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里奇迹的观后感范文第1篇
李金池校长提出,要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创新性;让学生会学、乐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与新课改的要求是一致的。
他还提出了“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三箭齐发的办学理念,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诱思探究教学论作为理论依托,创造性地推出高效“6+1”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使学校很快实现了逆势崛起。这一课堂模式体用上海(育才中学四环节)、头取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臂采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讨论和展示)、脑借陕西(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源在衡水(根源在衡水中学)、魂在精中(灵魂、创新合成在精英中学)。它决不是各类教学模式的简单的拼盘,而是量体裁衣。高效“6+1”课堂,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高效“6+1”模式中的“6”,在课堂中进行,包括“导”、“思”、“议”、“展”、“评”、“检”6个环节;第二部分是高效“6+1”模式中的“1”,谓之“用”,在课后的自习中进行。简而言之,每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流程都需要七个环节,即“导”、“思”、“议”、“展”、“评”、“检”、“用”。高效“6+1”课堂改革,颠覆了传统的课堂秩序,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教师和学生而言无疑是新奇且充满挑战的。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如合作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质疑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让学生变“学懂”、“学会”为“会学”、“会用”。教师费尽心思地“讲”,抵不过学生发自肺腑地“研”;教师耳提面命地“教”,赶不上学生发自内心地“学”。今后在课堂中我也要借鉴此类做法,结合自班学生情况,争取达到高效的课堂。
而这一切得以顺利实行的根本,在于一个“爱”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爱。马克思说过:“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 学生是稚嫩的,多给他们一些关怀;学生是单纯的,多给他们一些引导;学生是活泼的,多给他们一些包容;有了这些养料,学生的心田开出一朵朵积极向上的花朵。高中阶段的孩子能够敏感的感受到教师的爱和鼓励,然后因喜欢这个老师而喜欢上这门课,从而激励自己脚踏实地的学习,学习成绩提升,教师的幸福感也增强,工作也更加投入。由此形成了良性的循环。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爱每一个学生,把爱洒向每个被遗忘的角落,用一双温暖的手去抚慰那些不被注意的心灵 。
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胸怀理想,充满激情的教师。大家都以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责任意识,在极其琐碎的教育场景中保持爱心和耐心,刻苦钻研教材,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效。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他们教学成绩的不断进步,就是最好的证明,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绿里奇迹的观后感范文第2篇
影片中小男孩奥吉一出生就身患恶疾,导致他面目畸形丑陋,医生断定他活不过三个月,而他却凭着顽强的生命力活了下来,经过大大小小27次整形手术之后,奥吉终于可以自由呼吸,不用依赖助听器就可以正常生活,但他的脸部仍然极度扭曲。为了掩饰自己的畸形丑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戴着一顶宇航员头盔,透过头盔的玻璃面罩观察这个世界,宠物狗黛西是他唯一的朋友。奥吉的成长伴随着剧烈的疼痛和挣扎,而这对我们普通孩子们永远是无法理解的。
为了给奥吉最好的保护和教育,妈妈不惜中止硕士学业,在家担任儿子的全职家教,尽管奥吉从未接触过外面的世界,但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奥吉是一个聪明、心细、乖巧、懂事的孩子,要想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就必须融入社会环境,所以当奥吉完成四年级的学业时,父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没有联系任何残障学校,而是送他去普通学校接受正常教育。
上学的第一天,在校门口摘下头盔的那一刻,他得学着勇敢独自面对这个世界。男孩们辱骂起哄以此为乐,女孩们在背后窃窃私语,等着看他的笑话,没有人愿意向他伸出援手,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过这样的求学经历。奥吉第一天上学就感受到有生以来最大的恶意,妈妈很温柔地跟他解释,爸爸在奥吉所有的重要场合都不曾缺席,因为爸爸常常陪伴和鼓励,奥吉表现的和爸爸一样乐观,懂事的姐姐维娅也有烦恼却也不断鼓励奥吉,校长了解到奥吉的特殊情况后,暗暗关照他,和善的班主任布朗老师对于奥吉的遭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打算引导孩子们,他在黑板上写下了这句话:“当面对正确与善良的抉择时,请选择善良。”没过多久,奥吉就凭借自信、善良、聪明的品质,交到了第一个朋友杰克。奥吉的善良和机智渐渐感染了更多人越来越多的同学愿意接纳他。
通过这部电影我懂了:善良可以改变一切,影片中奥吉身穿宇航服向欢呼雀跃的人群挥手致意善良的力量已经不言而喻,新的一年愿我们都能选择善良创造奇迹!
1 / 3
2 / 3
绿里奇迹的观后感范文第3篇
影片中小男孩奥吉一出生就身患恶疾,导致他面目畸形丑陋,医生断定他活不过三个月,而他却凭着顽强的生命力活了下来,经过大大小小27次整形手术之后,奥吉终于可以自由呼吸,不用依赖助听器就可以正常生活,但他的脸部仍然极度扭曲。为了掩饰自己的畸形丑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戴着一顶宇航员头盔,透过头盔的玻璃面罩观察这个世界,宠物狗黛西是他唯一的朋友。奥吉的成长伴随着剧烈的疼痛和挣扎,而这对我们普通孩子们永远是无法理解的。
为了给奥吉最好的保护和教育,妈妈不惜中止硕士学业,在家担任儿子的全职家教,尽管奥吉从未接触过外面的世界,但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奥吉是一个聪明、心细、乖巧、懂事的孩子,要想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就必须融入社会环境,所以当奥吉完成四年级的学业时,父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没有联系任何残障学校,而是送他去普通学校接受正常教育。
上学的第一天,在校门口摘下头盔的那一刻,他得学着勇敢独自面对这个世界。男孩们辱骂起哄以此为乐,女孩们在背后窃窃私语,等着看他的笑话,没有人愿意向他伸出援手,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过这样的求学经历。奥吉第一天上学就感受到有生以来最大的恶意,妈妈很温柔地跟他解释,爸爸在奥吉所有的重要场合都不曾缺席,因为爸爸常常陪伴和鼓励,奥吉表现的和爸爸一样乐观,懂事的姐姐维娅也有烦恼却也不断鼓励奥吉,校长了解到奥吉的特殊情况后,暗暗关照他,和善的班主任布朗老师对于奥吉的遭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打算引导孩子们,他在黑板上写下了这句话:“当面对正确与善良的抉择时,请选择善良。”没过多久,奥吉就凭借自信、善良、聪明的品质,交到了第一个朋友杰克。奥吉的善良和机智渐渐感染了更多人越来越多的同学愿意接纳他。
通过这部电影我懂了:善良可以改变一切,影片中奥吉身穿宇航服向欢呼雀跃的人群挥手致意善良的力量已经不言而喻,新的一年愿我们都能选择善良创造奇迹!
1 / 3
2 / 3
绿里奇迹的观后感范文第4篇
那一天,我买了一本书从书店 - 世界100文明的奇迹。我从来没有买过这样的书,我一般喜欢看一些叙事小说,但这本书深深吸引了我的眼睛。它的国家地理系列的书,读的世界,它有很多精美的真实插图。
这本书也是历史的礼物,文化遗物总是有一个强烈的浪漫的意义,他们充满了冷冰冰的脸,向世界展示的故事:战争,信仰,权利,财富... ...他们给我们不应该深呼叹,但应该开明,启发,让它唤起我们创造的勇气。在遗址的废墟,历史的奇迹从过去到现在有无数的奇迹,让我们想要通过未来,并感谢这个伟大的礼物。
我不知道谁说地球在旋转,奇迹会发生。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奇迹阶段 关闭各种有趣的事情,回答一个令人困惑的历史奥秘。大到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小到一个城市。米诺斯迷宫,雅典卫城,宙斯雕像,帕台农神庙...你知道多少?这本书包括宫殿和城堡,宗教圣地,建筑奇迹,纪念碑和文明,历史城市等精彩内容。这本书有一个真正的镜头的图片,容易理解的语言,让我们进入历史,进入历史的奇迹。
绿里奇迹的观后感范文第5篇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第56号教室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地方,在这里,孩子求善、求真、求美,将教室打造成一个最温暖的家,甚至将这种温暖延伸至生活;在这里,孩子们主动追求学习上的卓越,会学、活学、乐学,将教室变成一个学习的乐园,甚至勤于去发现乐园之外的世界;在这里,孩子们优质闲暇时间,将教室塑成艺术的花园,甚至将这种艺术的乐趣带给周遭的人这一切奇迹的创造者,来自于一个被信任的善良老师和一群被信任的善良学生。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信任的力量以及道德的培养。
在雷夫和他的学生们打造最温暖的家时,雷夫敏锐地发现“这年头,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确实,在教室里,作为老师的我会时常害怕控制不住孩子们任性妄为的行为,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控制不住,为此我有过沮丧,有过对学生歇斯底地批评,也有过对家长的告状而孩子们也处在“害怕”的情绪中,一见到老师的身影,就变得安静乖巧,一听到老师要与家长电话联系,连忙哭着认识错误立马改正,而有些学生下课声音是高八度,上课却谨慎小心,唯唯诺诺,判若两人。可雷夫却提醒道“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他重视“身教”,用竭尽所能地说到做到,用合乎逻辑的惩罚,用谦逊温和、认真勤勉的态度,成为了孩子们可靠的肩膀,成为他们的榜样,让信任取代恐惧,为“温暖的家”打下了心理基础,因为这个心理基础,也是使得雷夫的各种教育计划如阅读、写作、体育、数学、艺术等能够顺利开展的原因之一。
“信任只是一个好的开始。”正如雷夫书中提到:“老师可以带班,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在短短的2年教学经验中,我就感觉到来自于对班主任信任的力量。同样是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当我对学生的教育产生不了效果时,我会要求班主任的介入,效果会有所不同。又如班主任的课堂学生显得比较投入或者守纪律。或许这两个例子的证明不够严密,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在教育效果上确实存在差异。为解决问题,正如大多数老师一样,雷夫将目光投向良好班风的营造,并不断寻求最好的方法。
他找到了!他将“道德发展六阶段”作为他的道德教育指南,引导学生向更好的人格发展,进而促成他们的学业成就。书中,雷夫对“六阶段”生动的分析以及实践运用,突然让自己恍然大悟,我的教育使我大部分的学生处于“我不想惹麻烦”和“我想要奖赏的”的阶段,而对于这样的状况,我却显然有点满足,因为我的目的就是“你们最好少给我惹麻烦,你们为奖赏多拿星星,这样就不会场面混乱!”然而矛盾的是,我又极其希望学生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自觉遵守纪律,能拥有一颗体贴他人的心,可是雷夫的教育计划以及道德渗透教育,让我知道自己做得远远不够,同时也明白原来事情没这么简单!“让学生们拥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才是道德培养的最高阶段。我钦佩雷夫老师的教育热情以及向困难挑战的毅力,进而更相信信任的力量,因为他的信任,他不会降低对学生的期望标准,他愿意尽力而为,因为他的信任,学生愿意努力尝试,去完善突破自己。