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新宣讲大会新闻稿范文第1篇
为进一步提高本学部大三学生考研的针对性,增加学生考研信心,9月30日下午3时,汇华学院信息工程学部考研专题宣讲会在一教204圆满召开。汇华学院2013届毕业生,现为浙江万里学院研究生的王彬作为本次宣讲会主讲,信息工程学部辅导员张杰老师与考研同学一同参加本次会议。
王彬首先通过多媒体介绍了万里学院的基本概况及优惠政策,并根据今年的总体考研形势向同学们分析了报考万里学院的难易程度,为在场的考研同学报考院校又增加了一条有利选择。介绍完毕学院的基本情况之后,王彬同学根据自己的考研经验,从考研准备、初试、调剂、复试四个环节详细讲解了考研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尤其强调了在高数学习中不仅要积累知识,更要在考试临近的一个月坚持做真题。并以自己的经历向大家说明了找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纳新宣讲大会新闻稿范文第2篇
今天我们有幸请来我校土木工程学院主要负责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张永山教授,土木工程学院科研办主任黄新明老师,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辅导员、考研协会指导老师房雅萍老师,以及正在读研的吴昌旺师兄,王向阳师兄和姚桂菊师姐。
这次宣讲会为大三考研的学生提供建议和指明方向发展,同时让大一大二的学生对考研只是有初步的了解,让他们端正学习的态度,渲染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起优良的学习风气,让他们确定目标,并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现在,那么我们事不宜迟,首先请出我们的张永山院长为我们这次宣讲会发言。。。。。。。。。。这里也要加入其他老师讲话啊注意(插入第一轮提问环节)下面有请王向阳师兄发言。。。。。。。。。。。。。。。。。。。。。。。下面有请姚桂菊师姐发言。。。。。。。。。。。。。。。。。。。。。。。。。。。。。。。。。。。。下面有请吴昌旺师兄发言(第二轮提问环节)
纳新宣讲大会新闻稿范文第3篇
召开
10月16日下午,全国“微社团”行动苏北区宣讲会暨社团经验交流会在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报告厅召开,出席本次大会的人员有: 淮海工学院社联主席夏红林和大学生通讯社社长祁春琳,淮阴工学院社联主席李明、新闻记者团校编辑部部长吕培以及青犁工作社社长滕剑冰,徐州师范大学社联副主席张进和徐州青年杂志社社长张良,徐州医学院社联财务部部长吴晨颖和编辑部副部长周典,盐城师范学院专版编辑部部长朱文浩和记者部副部长茅议文,盐城工学院社联主席助理王晋伟、大学生记者团团长梁业强以及大学生记者团团长助理张杨威,另外,淮阴师范学院学生会主席戴威、社联主席高离间、翔宇通讯社社长刘芸、大学生通讯社社长赵高阳以及淮师精品社团的负责人也出席了本次大会。
首先,淮阴师范学院学生会主席戴威做开篇致辞,对远道而来的各位苏北地区高校的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并围绕新媒体做了简单的介绍。
其次,本次宣讲会的主要负责人、高校传媒联盟淮师负责人赵高阳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本次宣讲会的主要目的,她提出,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领域已经成为引导青年工作的新的主战场,共青团组织更加聚焦运用新媒体教务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并解释了什么是微博校园、什么是微社团活动,详细介绍了全国微社团活动
的概况和江苏省的进展状况,并说,江苏地区的“微社团”行动将为江苏高校中的社团建立一个新媒体共通平台,将省内的高校、社团连结起来,在微博中寻找自己的“微校园”、“微家园”,甚至在这里找到“微知己”。
最后,淮阴师范学院精品社团的负责人和苏北地区各个高校的媒体负责人以PPT展示的形式分别做了经验交流,并接受现场观众的提问。
纳新宣讲大会新闻稿范文第4篇
很高兴能和大家在一起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并就如何贯彻好、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进行讨论与座谈。下面,我结合近期自己的学习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一、今年中央出台一号文件的时代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三农”工作。自1986年以来,时隔17年之后,于2004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去年1号
文件的主题是农民增收。围绕农民增收,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惠农强农政策措施:首次对种粮农民普遍性实行直接补贴;首次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首次在全国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首次制定并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规划;首次明确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清欠农民工工资和征地补偿款等。这些政策具体明确、操作性强,其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落实之快、农民受益面之广、得到实惠之多,是多年来没有的。
纵观全国的形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虽然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提高。人多地少、资源严重匮乏的趋势和粮食需求增长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二是虽然粮价有所上涨,但粮食比较效益低的状况并没有改变。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在相当程度上削减了粮价回升的增收效果。三是虽然农民收入增长较多,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扭转。四是虽然农业投入增加较多,但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尚未形成。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依然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五是虽然农业科技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并没有明显增强。农业科研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推广体制改革滞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比较低。六是虽然农村改革取得很大进展,但长期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并没有消除。现在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很多,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的市场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尤其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总的来看,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粮食增产难、农民增收难和城乡差距拉大等问题,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
基于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下了发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今年的1号文件既是去年1号文件的继续和延伸,又是中央对“三农”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二、中央对今年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及1号文件出台的惠民政策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今年中央农村政策的基调。胡锦涛总书记2004年8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农村视察时明确指出,行之有效的政策绝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绝不能收回,随着国力的增强,国家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这三句话就是2005年中央农村政策的基调。
按照这个基调,中央提出今年全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围绕这个总体要求,中央针对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严重制约粮食稳定增产、农业稳步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问题,把1号文件的主题确定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政策集中指向着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住了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农民发展后劲,进一步夯实了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生产力基础。
在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中央提出的重点是加强“六个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土地产出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建设。二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建设。三是加强农业物质装备能力建设。四是加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建设。五是加强农产品加工转化和市场开拓能力建设。六是加强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本着全面加强以上六个方面的能力,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从大的方面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扶持农业发展方面,中央主要出台了三个方面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