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除夕作文选登(精选12篇)
家乡的除夕作文选登 第1篇
我的家乡在大庆,这里草绿、花美、树高、水清,是个景色怡人的城市。但是我们大庆人并不满足,现在正向着全国卫生城市的目标努力着,我相信未来的.大庆一定会更美丽。假如你在来到大庆市,你一定会为眼前的景色所陶醉。只见城市内外,树木成荫,到处都是绿毯一样的草地,一座座高楼,一条条宽阔的街道,让人感觉说不出的舒服。
这时,你再来到我生活的小区——万宝园区,你一定会以为自己走进了一个大公园。在楼区之间找不到一块裸露的土地,绿油油的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小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蓝色的像散落到草地上的星星。孩子们在草地上踢足球,捉迷藏……玩得开心极了。那边的假山下面,人工喷泉喷射出一股股水流,水花随风飘来,送来阵阵凉爽。凉亭里,老人们在愉快的交谈着,或下下棋,或唱唱京戏,真是一派合谐幸福的景象。
亲爱的同学们,未来的家乡一定比我描绘的还要美丽,让我们为建设美丽的家乡而共同努力吧!
家乡的除夕作文选登 第2篇
我们家乡的大年夜可是高兴又是美丽红火i的。
到了晚上那就别提多热闹了。各种美丽的烟火飞上了夜空,绽放出各式各样的图形。老人们就拿着椅子坐到门口,眺望那绚丽的烟花,
家乡的除夕作文 第3篇
十二月刚开始,街上卖对联、灯笼的摊位多了,切米泡糖的店铺忙碌了,大街小巷里飘着米泡糖的香气。街上的人很多,摩肩接踵。大家都拎着大包小包,有条不紊地为过年做着准备:各种干果,瓜子、花生、核桃孩子们最上心的,除了吃的,就是漂亮的新衣了吧!家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新衣,若今年是本命年,那就少不了一抹红色!
腊月二十五是年头日。这天是要吃年头饭的!在南乡,这天还得做馒头。当香喷喷、热乎乎的馒头出笼时,不只是小孩,大人也忍不住用手抓起一个馒头嘴里塞。那股味儿,可真令人回味!这一日,可千万不能大扫除。也不知是谁定的规矩,只是家中老人再三嘱咐。
过了年头日,村里的鞭炮声越来越频繁了,年的味道也就更浓了。
二十七八,家家赶做肉丸儿,预示着家家生活圆圆满满。竹笼里蒸着糖糕。糕香甜,生活更甜!
除夕真热闹,放眼望去,整个村子红红火火:对联红,灯笼红,新衣红,人的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红。年夜饭上,大个的馒头,大盆的笋炖排骨,大碗大碗的米饭,吃完饭后,人们的肚皮也是大个儿圆。
电视中,滑稽的小品的逗得大家开怀大笑,美妙的音乐萦绕耳畔大家谈笑风生。不一会儿,就到了午夜,我们吃着饺子,等待新年钟声的敲响。新年到,我们也就心满意足地上床睡觉了。
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就是元宵了。大街小巷都挂着灯笼,纸灯、纱灯人们的手上也挂着灯,兔子灯、鸭子灯下小溪的大龙头,胪膛的大小龙,我都赏了个遍。芝麻馅儿、豆沙馅儿的汤圆我也都尝了个遍儿。这个元宵,收获满满!
过了元宵,春节就只剩下残灯末庙了。小孩该去上学了,大人也该上班了。
家乡的除夕作文 第4篇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极其凶恶的怪兽,人们把它叫做“年”。每到除夕夜,“年”就会跑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所以,每到除夕夜,人们都会紧闭门窗、喝酒壮胆、整夜不睡觉,躲避“年”的袭击。于是就有了现在的熬夜守岁。
据说,有一次,“年”正准备向一群小孩子袭击。那群孩子穿着红色的衣服,倍显喜庆。他们正玩着烟花,火光四射。“年”刚刚走上去,就被火光吓退,连忙跑开了。人们便得知,这个凶恶的年兽有“三怕”:怕红色、怕红光、怕声响。因此,每到除夕夜,人们就会放鞭炮、贴春联、挂红灯笼。
家乡的除夕作文 第5篇
除夕那天早上,我是被鞭炮声叫醒了。一睁眼,我就看见姥姥家的大铁锅里直冒热气,当姥姥掀开锅,我就看见金灿灿的油糕在油锅里边翻跟头边跳舞。姥姥看见我醒了,连忙说:“诚诚,快起来吃油糕了!”我吃着香喷喷的油糕,心里美滋滋的!姥姥告诉我炸油糕的寓意是“步步高升”。
吃完了油糕,我们就去“压钱钱”。我先把圆滚滚的黄豆均匀地洒在碾子上,然后我和姥姥一起推动碾子,碾子转了起来,瞬间圆圆的黄豆就变成了扁扁的钱钱,远远望去真像古代的铜钱一样。姥姥告诉我“压钱钱”的寓意是“富裕吉祥”。
吃年夜饭了!年夜饭有陕北特色一八碗:蒸烧肉、蒸丸子、蒸酥肉、合羊肉,当然少不了一道红烧鱼,寓意是“年年有余”。吃完年夜饭,我们一家到大门口垒起了“火塔塔”,就是用大块的炭围成宝塔一样的形状,中间空心处放着浇了汽油的木材,垒好后还给火塔塔披上用彩纸剪成的花披风,等秧歌队来了,就点燃火塔塔,男女老少围着火塔塔顺三圈,逆三圈转了起来。姥姥告诉我“转火塔塔”的寓意是“去除百病”。
家乡的除夕作文 第6篇
就说除夕吧。农历大年三十又称除夕,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做年菜,蒸“发糕”。家乡春节的的食物,有着特定的喻意。例如,其中有一道“和菜”,是由海带、笋干、萝卜、香菇等八种蔬菜做成的,过年时家家吃“和菜”,有“一家人和和气气,八方进财”的意思。人们品尝着厚厚的“发糕”,象征着来年将 “步步高升” 做好了年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真是其乐融融。
吃过年夜饭,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有趣的是,人们还要将“福”字倒着贴呢。在我们家乡,“福”字指的是“福气”、“幸福”,把“福”字倒着贴,就表示“福气已到”“幸福已到”。
有趣的是,大人们还没来得及贴完春联,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嚷着要爸爸妈妈带领他们去屋后的竹林里“摇毛竹”了。他们在父母的指点下,找一根粗壮的毛竹,边摇边念叨:“毛竹哥,毛竹哥,今年是你高,明年让我高,后年咱俩一般高”希望自己和毛竹一样,新年“节节高”。
家乡的除夕作文 第7篇
喜欢春节是因为晚上要守岁,可以晚点睡觉,还可以听到鞭炮响亮的声音,这让狂欢的夜晚更加多姿多彩。
除夕之夜包饺子,对于爸爸妈妈来说不算什么稀罕的事,可对我来说那就十分难得了。所以当爸爸一提议,我们都非常高兴。说干就干,一家人迅速行动起来。爸爸取出面粉,用水一和,然后使劲在盘子里揉起来。我和妈妈在旁边切菜、切肉。等切好了便把它们和在一起剁起来。
不一会儿,一切准备完毕,大家围在一起揉面皮、包馅。
我拿起一块饺子皮,用筷子夹了一些馅儿,小心地放在饺子皮上,对折了一下,两手一捏。由于用力过猛,饺子破了馅一下子冒了出来。我赶紧再拿一个面皮补上去,可是这头堵住了另一个又冒了出来,我又拿一面饺子皮再补上去。这样反反复复,总算补好了,只不过仔细一看还真丑,下锅能吃吗?我看看表弟他包了个“马站煎包”,又看看表妹她包了“九层糕”,他俩可真是个“模仿家”。
当我沮丧自己手拙时,奶奶的饺子出现在我面前,她包得馅儿是那么饱满,皮包得均匀剔透,夹口处一层叠着一层,天衣无缝,简直是人间完物。我立马向奶奶请教,她说:“包面皮时要把面包两部涂’湿,这样才有粘性,还有包完时还要把面皮两仙从头一直叠到尾,这样煮饺子时肉馅就不会露出来了。”
我听了,一直在琢磨这每一步的力度,终于我花了三分钟的时间包出了个没骨头的饺子,饺子虽然看上去有点参差不齐,不还也有点进步。
家乡的除夕作文 第8篇
除夕这晚家家都应该准备好浇头,为初一的早上做准备,所以不论经过哪一户人家的门口总能闻到淡淡的咸香,听到欢喜的笑声“妈,妈你要什么时候做浇头啊!我饿”“现在就做。”妈妈拿出已经准备好的食材。
只见妈妈往锅里倒上猪油,再放入笋干、肉丝等。明明才过了没多久,我却觉得过了一个世纪。“妈怎么还没好啊!”我一副不满的语气,“我们为什么要吃浇头面啊?”“你没发现浇头和兆头读起来很像吗?所以啊,我们新年的第一餐要吃浇头面,为的就是能讨到一个好兆头。”妈妈一边说,一边炒着笋干。我看着眼前在锅中不断翻滚的笋干,心中不断猜测:这次的味道会跟上次有什么不同吗?会放点糖进去吗“妈妈?是不是马上就好了?我真的饿了”我已经快等不及了,“要不,我先尝尝?”“好,就一点。”妈妈见我已经不再催促她了,便答应了我的请求。看着眼前已经炒成一盘的笋干,肚子顿时咕咕叫了。土黄色的笋干中点缀着一两点红色的辣椒。笋干进入嘴里先是淡淡的甜,再是浓烈的咸味和笋干特有的鲜味。眼看时间不早了,我只好先和它们道晚安。
家乡的除夕作文 第9篇
今年除夕时,太阳刚刚落下去,我就迫不及待地央求妈妈拿出蛋糕开始吃。我用小刀分蛋糕,共分了六块。第一块拿给了太奶奶。今年太奶奶也到我家过年了。就这样我们一家吃完了晚饭。
在午夜之前我和爸爸爷爷一起放鞭炮。爷爷拿出了一万响的“大地红”,他把鞭炮横着放在门前点燃,我们全都躲在了院子里,捂着耳朵听那震耳欲隆的响声。快放完时妈妈一把把我拉回屋子里说爸爸接下来要放的危险。透过窗户我看到了爸爸用芝麻杆正点燃一个又一个不同的烟花,有的像箭一样飞向空中,有的像圆球一样窜向空中,看到天空中绽放的满天五彩缤纷的花朵,我顿生好奇,出去拿着一根木棒把火苗掀起,没有想到火星落到了我的帽子上,爷爷和爸爸看见急忙跑过来用手拍打帽子,但是火星还是落到了我的脖子后面,那一刻我感觉到无比痛苦。我后悔死了,不刻贪玩的。
放完鞭炮后就开始吃饺子了,我吃到了一个包着五角钱的饺子。这是我家乡人吃年夜饺子的风俗。吃到钱预示着有财运。还有糖预示着生活甜蜜,面团预示着心软。过年时家家都是按这样的程序度过一年的最后一夜迎接新的一年的。只是我家的除夕要多一份欣喜。
家乡的除夕作文 第10篇
除夕真热闹。家家户户赶做年夜饭,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的衣服,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上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孩子们欢喜,因为他们有新的衣服穿,还有压岁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更不用担心家长管着读书,整天东家逛逛,西家坐坐。大人们忙碌,购买年货,为家人添置新衣服。家乡人对吃团圆饭特别重视,除夕夜晚,除非万不得已,外出打工的人都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吃饭时都要互相敬酒祝福,不可说不吉利的话。吃完后,桌上的饭菜不用收拾,要留着过年。晚上12点左右,家家户户都要燃放烟花爆竹,声音越响亮越好,据说是可以把年赶走,驱邪降福,除旧迎新,预示来年有好的兆头。
家乡的除夕的作文 第11篇
有一天,人们恨透了夕,决定除掉夕。可是夕力大无穷,凶恶残暴,大家都不敢和夕较量。有一个人跳出人群说:我来!’到了那天晚上,夕又来捣乱。那位英雄跳出来,他身穿红袍,手拿红灯笼,口袋里还放着几个鞭炮。夕看见红,就一直跟着他,一直走到森林。那位英雄趁夕不注意,把鞭炮点燃,扔向夕。夕吓跑了。人们为了纪念那位英雄就把这天订为除夕。”妈妈刚说完,才发现上了我的当。在晚上,妈妈炒了一桌好菜,有排骨,土豆,羊肉,鱼,螃蟹等等。
我看着看着,就跟着美食的香气“游”了过来。妈妈看见了,哈哈大笑。吃完年夜后,我和妈妈去广场放孔明灯,放鞭炮
家乡除夕的风俗作文 第12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除夕这天,在我们绍兴老家,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挂灯笼、祭祖、吃团圆饭、分压岁包、放鞭炮、守岁和看春晚。
除夕我们早早地就能闻到年夜饭诱人的香味,丰盛的菜肴摆了满满一桌,有鸿运当头、招财进宝、吉祥如意、团团圆圆我数了数一共有十八个菜。说到这,你们肯定觉得这是让人垂涎欲滴、十指大动的年夜饭马上就要开动了。哈哈,如果这么想,那就高兴的太早了哦。
你睢,奶奶双手捧着一大袋“银元宝”慢慢地走过来了。那小心谨慎的样子,好像捧着稀世珍宝一般。这个“银元宝”我们那叫纸锭,你可别小瞧了这些纸锭,制作这个纸锭可是有很高要求的,必须是由吃素的老奶奶一边念经一边折的。这些纸锭一会儿要送给祖先们,据说只有这样折出的纸锭,才能体现送“银元宝”人的诚心,祖先们才能收到。这时爷爷会小心翼翼地搬出他珍藏的铜鼎,铜鼎不大,直径大概50厘米左右,全身都是古铜色的,上边一点铜绿也没有。我以为是新买的,却听爸爸说,这是祖上留下来的,究竟有多少年,他也不知道,爷爷很爱惜,这是祭祖专用的器具。
这时奶奶已经在桌子前案的烛台上点好了两根蜡烛,然后缓缓地往铜鼎里倒入一小部分纸锭。点燃后,爷爷一边小声地嘀咕着什么,一边继续往鼎里放纸锭。等纸锭都放好了,便站起来,神情严肃而又诚恳,双手合十,朝着上位端端正正地拜了几拜,一边拜一边念念有词。这时我也会马上上去有模学样地拜一拜。现在我们基本不行跪拜之礼,也就站着拜拜,但爷爷说态度一定要诚恳。我们要请祖先们先“吃饭”,好让他们知道我们对他们的怀念,让他们知道我们都生活的很好,也请祖先们保佑我们健健康康的。我想这样做大概也是为了表达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吧!
等祖先们“吃”好,我们就可以正式享用我们的年夜饭了。晚饭后,我们这些小辈就能收到了来自“各路”长辈的红包雨,名曰“压岁包”,可以赶跑夕兽的压岁包。我会把它们都放到我的枕头下。
收完红包自然就是和亲人们一起放烟花,然后开启守岁模式,等待新年钟声的响起。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父母健康长寿,孩子们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