且规模较小, 招生人数有限。从而, 浙江的教育界人士非常希望创办一所中国人自己的大学, 省内各界人士一直为在杭州设立一所综合性的大学而呼吁。
1918年浙江省教育会曾提出要设立浙江大学, 由会长经亨颐起草的《陈请省议会设立浙江大学文》中指出:“近来中小学校日渐增多, 莘莘学子, 欲求纯粹高深之学问, 靡所适从。”若外出到北京等地求学, “既苦于川旅之为难, 又困于名额之有限, 虽有壮怀, 徒叹望洋。”而且“浙中高等学校既如此缺乏, 于是闳硕之儒、俊彦之师相率他往, 不能安于故乡。试举浙中绩学大家, 观留在浙者, 能有几人, 此何故欤?皆由无大学以容纳之也”。进而指出人才留不住对于一个地方各方面的发展都极为不利。1921年11月19日, “浙江省议会提出归并师专各校改设大学案。本日开会讨论, 但因学生聚閧, 议长逃席而作罢。”同月, 浙江省议会建议筹办杭州大学, 咨请浙江省长公署执行, 其理由是:“浙江夙称文物之邦, 计公私立学校达30余所, 巳、未毕业学生达万余人, 而所恃为升学之地者, 惟法、医两校;大学之设置, 尚付阙如。本议会审度时事, 认为本省有设置大学之必要。” 1922年冬, 浙江省政府正式筹划成立浙江第一所大学, 命名杭州大学, 省长张载阳聘何炳松、蔡元培、蒋梦麟、阮性存等为筹备委员, 成立筹备处, 谋划杭州大学筹备事宜。
2 筹办始末
2.1 制定《筹办杭州大学大纲》
1921年11月, 浙江省议会建议筹办杭州大学, 咨请浙江省长公署执行。1923年1月18日, 《北京大学日刊》登载《筹办杭州大学大纲》, 包括附则在内共5章22条。《筹办杭州大学大纲》规定该大学设在杭州, 定名杭州大学。大学组织分为董事会和大学两部:大学董事包括常任董事和非常任董事。同时规定省内外研究或办理教育事业学识超卓、经验丰富、成绩昭著者或省内外名人曾在国内外大学毕业, 现在国内研究或办理教育者, 可有资格选为董事。董事会有筹备开办、募集款项、保管基金、保管及处理财产、编制预算决算、谋基金之增加、保障经济之独立的义务。学校设科之先后, 由董事会决定, 本科分设各学系, 在学制中规定, 章程学制, 由董事会拟具草案, 转由省行政机关最高级官, 咨交省最高立法机关议决之, 大学完全独立。经费按年从省税中提百分之二, 由省内外人民自愿捐助或由董事会向省内外人民募集捐款。
2.2 成立董事会
1923年1月29日, 浙江省长公署, 依照省议会议决的《筹办杭州大学大纲》, 通告选任董事陈大齐、蒋梦麟、何炳松、蔡元培、应时、阮性存、马寅初、郑宗海、陈榥、汤兆丰等, 于下午2时, 在省公署开董事会成立会。并规定钤记用杭州大学董事会之钤记字样, 所有董事会办事细则经公推由何炳松、应时起草。1923年3月2日, 杭州大学董事会在省署开会。通过的杭州大学制分为10章15条。该草案阐明杭州大学以发展高深学术, 养成对于国家及本省服务的人才, 发展本省的利源为宗旨。董事会为立法机关, 但关于学制及章程之变更, 须函请省行政机关最高级官, 提交省最高立法机关议决。经费由省税担负, 基金按年由省税中提百分之二, 同时可以承受私人或团体捐款为经费或基金, 经费的分配与管理及基金的保管由董事会负责。同月, 省长张载阳又开列汤尔和、汪兆铭、马叙伦、经亨颐、朱希祖、范寿康等22人的杭州大学董事名单, 送省议会审议, 并在教育经费中列支杭州大学开办费100万元。
由于董事会管理的筹办经费常常被挪作他用, 为此在1924年5月5日上午10时开幕的浙江省议会临时会议上, 议员林茂修提出杭州大学基金保管办法:“①自民国十一年度起, 所有提存之大学基金, 于本年度终了时, 由主管财务机关, 连同本息, 尽数拨交依《筹办杭州大学大纲》第五条组织之董事会保管, 以后于每年度终了时, 拨交保管之;②董事会保管前项基金, 专为存储生息, 不得移作别用;③保管方法及存储利率, 由董事会议决执行;④本办法自公布之日实行。”本提案虽然再次明确了董事会保管杭州大学的权利和义务, 以保障杭州大学筹办资金的落实, 但是实际上能够由杭州大学董事会所管的经费寥寥无几。
2.3 选择校址
1923年1月29日, 在杭州大学董事会成立会上, 议决通过由教育厅长张载阳及郑宗海、何炳松、应时三董事, 先赴江平及万松林一带, 选觅大学地址。由于万松林优越的人文背景和自然地理条件, 成为杭州大学校址的首选。又据杭州大学董事会的杭州大学意旨书:“西湖秀美, 之江雄伟, 固闻名于国内外者也。故本校选择校址, 第一必兼有两者之胜。第二必历数十年或数百年而有扩充余地。第三须与城市隔离。第四须有一大部分为公地。同人等以此为标准, 择定凤凰山为校址。”从而, 1923年2月26日下午1时, 杭州大学董事会在省公署开第一次董事会, 各董事在报告大学地址调查之意见时, 一致认为“因该处风景雄壮而优美, 四周地势, 易于扩充, 既与城市隔绝, 而离城又不远, 交通亦便, 先从清查地亩着手”, 最后决定万松岭敷文书院地方最为相宜, 校址最后就选定在了城南万松岭外的凤凰山。
3 筹办之事中途夭折
民国成立不久, 政权即落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手中, 政局一度出现混乱, 各派军阀混战不息。在当时的情况下, 筹办杭州大学确非易事。动荡的社会环境、教育资金、师资的匮乏等都成为抑制学校筹办的因素。
在此点上正如蒋梦麟所讲的办大学有三难三要:“顾筹办大学, 宁为易事, 政局未定, 库藏空虚, 筹费不易, 一难也。社会变动, 潮流错杂, 思潮初发, 尚未结晶, 定五十年或百年之方针求能适用于现时及数十年后之组织, 其势不易, 二难也。近世学术中心在欧美, 国中学术界之人才, 为数不多。学校初设, 求师不易, 三难也。处此三难之下, 厥有三要。仪器不完, 不可以言发明新理;图书不备;用书不备, 不可以言深求知识;故图书仪器之设备, 须求丰富, 一要也。师资不尊, 不足以言重学术;待遇不丰, 不足以言一心志;故崇视教授之座位, 而厚其俸给, 二要也。研究学术而有所顾忌, 则真理不明;故保障学术自由, 三要也。”
事实上也是如此。1924年江浙齐卢战争爆发以后, “征收短绌, 支出浩繁, 即有省税收入, 亦挪军政各费, 致各学校场馆, 因多经费无着”, 1924年3月30日, 时任浙江省教育厅长的张宗祥在给年前刚辞去教育部次长的陈垣的信中介绍上任后遇到的情况时曾提及浙江的教育现状:“弟回浙之后, 第一步做的, 专换统捐局式之中等学校校长。去冬换其七人, 残留者已不多矣。唯换出去之校长有二人太弱, 实因人才难得。极不满意。第二步做的专在提高程度, 招集高等学者。大学已有头绪, 高中亦着手进行。第三步做的, 发展小学及改办职业。满拟大学事了, 即做此事。本来浙省预算式定于十年之前, 现在蔬菜且不论, 米价较前十年且贵一倍, 而支出之饭费工钱仍照前案, 可谓不通之至”诚如张宗祥在信中提到的, 当时浙江教育人才十分缺乏, 校长普遍能力较弱, 物价上涨较快, 教育经费困难。
此外, 浙江省教育界内部矛盾十分复杂, 分为保守派和进步派, 保守派力量较强, 并得到省教育会和省议会支持。为了孤立对方, 他们各自拉拢自己的势力, 于是校长就成为他们争取的对象, 这也影响了杭州大学的筹办。
4 筹办之事的最后终结
1926年7月, 浙江省教育厅请省长召集董事会, 以便规划筹办杭州大学的事宜, 但省长公署以大多数董事任期已满而拒绝召集董事会。于是董事会无形停顿, 杭州大学的筹备事宜从此烟消云散, 筹办杭州大学一事终未实现。
虽然杭州大学的筹办以失败而告终, 但其体现出当时一些新的办学理念, 如《杭州大学章程》中, 对教研人员的任期规定是:正教授 (相当于现在的讲座教授) 任期无限;教授初任三年, 续任无限期;辅教授 (相当于现在的副教授) 初任一年, 续任三年, 再续无限期;讲师和助教初任一年, 续任一至三年, 续聘得继任, 特别讲师 (兼职讲师) 以所授科目的时间长短为标准。可以看出, 这一规定中, 终身教职的起点是定在副教授一级, 对其进行两次评审 (初任一年后, 续任三年后) , 即任职四年后, 可获得终身教职, 体现出在大学推行终身教职的构想, 在当时有进步意义。杭州大学筹办之事虽未实现, 但已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切, 促使后来浙江大学的创办。
摘要:杭州大学是民国初期浙江教育界人士为满足当时浙江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而酝酿筹办的一所大学。由于政局混乱、经费缺乏等原因中途夭折。杭州大学虽未筹建成功, 但浙江人为浙江教育的贡献不可磨灭, 在中国高教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关键词:民国初期,杭州大学,筹办
参考文献
[1]张彬.浙江教育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6:431.
[2]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 (上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373.
[3]经亨颐.经亨颐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138.
[4]杭州大学董事会成立[N].申报, 1923-1-30.
[5]浙议会临时会开幕[N].申报, 1924-5-6.
[6]曲士培.蒋梦麟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230-233.
[7]江渤, 马叙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87:67.
[8]刘明.学术评价制度批判[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5:119.
科技公司筹办计划书 第6篇
首先, 市墙散办制定了《芜湖市2015年墙改节能和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方案》, 从指导思想、活动主题、活动日期、活动内容安排等方面作出周密部署。其次, 协调市财政局确保活动专项资金, 先后与芜湖市电视台、芜湖日报社、365地产居家网及弋江区奥园社区对接, 联合相关代表县区墙散办确定慰问宣传企业、建筑工地名单, 联系市财政定点印刷厂、传媒公司、供应商洽谈宣传标语相关资料印制、广场活动布展及慰问物品采购等事宜。再次, 收集墙改节能散装水泥宣传标语集锦, 确立相关媒体宣传内容, 待一切准备工作就绪, 市墙散办起草了《关于组织开展2015年芜湖市墙革节能和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的通知》 (芜墙散办字[2015]14号) , 印发各县墙改办、散办, 各区经发委、芜湖经开区经发局, 各有关企业和单位抓紧实施。
2015年芜湖市墙改节能和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是联合相关县区墙散办深入新墙材、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和建筑工地开展慰问宣传, 向慰问企业工地赠送宣传标语100条在沿街立面悬挂, 向慰问企业工地发放印有宣传标语的雨伞、毛巾、环保购物袋、一次性宣传纸杯及风油精、牙膏、香皂、蚊香等防暑降温慰问品。
二是联合弋江区奥园社区在奥林匹克公园广场开展大型广场宣传活动。通过设置咨询台、制作彩虹门、主题背景幕墙、氢气球空飘、悬挂标语、播放宣传音响、组织企业产品展示展销、万众签名、散发宣传资料及慰问宣传物品等, 与社区党员代表互动开展宣传。
三是将墙散执法巡查与宣传活动有机结合, 联合各县区墙散办执法人员, 选择部分建筑工地、新农村建设集中区进行执法巡查与宣传, 巡查期不限。
四是邀请芜湖日报社、芜湖电视台、芜湖365地产家居网站记者对各项活动跟踪报道;联合芜湖市电视台, 在《新闻综合》频道、《第一看点》等节目前后作墙散字幕配音滚动宣传。
五是请各县区墙散办发动所有墙材、水泥、预拌混泥土和预拌砂浆生产企业跟进互动, 积极运用网络、微信、微博、短信等新兴媒体优势作用, 加大宣传力度, 开展各具特色宣传活动。市办将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互动与督查。
六是做好总结。宣传周结束后, 收集各县区宣传周活动图片、声像、文字资料, 做好宣传周活动总结。
6月18日上午九点, 由芜湖市墙革散装水泥办公室、弋江区奥园社区居民委员会联合举办的“芜湖市2015年墙改节能和散装水泥宣传周广场咨询活动”在奥林匹克公园广场隆重举行, 拉开了芜湖市2015年墙散节能和散装水泥宣传周的序幕。芜湖市经信委分管领导陈传宏总工程师, 行政法规科胡伟科长, 宣传周代表县繁昌县经信委叶晓明副主任, 各区经发委、芜湖经开区经发局代表, 弋江区奥园社区全体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及市墙散办部分工作人员参加了活动。
在广场活动现场, 巨幅主题背景幕墙上赫然印着“携手墙散节能, 保护碧水蓝天”醒目标题, 在主题背景幕墙正前方16米长的咨询台正面悬挂着“墙材革新散装水泥节能低碳绿色环保”的横幅, 巨型彩虹门上镶嵌着“芜湖市2015年墙改节能和散装水泥宣传周广场咨询活动”标语, 四个高耸的红色氢气球空飘一字排开分别悬挂着“推进墙材革新, 禁止生产和使用粘土类墙体材料”“发展散装水泥, 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节能有道, 节俭有德, 低碳城市, 绿色宜居”“推广散装水泥, 减少粉尘污染, 打造绿色产业, 保护碧水蓝天”的条幅随风飘动;现场功放音响不断播放着我市墙材革新建筑节能和散装水泥工作的重大现实意义;咨询台前, 众多市民自觉排成十条纵队, 依次在印有“携手墙散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横幅上签名留念, 进行咨询, 并每人发放一份宣传“礼包”———即市墙散办事先印有宣传标语的雨伞1把、毛巾1条、环保宣传袋1只、宣传纸杯50只, 牙膏、香皂、风油精、蚊香各1件等礼品及《安徽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条例》《安徽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条例》《芜湖市新型墙材散装水泥政策法规选编》《芜湖墙改与散装通讯》杂志、《日常节能生活小常识彩页》等宣传资料, 整个上午活动现场, 签名留念、咨询人员络绎不绝, 热闹非凡, 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效果。
当日下午, 市墙散办还对弋江街道办奥园社区居民委员会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慰问宣传, 带去宣传“礼包”4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